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精選17篇)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1

前不久,在《都市報》和《商報》上刊登了一則另我們所有的人都感到震驚新聞_孩子由於在幼兒園午睡的時間哭鬧不肯入睡,班級老師怕影響其他小朋友午睡,不僅用巴掌打孩子,還用“膠帶紙”封住孩子的嘴巴。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精選17篇)

當時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在深思,這位老師她有資格當老師嗎?她配當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麼?難道她不知道這樣做是在摧殘一個健康孩子的心靈嗎?她難道不知道這是在侮辱一個孩子的尊嚴嗎?

以上這位老師,對幼兒採取的教育方法,構成了體罰和變相體罰,損害了幼兒的人格尊嚴,但她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後果。

《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提出要尊重、愛護幼兒,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侮辱幼兒人格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如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由此可見,幼兒園應大力學習宣傳法律知識,指導規範教師的行為,單憑工作經驗是不夠的。同時還應該認識到“淘氣、調皮”是成人對孩子的一種看法,不是孩子的錯。

個人覺的我們身為幼兒園的老師是培養新一帶的接班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幼兒教師是孩子啟蒙的老師,更應該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每個孩子。雖然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身子女,又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所以,有個別孩子的脾氣性格可能是比較古怪、倔強、偏激。但我相信聰明的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體罰出來,所以我相信如果只要老師有耐心、有責任心,相信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 的老師。能否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全都掌握在老師的手中,好的老師能教育出好的孩子,當然要教育別人,首先要樹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多為別人着想,大膽無私的奉獻你的愛。只要堅持積極鼓勵孩子、啟發誘導的正面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我希望正在工作一線的幼兒園教師以及所有的老師們,努力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盡力做一個合格優秀,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吧!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2

一、認真反思,教學工作抓緊抓勤。

在新《綱要》的指引下,我園實施了新課程《幼兒園整合課程活動》。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師,雖説有很多教學經驗。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還是遇到了許多困惑。什麼是整合?怎樣整合?等等。於是,我首先抓緊時間仔細閲讀新的教材。瞭解教材的綱領、結構、內容和形式。接着,加緊設計教學活動、佈置相應的區域活動環境。每當一次活動完了之後,我又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認真的反思。找出適宜的行為,下次繼續實施;找到不適宜的行為,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學過程中徹底改進。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學習、勤反思,寫好反思筆記,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二、加強學習,教研組工作抓實抓細。

作為教育工作者,想要在專業發展上有新的收穫,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所以,在自身發展學習的同時,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組的工作,帶領全體教研組教師一起學習新《綱要》、新課程的要求和精神。組織每一次教研活動時,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互相幫助着設計教學形式,分析教材特點等。

正是這樣的齊心協力,使得我們的教研活動頻繁而精彩。我們的家委會成員是在教研活動中評選產生的;我們的健康寶寶也是在教研活動中評選產生的;還有我們年級的體育節項目、家訪信息反愧家長會座談內容、郊遊注意事項及安排、區域環境的佈置等都是通過教研活動來完成的。特別是我們的家教園地設計版面清楚明快、內容精彩新穎、形式賦予變換,獲得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可見,要想有成績,教研組的工作必須抓實抓細。

三、增進聯繫,興趣班工作抓頭抓尾。

園內的興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負責的。今年,雖然我們的活動形式進行了改進,但是活動的實質並沒有改變。我們依舊本着為家長服務、為幼兒發展的精神來組織興趣班的工作的。新學期開始了,如何讓家長朋友放心的讓孩子參加興趣班活動呢?我認為必須抓好宣傳,也就是抓好這個“頭”。

所以,開學初我就給每位家長髮了興趣班活動的通知書,全園的教師也大力地宣傳和動員,使得報名的家長不斷增加。我們開了一個好“頭”。在興趣班活動的整個學期裏,我也會和老師互相交流心得、反饋一些教學信息;和家長交談、瞭解他們的想法等。當然,每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新的想法、設想我們都會交換意見,使我們的興趣班活動更有成效。最後,我們還要抓好興趣班教學的彙報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請家長來觀摩自己孩子的興趣班活動,讓孩子在家長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領,給予每位孩子表現的機會。這樣的形式更能為家長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長,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3

我園為了更好的讓社會對我們工作放心,讓家長對孩子放心,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開心,從上學期始,就實行了兩教一保的工作機制。 踏着時代的步伐,社會發展更快,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教育開端的幼兒教育業相應的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作為幼兒教育機構的幼兒園工作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通過近一年的工作摸索和經驗的積累,我越來越感覺幼兒園保教工作相結合之優勢,我也更進一步認識到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一樣不容任何忽視。

在以前的工作中,大家往往會這樣認為:在幼兒園工作中,保育工作遠不如教育工作重要。人們將教師的各種觀摩課、公開課、各種業務能力水平比賽活動等教學工作,看得至關重要;而對孩子的生活,吃喝、拉撒、冷熱、飢飽、精神狀況等保育工作則看得相應的要淡了一些。這致使我們的工作在保育工作方面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失誤,也甚至讓家長提出了不滿。

比如:今天有家長説:老師,怎麼我孩子今天又尿褲子了;明天又有家長説,老師,孩子昨天回家發燒了;老師,孩子今天的藥忘記喝了嗎,等等,話音語氣裏帶着對老師工作的不滿,這些都是我們工作中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當今社會,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皇帝。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六個大人,特別孩子的奶奶、爺爺、外公、外婆,對孩子更是百依百順,總認為孩子太小,要他們自己穿脱衣服、吃喝、拉、撒,要他們自己做,既浪費時間又做不好,還不如大人替他做,這樣更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性,不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衞生等習慣,有的個別孩子初入園會更難。這會令家長和老師用盡招數也無。

於事,而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保育老師每天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更有機會接觸孩子,瞭解孩子,照顧孩子。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又是那樣的迫切想知道的,很想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能夠受到老師親人一般的關注,母親般的疼愛。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幼兒園照料孩子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得到悉心照料,享受高品質的生活。所以保育老師的工作在幼兒園中更會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關注,作為保育老師就要努力認真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了每一個孩子的開心、為了每一位家長的放心,將愛心真正沁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保育老師是第一線的幼教工作者,直接服務於孩子;從幼兒園的性質、特點來看,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是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它將共同擔負着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任務。因此,也更加體現了保育工作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至關重要性。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4

算算時間我來到谷城縣幼兒園快兩個月了,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裏,我學會了不少的東西。對於教育的專業知識也進步了不少。但是同樣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看見了很多好的一面,同樣我也看見了我個人覺得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帶的班是大班,從這個學期開學開始我就在帶着個班了,對這個班上的孩子我已經比較的熟悉了。通過這近兩個月的帶班時間,讓我對我們這羣還是有了一定的認識。我覺得其實孩子雖然很小,有些事情説不清楚也表達不清楚,但是孩子的心裏卻很敏感,你説的話,語氣,態度,表情,這些很微妙的東西小孩子雖然表達不清楚,但是他們是可以感覺的到的,比如説,小朋友都喜歡動,在上課的時候特別容易調皮搗亂。有時候老師就會批評他們,這時候孩子們是可以很明顯的感覺的出來的。而且孩子們的世界很單純,你如果批評他的話,他就會感覺到很沮喪,很難過,如果你連續幾次批評他的話,他就會認為你不喜歡他。這些都是孩子們特有的心理特徵,我個人覺得,我們在批評小朋友的時候,應該多注意和小朋友的溝通,注意他們是怎麼想的。我記得有一次在上課寫字的時候我突然問到一個小朋友,外婆喜歡你嗎?她哭着眼淚跟我説,不喜歡。我問他為什麼?他的回答很簡單,外婆打我。

小孩子很多事情的理解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都不是很完善,他們的世界裏面,批評,捱打,罵,對於他們來説都是不好的。而我們小朋友在教室裏面上課或者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很容易調皮搗蛋,或者產生摩擦等問題。當我們一般情況下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通常採取的方式就是批評。所以當我們去批評他們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小孩子一些表情和動作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其實就是小孩覺得又不好的東西加到了自己的身上,他們會難過,會傷心。

我覺得真正的教育是應該順應孩子們的心裏發展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長史息息相關的,而孩子們的成長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成長。所以如果我們發現小孩子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對,我們可以和他們聊一聊,想討論問題一樣,讓小朋友們和我們一起思考,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而這樣的後果好不好,教給孩子們去思考,去理解,自己去判斷一件事情對不對,我就得這樣的行為要比批評他們要來的更有意義和價值。他們自己思考的東西就會印象特別的深刻,這樣的話他們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注意,去改正。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5

所謂個案記錄就是一種有系統的收集各類觀察記錄的方法。好的個案記錄不僅反映了幼兒在一定時段內活動所獲得的成果,而且也反映了幼兒為達到這樣的水平所經歷的整個發展過程。通過對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最後的分析,教師得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瞭解每一個幼兒及評價自己的教學,進而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一,實施個案記錄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困惑

長期以來,我國的幼兒教育有一個很明顯的弊端:注重知識的簡單傳授忽視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活動;注重對活動結果的簡單評價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性發展。自新《綱要》實施以來,雖然教師也在有意識地逐步轉變自己的觀念,但是由於舊有觀念根深蒂固,仍然會有一些殘存的比較落後的觀念在左右着教師的評價行為,在個案記錄中也存在着類似的情況。雖然個案記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評價幼兒行為的方式,但是在我們目前所進行的個案記錄中,往往還存在着一些缺點與不足之處。

1,流於形式或經驗不足,不能真實反映幼兒的活動情況

有的教師由於種.種原因,在進行個案記錄的時候有形式主義的傾向,沒有及時,悉心收集真正能夠反映幼兒活動情況的資料,很少與幼兒交流,較少注意幼兒,傾聽幼兒的心聲,而是抱着應付的思想隨意記錄一些資料了事。還有的教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而對幼兒的某些行為進行操縱,缺乏記錄的真實性。如:在進行《不倒翁》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材料來製作不倒翁,琳琳面對着橡皮泥,螺絲,積木等一堆材料,不知道該怎麼辦。老師看到後,為了能有較高的成功率,就提示她:"你把橡皮泥放進去塞緊就可以了。"於是琳琳在沒有探索的情況下"輕鬆"地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任務。雖然琳琳最終制作出了不倒翁,但是這種經過"人工雕琢"的行為到底有多少價值呢 而有的教師雖然意識到個案記錄的必要性,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不自覺地違背了準則,如:為了趕進度而忽視幼兒的操作;由於幼兒活動場面的紛亂而忽視了個別幼兒創造性的舉動;由於擔心活動目標難以實現而去限制幼兒的活動……這一些因素都影響了個案記錄的真實性。

2,着重量的收集,針對性不強,資料割裂,沒有聯繫

即使教師克服了上述所提到的主觀因素的影響,採用真實的記錄手法,但是仍然會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困難。教師在進行個案記錄時,經常採用"照片","文字説明","幼兒作品"等形式來記錄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雖然體現了個案記錄的生動直觀性,但是有的資料沒有緊扣住幼兒在活動中的突出表現,隨性記錄,沒有針對性,缺乏有目的的收集及記錄;有的資料雖然很多,但是資料之間沒有建立聯繫,也不成章法,比較亂,從這些雜亂無章的信息中難以完整分析幼兒的表現,能力,發展等情況;還有的資料沒有統一範圍限定,導致反映幼兒情況的信息內容不夠全面。如:在科技操作間活動中,教師對淼淼進行了跟蹤記錄,將他的行為悉數記錄了下來,但是在分析這些資料的時候,發現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分析些什麼。從中可以看出,教師在記錄的時候沒有明確此次記錄的目的性,雖然有了材料,但是無法分析幼兒行為表現的意義。

3,個案記錄與指導全體之間存在矛盾,個案記錄中存在主觀傾向

在進行個案記錄的時候,還往往會存在着這樣一個問題,即如何把握其與指導全體之間的矛盾。有時為了能詳細,全面地跟蹤記錄個別幼兒的典型行為,教師不得不放棄了對多數幼兒的指導,在這一過程中,體現出了對其他幼兒的不公正。另外,在進行個案記錄時,有的教師常有一定的主觀性,例如:有的孩子長得比較可愛,在幼兒共同活動時,教師自然而然就會對他多關注一些,這些主觀因素常常會影響記錄的結果。這也是多數教師在進行個案記錄時所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困惑。

4,缺乏個案記錄後及時,有效的評價與反思

有了真實詳盡的記錄後,許多教師也往往會缺乏及時,深入的反思,或者不知道該從何種角度進行反思,有的反思內容浮於表象,表述寬泛,顯得比較空洞,對幼兒今後的發展沒有實質的有建設性的建議,對今後的教學也沒有具體的指導意義,缺乏個案記錄的價值性。如:在點畫鮮花的繪畫活動中,老師要求點畫一個小點就是一朵鮮花,可盈盈卻將許多小點組合成一朵花的外形,然後添畫上莖和葉子。她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作畫,卻表現出了一種創新性的行為。但是在她整個作畫過程中,老師並沒有與她交流,溝通,也沒有思考她如此作畫的意圖,在講評的時候,她"理所應當"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在活動後的反思中,老師是這樣評價的:盈盈掌握了點畫的方法,在活動中能夠比較熟練地作畫,但是沒有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在今後的活動中,應提醒她注意傾聽,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顯然,這樣的評價是不規範的,也是不科學的,抹殺了幼兒的創造性行為,這樣的個案記錄也就沒有了其應有的價值。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6

本次課總的來説,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很好。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有很多的不足,現小結如下:

第一、整個活動下來基本還很順利,大致的環節都交代清楚,但是在示範講解的時候,教師超之過急,點畫示範的時候,請孩子將手指跟着老師伸出來點畫的時候,沒有交代清楚是右手的食指,而且在請幼兒嘗試點畫的時候,才想起來用抹布擦乾淨,各個活動的環節教師沒有一步步的示範好,可是孩子的操作的時候還是比較好的,大多數孩子能按點畫的步驟一步步做下來非常好。

第二、課前考慮不周到。不應一直平放着示範,很多幼兒都不能看清楚老師的示範過程,只有個別的孩子看到,多數的孩子還看不到。在今後類似的教學活動中,應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看到教師的示範講解。

總之,這次活動讓我感想頗深,更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準備和經驗都不足。我一定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取經,多閲讀這方面的書籍,積累更多的美術教學知識,讓自己更加快速的成長,在各個方面有所提高。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誦讀。

2:發揮想象力,感受兒歌意境美。

活動準備:

啞劇表演、輕音樂、與兒歌相關圖片若干及完整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以觀看啞劇表演"月亮下來吧"引入,調動幼兒學習熱情。

二: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共同猜猜啞劇表演中的動作,並根據幼兒講述內容出示圖片。

三:在輕音樂的伴奏下欣賞兒歌,感受兒歌意境美,初步瞭解兒歌內容,。

1:提問:你們聽完這首兒歌有什麼感受?

兒歌中還有什麼是我們剛看完啞劇表演沒有猜到的呢?

2:添補幼兒未猜到的圖片。

四:結合圖片,再次欣賞兒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

1:提問:兒歌中月亮都被變成了什麼?(球、鏡子、小船)2: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把月亮變成形狀不一的球、鏡子、小船呢?並出示月相變化圖。

師小結:月亮有時是彎的,有時是圓的。它在每個月月初時是又彎又小,隨時間一天天過去,它漸漸變圓,當它再變到又彎又小時,一個月就過去了,所以我們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狀其實是不一樣的。

3:提問:當它變成球、鏡子、小船時,誰都把它怎樣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4:出示與兒歌相關的完整圖譜。

五:通過完整的圖譜,學習誦讀兒歌。

1:根據圖譜,師幼共同誦讀兒歌。

2:請個別幼兒自由選擇圖片讀。

3: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配樂讀。

4:請幼兒為兒歌配上動作完整誦讀。

六:活動結束:請幼兒來當魔術師,發揮想象,看看月亮還能變成什麼,把它畫下來,比比誰變得多,畫得美。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8

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是開展教育教學的前提,更是每一位教師的立身之本。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説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我想,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裏的“榜樣”和“陽光”一樣。教師不僅要教好書,育好人,而且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通過這次師德師風的學習,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十六年,自查自己在師德師風方面的收穫和不足與老師們共勉。

一、收穫成長

1.愛崗敬業。只有熱愛教育事業,才能為教育事業努力奮鬥,才能盡職盡責,教書育人。從教多年來我也是這樣做的,教育不只是給幼兒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怎樣做人。

2.為人師表。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會對幼兒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我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關愛幼兒。教學生活中我能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幼兒,當她們有進步時我給予表揚,當他們犯錯時我及時指出並批評教育。對幼兒我總是努力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尊重她們的個體差異,讓孩子感受老師的關愛與温暖。

二、不足之處

1.理論學習不夠透徹,只停留在表面現象,沒有從實質上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對教材深挖的力度還不夠,還有待改進。

2.工作作風不夠紮實,遇到困難不能知難而進,有時有任其自然的鬆懈思想。在教學實踐中有時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

3.終身學習理念不強。對於終身學習理解不夠深刻,在平時的教學中,滿足於自己的現狀,缺乏強烈的求知慾望。從教十多年,不善於鑽研業務,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的創新理念不能很好的運用於實踐中。

三、努力方向

通過深刻查找剖析,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將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1.加強業務知識學習,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努力提高綜合素質,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不遇難而退,要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做到思想業務兩過硬。

2.堅持踏實的工作作風,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

3.及時與家長溝通,認真聽取家長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和配合,不指責、責備家長。並且在語言交流中,要平和、委婉、真誠、用誠意得到家長信任,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4.注重細節。教育無小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關注的方面,往往對其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而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實現的,時刻銘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

我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要深刻的認識自己的重要位置,隨時注意自己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等方面的情況,努力以飽滿的精神開拓進取,為教育教學工作邁上一個新台階而努力。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9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要讓幼兒感知水的特徵,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知道水會隨着温度的變化而變化,瞭解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我覺得自己選得內容是比較適合大班的小朋友學習的。

在活動之前,我準備了很多材料。有水、牛奶、可樂、彩色花片,熱水、紙等,還事先在冰箱裏面凍好冰塊。上課前,我也做了多次試驗,比較成功。在活動開始的第一環節,我是先通過出示一些玩水的玩具,讓幼兒一起玩一玩水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接着要讓幼兒知道水的特徵是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的。在介紹水的無色時,我讓幼兒觀察比較水、牛奶、可樂的顏色有什麼不同。幼兒很快看清楚牛奶是白色,可樂是黑色的,而水是沒有顏色的。在介紹水是無味時,我是讓幼兒親自品嚐這三樣東西的味道。幼兒通過品嚐知道了牛奶是酸酸的、可樂是甜的,而水呢是無味的。在這裏本來我設計的是品嚐牛奶和醬油的味道,因為醬油的味道是鹹鹹的,更能突出水是淡淡的,沒有味道的。但是在上課時,考慮到醬油太鹹,喝了對孩子的身體不好,所以就改用了甜甜的可樂,這樣的話感覺沒有醬油更有説服力。在説到水是透明的時候,我是分別在水杯、牛奶杯、可樂杯裏放進彩色的花片。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很快看出只有在水杯裏的花片才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就證明了水是透明的。在説到水的流動時,是讓他們通過平時的觀察實踐來理解的。比如幼兒在打開水龍頭的時候就會看見水嘩嘩地流出來,在河邊散步時會看見河水靜靜地流淌,然後讓幼兒把杯子裏的水慢慢地倒進盆子裏,讓他們感知水的流動。活動的第二環節,我是要讓幼兒知道水會隨着温度的變化而變化。我用事先凍好的冰塊來做了一個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知道水在温度降低的時候就變成了冰。幼兒對這個魔術很感興趣,發言非常積極,想出了幾種水變冰的條件。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了。通過一番討論,他們又知道了冰變成水是在温度升高時就可以了。聯繫生活實際,幼兒想到炎熱的夏天他們最喜歡吃的冰棍,太陽一曬就很快化掉了。這樣培養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加深了冰變水的條件是温度升高。水不僅會變成冰,而且還會變成水蒸氣,這個幼兒比較難理解。我是讓他們想象平時家長在家裏燒開水時,當水燒開了就會有熱氣冒出來。這種熱氣就是水蒸氣,這樣便於幼兒的理解。然後我倒了一杯熱水,讓幼兒觀察熱水冒出來的熱氣就是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以後就會再次變成水。水變來變去都是取決於温度的變化,幼兒通過親自試驗更加清楚了。但是在做試驗的時候,本來是要幼兒親自操作的,因為是熱水,怕幼兒燙傷,所以由教師代替做試驗。這樣幼兒沒有得到鍛鍊的機會。活動最後,幼兒討論了水的用處,知道了平時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活動目標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10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節生成的美術活動。緣於孩子們對彎彎繞繞物體的認識和感受。語言《什麼東西彎又彎》、科學《植物的彎曲運動》等活動的開展為這個活動做了一個前期鋪墊,所以基於幼兒的認知能力,生成了這個美術活動。

如何開展這個活動呢?我把活動目標定位在:

1、積極主動參加繪畫活動,體驗表現圓形變化過程中產生的快樂情緒。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自主創作圖形的變化。

3、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在圈圈上添畫,使其變成不同的物體。

中班的孩子對於想象畫還接觸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還有就是繪畫技能的缺乏。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展開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語言風格定位在簡潔、直接。其次在教師出示的範例上進行分析、考量,爭取盡多的吸引幼兒。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美術活動先出示一幅成品範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畫紙粘貼成一本畫冊,每頁畫紙上按圈數的數量遞增畫好。開始出示時,幼兒看見的是白紙上只有一個圈,這個圈對於幼兒的概念來説只是一個單一的圓,幼兒的興趣並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給了他們一個經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來,我給了幼兒一個變式,在幼兒閉眼數到三的時候一個圈圈變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於是在幼兒的驚奇和感歎中,又翻出了第二頁。第二頁上,還是一個圈,由於第一個圈圈的直觀引導,所以幼兒的興趣大增,一下子想出來好多可以變化的圈圈圖案,如太陽、手鐲、棒棒糖----有了這個想象的基礎,在出示兩個圈、三個圈、四個圈時幼兒的想象較快,幼兒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把這些圈圈融入自己認識的物體中。

這樣一路下來,孩子的想象思路打開了,在觀看老師添畫的過程中感知了添畫的技巧,為親身操作提供了基礎。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象能力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隻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作。在活動最後環節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後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節,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後,出示了兩幅老師的範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範例中,老師把不同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佈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通過這兩幅作品不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佈局和建構能力的提升。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11

這個活動是讓幼兒從動畫片《西遊記》中瞭解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狀、顏色、圖案,並學會製作芭蕉扇和緊箍咒,初步感受印第安風格,以此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體驗製作的快樂。

在課前通過觀看《西遊記》視頻動畫,瞭解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和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的外形特點和花紋圖案。運用油畫棒結合多種圖案裝飾芭蕉扇,幼兒園用毛根製作緊箍咒,感受輕鬆愉快的製作氣氛,體驗"三借芭蕉扇"的遊戲樂趣。整個活動以遊戲情境貫穿始末,瞭解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狀、顏色、圖案,並學會製作芭蕉扇和緊箍咒,以此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體驗製作的快樂。整節課幼兒玩的很開心,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導入部分過長

導入部分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緊箍咒和芭蕉扇,並通過提問,讓幼兒回想起緊箍咒和芭蕉扇的樣子和特徵,同時做了小結。緊箍咒的形狀像個圓圈,是金色的;芭蕉扇的形狀像一個葫蘆,上面有非常漂亮的花紋圖案。

二、本節課安排的內容過多

由於要製作緊箍咒和芭蕉扇兩個內容整合放到一節課裏,首先孩子操作時不夠,在介紹示範的時間也縮短了,沒能夠很詳細的給幼兒做講解示範。在出示芭蕉扇的紙模和毛根時,同時提問了兩個問題,這個提問方式是不對的,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應該一次提一個問題,給孩子更加清晰的方向。其次,在介紹材料時,沒有很重視先後順序。在引導幼兒如何在紙模上塗色、畫花紋時,自己示範的順序也是不夠合理,應該先畫扇面再畫扇柄。

三、評價和交流的方式不夠多樣化

在最後一個環節,展示欣賞作品幼兒相互交流,這個環節的評價很單一,沒有請幼兒互評,自評,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重視這一點,美術課的評價更加重要,要做到讓幼兒欣賞美的同時,又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吸收其他幼兒的優點,同時也能在此環節給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也有利於培養幼兒的榮譽感。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12

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在獨自遊戲時,常常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還常常自言自語,時而與這個角色對話,時而又與另一個角色對話,好像他正在和一些“夥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會擔心起來,懷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種心理疾病。其實,這是兒童正常的行為表現,這裏的“不同角色”是幼兒假想的遊戲夥伴,“自言自語”是幼兒的遊戲言語。

一、幼兒的遊戲言語

三口之家的現代家庭結構,決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時期往往有較多時間是獨自在家裏遊戲,這時就常常會出現年輕父母擔心的幼兒遊戲言語。皮亞傑認為,這是幼兒的一種自我中心言語。正確地理解幼兒的遊戲言語,能幫助家長更直接更清晰地瞭解到幼兒的內心需要。在結構遊戲和繪畫活動中,經常可以聽到幼兒邊玩邊説:“這是把大手槍,‘叭叭叭’……”“哎呀,壞蛋被我打死啦!”“小朋友在過生日呢,祝你生日快樂……”兒童常常用這種言語來表達他難以用動作表達的內容,這種言語往往比較完整,富有情感和表現力。皮亞傑指出:“幼兒遊戲言語是內部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式,有外部語言的特點,又有內部語言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幼兒的遊戲言語是其思維的有聲表現,它伴隨着遊戲進行,反映行為過程中的問題和行動結果。家長由此可以進一步理解幼兒的外部行為。

二、幼兒假想的遊戲夥伴

假想的遊戲夥伴是兒童遊戲的精神伴侶,無形的朋友。據研究,約有15%~3O%的兒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般在2.5~6歲之間發生。一般地説,這個現象到了入學年齡,隨着幼兒社會交往的增多會漸漸消失,個別也可能延續至10歲左右。按皮亞傑的理論,這時幼兒的思維正處於“前運算階段”。其特點是幼兒的思維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慢慢地過渡到開始利用表象進行思維。幼兒與假想夥伴的遊戲,正是頭腦中夥伴表象的再現。

正因為如此,不少兒童都有假想夥伴、無形朋友。這些假想夥伴、無形朋友也許是以前和他一起玩耍過的,但眼前不在身邊的朋友;也許是記憶深刻的畫報雜誌中的偶像;也許是某個動物或某個卡通人物形象。當孩子獨處時,為了解除孤獨感,頭腦中就會產生這些夥伴形象,並且把想像中的人或動物當作真實存在,與“他”説話,和“他”一起玩,還會在談話中提及“他們”。有假想夥伴的兒童,通常也能和其他兒童玩得很好,他們在和其他兒童玩耍時,就不再帶上他們的假想夥伴了。

在這裏,我們自然會想到,獨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夥伴。這表明他們找到了排除孤獨和寂寞的巧妙方法。與缺乏創見的兒童相比,富有創造性的兒童更可能有假想夥伴。

幼兒的遊戲體驗是愉快的。雖然幼兒渴望與人交往,但不能簡單地認為孩子一個人玩是可憐的。幼兒獨自遊戲也可以是愉快的。那些具有假想能力的幼兒正體味着獨自玩的快樂。隨着意志能力的悄悄萌發,你會驚喜地發現他正集中注意力獨自思考或是和他的假想夥伴開心地交流呢。此時,家長直在一旁暗中保護和觀察,給幼兒一個獨立遊戲思考的空間,在他出色地完成遊戲後再加以表揚鼓勵。

當然,家長應儘可能為幼兒提供條件,促使其與同伴之間的正常交往。事實證明,現實中“受歡迎的兒童”,多是在交往中主動、獨立的幼兒,他們往往表現出較強的能動性和適應能力。當然,有獨自遊戲經驗,並在遊戲中有假想能力的孩子,在集體活動中也往往表現得更主動、更積極。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13

半年一次的幼兒園見習活動已經結束了,本次我帶的幼兒園是長安區第四幼兒園。這是一所由長安區教育局管理的公辦幼兒園,是一所美麗的幼兒園,園中設備完善,環境優美,教具、玩具一應俱全。其中設有11個教學班,每班配有1名主班教師,兩名保育員,並採用保教結合的方式進行班級管理。

本次實習學生一共有21名,其中10名學生實習教養員,11名學生實習保育員。幼兒園範主任按照每個教學班配備一名教養員、一名保育員的方式將學生分到了11個教學班中。

由於對實習學生不是很熟悉,為了管理得更加規範,我將見習學生按照年級、班級製作了聯繫方式表格與考勤表,這樣能夠將學生的情況如實記錄,也避免了學生給幼兒園請假不給帶班教師請假的情況。

在帶園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下面我將針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闡述。

1、實習學生對幼兒園活動的瞭解不足。

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剛到幼兒園的時候。剛到幼兒園的時候,因為學生的經驗不足,到了幼兒園以後不知道該幹什麼,沒有頭緒。而幼兒園的主班教師也因為抹不開面子,不好意思去指使我們的學生。這就造成了幼兒園教師都在忙自己的工作而我們的學生無事可做的一個尷尬局面。所以我希望我們學校能夠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抽出一兩天到幼兒園去參觀,將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

2、實習生的能力不足。

“都是一些孩子們,他們在家裏都不幹活,來到這能讓他們乾點啥啊,以後慢慢就好了。”確實,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在家都沒有幹過活,所以很多的事情都不會做。但是,我想,既然我們學校是以學前教育為龍頭專業的學校,為了我們的學生畢業後就能夠直接走向幼兒園的崗位,那麼我們可否減少學生到幼兒園工作時的適應時間,增強我們學生的競爭力?我們學校能否加強一下學生自理、自立的能力,真正能使我們的學生有獨擋一面的能力與勇氣?

3、學生與幼兒的親和力不足。

不止一次幼兒園跟我反映,説我們的學生與幼兒的親和力不夠,不能真正融入到幼兒的生活中去。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中一點是學生跟幼兒相處的時間短,學生對幼兒、幼兒對學生的瞭解還不夠多。另外一點就是我們有些學生性格不夠開朗,不能夠討幼兒開心,每天干完活以後就休息,不交流、不學習,成為了一個機器人。希望我們的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能夠提高一些。

4、我們的學生相當害怕講課。

首先,我們的學生不會寫教案,不知道上課前要將教案准備好。教案是我們課堂的預設。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我們思維發散的過程,再經過我們不斷地修改與完善,能夠增強我們的信心。隨着教案的完成,對於教材和知識點的把握更加有力度,更有利於我們的講課。所以,教案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其次,我們的學生教學能力、班級管理、課堂管理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有時準備的內容很好,但是課堂的效果不好,課堂很亂,而我們的學生卻不知道如何處理。而幼兒也不知道如何去接受實習生所教授的知識。

這兩點原因造成了我們的學生害怕講課,所以我們能不能在學校多多訓練一下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比如增加試講的機會,或是有講課的比賽?

另外,還有一些問題我還沒有解決,例如:有的學生向家長撒謊,向幼兒園的帶班教師請假,向學校的指導教師與班主任請假,私自出去玩耍。

總之,這次帶園還是比較順利的,幼兒園總體評價好於往年,但也有個別學生表現不是很好。在此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發揮優勢,能夠再接再厲,以更加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社會,同時也祝願我們的學校越辦越好。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14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就是幼兒在接受學前教育時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怎麼可以去傷害他們呢?我們應當去關心和愛護他們,幼兒在進幼兒園時完全是一張純潔的白紙,沒有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我們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熱愛孩子、尊重孩子,關心愛護孩子,對孩子要有耐心,尤其不能體罰孩子,或者變相體罰孩子,讓孩子有個好的起點。教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體罰絕對不是個好辦法,而且,它帶來的不利後果恐怕是讓人難以接受的,無論你出於什麼動機,對孩子的粗暴與體罰都不是理智的行為,這是社會所不容的做法,“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學會仁慈,在皮鞭下長大的孩子,只會產生仇恨,”體罰孩子往往出於一時衝動,如果不顧及孩子的感想,幼兒的身心就會受到傷害。如何溝通,怎樣做一個好老師值得我們好好的去反思。

作為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天真活潑的孩子,他們也許會做出一些令你頭痛不已的事。但這也步完全是孩子們的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連我們成人都不可避免的會做出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要求孩子們十全十美呢?哪一個人不是在不斷的犯錯和改正錯誤中逐漸成熟的呢?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寬容、理解自己的學生和身邊的人,要用自己的愛去感化、教育孩子。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15

幼兒園户外活動已經快兩個月了,五月份正是孩子長身體的最佳時期,為此幼兒園還在本月開展了“朝陽鍛鍊活動”,每天清晨,孩子們早早的來到幼兒園,讓孩子通過做遊戲、做早操、滑滑梯等活動,讓孩子得到充足的活動量,達到鍛鍊的目的。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而體育遊戲孩子們似乎更加鍾愛,在鑽、爬、跑、跳中孩子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得到鍛鍊。但是在“安全”這一背景下,我們有時不能最大限度的放開讓孩子們活動,所以有時沒有達到鍛鍊更好的效果,在今後的活動中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老師的組織與指導能力也會在遊戲中得到提高。

這段時間每天户外活動次數很多,我發現户外活動前的站排成了“頭疼”的一個環節。每一次我説:“要下樓了,小朋友們排隊開火車了”這句話就像是混亂的導火線。有的孩子連椅子也顧不上擺好,就擁到我身邊來。你擠我,我擠你,經常會聽到“陳老師,他擠我!”特別是得得小朋友,每次站排總會擠在前面,總是對我説“我要排第一個。”我忍不住問:“站在第一個和站在後面有什麼不同嗎?”他還挺能發表自己的意見:“能拉到老師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説:“那不能每次你都排在第一個,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他有些不高興的説:“我要站第一”。於是,我換了個口吻説:“那請你當班長,幫老師管理後面的小朋友,別讓他們掉隊了,好不好?”他馬上很樂意的接受了。可見,在這小小的“排隊”裏還有這麼多的內涵,看來孩子的小腦袋中還真藏着不少的祕密等着我們來發現呢。老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用孩子的眼光來看這個“第一”。那怎麼讓大家不爭搶呢?我想了幾個辦法:1、可以看誰進步了,表現的好,就讓誰站第一;2、可以輪流站第一;3、遇到不講理的孩子,教師可以用轉移的方法,鼓勵他幫助老師一起管理小朋友。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16

隨着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着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兒年齡小,還處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在圍繞着幼兒園課題"充分挖掘幼兒、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這一主線,我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神奇的電話號碼》,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己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注意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寓教於生活和遊戲之中。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孩子是社區的一分子,在社區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對孩子起着無聲的教育作用。我發現在生活中,幼兒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為此,我利用經常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專門組織了本次專門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我們都知道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幼兒將日常社會生活常發生的具體事件進行分類,知道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會迅速求助相關部門。再而,利用遊戲、情景表演等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學習撥打110、120、119電話進行求救的正確方法。

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初步的報警知識的,便設置了遊戲活動-- "打電話"是小朋友常見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學習過程中幼兒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與整個遊戲活動,樂意的表現自己,達到了活動目標,學具的提供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從而,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

其次、為幼兒提供相互交往、共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引導幼兒與別人討論,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説、動腦等各種感官進行探究問題。當老師提問:"該怎麼辦,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我們應該怎樣正確撥打電話呢?"……讓幼兒相互討論,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連平時膽小的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討論,幼兒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另外,中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一定全記住,只有通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因此,在延伸活動中,我在活動室擺放許多電話玩具,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

幼兒園保教工作反思 篇17

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反思性評價,是指與教師日常教育工作同時進行的,運用幼兒發展知識、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知識於教育實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針對教育活動過程的評價具有明顯的獨特性,既有目的性又有隨機性,既要追求科學性又要體現靈活性。既要關注之前的計劃又要重視之後的反思,既是為達到既定目標又是為改進具體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瞭解教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這種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同時進行的評價主要包括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對教育活動的計劃、內容、實施和效果的評價.二是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狀況的觀察與評估。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其主要目的是改進教育和課程,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和優化幼兒的發展和學習。因此,教師不僅要在日常教育中觀察幼兒,還要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反思和調整。只有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的實質意義。

教師的反思性自我評價,即教師對自己的教育計劃和教育行為的價值判斷和分析。這種價值判斷應根據教育目標和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知識和原則標準,以及通過對幼兒反應的觀察,在瞭解教育活動效果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只有在日常教育實踐中通過評價和分析,不斷地反思和調整,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實踐中不斷出現的實際問題,更好地積累成功經驗和吸取教訓,使教育活動更具教育性、適宜性和有效性。除了教師的自我評價之外,幼兒園組織的教師的相互評價和集體討論,也有助於達到調整和改進教育活動的目的。

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持續性地進行調整和改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斷地納入自我反思過程,及時發現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方面,是不斷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説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並對後繼教學行為產生影響。”因此,現代幼兒教師學會反思性自我評價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習慣,是其專業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

教師的反思性自我評價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進行,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自由度。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動機才可能堅持實施反思性自我評價,幼兒園也可以用各種形式鼓勵和考察這種反思性評價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以下例舉一些與教師自我反思有關的思路或問題提示,以供參考。利用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對照自己的工作實踐,啟發自己的思考和反省,以便改進工作。經過反思性評價發現問題之後,可以通過自我調整,集體討論,相互交流啟發,尋求改進措施,提高教育質量。

一、教師反思性自我評價的一般思路或問題

1.對《規程》和《綱要》的理解程度如何?對主要的原則性觀點是否已心中有數?還有哪些難以理解之處?(及時提出作為教師討論會的話題,或尋求其他幫助)

2.對所執行的課程的理論基礎.要達到的目標,教育活動的內容、要求與方法的熟悉程度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我是否能既準確又靈活地貫徹課程的要求?感覺哪些地方做得比以前好些,哪些方面還是不能得心應手?哪些方面有困難需要尋求幫助?

3.在制定教育活動計劃時,是否既考慮到本班幼兒的一般能力和興趣,又考慮到個體幼兒的特別需要?

4.對班上的每個幼兒的瞭解程度如何?是否有意識、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學習和進步?

5.最近的教育活動中,哪些最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為什麼?如何進一步去做?

6.最近的教育活動中,哪些活動幼兒似乎不太感興趣?為什麼?如何改進?

7.在對幼兒的發展狀況作出結論之前,我是否全面系統地收集該幼兒的情況(如向家長、同事、幼兒瞭解情況,作必要的檢測或診斷等)?

8.是否與家長經常交流孩子的情況和聽取家長的意見,注意與家長配合進行教育?

9.最近哪幾個孩子在某方面進步較大,如何進一步鼓勵發揚?

10.最近哪幾個孩子在某方面顯現問題,如何進一步幫助引導?

二、對幼兒園教育活動各個方面的反思問題

1.環境和材料的提供

1)各種活動角安排是否特點明顯,動靜交替,既利於教師觀察,又便於幼兒活動?

2)是否有幼兒僅僅反覆重複單一的活動,或者無所事事?

3)是否有幼兒特別抵制與其他幼兒分享玩具,或破壞性使用玩具?

4)是否有幼兒特別依賴成人的幫助,或不肯參與收拾?

5)玩教具是否放在幼兒可及的高度和位置,便於幼兒自己取放?

6)各種常用的物品是否放在規定的、便於取放的地方,並有圖片標示?

7)是否有專門的展示幼兒作品的地方?幼兒是否容易看到並經常鑑賞?

8)教室佈置是否與當前教育主題相聯繫?環境佈置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

9)是否提供具有各種難度、各種質地的材料,供有不同需求的幼兒使用?

10)能否保證所有玩具物品清潔無毒?

11)是否對教育活動所需使用的科技產品(如電腦軟件,學習機等)進行適宜性評估,並指導家長和幼兒正確使用之?

2.教育活動的計劃和實施

1)是否提供機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從事探究活動?

2)新的學習經驗是否建立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水平和經驗的基礎上?

3)活動的難度安排是否循序漸進?

4)活動中是否根據幼兒的反應和其他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

5)是否讓幼兒充分利用感官和全身各部位的活動來獲取知識經驗?

6)是否為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計劃和改變計劃,觀察和探索事物?

7)是否允許幼兒犯錯誤和提供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機會?

8)是否瞭解班上的每一位幼兒,尊重個體幼兒的需要和選擇?

9)是否允許有足夠的小組活動和自選活動時間?

10)幼兒是否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如美工、表演、講故事、建構等)表達自己的想法?

11)是否通過觀察瞭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

12)是否提出與教育活動有關的問題,鼓勵幼兒思考和表達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想法,並接受各種不同的答案,從而激勵創造性思維?

13)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是否佔有合適的比例?

14)我怎樣評價幼兒的學習和進步?

15)是否僅採用書面測驗來確定幼兒的認知水平?

16)是否通過重複練習來提高幼兒的數學能力?

17)是否要求全班幼兒達到同一

個標準?

18)是否不僅評價幼兒的學習結果,而且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

19)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還是相互競爭?

20)對幼兒行為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正面引導,轉變注意力,提供其他的選擇和行為範式,還是單純地否定或批評?

21)是否制定明確的易於幼兒理解的行為規範並在必要時向幼兒解釋,幫助他們做到自覺執行和自我控制?

3.教育活動中幼兒的反應

1)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是否感到安全、自信、有興趣,對活動保持熱情?

2)幼兒能不能專注於所從事的活動,並持續一定的時間?

3)幼兒是否能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

4)幼兒是否樂意嘗試新的活動?

5)幼兒能不能遵循必要的規則?

6)幼兒能不能自己產生規則?

7)幼兒是否對別的幼兒或老師提出建議和意見?

8)幼兒是否樂意從事日常性活動?

9)幼兒是否願意接受並執行維護環境的任務(如收拾、喂小動物、給花澆水等)?

4.師幼互動

1)是否每天主動跟每一位幼兒有言語性交往,並鼓勵幼兒跟老師説話?

2)跟幼兒談話時,我是否蹲下,與孩子視線等高?

3)是否及時對幼兒的問題作出正面的回答?

4)是否尊重每個幼兒的情感和意見,以鼓勵和表揚為主?

5)是否堅持一貫的行為規則.讓幼兒清楚所允許的行為規範?

6)是否鼓勵幼兒合作友愛,互交朋友,相互關心和幫助,並接受不同意見?

7)是否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和衝突,鼓勵他們完成挑戰性任務?

8)是否儘量找機會與幼兒個別談話,或在小組裏和他們交往?

9)是否能公平地、有策略地解決幼兒的糾紛?

10)是否注意到有些孩子不愛説話,所以有意識地給他們發言的機會?

11)如何對待有缺陷、有疾病,或不利家庭的幼兒?

12)能否建立相互信任的師幼關係,提供機會讓幼兒發泄情緒和焦慮,對老師表達個人的需求與情感。

5.與家長合作

1)是否熱情地與家長打招呼?

2)是否定期向家長報告幼兒的發展情況?

3)是否鼓勵家長在家裏觀察孩子的情況,並與家長交流?

4)在學年期末,我根據什麼對幼兒的發展做出結論?

5)是否向家長解釋各種測驗結果和分數的正確含義?

6)是否定期讓家長了解教育計劃並尋求配合?

7)是否經常徵求並尊重家長的需求、意見與建議?

8)是否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他們發揮經驗和專長,豐富教育活動內容?

9)家長是否願意並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活動?

10)家長是否主動與教師聯繫,反映孩子的情況和需要?

11)有時是否抱怨家長干擾了幼兒園的正常教育活動?

12)是否有家長提出不合理要求,我是如何解決的?

13)家長是否把教師視為專家,完全依賴教師教育孩子?

14)家長是否對家長會沒有興趣,所以出席率不高?

6.健康與安全

1)是否幫助幼兒和家長克服分離時的情緒問題?

2)是否經常和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出示孩子在園參與活動的照片等,讓家長放心?

3)是否提供機會鼓勵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習和發展自我意識,鼓勵表達情緒情感?

4)是否對幼兒進行健康安全衞生教育,如身體各部分功能,衞生、營養、鍛鍊、生病和吃藥,緊急時撥打110,等等?

5)是否以身作則,在健康衞生方面做幼兒的榜樣?

6)是否向家長了解幼兒的健康衞生、生活習慣等信息?

7)是否向家長提供必要的健康衞生知識,以便配合對幼兒的教育?

8)安全起見,是否在某些活動之前先徵求家長同意?

9)如何處理家長的抱怨、批評或建議?

10)是否充分利用當地社區的健康衞生設施?

7.遊戲

1)幼兒每天是否有充足的自由遊戲時間?

2)每天是否安排各種類型的遊戲並提供豐富的材料?

3)是否指派幼兒的遊戲內容?幼兒能否自由地選擇遊戲?

4)幼兒是否願意並能夠輪流玩喜歡的遊戲?

5)有些幼兒是否總是遊離於遊戲,需要老師將之拉回到遊戲中去?

6)幼兒遊戲時,我是否僅僅旁觀或看管而已?

7)幼兒遊戲時,我是否積極參與或幫助,或對幼兒進行觀察?

8)是否每天記錄每個幼兒參加了哪些遊戲?

9)幼兒遊戲時,是否表現出自發的快樂和好奇?

10)幼兒遊戲時,是否表現出友好合作?

8.建構活動

1)如何利用積木等建構材料在大小、形狀、質地等方面的特徵啟發幼兒的學習?

2)在幼兒使用積木建構時,是否鼓勵他們説説有沒有計劃,想建構什麼東西?

3)是否採用問題的方式,激發幼兒動腦筋思考,產生新的玩法?

4)是否鼓勵和啟發幼兒用語言討論他們的作品?

5)是否鼓勵和引導幼兒互相合作?

6)是否利用積木學習判斷和比較距離、空間及大小,練習手眼協調?

7)是否在建構活動中激發幼兒角色遊戲的慾望和主題?

9.語言和閲讀準備活動

1)是否在教室裏精心佈置圖書角,並設法定期更換圖書?

2)幼兒是否喜歡經常到班上的圖書角去?

3)是否利用兒歌、故事等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是否教給幼兒如何看書,讀書上的故事給他們聽,把他們説的話寫下來?

5)是否跟幼兒討論他們看過的書或聽過的故事,並提出各種問題激發討論?

6)是否讓幼兒在猜謎、填詞、完成句子等遊戲形式中學習閲讀準備技能?

7)是否在幼兒感興趣的時候,讓他們自己“讀書”和“寫字”?

8)是否總是對孩子們發明的故事和文字表示讚賞?

9)是否採取各種方式鼓勵幼兒的語言發展,如商量鼓勵,以身作則使用正確語法、句型、禮貌用語等。

10.主題活動

1)是否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幼兒所熟悉的生活內容選擇活動主題?

2)在計劃主題活動之前,是否廣泛研究和收集有關的資料?

3)在計劃主題活動時,是否鼓勵幼兒和家長的參與?

4)在計劃主題活動時,是否考慮如何評價教與學兩個方面的過程與效果?

5)主題活動中是否納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個方面發展的活動內容?

6)主題活動所需的材料是否適宜充分?

7)教室環境和活動角的創設是否與主題密切聯繫?

8)是否在主題活動中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參與情況和有關的反應?

9)主題活動期間是否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及時調整計劃?

10)是否評價主題活動的效果以便今後的改進?

11)最近結束的主題活動中,哪些效果較好?哪些效果不好?為什麼?

12)作為教師,我感覺這次的主題教育中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

13)對同一個主題,下次再開展時我將作何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