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食品安全的建議書範文精選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吃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了,其他問題還有什麼意思。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有關食品安全的建議書範文精選,歡迎閲讀。

有關食品安全的建議書範文精選

有關食品安全的建議書範文精選篇1

尊敬的家長您好: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着千家萬户的幸福。少年強則國強,為了國家昌盛、繁榮,我們首先應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中國小階段正是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安全健康的飲食是保證健康成長的基礎。

為了孩子吃的安全、吃的健康,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全市號召開展“中國小校健康食堂建設”,從學校層面創造安全飲食環境。在家庭層面則希望您能積極參與,共同為孩子創造安全飲食環境。基於此,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向全市學生家長髮出倡議:

⑴ 幫助孩子建立保持清潔和個人衞生的飲食習慣:

·在接觸食物之前要洗手,便前便後要洗手

·不吃街頭食品、飲料

·不喝生水

·不吃沒有廠名、廠址、保質期的定型包裝食品

·不吃超過保質期限的食品

⑵ 自身保持清潔和個人衞生:

·在接觸食物之前要洗手,在製作食物過程中要勤洗手

·上過廁所以後要洗手

·清洗和消毒用於製作食物的器皿表面和器具

·保護廚房區和食物不受昆蟲、害蟲和其他動物的干擾

⑶ 生熟分開:

·將生肉、禽類和海產品與其它食物分開

·用另外的裝置和器具(如:刀和案板)處理生鮮食物

·用盛器貯存食物以避免生熟接觸

⑷ 加熱完全:

·把食物加熱完全,特別是肉、禽類、蛋類和海產品

·製作湯汁和燉煮的食物一定加熱至沸騰,並確保它們的温度達到70°C 。 對肉和禽類食物、保證湯汁清亮,不呈現粉紅色。最好使用温度計。

·熟食食用前要重新徹底加熱

⑸ 使食物保持在安全的温度下:

·不要將熟食在室温下放置超過2個小時

·食用後,立即將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冷藏(最好在5°C以下)

·在吃之前保持熟食滾燙(超過60°C)

·即使是在冰箱裏,也不要貯存食物過久

有關食品安全的建議書範文精選篇2

親愛的各位朋友們:

俗話説的好,“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兩句話充分説明了食物對人們的重要性,因此對於食物的安全程度,我們不得不關心。但是隨着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食品的安全程度,似乎變得不再重要,一些黑心的廠商就是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才弄出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20xx年8月,人造“新鮮紅棗”流入烏魯木齊市場。主要經過兩道工序,鐵鍋裏放進醬油,使青棗變成紅色,並保持光澤。再次放進加入大量糖精鈉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過量食用會造成血小板減少,釀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體危害。吃動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什麼到底才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吃什麼才對我們的身體無害?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地想一想。

看看上面這些事例,食品一個給我們消除飢餓的好東西,逐漸變成導致人們生癌、染上腸道寄生蟲病、人體組織被大量破壞的“毒藥”。20xx年10月19日,衞生部通報了暫停山西太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茵梔黃注射液銷售和使用。該藥物引起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醫院的4名新生兒產生不良反應,其中1名死亡。 20xx年3月19日,調查負責人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召開新聞發佈會,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加緊規範廢棄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據報道,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至300萬噸。醫學研究稱地溝油中的黃麴黴素強烈致癌,毒過砒霜100倍。 20xx年7月,三聚氰胺超標奶粉事件“捲土重來”,在青海省一家乳製品廠,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餘倍,而原料來自河北等地。20xx年7月5日報道最近有調查發現,美國的麥樂雞竟然含有橡膠化學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我在此呼籲大家:應該高度重視食品衞生,為自己的身體負起責任! 我建議:

1、有關部門加強打擊三無產品的力度,把個別廠家的三無產品進行銷燬。

2、在購買食品時小心小心再小心,必須注意生產廠家,產品名稱,檢驗合格證以及生產日期並保留購物小票。

3、社會各界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我對食品安全提出的建議,希望大家都能注意食品安全,吃上綠色健康無污染的食品。

有關食品安全的建議書範文精選篇3

尊敬的領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物質條件。但是,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防腐劑、漂白粉、蘇丹紅、三聚氰胺、大腸桿菌、塑化劑等等事件紛紛被曝光,人們日常食用的豬肉中含有“瘦肉精”、蔬菜中農藥殘留超標、穀類食品中的“吊白塊”、水產品中有甲醛、染色饅頭、毒豆芽……老百姓説,現在是“吃葷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不知道吃什麼好?”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嚴重問題。據温州市政府網調查,網民對食品安全現狀不滿意率達71.06%,認為食品安全事情多發形勢嚴峻的達61.7%。

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監管體系不健全,各級政府雖然設有食品安全機構,但有些地方編制人員、經費不到位,職能發揮不理想,部門分段監管職責不清,基層監管力量薄弱。二是食品生產經營水平低,食品產業“低、小、散”情況嚴重,“無證無照”生產大量存在。食品生產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現象普遍。三是執法監管力度不強。案件處罰較輕,違法成本低,以罰代管、以罰代刑,貓鼠同眠的嫌疑。四是檢驗檢測機構分散。存在各自為政、技術薄弱、檢測費用高、食品安全信息公佈不及時、不全面等問題。五是食品生產經營者職業責任和守法意識差。利用污水澆灌農作物,濫用高毒農藥,農產品帶毒上市,無安全標誌食品,假冒偽劣食品市場上暢通無阻。一些飲食攤點衞生狀況極差,餐具不消毒,從業人員沒有健康體檢現象十分普遍,給疾病傳播埋下了很大隱患。

食品安全既是一項基本的人權問題,也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政治問題,不僅事關人民羣眾身體健康和安居樂業,而且關係國家長治久安和民族繁榮昌盛。為此建議:

一、要切實加強對食品安全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像抓經濟發展那樣抓食品安全,要拿出抗擊薩斯那樣的決心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對食品安全問題不能有任何的僥倖和謊言,捨得投入足夠的資金和人力,建立一整套應對食品安全事件行之有效的機制。對各級政府官員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促其盡職盡責,心繫食品安全。

二、整合監管機構,建立市場監管管理局。目前我省的食品安全由農業、漁業、質監、工商、食品藥品監管、衞生等多個部門監管。但是存在很多漏洞,比如存在部門職能交叉的模糊地帶;受部門、行業利益的驅使,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的現象非常普遍等。深圳,從20xx年起,將工商、質檢以及其他政府機構部門中涉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部分合並組建成市場監督管理局。3年後,還將農業和漁業局的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的職責劃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改變以往食用農產品由農業和漁業部門負責,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由市市場監管局負責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和格局,真正實現了食品安全監管“一條龍”管理體制,為全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提供範本。為此我建議,整合監管機構,組建市場監督管理局,減少分段管理環節,同時整合許可管理、執法職能、技術資源等,真正實現食品安全的監管“一條龍”。

三、加大監督力度,堅決打擊製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加強食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在生產、疏通、銷售等各環節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對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責任企業,責任人的懲罰和打擊力度,健全市場管理和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強制返回制度,確保消費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級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要經常對農產品和食品實行監督抽查,曾加抽查的次數和覆蓋面。對製假、售假不法行為,從嚴從重予以打擊,造成一種高壓態勢,使不法分子不敢鋌而走險。

四、強化對食品源頭污染的治理。首先,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除了開展檢測、把好入市關口外,更主要的是要從源頭上控制,從根本上治理;切實改善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好安全優質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確保農產品在乾淨清潔的環境中生產,從根本上杜絕有毒有害物質對農產品的污染。對已確定建設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地方政府應該劃定保護區予以保護。其次,推進和完善農產品質量認證認定製度,為市場準入提供“通行證”,變流通入口為關口。認證認定是質量評價的基本手段,是對達到一定標準水平的產品發放標誌、給予認可,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目前在農產品質量認證上,主要有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再次,規範農藥、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和使用,限制、禁止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對明令禁用、限用的投入品加強監管和抽查,對違規者予以重罰,切實把住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

五、加快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政府應加快健全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加快檢驗檢疫、農獸藥殘留限量、食品衞生、食品添加劑等方面的食品質量安全衞生標準的制修訂步伐,包括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以及行業標準相配套的地方標準體系建設,使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分別達到市場準入標準、進入超市專賣標準,並向廣大農民、產業化龍頭企業推薦和介紹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六、提高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和能力。無論是源頭管理、市場準入、產品抽檢或是進出口把關等都要有相應的檢測手段。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檢測的工作,質檢機構一方面要加強硬件建設,不斷充實新的儀器設備,配備先進的測試手段;另一方面,還要有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檢測人員,不但精於檢測工作,瞭解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和動態,具有較高的理論造詣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而且還要了解當前食品的製假動態,善於從產品的外觀撲捉到產品的違禁添加物,為產品質量監督和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食品行業協會應對從業者進行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推進誠信建設,培養自律精神。協會要定期組織會員學習,組織會員互相檢查、參觀、評議,相互監督。制定本行業的規章制度,規範成員行為。加強行業指導,引導行業樹立自律意識,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合法經營,為行業提供良好發展環境。行業協會還應通過各種途徑(國外使館、貿易機構、媒體等)廣泛收集國外,尤其是貿易對象國和地區的行業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檢驗檢疫標準、環保要求,及時提供給相關企業和政府,研究對策,幫助企業解決因“綠色壁壘”引起的貿易糾紛,維護企業正當的權益。

八、加強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新聞宣傳和消費者的作用,報紙、電視等媒體運用各自的方式和手段,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科學種植,養殖知識;宣傳保護環境,珍愛環境;宣傳道德,誠信,信用建設。從不同的角度對違法行為進行揭露和批判,真正發揮輿論導航的積極作用,揭露造假販假事故,通過專家講解,在技術層面上對造假食品的安全問題進行分析,使消費者正確認識食品安全問題,提高消費者的安全意識和辨別能力,在全社會形成重視食品安全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