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河的建議書(精選5篇)

保護河的建議書 篇1

親愛的同學們:

保護河的建議書(精選5篇)

伊洛河是我們的家鄉河,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伊洛岸邊——繁衍生息,耕種居住。那時伊洛河旁是一片片的樹林,水草豐美,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

然而,由於時代的變化,投資建廠的人越來越多,鞋廠、化工廠、摩托車廠一家家地建在了伊洛河旁;昔日水草肥美的伊洛河畔隨着氣候變化和無節制的開墾放牧,植被遭到破壞,土壤變得疏鬆,草木越來越稀少。大量的黃沙被衝進河裏,伊洛河裏的生靈以我們無法想象的速度死去……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提出以下倡議:

一、 在伊洛河邊多種樹,防止水土再流失。

二、 禁止在伊洛河邊的植被上亂砍濫伐,不讓樹木再減少。

三、 沿河岸淨化伊洛河,使河水變得清澈。

四、 禁止在伊洛河附近或河中倒垃圾,防止水源被污染。

同學們,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關心和支持伊洛河資源保護工作,我們人人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珍惜、保護家鄉河。讓我們共同努力——呵護碧水藍天,共建美麗家園!

建議人:

時間:X年XX月XX日

保護河的建議書 篇2

同學們:

長江、黃河用它們那博大的胸懷孕育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它們灌溉了花的國土;它們推動了新的時代,它們是我們偉大的母親,祖國需要它們,大地需要它們,人類需要它們,它們是祖國心臟的動脈。

從古至今,面對着母親河壯麗的景色、悠久的歷史,許多人寫下了不朽的篇章,發出了由衷的歌唱。

由於時代的進步,投資建廠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為了尋求更多的利益不惜破壞環境,樹木一棵棵地倒下,昔日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的黃土高原,隨着氣候的變化和無節制的開墾放牧,黃土高原的植被不斷的遭到破壞,土壤結構變得疏鬆,草木越來越稀少,導致大量的黃沙被衝進河裏,清清的河水失去了最初的靈秀清澈。幾千萬年前,我們的母親河——長江裏還生活着許多種可愛的生靈,可是現在,由於江水的嚴重污染、繁忙航運(螺旋槳擊打)和亂捕濫撈,長江正日益失去這種特質,長江裏的生物正在以我們無法預料的速度中孤獨地死去。為了那些僅存的生物,為了我們偉大的母親河,我提出以下倡議:

1.在長江、黃河旁邊多種一些樹木,防止泥土鬆陷。

2.減少用水量。

3.少伐樹,減少環境污染。

4.對於水土流失做出措施。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保護母親河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建議人:

時間:X年XX月XX日

保護河的建議書 篇3

千萬年來,長江、淮河、運河流淌不息,孕育了獨特輝煌的江淮文化,滋養了生生不息的蘇北大地,為幸福揚州、江淮之都帶來了勃勃生機。

如何保護我們的母親河?如何使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與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相協調?這是我們每一位市民刻不容緩的神聖使命。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投入巨大的人力、財力,開展了創建河道疏浚達標市、創建農村河道環境優美鎮等大規模河道治理工程,已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效。但是,亂取土、亂佔用、亂設障、亂排污等違法行為仍時有發生,廣大居民的河道保護意識、水環境保護意識仍然較低,特別是農村河道的長效管理機制還未真正建立。

藉此機會,我們鄭重倡議:社會各界立即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加入到保護河道的行動中來。

一、我們要做保護河流的倡導者。保護江河湖泊,需要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營造保護河流的良好氛圍。積極倡導水生態理念,使保護河流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二、我們要做保護河流的維護者。保護江河湖泊,需要以實際行動,自覺遵守有關河道管理和保護的法律法規,自覺保護水環境,維護水生態,保障水功能,節約水資源。

三、我們要做保護河流的捍衞者。保護江河湖泊,需要全民監督,要勇於制止、大膽舉報侵害河流的違法行為,承擔起保護河流的光榮使命。

我們要始終牢記,保護河流不僅在於口號,在於良知,更在於行動;不僅在於一個階段,在於一個人的行為,更在於全社會的不懈努力。

建議人:

時間:X年XX月XX日

保護河的建議書 篇4

尊敬的汝州市委、市政府:

文化是民族之魂,國家之魂,也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以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傳統文化建設,多次就文化建設和文物保護做出重要指示。汝州老煙廠漢墓羣的發現,為汝州厚重的周文化歷史又找到了一個現實依據,可藉此建設名揚全國的大型文化項目——周文化廣場。

一、汝州周文化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

周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文化。今年7月,汝州老煙廠建設工地發現大量漢墓,數量多達120餘座。據明正德《汝州志·古蹟》載:“周承休城,在子城東,漢元帝置此縣。光武帝封姬常為承休公,主周祀,即此也。隋曰承休縣,唐改為樑縣。”漢墓羣就是在汝州奉祀太廟的周天子後裔姬姓墳墓,若之後能進一步發現承休城暨樑縣城原址,進而發現周太廟,再加上王寨鄉慶陽古城、蟒川鎮周天子墳(赧王墓)、武則天多次幸汝的記載(據史書記載:“武氏出自姬姓。周平至少子生而有文在首曰武,遂以為氏”。武則天以周氏後裔自居,遂建立大周朝),則汝州城的周文化歷史地位無可撼動。

秦滅東周,以樑城封赧王(今汝州),死後葬於蟒川隨赧王一併東遷。漢武帝封姬嘉為承休公,主周祀於汝州,此後奉祀千年。姬姓主政的周朝壽祚最長,當今八成姓氏出自姬姓。根親文化厚重,汝州周文化廣場建成後,定能吸引世界諸姓華人來汝祭祖;禮樂文化、易經文化影響深遠,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在全世界華人圈舉足輕重,恢復太廟及九鼎,在老煙廠漢墓羣遺址建設周文化廣場眾望所歸,若能在汝州興起全國性的周文化祭祀活動,則汝州的歷史文化旅遊名城實至名歸。

二、建立周文化廣場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資效益

汝州市委、市政府崇文尚德、開明擔當,是謀大事、創大業的領導班子,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建設。市委高建軍書記在支持傳統文化發展上做了兩個轟動全國譽滿華夏的大手筆,一個是在新鄭推動成立了黃帝拜祖大典,另一個就是風穴寺免門票,廣被全國人民所稱道!

希望高書記高瞻遠矚,在汝州漢墓羣基礎上再造一個大手筆——建設周文化廣場,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項目建成後,姓氏文化、根親文化對周室宗親後裔的號召力;太廟天子靈位、九鼎對祭祀文化的向心力;周禮、周易對周文化愛好者的感召力,都將發揮深遠的影響,其對海內外華人宣傳汝州、展示汝州都將是一張光輝的名片;其對姓氏宗親投資汝州,發展汝州都將是一副親情牌;其對周文化愛好者嚮往汝州、探訪汝州都將是一封感召信。

當前,許多城市都在搶文化,沒有文化也要造,我們為什麼要守着文化不做文章呢?若我們不建周文化廣場,則洛陽或其他地方建成後,我們將悔之晚矣。

在此,我們鄭重建議,汝州市委、市政府出面組織召開全國性專家論證會,我們可以協助聯繫邀請,共商建設汝州周文化廣場的可行性,若汝州周文化廣場建成,既有重大社會意義,又有重大經濟、旅遊價值,則汝州幸甚,人民幸甚,文化幸甚!

以上建議如得不到足夠重視和儘快答覆,我們將尋求其他更加有效的保護途徑,責任在肩,不容懈怠!

保護河的建議書 篇5

親愛的朋友們:

XX年6月14日是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今年文化遺產日主題為“非遺保護與城鎮化同行”,在全地區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系列活動,讓廣大民眾更方便、近距離地瞭解非遺,參與保護。在此,我們向全地區發出倡議:非遺傳承,人人蔘與!

是藏民族的搖籃、藏文化的發祥地,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創造了瑰麗多彩、蔚為大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對列入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實施重點保護。精心組織久河卓舞、扎塘果諧等優秀非遺節目和傑德秀邦典編織技藝、澤貼爾編織技藝等優秀傳統手工技藝參與區內外文化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西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示了勤勞勇敢的xx人民戰勝高原的蓬勃氣勢和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黨的以來,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指出,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城鎮建設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自民眾,民眾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者,同時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發展的主體。人人蔘與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傳承保護。

我們相信,有您的參與,那些祖輩們唱過的歌、跳過的舞、扮過的戲、做過的手工技藝以及傳統的民間實踐活動和高度智慧的思維方式將重放異彩,為文化強地建設注入強勁的活力。而您,將獲得參與非遺實踐活動的教益和快樂;在與祖先、與今人的精神共鳴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獲得豐厚的人生滋養。

關愛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是我們每一個雅礱兒女的歷史責任。今天,這份責任傳遞到你我之手,為了使文化遺產與時代同行,為了實現民族復興、文化復興的共同願望,讓我們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傳承非遺,弘揚傳統,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