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實施綱要

現代服務業發達程度是衡量地區綜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當前,江蘇經濟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既面臨着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又遇到了發展優勢弱化的突出挑戰。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拓展生產生活服務領域,為製造業技術升級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撐,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對江蘇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又快又好推進“兩個率先”的重大任務,是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經濟國際化,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是貫徹富民優先、科教優先、環保優先方針,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舉措,也是搶抓新機遇、尋求新動力、開拓新空間,增創江蘇發展新優勢的緊迫要求。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實施綱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江蘇服務業有了較大發展,總量居全國第二,增速保持領先地位,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就業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來源。但從總體上看,我省服務業發展仍存在着總量不大、結構不優、水平不高、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尤其是生產服務業發展明顯滯後,新興服務業發展很不充分,已成為制約現代國際製造業基地建設的瓶頸,影響到江蘇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當前,江蘇服務業進入了必須也有條件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城市化步伐的明顯加快、人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科教人才的獨特優勢,都為服務業的加速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和現實可能。面對國際服務業向我國轉移步伐加快的新機遇,面對全國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的新趨勢,面對區域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必須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進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抓住不可多得的機遇,充分發揮江蘇的比較優勢,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舉措,加速發展江蘇現代服務業,儘快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為此,特制定本實施綱要。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xx大精神,圍繞富民強省、“兩個率先”的總目標,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方略,堅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並舉,通過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互動並進,依靠改革開放、科技進步、政策創新、項目帶動,重點發展生產服務業,大力培育新興服務業,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形成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格局,為江蘇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奮鬥目標

緊緊抓住我省製造業發展需求和國際服務業加速轉移帶來的現實機遇,立足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構築高增值、多層次、廣就業、強帶動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到XX年,全省服務業的發展目標是,總量實現倍增、佈局相對集中、結構明顯優化、功能大幅提升,保持在全國服務業發展中的領先地位,成為全國現代服務業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力爭在XX年的基礎上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速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0%以上;生產服務業、新興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明顯上升;服務業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結構實現“三二一”。

(三)推進原則

——堅持以工業化提供動力。圍繞建設現代國際製造業基地的目標,依託我省雄厚的工業基礎,順應制造業發展對現代服務業產生的市場需求,以製造業的中間環節分離和兩端延伸為突破口,一手抓先進製造業,一手抓現代服務業,努力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發展的互動雙贏。

——堅持以城市化拓展空間。加速推進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充分藉助城市化進程中人口集聚帶來的旺盛消費需求和就業需求,以中心城市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載體,以現代服務業發展為城市功能的基本依託,有效拓展現代服務業的增長空間,帶動形成城市多元就業空間。

——堅持以市場化注入活力。按照“市場主導、企業運作、政府推動”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服務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大社會事業改革,打破行業壟斷和條塊分割,鼓勵外資和民資進入服務業領域,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和相互融合。推動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方式創新,促進社會分工的細化,提高各種服務的市場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程度。

——堅持以國際化提升水平。主動利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過渡期和實施cepa帶來的新契機,進一步擴大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在推進現代國際製造業基地建設的同時,努力使我省成為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廣泛開展與國際服務機構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合資合作,加快服務業利用外資步伐,積極引進國際著名服務企業和服務品牌,引進國外服務業發展的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引進海外服務業領軍人物和專業人才。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特別是承接國際服務外包,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發展服務業,以國際化帶動我省服務業的能級提升。

——堅持以信息化增強支撐。加快發展和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及信息網絡,抓緊構建一批公共信息平台和專業信息平台,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網上交易,以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迅速提高全省服務業的信息化水平。

二、發展方向

根據國際服務業發展的基本走勢,把握國家的政策機遇,從江蘇科教人才資源豐富、製造業比較發達的特點出發,着眼於發揮江蘇現有優勢,創造新的優勢,堅持全面推進、協調發展,並選擇市場需求旺、基礎條件好、增長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服務領域重點突破。

(一)重點發展為製造業配套的生產服務業

——現代物流業。加快立體交通體系建設,強化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配套和功能分工,構建快速便捷、貨暢其流的集疏運支撐體系。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進物流信息資源共享和物流網絡互通互聯。推進現代物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綜合物流中心、專業物流中心和配送分撥中心,着力培育連接城鄉、輻射全國、融入國際的大型化、高檔次的產品交易市場,促進批發交易與物流配送一體化發展。整合域內物流資源,引進國內外知名現代物流企業,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催生一批具有先進物流經營理念、掌握現代物流技術的本土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推進物流標準化建設,鼓勵採用國際和全國物流標準體系,提高供應鏈過程管理效率。

——科技服務業。建立健全社會化的科技服務體系,推動自主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大力發展技術開發及轉移、科技信息及諮詢、知識產權及認證、技術交易等科技服務業。積極興辦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加強區域性和行業性生產力促進機構以及科技創業服務機構建設,促進農村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建立健全風險投資機制,增加對創新創業的資金支持。建設公共科技平台,提高科技資源社會共享程度。

——金融業。加快金融開放步伐,積極吸引外資銀行來蘇設立分支機構,探索建立中外合資銀行、保險、證券和投資性公司。大力發展地方金融保險業,積極組建江蘇省級地方銀行和保險機構,鼓勵發展民營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入股地方金融企業。研究完善地方金融風險防範和處置的應急協調機制。引導金融業務和產品創新,積極開發金融衍生產品,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規範產權交易市場,促進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相互融合,增強金融服務地方發展的功能。

——商務服務業。大力發展會展業,加強與全國行業協會、國際會展機構的交流合作,積極承辦各類國際國內會議,發展國際化、專業化、貿易型為主的會展,培育會展業的知名品牌,舉辦具有產業和地方特色的常設性會展。有重點地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型會展場館,改造提升會展業設施水平。引導發展法律、會計、審計、税務、諮詢、評估、廣告、策劃、調查、就業和勞務中介、經紀代理等商務服務業,推動商務服務產品和方式創新。擴大國際合作,通過引進專家、機構、委託培訓等多種形式,培育企業化經營、規範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商務服務機構,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大型事務所或中介法人機構,提高江蘇商務服務的整體競爭能力。繼續深入推進各類行業協會與政府部門脱鈎,引導中介機構獨立、依法、客觀執業,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規範中介服務市場秩序。

(二)大力培育關聯度大的新興服務業

——信息服務業。加大信息資源整合力度,促進電信網、互聯網、廣電網三網融合,推進社會服務信息化。建立健全電子商務認證體系、網上支付體系、物流配送體系和服務應用系統,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進程,積極建設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不斷拓展網絡增值服務。加快發展軟件產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名牌軟件產品,積極承接軟件外包業務。

——大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落實文化產業政策,引導社會力量投資文化產業,大力發展廣播、影視、音像、出版、報業、期刊、書畫、演藝、創意、動漫、娛樂、網吧等產業,加快社會事業有關領域產業化步伐。提高文化產業發展的組織程度,打造強勢主流媒體和知名演出團體,增強文化產業集團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大力推進人力資源的配置式開發和內涵式開發,積極發展教育培訓業,支持高校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興辦各種非學歷教育,全面加快教育對外開放,加快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國際化合作步伐,吸引國際名校品牌入股或來蘇合作辦學,擴大境外留學生培養規模,建立中外合作、企業聯辦、民辦等多種所有制的辦學體制。加強與國際著名品牌醫療機構合資合作,培育國際化醫療機構,發展醫療、康復、保健等多層次醫療服務。積極發展競賽表演、健身娛樂、體育培訓、體育彩票、體育傳媒等體育產業,大膽探索體育設施場館多元化投入、市場化經營的新路子。

——旅遊業。以建設旅遊強省為目標,整合全省旅遊資源,拓寬旅遊服務領域,把旅遊業打造成我省服務業的支柱產業。以“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融合為方向,把景點建設與生態、商貿、會展建設結合起來,把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購物娛樂、商務活動結合起來,延伸旅遊產業鏈。加強旅遊產品開發和旅遊線路設計,培育生態、工業、農業、商務等新型旅遊品牌項目,積極發展紅色旅遊。推動長三角區域旅遊合作,主動參與滬蘇浙大旅遊圈建設,開闢跨區域旅遊線路,促進區域旅遊聯動發展。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加大旅遊整體形象宣傳和推介力度。加強旅行社和旅遊飯店建設,促進旅遊企業向連鎖經營、規模經營方向發展。加快旅遊業國際化進程,加強與國際旅遊機構特別是大型連鎖企業合作,提升我省旅遊業經營和服務水平。

——房地產業。繼續積極有序發展房地產業,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規範房地產市場交易行為,擴大房地產有效需求。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給體系,把解決中低收入人羣的住房問題作為重點,發展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住宅。提升商務樓宇規劃建設檔次,完善配套設施,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加快工業標準廠房建設,培育工業房地產市場。規範發展物業管理。

(三)全面提升直接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傳統服務業

——現代商貿業。適應社會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運用現代服務技術和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倉儲式超市等新型流通業態。促進城市商業向農村延伸,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工程。完善網點規劃佈局,形成以大型購物中心為骨幹,以連鎖超市、專賣店、便民店為特色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銷售網絡。支持品牌和老字號餐飲業快速擴張,形成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餐飲龍頭企業,提高餐飲業服務和管理水平。

——居民服務業。建立政府扶持、市場運作的現代社區服務發展機制,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健全服務網絡,創辦服務企業,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功能,形成廣覆蓋、多層次、社會化的服務體系。加快發展養老托幼、家庭醫療、家庭教育、清潔衞生、保養維護等便民利民的家政服務,圍繞社區衞生保健、公共餐飲、文化教育體育、綠色回收、保潔保安等服務領域,積極推進公益性服務的市場化,培育新的社區服務增長點。強化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的組織服務功能和社會保障服務。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加快農村生產生活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村社區建設,規劃建設中心村,促進農村人口的集中居住,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加強農村勞動力跨地區流動、進城務工的組織和就業培訓服務。

三、空間佈局

根據全省區域生產力和城市空間佈局,突出以城市為現代服務業載體、以園區為生產服務業基地,統籌規劃製造業與服務業、城市化與服務業,配套形成“四帶”、“五區”的服務業空間格局,促進服務業的集聚發展,形成集約型產業發展模式,降低交易成本和商務成本,為國際製造業基地建設提供支撐,為增強城市服務功能提供載體。

(一)依託“四沿”產業佈局,形成生產服務業發展集聚帶

——建設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服務集聚帶。重點規劃和發展空港物流,以及研發、設計、創意、金融、會展、專業服務和信息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發展人才市場和技術市場,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

——建設沿江基礎產業服務集聚帶。重點佈局和發展港口物流、大件產品的公路物流,發展重化工產品的交易市場和信息服務,發展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和職業技能培訓,促進沿江工業降本增效。

——建設沿東隴海線加工產業服務集聚帶。重點佈局和發展鐵路物流、海港物流,發展面向加工製造業的信息、科技、金融服務,發展新型商貿流通業態,壯大農副產品和工業品交易市場,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促進沿線工業提速增效。

——建設沿海海洋產業服務集聚帶。重點佈局和發展為臨港工業配套的現代物流,發展海洋產品交易市場,推進海洋資源深度加工的研發和技術服務,促進海洋產業和臨港基礎工業的發展。

(二)依託城市、重點開發區、主要交通樞紐,形成與生產生活配套的服務業集聚區

——在中心城區佈局建設商務商貿集聚區。在具備條件的中心城市,規劃建設中央商務區,集中佈局金融和商務服務機構,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的地區總部、研發機構和服務中心。在城市中心區,集中佈局中高檔商場,形成中心商貿圈。在城市主要街道,集中發展購物、餐飲、娛樂和旅遊服務,形成特色商業街區。

——在城郊結合部和交通道口布局建設產品交易市場集聚區。依託區位條件和交通便利,與發展塊狀經濟相結合,規劃建設大型產品交易批發市場,依據輻射半徑合理佈局倉儲式超市,形成城市產品主要集散地。

——在重點開發園區佈局建設技術服務和物流集聚區。依託開發園區的產業規模和特色,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科技創業等服務,形成技術服務密集區;大力發展專業物流、物資配送和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形成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

——在主要交通樞紐佈局建設綜合物流集聚區。依託公路鐵路站場、港口、機場等,佈局和發展大宗物資的綜合物流,形成跨區域物流基地。

——在集中居住區佈局建設生活服務業集聚區。重點佈局和發展社區購物、養老托幼、醫療門診和教育培訓等居民服務業,發展專賣店、便民店和特色店等商業網點,營造良好的人居服務環境。

四、重點項目

根據總體要求和規劃佈局,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以此為龍頭帶動全省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一)建設三大國際性產品交易中心

依託蘇南及沿江地區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石油化工產業的雄厚基礎,配套建設物流、會展、市場、電子商務平台,廣泛招引國內外採購、銷售、供應商,開展面向國內外市場的購銷業務,在南京、蘇州、無錫等地形成國際性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等產品交易中心。

(二)建設一批重點物流基地

依託主要港口和交通樞紐城市,重點建設連雲港港區、蘇州港太倉港區、南京港龍潭港區、南通港區、鎮江港大港港區等物流基地和南京王家灣物流中心。積極發展保税物流,加快蘇州工業園區保税物流中心、張家港保税物流園區建設,積極籌建申報連雲港保税物流園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區港一體。爭取國家批准賦予8個出口加工區保税物流功能。依託大型企業,建設一批專業物流基地。

(三)建設一批新型產品交易市場集羣

加快建設中國無錫新世界國際服裝城、泰州華東五金城、中國揚州國際珠寶城等一批大型產品交易市場集羣,形成面向全國乃至國際,集產品研發、加工、貿易、博覽、旅遊、購物、商住為一體,具有物流集散、批發交易、信息發佈、產品展示、電子商務等綜合功能的新型市場集羣。加快改造提升一批交易額已達百億元的無錫南方不鏽鋼市場、吳江東方絲綢市場、常熟招商城、南通疊石橋家紡市場、徐州區域性生產資料市場等大型特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重點提高其專業化、信息化水平,實現規模持續擴張、功能不斷完善。

(四)建設一批重點軟件基地

按照“一園兩區”的發展格局,加快江蘇軟件園建設。在提升城中園孵化研發功能的同時,近期抓緊開發建設徐莊孵化研發基地,中遠期規劃建設吉山軟件產業化基地,形成江蘇沿江軟件產業密集帶的龍頭園區,在入駐企業、在孵企業、從業人員、軟件銷售和出口規模上位居國家重點軟件產業基地前列。依託南京和蘇錫常四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的條件,吸引國內外一流軟件企業入駐軟件園區,形成一批國內一流並具有國際水準的軟件產品開發基地、出口基地和人才培訓基地。

(五)建設一批重點研發設計平台

以無錫工業設計園、蘇州工業園區國際科技園等為重點,在全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一批工業研發設計平台,大力引進和集聚海內外研發機構和工業設計企業,形成國內重要的工業研發設計服務中心。加快建設軟件、集成電路、新藥創制等國內一流的專業科技創業服務平台。積極推進重點高校科技產業園、留學生創業園建設,使之成為科技企業孵化培育中心、技術交流和成果轉化中心。

(六)建設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壯大重點文化產業集團,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支持民間資本獨資或參與興辦大型文化設施。加快省文化產業集團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動漫產業,重點支持蘇州、無錫、常州等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建設,形成動畫創意設計、動漫產品生產、專業人才培訓中心。在高校集中的城市,進一步建設和整合大學集聚區,真正實現資源共享。以常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基地為示範,在製造業密集地區,建設職業技術教育集聚區。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文化服務的標誌性基礎工程,為文化產業和事業發展提供載體。

(七)建設一批重點旅遊地

依託江蘇特色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構建環太湖、寧鎮揚、徐淮連宿三大旅遊圈。強化旅遊精品建設,在主要景區打造一批“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集聚的旅遊、度假、休閒勝地,形成黃金旅遊線路。依託江蘇獨特的生態資源,重點規劃建設鹽城國家濕地生態公園,打造“東方濕地之都”旅遊品牌。深度挖掘江蘇革命史、戰爭史旅遊題材,建設一批紅色旅遊基地。

(八)建設一批重點國際商務區

重點支持南京河西中央商務區的建設,以國際化、生態型為特色,使之成為國內一流的現代商務集聚區。加快推進南京、蘇州(崑山花橋)、連雲港區域性國際商務中心建設,構建國際商務信息平台,積極舉辦大型國際會展活動,使之成為區域性的國際商務活動集中地。

(九)組建江蘇地方金融機構和引進外資金融機構

積極爭取國家批准建立江蘇省級地方銀行。在整合城市商業銀行的基礎上,吸收境外資本、社會資本尤其是省內大企業參股,抓緊組建股份制的江蘇地方銀行,並創造條件爭取上市。對具備條件的縣級市農村信用聯社,積極爭取國家批准改組為農村合作銀行。爭取獲准籌建江蘇地方保險公司。吸引外資銀行、保險公司到江蘇主要中心城市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

(十)實施服務業品牌工程

在新興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領域,加快培育一批國內著名、國際知名的服務業品牌,扶持發展具有江蘇地方特色的傳統服務業老字號品牌。支持蘇寧電器、五星電器、蘇果超市、文峯大世界、金陵飯店集團、江蘇農資連鎖等一批優勢服務品牌企業做大做強,實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連鎖擴張。

五、基礎設施

加快實施一批公共基礎性、功能性工程,重點建設“三港三路”,為服務業發展提供載體支撐。

(一)航空港建設

加快提升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功能,積極爭取增闢國際航線和增開國內外航班,新引進國內外大型航空公司,將祿口國際機場作為其客貨運基地機場。積極爭取國家批准建設蘇南國際貨運機場,逐步形成規模化的貨客運機場。

(二)江海港建設

重點建設連雲港港、蘇州港太倉港區、南京港和南通港。集中力量把連雲港港建成我國沿海地區主樞紐港之一,力爭到XX年建成億噸大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300萬標箱。加快蘇州港太倉港區建設,力爭到XX年集裝箱年吞吐量達到100萬標箱,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集裝箱幹線港。加強南京港建設,提升集裝箱運輸功能,積極建設專業化碼頭,成為國際性、多功能、綜合性江海轉運樞紐港。加快南通港沿江、沿海港區建設,發展江海聯運,爭取在XX年左右跨入億噸大港行列。

(三)信息港建設

充分整合社會信息化資源,推進“三網”融合和基礎管線共享。每年實施3-4個全局性、基礎性信息化工程,強化社會、政府、企業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建設一批政務、商務、特定行業或領域的專業信息平台。高起點、高標準構建江蘇省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基礎平台,同步建設江蘇省個人聯合徵信信息系統。加快建設全省基礎信息資源平台,逐步建成人口信息、法人信息、自然資源信息、地理信息、宏觀經濟信息等重要基礎資源數據庫,建立數字江蘇工程的技術標準規範體系。

(四)公路、鐵路、光路建設

繼續加快高速公路建設,推進蘇通大橋、滬崇蘇通道、南京及常泰過江通道等項目。以滬寧城際軌道交通項目為重點,推進蘇南地區城際軌道交通建設。進一步完善蘇北鐵路網。建設大容量、高密度、廣覆蓋的光纖網絡,確保全省信息高速公路聯網暢通。

六、保障措施

發展現代服務業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是全省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必須大力推進新的思想解放,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在全社會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精神,進一步突破體制、開放和人才瓶頸,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一)堅持科學規劃,強化分類指導

結合謀劃“xx”發展,高起點編制《江蘇省服務業“xx”發展專項規劃》和有關子規劃。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根據人口和製造業的分佈,合理確定服務業發展的空間佈局形態,切實做好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引導資源有效配置和集約利用,形成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結構合理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

加強長三角區域內服務業的分工與合作,主動接軌上海,依託並參與上海“四大中心”功能建設,立足於我省產業特點,着重發展為製造業配套的生產服務業,構建區域性服務中心。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差別化發展形成特色。推動蘇南地區參與國際產業分工,以製造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為主攻方向發展現代服務業,以研發設計和增值服務提升製造業水平。引導蘇中地區堅持發展製造業與發展服務業並重,重點發展為沿江工業開發配套的生產服務業,促進二三產業發展的互動互融。支持蘇北地區以加速工業化進程為前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創造需求和空間,相應發展具有本地特色和優勢的現代服務業。

(二)加大改革力度,消除體制性障礙

加快服務業領域改革步伐,推進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進程。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業壟斷,合理引導民資、外資參與服務業企業的改組改造,通過兼併、聯合、上市、重組等形式,發展一批以品牌為龍頭、資本為紐帶,跨地區、跨行業的現代服務企業集團。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各類企業經營管理方式創新,促進主輔分離,推進企業內置服務外包,改變“大而全、小而全”的狀況,降低商務成本。加快社會事業領域改革,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科技、文化、教育、衞生、體育領域,支持社會力量辦學辦醫、投資興辦文化體育設施,增加科技、文化、教育、衞生、體育服務的供給總量,提供更多的社會服務優質資源。積極發展非營利性、公益性的公共服務業。繼續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社會化,增加會議服務、公務管理、物業管理、環衞保潔等方面的服務外包需求,優化配置社會服務資源。

(三)擴大對外開放,提高競爭能力

主動承接國際服務業的轉移,加大物流、科技、金融、商務、電信、旅遊、文化等領域的對外開放。加強服務業招商引資工作,採取有效措施,更新招商引資方式,大力促進國際生產服務企業進入,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採購、營銷中心等落户江蘇。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和新型業態,促進服務業經營理念、管理體制、企業機制、組織形式以及服務品種的創新,提升我省服務業的結構和層次。擴大國際服務貿易份額,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行業擴大出口,推動文化特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支持有條件的服務企業“走出去”,拓展我省有比較優勢的服務產業發展空間。

(四)培養引進人才,強化智力支撐

通過各種方式,大力引進高層次、高技能、通曉國際通行規則和熟悉現代管理的高級服務業人才。進一步完善服務業人才、智力和項目相結合的柔性引進機制,暢通服務業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建立健全人才評估體系和激勵機制,通過有力的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努力創造讓各類人才充分施展才乾的良好環境。

實施服務業人才建設工程,加快形成一批現代服務業專業人才隊伍。加強對服務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進修培訓,積極發展職業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推進人才培訓的國際交流合作,建立境外培訓基地,定期選派一批公務員、研究人員和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到香港、新加坡等服務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學習培訓。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類社會機構的作用,加快服務業相關學科的建設,增設緊缺專業,培養急需人才。

(五)研究制定政策,優化發展環境

按照“三個有利於”的標準,本着凡是兄弟省市能幹的我省也能幹,凡是國家沒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幹,凡是過去規定不能幹但現在已不合乎實際情況的也應當試着乾的原則,用足用好國家給予的政策空間,結合江蘇實際制定我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若干政策,在准入領域、税費徵繳、用水用電用氣用地價格等方面給予公平待遇,降低進入門檻,加大財政支持,規範行政管理行為。對需要重點發展的生產服務業和服務業重點項目,給予政策傾斜,對需要大力發展的新興服務業和我省傳統服務品牌,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加大政府對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投入,增加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規模,支持重大服務業項目、重點服務企業和品牌的發展。清理有關服務業的現行政策規定,消除對服務業發展的不合理限制。注意研究服務業發展的邊界政策,努力形成政策上的窪地效應,營造服務業發展的最佳環境。

(六)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強化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的指導和協調作用,定期研究並統籌協調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省發改委作為全省服務業發展的牽頭協調部門,具體承擔全省發展服務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全省服務業總體規劃編制、政策制定和各行業規劃與政策銜接平衡工作,搞好政策督查和年度考核,推動服務業重大項目的落實。省經貿委負責物流、會展、現代商貿業的具體規劃及組織實施、協調管理工作。成立省金融工作辦公室,加強對江蘇地方金融業發展的規劃、管理、協調和服務。省各有關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相關行業的規劃編制和組織實施工作。各市、縣(市、區)建立相應的綜合協調體系,形成各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協作的服務業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政府服務,精簡審批事項,簡化手續,減少環節,提高服務效率和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