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這位自殺未遂女生的一封信

××同學

給這位自殺未遂女生的一封信

你好!我是一位關心你的高中學生。從資料中瞭解到你的情況,我的心中有萬分感觸。此時,我心裏所想的並不是你所做的對與錯,而是想“我們這一代為什麼會如此脆弱”?

前些時候,我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件事:一個13歲的男孩,因被老師批評,一時沒想通,便自殺了。不管他是男孩也好,女孩也罷,與你相同的是,你們同樣都是“好”學生。問題的關鍵便在於此。你之所以能有此舉動,説白了,是心理素質問題。

作為一個連續6年被評為“三好”學生並且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被保送到重點中學的你,可以説,在你有限的生命中一直是一帆風順的,因此,也就不知世事的艱難。大人們的就業問題、婚姻問題,學生們的升學問題、前途問題,都在困擾着人們,然而,每個人面臨困難的時候都要去自殺嗎?不是的。我們應該找出自己的弱點,再迎頭趕上去。以前,我同情那些 自殺者,我想他們是被社會、被家庭逼迫得走投無路才會那麼做。但我現在瞧不起這種人,我認為他們是生活的弱者。人獲得生命是多麼不易呀!從“盤古開天”到“女媧造人”,都暗示了生命的可貴和來之不易。可是,你為什麼不去好好珍惜呢?特別是生長在祖國首都,學習在重點中學,成績又名列前茅的你,為什麼不時時想想自己身在幸福和順境之中呢?想想曾有多少同齡人在羨慕你!為什麼不能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憂、處變不驚呢?必須承認,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不少不良因素的影響。家長從我們很小的時候便抑制我們的思想,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結果是孩子老實了,可那股子靈氣卻消失了。因此,我們的思維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侷限,心胸也變得非常狹窄。我們不能到大自然中去,體會不到那壯麗河山的博大胸襟,但我們可以讀書,可以用書來充實我們的思想,書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使我們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少走很多彎路。為什麼你不從中汲取一些經驗和教訓呢?為什麼還要重蹈覆轍去續演人類的錯誤悲劇呢?

安迪·麥克道爾,這個名字相信你一定有所耳聞,她是一位很傑出的女影星。她主演的影片在第4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大獎。這是一項怎樣的殊榮啊!殊不知在成功的背後,她又付出了多少的艱苦。童年時,父母離異,這在當時的社會是一樁醜聞。母親從此一蹶不振,淪為酒鬼,年幼的她便擔負重任。如果她很脆弱,相信今天一定見不到她的綽約風姿了。如今,她憑着自信與實力終於向人們證實了她的價值,也證明了成功永遠屬於生命的強者 。

姨於這件事,我覺得所有的人都太過於在乎了,本來那位老師完全可以將此事不了了之,班主任也不必大張旗鼓地訓斥,而父母也不應一味地責備。但有些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應該有應付的辦法。凡事,你可以從消極與積極兩個方面考慮。

倘一篇非常優秀的作文,被老師認為是抄襲來的時候,並在文後批語中註上如“如果這是你寫的,那麼很不錯”的之類的話,積極者會認為:老師最起碼認為這篇文章還不錯;而消極者會恨恨地説老師看不起他,然後又怨天憂人地説一些喪氣話,併發誓再不好好寫作文了。可這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嗎?所以,做人有時要有一些阿Q精神,學一學精神勝利法,碰到煩心事的時候,要多往好的方面想一想。才不致於鑽牛角尖,更不至於最終釀成悲劇。

但是,從這件事中你一定要吸取教訓。老師的嚴厲批評和家長的責備,完全出自於為維護老師的尊嚴和教育你懂得尊重老師的急切心理。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常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要“吃一塹,長一智”,才能有利於更好地成長,才不會一蹶不振而遺憾此生。

心理素質薄弱是當代學生的一個普遍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育部門開展了素質教育,培養我們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僅一種兩種素質好,不能看做是一個成熟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中學生;必須全面發展,最終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優秀的青年。

如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的有用人才,我們當代中學生應經受各種考驗,準備着在不久的將來投身到建設中去,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裏把我國建設成世界強國。這樣,才算不辜負國家對我們這一代的殷切希望。雖然悲劇已經發生,但只要看得開,你就一定會再次成為強者。願你,也願天下所有的學生放開心胸,開闊視野,在大風浪裏成長吧!願意回信嗎?我會時常惦念你。願這封長信帶去我對你衷心的祝福!

此致

敬禮

惦念着你的朋友:闞雪

×年×月

評析:

這封書信真摯感人,字裏行間流露出小作者的關心與真情友愛。面對一位脆弱的自殺未遂的女生,時刻惦念着她,該如何使其重揚生命風帆呢?太多的説教是不起作用的。同是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妙齡少年,其經歷遭遇大致相似,其共同語言也頗 多。收信人過激行為無論是對是錯並不重要,關鍵是分析出“脆弱”的根本所在:心理素質 薄弱問題。圍繞着這個脆弱的“好學生”,逐層深入展開,入情入理,在理解與同情中委婉規勸,沒有老師家長直露的批評與指責,以一顆真誠善良的愛心去關懷這位女生使其重見希望與光明。長長的書信中流露出同學間的關愛與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