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傳染病管理制度

傳染病管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制度,是為認真貫徹實施《傳染病防治法》,保證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傳染病的科學管理而制定的。下文是關於艾滋病傳染病的管理制度,歡迎大家閲讀!

艾滋病傳染病管理制度
20xx年艾滋病傳染病管理制度

一、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

1、設立傳染病預檢分診點,具備消毒隔離條件和必要的防護用品,嚴格按照規範進行消毒和處理醫療廢物。

2、從事預檢、分診的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衞生管理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認真執行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常規以及有關工作制度。

3、 各科室的醫護人員在接診過程中,應當按要求對病人進行傳染病的預檢。預檢為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應當將病人分診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診點就診,同時對接診處採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根據傳染病的流行季節、週期、流行趨勢和上級部門的要求,做好特定傳染病的預檢、分診工作。初步排除特定傳染病後,再到相應的普通科室就診。

5、 對呼吸道等特殊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應當依法採取隔離或者控制傳播措施,並按照規定對病人的陪同人員和其他密切接觸人員採取醫學觀察及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二、傳染病診斷及轉診制度

1、醫院實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

2、對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引導至相對隔離的分診點進行初診;

3、按照國務院衞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傳染病診斷標準和治療要求,採取相應措施;對不能確診的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組織醫院專家組會診確認,同時上報縣疾控中心,按照規定報告傳染病疫情。

4、按照規定對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提供醫療救護、現場救援、接診,對不具備傳染病診療條件的科室,在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時,要認真、詳細地做好登記,按照傳染病管理相關規定進行報告,非危重病人轉到傳染科(內科)歸口治療,危重病人先就地搶救,待病情穩定後再轉診到傳染科進一步治療。

5、對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書寫病歷記錄以及其他有關資料,並妥善保管。

6、不外泄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7、對肺結核病人應按相關規定進行歸口治療,同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和結核病人轉診三聯卡。

備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指根據國務院衞生行政部門發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診斷標準》,符合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診斷標準的人。

三、傳染病登記報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報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傳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規範性技術指導文件,嚴格按要求進行本院的疫情報告管理工作。

2、報告的方式:本單位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實行網絡直報,並按要求進行電話報告。

3、報告的程序為:傳染病病例的報告由首診醫生或其它執行職務的人員負責填寫報告卡(按要求電話報告)—>疫情管理人員收卡、登記—>網絡直報(需電話報告縣CDC的按要求報告)。

4、報告病種和報告時限:

(1)責任報告人發現甲類傳染病、和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攜帶者時,應於2小時內以最快方式向屬地疾控中心報告。發現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時也應及時報告。同時,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

(2)對其它乙、丙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傷寒副傷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瘧疾等的病原攜帶者在診斷後24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進行報告;

(3)對其它符合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報告標準的傳染病暴發疫情,按規定要求進行報告。

5、個別病種的確認須由相關單位認可後方能上報:

(1)脊髓灰質炎,要由國家確認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

(2)甲類傳染病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須由省級有確認權限的單位或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

(3)艾滋病,應由省級有確認權限的單位或實驗室進行審核確認。

6、每月29日前檢查追蹤上月和本月已報告病例卡片的診斷變化和轉歸情況,如疑似病例改為確診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為已分型、死亡等,要對原報告卡進行訂正報告。

7、在傳染病漏報自查、檢查和暴發調查中發現的未報告病例,要及時補充錄入。

四、傳染病網絡直報制度

1、計算機網絡管理維護及人員配置

(1)配備專用計算機1台進行疫情網絡直報工作;

(2)配備2名工作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卡的收集、錄入、初審及相關傳染病管理工作(1名為專職);

(3)有人負責本單位網絡直報系統硬件與網絡維護,以保障其正常運行;

2、責任報告人填卡要求

責任報告人在首次診斷傳染病病人後,應立即填寫完整的合格的傳染病紙質報告卡。包括初次報告、訂正報告(含死亡訂正)。醫生填卡時,盡力詢問病人的詳細現住地址,得到病人的準確可靠地址,具體到鄉鎮、街名和門牌號。

3、直報人員職責及網絡填報要求

(1)直報人員之一必須為疫情管理人員。負責傳染病疫情、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狀監測等項工作的網絡直報及電話報告工作;

(2)直報人員負責每日的收卡、錄入、初審工作。常規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規錄卡應在17點30分前完成;特殊情況立即錄入,不得延誤;

(3)將“現住址國標”下拉框逐級選至鄉鎮級,以避免紅卡的出現;如遇到現住地址不詳的卡片,即作為市內、省內和省際流動人口處理:錄卡操作時,在“現住址國標”欄逐級選中“不詳”,並在“現住詳細地址”欄填寫“不詳”或已獲得的內容。系統會自動將此類卡片統計在本地流動人口發病數內;

(4)若病人為學生,必須在患者單位欄內填寫學校正式全稱及班級名稱,勿用簡稱;

(5)艾滋病、HIV要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編碼及密碼,確保直報系統處於正常、安 全的運行狀態;

(7)紙質卡片是電子疫情資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據,要保留三年備查。

五、門診日誌、住院病人登記管理制度

1、門診日誌

(1)門診日誌包括就診日期、姓名、性別、年齡、住址、初診和複診、處理、報卡九項基本內容,必須逐項填寫完整,不能用症狀代替診斷;

(2)門診日誌由臨牀醫生填寫,於次月5號前彙總交院辦公室;

(3)掛號與日誌登記符合率不低於90%。

2、住院病人登記:住院登記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診斷、出院日期、出院診斷、轉歸情況,須逐項填寫,由各病區妥善保存。

六、檢驗科、放射科傳染病登記管理制度

1、檢驗科登記及反饋:登記項目包括送檢科室或醫生、送檢日期、姓名、性別、送檢樣品、化驗項目、化驗結果、檢驗人員和報告日期,異常結果必須反饋送檢醫生處,並有記錄。

2、放射科登記及反饋:登記項目包括開單科室、檢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別、檢查結果、初步診斷和報告日期,異常結果必須反饋送檢醫生處並有記錄。

七、傳染病報告培訓制度

1、培訓對象為所有醫務人員、總值班人員。

2、培訓計劃:每年對所有醫務人員至少培訓一次,新來人員在崗前培訓時必須進行《傳染病防治法》及傳染病報告相關內容培訓。

3、培訓時間: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訓一次,新進人員8月培訓。

4、培訓內容:根據需要選擇性的培訓《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預檢分診管理辦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與傳染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傳染病信息報告與管理(修訂版)》、部分《傳染病診斷標準》等。

5、考核:根據培訓內容對參訓人員進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補考至合格為止。

八、傳染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職責

1、搞好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有分管領導、科室、人員。每月召開疫情例會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種疫情管理制度,並認真實施。

3、加強培訓工作,提高醫務人員的疫情報告意識。

4、健全門診日誌、住院登記本、傳染病登記本、檢驗、檢查傳染病登記本等,備足報告卡,以保證疫情報告工作的正常開展。

5、每月對全院進行一次疫情漏報檢查。檢查門診日誌、傳染病登記本、住院病人登記本及傳染病登記本、檢驗科的傳染病檢驗登記本、放射科的傳染病檢查登記本。把疫情檢查情況納入醫院全年目標考核體系中,並將每月疫情檢查結果進行公佈,按制度進行獎懲。

6、負責對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集、核對、網絡直報、登記、卡片保存等工作。

7、負責對全院醫務人員的傳染病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對新入人員傳染病知識的崗前培訓。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調及採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