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安全管理制度(精選3篇)

採購安全管理制度 篇1

(一)審批

採購安全管理制度(精選3篇)

1.凡屬新增(醫院尚未使用過的、集中招標目錄中沒有的)醫療器械,使用科室需填寫申請表交醫療設備科,申請表內容包括:醫務科門對臨牀使用必要性的意見(對一次性性醫療用品,還需有院感部門的審核意見),財務部門對收費情況的意見和設備科管理部門對醫療器械市場準入的合法性審查意見,然後經設備科長審核送分管院長批准後實施採購。必要時經醫院儀器設備管理委員會討論批准。

2.非正常使用醫療器械的控制:

(1)新增審批的器械,屬臨牀未使用過的,在當前醫療工作中需要長期使用的,在審批中,要説明長期使用。

(2)新增審批的器械,在目前臨牀使用中已有同類產品,是針對個別特殊病人需要的,應合理限制其使用量,使用量不應超過15%。

(3)新增醫療器械的價格先可使用三個月,然後根據使用量的情況,醫院組織院內招標,以確定合理的價格。

(二)採購

1.醫院購置和接受贈送的醫療器械必須符合醫療器械管理條例、衞生行政部門及海關、商檢、計量等行政部門的有關規定。

2.屬於上級衞生行政部門集中招標採購的醫療器械,應在招標後在中標單位中選購器械。

3.對於沒有集中招標的量大、價值高的醫用器械,醫院應組織院內招標採購。

4.不屬於固定資產管理的醫用計量器具的購置憑醫用計量器具購置審批單。

5.不得采購無證醫療器械。

6.在向中標單位或醫院確定的經營單位選購醫療器械前,應訂立購銷協議或合同(合同的格式建議採用全市設備質控統一的格式),以明確供貨、驗收、付款方式、質量保證、售後服務、雙方的權利、義務等條款。

(三)索證

醫療器械產品採購前供應商必須提供下列證件:

1.銷售人員必須提交帶有身份證複印件的單位委託書;

2.提交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或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許可證;

3.提供經營產品的代理證書;

4.提供產品的有效證件如:醫療器械註冊證、計量器具製造許可證、3c認證證書等;

5.產品質量承諾;

6.所有提供的證件複印件均要加蓋單位紅章。

採購安全管理制度 篇2

一、管理與分工

1、凡生產中使用的安全裝置和附件、安全疏散設施、防塵防毒防暑降温設施等,必須加強維護,保證齊全、靈敏、有效,處於技術完好狀態。

2、凡在作業中佩帶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具,必須經常檢驗、正確使用,妥善保管。

3、各有關部門分工管理各種安全裝置與防護器具。

(1)機械、設備上的安全裝置:如壓力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錶等,工藝過程中温度、壓力、料面超限報警裝置和固定滅火裝置;在作業過程中佩帶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具,如過濾式防毒面具、氧氣呼吸器等,均由技術部門負責管理。

2、屬於電氣方面的安全保護裝置,如各種過流保護裝置、漏電保護裝置、接地保護裝置、繼電保護裝置和避雷裝置等均由設備部負責管理。

(3)各種機動車輛的安全裝置,如聲笛、喇叭和制動裝置等,均由綜合部負責管理。

二、維護與檢修

1、各種設備及其安全裝置都要有專人負責,經常巡迴檢查,維護管理使其完整可靠。

2、安全裝置要建立檔案,編入設備檢修計劃按期檢修。

3、各種安全裝置要按其有關規程定期進行專業檢查和校驗。

4、安全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挪用或廢置不用,若確有必要申請拆除須經公司領導批准方可進行。

5、安全裝置必須經有關技術部門進行技術鑑定。試驗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6、安全裝置除專責維護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不準亂動。

三、防護器具的選用與保管

防護器具的先選與保管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根據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含氧量、毒物濃度)、勞動強度和防護器材性能及其防護範圍,正確選用防護器材種類和型號。

2、凡空氣中氧含量低於18%(體積),有害氣體含量高於2%(體積)的作業場所,必須使用隔離式面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面具。

3、嚴禁使用防塵口罩(帶換氣閥)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4、面具使用人員必須經過培訓,熟知面具結構性能及使用和維護保管方法。

5、各種防毒面具,用具用前用後均須仔細檢查過濾式面具的濾毒罐按規定定期檢查,使其始終保持良好有效,嚴禁使用失效防護器材。

6、各種防毒面具應定點存放,專人保管,車間的防護器材要設轉歸保管,按班交接

7、各種面具應建卡造冊,定期檢查。

8、車間應根據情況備有防爆手電、防毒面具、膠靴、安全帶等急救器材和解毒藥品,以備搶救用。

採購安全管理制度 篇3

一、組織實施上級頒發的機械設備安全技術管理制度、規程、標準辦法等,並結合本工程項目制定實施辦法。

二、建立機械台帳和安全技術檔案,為機械的安全使用和領導決策提供數據,注意蒐集各種原始記錄備查。

三、掌握本工程項目所有機械設備的生產能力、運行狀態,維修、修養狀況,保證安全生產的需要。

四、定期組織機械設備的安全檢查和設備評比。

五、不定期地對機械設備使用維修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和考核工作,不斷提高機械人員素質。

六、經常深入施工現場,檢查貫徹機械安全操作規程,檢查操作人員遵章守紀情況。

七、主持機械事故的調查分析,按照“三不放過”原則組織進行,並提出處理意見和防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