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區域制度:創新提升寧波制度軟實力

區域制度創新,能夠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和效率,調動區域內人民羣眾的創造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煥發旺盛持久的活力,提升區域的對外吸引力和影響力,是區域軟實力建設的重要方面。

加強區域制度:創新提升寧波制度軟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寧波在制度創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具體體現在:

一是因地制宜提出寧波區域發展戰略。區域發展戰略體現着區域黨政機關對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條件和特點的基本判斷,它既是現代化建設的宏觀設計、區域發展的基本藍圖,也是區域制度創新的基礎。改革開放之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港興市”戰略;1992年提出“以港興市,以市促港”和“科教興市”戰略;進入新世紀後,先後提出“產業立市”“科教強市”“六大聯動”“六大提升”“六個加快”和“雙輪驅動四治理”戰略等。30多年來,由於這些戰略得到深入落實,成為寧波制度創新和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基本依據。

二是推進經濟體制創新。經濟體制是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的基礎,寧波制度創新首先體現在經濟體制的改革創新方面。1978年來,寧波在積極推進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改革、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發揮港口優勢擴大對外開放,以及響應關於“動員全世界的寧波幫建設寧波”的號召等方面,充分考慮寧波的地理區位優勢和寧波幫等外部資源優勢,進行深入紮實的體制改革和創新,逐步構建起高效協調的經濟體制,形成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國家、集體、私營和外資“四輪驅動”的格局,使得國內和國際兩方面市場和資源得到較充分的利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是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加強制度效能建設。市委市政府在建設廉潔高效政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99年7月,在浙江率先進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2019年建立“高效透明,規範服務”的行政服務中心——“陽光大廳”;2019年在全國率先推出審批“告知承諾制”;2019年市政府機關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方案;2019年公佈市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方案,對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強化公共服務等工作做出新的規定,提高了政府效能,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和凝聚力。

四是大力推進區域治理創新。2019年,海曙區在全國率先實行社區直選,截至2019年底,寧波成為全國首個城市社區全部實現直選的城市。創始於2019年的海曙區社區服務中心“81890”便民服務電話熱線,與街道、社區居委會和570餘家供應商、服務企業實行雙向互動,為羣眾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和全程式服務,這一模式目前已被全國百餘城市採用。此外,在建設學習型社區、建立社會化養老助老機制和農村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寧波也取得優異成績。2019年寧波市委又出台《創新社會治理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決定》,大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

依靠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制度創新,極大地調動了寧波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推動了寧波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然而,也應看到,要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務,寧波在制度創新方面不能有絲毫鬆懈。根據中央要求,從寧波實際出發,寧波進一步搞好制度創新還面臨以下艱鉅任務:

一是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為制度創新的指南。xx大報告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是我黨宗旨的具體體現,為深入開展制度創新提出了新要求。要努力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民生等各方面的制度建設和創新中,把人民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在尊重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

二是大力推進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xx屆三中全會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區域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區域治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着國家治理能力。因此,要在改革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的同時,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其更加完善,更加規範、高效。繼續大力提高各級黨政部門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黨政機構履職能力,提高各類社會組織和人民羣眾依法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和自身事務的能力。繼續通過從嚴治黨、反腐朽鬥爭、加強聯繫羣眾作風等方面,改善黨和政府在羣眾心目中的形象。

三是按照新的要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xx屆三中全會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在這方面寧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進一步釐清政府職責。按照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趨勢和要求,認清哪些是政府該做的,那些應交給市場做。政府該做的一定要盡力做好,不該做的一定要下決心退出來。其次,大力提高政府部門宏觀管理的效率,在退出微觀領域的同時,必須提高宏觀調控效能和服務功能。此外,通過制度創新進一步動員和放大科學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尤其要改變民營企業“研發無用”觀念,重視並積極開展科技研發和管理創新。政府部門在主導產業和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要積極作為,加強支持和協調,充分發揮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