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撬動新能源車繞不過去的三道坎

據瞭解,2019年,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約34萬輛,銷售約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3.4倍,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70萬輛。本月 7日,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辦公室公佈2019年小客車指標額度及配置比例情況。其中,示範應用新能源指標從3萬增至6萬,不再進行搖號,6萬指標“先到先得”,超出部分按申請時間明年優先配置……政策一出台,可以預見北京新能源車銷量立即翻番。

政策:撬動新能源車繞不過去的三道坎

去年最後一個大型車展——廣州車展,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廣州國際電動汽車展覽會”共有60款新能源車扎堆亮相,規模空前,其中包括14款首發或者上市車型……

光鮮的市場數據背後,離不開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政策!無疑,國家、地方多重補貼以及北京等採取的“配額控制”在其背後發揮着推動作用。政策性飽和、政策性短缺……政策恰似一個神奇的槓桿,有時能夠橇動整個市場。那麼,新能源車時代真如人們期待的那樣很近很近了麼?筆者認為,至少要經過繞不過去的三道坎。

一、技術

現有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尤其純電動車,從整個生產鏈條看是否技術成熟、足夠環保?新能源車最重要的部件——電池,在生產及報廢環節是否足夠環保?電池的效率是否足夠高?還有,充電所需的電力來源是否足夠乾淨?如果電力來自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再理想不過,如果來自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其環保意義將打上折扣。與傳統汽車相比,純電動車一般較重,電池即是動力來源也是沉重的承載負擔。廣州車展,筆者在新能源車展館注意到,某款QQ大小的純電動車,車重1500公斤,按法規要求電池重量不得大於全車的1/3,該產品剛好符合,這意味着該車在行駛中每時每刻都要攜帶着500公斤的“能量負擔”。

專家認為:純電動車面臨的三個問題,安全性、耐久性、動力性。現有的技術實力,電池效率提高沒有想象的那樣快,而且電池效率提高了又將面臨安全和耐久問題。知名度很高的某品牌純電動車多次發生自燃事件是前車之鑑。

二、應用坎

是否改變消費習慣?用起來是否便利?現有的充電設施相比傳統車顯然不夠方便。可以想象,北京的純電動車駕駛員在擁擠的立交橋間穿行,一旦“停電”會面臨怎樣的尷尬。不改變消費習慣是新能源車得以普及的條件之一。説到應用,在使用過程中消費者受益才是新能源車市場不竭的動力。

三、價格坎

新能源車是否觸手可及?市場的高速增長只是表面現象,設想一下,沒有多重政策槓桿的作用會如何?在筆者看來,踏着梯子夠到的蘋果一旦梯子移走還是夠不着。依靠政策補貼,銷量越大政府的財政壓力也就越大。貼地的成本和價格是市場普及的又一個條件。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何平衡好現實傳統產品的減排和發展新能源車的關係從而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資源,是必須思考的問題。好鋼得用在刀刃上!目前來看,混合動力是成熟的節能環保技術,並且已經得以在A級車上成功應用,應促進混合動力車的普及,不管插電式還是非插電式。

當政策槓桿撬動新能源車市場的時候,我們需要研究如何突破新能源車技術坎、應用坎、價格成本坎。答案有了新能源車未來的走向也就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