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家長會教師代表發言稿

——對單位來説,你其實很不重要;對家庭來説,你真的很重要。

期中家長會教師代表發言稿

家長髮言語錄

尊敬的各位老師、家長:

大家下午好!

感謝馮老師、浦老師,也感謝各位家長,有這樣一個機會在一起交流、探討孩子的教育培養問題。我站在這裏,不是説我教育孩子有多成功。孩子這幾個月來是有一些進步、狀態也比較穩定,這應該是主要原因。但她還沒有能夠做到很自覺,跟好學生相比還是差距。這是我所認知的現實。

下面我就孩子在成長教育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包括部分做法,和各位家長、老師做個分享。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多包涵。

第一點算是老生常談——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根本上講,我更想要的是培養孩子一個好的性格或者説是人格,一個好的性格形成了,為人處事自然會有一個大概地模式去遵循,也就不需要別人再在具體的事情去詳細的指點。但目前一是孩子還比較小,二是“性格”、人格這兩個概念都不容易説清楚。從內向外的三個層次,性格-人格-行為習慣,前面兩個不好操作,所以只能通過外在的行為、習慣等等來由外而內的去影響、去塑造。於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想法就演化成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實際做法。

習慣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學習習慣、作息習慣、生活習慣、人際交流的習慣……等等。

在習慣的養成方面,有兩點注意,這也是我在現實中遵循的:一是“身教重於言傳”,身教,也就是實際的“做”,家長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效果要好於抽象、空洞的説教,孩子對説教的印象不夠深刻、可能理解也不透徹。二是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中國的老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方人説“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都是一個意思,要天天堅持做,過一段時間之後,慢慢會看到效果。

就我自己的經歷來説,有一段時間裏,我們做家長做的不到位,孩子散漫了,課外作業也好、興趣學習也好,基本上成了帶邊玩邊學的狀態;家長檢查作業的時候也不太仔細,所以她的學習效果比較差。作息也不規律,晚上睡得很遲、早上起牀難,等等……吧。

那麼造成的結果是她想學的東西沒有學到或者沒有學好,考試也考不好,在校表現差,孩子自己覺得很難受。以前呢,我管她有點兒嚴,也有點兒兇,實際上我對自己可能也比較嚴,所以投射在她身上就是既嚴又兇,所以那時間她也不高興我管她。到了她自己覺得説再這樣子下去不行的時候,她又想着有人幫她約束一下。而我這時候呢,也改變了一些,不像以前那麼急、那麼兇了,所以她又想讓我來幫她。

她的主觀願望是她改變的內在動力,我的管理教育是外在支撐,應該説這是個比較幸運的、比較好的配合。這幾個月的時間,她的生活作息、學習習慣等等都改了不少,也表現出來一些效果。整個人的精神面貌、精神狀態比以前要好。

當然,她身上還是有一些東西,很頑固的、沒有改掉,比如説——粗心,我也頭疼,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幫助她改。現在嘗試着做的是讓她“安靜”,就是有那麼一會兒你要保持安靜的待在那裏,什麼都不用做,慢慢地讓心沉下來;這樣子堅持幾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看看是否有效果。

小孩子貪玩、偷懶,是出於他們的天性,所以家長的敦促、教育是必要的,目的是逐漸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自律、自覺,從而不再需要家長的監督。這個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會有很多的反覆,這應該是一個螺旋形上升的過程,要有這方面的認識和心理準備。

強調一下,這個過程當中,家長的表率作用很重要。你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事情要規律,而自己卻隨隨便便,沒有章法,那效果估計不會好。比如説你想養成孩子睡覺前看會兒書的習慣,要麼你跟她一起看,要麼你陪着她各自看各自的也行;但是你不能要她看書,自己卻在那看電視、電影、打遊戲……等等。有個灰色幽默這麼説的,一個爸爸罵他兒子是隻笨鳥,他兒子反過來嗆他爸爸説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第三種是自己飛不動,在窩裏下個蛋,讓下一代使勁飛的。這個示範作用,一目瞭然~

所以説,家長的身體力行、家長給孩子提供的環境和氛圍,這都很重要。當你看到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你就要反觀一下自己,是否哪裏做的不對了……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要培養孩子的是非觀。

這個問題往深裏説,是想讓孩子能夠儘早的意識到和解決“人為什麼活着”的問題。他們現在可能還不會問這個問題,再過三五年,他們就要問了。不過這個問題太大,本人活到“奔四”的年紀,也還沒完全搞清楚,又怎麼能讓一個小孩子搞清楚呢?!所以,先簡化成是非判斷的問題。

最貼近現實的,首先是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為了誰而學?不是為了別的什麼人去學,而是為了掌握知識、理解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社會)去學;不是為了讓別的什麼人高興所以努力去學,而是要解答自己總會不時冒出來的“為什麼”所以去學……凡此種種。今天早上送女兒上學的路上,她問我“爸爸,你最喜歡的東西是什麼呀?”我説“我還真不清楚我最喜歡的東西是什麼,但我知道我現在很迫切需要的東西是錢。”她説“你現在迫切需要的是錢,我現在最需要的學習知識。”我説“嗯,小姑娘不錯。”然後,還有一些討論在什麼情況下你才會發現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的對話。撇開我當時那個很欠考慮的回答,她的回答我覺得是符合她現在的角色的。反過來説,就是她對於要學習的理解還是比較積極正面的。

其次是希望孩子不要太貪心,不光是指吃喝玩樂的,學習上也適用,什麼都想學的結果多數是淺嘗輒止。所以要適度。孩子提要求,要跟她分析,想要的東西要來了能不能讓它發揮效用;不能僅僅滿足一時的佔有慾,很快就扔回收站去了。感興趣的東西很多,能下功夫去學、去深入的也就一個兩個,貪多嚼不爛嘛。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是個美好的夢想,不是現實。

三是希望孩子不要太追求奢侈,要能夠知足。當然這裏不能去考慮慾望推動社會進步、推動生產消費的問題。人的慾望推動社會發展,這沒錯。每人都一年換一部手機,全中國每年手機可以賣掉幾億部,要是三年才換一部手機,手機市場就得縮水2/3。要是大家都不消費,好多企業都得倒閉了。對吧?!但這不能作為個人不斷膨脹慾望的藉口。凡事自己覺得“夠用”就好,我個人理解的“夠用”的標準是滿足基本的需要——或者説是符合社會平均的需求水平。大環境是解決了温飽、正在建設小康,那“夠用”的生活水平就是跟這個差不多匹配就可以了。以前汽車是奢侈品,現在已經成為了日用品,但沒必要總看着鄰居家的保時捷、法拉利眼紅對吧?!以前一家人住個3、4十平方的大板樓覺得挺好,現在住個一百三四十的房子也要滿足啦,不用總盯着你同學家住的是3、4百平方的獨棟別墅對吧?!慾壑難填的人總會有,但你只要做到這個人不是你就好。日常生活中把這個觀念逐漸的讓孩子去理解、接受。人活着不能成為慾望的奴隸,而應該努力讓慾望成為關在籠子裏的老虎。即使你的(家庭的)收入水平能夠讓你擁有更高水平的生活,你也同樣可以主動選擇放棄~。古人言“儉以養德”嘛!

四是希望孩子不要太功利。學習是這樣,生活當中也要這樣。不能説對自己有利的,就緊緊抓住;沒有好處的,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小朋友間找玩伴也是同樣,先別急着把班上的同學分個三六九等。

五是希望孩子不要太執着。小時候這個問題體現不明顯,可能有點兒感受就是脾氣倔點兒;長大了以後這個問題就會凸顯出來了,她認定了的東西就非要怎麼怎麼樣,這樣不行的,搞不好在這上面要吃大虧。小時候嘗試着把孩子的倔勁化解一些,讓孩子改一改,對以後有好處。

六是希望孩子不要太浮躁。要能夠靜的下來、沉得下去,不要天天太鬧騰,一會兒折騰這個、一會兒折騰那個,剛才講習慣的時候也有所提及。老話説“靜以修身”、又説“寧靜以致遠”,對養成一個恬淡的性格,是有好處的。

七是要教會孩子懂得感恩、要有所敬畏、要有愛心。什麼是感恩,就是對什麼事情,不能總認為它是應該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應該的,爸爸媽媽對我好也是應該的,……等等等等。你要感恩的東西很多很多。就説一碗飯,就需要有天、地、陽光、風雨、還有很多很多的勞動者們……,等等等等。西方人感恩造物主、感恩上帝,中國人不這麼講。但要懂得。懂得感恩,然後才會有敬畏、才會善待別的人和事。有個老同學的qq簽名是這麼寫的:活着,就是幸福;如果還能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沒錯啊!不能健康的活着的人太多啦,天災、人禍、病魔,不説老的,多少年紀輕輕的沒法兒壽終正寢呢?!所以健康的活着的你就應該感恩哪,你會畏懼那些帶來危險的東西和事情啊,你會憐憫那些不幸的人和事啊,你會想着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哪,你才會對別人寬容啊。

八是希望孩子學會正確對待挫折。這個我女兒是經歷了一些啦。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寵着長大的。這個要注意,小時候適當的讓他們受點兒挫折是好事兒不是壞事兒,要借這樣的機會讓孩子學會疏導管理自己的情緒、心理,改變思考問題的方式,不要把問題往壞的、極端的方向去想,而是要尋找積極的方面化解。不要等到孩子上了中學、大學以後才發現孩子的抗壓能力這麼差,想補救都很棘手啦。新聞裏大家也看到很多,遇到點兒不是什麼大事兒,就跳樓輕聲的、報復社會的,不管是學生還是成年人都有。心理承受力差、思想極端是很重要的因素。

講到這裏,可能有的家長已經發現了,孩子照這個樣子培養大,很可能會是缺乏明顯個性的、很“中庸”的一個人。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有意識到,好還是不好、對還是不對,很難説!但就我自己的取向,是傾向於這樣的,覺得這樣沒什麼不好。風聲雨聲讀書聲,聽着,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家事國事天下事,瞭解,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孩子長大以後是不是要治國、平天下,老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現在已經十歲了,我沒看出來,那就老老實實的把“誠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養性”的事兒做好就好了嘛!

(以上是第二點)

第三點是要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認可孩子的努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因人而異、各個不同罷了。生活中要傾向於相信孩子、鼓勵孩子、認可和賞識孩子,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看待問題。當然這不是説什麼事情都由着孩子自己來,一點兒不干預;有些情況下,也需要適當的監督或抽查對孩子有個警示作用,如果發現孩子走偏了,及時糾正。

日常多給孩子一些嘗試或鍛鍊的機會,讓孩子逐漸的學會自理。就我女兒説的話,平時放學是一個人在家的,是不是按時寫作業,還是看電視、玩遊戲了,主要是靠她自己把握,我是要等到下班6點半左右才能回家的,她媽媽有時候會中間抽查。有時候也發現她會貪玩,那發現了就要跟她溝通,講道理、敦促她改正。

要允許孩子有時間玩、又不能無節制的玩,慢慢地讓她學會控制時間,這比逼着她表面上不能玩背地裏偷着玩要強,偷着玩、玩、玩……,慢慢地就沒有節制了。

孩子在家裏可能會主動的幫忙做些家務,比如説端飯、洗碗、疊衣服之類的,做的好不好另講,但這事兒本身要積極的給予肯定和鼓勵。在外面她會注意環境衞生、遵守交通規則、還會跟你説要提倡光盤行動、先給長輩盛飯什麼的,這都是很積極的方面,就要多鼓勵。

日常生活當中,我能感受到她在努力,就像我能感受到她身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樣。對不足之處後面繼續改,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努力。

第四點是多跟孩子交流,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要能夠融入孩子的生活。

課外的時間,家長儘量多陪孩子一起,可以是學習、也可以是運動、或者其它活動、玩耍;無論是一位家長還是兩位家長同時,都是必要的。當然如果有差不多同齡的孩子讓他們在一起玩,也很好,但不能替代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如果也沒有同齡孩子玩兒,把孩子留給老人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微信裏面看到一句留言:對單位來説,你其實很不重要;對家庭來説,你真的很重要。每位家長有自己的價值取向,我也沒打算改變家長們的觀念,但就這句話來説,我個人認為很有道理。最簡單的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不在了,單位會不會怎麼樣?你的家庭會怎麼樣?!……結果一目瞭然。

家長在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耐心,要注意傾聽,瞭解孩子的想法、情緒,要鼓勵孩子勇於表達。

如果孩子説出來的想法和意見不符合家長的預期,一定不能急着潑冷水甚或一棒子打死,否則以後她就再也不會跟你説了。即使她的意見是不合理的,也要有一個讓她一步一步明白為什麼這是不合理的這樣一個過程。朋友圈裏有個同學有一次發了一個她跟她兒子講道理的小段子,一個晚上搞了4個小時,她的留言是“只有對我兒子,我才有這樣的耐心”。我説這是我學習的榜樣,現在我還做不到這樣子的程度~

如果孩子講的是合理,要尊重她的意見,家長要會適當的讓步;如果家長錯了,也要會跟孩子承認錯誤,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這樣才能使以後更多更好的跟孩子溝通。

當然在這點上,兩位家長的步調最好能保持一致,不能一個説這樣,另一個説那樣,那孩子就混亂了~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現代的觀點講父母要跟孩子做朋友,不要動不動擺一張家長的面孔,但做朋友起碼也應該有個“長幼有序”的前提吧?!很多人對待孩子的方式還越過了做朋友、走了極端,把孩子養成了老子,做父母的怕孩子,什麼都好好好、是是是,不敢跟孩子説重話、孩子不高興了還衝父母發火。這就成了完全顛倒的了。

第五點是要和老師溝通。

這一點我非常感謝兩位老師。我本身是個不太善於跟人打交道的人,所以平時主動跟老師溝通的極少,倒是老師主動把孩子的情況反饋給我們家長。這個很重要,有利於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你嘗試着跟孩子這樣做、那樣做,有沒有效果,這是個很好的反饋。

培養、教育孩子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情況總會層出不窮,把握一個總的原則就是抓大放小、寬嚴相濟;不要眉毛鬍子什麼都抓,也不要輕重緩急事事都搞嚴打。

我自己也是在慢慢地摸索當中,以前也走過彎路。我覺得,這段時間我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去認識這個世界和社會、一起去認識人生的本來面目。所以,我也應該感恩我的女兒~

我對女兒的期望,就是她能夠成長為一個積極向善的人,心善、念善、言善、行善,長此以往,對本人及家庭的正面影響,正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而日有所增。

最後,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家長盡力做到所能做的,也同樣盡力不要期望你想要的結果最後都能圓滿的實現。

感謝大家的聆聽!可能有點兒長了,歡迎大家多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