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海關人文環境的創新大綱

就深圳海關一年來的工作實踐來看,我們在“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方針指導下,以創新管理觀念、創新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手段的“三個創新”抓業務建設,以提高素質、提高效率、提高待遇的“三個提高”抓隊伍建設,在帶領隊伍走出腐敗案件的陰影、重塑深圳海關形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但是用“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方針的要求來全面衡量我們的工作,這種將海關工作切成業務建設、隊伍建設兩大塊的方式,依然未能擺脱單打一的傳統模式的困境,也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困擾海關多年的許多問題。要發揮海關各項建設的整體效益,使海關事業在新的世紀得到新的發展,就必須在致力於業務建設、隊伍建設的同時,引入海關環境建設的概念,以人為本實現人文環境的創新。這才能全面實現十六字方針的要求,為二十一世紀海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深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試論海關人文環境的創新大綱

一、創新海關人文環境的重要性

(一)海關人文環境的內涵

在生物學上,環境是指圍繞着羣體的空間和影響羣體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如對生物羣體的生長、發育、生殖、行為和分佈有着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作用的温度、濕度、食物、氧氣、二氧化碳、其他相關生物等所有生態因子。

海關人文環境,係指圍繞着海關羣體的活動空間和影響海關羣體工作、生活、發展的社會和物質條件的綜合體。凡對海關關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各種需要有着直接或間接影響的有形的、無形的、物質的、精神的因素,包括工作環境、生活條件、政治地位、物質待遇、外部評價、角色定位、地域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在特定空間中長期活動形成的共同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羣體心理、價值標準、人際關係等等,都屬於海關人文環境的範疇。

(二)海關人文環境的生成

作為一種行業,海關係統具有垂直領導、自成體系、專業性和獨立性強等特點。直屬和隸屬海關,更是各自在屬地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於其他社會形態之外、超穩定的物質和精神文化圈。在深圳等一些歷史悠久的大關、老關,其成員長期在一個圈內工作生活,有的幾代人在其中朝夕相見、休養生息、終此一生。帶有海關行業特點的組織形態、作業模式、職業習慣、行業敏感和工作用語,經耳濡目染、約定俗成、交互影響、長期積澱和傳承沿革,逐漸固化為圈內人員所特有的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價值標準、羣體心理、行業習俗、交際方式和流行語言,甚至上升到觀念層次,成為無形的道德風尚、行為準則。凡此種種,共同構成了獨特的海關人文環境。

(三)創新海關人文環境的意義

長期以來,海關人文環境建設從屬於隊伍建設,以“關心羣眾生活、開展羣眾性文體活動”等形式出現,起配合日常思想工作的作用。隨着軟環境作為無形資源的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賦予海關人文環境建設重要地位的時機已經成熟。創新海關人文環境,使之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海關走進新時代的迫切需要:

1、走出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二律背反的需要。現代工業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帶來了劇烈的利益競爭。農業文明形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將心比心”等傳統道德信條,在常常只能“獨贏”的現代殘酷競爭下失去説服力。物質生活的豐富帶來精神生活的空虛,這種二律背反給人們帶來極度的精神困惑。高舉道德旗幟以走出精神困境,樹立崇高理想以擺脱信仰危機,營造陶冶情操、淨化身心、培養品格、塑造人格的精神家園,是現代化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是海關亟待解決的難題。在傳統的業務建設、隊伍建設思路無能為力的情況下,這一任務便落在了人文環境建設的肩上。

2、對關員實施激勵的需要。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除極少數困難羣體成員外,大部分海關關員的基本生活問題已經或正在得到解決。按照馬斯洛(ow,1954)的需要層次理論,生理、安全等較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以後,就轉向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中、高層次的需要。關員的需要變了,組織所提供的大一統激勵方式也必須跟着改變。如何提供品種多樣、質量優良的物質和精神食糧,以滿足不同關員各種層次的需要,就自然地進入海關各級領導的重要議事日程。

3、造就現代海關人的需要。社會主義現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首先是觀念的現代化。如果大多數人的主流觀念處於僵化、西化、封建化等狀態,或過多地保留舊的觀念殘餘,任何改革都容易面臨兩種結局:一是失敗,二是走樣(即另一種形式的失敗)。環境造就了人,人的行為也造就環境。從環境對人的反作用來説,構建和創新海關人文環境,實際上就是構建和創新海關人的觀念,就等於造就新的海關人。海關現代化尤其需要實現這種創新環境和造就新人之間的互動與良性循環。

4、實現海關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海關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直以改革解決自身問題,適應形勢需要。九十年代以來,海關地位隨對外貿易重要性的提高而提高,海關改革的進程隨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而加快,越來越牽動着上級領導、地方政府、廣大企業和社會各界的神經。為了避免因改革成本加大帶來的風險,“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是必要的,但更關鍵的,是通過人文環境建設潛移默化地調動關員的主觀能動性,把決策層的“要我改”,轉化為執行層的“我要改”,主動拾遺補闕,積極化解風險,保證海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深圳海關人文生態環境現狀

人文生態環境是一定條件下各種環境因子綜合作用的結果。深圳海關的人文生態環境,具有突出的地域特點、鮮明的南派文化特色、強烈的海關行業特徵和百年曆史的烙印。

(一)工作環境——業務繁忙、工作枯燥

與政府部門和其他執法單位比,陸路口岸的廢氣、灰塵、噪音污染嚴重,旅檢口岸的旅客日通過量大,海上緝私艱苦、危險多數崗位工作簡單枯燥,操作重複單調。在業務量逐年增長的情況下,二線海關的一些崗位好似工廠流水線,一線海關通道關員每日加蓋銅質印章的重量,相當於奧運會舉重冠軍的總成績。長期在這種環境中工作總也不見根本好轉,新關員缺少新異刺激,情緒不穩;老關員失去耐心,疲倦厭倦。在一片繁忙的景象下,潛伏着工作效率低、態度作風差的誘因。此外,直屬海關、隸屬海關辦公大樓多是特區創建初期所建,樓齡老化,設施陳舊,空間狹窄,與日新月異的特區環境相比照,給關員以陳舊感、落伍感和壓抑感。

(二)物質條件——穩定有餘、激勵不足

海關大多住宅區較少綠化,缺乏運動、休閒設施。同等職級幹部,較市屬單位的住房面積通常要少20平方米左右。除少數長期患病、配偶下崗、家庭變故者外,關員收入與其他口岸單位、執法部門和市府機關相比明顯偏低。新干部入關後,結婚、購房、育兒和養家接踵而至,經濟不堪重負。關員在單位身處較差的工作環境,回家面對着狹小的住房,出門與朋友聚會,收入也遜人一籌,心理上總感到矮人一截,缺乏職業自豪感。一旦出現強力誘惑,意志薄弱者很難不被擊倒。2001年7月底,監察室向關內發出1020份黨風廉政建設調查問卷,51.4%的人將行業不正之風存在的原因歸於薪金待遇偏低。物質激勵的不足可見一斑。

(三)思維模式——謹言慎行、循規蹈矩

百年曆史是一副文化重擔。直屬、隸屬海關本就是執行機構,帶有較濃的工具色彩,創造性思維很難進入傳統的主流文化。地處特區,毗鄰香港的特殊地理環境,使“監管嚴密、通關高效”的矛盾尤其突出。陸路口岸一次堵車能直接影響香港上水、元朗地區居民的生活,行政裁決一次失當可引起人大、政協代表、深港兩地政府直至國務院的關注。風險大、敏感度高的工作性質促成了謹言慎行、循規蹈矩的思維模式。從積極意義上説,能嚴格按條文辦事;從消極意義上説,則影響開拓創新。2000年後隊伍中出現的“把關保險、服務危險”的錯誤認識和行為,實際上就是查處趙玉存等執法腐敗案件,激活了潛伏着的消極行政保守因子的反映。

(四)行為方式——感性豐富、理性匱乏

從某種意義上説,深圳海關是海關係統的一座“資源豐富的礦山”,口岸密集,關員人數多,業務門類齊全,帶苗頭性、傾向性的新情況、新問題常最先出現,作為改革窗口和試驗田的條件十分充足。但長期以來,由於業務量增長過快等主客觀原因,管理層窮於應付,執行層疲於奔命。久而久之,即決性強的行業特點固化為單純執行的行為方式,關員的動手能力強動腦能力相對較弱。沒有時間思考—→有時間不願思考—→逐漸不習慣思考—→重實幹輕思考,循着這條線性軌跡發展,重複勞動較多而螺旋式上升較少,量的積累較多而質的轉變較少,許多成果因缺乏有深度的理性思考未能總結出來,所作出的貢獻與自身地位還不大相稱。

(五)羣體心理——忍辱負重、埋頭苦幹

除十年動亂期間海關曾短期下放地方管理外,從清朝粵海關沿革至今,儘管制度改變名稱更迭,海關垂直領導體制下的中央派駐地方單位的性質基本不變,始終處於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的衝突之間。難以改變的受命於中央、生活在地方的現實,難以把握的“把關與服務”的平衡點,加之處在特別行政區和經濟特區的各種碰撞之間,逐漸形成了深圳海關獨特的生存智慧,長期積澱為以忍辱負重、埋頭苦幹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羣體心理。此種心理集矛盾於一體,負重、苦幹體現了歷經磨鍊的韌勁和極強的承受力;忍辱、埋頭則帶有被動、消極的成分,成為孕育單純業務觀點的温牀。

(六)價值標準——有用第一、以實為本

受海關實務性強的性質所決定,也由於近年“實文化”盛行、“虛文化”衰落的影響,隊伍和領導層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錯誤理解務實、過分追求務實的傾向,有的甚至以是否有用作為評價一切事物的唯一標準,將精神文明建設予以虛化和排斥。表現為:重業務工作,輕政治工作;重幹部的使用,輕幹部的培養;重個別問題的解決,輕一般規律的探索;重眼前利益的實現,輕長遠規劃的研究;重論文的評獎,輕理論的應用;重業務指標的完成,輕基礎和基層建設等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過分講究有用,就容易搞短期行為,缺乏戰略眼光,埋下基礎不牢的後患;一味追求務實,缺乏文化的支撐和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就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終務不到點子上。

(七)人際關係——注重實際、較少客套

廣東是通商最早的地區,商品經濟色彩較北方廣大地區濃厚。深圳作為經濟特區,受各種外來文化的影響更直接,商品經濟向非經濟領域的滲透更徹底,情感的商品化更少温情脈脈的包裝。在商品大潮的衝擊下,海關內部相對單純的同事、同鄉、同學、戰友、同一方言地區等正常關係,也受到影響甚至污染,少了些温情,多了些實際,少了些含蓄,多了些直截。更有甚者,有的基層單位領導自身作風不純、行為不檢,在其影響下部分關員奉

“冇錢冇得傾”為處事信條(冇,廣東方言,沒有;傾,傾談),對內嚴重污染着風氣,對外嚴重敗壞了形象。

三、創新海關人文環境的途徑

人文生態環境的生成是一定的事物發展規律運行的產物。只有認識、把握這種規律,才能使該環境朝着預期的方向發展變化。

(一)把握人與環境的互動規律,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在環境中誕生,在環境中發展,“天人合一”,互相影響。窮山惡水、資源匱乏,土地無法承載足夠的人羣,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無法滿足,只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性就容易好勇鬥狠,尚武強悍;光照充足,土地肥沃,人們“衣食足,知榮辱,倉廩實,知禮節”,青山綠水頤養性情,激發美感,人性就容易平和善良,温文儒雅。人文環境是人的物化、外化,對人的反作用力則更大。因此,要注重“硬環境”的改善,加強口岸改造,建好辦公大樓,解決居住環境等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軟環境”的創新——通過觀念創新,與執法部門、廣大企業建立新型的合作伙伴關係,調整監管心態,舒緩緊張情緒;通過制度創新,把關員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脱出來,減少環節、手續,避免重複勞動;通過手段創新,依託現代科技,實現關員與噪音、廢氣的最大限度分離,減輕勞動強度,改善監管環境。當關員與人文環境達成新的和諧之時,就是“把關與服務”在新的高度實現平衡之日。

(二)把握物質與精神的轉化規律,在物質基礎上提升精神

物質待遇事關被管理對象的承受能力。待遇越高,被管理者承受管理力度的能力越強,反之則逆反心理強烈,容易產生對立情緒和激化矛盾。物質待遇更事關公共權力部門的勤政和廉政水平,廉價的政府沒有不效率低下、賄賂公行的。現代科學技術雖然縮短了人們在地理上的距離,但人們仍然在有限的空間裏生活,對物質待遇心理滿意度仍受“耳聞目睹”的限制,即以其長期生活的地區的一般水準為參照系。因此,就海關來説,不能就收入水平的絕對值來衡量關員的心理滿意度,而應以屬地公務員隊伍的收入水平為衡量尺度。就一些兄弟海關的實踐來説,要激發職業自豪感,就必須使自身的物質待遇高於屬地口岸單位、政法部門的水平,最起碼不得低於政府部門平均水平,否則人文環境因失去必要的物質支撐而難以發生反作用。因此,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和解決海關關員做一個體面的公務員、贏得社會尊重的合理需要。治本的辦法當是建立海關“養老金”制度,為每一個關員設立一筆養老金賬户,按職級和服務年限累進,退休時一次兑現,有違紀情事則相應扣除直至一筆勾銷。如此則將關員的責權利直接掛鈎,使失去“養老金”的風險足以抵禦一般性的腐蝕賄賂,將隊伍的整體反腐敗能力大幅提升。

(三)把握實現自我滿足的規律,在精神世界實現最大的滿足

為了實現自我滿足,東方文明以內斂式為特徵,注重人際關係,強調壓抑自我。西方文明以外放式為特徵,注重個性的張揚,強調本能的擴張。海關創新人文環境,應該在這兩個文明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走出一條有時代精神和海關特色的新路子。一方面在物質上要不斷滿足關員的合理需求,認識到關員的自我滿足是一條漸進線,隨時間推移,新慾望不斷產生,老慾望不斷調整預期,因而事實上只能逼近,不能窮盡。海關的任務是根據形勢變化和自身承受能力,在政策框架內滿足其合理的需求。另一方面,則要花大力氣營造精神家園,打造精神支柱,滿足關員的精神需求。認識到在這個物慾橫流、充滿誘惑的世界上,只有精神的富足才是最大的富足,只有精神力量才是抵禦物質誘惑的最強大力量。因此,在黨員思想教育中要重視言教,突出理想、信念、道德和“三觀”教育,嚴防迷信、邪教等污染精神陣地;更要重視身教,要鼓勵領導者做所在單位的道德楷模,防止因領導個人的不檢點釀成局部的信任危機、信仰危機。

(四)把握“保護”與“改良”的規律,合理開發人文生態環境

自然形成的深圳海關人文生態環境,是一種有限和有價值的資源,必須堅持一要積極保護,二要慎重改良的原則。積極保護是揚其長,防止竭澤而漁的掠奪性開發。比如對“忍辱負重、埋頭苦幹”的羣體心理,就應該充分重視其無私奉獻的精神內核,鼓勵“負重”、“苦幹”的光明面;不鼓勵,就會鞭打快牛,讓老實人吃虧,使現存的老實人變成瀕臨滅絕的稀有物種,最終導致人文環境荒漠化。慎重改良則是避其短,在順應規律的基礎上開發利用。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新的時代呼喚新的精神,時代的大氣候變了,人文生態環境本身也要跟着變,這才能夠不斷髮展。但這種變必須是在保護前提下的變,是充分注意到人文生態環境的脆弱性的變。所以一定要揚棄消極因素,保護積極因素,避免如魯迅先生所説:為了潑洗澡水,把孩子也潑了出去。仍以“忍辱負重、埋頭苦幹”為例,“忍辱”、“埋頭”是需要揚棄的,“負重”、“苦幹”是需要保留和創新的。創新的結果應該是充分徵求方方面面對海關的理解,使“負重”時心理輕鬆,正確把握海關事業的發展方向,使“苦幹”更有理性。

(五)把握法治與德治的規律,用“軟約束”補“硬約束”之不足

法治調整人的外部行為,德治調整人的內心世界。法治是“硬約束”,約束行為,德治是“軟約束”,約束內心。法律以國家名義規定基本規則,通過制定強制性的條款,調整社會生活。道德作為一種價值判斷,通過對話、交流方式,實現社會控制。隨着形勢的發展,海關堅持從嚴治關、加大隊伍管理力度的“硬約束”已成必然趨勢,這就必須在以人為本、組建“道德法庭”、“精神法律”的“軟約束”方面下功夫,以彌補“硬約束”的不足:一是用“温情”補“無情”,法律剛性,紀律無情,但在管理中注入人文關懷的温情,關員就容易接受。二是用“譴責”補“制裁”,法律調整範圍有限,道德調整範圍廣泛,對於法律調整不了的內容,要充分發揮道德“第二道防線”的作用進行譴責。三是用“防範”補“懲處”,防範在先,啟發自我認識和道德覺悟,懲處在後,喚醒反省、悔改和自我批判意識。四是用“自覺性”補“強制性”,在自由裁量權的使用上,注重用道德的自覺性約束“自由”,以實現“裁量”結果的公正。五是用“合理”補“合法”,對於執法實踐中經常出現的“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現象,以高度的道德責任感,積極主動向有關上級和主管部門反映,爭取在現行法律框架內解決。六是用“內在”補“外在”,要把十六字方針由自上而下的上級要求,轉化為關員的內心“立法”,最終轉化為自願的行為活動。

(六)把握不同層次關員的不同需要規律,施以多樣化的激勵方式

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針對不同層次關員的不同需要,施以不同的激勵方式,將多樣化的激勵方式結合起來:一是將“正向激勵”與“負向激勵”結合起來。一手抓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意識的培養,鼓勵競爭,讓“能者”脱穎而出;一手抓海關大家庭的寬鬆和諧氣氛的營造,淡化輸贏,給“平者”繼續參與競爭的機會。二是將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結合起來,結合人事制度的改革,一手抓獎勵金使用分配製度的改革,一手抓海關係統立功授獎辦法的完善。三是將“顯性激勵”與“隱性激勵”結合起來,對於位居海關職務序列下層的優秀關員,側重於運用獎金、記功、授獎等各種顯性激勵要素,褒獎其崗位建功的表現;對於海關各級領導幹部,側重於運用權力、地位和聲譽等隱性要素,激勵其自我價值的實現。當海關羣體的物質待遇水平已經在本地區處於領先,物質激勵效果因邊際效用而遞減時,就要逐步減少物質激勵的比重,增加精神激勵的比重。

(七)把握文化是人文環境關鍵因素的規律,實現海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無論社會、民族、國家、地區、單位和個人,當今日益激烈的綜合實力的競爭,都越來越突出地表現為知識力量和文化力量的競爭。而文化則在這種競爭中佔據着極為重要的地位。就海關而言,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實現隊伍建設、業務建設的協調發展,而文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這就要求把文化當成海關隊伍的靈魂和血脈,用先進文化創新人文環境,為海關在新世紀的發展積累精神財富、積聚精神力量;用先進文化調節隊伍內部矛盾、整合隊伍力量、協調工作運轉,不斷推動海關事業穩步前進;將道德、信念、理想作為海關文化的核心,把海關隊伍建設成一支有文化的軍隊,通過高水平的“把關與服務”,不斷向社會展示文明之師的道德形象。

海關人文環境建設的創新,通過把握人與環境的互動作用,激發海關關員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把關與服務”的執法水平,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通過提升關員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通過為海關隊伍建設、業務建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促進海關事業的發展,維護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加強海關人文環境建設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徑,創新海關人文環境代表着海關事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