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研實力,提升教育品味--教研會議發言稿1

整合教研實力,提升教育品味

整合教研實力,提升教育品味--教研會議發言稿1

——實驗中學語文教學面面觀

監利實驗初級中學 何相成 任建新

各位同仁:

上午好!

今天是個很特別的日子,2561年前的這一天,我們的教壇先儒——孔子呱呱墜地,為中華民族乃至世界文明唱響了一道梵音。2561年後的今天,監利教壇的語文精英們,在梅子小姐的精心組織下,聚集一堂,為振興監利教育,勾畫國中語文的美好藍圖斟酌損益、獻計謀策。這時間真是機緣巧合,我想,若不是李教研有意為之,就一定是孔老夫子冥冥中的一種期待。他一定希望今天的這場會能取得圓滿成功,成為監利教育的一大盛會,造福桑梓的一大幸事。

今天到會的,都是監利教壇英才級的人物,屈指一數,才華橫溢的黃曙光來了,風流倜儻的萬曙光來了,身懷獨門絕技的小將羅靜來了,縱橫教壇近三十年的老將劉迪文來了,十年前就站在樓頂吹喇叭——名聲遠揚的李芳模來了,百變書生李茂國也來了,還有很多久聞博名卻未幸會的舊儒新秀也都來了,真個是高朋滿座英豪薈萃,羣賢畢至人氣沖天。

在座的各位,無論學識、人品、才幹、成就都在我之上,都是各學校語文學科組的領袖,指揮着一個團隊,主導着一個區域語文教學的走向。雖然還眼下還沒修煉到魏書生那樣的級度,但也是各地小有名氣的趙教授、王秀才,雖然還不能像李鎮西那樣威震西北,名揚華夏,但也是坐鎮汪橋、名震朱河的一方人物。愛梅同志約我在今天的會上作個交流,本人深感才疏學淺,能力有限,言語零亂,污人耳目,所以誠惶誠恐,幾欲推卻。但回頭想想,如此年輕漂亮的妹子,安排你做那麼一點小事就推三諉四,也太小家子氣了。再説,也不是交流什麼個人的教學經驗,工作成就,只不過把近些年來,實驗中學的老少爺們所做的事情清理一下,總結幾條,並不是讓我在這裏高唱紅旗譜。這樣想來,卻之不恭,也就打消了溜號的念頭。

咱們今天這個會議的主題是:聚焦課堂,立足有效,提高質量。這十二個字寫來容易,做來真的很難,特別是我們語文學科。怎樣的課堂預設是有效的,怎樣的雙邊互動是有效的,怎樣的教學效果才算有效,這都沒有一個定量,沒有一個標準,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去摸索,去把握。這些年,實驗中學,還有很多兄弟學校都在這方面下了氣力,進行過研討,也做出了一些成績。這裏,我謹代表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將我們這些年來的一些作法向各位同仁作個彙報,不周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

要談實驗中學的語文教育之路,我想有必要對當前的語文教育現狀作一番探討。葉聖陶老先生曾説:若要問我語文怎麼教,我也不知道。葉老的話很坦誠,透着這樣一個意思: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教育方法,沒有拿來就能用的教學模式。教育有它的特定規律,但沒有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標準。前些年,我們監利,乃至全國的很多學校都很崇尚取經,搞什麼內聯外引,轟轟烈烈的學洋思,學杜郎口,搞什麼先學後教、三三六模式,但我們都只學到了人家的皮毛。我覺得不是人家沒有把經驗教我們,而是我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還存在問題。一樣的教育規律,一樣的課堂模式,但沒抓住實質性的東西,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那麼,我們當前的語文教育存在什麼問題呢?我想,扼住語文發展命脈的問題有兩個:思想認識不清,學研氛圍不濃。

先説説思想認識不清

1、對課改、大綱的認識不清

我們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我們所培養的人究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質量規格?這是課程改革的現實起點,也是我們在教育實踐中要深思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李連寧司長説:“課程不改不行,但如果教師的教育理念不改,課程改了還是不行。”這話裏透首一種憂患意識,對我們這些施教者的憂患。

葉瀾教授有過一段精闢的論述:“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新,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

他告訴我們:在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應學會傾聽、溝通、尊重學生,學會向學生學習。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用發現的目光看待課堂,用平常的心態看待課改,要大膽地解放思想,將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聚焦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化為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願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要自覺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展。

這些理論上的東西,每一個教育人看起來都知道,但真正能站在實踐的高度進行認識的卻很少。現實生活中,很多學校都還是唱着素質教育的調,走着應試教育的路。總擔心解放教師的思想就是解脱了教師的責任,解放學生的思想就是放鬆了對學生的管束。很多教師也很難從台上走到台下,從施教者變成合作者。老師們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提升不了教學質量而用固有的經驗去組織教學活動。在教育的旅程中,我們似乎都活得太累,不夠灑脱。説到這裏,我想起了泰戈爾的一句詩:天空中不見鳥的影子,但我已飛過了。我想,我們缺少的就是飛鳥的那種超脱、灑脱,我們做不到那一點,我們的教育教學就難免不可逾越的鴻溝。

2、全面提高的理念落實無方

時下里,很流行這樣一句話: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三個詞語,三種排列,透出的卻是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但大家同樣知道,當前的校際競爭非常激烈,優質生源紛紛湧入翔宇國中後,各公辦學校早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陝甘寧邊區。學生數量鋭減不説,還均以中低層的學生為主。尖子不尖,學生的兩極分化還非常嚴重。作為語文,問題尤顯突出,拼音不過關,別字連篇,閲讀無方,文墨不通的學生一抓一大把。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怎樣去落實關懷每一個學生?怎樣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確保高分層,提高臨界層,穩定中間層的基礎上,又怎樣去提升低分層學生?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難題。特別是在教研室的評估開始實行低分一票否決制的今天,我們的應對方式顯得蒼白無力、低效無奈。

3、進行教學反思的意識淡薄

孔子説過,一個成功者,一定是一個“吾日三省吾身”的人,作為一個教育者,進行的是心靈的播種,思想的耕耘,精神的開拓,反思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魏書生説他從教三十年,一直在堅持記日記,一本教學日記,一本教育日記,他將日記喻為道德的長跑,認為每天抽空記點日記可以“沉澱內心的嘈雜,守住心靈的寧靜”,他的兩個日記本,一個積累了60多萬字,一個已是近百萬字,這些日記記錄的都是教育教學中的酸甜苦辣、成敗得失,這些日記促進了他對教育教學的反思,也為他獨特的教育理論提供了實踐依據。

朱永新教授也強調:寫反思只是形式,但“寫”帶動的卻是閲讀,是思考,是實踐。閲讀滋養底氣,思考帶來靈氣,實踐造就名氣。如果每個教師每天都能記點東西,教書育人怎麼可能不得心應手。

但是反觀我們自己,有多少教師去思考過,動手記錄過?很多人甚至是年終的個人總結都懶於提筆,鼠標輕輕一點,一切ok。

再説説學研氛圍不濃

1、理念陳舊,學習意識欠缺

温總理曾號召我們開展全民閲讀,構建一個全民閲讀的學習型社會。他説:“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文化的傳承靠什麼?靠閲讀。閲讀決定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閲讀關係着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着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可是,我們有多少教師能做到自覺學習,有目的地閲讀?

曾特別關注過一位教師的作文教學。該教師常常以“優秀作文選”中的佳作來衡量學生的習作,以成人化的眼光、以一種共性的語言、共性的標準來評判學生的習作。教師常從構思、立意、條理,謀篇佈局、遣詞造句等各方面,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全方位的“敲打”,他的評改,盡是找“毛病”,最後的幾句評語也是乾巴巴的,諸如:立意不高,文句欠佳,條理不清,構思老套,題材陳舊……他實施的這一套,應該早就作為城南舊事,塵封於歷史的故紙堆中去,可竟然還暢行於他的課堂。可以説,那種陳舊的作文評改不僅打擊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對“優秀作文選”產生了一種依賴心理,還讓學生對作文產生了一種畏難情緒,覺得作文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就完成背離了新課程中所提到的,評價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作文評價,並不是評判學生能力的高下,而是激勵學生,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

2、能力不強,活動組織不力

魏書生説:“同樣是課堂,有的老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視為樂園。同樣一篇文章,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忽而眉飛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覺得上課是一種享受。換一位老師講,學生學得索然寡味,忽而閉目養神,忽而驚覺欠伸,上課簡直成了受罪。課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於老師的功底不足,能力不能。”

這幾年,我們監利正在推行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新教育的追求只有一個——讓所有師生都能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一直認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以活動促發展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理念落到了實處,語文教育的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

但是,綜觀三年來的成效,我們真的將新教育的理念落實到了教學之中嗎?我覺得沒有。我們很多同志遇到綜合性學習內容就繞道走,那種主題活動、辯論賽三年下來,組織不了一次,我們的教師還沒有達到“幸福”的境界,學生也就沒有幸福可言。

3、單兵作戰,協同能力較差

面對新課改,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也離不開同伴的合作。集體備課,已經推行了很多年,但有多少學校能持之以恆,做真正落實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規範地開展活動?沒有協同意識,惰性十足,這也是制約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我校九年級語文組的同志曾嘗試過集體備課,常聚在一起,相互聽聽課,談談班級的管理問題、課前的教學設計、課中的疑難解答,有很多次,我都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有教師提出,學生年級越高,舉手回答問題的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常常無奈地採取“點將式”“火車式”等方式提問,這一現狀該如何改變?有老師就嘗試着進行改革,提出“無需舉手,自由發言”。這樣操作看似使課堂氣氛變得輕鬆了不少,但又帶來了新的問題:有時,一個問題同時有幾個同學爭着發言,有時卻冷場……這樣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們人人都曾關注過,但思維的火花,總是一閃即逝,沒有得到深化。即使最終有人能進行一番深入的研究,但於整個教研組來説,也出不了集約化的成果。我們缺乏領軍作戰的將帥,缺乏協同作戰的能力。

介於以上問題,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有的放矢,實施了三大策略。

一、以點帶面,全面搭建教研平台

聽餘映潮老師談過這樣一個觀點,教育是技術,技即為技巧,技藝嫻熟,熟能生巧,術即為方法,點石成金,育人有法。餘老師認為一個教師首先應是一個熟練的技術工人;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在聽説讀寫的指導,課堂調控的把握,運用教材的能力等方面必須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那麼,如何快速提高教師的教學教研能力,這就成了我們要應對的問題。我們的作法是:

1、發掘領軍人物,為教師成長樹立榜樣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説過這樣一句話:“不看別人的戲,就演不好自己的戲。”一個青年教師要成長,首先要有戲可看,有高品質的戲看,也就是説,要有學習的榜樣。孔老夫子授徒三千,門下七十二賢人,個個學有所長。餘映潮先生自創板塊式教學門户,影響遍及大江南北,眾多語文教師都以餘老弟子為榮。這些事例告訴我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我們一方面在派員赴洋思、杜郎口等學校取經,一方面請在語文教學上有影響的名家餘映潮、王佑軍先生到校傳道,另一方面內部挖潛,挖掘並培養了眾多在語文教學的各個領域小有研究的領軍人物,並通過青藍工程、互結師徒、定向指導等形式,讓他們的力量逐漸得以生髮、龐大。

下表即為我校語文教師在各個領域的把關大將:

研究領域

領軍教師

研究領域

領軍教師

會考試題研究

何相成

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魏兵

課外語文研究

姚其福

作文教學課堂研究

崔貞瑜

綜合性學習研究

唐琴

作文教學模式研究

孫桂枝

大家最熟悉的當屬何相成老師,作為實驗中學語文教學的一面旗幟,他在課堂教學、試題研究、論文寫作等方面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但近年來,其主攻方向是試題研究,他與《課易通》、《探究在線》、《語文週報》、《中學生學習報》的編輯有密着切的通聯,是一位深受小編喜愛與信賴的一線教師。何老師常説,一個語文教師,如果一份試卷都出不好,那他平常的授課在鬼混,在打亂戰。仔細琢磨這句話,很有道理。一份有質量的試卷,它的訓練點、難易度、考查方向都應該是緊跟時代潮流、切合心智規律的,它反映的是一個教師對教材、對考綱的把握程度。

何老師是一個資源,我們就得好好利用,學校每次的大考、小考,其試題我們都交由他把關,我們還動員他在各大報刊攬活,在校內組建編寫團隊,近三年的時間裏,他就帶出了朱小華、朱麗、劉菊芳、崔貞瑜、曹紅波、張亞等一大批試題擬寫高手,在省內外各大刊物發表了大量試題研究文章。

XX年,我校開始啟動書香校園建設。在創書香校園的活動中,七(9)班的姚其福老師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把本班的晨誦、午讀、暮省,安排得有條不紊。他還創新思維,每週專闢一節課進行課外語文活動,舉行讀書交流、專題辯論、才情展示。他的做法引領了一種潮流,而且很有效果,短短的一個學期,李一露、姚露、彭戀戀、王寧等一批語文綜合素養極高的學生就脱穎而出,在學校的大型活動中擔綱金牌主持。教科處發現這一現象後,即時行文,號召各位教師參與到這一課外語文的研究中來,並特意安排七(9)班的學生搞了一台彙報演出。XX年,彭戀戀代表實驗中學參加全市的“安全在我心中”主題演講比賽,以一等獎第一名的成績捧回了獎牌,她的總成績高出了第二名5個百分點。荊州的評委們在瞭解到她國小在鄉村渡過進實驗中學才一年光景後,很驚訝地説:一個鄉村女孩,在台上竟然顯得如此的落落大方、揮灑自如,不簡單。其實,這不簡單裏藴含着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語文活動才是促進學生迅速成長的最佳途徑。姚老師在探索,也帶動了一大批實中語文教師在思考,在追逐。

在座的很多同志參加過監利縣新教育論壇第二屆年會,聽過唐琴老師的《乘着音樂的翅膀》。那節課的設計很特別,李教研在她的通訊報道中曾這樣寫道:“

其實,在學校組織教研活動的時候,唐老師的這節課就引發了一場爭鳴——綜合性學習課如何守住他的語文本色。聽完唐老師的課,有音樂老師説:這節課的主要環節是談你欣賞的音樂、改寫喜歡的歌詞,演練勵志的歌曲,應屬於一節典型的音樂創作課;有思品老師説:這節課荒了語文的田,種了思品的地,因為整節課除了一個改寫歌詞還算與語文的工具性沾邊外,其他的環節都是彰顯人文性的,是思品老師的活。老師們的評課眾説紛紜,褒貶不一,有幾位教師甚至寫成了文字,要與唐老師商榷。唐老師很惶惑,作為實驗中學綜合性學習的領軍人物,她的課堂一向是以新、奇、特見長的,那麼,這堂課到底是否合乎綜合性學習的範例?她閉門細讀新課程大綱後,作出了迴應,她説:“只要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本着教育就是發展的觀點,摒棄學科中心論的思想,我相信綜合性學習這塊荒蕪地會承包到户,變成生機勃勃、科學引種的課改實驗田。”一堂課,一堂普普通通的校內競賽課,不僅引發出如此大的震動,還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型向縱深進行了推進。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確立領軍人物,組建學習小組,不僅能提升教師個人的專業素養,也有助於羣體的提高。

魏老師、崔老師、還有已退居小科崗位,改教歷史了的孫老師也都是我校語文教師中頗有威望的領軍人物,他們的身邊,同樣有着一批虔敬的教師。孫老師的作文系列化學案《國中作文“八個一”工程》更是吸引了大批追隨者。

總之,在發掘領軍人物這一點上,我們做的是慧眼識珠,發現人才,推波助瀾,確立威信。

2、構建教研網絡,為教師成長搭建平台

樹榜樣,立旗幟,還得有一個平台,給這些領軍人物以佈道的機會,給青年教師學習、展示、交流的舞台。為此,我們編織了一個大型教研網絡。我們組織了每期一次的大型課堂教學競賽活動,主辦了大型教研月刊《實中教育》,開闢了實中名師講壇。

先説説每期一次的大型課堂教學競賽活動。XX年,我們請了餘映潮老師參加我們的活動,餘老師和青年教師們同台獻藝,評課、講座,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

XX年,我們將遠程教育的模塊嵌入課堂教學競賽,在網絡上聽了李鎮西等名師的課,還邀請了王佑軍同志、鄧禹南老師進行評課、講座,修正了很多教師的觀念。王院長聽了朱麗老師的課,點評時,説了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值得大家共勉: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追求的是,在無情感的地方講出情感,在無波瀾的地方掀起波瀾。要學會引聯穿插,巧妙安排結構,同時還要注意懸念的設置。因為很多東西一旦告知,就顯得無味了。授課雖不同於寫小説,但他們有通同的地方。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我們更應該巧妙設疑,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XX年,我們再次創新形式,施行了當堂評點,每位教師授課後,即時安排30分鐘的交流、點評時間。那一年,我們集中外投獲獎的教學反思、論文達到了30篇,得益的就是這當堂點評。

XX年,我們在組織課堂教學競賽時啟動了課題研究。授課、實錄整理、聽評課反思,一氣呵成。所以,4月號的《實中教育》刊文達到了歷史新高,計二十餘篇。

可以這樣説,我們的課堂教學競賽主題一直不變,“聚焦課堂,立足有效,提高質量”,但形式期期有變化,年年有創新,有一段時間,我們甚至提出了:週週都有公開課、月月都有示範課,人人都要搞教研。語文作為大科,人數多,易操作,首當其衝。課堂教學競賽,引進了新的教學理念,活躍了教學氛圍,也鍛鍊了很多青年教師。短短几年中,唐琴、唐雯、江芬、易青、易豔、朱麗、張亞等教師就迅速成長起來了,成了課堂教學的能手。記得,鄧禹南老師XX年到我校聽了幾節課後,曾這樣大發感慨:好久沒有聽到這樣的課了,好久沒看到組織這樣嚴密的活動了,你們的活動可以與市級活動媲美了。鄧老師的話有些褒獎,但給了實中教師很大的鼓舞。

再説大型教研月刊《實中教育》,這一刊物是按月發行的,當然,範圍只限於本校。我們的宗旨是:構建教研平台,報道校園動態,推介教研成果,打造教育品牌。設置的欄目有青澀校園、快樂驛站、教育爭鳴、課藝展示、文蟲試筆、名師講壇、域外來風等,截至本月,我們已經發行了54期。《實中教育》成了實中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們抒寫心靈、交流教藝、學習理念的舞台,也是廣大教師必不可少的校本讀物。在這本期刊中,老師們真正認識了才氣橫溢的唐雯、風趣詼諧的唐琴、富於創新意識的朱麗、沉穩洗煉的朱繼紅,精通平仄的曹紅波……在這本期刊中,教師們也找到了很多快樂,年終下發稿費的時候,三五成羣的聚聚餐,邊品味美食佳餚,邊調侃在《實中教育》中搜尋到的警言妙句,其樂融融。

為了讓教師們能系統地學習到前沿教育理念,瞭解最新教育信息,我們還建構了實驗中學名師講壇。僅從語文這一塊來看,我們就邀請餘映潮老師作了題為《教學創意十談》的講座,邀請王佑軍院長作了《走出你的樊籬——語文》的學術報告,請鄧禹南老師作了《語文,即是人文》的講話。在外聘名師的基礎上,我們還派員聆聽了名師巡迴講學團的報告,然後現學現賣,傳遞了來自馬驫、趙謙翔等人的前沿教育理念。比如説,語文教學的訓練到底是應舉一反三,還是舉三反一、咬文嚼字,是否背離了時代潮流……這些思考折服了每一位教師,也清掃了老師們在教學中的疑惑。

近五年來,我們還安排了李茂金、何相成、崔貞瑜、孫桂枝等本土教師登台佈道。我們規定,登台開講一次,整理的稿件字數需在八千字以上,形成的觀念、引述的事例都要交由教科處審定。可以這樣説,每登台講演一次,對講的老師來説,就是一次提高,一次質的提高;對聽者來説,也系統地收穫了很前沿理念,育人方法。

二、承接課題,集中精力突破難點

散兵遊勇式的教研,在小的區間內對提高教師的能力有一定的意義。但真正要想大面積提高教師的能力,提升教育品味,還要選點突破,形成合力,讓所有教師都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資源共用,成果共享。這就涉及到了課題的研究。

魏書生説過這樣一段話:所謂課題,就是教學生活中的難點、疑題。七年級新生的書寫普遍較差,怎麼去練,練出成效,這是一個課題,課堂上,學生的朗讀不到位,語感很差,怎樣去整理,去訓練,這也是一個課題。課題源自教學,是為教學服務的。

我們承接課題,也是本着這一目的——服務教學,服務教師。近五年的時間裏,做了三個課題,XX年,接的是《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那時候,沒有毅力,也缺乏管理,所以搞了一年,就流產了。XX年,我們啟動了《國中語文學法指導藝術研究》的課題實驗,以小團隊的形式開展實驗,經過兩年的摸索,形成了結題報告。XX年底,該課題被評為“荊州市優秀課題”。《整合閲讀資源,構建生態課堂》是我校語文組承接的第三個實驗課題。課題是XX年底申報的,批准立項是今年8月,但我們的實驗今年上春就開始啟動了,而且形成了首批實驗文案,集結了二十幾篇課堂實錄、教學反思。由唐琴老師設計,張國政老師整理的課堂實錄,四月十日成稿,十一日,我們就送到了市裏,在市級論文評選中獲得了一等獎。還有幾篇實錄和反思,我們五月份打包送到了《新課程報》參評,前幾天聽説反饋的情況也很好。進行課題研究,我有一個感受,要持之以恆。學校的中心工作很多,一期一個新花樣,但搞課題要耐得住性子,不達目的不罷休。

羅婧老師在前面談過課題實驗的操作,所以,下面我只簡單的羅列幾條。一個課題要想做出效果,我覺得:

1、要發動教師,提高認識

課題組成立之前,就必須通過教研組會議,下發資料等形式進行宣傳,提高廣大教師的認識。

2、建章立制,形成合力

成立課題小組,必須領導掛帥。因為開展課題實驗,是一個浩大的工程,需要相應的課題經費。另外,有領導撐台子,分工、安排與督導、檢查也容易上手一些。其次是分工要細,要依人而定,誰的文字寫作能力強,誰的課堂駕馭能力高,誰的組織能力強,都應瞭然於胸,這樣,進行合作也就更具合力。

三、把握課外,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時下,對於教育有一句很流行的話: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三個詞語,三種排列,演繹出的是教育的真正內涵。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一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素養,除了狠抓課堂教學外,課外語文學習不可忽視。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就像語文的一對翅膀,少了任何一方,語文學習就變得殘缺不全。

在課外語文的導引上,我們做了三件事:

1、整體着眼,點面結合,營造書香氛圍

XX年,朱永新教授親臨監利授課,播下“新教育”的火種後,那草根式的研究模式,那充溢着理想主義色彩,極具操作性與實踐性的行走方式,讓我們實中教師有了“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斕珊處”般的感覺。幾番斟酌後,學校提出了“創建書香校園、打造人文實中”的方案,並決定把書香校園的創建作為教育的中心工作來抓,讓實驗中學充溢濃濃的書香墨韻。

XX年秋,學校專門成立了“創書香校園”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秦國祥同志親自掛帥。教科處、德育處明確分工,發動、組織、評比、驗收,認真務實地將“創建書香校園”的各項活動落實到了點、貫徹到了面。我們要求:

a、教室佈置,要洋溢濃濃書香味。

我們提出,班級佈置要精細文雅,張揚個性,並確保讓每一堵牆壁都能説話,每一個角落都能育人。各班或自制、或訂購,在教室黑板上方、前後角落裏懸掛、張貼了書法、繪畫作品,勵志名言及學生成長記錄榜……賞心悦目的班級佈置,對學生追逐風雅、勤奮向上品格的形成產生了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b、班級圖書角,引領學生健康閲讀。網絡遊戲、音像製品、網遊小説的泛濫,日漸侵蝕着學生純樸的心靈。為了糾正孩子們的閲讀航向,引領健康的閲讀,我們還要求各班設立圖書角。學校統一配備書櫥,各班自行組織圖書。為此,教科處還精選開列了中學生必讀、選讀的中外名作書目近兩百部,分年級下發,指導各班精選圖書,讓學生的閲讀視野觸及到文學、科技、歷史等各個方面。教科處在督查各班交流閲讀之餘,還組織了班與班之間的“圖書漂流”活動。讓所有的同學都能分享書籍的美妙,感受讀書的樂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審美修養和文化底藴。

c、實施“五名工程”,促進學生幸福成長。我們規定,各班要利用好晨讀、午誦時段,開展誦名詩、讀名篇、看名著、賞名曲、唱名歌活動。不同的時節,教科處、德育處還聯合下發相應的學習資料,營造集中學習的氛圍,引導全體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傳承民族精華,爭當文明少年”。清明、端午、中秋、國慶,乃至聖誕節前後,校園裏都會呈現千人爭誦名篇佳句的盛景。那景象,應了“德馨綠滿園,詩書香滿樓”的妙處。

d、專設課程,強化閲讀指導效果。學校嚴格控制作業量,每天上午、下午上課前保證每個學生有半小時靜靜的自由閲讀時間,這一時段採用指導閲讀和自主閲讀相結合的形式,班主任與語文老師輪流下班輔導,並做到專時專用。七、八年級每週還專設了一節課外閲讀指導課,由語文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閲讀指導,帶領學生潛心閲讀經典美文,領略中外名著,吟詠古今詩文。在大量的閲讀實踐中,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和興趣得到了培養。教師們也在課外閲讀指導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法,探索出了精緻的課型。

積極健康的“書香”活動寓教於樂,切實引導了學生多讀書、樂讀書、讀好書,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了人文素養,打好了終身發展的基礎。

2、小處着墨,強化活動,塑造儒雅少年

“以活動促發展,憑活動出效果,用活動樹品牌”,這是實驗中學教育工作的主線,也是實中人近幾年開拓教育新路子,探索出的一條經驗。我們本着小處着墨,強化活動的思路,制訂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用書香冶情,使情知交融;用書香益智,使智能相長;以書香明理,促內外兼修,二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a、組織“書香班級”、“金牌班級”評比,提升學生讀書質量。二年來,我們共計進行了四次“書香班級”、“金牌班級”評選,組織了三次手抄報評比,四次演講比賽,分班分年級開展了多次講故事、名人名篇誦讀會。每一次的主題各不相同,取得的成效頗為驕人。孩子們表示,在書香墨韻中,學會了協作、學會了互助,也學會了從書籍中汲到奮進的力量。

b、發揮廣播站、板報櫥窗等宣傳陣地的積極作用,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實驗中學共青團廣播站每天對各班讀書活動進行報道,並定播發學生優秀讀書心得;名師路上,進出樓道旁,櫥窗的佈置更是精彩紛呈,心靈雞湯、青春歲月、閲讀之星……一個個精緻的板報欄目圖文並茂,以其知識性、趣味性吸引着每一位觀賞者駐足流連。

c、組織校園閲讀節,提升辦學品味。XX年5月12日,學校首屆閲讀節暨“我讀書,我快樂”千人經典誦讀會成功舉辦。縣新華書店總經理鄧楚銀、縣教科所所長鄧禹南、鎮教管組助理文春垓、《南方週末》記者李思德、玉沙國小校長葉翔佳觀摩了該項活動。鄧楚銀同志還代表新華書店全體員工向實驗中學捐贈了價值二萬多元的圖書。9月28日,先聖孔子誕辰日那天,實驗中學“第二屆閲讀節”又拉開了帷幕。“第二屆閲讀節”歷時三個月。小報評比、閲讀競賽、圖書漂流、筆記展評……精彩的活動既點燃了學生的閲讀慾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XX年4月22日,實驗中學“第三屆閲讀節”暨“監利縣新教育論壇”現場會再次取得轟動性的效應。全縣各鄉鎮中學校長、教導、教育主任計兩百餘人進行了現場觀摩。現場會的視頻傳到網上後,很多知名教育家紛紛發來賀信,稱已有多年未見這般氣勢磅礴的學生集會,多年未能感受如此精彩的讀書活動了,並勉勵將這類活動繼續辦下去,辦出特色,辦出影響。

3、組建田野文學社,全面提高學生寫作熱情

閲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從表象上看,寫作又是決定一個孩子語文素養的重要標尺。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營造一種濃濃的寫作氛圍,我們成立了學生文學社團,十六年如一日地堅持編寫學生作文刊物《田野》。很多文學期刊是這樣介紹田野文學社的——她立足於實驗中學這片豐腴的土地,以閲讀和寫作為兩冀,以文學講座、社團採風、徵文寫作為形式,以發現文學新秀、培養文學新星為目標,不懈奮進,現已成為實驗中學第二課堂的生力軍和形象代言人。

田野文學社定期組織文學講座、專題徵文、詩歌朗誦、演講比賽、校際聯誼、文學採風、社會調查等活動。近年來,邀請了餘愛民、張俊倫、許玲琴、王生文等監利文化名人到校講學;組織社員赴桃花山、楊林山、武漢大學等地進行採風遊覽;還與原監利一中子胥文學社、朱河鎮中未名文學社進行聯誼……一系列精彩絕倫的社團活動為開闊學生的寫作視野,啟迪其寫作心智,催生佳文妙章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社刊《田野》是社員發表習作的園地,也是廣大學子進行閲讀學習的校本教材。她圖文並茂,以月刊的形式面向全校師生髮行,至今以出版83期,發刊社員習作3500餘篇。同學們在《田野》中交流感情、傾吐心聲、吸取營養,探討寫法。《田野》已成為了她們學習寫作的良好教材,《田野》還是一座彩虹橋,為同學作的習作步入省、市、國家級刊物鋪設了通道。至今為止,被省、市、國家級刊物轉載的社員習作近500篇,極大的鼓舞鼓了同學們的寫作熱情。《田野》承載着師生們實現人生價值的美好情懷。

各位同仁,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賽過富春江。實驗中學語文教研組有學校領導的親切關懷,有教研室的正確指導,有各兄弟學校的默默支持,有全體語文教師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繼續努力,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