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改革評價標準設計指南

一、課程意識(20分)

課堂教學改革評價標準設計指南

【開發意識】

1、創造性利用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和本質聯繫,從學科體系高度準確理解、把握教材。緊扣課程標準而不是緊扣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開發課程資源。能在批判的基礎上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開發和創造性處理,能積極開發併合理運用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為學生發展服務。

【生成意識】

1、課程創生。能從忠實取向的課程實施轉向創生取向的課程實施,圍繞學生的“學”來開展教學,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2、動態生成。課堂中不是機械地按預設思路推進教學,能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靈活地調整,生成新的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

【主體意識】

1、學生即課程。重視學生的學習經歷和經驗,課程設計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要與學生個人的經歷和經驗相聯繫,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教師即課程。能將自己有益的人生體驗和感悟、獨特的有價值的經驗有機地融入課程內容之中,並且不斷創造課程實施的新經驗,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學策略。

二、問題引領(20分)

【問題設計】

1、問題引領。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把產生的新問題作為教學的結束點,把探究的觸角延展到課外,讓“問題”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習得能力的紐帶。

2、任務驅動。能以“知識·思維性”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理解、品析、探究,能把主目標細化為一項項“操作·活動性任務”指導學生有效開展學習活動。

【問題意識】

1、質疑能力。善於利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懷疑、困惑、探究心理,培養學生自主思維和創新思維;善於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問;傳授質疑方法,使學生會問。

2、批判意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不唯上、不唯書、敢於挑戰權威的精神。

【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能力。能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篩選策略的能力、自我反思矯正的能力等。

2、問題解決規律。能根據常規性問題與創造性問題的不同,指導學生把握解決問題的普遍規律和具體規律,重視學生獨特的思路,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創新方法(20分)

【情境意境】

1、情境創設。利用多種方式,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或活動,喚醒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和解決問題。

2、意境構思。運用“有意義學習”方式,賦予課堂豐實的思維內涵;善於發掘知識或問題內在魅力,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愉悦;在科學理性的“對話”中,使學生實現對知識、生活感受與人生意義的情感共鳴和思想領悟。

【知識建構】

1、知識建構。發掘原有經驗,通過學生新、舊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簡單是知識的傳遞和接受實現學習。教學中既重結論,又重探索結論的過程。

2、思維啟發。課堂的信息量和思維量充分,教學能揭示事務本質和規律,關注學生學習思維活動的深度、廣度和難度,注意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

【因學定教】

1、學習方式。有機融合“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班級學習”課堂組織形式,利用“個體反思性學習、同伴互助性學習、教師引領性學習”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有意義學習”。

2、參與狀態。數量:全體學生都融入到學習中來;大部分學生都有表達機會。廣度:上、中、下各個層面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即全程參與。深度: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參與品質具有“主動、深層、創造性”特點。

3、“共享”理念。能採用同伴互助、小組合作等多種形式促進生生互動,引導學生欣賞他人長處,關注自身發展;指導學生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傾聽、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相互接納、讚賞、爭辯、互助,學會反思和評判。

四、課堂效益(20分)

【目標整合】

1、求知增慧。能激發學生大腦潛能,放飛心靈智慧,達到厚積知識、破疑解難、方法優化、能力提高的效果。

2、情感教育。能緊扣教學內容,關注學生情感體驗;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充分挖掘活動情趣和內涵意趣;師生有愉悦感、滿足感和成就感。

【方法整合】

1、教學合一。充分體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特點,教法、學法、課型服從於教學目標,學生的“外化展示”與教師的“因問施教”有機統一,注意培養學生優秀思維品質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

2、講練結合。創造性的發展傳統教學這一精華,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耳、動眼、動情”,“做中學,學中做”;能設計智能情感多維度練習題,檢驗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高度重視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3、規範環節。有必要的感知、思考、交流、反饋環節,留有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留白;立足於現有發展區,指向最近發展區,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

【反饋調節】

1、評價反饋。能藝術地讓學生暴露認知錯誤,並及時加以解決,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及時給與鼓勵;強化評價反饋教學策略,使學生能清楚瞭解學習過程中的成功或失誤,及時調整、彌補和完善自己的學法和知識結構。

2、歸納小結:能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構建成知識體系,對已學的知識點加以系統整理,把握知識與知識的內在聯繫,使各層次學生均有收穫和提高。

3、輔學載體。符合“蒐集信息資料、補充知識遺漏和拓展學習視野”的課程載體要求,避免學案導學的“課本化、試題化”傾向;鼓勵學生自主創編“梳理知識、創新表達、矯正反饋、温故知新”的學習載體。

五、教師素養(20分)

1、善於啟發。課堂氣氛民主活躍,調控有度;教師語言精練,關注“問題、情感和語氣”結合,體現出“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的特徵。

2、引導點撥:導學有趣;精講有度;答疑全面;反饋及時;方法多樣。

3、教學技術。媒體運用得當;善於組織教學。體現“講出情意,導出智慧,練出雙基,評出成績”的教學策略。(設計者:強光峯 崔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