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德演講稿800字(精選5篇)

新八德演講稿800字 篇1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着不計其數的家傳美談: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程門立雪……這一個個故事都是要教給我們孝親敬老,尊師重學。

新八德演講稿800字(精選5篇)

無論你身在天涯還是海角,有一些人,他們總是佔據你內心的黃金位置。“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九九重陽菊花為他們而盛開,他們就是你的父母和親人。孩提時代,總是在母親的故事聲中酣然入睡,總是在父親堅實的臂彎下蹣跚學步,總是在老雙親的呵護中茁壯成長。你可曾想過生病時,父母為你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你可曾想他們鬢角的青絲為誰而生。但是,或許你還不知道他們的年齡和生日。驀然回首,從前的我們知道些什麼?只有調皮和叛逆。

面對親人的愛,能夠當之無愧説我已經回報過親人的人簡直是子虛烏有。其實回報父母之恩,用不着為家做出多大的貢獻,而是以一顆孝心和平常小事去回報。像黃香為父親温被子一樣,一件小事,足以讓他們的心中暖融融的。當父母年老時,牽着他們的手去賞夕陽美景;在他們生病時,做到“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雖然報恩簡單,卻要我們用一生一世去持續。

我們的生命中,有一些人是掌握命運的天使,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未來藍圖的畫家,他們就是老師。

“靜靜的深夜羣星在閃耀,老師的窗前徹夜明亮,每當我輕輕走過您窗前,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深夜裏,總有一些人還在奮筆疾書,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學生,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為人類付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桃李滿天下,弟子勝三千”這是他們最大的欣慰。老師,您用心血澆灌我們求知的渴望。沒有您,我們難以爬上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了您,世界才文明。荀子曾説:“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您就是為我們開“求知號”小船的船長。

但是,面對老師的奉獻,我們總是昧着良心去迴避。驀然回首,你可否發現自己不尊師的行為?上課睡覺,作業不寫,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高等動物的“尊重”。驀地,在質問自己時,想起了宋朝的一件事。

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放棄高官厚祿,到河南拜程顥為師,後來程顥死,而楊時也有四十多歲了,但仍舊刻苦學習,於是便於友遊酢一起去程顥的弟弟程頤那裏登門求拜,但去時,程先生正在閉目養神,他們便在門外等候,天公不作美,忽然大雪紛飛,但他們仍舊畢恭畢敬地站着,大半天,程頤才醒來,但發現兩人已成雪人,而且毫不倦怠。

比比我們,與老師鬥嘴是特長,隨便進辦公室是專利,豈是尊師?

尊師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因為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和傳遞者,我們豈能讓它們為我們操心?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改掉以往的錯誤,讓尊孝伴隨我們成長!我相信,這些優良品性是我們成長中的一劑良藥!

新八德演講稿800字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十二月九號,再過6個多月,20xx年的會考就要到來,九年級的同學們就要奔赴會考考場,為考入自己理想的高中做最後的拼搏。

老母親的一句“想去更多地方看看”,62歲的陳尋雪開着自己改裝的“房車”,載着101歲的母親全國旅遊,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幕。記得畢淑敏曾説過:趕快 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沒錯的,“孝”字就演繹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也許有時只需一句小小的問 候。

同學們,曾幾何時,母親烏黑的秀髮中增添了幾根銀絲,清秀的臉頰也爬上了歲月無情的痕跡。大家是否還記得小時候在母親背上的時光,是 否還記得在父親肩上盡情玩耍的歲月,也許,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淡忘了這美好的回憶,我們只知道我們長大了,我們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見,有了與父母 所謂的“代溝”,因此,我們漸漸對於父母的嘮叨變得不耐煩,為了滿足自我的需要不斷向父母索取,有時還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大發脾氣,我們可曾靜靜想 過,我們憑什麼呢?難道因為父母視我們為寶貝,便能自以為是少爺。公主嗎?難道僅憑父母生我們就有義務養好我們嗎?這想法是否太過自私了呢?

同 學們,我們自以為自己受過良好的教育,可是教育的“教”字怎麼寫呢?有誰能大聲告訴我---不孝不教,教是由孝和文組成的,有文化卻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根 本不配説自己受過了良好教育。孔子曾經説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説的是呀!羊尚有跪乳之恩,烏鴉尚懂反哺之義,我們為人,不僅應在物質上滿足 父母,更應在精神上取悦父母,才不枉為人子呀!對父母和顏悦色,這才是真正的“孝”!

孝親我必行,這是作為新八德的重要一德,作為新時代 的中學生,我們必須謹記在心,更應付諸行動。其實,孝敬父母並不難,小到一句貼心的問候有時也能帶給父母莫大的欣喜。行動起來吧,別再去感傷歲月的無情, 命運的不公而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一再出現,讓我們一起做一個有孝心懂感恩的中學生吧!願逝去的青春化作無限的祝福,共祝天下父母健康長壽!

謝謝大家。

新八德演講稿800字 篇3

《易經》中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鋭意進娶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為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我們義不容辭。我從以下兩方面與同學講講。

一. 勤學、好問

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是分不開的。錐刺股是先秦縱橫家蘇秦好學的故事。蘇秦為吸取廣博知識,夜以繼日發憤苦讀,當睏乏時,以錐子刺腿,用來振奮精神,堅持學習。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蘇軾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都説明勤學的道理。

讀書光好學還不夠,還需善疑好問。孔子從小入太廟"每事問"。他主張"疑思問","不恥下問"。荀子把"不知則問"和"不能則學"相提並論。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學不行,不問不知"。他們都把學和問聯在一起。不學不問怎能成為學問家,學貴在問,這樣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中學生來説是尤為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多思考,大膽質疑,逐步形成勤學好問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長、知禮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説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

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 ,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多倫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新八德演講稿800字 篇4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孝親敬長與你我同行》。

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説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母親”多麼熟悉的字眼。提起母親,我想你們一定有説不完的話語。從嬰兒呱呱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什麼時候能離開我們的母親呢?父母的愛柔柔如水,輕輕如煙,深沉如海,恩重如山。面對這種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們又能體會多少呢?我們又能報答多少呢?

翻開歷史的畫卷,孝親敬長的故事一一浮現在眼前。

春秋時期,孔子的大弟子子路不僅以勇敢聞名,還以“孝”為後世稱頌。子路小的時候,家裏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米缸中沒有一粒米。為了滿足父母這點小小的要求,他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才從親戚家揹回一小袋米。當他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時,竟然忘記了疲勞。雖然辛苦,但子路甘之如飴,孝敬之心,始終沒有停止過。是呀,一個人一輩子做幾件孝親敬長的事情容易,但要做一個一輩子孝親敬長的人,確實很難!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子路這樣一輩子都孝親敬長的人,又何止一個呢?

而今,一個個孝親敬長的感人故事依然在上演。陽光少年黃舸和死神賽跑,踏上“感恩之旅”,最後還給人們以光明和希望;暴走媽媽陳玉蓉為捐肝救子,犧牲了血肉,付出了艱辛,但卻守住了信心。而更讓我感動的是“‘孝心感動學校、愛心助他圓夢’的鄒尊喜的事蹟”。鄒尊喜的父親是個左腿有殘疾的人,在他八歲那年,他的媽媽又拋棄了他和弟弟回到了老家。從那以後,小尊喜每天都攬下所有的家務活。為了全年人的生計,小尊喜的父親在村子裏開了小賣部,用殘疾的腿蹬着自行車到20公里以外的縣城去進貨,在父親外出進貨時,尊喜便當起了售貨員。為了不讓父親為他的學習操心,聰明的小尊喜每次領回獎狀來總要讓父親看看,讓他知道自己是好樣的。他家是村裏最窮的人家,可是他從來沒有向困難低頭,而是堅持在清貧的生活中奮發讀書,最後,他終於考上了大學。但為了報答父親的恩情,為了照顧一日三餐都要人喂的父親,他選擇了揹着父親上大學,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一個破碎的家。

鄒尊喜攜父求學的故事如一股清泉,流進了每個人的心田。父母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讓我們無法在別人面前談起;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清貧的,清貧得讓我們不願在眾人面前誇耀稱讚;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普通的,普通得就像一塊隨處可見的鵝卵石。可就是這樣的父母,在你跌倒時,扶你起來,教你站立,指引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同學們,予人玫瑰,手留餘香。我們中國曆來就是一個文明古國。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孝,其為人之本也,一個只有懂得感恩、知曉孝親敬長的人,才能算一個完整的人。讓我們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與長輩交流;讓我們銘記父母恩情,感恩父母的養育;讓我們從小培養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優良品德;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讓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代代相傳!讓孝親敬長與你我永遠同行!

新八德演講稿800字 篇5

“八心”(勤、儉、智、恆、奮、勇、羣、重)、“八德”(仁、義、孝、敬、公、廉、忠、誠)、“兩意識”(愛國意識、公民意識)

但是作為學生的我們還是要把勤,奮做好。俗話説“;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古往今來哪一位仁人志士不是用勤勞汗水換來喜悦?勤包括勤想、勤做。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華羅庚説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什麼是勤學呢?淺言之,勤學就是經常、不間斷地學,廣泛地學,跟“惰學”相對。“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勤學是成功基本要素之一。勤能補拙。天才在於日積月累,聰明在於勤學不輟。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一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就有很大的成就。但刻苦學不等於不分青紅皂白,來者不拒。要吸取精華,去其糟粕。

古往今來,多少飽學之士、成功之人,無不乘勤學之梯,通往成功之門。在紙發明之前,人們將文字寫在竹簡上。韋編,即串連竹簡的牛皮繩,它是相當結實的。據傳,孔子晚年鑽研《周易》,由於反覆翻閲,這種穿竹簡的繩子被磨斷了三次。這就是著名的“韋篇三絕”。晉朝車胤和孫康為了學習,夜晚點不起燈,車胤夏日就捉螢火蟲裝在絹袋中照亮,孫康則在冬天下大雪中時,映着雪光讀書。這就是著名的“囊螢取亮”、“孫康映雪”。還有“鑿壁偷光”、“捧書追月”、“懸樑刺骨”------不勝枚舉。

術業有專攻,寧專勿雜。學習的內容,朝着一個方向努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而“勤”則貫穿始終,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涉及恆心,毅力。勤學之初,宜努力使之成為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勤學就顯得很自然了,那時,勤學將是生命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失之,則倍覺空虛無聊。

勤是做事之本。沒有勤什麼事也辦不成。我們有些學生考試時就願天尤人,着不會,那不會,平時勤一勤不就都會了嗎?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同學們,讓我們以勤為本地去學習、去生活吧!不要懶惰,俗話道:“不勤,安能器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