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稿範文集合(精選15篇)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1

這節課主要是一個語篇教學,A部分的教學內容比較長,所容納的是本單元的所有重點的句型,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沈老師採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首先提出四個問題:when.,where,who,what,things,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聽課文,有的放矢的尋找出課文的關鍵詞,學生帶着問題,自我找出答案,老師板書。在問題中,引出新知識。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整個文章,圈出不認識的詞彙並板書。請會讀的同學領讀,並進行糾正。由個體引出全體。

評課稿範文集合(精選15篇)

總的來説,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造各種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融入教學情境,在多樣化的教學環境中感知語言,在使用語言中發展語言。本節課,由課文中的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延伸出來提問了When’s S1’s /his/her father’s/mother’s birthday?生成性內容,較好地和學生的生活現實接軌,激發了學生的交流興趣。

2、關注學生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利用創設的情境,激發學生用英語表達求知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要我知”轉化為自主尋求的“我要知”,將強制式的“要我學”轉化為自覺式的“我要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嘗試性學習,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積極的強化,通過利用意會、領悟、嘗試等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參與、實踐以及主動嘗試與創造,從而獲得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英語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交際性的過程,在本節課中,學生問老師的'一個小祕密、調查表等活動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3、關注任務型教學。讓學生通過聽做、説唱、玩演和視聽等活動完成任務,體現了“在學中用,在用中學,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如“make a survey”交際性活動時,學生設計調查表,綜合使用所學過的交際性語言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獲取相關事物的信息,並彙報調查結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4、注重策略,講究實效。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激發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仍是英語教學的任務,但應由對英語表面的、外在的興趣轉化為深層的、內在的興趣,更確切地説是激發學習英語的動機。在教學中,應看到熱鬧有餘而效果不足。高年級英語的另一個任務就是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語法的歸納總結等很有必要。本節課中雖略有涉及,但不盡如人意,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最後學生聽音跟讀,分角色朗讀,學生自讀形式鼓勵學生大聲説英語。鼓勵學生採用板書背誦課文,學生的反映情況很好。

綜上所述,本節課教學設計巧妙,教學方法多樣,教學過程的收放等細節都被教師考慮在內。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學多少影響着教學的效果。多考慮,多反思,才能讓我們的課堂達到效果的最優化。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2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小組老師經過集體評議,認為馮晶老師《認識周長》這一課,體現了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着力改變舊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課堂上馮老師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具體總結如下:

1、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是本節課應該達到的主要教學目標。為此馮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的數學活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感性材料。(如:樹葉、各種平面圖形、測量工具)課堂上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各種圖形周長計算方法,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2、重視概念的建構過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在教學《周長的含義》時馮老師設計了“找一找、摸一摸、説一説”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自己的實踐經驗聯繫起來,從而對周長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如:學生摸周長時,感受到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線是直的,有四條邊;而圓形的邊線是彎的,是一條封閉的曲線。因為有了找、摸的體驗,便能清晰地認識周長的含義。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愉悦。

3、彰顯個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在探討各種圖形的周長的方法時,馮老師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爭相發表意見,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展現,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上富有個性的評價,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開放狀態,從而得出不同的測量和計算方法,不但使本節課的知識得到了鞏固、昇華,而且為後繼知識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評:

在以上教學片段中,我們欣喜的看到了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用簡潔的語言激勵着學生。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均處於理想的狀態下,如果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話,那麼這可視為一節成功的課。而這些都得益於我校對課題管理的實效性研究,在科學規範的課題管理制度下,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學生將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3

前段時間有幸聽了章穎老師執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章老師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設置情境,注重朗讀的指導,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營造和諧。

情趣是學生積極學習的心理狀態,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求、發展。本課的導入自然得給人以清風撲面的感覺。開課,教師從猜故事導入,使學生解除了緊張情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通過簡潔明瞭的簡筆畫讓學生走進了故事,故事的主要元素交待得清清楚楚。

二、體驗成功,放飛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取得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內心的自豪感,自尊感,這是教育工作的一條金科玉律。”在課即將結束的時候,章老師讓學生把祝福的話寫在小紙工上,使每個孩子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獲得成功的滿足。他們樂於展示自己,他們更懂得關愛夥伴,他們的個性健康地發展。

三、識字教學情境化。

重視識字寫字教學,紮實地落實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章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在識記過程中,學生既瞭解漢字的演變歷史,又學會了識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教學中教者採用多種形式,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如:藉助拼音讀——結合句子讀——合作的形式認記生字,交流識字方法——用“摘果子”遊戲,鞏固認字——揭示(提手旁字)的特點,引導學生理解字義——引導書寫,互相評價等,這些活動環環相扣,整個教學活動充滿生動活潑,紮實有效。

四、以讀為本,提高語文素養。

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本節課堂教學充分地體現了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並把讀通課文與讀好長句子和重點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指導到位,重點突出。朗讀訓練紮實到位,力求讀準、讀流利、讀出感情,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讀激情。整堂課朗讀形式多樣,富有變化,有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在讀“漂呀漂”時又採用了做動作理解的朗讀方式。理解“樂壞了”的意思後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烘托高興的氣氛。指導朗讀一句一句由易到難,環環相扣,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朗讀讓課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以上幾點無論是在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章老師讓學生找到了描寫小熊快樂的句子,學生一下子找到了“樂壞了”這個詞,章老師立刻抓緊這一個詞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先用換詞的方式體會“樂壞了”的意思,又提出情感的要求,如“再高興點”“注意表情”等,使學生很快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感受,朗讀自然就到位了。教學中抓住“樂壞了”“他們再也看不到紙船和風箏了……”等語句,抓住矛盾,體驗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同時結全具體的語境,體會了“飄與漂”的不同含義。同時教者採用了自讀、範讀、跟讀、配樂讀等方法,在如何讀出感情方面進行了有效地組織和嘗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起他們很大的興趣。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4

《燈光》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通過講述對天安門廣場上燈光的回憶,一位紅軍郝營長為了後代能夠在有燈光的環境下讀書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聽到高老師執教這篇文章,教師在課堂中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高老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思想感情,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教師在開課作者簡介後,提出了這樣的學習提示“作者的經歷中,圍繞燈光,發生過一個感人的故事,閲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各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他們在説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麼,可能想到了什麼?”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

2、朗讀形式多種多樣,同一句話,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朗讀,體會出不一樣的情感,讀出不同的語氣。

3、最後的總結寫法回顧了課文,鞏固了所學,寫法的總結為寫作文打下了基礎。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5

這節課是在100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樣既有利於學生掌握加、減計算,又有利於學生鞏固100以內數的認識。從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入手,促進知識的遷移,在模仿創新的過程中,理解掌握計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

鍾老師在《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採用創設情景、觀察、比較等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

主要亮點有:

1、教學思路明確、清晰。這節課鍾老師圍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新知教學和鞏固新知四個環節進行教學。整個教學環節體現了主次分明的教學思路,非常好!

2、教態自然、大方;語言清晰、和藹,有親和力;激勵性評價語比較多。

3、能夠抓住國小生好玩、好勝的特點在鞏固新知這教學環節設計遊戲的學習進行鞏固,非常好;

4、注重算理。鍾老師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要進行加法計算,將30和2合起來。計算30+2的結果,是通過擺小棒理解數的組成:3個十和2個一組成32。解決問題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進行減法計算,再依據減法的含義,從32裏去掉2。計算32-2的結果,可以依據數的組成知識,32裏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就是30;還可以這樣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30+2=32,所以32-2=30。

6、體現算法多樣化。如在教學“2+30”時,學生是利用加法的含義來計算的,鍾老師提問:“還有別的想法嗎?”讓學生先討論交流,再引導學生髮現可以交換30和2的位置來算,體現了算法可以多樣化,學生在交流中,起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作用。

建議:

1、在計算過程中,多讓學生互相説一説是怎樣計算的,強化算理;

2、在引導學生分析減法時,是不是可滲透逆思維,即:想加做減。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6

董老師執教的《坐井觀天》,這是一堂生動有趣的閲讀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董老師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之中。從整體上看,這堂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教師課前準備充分,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計算機形象、直觀的特點,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2、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教”致力與“學”,服務於“學”。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把教材劃為若干問題的層次,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上課開始,老師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兩隻小動物的具體位置,正是他們的位置不一樣,他們產生了爭論,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小鳥和青蛙之間發生了怎樣的爭論,帶着問題朗讀課文2-7段,這樣的提問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興趣學習並能主動學習。

3、以讀為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段對話構成,董老師在教學中抓住這三段對話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藴涵的深刻含義。比如在學習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段對話時,老師採用了戴青蛙頭飾的讀青蛙的話、戴小鳥頭飾的都小鳥的話來進行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思考:這兩隻小動物對天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從而得知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大,小鳥則認為天無邊無盡。在朗讀中引導學生對“大話”和“無邊無盡”這兩個詞語的理解。説大話的意思就是吹牛,青蛙認為小鳥在吹牛。無邊無際的意思就是很大很大,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無邊無盡這個詞語,董老師還讓學生列舉出還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無邊無盡來形容,得出答案:草原、大海、沙漠、大森林

4、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他們把作業本捲成一個筒,這樣看和平時看有沒有什麼區別,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為什麼會弄錯的原因。在理解課文後,老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會和小鳥説些什麼呢?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總之,整堂課黃老師始終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5、讓學生明白小鳥在井的什麼位置,幫助學生理解“井沿”,從而明確“井沿”的具體位置。然後讓學生説説識記方法,並對易錯的地方進行重點指導,並讓學生練習而寫字,使學生牢固掌握本課所要認識並會寫的字。

總之,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之中,是一節十分成功的課。當然,任何一堂課總會有缺憾的地方,課件有個別地方不完美。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7

由x老師教授一堂心理課。

在課前x老師用一首流行歌曲作為課前學生的準備,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開始的時候,x老師採用遊戲——“言不由衷”來進入今天的主要學習內容,五分鐘的遊戲活動,很快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學生自發的開始探索“謊言”的祕密。

之後引入學生星座的祕密,PPT展示圖片星座時間的劃分。隨後展示十二星座的個性劃分,並且引導學生髮現其中與自己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提問:“認為星座準嗎?”

人手一份小紙條來堅定自己是否符合標準,由此可以引導學生在其中探討出星座的分析是綜合所有性格分析綜合在一起的。並且一次為線索,穿插在每一個環節裏。引導出巴納姆效應,正例謬誤效應,諂媚效應,俄狄浦斯效應。拓展思維。

互動很多,學習氣氛很好,討論很多,學生在遊戲的氛圍中思考,並且完整的貫穿所有知識,學生完成了學習目標。完整的教學思路,以及吸引人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十分喜愛這堂課,值得學習。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8

沈老師撰寫的英語説課稿,步驟清晰實在,訓練紮實系統,設計動靜結合,意圖明確中肯。沈老師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基本上體現了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的教學思想,結合國小生喜歡遊戲的特點,通過“Let’s do” 、“Let’s play”、“Let’s sing”,直觀演示等多種活動途徑,進行愉快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目標達成率較高。接下來就説課稿中的第二大環節“新知呈現及鞏固操練”談一談沈老師如何合理設計課堂活動的。

案例片段:

1.幻燈片出示教師的一天作息時間圖,教授“thirty、forty、breakfast”。

① 教學“thirty、breakfast”:幻燈片出示圖片1,師指圖中鐘面詢問學生時間,引出時間6:35(six thirty-five),教學“thirty”。接着師指着自己吃早飯的動作,引導學生説出“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教學“breakfast”。

② 教學forty:幻燈片出示圖片2,同法教學forty。

③ 討論圖片3、圖片4。

④ 幻燈片同時出現4幅圖,教師用句型“I…at…”來總體描述自己的作息時間。在總結自己作息的同時,新授句型“I…at…”也給學生留下了初步印象。

(意圖:出示學生熟悉的老師的作息時間圖,利用多媒體設置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話要説,在瞭解老師作息時間的同時,不知不覺突破了本課的重點。)

2. Let’s do:學生製作自己的作息表。教授句型“What time do you …? I…at …/ At …”“It’s late .”對於學生做好的作息表,老師用句型“What time do you …?” 詢問,引導他們用“I…at …/ At …”回答;並用“It’s late.”來評價某些學生的作息時間。

(意圖:由談論老師的作息時間過渡到談論學生自己的作息時間,與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使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説,加上國小生愛表現的特點,在急於展示自己作息的情況下,必然要先努力學好本課的新授句型。)

3. Let’s play:轉轉盤。操練剛剛新授的句型,形式可以是:師轉生答、生轉生答、生轉師答。

4. Let’s sing:學唱《What time do you get up?》,鞏固新授知識。

(意圖:遊戲、歌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設計這兩項活動,使學生在樂中學,在愉快的體驗中再次鞏固了新授知識。)

評析:

一、活動的設計有趣味性

沈老師能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以老師的作息時間表引出新授單詞和句型,比較新穎而又自然,而且非常生活化。教師還注意利用多媒體、歌曲、實物、體態語言、表情動作等作為教學資源,創設講解、操練和運用英語的情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沈老師能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關注教學過程,儘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實地去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積極參與,努力實踐,在活動中學會用語言表達交流,較好地體現了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

二、活動的設計有層次性

本課,沈老師在教學中先由老師介紹自己的作息時間引出句型“I…at…”,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時間表,通過談論自己的時間表引出新授句型“What time do you …? I…at …/ At …”,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並且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了拓展性練習,挖掘了學生創造使用語言的能力,從教師的語言輸入轉為學生的語言輸出,符合語言的習得規律。

三、活動的設計有生活性

沈老師這節課的設計非常的生活化,本身這節課討論的句型就是作息時間,老師以自己的作息時間引出學生的作息時間,讓學生感到非常貼近生活,易於理解。生活經驗來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和親身經歷,屬於直接經驗。對於這些,學生熟悉、印象深刻且易產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若能結合教學內容,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造各種真實的、學生所熟知的情景,更容易激發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也更有利於學生在情景中獲得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

值得探討的地方是:在本堂課中,沈老師在佈置任務前或句型操練前,我認為應該更明確更詳細一點,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示範。比如教授句型“What time do you …? I…at …/ At …”引入不夠明確,沒有寫出具體的方法。同時,我們老師還可以增加課堂的足夠多的input(輸入),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多的out put(輸出)。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9

數學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體形象事物的抽象與昇華。《分數的意義》一課中,學生對於單位1的理解是一個難點。針對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雷老師沒有把書本上現成的分數的意義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猜一猜、想一想、畫一畫,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通過多種感官來參與概念學習,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讓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的意義,做到了讓學生在做中學,真正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而教師的引領又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了思維的加速。教學中雷老師不斷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中體會、領悟單位1,共同總結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就是單位1;之後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指導者的作用,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

在這樣的數概念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建構不是教師傳授與輸出的結果,而是通過親歷,通過與學習環境間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整個新課的學習,看似教師淡化了定義概念的教學,實際上引在核心處、撥在關鍵處,雷老師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辨析問題,教師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整堂課,學生興趣盎然,就在不經意間,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這充分説明雷老師的數學課堂是一個充滿靈性的課堂,從引導學生起跑到加速,最後衝刺,水道渠成,他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有效的解決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掌握過於抽象、枯燥、難懂的困難,使學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練習中更好的認識和理解了分數,有效推動了學生知識認知體系的螺旋上升。

在課堂中,雷老師還很注重數學史學知識的滲透,讓學生知道這個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經過一定時期慢慢形成的。通過適當的習題,引導學生教學重點、難點進行理解。教學中雷老師設計了精練、適當的練習題,讓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練習的設計層次鮮明,層層遞進,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形式多樣,不枯燥。但是在習題的講解的時候,有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或許這是個很好的現象,但是我們由於一味的常規,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優點。今後我自己的數學課,對習題設計還要精心、精練,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同的解題方法,也要耐心的聽講,説不定這裏就有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雷老師的課堂上,還有更重要一點是雷老師的語音很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他的話能夠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他總是能在合適的時候用合適的話不斷去肯定,去鼓勵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自己受到重視,課堂上有他的立足之地,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多學習雷老師的語言和教學方法。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10

《紙船和風箏》是二年級上冊第20課,語言生動,內容充滿童趣有趣。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文章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語言簡潔生動、童趣盎然,故事性強。章老師把我們帶入到一個有趣的童話世界裏,讀中學,學中練,紮紮實實地落實每一個知識點。這堂課亮點很多,我就主要説以下幾點:

第一大亮點是:隨文識字,紮實有效。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章老師在識字教學中,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實用結合。讓學生快快樂樂識字。如:老師在教學句子的時候,隨文識字,教學了“扎”,這個字是多音字,並且在區分上有難度,老師讓學生把豎彎鈎想象成一條繩子,一起伸出手繞圈紮緊,理解字意,並拓展了“扎辮子””包紮”,通過圖片理解“扎風箏”。

另外,老師還形象地區別了“漂、飄”。老師引導學生讀這兩段話,並出示這兩個字問學生髮現了什麼?學生通過部首理解字意,並能帶入運用。這些活動環環相扣,整個教學活動生動活潑,紮實有效。

第二大亮點是:課堂生成,趣味橫生。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章老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章老師通過精美的課件和簡筆畫,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簡單明瞭地讓學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學生大致能通過板書積累第一段,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第三大亮點:以讀為本,以讀促悟。

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本節課堂教學充分地體現了由讀通到讀出感情的訓練過程,並把讀通課文與讀好長句子和重點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指導到位,重點突出。低年級段朗誦訓練是重點,章老師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紮實地感情朗讀指導,使課堂上充滿琅琅書聲。這樣在讀中感悟課文容,讀中理解了詞語。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如課中有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作讀。

抓住三個讓松鼠和小熊高興的原因:①收到紙船和風箏;②收到松果和草莓;③收到祝福的話,讓學生體會他們高興的心情。讓學生説祝福語。體會正確地使用祝福語,並能感受祝福語使人變得更加開心、自信。用造句的方法理解“樂壞了”的意思,用教具和渲染性的語言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拓展“熱壞了”“高興壞了”“急壞了”……再次帶入到情境之中,一句一句指導後,又訓練學生朗讀整個自然段。這樣,由易到難,環環相扣,收到很好的課堂效果。

總之,章老師執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無論是在教學理念,還是在注重語文訓練,都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11

聽了趙老師的二年級的語文課《坐井觀天》,聽趙老師的語文課,讓人感覺耳目一新,我從趙老師的身上感受到的是她的認真和精益求精。使我這位語文教師瞭解到了語文應如何教。下面就聽課後的感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景,讀中感悟。

趙老師語言親切自然,感染力很強,通過對課文中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知,從而使學生理解寓意。再加上教師適時地點撥與範讀,激發了學生讀的激情,學生始終讀得入情入味,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感。

另外,趙老師能抓住語文教學的特點,把握時機,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故事情節之中,使其有種身臨其境之感,調動各種感官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指導學生理解“無邊無際”時,趙老師創設了情境,讓學生想象,讓學生在趣味中練習説話,同時形象理解詞句含義。

二、字詞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當。

一個“沿”字,一個“無邊無際”讓我記憶深刻。學生們看着圖片説“井沿”,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後終於説出是“井的邊”,老師順勢拓展,桌子的邊叫“桌沿”,帽子的邊叫“帽沿”,牀的邊叫“牀沿”。這個訓練讓學生不僅深刻認識“沿”的意思,連運用也能自如了,真是拍案叫絕。 “(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學生有的回答大海,也有森林,還有沙漠等等。這樣的句式訓練與前面提到的“沿”字,可謂異曲同工之妙。

三、構思巧妙。

老師為了讓學生理解青蛙的感受,創設了一個這樣的辦法,把紙捲成一個筒,然後閉上一隻眼睛向裏面看。這個方法很好。使學生親身體會到青蛙的感受,便於理解。不過,在操作上應該要強調看的時候不要移動,學生喜歡這個活動,但朝筒裏面看的時候都像看望遠鏡一樣左右移動,這樣就體會不到青蛙永遠只是看到的一個固定的小天空。

四、設計合理。 《坐井觀天》評課稿聽課反思

這位老師也設計了一個精典的提問:青蛙跳出了井口,會看到什麼?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為學生將來能夠續編這個故事奠定了基礎,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五、教態自然大方。

趙老師在課堂上始終面帶微笑,給學生以輕鬆的上課氛圍。學生聽課不累,課堂氛圍融洽,使學生沉浸在愉悦輕鬆的課堂氛圍中。

總之,聽了趙老師的課,我感受很深,收穫頗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深挖教材,開展教學,體現語文的學科特點,恰當的運用電教化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12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是學習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以後數的運算的基礎,本節課李國梅老師對教材研讀的比較透徹,把握校準,教學設計比較合理。整節課圍繞一個知識點“幾十加幾就是幾十幾”來進行的。通過數形結合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從直觀上去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效果較好,但是也有幾點需要改進的地方:

1、板書的設計。從板書可以反應這節課,也可以反應備課情況,從這節課上李老師的板書可以再添加幾點。

2、預設要全面,生成更精彩。有生成,課堂才精彩,對於學生的回答都要給予肯定,例如:30+2=?師:那麼30+2等於多少呢?學生都喊是32了,不要不去理睬,直接讓擺小棒看看。 修改意見:哦?32?你們真棒,還沒有學習就知道是32,那你能告訴大家它為什麼等於32嗎?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看看為什麼30+2=32好嗎?出示課題,板書課題。

3、注重算理。多讓學生説算理,30+2=32是因為30是3個十 2是2個一 合起來就是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數是32。下面的許多練習題都要讓學生這樣子説一説。也可以説一説 4個十 和5個組成的數列個算式等等。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13

今天我們欣賞到的是王春芳老師執教的PEP2Unit4Let’stalk,這是一堂對話課,在我們PEP教材中,對話佔有較大的篇幅,它不僅僅體現在我們Let’stalk部分中,在我們的Let’slearn,Let’sread中,也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王老師利用歌曲Let’sdo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唱唱、跳跳、動動中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學,再以遊戲“摘蘋果”的形式調動起同學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後的教學活動中,然後以Freetalk的形式複習導入。讓一切教學活動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使教學環節自然、緊湊。

在新知呈現環節上我們首先要有情境的呈現。人類學家馬林斯諾指出:“如果沒有語言情景,詞就沒有意義,也不能代表什麼。因此詞語也只有在情景語境中才能產生意義。”同樣,對話也是如此。對話是在一定的情景下的習慣性語言,脱離了情境,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當然,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可能把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帶入課堂,但可以針對每單元對話中出現的新語言點,把握好重、難點,針對重、難點句子創造接近學生真實生活的語言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對話內容,加深記憶。而今天王老師這堂課真是費盡心思。巧妙地使用課堂用語,讓學生們通過看對話來感知、學習新課,並以學生們喜歡的動物monkey為切入點,讓學生們通過問monkey,“Doyoulike…?”並以Chant的形式進行操練。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參與慾望。然後以用平時學生喜歡卡通人物拓展學生的思維。操練環節設計的有梯度、趣味性強,學生興趣濃厚。

總之本課教學目標明確,王老師口語流利標準,備課充分,練習方式多樣化。選用富有創造性的表演,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激勵學生大膽開口説英語,培養學生自信心,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14

一、創設情境,激趣質疑

教師在引入新課時,從遊戲開始,兩個個頭差不多的學生都用一口氣吹出的氣球為什麼不一樣大,學生進行了大膽的猜測:跟呼吸有關、跟肺活量有關……

二、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在科學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這堂課中,教師參與到了整個學生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幫助他們解決碰到的困難,體現了科學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分組實驗中,有部分學生在實驗中出現了一些不科學的實驗方法,主講老師就在第一時間做出了及時的、正確的方法指導,使科學更具嚴密性。

三、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

這堂課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活動,體現了新課程提倡的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交流討論的過成中,教師都能引導學生對相互之間實驗情況、記錄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科學概念的落實。並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反思,以便學會更加細緻、準確的進行觀察。學生通過這樣的實驗,不僅僅形成了正確的科學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認識事物的方法,經歷了研究問題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課堂中的最後一個問題留到課後回家完成。讓學生帶着問題離開課堂,把課堂中的問題帶進他們的生活中,鼓勵他們在生活中繼續探討科學概念,並能用自己學到的科學概念去解釋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現象,讓科學與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樣的科學才是真正的科學。這樣既能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又能使他們形成一種成就感,讓他們感覺到原來科學的領域是如此之廣,而不只是停留在課堂中。

五、課堂評價及時到位而又不做作,給人一種自然親切的感覺“太棒了”“真好”等等

評課稿範文集合 篇15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帶着問候,帶着祝福,帶着深深的諒解和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同時又成為了他們兩個之間友誼的橋樑。通過小松鼠和小熊的故事引導學生珍惜同學間的友誼,教育學生要與同學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情感目標也是本文所處單元的教育主題。在本課教學中,胡老師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設置情境,注重朗讀的指導,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每一個環節過度自然,一環緊扣一環,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以幸福為主線,讓學生先初步感知幸福,再深入感悟幸福,後書寫幸福,最後表達幸福。

一、緊緊抓住“情”字,設置感人的情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薰陶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胡老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置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胡老師通過精美的貼畫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簡單明瞭的讓學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理解了山頂和山腳兩個詞語。並學會了帶着問題讀書,從文本中找依據,用書本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對比指導,培養能力,注重語文基本功。

教學中生字呈現的方式多樣,學生對識字的興趣非常濃厚。如在教學初始,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識字方法,進行了彙報交流,學生再進行自主的識字過程,然後在教學中合理運用了學生喜歡自我表現的心理,讓他們當小老師進行讀詞,最後進行了學生開火車讀詞,老師不再是課堂的權威領導者,而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對識字的興趣非常濃厚,而且學生認字也認得既快又好。胡老師還特別注重形近字和字音的變調運用。例如:在識字這一個環節,胡老師就注意了糾正學生讀音,扎風箏的扎是平舌音,課文中出現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裏。胡老師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讓學生填空,藉機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裏。

三、培養學生的語言用運能力

1、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用上“小熊”、“風箏”、“松鼠”、“紙船”四個詞語來簡單的話概括課文內容,當學生有困難時,又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這樣既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胡老師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片,説説小熊究竟樂成了啥樣?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真觀察,説小熊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樂得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等,教師隨機概括板書,還送了幾個好詞(喜笑顏開眉開眼笑、心裏樂開了花笑得合不攏嘴等)。並讓學生讀一讀,記一記,把這些語言積累在學生的心中。學生有了這些語言的積累,在感悟小松鼠的樂壞了時,自然地就會用這些語言了,把話説得更生動,把小松鼠的樂壞了感受得更真切。學生在閲讀中享受了快樂,又增強了語言朗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