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的評課稿

《秦兵馬俑》是一篇略讀課文,從兩個方面介紹了秦兵馬俑,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的説明方法體現了“規模宏大”的特點,又從身形、衣着、動作、神態入手,運用所見加所想的寫作方法體現了“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中間的過渡段巧妙地將課文連接成一體。

秦兵馬俑的評課稿

卓老師的課,留給我最大的震撼就是她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略讀課文的目的和味道,而且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教學目的非常明確。整堂課紮實、有效,課堂上以生為本,學生也真正學有所成,聽着非常舒服。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在課標中也提出了略讀課文的的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不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主要是讓學生運用在學習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種種知識和能力舉一反三,發現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內在意義並表達出來。無疑,卓老師拿捏非常得當,上出了略讀課文的精髓,讓學生學習精讀課文的方法加以運用。

卓老師的課,鬆緊有度,有時緩慢推進,有時高潮迭起。把握住重點的同時,亦給了學生緩衝和思考的時間,聽課的我也能一下子把握住整堂課的關鍵所在。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時卓老師很清楚自己要實現何目標,學生也清楚自己這個環節要做什麼,所以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就是踏踏實實地從一個個小目標往教學總目標前進。課堂中層次條理清晰,卓老師先以過渡段為學習的契機點,先整體梳理了整篇課文的脈絡,也就是秦兵馬俑的兩個特點,然後大膽地捨棄規模宏大的特點,直奔本堂課的主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學生學習的目的指向明確,圍繞這個主題與文本進行碰撞。接着緩緩推進,逐層剖析,從學生易解決的類型眾多這個特點入手,巧妙進入個性鮮明的特點學習中。用不同的批註符號抓住身形、衣着、動作、神態方面的描寫和所見加所想的寫作方法,同時輔助圖片和資料,加深學生的理解,有了資料和寫作的結構,再讓學生仿寫,學生就從容多了。值得一提的是卓老師給了學生兩次動筆的時間,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其實正是單元導讀中任務的貫穿即“留意文章的表達方法”,自然而然地將方法教給了學生們,從兩位同學的兩次練筆成果展示可見卓有成效。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次次與文本的接觸中沒有過多朗讀的展示,而是學生自己的內化,這也正是卓老師令我感歎的地方,這節課重點不在讀,就讓學生自己自由讀,讀悟自知,而非表現,一堂樸實有效的課着實讓我難忘。

卓老師教學目的把握得當,在實施過程中以學生學有所用為主體,卻又不偏不倚地直奔目標,那份坦然和嫻熟,需要我好好學習,以此調整自己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