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級語文《黃山奇鬆》評課稿

篇一:《黃山奇鬆》評課稿

國小五年級語文《黃山奇鬆》評課稿

x老師發言:《黃山奇鬆》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黃山奇鬆的讚歎之情。本節課學習的重點是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具體描寫獨具特色的黃山三大名鬆:迎客鬆、陪客鬆、送客鬆的語句。縱觀整節課,劉老師抓住了教學的重點,而且巧妙地化解了教學的難點,讓我有了很多的收穫。在課堂上,劉老師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進行看、聽、想、品一體化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立體的語言信息。另外,情境教學法能充分地再現課文優美的意境,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表現美,用自己的畫筆去創造美。

x老師發言:課堂上,劉老師能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並注重挖掘學生的內在因素,並加以引導、鼓勵,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課堂上,學生學的輕鬆愉快,當堂問題當堂解決。體現了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x老師發言:劉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説話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想象中説話,在説話中進一步理解文本,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第二自然中描寫送客鬆的語句時,引導學生側耳聽一聽,展開想象,想想它在跟遊客説些什麼?引導學生練習説話,讓學生思維的火花在想象的世界裏盡情地綻放。通過訓練,既夯實了基礎,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x老師發言:在教學中,劉老師注重對學進行寫法的指導,始終圍繞“寫什麼”、“怎麼寫”來展開教學。在梳理文章的脈絡時,就學生討論:第一自然段概括寫人們對黃山情有獨鍾。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鬆的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引導學生了解課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課堂結尾,在學生品讀文本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寫三大名鬆有什麼異同?為什麼這麼寫?讓學生了解課文描寫有詳有略,突出重點;同時瞭解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可以讓語句更生動。平時我們寫文章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這種寫作的方法。這樣的教學躍出文本,有機拓寬,使學生更好地瞭解課文的寫法,為以後掌握並運用這種寫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這節課我聽下來感覺訓練很紮實,無論是字詞、句段,還是篇章,學生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取代了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指導,整個教學設計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靈性,提高了學生的悟性。

篇二:黃山奇鬆評課稿

《黃山奇鬆》這篇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鬆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讚歎之情。我覺得楊老師在教學陪客鬆、送客鬆,教師只是略加引導點撥,接着放手讓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句的閲讀方法自學然後進行班級交流,展示自學成果,教師對學生的交流進行及時地點撥與提升。放手讓孩子們進行讀書,找具體的語句,感受黃山鬆的奇美。

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了學生情感體驗的個體性,培養了學生獨立閲讀能力、默讀能力,以及學以致用的能力。這樣的學習過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識的規律。同時,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小組交流、班級彙報,讓學生學會合作,產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維的火花,借鑑別人的優點補充自己對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教學資源。楊老師通過這些環節巧妙地將圖與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他們的想象、説話,更好地挖掘課文的深刻內涵,理解黃山“奇”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