輓聯怎麼寫

牽挽孫中山先生靈車的人

輓聯怎麼寫

在舊時學堂,老師授課內容常有“對課”,就是對對子。老師出上聯,學生對下聯。教學要求是一、字數相對,即上下聯字數要一樣;二、詞性相對,在上下聯位置相同的用詞,其詞性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等,對得工整的,還得講究顏色對、天文對、地理對、花草對等;三、平仄相對,在一聯中,平平相連,仄仄相屬,上下聯中對應的位置上的平仄正好相反,而且還得注意上聯最後一字為仄,下聯最後一字為平。這是形式上的,意義上要求有味道,不重複,還得高雅。過去的學生有這樣的功底,所以寫對聯在社會上也不是什麼難事。現在的學校,哪怕是高等院校,也沒人教這個,所以會寫聯的人越來越少。雖然有人冒充風雅,自稱寫聯高手,但究其水平,多半很難符合上面所説的各項要求。我初學寫聯時也是糊里糊塗的,總有一些要求顧不上,湊個字數就差不多交代了,很難達到內容和形式上統一且俱佳的境地。

輓聯的內容肯定要表達得低沉哀怨一些的。寫聯語者與死者如果相識,如果有感情,在聯語中就儘量要有所表現。1995年有個好朋友出差內蒙,結果吃壞了肚子,因菌痢中毒,客死張家口,其怨情難述。當時哀痛之下撰成一聯,其語曰:

常疑故人在近處,歎已逝去;

遂哀老友為遠客,呼早歸來。

有了那次寫輓聯的經驗,後來在98年時,我的外婆辭世,終年89。外婆對我那個好呀是我無法忘懷的。文革中間,物質緊張,我去上海外婆家,外婆總要給我做油麪筋嵌肉這道葷菜,很好吃。她總是將菜夾到我的碗中,而她自己卻不吃。後來我有了一個兒子,外婆升格為太外婆了,她將自己的金耳環打成一個小金鈴,傳給了我的兒子,可是她自己的嫡親孫子、重孫子都沒這份殊遇。這金耳環真是捨不得給兒子戴,供在那裏,作為懷念外婆的物件。得知外婆去世,當即趕去申城,幫着佈置靈堂,情動於中,泣而代母親和眾長輩寫就一輓聯,哀辭曰:

慈母恩重,悲已歸去;

兒女情深,哭不再來。

年紀輕時,殯儀館這種地方去得很少,年齡慢慢大了,殯儀館也就去得多了。去殯儀館的多寡基本上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年齡來。單位有一同事,名字中帶個“九”字,所以人呼老九,省作家協會的會員,平生性情耿介,正直不欺,又好詼諧幽默,與之相交,得益良多。又曾為他看掌算命,得一偈曰:“大呼一聲,無疾而終”。本為戲言,不料一語成讖,真的就是這樣去了,讓所有人都料不到。痛惜之情,今天猶然!當時坐在單位的沙發上,拿過報紙,在邊角空白處寫下輓聯,詞曰:

青燈伴更,歎書卷已自飄零,痛哭幾回腸斷;

黃泉隔界,惜諧趣不能共樂,悲呼一路好走。

有一同事,寫得一手好隸書,馬上拈筆書就,掛在辦公室日光燈上,拖曳至地。有女同事趕到單位,見到此聯,當即大哭不止,悲情盡宣。後老九之妻來電話,説要在老九的碑陰刻聯,委託我再寫一幅。這種事情是推託不得的,思考再三,寫下十六個字:

剛直率真,性烈如火;

風雅詼諧,智多比星。

後來去南山公墓掃墓,尋到了老九的墓,看到了這幅聯語,真是感慨萬千啊。單位另一退休教師名曰丁傑,退休後多年去世。他是法律老師,本與我不在一個教研室,但他去世後,我心中也有很大的失落感。他曾與我出差在外,那次言談甚歡。我們不談法律,談文學。這丁老師真不是一般的人,照理説,學法律的人很死板,一是一,二是二,沒得討價還價的,可丁老師對文學還是蠻精通的。後來深入一問,才知道他的老師都是如今大學裏現代文學史課程上經常提到的諸如朱自清等這些大人物。可惜聊是聊了不少,未曾用筆記錄下來當時那些大師給他們上課的內容和故事。參加追悼會的那天,我自作主張,將自己撰寫的輓聯掛在了大廳的正中兩側,頗得同事的好評。其聯語曰:

駕鶴別親友,海闊天空任君去;

啼鵑哭先生,音容笑貌入夢來。

寧海有位遠房親戚,老先生退休前在當地也算得上是一個有頭有臉的官員,退休後喜歡上文學,主要創作現代自由體愛情詩,弄得他家老太婆常常諷刺挖苦他,但他志向堅定,不為所動,依然吟句捻鬚。我每次去寧海總要上他家去看看他。他見我去,興奮不已,翻出他的愛情詩讓我欣賞。我知道他一個土不拉唧的老頭子,決不會養個什麼情人而生出那些愛情詩來。我猜想,可能是他對年輕時甜蜜愛情的回憶和咀嚼才寫這些詩的。我總是勸那些反對老頭子寫愛情詩的人,為何不讓他寫愛情詩呢?寫愛情詩也要動腦筋的,動腦筋有益老人健康嘛,在我認為,寫愛情詩總比沉迷於麻將台要好得多。據老人的孩子們告訴我説,老人的愛情詩多得可以正式出一本詩集了。今年春節,我又去了寧海,聽説他住院了,於是去醫院看他。在病牀上他見到我又激動起來,我想他也許還想讓我讀他的新作吧。我告訴他,你會好的,過兩天我去寧波七塔寺為你燒香,為你祈福。老人眼裏看起來充滿了對生命的渴望。沒料到的是,我回到杭州沒多少日子,老人家就被移送到浙江醫院來了,而且在無意識狀態下只續了幾個小時的命,就去世了。守靈期間,夜不能寐,撰輓聯曰:

音容笑貌宛在,痛矣,於今陰陽分兩界;

文采詩情俱留,哀哉!以往命運共一生。

大凡寫輓聯,都要扣住被挽人的性格、愛好、命運等,撰聯人有時也有蓋棺論定的意思,希望用最精煉的文句,寫出獨特的評價來。所以,作為一種遺風,輓聯包容了很多的文化內涵。偉人去世,也是輓聯創作的高峯期,比如説孫中山,比如説周恩來等。輓聯以其對稱的形式和精煉的詞語,讓讀聯者百看不厭,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