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本紀心得體會(精選5篇)

項羽本紀心得體會 篇1

説起項羽,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在他24歲時舉起千斤大鼎,由此有了“力拔山兮氣蓋世”。通過鉅鹿之戰中的神勇表現,又有了“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但我想説的是項羽只適合當一個小卒,或者是一個百夫長。項羽的神猛,是毋庸置疑的,在當時秦軍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憑藉幾萬楚兵與十幾萬秦軍對抗,結果打敗秦軍。殺蘇角,俘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而且項羽還憑此一戰留下了“破釜沉舟”這樣的成語。在那時,項羽的人氣大漲,有許多人都投奔他,在他的帶領下秦國很快就滅亡了。

項羽本紀心得體會(精選5篇)

以上都是項羽一生中最輝煌的戰績了,但我想説的是項羽太過魯莽,在鉅鹿之戰時,他直接進軍敵人的內部,可他卻沒想過,如果兩翼的敵軍包圍起來了,那麼項羽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中。那麼他也只能戰死沙場了。當在“鴻門宴”那一個場景。項羽在軍事上的不足已經被暴露得很明顯了。在自己的勢力中有謀略家,而且還是對於自己比較親的親人---范增。但是項羽卻不聽自己的義父范增的意見,而是去聽信劉邦的謊言,這是很不明智的。應為在當時,咸陽已破,劉邦的軍隊雖在霸上,但當劉邦的任何舉動有反常時,項羽就應該小心提防着劉邦啦,應為在這時一般是有野心的侵略家現身奪權的時候了。所以項羽應該立即殺掉他,永除後患,不給劉邦任何可以活着出去的機會。再者説,父親是不可能會傷害自己的兒子的。但是項羽還是相信了自己所為的兄弟。這表明了項羽的重義氣,同時也體現了項羽的單純。

總而言之,項羽只適合當一個小兵。他用他的勇氣,可以鼓舞我方的士氣,但是他的軍事謀略很差,如果有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斷送幾千條生命,所以他不適合當一個謀略家,在軍事中,不是所有人都會上陣殺敵,但有時只他一人之力可破敵方十萬大軍,由此可見軍事策略的重要性。而且項羽也不是一個愛才之人。張良,韓信等當代名人從他的手中溜向了劉邦的手中,變成了劉邦的心腹,這是令人感覺非常惋惜的。

項羽本紀心得體會 篇2

古話説得好,“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但這話用在項羽身上就好像不靈了。千年以來,雖眾説紛紜,但人們一直不得不承認他是真正的霸王,是世所罕有的一代英雄。他短暫的一生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天際,在司馬遷這位歷史的畫匠筆下刻畫的栩栩如生,令人唏噓不已……

他如此強大,“羽之神勇,天下無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於是他想挑戰一個極限,即以一己之力而征服天下~~~且看鉅鹿之戰,他破釜沉舟,帶領數萬楚軍,打敗四十萬秦軍。當是時,諸侯作壁上觀,未想項羽大軍“無不以一當十”,後項羽召見諸侯,“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再看彭城之戰,他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估計這樣的戰役在歷史上也很難找到第二個,史書説他是“兵形勢”代表人物,他具有一種少有的氣魄和氣勢,當他騎着烏騅馬出現在戰場上總會帶來一種泰山壓頂般的氣勢,讓見着無不聞風喪膽,四散潰逃。他是一個強大到不屑使用陰謀詭計的人。我們知道,當弱小想要對抗強大,硬來肯定不行,就不得不耍詐,劉邦即是詭計頻出,反覆無常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的勝利者劉邦卻很難讓人產生好感的原因吧!

從古至今,人們反覆演繹着他留下的悽美故事-----霸王別姬、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鴻門宴……他出生貴族,“世代楚將”;他是性情中人,俠骨柔情,“人有疾病,涕泣分飲食”;他“恭敬而愛人”,他愛自己的家鄉楚國,他的夢想就是“反秦復楚”,他“非有尺寸,乘勢起於隴畝之中”,用了三年時間帶領諸侯滅秦分裂天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李清照那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更是道出為何世人如此懷念他。烏江邊項羽那句“籍獨不愧於心乎?”便也是其人性情的真實寫照,“死又何懼,但不能愧於心!”

然而,上天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出生卑微,遊手好閒的市井小民劉邦呢?一切皆有因果,且看劉邦稱帝后與臣下的對話~~~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其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此處三個“吾不如”,便道出劉邦其人性格的精髓。老子有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劉邦其人知人善任,注意納諫,所以雖沒有項羽之才之能,卻反能成就。再來看項羽那句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仍舊沉浸在對自己的孤芳自賞中,而不覺悟,反而幾次三番的説道“天要亡我!”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上天。

但,難以想象,如項羽般才華兼勇武蓋世的人不驕傲會是什麼樣?那或許將是周文王轉世,聖人再生。又或許每個人生來都是有一種使命的,項羽的使命莫非就是為了完成那句報復性的誓言:“楚雖三户,亡秦必楚!”可憐的項王,死時不過三十歲,他還沒有時間來領悟人生,上天又加之給他如此才能,要想不迷失自己也難啊!然無論如何,他是古往今來少有的奇才,我們應記住,如此奇才囿於自我,尚難免於失敗,何況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上天喜歡謙卑的人,喜歡忘我的人,那種永遠能認清自我的人將立於不敗之地,然而,“難矣哉!……”人天生就是容易驕傲的動物。

最後,我很想套用《論語》裏的一句話來説項羽~“如有項羽之才之美,不驕不吝,劉邦不足慮也!”

項羽本紀心得體會 篇3

最近突然不知道該讀什麼書好了,覺得還是應迴歸經典,因為經典的是最經得起考驗的。於是又翻出了大部頭的《史記》。《史記》我讀的很慢,因為這一部文言鉅著使得我一方面要查詢生難字,另一方面還要讀懂文義,再有看到熟悉的人物,我又不得歎息反思一番,所以迄今為止只看了這本書十分之一。但我想,司馬遷花了13年的時間,寫出了從黃帝到漢武這三千年的歷史,豈非我一朝一夕就能讀完的。鴻篇鉅製的閲讀應如名勝古蹟的探尋,走走停停全憑自己把握,遇到美景之處,多流連片刻也未嘗不可。廢話説了太多,下面想談談個人心得。

有這樣一個人,他出身名門,才氣過人,膽識超羣,武藝高強,氣場強大,軍功卓著,為人剛烈不阿;但又頭腦簡單,剛愎自用,不聽人勸,死要面子,心狠手辣,關鍵時刻總錯失良機,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對,他就是楚霸王項羽。

每看到項羽本紀這一章,我總是有一種扼腕歎息的情愫。項羽有將帥之才,卻無君王之命;有將兵之能,卻無運籌之智。勇猛有餘,謀略不足。其實,項羽這樣的人,現在也有。他們往往耿直勇毅,一片真誠,勇往直前,無懼無畏。這樣的人是可愛的,但往往最終卻會成為炮灰。也許在世間立足,謀略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事僅憑一腔熱血,一身正氣是不行的。關鍵時刻懂得適當收縮自己,不要總是那麼張揚,那麼鋒芒畢露。正如在項羽找劉邦死磕之時,劉邦笑謝曰:吾寧鬥志,不能鬥力。劉邦是聰明的,因為他懂得張弛之道,他懂得在恰當時候示弱,他懂得權衡利弊,拿捏輕重。人世間很多東西不是都需要去判斷和評估嗎?如何在特定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既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劉邦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項羽企圖以力征服天下,殊不知“謀略”的重要性。關鍵是他到死都不承認自己的失誤,還繼續用作戰,取對方將領首級來證明“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執迷不悟到如此程度,也是少見啊。有時我們往往把成敗歸於命運的安排,我越來越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和無緣無故的失敗。每個人身上的特質是導致他現在處境的根本原因。司馬遷在最後對項羽點評到:自矜功伐,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項羽的故事提醒我們很多。

項羽本紀心得體會 篇4

我合上《史記·項羽本紀》,躺在牀上回想項羽的一生,如此偉大豪情的英雄最後竟自刎烏江,是多麼可惜啊!我閉上眼,不知不覺睡着了。

“噠噠噠”我的眼前突然變成了黃沙一片的戰場,耳邊響起馬蹄聲與戰士們的呼聲,我低下頭,發現自己身披鎧甲手握長劍,“你怎麼不和其他戰士一起奮勇殺敵?”我轉頭,看見一匹烏黑髮亮的戰馬,唯有蹄子上有一圈白色的毛髮,馬上的人有一雙重瞳,盯着前方戰場,我愣了愣,這不是《史記》中描寫的項羽嗎?

我再眺望遠方,那是秦軍的服飾,這難道是鉅鹿之戰?“將軍,現今是何日曆?”“公元前207年。”我果然沒有猜錯。我抬起頭看向馬上的人,笑了笑説“我賭這場戰爭我們會贏,所以我不需要去戰場殺敵,只需要等待秦國的投降,接收秦國的俘虜。”項羽似乎聽見了巨大的驚喜,望着我“你這話從何而來?我們的人比秦國少太多了。”我也不再説話,只是點了點遠方,讓項羽看着戰場。

戰場上將士們奮勇殺敵,一片狼藉。“衝啊!”前方戰士舉着劍直衝秦國軍營,砍下敵方將領的頭顱,預示着這場戰爭的勝利。“我猜的沒錯吧,吉人自有天相,將軍勇,士兵便勇。” 項羽低下頭輕笑,那一雙重瞳越發明亮,看着遠方秦國的旗幟倒下,換上自己的旗幟,哈哈大笑。

“你看着年紀不大,見識倒是多,但願你的話能一直是我們勝利下去,等會的慶功宴你一定要好好與我喝兩杯。”項羽騎着馬笑着向前衝去,和戰士們一起收歸戰俘。

我看着漸漸遠去的項羽,希望他一直能如現在一般恣意。

耳邊又傳來溪水聲,我回首,項羽已不再是少年模樣,他的鬢微白,但手中仍握長劍,“我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大喊一聲,身邊剩下的幾個士兵都掩面而泣,我走到項羽身邊,想要告訴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項羽看見了我,“你來啦,我等你好久了,我項羽這一生縱情恣意,每每想到你曾説過將軍勇士兵便勇,便覺豪氣萬丈。但是現在,我戰不動了。”

項羽微啞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我讀出了他語中的無限滄桑,項羽的重瞳已不再精光閃閃,換上了落寞與後悔。

我沒有阻止項羽的自殺,因為我知道這是他保留尊嚴最後的方法。

我突然睜開眼,四顧周圍,還是我的房間,原來這只是一場夢,一場關於項羽的夢。

項羽本紀心得體會 篇5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西楚霸王臨終的悲歌,這是一個“英雄”的最後的真情告白。

説項羽是個英雄,不為過。項羽自幼就有異於眾人的表現。“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他的叔叔很生氣。而項羽卻説: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這些話顯示出他從小就胸懷大志,與眾不同。而他的叔叔教他兵法時,他卻略知其意,不肯竟學。這又顯示出項羽的一些人性弱點。就是毅力不足,過分自信。當秦始皇遊會稽·渡浙江時,項羽看到了就對他的叔叔説:彼可取而代也。這就是他的叔叔改變了對他的看法。而他本人勇力過人,力能扛鼎。這些事情對於項羽的發展大有好處。為他今後受到叔叔重用,開拓自己事業的天地奠定了基礎。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項羽叔侄也順應天下之勢起義。他們叔侄殺會稽守進而佔領了一席之地。這就是項羽最開始的資本。憑藉過人的勇力和一定的謀略,項羽成為起義軍中較強的一支。而劉邦也在這時迅速興起,形成與項羽對峙抗衡的對等力量。鉅鹿之戰是項羽最為光彩的一件事之一。這次戰役,扭轉了整個局勢,關東轉危為安。劉邦也得以順利地破秦入關,攻佔咸陽。項羽在這次戰役中表現出的國過人的謀略和膽識的確是令人佩服和敬重。破釜沉舟顯示出了它本身的魄力。如果是劉邦,恐怕他不敢這麼做。

説項羽是個匹夫也不為過。章邯投降,而項羽竟坑殺秦葙卒二十萬於新安。有一個勇士,一個有為的領導者變成裏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這給他人生塗上了不光彩的一筆。項羽分封十八個諸侯國,自立為西楚霸王,擊殺義帝,諸侯王紛紛自立,直接導致了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而此時的劉邦卻迅速崛起,這就是後來的楚漢之爭。可以説這是項羽自己親手為自己釀製的苦酒。

前期的項羽還是有勇有謀的,可是當他取得一定成績後就沾沾自喜。原先自身的缺點全部暴露無遺。例如鴻門宴上,項羽明知劉邦對他來説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他卻優柔寡斷,錯過了一個有一個殺死劉邦的良機。而他卻透漏給劉邦一個重要的消息,即將曹無傷出賣了。這不能不説項羽糊塗。項羽滿足現狀,止步不前,一味迷戀個人的武力和權勢,而劉邦卻清醒的認識了新的形勢,採取正確的政策,蓄積力量,逐步改變了不利的地位。這樣看來,項羽與一般匹夫無異。尤其是在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日不滅,這種行為是何等殘暴。有人勸説項羽就關中建都,而項羽卻説:“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典型的誇耀心裏,缺乏政治遠見,這怎能稱霸於世?!這與市井之徒有何異?

項羽剛愎自用,缺乏政治遠見,不能知人善任(即使有范增為謀,亦不能用之計策),緊要關頭,舉棋不定,這都預示着他只能以失敗告終。最終導致了他被圍垓下。垓下之圍時,別姬,衝殺,贈馬,自刎等一系列事件,卻又顯示出了他的英雄氣概。不過也反襯出來了他的自矜功伐,至死不悟的思想(他至死都認為是蒼天亡他,不是自己或戰爭的過錯)。

總的來説,項羽既是一個有創業之才的英雄,卻又是一個缺乏長遠目光的勇夫。不過“政由羽出,號位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也説名了項羽的過人的能耐。而與劉邦的楚漢之爭,卻也令後人為之歎息。假若項羽能捲土重來,或許漢朝天下不只是姓劉還是姓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