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童年讀後心得800字(精選3篇)

國中生童年讀後心得800字 篇1

讀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瞭解了很多,特別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國中生童年讀後心得800字(精選3篇)

書裏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着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裏,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

對於孩子來説,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着、愉悦着,但成人們看不下去了,最後一切事務全部由父母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該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不願等待,不斷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是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羣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這裏我想到了曾經看到帶着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

我覺得成人真的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願意去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看來多看書真的還是有這個必要的。

國中生童年讀後心得800字 篇2

回憶童年,我們的童年是記憶深處的一顆火種,是人生初始的一段陽光,是小巷深處的一首歌謠,是高遠天空的一隻紙鳶。而對於高爾基來説童年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説。小説寫於1913年,產生在風起雲湧的革命時代。講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小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投奔到專橫、粗暴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隨着家業的衰落,外祖父經常毒打外祖母和阿廖沙,狠心剝削手下的工人。甚至因為阿廖沙染壞了一塊布將他打得失去了知覺。同時他親眼目睹了舅舅們為了爭奪財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這一幕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痛的生活狀況。

在外祖父家,阿廖沙認識了佔有特殊地位的“小茨岡”,他懂行能幹,外祖父很器重他。他常常在外祖父打“我”的時候,儘量地用自己的手臂擋着鞭子。他憑藉着他的聰明給這個家帶來了許多快樂,而他卻逃不過死亡的悲慘命運。一次,兩個舅舅和他一起搬運一個十分沉重的橡木大十字架。他絆了一跤,兩個舅舅竟只顧自己保命,他卻被砸死了。佈滿陰霾的日子裏,只有外祖母保護和支持者阿廖沙,使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光明。她給“我”講上帝、鬼神等故事,又常常向“我”回憶起當年“我”的父母相戀、共同生活的情景。

然而生活遠沒有那麼平淡,米哈伊爾舅舅放火燒了染坊,那一次外祖母頭上頂着空口袋,身上裹着馬被,直衝着火跑了進去,抱出了隨時可能會爆炸的硫酸鹽罐子,她又指揮聞訊而來的鄰居,和家人一起撲滅了大火。而“我”卻被舅舅摔昏了過去,甦醒之後,得知納塔利婭舅母死了。災難突如其來的降臨,使“我‘感到了恐懼。逃離恐懼的渴求主宰了”我“,自然想起了”小茨岡“的死。所有這些殘酷的現實令”我“不堪重負。舅舅們分家了,為了爭奪家產,父子相殘,也因此打傷了外祖母。接着,外祖父就搬家了,”我“對新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和新鮮感。阿廖沙認識了”好事情“,但大家都不大喜歡他,把它給攆走了。阿廖沙又和彼得伯伯和隔壁三個小朋友結下了友誼。後來母親回到了家中,阿廖沙也感受到了温暖。

高爾基向我們展現了他的一段悲慘的童年生活,不是為了讓我們同情他,而是讓我們懂得:在逆境中,學會堅強。給他力量的正是像外祖母一樣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的人。正如高爾基後來寫到:”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也有像”好事情“一樣的普通人把各種生活知識送給了阿廖沙,使他心靈豐富,茁壯成長。高爾基在小説中寫到”但只要知識,就是蜜“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它説明高爾基對科學知識的極端重視、尊敬和讚美。

國中生童年讀後心得800字 篇3

在我的記憶裏,端午節是一個有味道的節日。它帶着淡淡的草藥味,飄着清甜的粽子香。

當姥姥把新鮮的菖蒲、艾草掛在大門上時,我就知道,哦,原來是端午節到了呀!我問姥姥:“為什麼要掛這些呢?”姥姥説:“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把這些草藥掛在門上,可以驅蟲避邪,乞求平安的。”

每當端午時節,重慶大街小巷的集市都格外熱鬧。賣草藥的攤子一家挨着一家。竹筐裏的草藥堆得又高又滿,渾身上下透出一股子新鮮勁。它們帶着泥土的氣息,發出淡淡的清香,綠得彷彿能擰出汁來。姥姥説,在露水沒幹,太陽還沒出來之前採摘的草藥是最靈驗的。用來熬水洗澡的話,小孩子不生病,不長痱子。農民們説,今天的百草皆是藥,好得很呢。這一天,人們都拎着各色的草藥回家,空氣中都飄着淡淡的草藥香。(原創投稿)

城市裏的孩子看什麼都是新奇的,這些草藥對我來説,就像寶貝一般。我特別喜歡其中的一種草,長着爬山虎般的葉子,有着細細彎彎的觸角,上面還掛着一串串青色的小花椒,彷彿一串串的小鈴鐺。我一開始的時候並不認識,總是説:“姥姥,這個花椒給我玩吧?”姥姥笑着説:“哪裏是花椒呢?這叫“貓抓刺”。藤上有很多小刺,可要小心,不然會扎到手。”草藥熬好的水是淡黃的。用草藥水洗澡之後,皮膚感覺有點滑滑的,很舒服。每次洗的時候我都特別高興,也很虔誠,因為我相信它會讓我不生病,免去了打針、吃藥的煩惱。

端午節的另一個味兒是粽子香。每一個粽子都是一個脆綠的小蓮蓬。剝開綠色的外衣,雪白的糯米露了出來,清新的香味飄了出來。蘸一點白糖放到嘴裏,美味瞬間在舌尖蔓延開來,又清又甜。

端午的時候,小區前擺了一個粽子攤,做新鮮的粽子。每天放學經過時,我都要看上半天。翠綠的粽子葉,雪白的圓糥米,金黃的鹹蛋黃,紫紅的大棗。包粽子時,他們先取二、三片葉子捲成一個蛋卷的模樣,再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放個蛋黃,或是夾幾個棗,或是什麼都不放。最後用棉線麻利地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每次我都會看得入迷,總是忍不住吞幾口口水,想着煮好了的粽子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味道呀!

很可惜,都市裏的端午節沒有賽龍舟,少了幾分熱鬧。我一直想嚐嚐雄黃酒,從來都沒有機會。大人們也沒有在我的額頭上點過“王”字。因此,端午節的草藥和粽子就成了我記憶裏最美的味道,清清的、淡淡的、甜甜的、久久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