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精選16篇)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1

傅雷,一位偉大的翻譯家。這是我對他的最初印象。但當我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對他又有了新的瞭解,傅的雷同樣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精選16篇)

《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旨,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在這本書中到處都洋溢着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及愛。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父親形象,他不斷用自己的經驗教育着、激勵着兒子。從表面上看他是一位十分嚴格、只知道批評兒子的父親。但他心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愛。只是他將嚴厲化作愛,將批評化作關心,將懲罰化作呵護。

世上哪有不愛兒子的父親?只是他們對於愛的表達方式不同。有的父親因過肚疼愛成了溺愛,讓自己的該子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風雨雨;有的父親過於嚴格,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犯一點錯誤,將孩子陪養成了“追求完美者”,所以他的孩子總交不到朋友;有的父親老是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因此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威信,使得孩子過於放鬆,以至於影響學業。

在《傅雷家書》中的父親可不一樣他是一位教子有方、循循善誘的一位父親,他即懂得何時讓孩子學習又懂得何時讓孩子放鬆。但有時他也因他那代表愛的嚴厲不能讓孩子欣然接受而感到十分傷心與苦惱,但他從未在臉上流露的過,特別是在兒子面前,因為他是一位堅強的分親,他要在兒子心中做個榜樣。這也是他教育兒子的一種放式吧!

父親是一種稱呼,父親是一種責任,父親更是一種温暖。多麼偉大的父親啊!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2

“一個人的思想,不動筆就不大會有系統。”

於是,在看完《傅雷家書》後,一種想要將傅雷先生筆下給予的感悟梳理於心的急迫促使我寫下這篇文字,希望能夠化出所得,了明心間。

先生萬里傳書的思緒,跨越十幾年光陰,遠隔萬水千山,不僅僅是對愛子的叮囑愛撫,字裏行間的感情,還昇華出了愛祖國,愛民族的赤子情懷,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為人深深所動容。

於現在而言,先生所屬的那個時代早已飄遠出人們的思想範疇,時間拉開的距離已模糊了對那時代的客觀判斷。然而我們依稀可感受到,那年歲傷痛的火花仍舊星星點點地挑撥着我們的神經,即使久遠,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帶來的精神刑罰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舊時隱時現地浮出時代的水面。於是,對於一位愛真理,愛生活,愛藝術,剛正不阿,真摯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終選擇淨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尋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變形的魔爪不斷壓榨他的才思,摧殘他的身心,而先生卻一直在妥協與堅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國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堅持,即使別人認為是偏執的狂熱,他從未放棄。對人生哲思的深透,對音樂藝術的獨到與進取,對傳統優秀文化的化解滲透,思想的矍鑠敦促着他永遠秉承一顆澄澈的赤子之心,樂觀向上地化解時代的傷痛,拓寬着生命的寬度。

雖然先生自命過於偏執的缺點為生活添堵不少困擾,但丁點塵垢卻掩不住金子的滌亮。他擁有太多讓人稱頌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個雅緻的生活感悟,以至於覺得那些形容詞像枝柳般地脆弱貧乏。在道不盡的人格美麗中,於我最感動的便是先生對藝術獨特高雅的見解以及謙卑樂觀,孜孜不倦的生活態度,讓一個美學初識者跟對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堅定的自信。

在對藝術的品味中,先生主張嵌入生活與自然,調衡感性的流動跟理性的堅持,在東方的超脱、恬靜、中庸跟西方的熱情、活潑、開明中取得恰當的平衡。然而最主要的是為生命的藝術注入純真的心跟情,“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

在很多令現代人困惑的問題上,先生的見解都為我們解説了答案。對名利的取捨,艱苦的磨難,生活的哲理,藝術的本質,性情的錘鍊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樣,為我們驅趕黑暗,重現星月。

所以,對於這麼一位在時代濁流中越發澄亮透徹的精神偉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還有深深的敬佩。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3

傅雷老年常常回憶小時候教子的情形:他在書房工作,兒子在外練琴,小孩子的天性總是喜歡一羣人在外面瘋跑,但是傅雷剝奪了兒子的這種天性,而且練琴的過程中,用了很多暴力的手段,曾經一巴掌把兒子的耳朵打壞!

好在兒子傅聰成功了,成為音樂家。但是父親的負罪感並沒有因為兒子的成功而有所減輕,相反因為年齡的增

長而有所加重。終於在一次通信中,他和兒子提起這個問題,使他稍微感到輕鬆的是,兒子原諒了父親。這大概是的結局了。但是傅雷留給他自己和我一個問題:假如可重新來一回,父親還會用一種近乎殘暴的方式剝奪兒子普通的童趣而強迫他學習鋼琴嗎?

或許他可以這樣安慰自己:兒子在被迫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也可以體會到快樂!這種快樂是一種更高級的快樂。

真的嗎?我不敢學習他,再説咱跟人家的也不是一個級別的,現在的孩子脾氣都大,萬一小子哪天火氣上來,拿把刀跟我比劃一下,我可就虧大了。如今這樣的事情可不少,估計那些家長只看了傅雷家書的前半部,看到了兒子被教育的過程,但是沒看到父親的內疚

書是人汲取知識的源泉,一本好書可能就因此改變你的一生!從書中我們會發現那作者濃濃的情感!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感受到他對兒子的那分關心與關愛。

《傅雷家書》共記載傅雷寫給在國外學習的傅聰十一通信。對於兒子的發展甚為關心,想方設法的指導着他。因此,關於兒子的音樂專業也是尤為關注。哪一樂曲,哪一樂章,哪一字節都談談自己的體會,心得。怪不得有人説;這樣的教育,不成材都難。

讓我們認真的想一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身影:因為我們生病,而徹夜未眠的身影;因為學習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發怒火的人……對就是他們,這些為了我們而嘔心瀝血的父母。傅聰傅敏理解了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個成為國內國外知名的鋼琴家,一個也成為我國傑出的英語導師。而我們又做了什麼?不,我們不能再像從前那樣因為年齡的差異發生的磨擦,而大發脾氣。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不顧父母的辛勞,大手大腳花着他們的血汗錢,而不感到愧疚……不,我們應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

一個人,如果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長大後又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愛,那麼他會把這種愛延續下去,繼續傳給其他人,那麼世界上將會處處有愛。

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不應該關心別人,體諒別人嗎?好好想想你傷害了多少人去對他們説一聲“對不起”。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4

有人把母愛比喻成一枝盛開的百合,在每個角落中散發着它迷人的芳香;而父愛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個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獨有的清新芬芳。就如《傅雷家書》中的那位父親。

在一封封或長或短的書信中,傅雷作為一名父親,對於兒子的關心與想念溢於言表。“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你看,字裏行間都飽含着傅雷的愛子情深。

傅雷作為一位長者,對兒子的教導與叮嚀更是時時刻刻。“末了,以後你再不能自費航空來回;為國家着想,航空票開支也太大,而火車來回對你的學習時間又有妨礙。總而言之,希望你全面想問題,要分出你目前的任務何者主要、何者次要;不要單從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峯頂。”都説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你説,傅雷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教育兒子先做人,後做事,怎能不讓我們感動?

而傅雷也扮演着他兒子的知心朋友。傅雷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的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在信中,他以相當多的篇幅與自己的兒子談美術,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談藝術修養;當兒子遇到煩惱,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細緻而深刻的言語與兒子交流溝通。

正如傅雷説,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

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這看似平常的一張張書信,卻又不平常。因為那背後是滿載着的是父親對孩子的摯愛、期望,那是父愛!

這時,我如夢初醒,在生活中被我忽視的就是父親的愛啊。去年的生日,我邀請了幾位好朋友到家來聚會。她們都都説阿姨的手藝真好,做的菜很好吃。其實為了招待客人,看似是媽媽在廚房與餐廳之間忙前忙後,而我卻不知道的是,之前的絞盡腦汁想菜譜,菜市場精心挑選蔬菜,到最後一盤盤美味的佳餚擺在面前,這一切一直都是背後的父親付出的辛苦與設計最多。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5

如杜甫所説:“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包含着親人間的濃濃情感,而這本《傅雷家書》依是如此。

細細品讀,字裏行間流露着傅雷夫婦對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他們對藝術上的諄諄教誨,還是對生活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

傅聰出國多年,為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傅雷不斷地向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建議兒子每天寫些中文日記,並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雖然兒子更好的瞭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差異,他有耐心的語言和西西的文字,一步一步的引導着兒子。

我看來,與許多家庭中的父子關係不同,傅雷和傅聰的關係更像是朋友。他像一個知心者一樣,與兒子天南地北的談:他們談藝術,理想的藝術同行雲流水一般;他們談婚姻,可見只有平靜,含蓄,温和的感情才能持久;他們談中西文化的異同,等等等等。

合上書,閉上眼睛。想起父母,他們或許沒有傅雷夫婦那樣博學,但他們努力讓我們學會感恩,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我沉浸在這家書裏流淌的愛,久久不能自拔。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6

這一次,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寫給親朋好友的信件,其中有一篇學外文的對我幫助很大。

在信中,傅雷先生説,讀外文不能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新來過,犯不上。開頭必須從容不迫,位與格必須要記憶,象應付考試般的臨時強記是沒用的。在這一段話中,傅雷結合了自己學習語言的經驗,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學習語言時,切勿貪多,貪快。只有每天學習保證有所收穫,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對於自己的孩子,他還建議把功夫花在語感上。他説外文在國外學更好,所以目前貪多務得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的。我覺得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我到國外旅行的時候,早上一睜開眼睛,聽到的廣播裏的就都是英語;在商場裏,店員説的也是英語;想和別人交談,人家説的都是英語;向別人問路,可別人根本聽不懂中文。漸漸的,在我腦海裏沉睡的記憶被喚醒了,那些我以為已經忘記的單詞,重新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我終於能大致聽懂別人説的話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和別人試着聊起天,後來居然還談到了自己家鄉的美食美景,風俗習慣。這充分證明了傅雷先生説的話,學語言,好的環境必不可少。

我覺得,書信是最真切,自然的文字。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因此,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是一顆崇高的心。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7

躊躇之間,用自己的拙筆寫下這篇讀後感,記錄下我對這本書的一些感悟心得,重現心靈的觸動。

——題記

猶記得,當老師規定要看時,我還是頗為不耐的,心中甚至不屑的想,不就是一些書信嗎,誰不會寫?也因此,初看時也沒看出有什麼特別。但是,當我慢慢能夠耐下心來仔細看是,我的想法就被顛覆了,那哪裏是普通的信啊!那一封封書信,那字裏行間,都現出了濃濃的愛。當我翻閲那些信件時,眼前不由浮現出一個伏案寫作的身影。看,他在為孩子的成就而驕傲微笑;看,他在為孩子的受挫而滿含憂慮;看,他在為孩子的驕傲而不滿……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為了他的孩子。

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而他給我的最深印象卻是他對孩子們的嚴厲家教。我認為,傅雷首先是一個父親,其次才是一個學者。在那一封封信裏,不僅有他對孩子的叮嚀囑咐,也有對孩子的嚴格要求。他會時刻關注傅聰的鋼琴學習情況,會對他提出批評,也會對他誇獎鼓勵。鞭策傅聰在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直至成為一個藝術大師。

我的父親也是一個嚴厲的人,如果説父母總有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那麼他無疑是那個唱白臉的。曾幾何時,我也曾因此怨恨過他,在那時的我看來,他簡直就是不近人情。當我取得優秀成績時,他並沒有如我所想般誇獎我,只是淡淡的囑咐我要繼續努力;當我考試失利時,他也沒有安慰我,只會皺着眉,嚴肅的與我探討失利的原因。我想,如果不是奶奶告訴我父親會在暗地裏為我的成績開心,為我的失落擔憂,我恐怕會一直怨恨父親。而現在,我已然理解父親所做的一切。他並不是不愛我,只是習慣把愛掩藏在厚厚的外殼下罷了。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父親跟傅雷的想法是相同的。他們都會用嚴厲掩飾自己的温情,將期盼傾注在孩子身上,哪怕會被孩子記恨,也堅持自己的選擇。直到看見孩子踏上成功之峯。

父愛,並不如母愛般温柔。如果説,母愛是那一泓清澈的泉水,而父愛,則深沉如磐石,於無言中堅定、執着的守望着我,給予我前行的力量。

《傅雷家書》給我的觸動遠不止這些,然而,我的拙筆卻只能寫出它最淺薄的一些。我想,我大概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不會忘記那些字句,不會忘記那樣的一個父親。或許我做不到傅聰那般成功,但卻可以儘自己所有的力量,讓父親不至於失望,讓他可以如傅雷一般能夠為自己的孩子驕傲。

在此,我忍不住説,《傅雷家書》,謝謝你,謝謝你讓我看到了那個,父親。更謝謝你讓我真正的理解了那份如山的父愛。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8

感受最深的當然是傅雷夫婦對孩子的那種無私的博大的愛。傅聰從小就極有音樂天賦,20歲時留學波蘭,這是他第一次離開父母:

車一開動,大家都變了淚人兒,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宂長的列車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輪車上,個個人都止不住流淚。敏(傅聰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們都沒睡好,時時刻刻驚醒。今天睡午覺,剛剛朦朧闔眼,又是心驚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裏難過,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今兒一天好象大病之後,一點勁都沒有。

媽媽隨時隨地都想哭,--眼睛已經腫得不像樣了,幹得發痛了,還是忍不住要哭。只説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臉”,她又嗚咽不成聲了。真的,孩子,你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臉”!教人怎麼捨得!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傅聰與父親爭論激烈。傅聰根據自己的音樂感受,不同意父親認為第九首《“克勒策”奏鳴曲》最為重要的觀點,認為《第十小提琴奏鳴曲》最重要。雙方爭執不下。父親認為傅聰太狂妄,“才看過多少書?”,而當時國外音樂界一般都認同第九首最為重要。所以父親堅持己見,這樣雙方發生了嚴重的衝突。在父親勃然大怒的情況下,倔強的傅聰毅然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毛楚恩的友人陳伯庚家近一月餘。後因傅雷的姑夫去世,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遂讓傅聰弟弟傅敏接傅聰回家,雙方才講和。)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遠對不起你,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這些念頭整整一天沒離開過我的頭腦,只是不敢向媽媽説。人生做錯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寧!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這是家書收錄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對孩子要求極嚴,他為人極為嚴肅,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馬的戀人,兩人情深意篤,相敬如賓。就連她也説有時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備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強,一生追求藝術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聰年少氣盛,更是一個“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人,所以導致後來的父子反目,傅聰離家出走。其實還是性格使然。但這件事對傅雷的打擊很大,在這封家書裏傅雷表達了作為一個父親的真誠的愧疚之情。自從有了元元之後,我身兼老師和父親的雙重身份,對傅雷的這種感情應該説是體會更深。我現在明白了並且有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也許有的人不會同意,那就是:一個沒做過父親(母親)的人也絕不會是一個好的老師。在我看來,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師是相通的,他們面對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對象,並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師手中有一種權力,這種權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擁有它是天經地義的一樣,所以我們有時就不免濫用這種寶貴的權力而做出一些讓人後悔的事來。

傅雷其實就是這樣,他可能覺得作為父親,管教兒子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且做父親的擁有不容質疑的絕對權威,他不允許兒子來挑戰這種權威。其實做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試想想,當老師這麼多年,做出的傷害學生的事情還少嗎?給他們帶來的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傷痛還少嗎?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所以讀到這一段感觸特別深,我完全能體會傅雷內心深處的痛苦和內疚。往事已矣,“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後來者當深戒之,更重要的是做好後面的事。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9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疑問。

傅雷用個人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疑問,全部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意見。圈圈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能不能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辦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能不能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辦法,對解放初期至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瞅出傅雷是一位對個人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個人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10

早就聽説《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個暑假,我認真拜讀了這本名著。

這是一本由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186封家信組成的書,書中傅雷夫婦對孩子諄諄教導,要求孩子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孩子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與感悟,父子的濃濃親情,流淌筆端,躍然紙上,縱使千山萬水,依然近在咫尺。

父親的愛是嚴肅、莊重的,他反覆地與兒子討論藝術上、事業上的問題,但當他細細回想孩子小的時候情景、醒來後因想念兒子無法入眠時,更多的温情瀰漫在字裏行間,催人淚下。作者經常提到對兒子的愧疚,認為在兒子的童年時代,沒有給他足夠的愛與温暖,更多的只是批評、指責和條條框框的禁錮。也正因為這些,傅雷後悔不迭,他用自己的餘生為兒子在藝術事業上披荊斬棘、指引方向。他是兒子尊敬的長輩,在與孩子探討學習、做人、藝術的同時,不厭其煩地告訴遠在他國的兒子要時刻保持一顆愛國的心及一腔愛國主義情懷。他又是兒子最好的朋友,他説:“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位偉大的父親。

經常有同學講,和父母有代溝,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有心裏話不願和父母説,這些在《傅雷家書》面前顯得多麼蒼白無力呀。其實,父母不管是否有成就、是否有才華、是否有金錢,他們對孩子的愛都一樣的深沉,最關鍵的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我很有幸,和爸爸媽媽一直相處愉快,但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事情鬧得不愉快,覺得不理解他們,他們更不理解我。其實事後一想,事情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簡單,有時只是一句話的事兒。

成長的路上,聽聽父母的意見,説説自己的想法,和父母多溝通,我們的人生將少走很多彎路,將會收穫更多的幸福。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11

初讀《傅雷家書》我幾乎要再三確認作者,“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説,可是不敢説,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於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

對待兒子,他説:“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説:“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説:“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蜕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説“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12

今年我讀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淺的書——《傅雷家書》。

它不僅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為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從書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是比較刻薄的人,這正是他的身世所決定的傅雷在幼年喪父,童年母親的嚴厲家教。在細節上修煉自己的品德,雖然家書中是許多教育兒子的話,但實際傅雷自身都做到了,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養身教勝於言傳吧。當然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藴的儒家文化,又有從頭到尾的接受唯物主義的思想是分不開的。

傅雷作為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其實,我們身邊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為我們的生計,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他們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才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説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從這裏邊我想到了現在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確實令人擔憂,許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來越低,以致於現在的孩子不能適應社會,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和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正是中國父母的悲哀。

所以培養一個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時候,該給予自由就給予,該讓他自己去冒險,就讓他去。不要過分溺愛,讓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告訴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國家,所在的社會,以及這個家庭等一切一切他應該瞭解的東西。永遠不要説:“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之類的話。那樣他會不珍惜童年。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再説人自己一輩子都活不明白,有時候只能順其自然。你給予了他生命,有責任。每一位父母,每一個家庭,都只是暫時的避風港,要出海的船,是終究要出海的,要經歷的風浪,是終究無法避免的。

人生的許多路,許多暗夜,只能獨自去面對,孩子的人生,父母無法去替代,去承擔。清華大學曾辭退了一個學生,原因是該生在學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繫鞋帶。另有報道説,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雞蛋,只好哭着握着兩個雞蛋回家,這樣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嗎?不奇怪!有這樣的教育,就會有這樣的孩子。

温室裏的花朵是弱不禁風的,大自然中的樹木才能經受狂風暴雨。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13

記得上一次去書店買書剛進去沒有幾分鐘就被一本橘黃色的書吸引了眼球坐在椅子上仔細翻閲才發現這本書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傅雷家書》是傅雷為兒子傅聰的家鄉,那是遠在國外的兒子看到書信對於他來説是一種莫大的鼓舞,看着看着,我便決然將它從書店買下。回到家長,我簡直愛不釋手,僅僅花了三天時間就全部讀完了。

這部由數百個家信組成的家書,仔細描述了傅聰出國留學到演奏成名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在閲讀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感動並陶醉於父母親對於兒子的教育,其中,傅雷將父愛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在痛愛孩子的同時,又不忘對孩子的教育,是一個標準且合格的家長,初讀此書時,書中都是親切的話語,使我十分感動。

讀完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想了很多,我懂得了傅雷對於兒子的期盼,也懂了異地他鄉是多麼的思鄉!

傅雷的教育,熱烈又恬靜,深刻又樸素,温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直,也許這便是傅雷的魅力吧。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14

"小心使得萬年船",這大概是傅雷教育兒子如何待人接物的主線。通過閲讀《傅雷家書》,我見識了傅聰的父母對他的無限關切、殷殷的教誨。最能與我產生共鳴的,是傅雷對兒子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教育。

五四年八月十六日傅雷寫給兒子的信中曾有這樣一段——"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下,叮叮噹噹的!"也許現在的人會對此感到不解:吃就吃嘛,講究那麼多幹什麼;手不用就放在膝蓋上嘛,白費力氣幹嘛?但我相信傅雷讓兒子注意餐桌禮儀絕對不只是為了讓傅聰看起來很有教養。

看到的是外在,鍛鍊的是內在。禮儀絕對不只是顯擺給他人看的。它在潛移默化中會令人下意識注意自己的行為,小心行事,審視其是否符合道德的價值觀。每個週一的升旗禮時,學校都會要求少先隊員行禮,其他人行注目禮並唱國歌。每到這個時候,隊伍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肅穆感,進而激起大家的愛國的情懷。

類似的內容還有糾正傅聰將手插在上衣口袋的壞習慣······傅雷管的事兒都極瑣碎,管得也極嚴苛,卻使得兒子在禮儀上也做得極佳,給他人以自己最好的一面。

傅聰的母親朱梅馥還教育傅聰成了名後要處處當心,不要在無意中得罪了人。也不要亂批評別人。話在説之前要反覆斟酌,要懂得"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道理。

這像極了日常中父親對我的教導。父親對我也是相當嚴格的——同樣也嘔心瀝血地教我用餐禮儀:吃飯時要端起碗、手不能放在桌下、筷子不能豎直插在碗中、長輩來了才能起筷······教育我"話要想清楚再講";"説話要自信、大膽";"要分配好時間,利索點兒"·······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細緻入微。

來自長輩的教導也許嘮叨了點兒,卻無不是飽經滄桑半輩子,小心凝結出的心血之丹。為了讓我們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少走彎路,他們才如此無私將這些傳授給我們。

止於至善,臻於完美,應是我們所有人對人生的態度。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15

做家務之餘,再次重讀了《傅雷家書》。掩卷之後,怎一個字能表達心緒!父愛的博大精深局在其中矣。父愛的專注與專心,父愛的深沉與深刻,父愛的永遠與永恆,就是我對這部書的理解。

這部書是傅雷的兒子傅敏所編,是在傅雷於1966年9月3日去世後,十年--的剩餘書信的精華薈萃。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學者。因為不滿--而上吊自殺。伉儷情深的妻子朱梅馥不願獨存世上,易陪同自己的丈夫坦坦蕩蕩共赴黃泉。14歲開始相戀相愛,幾十年的相濡以沫,早已經把兩個人的軀體融匯為一個頭腦,一個心靈。

傅雷的兩個兒子都是傑出的人才,大兒子傅聰是著名的音樂家,二兒子傅敏則是教育家。家書體現的就是傅雷關心着關注着自己遠在千里之外的兒子。人們常説父愛如山。信然。

傅雷對孩子深沉的愛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無微不至的生活上的關心。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親情、友情,出國留學的傅聰在國外偶遇時間短,不可能有好朋友,在這個階段,傅雷寫了好多信,開導兒子,幫助傅聰樹立信心,讓他戰勝困難。給他寄衣物、食品,書籍,既給他物質上的光懷,也為他戰勝孤獨寂寞提供精神食糧。

第二,事業上的諄諄教誨。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他翻譯的許多法國作家的作品,至今膾炙人口,比如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好幾代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在這部書中尋找精神食糧;比如他譯的巴爾扎克,幾乎可以出全集了。這已經讓我很佩服了。前幾年還讀過傅雷寫的一本有關美術的書,《世界美術二十講》。他還懂音樂,還懂戲劇,還懂。。。在藝術領域,它似乎無所不知。關於莫扎特,關於貝多芬,他都能做孩子的參謀,孩子的知己。。。

傅雷教子,素以嚴格著稱。名不虛傳。就是傅聰彈鋼琴的時候,身體搖擺不定的問題,傅雷整整關注了十年,千叮嚀,萬囑咐,最後終於克服了這個弱點,傅雷為之徹夜難眠。也許搞藝術的人都需要一顆敏感的心靈,都需要對藝術、對生活本身進行深刻、深入的思考,父子倆的天性竟是那樣的相近。其中,有在波蘭的肖邦比賽後獲得第三名的欣喜若狂,有得知兒子的音樂在華人世界受到歡迎的欣慰,有聽到兒子結婚的消息後的失落與快慰,有聽到自己的孫子誕生後的興高采烈;也有對兒子連續兩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音信杳無的擔心,也有對接到兒子在香港來的電話的高興,也有對孩子少叫一聲父親的見怪。。。

這封書信集,讓我看到了全貌的傅雷。

其實,我一直也弄不清楚,為什麼世界上那麼多的大師級的人物,都選擇了自殺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王國維、弗吉尼亞。伍爾夫、茨威格、海明威、老舍、川端康成、大島由紀夫。。。還有傅雷

傅雷家書讀後心得感悟 篇16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與家人失散分離之際,發出了“家書抵萬金”的感慨,在我看來,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深情更是比什麼都要珍貴!《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包含父母對孩子厚重情感的書。

傅雷是一個十分精益求精的人,他對兒子的教育非常嚴格,從傅聰的行為舉止、禮貌規範到學習方法、計劃等都有要求和教導,還告訴兒子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起先,我讀到這些,心裏不免有些厭煩:怎麼這個都要管?這個還用説嗎?怎麼這麼囉嗦……後來,我才驚覺,傅雷在家書裏寫的這些瑣碎的小事,不就是平時父母教導我的嗎?哦,因為我平時對我父母就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所以才會讀《傅雷家書》感到厭煩的。從前,我以為就我的父母管得寬,哪想到名人的父母也是如此。“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我的父母沒有傅雷那樣偉大,但他們對我的那顆心一點也沒有少。我不應該埋怨父母,為什麼沒有把我培養成一個像傅聰那樣優秀的人,而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平時,我沒有端正我的態度,我沒有認真聽他們的教導,我不贊同他們的意見,甚至覺得他們就是不夠愛我!這樣的我,怎麼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呢?

在很多時候,傅雷和傅聰就像一對認識了很多年的摯友,他們一起談天説地,比如關於藝術方面;傅聰可以大膽告訴父親自己感情的事,傅聰也會給他許多建議和勸導……這樣的相處模式讓我十分羨慕,也不禁思考為什麼我和我的父母做不到這樣呢?印象中,我的父親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特別是小時候,那種如冬天裏的寒冰一般的感覺令我害怕,所以,那時候我就沒有跟父親有多親密。可是現在,不知是父親年紀越來越大了,他飽經風霜的臉上多了些慈祥,他會跟我多説説話,會對我多笑笑,有時也會誇讚我。但在學習緊張的我看來,他只是換種方式督促我,他對我的好,反而讓我倍感壓力。但這就是我跟父親做不了朋友的理由嗎?我好像也沒有多關心他,也沒有多理解他,我從沒嘗試過跟他吐露心聲……我沒有邁出這第一步,怎麼就好像知道了結局呢?為什麼我自己把所有的可能斬斷了,還要指責父親不好相處呢?我應該反思,我應該行動!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是傅雷對兒子的深切期盼。我剛看到的時候,心裏自嘲道:我孤獨了,最多隻能欣賞一下赤子創造的世界。所以,我與赤子的差距到底在哪呢?他們説,赤子指剛出生的嬰兒,後比喻熱愛祖國的人。赤子之心呢?以下是傅雷的見解“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而赤子孤獨了,指心裏平靜下來了,可以清楚認識自己了,就可以取得偉大成就了。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裏,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若要剔除雜念,保持自我,不輕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實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我想,我們可以盡全力去努力,去堅持,去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