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精選12篇)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1

書,像海上的一個漂流瓶,裏面裝的是知識和財富。要漂到你手裏就會給予你很多,你接受後,它又在海面上繼續漂,碰到一處就送一處,然後再漂一處,一直無休止。它心裏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獲得這種知識和財富。雖然路途曲折艱難,困難重重,但它不後悔,仍繼續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精神食糧。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精選12篇)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我最受益的一本書《苦兒流浪記》。 書上講述了主人公雷米悲悲慘慘成長的故事。

雷米是被人從他親生父母那裏偷走了,然後狠心地扔在大街上。巴迫蘭(他的養父)看到了他,看到了雷米穿在身上的那些華麗的衣服,就想到他的父母一定很富有,想從他身上獲得一筆額外的橫財。於是把他高興地帶回家,養了八年,也等了八年,也苦苦地找了八年,而毫無結果。養父不耐煩了,也不願意無償地養活他了,就狠心地把雷米賣給了一個耍狗的雜技藝人。老人對雷米很疼愛,待雷米如同自己的親生兒子。不幸在一次強寒流的夜晚被凍死了。一位養花人看他可憐,就讓雷米跟他生活,同時也可以幫幫他幹一些活。雷米很勤快,又很聽話,養花人很喜歡他。可命運真會捉弄人,不幸又再次降臨。在一個寒冷冰雹的天氣,養花人的花被凍壞了,養花人悲痛極了,一氣之下卧病不起,還被東家告到法庭,要賠很多錢,可他沒有錢,就被判刑蹲5年的監獄。東家不要他,雷米被趕出了家門,自己獨自一人在外流浪,在途中,他遇到了曾認識的朋友——馬西亞。他們結為最要好的好夥伴,互相幫助。馬西亞幫助雷米找到了他的父母,而雷米在父母的幫助下,也讓馬西亞多年的夢想變為現實,成了音樂家。

在這部書中,通過雷米經歷的磨難,給我們描述出了一個充滿苦難,又具特徵意義的資本社會。農村破產,童工劇增,資本家對童工的生活條件苛刻、惡劣,對成年人的剝削慘無人道,反映了資本社會那人吃人的黑暗本質。而且,這本書裏,許多環境、場面的描寫很好,深刻襯托出了故事所發生的情節。如:他們順着散落在窩棚四周的一個個腳印走去,在黑暗中發現了一塊兒空地,地上的積雪被攪得亂七八糟,好像有動物在上面打過仗一樣。

雷米這個苦命可憐的孩子,讓人很憐憫又同情,許多好人都幫助過他。

《苦兒流浪記》是一部苦難的歷程,讓我有了久久的深思,也給了我很大的教育,現我把它推薦給大家看看。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2

《苦兒流浪記》是法國作家埃克多馬洛所寫的一本兒童小説,讀完這本書後,我深受感動。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主人公雷米是英國某世襲貴族家的長子。在他六個月時,他的叔父為了霸佔侄兒財產,偷偷將他抱走,丟棄在巴黎街頭。他的養父巴伯蘭將他撿回家,養到八歲後,又把他賣給江湖藝人維泰利斯。

從此,雷米開始了以流浪小藝人身份浪跡天涯的生活。在這段流浪的痛苦生活中,雷米經歷了許多事:他曾在漫天風雪的森林裏受到野狼的襲擊;在礦井裏遇到洪水的侵襲;險些因為飢寒交迫凍死在花農門前

然而無論環境多麼惡劣,雷米始終保持着堅定的信念,憑着頑強、堅韌的意志,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和生母團聚了。

故事曲折離奇,情節跌宕起伏,色彩斑斕多變,引人入勝,令你回味無窮。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深深地陷入沉思中。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保持堅定地信念和樂觀地生活態度,要有大海般寬廣的胸懷,積極面對所遇到的挫折,才能勇敢地戰勝一切困難,最終,獲得成功!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3

這幾天終於把《苦兒流浪記》閲讀完了,真震撼人心。這本書中的主人雷米是一個棄兒,在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命運似乎總在捉弄他。每當有好心人收養他的時候,卻都會降臨天災之禍而讓他們被迫離開。  小説主要講了巴伯蘭爸爸把雷米賣給了戲班主維泰利斯,他待人非常好,雷米也很喜歡他,他們是用狗玩雜耍的,一共有四條狗,後來有兩條死在狼口之下了。再後來他們來到了一個叫阿根老爹的花農門前,可就在那一天師傅卻凍死了,好心的阿根老爹發現後,收養了快要凍死的雷米,就這樣雷米在這個家庭裏一直生活下去,直到有一天花圃全被冰雹打壞了,生意沒有了指望,雷米被迫出走,然後一直漂泊流浪。一次偶然又與兄弟馬西亞相遇,於是兩人一起玩雜耍掙錢生活,最後經過多年的漂泊回到了真的親生父母家。  原來,雷米是被人仍在馬路邊的棄兒,巴伯蘭爸爸、媽媽是他的養父母。  在雷米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勇敢、堅強。在雷米的命運中,我們看到的是諸多的波折和無情的打擊,試問:又有多少同齡人在面對同等困難時,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下去呢?小小的年紀承受了本不該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雷米的結局是好樣的、完美的,美到讓人流下酸辛的眼淚。這實實在在屬於他的幸福,因為他有一個最美好的東西——堅強,這個東西能克服種.種困難。以後,我要在生活和命運折磨時向雷米學習。絕不做一個知難而退,懦弱無比的人。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4

俗話説的好: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困難很多,有的人被困難嚇到了,退縮了;有的人卻想方設法地去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當我讀了《苦兒流浪記》以後,對這點有了更深的感觸。

《苦兒流浪記》是著名作家馬洛寫的一部兒童小説,講的是一個叫雷米的男孩,他被養父賣給了江湖賣藝人,開始了浪跡天涯的生活,在流浪中,他經歷了許多的苦難,但始終抱着堅定的信念,憑着堅強的意志,戰勝了困難,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主人公雷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僅善良,而且還很勇敢。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經歷各種困難,只有勇敢的面對困難,經得起考驗的人才是一個成功者。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去嘗試,怎麼知道自己沒有能力解決困難呢?我們要以樂觀的心情去面對困難。

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卻沒有像雷米一樣去克服它,想起來可真是慚愧!

記得有一次,爸爸説讓我跟他去爬英雄山,第二天我們很早就起牀了。當我們快步來到了山腳下,我抬頭看看山頂,不屑地對爸爸説:“一座小山而已,小意思,看我的表現吧”。讀後感·隨後,我便輕鬆地爬起山來,可當自己爬到半山腰時,就感覺自己兩條腿不聽自己使喚了,特別沉重,像灌滿鉛一樣,而且頭上的汗水也也不爭氣地流下來,為了不讓爸爸瞧不起,我咬着牙、瞪着眼,兩腳使勁向上邁,也不知爬了十米二十米,我是實在邁不開腿了,嗓子像火燒一樣難受,上氣不接下氣,真是難受極點了,我打算放棄了不爬了。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5

悲歡離合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苦兒流浪記》中的主人公———雷米最為合適不過了。

雷米在幼年時就被他那狠心的叔叔給拋棄到法國鄉下,被石匠巴伯蘭所收留,沒想到8年後,巴伯蘭受了重傷,失去了勞動的能力,巴伯蘭讓家裏賣了奶牛,在狂歡節時,他回到了家中,第二天,他在40法郞的誘惑之下把雷米賣給了維泰利斯,在巴伯蘭的威逼下,他不得不離開了自己最愛的養母,開始了漫長的演藝之路,他常年跟一個猴子三隻狗在一起,他們受盡了人間的各種苦難。但維泰利斯是一個好人每次都無微不至的關懷着雷米,雷米在途中還上了天鵝號,師父出獄後他便走了,後來維泰利斯凍死,花農阿根收留了他,但阿根因為還不上債去坐牢了。雷米只好又一次的踏上了流浪的路。他準備回夏凡儂,在路上他看見了馬西亞,馬西亞主動提出和他在一起合作,雷米同意了,於是他們在去夏凡儂的路上邊走邊演藝。後來他們到了瓦爾斯煤礦結果卻不幸遇上了塌方,雷米逃了出來,他們在於塞爾買了1頭奶牛送給了養母。後來他根據養母提作文共的線索找到了親生父母住在了古堡裏。

雷米非常不幸,這麼多苦難往他身上砸,也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但他也是幸運的,最終還是找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還過着比別人更美好的生活。想想我們的生活是那樣豐富、多彩,我們有優越的學習條件和愛我的父母……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

讀完這本書,我被雷米不怕困難的精神深深感動,同他相比,自己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真是太小了,可自己面對困難的勇氣,克服困難的決心卻無法同雷米相比。我記得有一次我學騎自行車,開始時,一會兒撞到草地上,一會兒撞到牆上,還差點颳了車,當時我似乎覺得自己永遠也學不會騎車了,我想到了雷米不怕困難的事,於是,我一咬牙又登上了車。後來通過反反覆覆地練習,我還是終於學會了騎車,騎車的水平也不斷提高。現在,我已能熟練的騎了,如果當初我放棄了,那我現在只能看這別人騎了。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時要有一顆樂觀的心,心中要堅持信念,這樣,才能成功。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6

“彆着急,善良的人!守得雲開見月明。” “我真希望能把我的那束花送給爸爸,我想他聖誕節恐怕過得沒有我們這麼快樂呢。”“先別告訴媽咪,讓她以為我們是為自己準備的,給她一個驚喜。” “特迪,親愛的,我真希望能……”這些温馨樸實的話是出自《小婦人》。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當初為了使家庭經濟有所好轉,她做了很多份工作,最後,她的創作使她解決問題,《小婦人》正是她的成名作。而路易莎在自己的文章中也這樣寫道:“我要以自己的頭腦作武器,在這艱難的塵世中闖出一條路來。”也許這正是趨於她堅強的意志吧。《小婦人》曾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全世界最暢銷的一部優秀作品,我閲讀的這個版本是由譯林出版社於1997年3月出版的,它的第一部分的譯者是劉春英,第二部分由陳玉立負責翻譯。仔細看整本書,就會發現,路易莎寫這部《小婦人》有一部分是影射了自己的真實生活,而又有一部分是出於她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小婦人》講述的是馬奇一家的故事。家裏有四姐妹:追求高貴但會照顧人的大姐梅格,充滿躁動卻關心家人的二姐喬,優雅自私卻頗得人愛的艾美以及忘我無私卻需要家裏人的貝思。她們的母親是慈祥的馬奇太太,父親馬奇先生隨軍當兵。這樣的一家人和她們的鄰居男孩勞裏、勞裏的爺爺勞倫斯先生、馬奇嬸嬸,以及周圍的朋友所發生的如家庭日記般簡單的故事,卻流露着耐人尋味的親情、友情、愛情。書中展示的是一幅幅温馨甜美的家庭生活圖景,歌頌了永恆的愛情,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作者路易莎的父親因為沉迷於對理想的追求,以至生活重擔落入母親和她手中,生活十分辛苦,馬奇一家正是她家生活投影,但現實中路易莎一家的經濟狀況遠不如馬奇一家。我想,書中男孩勞裏經常幫助馬奇一家,也正是路易莎希望現實中也有一位男性可以挑起她家的生活重擔,飽含着這一美好願望,她把自己變成了書中和男孩勞裏成為好朋友的喬。整本書可以説是馬奇家四姐妹和男孩勞裏的成長曆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更懂得了身邊的親情、友情、愛情,更理智地對待它們。喬是一個假小子,喜歡創作、寫詩,她喜歡勞裏,但這是純真的友情,她想讓梅格嫁給勞裏,後來又想讓艾美、貝思嫁給他,喬認為他們很般配,最後勞裏向她吐露愛意時,她才發現,擋在中間的是自己,應該儘快把自己處理掉。於是她選擇了逃避,而待她成長起來了,懂得並渴望愛情時,卻永遠失去了勞裏;貝思最寧靜,默默為大家做事,為了幫助別人,染上了猩紅熱,乃至付出生命,她的一生都在為別人着想,深受家人愛戴,面對她的死,所有人都傷心欲絕。我想,即使是一個最自私的人,也會為之痛惜;梅格為家負擔,外出作家教,雖然她喜歡追求高貴虛榮,但最後,她放棄了馬奇嬸嬸的遺產,嫁給了清貧的布魯克先生,過着苦中帶甜的幸福生活。艾美想作淑女,追求藝術,但一直喜歡和假小子喬吵吵鬧鬧。後來,她去了世界各國學習,扶弱助貧,變得成熟穩重了,最後,和勞裏建立了愛情。這便是善良仁愛的馬奇一家,她們一起為家庭負擔,堅強獨立,選擇屬於自己的生活道路。可以説她們漸漸成熟了,她們的心靈始終是美好的——不管是當初為夥伴寫詩的心,為小姐妹的死而流淚的心,而是現在收穫的心。

書中有許多感人肺腑的話語: 貝思患病危在旦夕時,馬奇姐妹在祈禱: “如果上帝賜給貝思一條生路,我一定不再抱怨。”梅格虔誠低語。“如果上帝賜給貝思一條生路,我一定愛他敬他,終生做他的奴僕。”喬説。艾美傷心地哭了,假如失去温柔可愛的姐姐,即使有一千個一萬個綠松石戒指,也不能給她帶來安慰啊!喬交到巴爾教授這個朋友後説:“嗯,冬天過去了,我一本書都沒寫,也沒有發財,但是我交到了一個很值得相處的朋友,我要努力一輩子享有他的友誼。”喬拒絕了勞裏,勞裏説:“哦,喬,難道你不能?……” 喬説:“特迪,親愛的,我真希望能……”我將這些對話都圈劃了下來,總是想回味一下,之所以覺得這本書值得推薦,是因為《小婦人》這本書充滿了人性美,是每個人心靈至深處的東西。看着書中人的成長,我們也可以試着正確地處理身邊的親情、友情、愛情,感受一下同齡人的喜怒哀樂,感受一下人性美,書中的事也都發生在我們周圍。關於愛,其實很複雜,有朋友之愛,親人之愛,長幼之敬愛。

這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懷着一顆收穫的心體會,感受並對待它們,並且試着像馬奇一家一樣,為了這些愛,變得更堅強獨立。家庭生活可能很枯燥,但誰能發現它温馨的底藴,誰就具備了慧眼。我想《小婦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具備了,此篇讀後感的寫作者王聞洲也擁有了。家——是人性最美的一面體現的場所,那裏是無私的愛的所在。每個人的追求從這裏開始——如四姐妹,每個人的目標最終也要在家中落腳。希望讀到此書的人都能在生活的一刻中駐足,體味它的美。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7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風雨淋濕,你是否願意回頭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無力前行,你是否願意陪我一個温暖的午後?如果我問你什麼,你是否想到媽媽夢中的驚起?如果那是一個你不熟悉的家,你會不會把善良當做路牌?如果這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你是否讓他酣睡不再彷徨?我一聽到《變形記》那鏗鏘有力的開場白,我就感到心潮澎湃。

《變形記》已經陪伴我們踏上了第九季的征途,每一季都讓我看得如痴如醉,給我的心靈帶來很大的感觸!但在我的心中,《此間少年》永遠是最精彩紛呈的。這一期與眾不同的是有三位城市主人公,四十天的互換變形,這令人感到十分新奇。三位城市主人公分別是:冷酷暴戾的王澤宇,痛恨父母的陳佩雯,還有《變形記》史上最帥的城市主人公——李宏毅。

在四十天的艱苦變形中,三位桀驁不馴的少年在淳樸老實的農村家庭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感動,還懂得了父母的艱辛與生活的不易。在貧窮的生活中,農村父母給他們的愛猶如綿綿細雨,沖刷了他們心靈的雜念,濕潤了他們枯乾的心靈。雖然農村父母沒有給城市孩子快樂幸福的生活,但卻用實際行動教會了他們知恩圖報。《此間少年》中的李宏毅為父母背柴的情景着實讓人熱淚盈眶:李宏毅背起八十斤重的柴,走在泥濘崎嶇的小路上。雖然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襟,肩上的紅腫也讓他痛苦不堪,但他視而不見,咬牙堅持走完了這條路。

我們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可又有多少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想要什麼。每個人的本性都不壞,但如果缺少愛,世界就會多一分傷害。如果城市的父母能給自己的孩子想要的愛,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更加幸福美滿!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8

卡夫卡的《變形記》中,由於沉重的肉體和精神上的壓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質,異化為非人。這種變形,看似荒誕,違背客觀事物的表面真實,卻並不違背客觀事物的內在邏輯。主人公格里高爾原本是一個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責任感的小人物,辛勤工作賺錢養家,受盡勞苦毫無怨言。然而一夜之間變成一隻無法再養家的大甲蟲,於是成為了這個困窘家庭的累贅。本來平平淡淡,温情脈脈的一家人,也在日日夜夜間發生了質的變化。他的心理始終保持着人的狀態,他的意識即是小説的主體:他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大甲蟲時的驚慌、憂鬱,他考慮家庭經濟狀況時的焦慮、自責,他遭親人厭棄後的絕望、痛苦,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只是這種願望終於被徹底的絕望所代替,瀰漫在人物心頭的是無邊的孤獨、冷漠與悲涼。

同時所反映出的,並與之相對的是格里高爾家人們對於他的情感心理髮生的變化——從驚慌、同情,到因他的存在增加的負擔和引來的無限麻煩而逐漸憎恨,再到忍無可忍,對他的死無動於衷,更決定去郊遊。這種殘酷的人情反差,是因為當時社會生活對人的壓迫造成的異化,致使親情淡薄,失去自我,人性扭曲。

命運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因而人們開始彷徨。一旦遭遇不幸,就不再被社會承認,失去作為人的價值,便被外部世界認為“非人”。於是,社會地位,人情,乃至尊嚴,都被剝奪殆盡。正如恩格斯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文中所揭示的:“維繫家庭的紐帶並不是家庭的愛,而是隱藏在財產共有關係之後的私人利益。”一旦切斷共同的利害關係的維繫,則那種親熱的外觀馬上就消失,而暴露出冷酷和冷漠。人總是那樣孤獨的動物,彼此之間,很多時候,實質是陌生與隔膜。這一點,哪怕是今天看似平靜和諧的社會,恐怕也仍然存在着,並會一直在人性中存在着。

卡夫卡在一封信中説:“我在自己的家裏比陌生人還要陌生。”他似乎通過《變形記》暗示我們,一旦自己作為哥哥得了一種致命的絕症,久而久之,他最愛的妹妹也會像小説中的那位女孩那樣厭棄他的。事實上,現實正是如此,他因嚴重的肺結核而去世,死前在家中地位可謂全失。這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生存狀況,也許有時候,荒誕與現實,只是一層紙的距離。

於是有一個問題在我們迷茫的目光前變得異常尖鋭:當我們喪失了人的一切自主性,無法與其他人正常交流,面對日行漸遠的昔日親友,卻無力改變自己遭到冷落甚至鄙夷與嫌棄,我們,該怎麼辦?

又有誰為我們取走在背上留下傷痕的蘋果,在它腐爛變質之前?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9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部電影,故事的主人公查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查理家很窮,查理一年只能吃到一塊巧克力,可是他們仍然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在查理住的城市裏,有一家最大的巧克力工廠,有一天,巧克力工廠的主人威利發現自己有了白頭髮,就想找一位小朋友繼承這家工廠,於是他設計了五張金獎券,只要中獎的小朋友就可以去工廠參觀,其中一位還將獲得大獎——巧克力工廠。經過一波三折,查理很幸運的得到了其其中的一張金獎券。每位小朋友可以選一位家長陪同參觀,曾經在巧克力工廠工作過的爺爺當然是首要人選。終於,五位小朋友和五位家長一起去參觀工廠,彷彿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應加以詳細描述)。幾乎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一個小孩犯錯,然後會有一羣小矮人即興演唱,唱出這個小孩犯下的錯。第一個犯錯的是一個小胖子,天天吃很多巧克力,來到巧克力工廠,當然得大吃特吃了,最後掉入了巧克力湖裏,受了很大的苦;第二個小孩在實驗室亂碰亂摸,不聽完大人説話,吃了還沒有完全成功的口香糖,變成了一個大藍莓;第三個小孩因為太受寵,想要松鼠,結果被松鼠當成壞送過扔進了垃圾堆,他父親也受到了懲罰;第四個小孩是個遊戲迷,狂妄自大,像傻瓜一樣,最後變小了。只有查理一個人問了很多關於家人的問題,讓威利想起了他的父親,查理的懂事令查理得到了大獎。可當威利説起必須離開家人才能得到巧克力工廠時,查理放棄了。因為他覺得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

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了:我們要聽大人的話,不能自作主張。就是因為查理懂事明理,遵守規則,重親情,才獲得了巧克力工廠。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10

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許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詩人聶魯達對人性的思考,委內瑞拉文學家卡斯帕斯對自然和諧美德讚歎,都曾深深地感染過人們。而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則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説,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而作者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剛剛開始閲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藴含着無窮的神祕,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祕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

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作者憑藉其深刻的政治見解和敏鋭的洞察力,發現拉丁美洲百餘年的歷史,並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個不斷重複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創業的艱辛,文明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愛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中。把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閲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説:“這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老布恩迪亞,即家族的創始人,和他的妻子烏蘇拉,帶領他們的親眷和朋友歷盡艱辛來到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那個時候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尚未命名,而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從未想過要確立統治者來管理這裏,他們過的是一種類似於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經歷了創業的艱辛也體驗到了收穫的歡樂,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文明併為他取了名字:馬貢多。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老布恩迪亞漸漸的喪失了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氣。不只是由於自己預感到了什麼還是隻是單純的無意義行為,老布恩迪亞開始在自己的實驗室裏做起了金屬金魚,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條就熔掉他們重做。這象徵着他所開創的馬貢多,乃至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這兩個人卻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奧幼年時即與馬戲團出海,十餘年不歸;而奧雷良諾則走上了軍人的道路,並掀起了幾乎影響全國的內戰。而內戰的起因則是由於政府將強行管理馬貢多這個“世外桃源”。這象徵着在文明的初創後,即開始了對壓迫的反抗。奧雷良諾,即書中的布恩迪亞上校,是一位有着傳奇經歷的人,他帶領部下經過無數次戰鬥,終於使政府坐在了談判桌的對面。可是他所爭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當他發現這一切時已經錘垂老矣。他打算 再次戰鬥來捍衞人們的自由卻發現自己已經力不從心。終於他也陷入了循環燒製金魚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傳着。美一代的成員都經歷了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湧的時刻,又漸漸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奧曾見證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當家族的男子死去時,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家族中的另一個貫穿始終的人即是烏蘇拉,她從未看過羊皮書卷,卻遠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覺。早在羊皮書破譯之前,她就曾經在內心中對自己説“這些事情在他們發生之前我就曾經見過,也早就知道”。這個智慧的人象徵了什麼?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恆的智慧,抑或是歷史循環的真諦?只有作者知道。《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擔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11

是啊,此刻的我,是多想讓時光停留,不想長大啊!我總是害怕,害怕童年會離我遠去。可時光不等人,總是匆匆流去。長大了,那麼多的煩惱和悲傷迎面而來,我再也不能盡情地玩耍,再也不能盡情地哈哈大笑。

長大了,有些東西會隨風飄去,五彩的漫畫書、酸甜的零食,或是幼稚的頭腦,還可能是寶貴的記憶。我不想長大,不想丟掉我的朋友們,不想丟掉寶貴的記億。可能,未來有無數的財富,有無數個朋友,無數本書。可這又如何呢?丟掉了記憶,就像丟掉了人性。有些東西能夠回頭,但有些東西,卻一去不還了。

長大了,在城市生活中,我們要理解一次次重大的考驗。我真不想長大,我不想將童年拋之腦後。在幼兒園,沒有考試,沒有煩惱,僅有歡樂地玩耍。有時成績不好,家長也會鼓勵我;在幼兒園犯了錯,家長也不會太責怪我。此刻升入到國小高年級,我一考不好,家長就要説我;在學校犯了錯,家長也要罵我。

人越大,家長就越要操心,越要嚴厲。此刻,我們離以前無憂無慮的生活越來越遠了。長大了,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我自我;長大了,有可能會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我真想重過一次童年,好好享受當時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回到過去,我願珍惜這段時光。童年一去不還,偷偷溜走了。我願再次坐上鞦韆,享受童年。

苦兒流浪記讀書心得總結 篇12

《牛虻》這本書是我讀國中的時候買的,那時候不明白這本書寫的是什麼意思,並且也看不明白,只覺得這是一本比較異常的書,所以買回家就斷斷續續的把它看完了,可是腦海裏卻沒有多大的印象。放暑假的時候我無意看到這本書不知是哪來的一股力量,讓我一下子又把它看了一遍。

這次學校讓我們每人看一本書,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看這本比較好,可能對自我的思想境界提升也很快,於是我又一次地拿起這本書,可能是我認真看的緣故吧,覺得當第一眼進入此書開始閲讀時,雖不懂文字串聯所表達的意思,可是語言的優美已深深吸引了我。

牛虻(亞瑟·勃爾頓)是一個十分堅強的人。他在革命鬥爭中學會了堅強,並支撐了他的事業。《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為主線,大筆勾勒和細緻描繪了牛虻飽受壓抑和摧殘後,背叛了他曾篤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熱的革命鬥爭,錘鍊成一個為統一和獨立的意大利而忘我戰鬥的革命者。作者(伏尼契)以出色的藝術手段,經過跌宕有致的情節(牛虻因誤會被認為出賣朋友,出逃南美洲,改名為裏瓦雷士。在那裏,牛虻成了殘疾人:跛腳,左臂扭曲,左手缺二指。牛虻參加了革命,在偷運軍火時由於疏忽被捕,最終被殺),鮮明生動地塑造了牛虻這個為意大利民族解放忍受苦難英勇犧牲的典型人物形象,體現了意大利愛國志士的剛毅精神及他們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牛虻在革命鬥爭中逐漸變得堅強起來。剛出場19歲的亞瑟有點像十六世紀肖像畫裏的意大利小夥子。“從他那長長的睫毛,敏感的嘴角和嬌小的手腳看,身體各個部位都顯得過分精緻,輪廓格外分明。”而經過革命鍛鍊之後的牛虻則是“空空寂寞中把他壓垮的幽靈似的恐懼、虛幻世界裏的幻像,都隨產生他們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陽光芒四射,敵人出此刻眼前,他便鬥志激昂,再也無恐懼可言。”牛虻所有的一切,在監獄執行死刑的士兵則是這樣認為的:“他那直剌人心的雄辯,他那無休

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氣,曾像太陽的光芒一樣在他們死氣沉沉的生活中閃耀。”牛虻變得成熟了、堅強了,成為一個為國家命運不顧個人安危的真正的革命者。堅強的牛虻在犧牲前一夜給他深愛的人瓊瑪的遺書裏這樣寫道:“我將懷着簡便的心境走到院子裏去,好像一個小學生放假回家一樣。我已經做了我應做的工作,這次死刑判決就是我忠於職守的證明。”當侍衞要給他實行槍決的時候,眼裏都是含着淚花,他們太熱愛牛虻了,不忍心下手。可是牛虻卻是笑着應對他們的,好像這一切已經被他看透,生死對他毫無意義,因為他的心還活着。

與牛虻關係密切,給他巨大影響的人是他的懺悔神父主教蒙太尼裏(其實是他父親)。主教蒙太尼裏欺騙了牛虻,從而使牛虻對上帝產生了懷疑。亞瑟在苦難中成了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他憎恨那些虛偽的禱告,憎恨所有的神父,他認為“上帝是—一隻泥巴做就的東西,我只需一錘就能夠把它砸個粉碎;而你呢,卻一向用謊言欺騙我。”出走前牛虻這樣説道。蒙太尼裏影響了牛虻的一生。應當説,牛虻的死,他要負大部分的職責。可是在正義和親情面前,牛虻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正義,為了革命而奮鬥!

牛虻,這個夢想與追求的化身,沒有人能夠否認你的傳奇。雖然僅有這本書我僅有讀過三遍,或許對這本書的體會還不深,不能夠完全明白其中深刻的含義,可是我從中學會了一種精神,那就是堅強,學會堅強,無論你我,挺起胸膛,直面困難,向困難挑戰——這是《牛虻》給我的啟示。相信在以後的道路上,牛虻能一向伴我前進,它會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指明燈,時刻引導着,讓我不會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