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精選17篇)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1

拿起這本厚厚的《穆斯林的葬禮》時手上沉甸甸的,然而,合上此書時,卻有一絲淡淡的憂傷以及壓抑久久的難過在心頭盪漾。霍達這位偉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約六十年間的興衰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榮辱興衰,玉與月向世人展現一幕幕哀傷的愛情悲劇。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精選17篇)

質樸無華的葬禮讓我認識了穆斯林,從未了解過的宗教與信仰也在這本書中緩緩展開在我的眼前,宗教的傳統,政治的交鋒,愛恨的交織。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成了這個宏大又哀傷的故事。

故事的開端從一個虔誠的穆斯林老人帶着年幼的韓子奇引出,墓地裏楚雁潮緩緩的琴聲與天上的新月相交輝映着讓這命運的舞台緩緩落幕,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場終結了,而當我靜靜回首書中的一幕幕,‘玉王’韓子奇艱辛的創業,對玉的執着,對感情的無奈,直至死前含淚而終;有着不同觀念的姐妹,迂腐樑君璧為信仰毀掉了兒女的婚姻和愛情,帶着新觀念大膽追求自由和愛情的樑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徵,卻漂泊他鄉;嚮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媽終究守候着一家人直至病死;韓天星和陳淑彥這對被命運硬拼成的夫妻帶着悲傷活着;而那個十九歲的花季聰穎美麗的少女韓新月卻因先天性心臟病早早凋謝了生命之花,那一輪新月之下,楚雁潮緩緩的拉着提親……

起初讀完這本書,我心底對伊斯蘭教升起一股難言的厭惡感,説到底那是對這場悲劇的主人公的憐惜與那個時代封建守舊思想的鄙夷和無奈,後來瞭解到伊斯蘭教從未禁止過民族間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劇,影響伊斯蘭聲譽的民族主義、神祕主義和宗派主義並非伊斯蘭思想,也就對故事有了一種釋然。穆斯林將伊斯蘭教視為一種自豪,讓讀者對它肅然起敬。

在文章的最後:‘樑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裏只想着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留於我心底的是對未來的一個憧憬,一個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與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個熱愛生活的早逝少女。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2

首先,我想問大家,您愛讀書嗎?相信多數人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因為,我也愛讀書。書籍--這一座智慧的殿堂,這一片思想的森林,這一片文明的沃野,包羅萬象,藏珍藴奇,怎能不使人心醉神迷,留連忘返?無論是朝霞燦爛的早晨,還是炊煙裊裊的黃昏;無論是月光如水的良宵,還是風雨大作的暗夜,打開書,我就忘記了一切悲傷與孤寂,心頭充滿了愉悦與寧靜。從而,綴飲知識的瓊漿慢慢成長。

是的,是讀書,讓我由一個懵然無知的孩子,變成一個對世界有初步瞭解、開始懂得思考的中學生。讀童話,我走入一個純淨美麗的世界。當看到小人魚為了所愛的王子,毅然放棄了三百年的生命,化為海中的泡沫時,我忍不住潸然淚下。那天,我一整個下午在小溪邊徘徊,看着澄澈的流水,想着小人魚的善良與美麗,一種難言的憂傷與真誠的感動,佔據了我幼小的心靈。而當看到童話中的主人公憑着勇敢與智慧戰勝邪惡時,我又為之高興不已,拍手稱快,就這樣,我開始懂得了真、善、美。

有人説“優秀的書籍就像一盞神燈,它照亮人們最遙遠、最黯淡的生活道路。”的確,讀傳記,讀翩翩風度、錚錚鐵骨;讀詩歌,看蒹葭蒼蒼、楊柳依依;讀哲學,解心靈之惑、悟蒼穹之遠……我的世界因此而遼闊,我的生活因此而充實。

不過,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史書。翻開近代史,書中有南湖紅船迎着迷茫煙雨艱難地起航,有抗日戰士直衝雲天的熱血,有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的悲愴,有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氣象,也有千里躍進萬馬奔騰的豪壯,書中更有一曲曲直沖霄漢、光照九州的正氣歌!一段段歷史,一頁頁記載着苦難與輝煌的文字裏,我看到了先輩前賢們雖九死猶未悔的艱難探索,我看到了人們對公平、自由與正義的不懈追求!我看到尋求幸福的道路百轉千回荊棘密佈,我更看到人們披荊斬棘跋山涉水一往無前的勇敢!這一切,都讓我明白肩上的責任,讓我看清前方的路,更使我明白,該怎樣煅造一個潔白而美麗的靈魂!

各位朋友們,同學們,我想對你們説,享受閲讀吧,這會讓你享受到陽光的明媚,空氣的清新,享受到心靈的愉悦和生命的奇妙!享受閲讀吧!讓思想的火炬飛越亂雲飛渡,雨腳如麻的歲月,穿行在漫漫長夜亙古荒原,在坎坷中前行,在低谷中攀升,照亮你前行的長路。享受閲讀吧!乘着書的翅膀,掠過千山萬水,走近自然,期盼幸福,收藏陽光!

讓我們都來打開書,打開神奇的世界,打開無窮無盡的希望。讓文明之火薪火相傳,讓智慧之聲響徹美麗人間!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3

假若我們不死,我們不用一直奔跑,急衝衝的學走路,急衝衝的學跑步,急匆匆的學長大,然後急匆匆的去往另一世界;假若我們不死,我們可以手牽手慢悠悠的一起看遍細水長流,看春花爛漫,看夏雨迷濛,看秋風颯爽,看冬雪消融;假若我們不死,我們可以從這裏慢慢的走到那裏,從現在走到未來;可是啊,假若我們不死,還會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年輕、活力、激情嗎?假若我們不死,我們又該去哪裏學習什麼叫”珍惜“,什麼叫”告別“什麼叫”追求“,什麼叫”意義“更現實的是,人不死,卻源源不斷的出生,我們的家園容得下我們嗎?看起來,不死永生,似乎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般美好,至少我所知道的不死身像吸血鬼們是要永遠活在陰暗中的,莫非,你願意?

正如小説中所説的,你喝了泉水,你將永生不老,然後你會發現你連照鏡子的慾望都不在有,反正你不會多張一條皺紋;然後你發現你的妻子、孩子、朋友都正常的在衰老,你太過不同,他們把你當怪物,害怕你,厭惡你,最終離開你。而你還要為保守這個祕密而四處躲躲藏藏的,遊離在人世之外。難道你不覺得這樣的活在其實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死亡嗎?

像塔克對温妮説的:像他們這種不在長大的人,不能稱之為人,只能算是路邊的石頭。可在我看來,他們連石頭都不是,因為前一分鐘的石頭與後一分鐘的石頭也在變化,不管多麼細微的變化,可是塔克一家永遠不再變化,可能就算20__真的世界末日,他們也將活着。

故事的高潮就在這:永生的人們説生命是個輪子,轉啊轉啊,死亡也是這個輪子的一部分。可是當死亡從輪子上掉下來的時候,我們就不在輪子上了。如果我知道怎麼能攀上去,我立刻去做;而追求永生人們花費一生,不折手段,像故事中的穿黃色西裝的男人,最後卻因此喪命。而温妮,她有機會永生,但故事結尾的墓碑告訴我們温妮選擇經歷一段完整的生命。美麗的愛情消逝,多少會有些感傷,尤其是另一主角永遠停留在17歲的時候。

我們抗拒成長,像彼得?潘希望永遠長不大,那麼就永遠不會死,可是《不老泉》告訴我們,一生的意思是一個個真實的時間,完整的生命才是神聖。我很贊同,想想看,年輕的時候,別人叫你小姑娘,老了會叫你奶奶。我們會變老,可是我們可以每天走在熟悉的街頭,跟熟悉的每一人打招呼;可以在冬日的午後陽光下的藤椅上追憶似水流年的一生;我們還會有繞膝的孫子孫女,共享天倫,那麼這一生是多麼有意思啊。我們貪戀生,可我們也準備好笑着迎接死亡。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4

最近,我看完了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本文學著作——《昆蟲記》。法布爾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 ,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觀察、研究,寫成了厚厚的《昆蟲記》。我在閲讀它時,總是感覺自己已置身於這個多姿多彩的昆蟲王國,與昆蟲們一起生活 、捕食……

《昆蟲記》以充滿趣味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個奇妙無比的昆蟲世界——勤苦的蟬、粗暴的螞蟻、温柔的恩布沙、愛家的蟋蟀、天才的紡織家蜘蛛……各種昆蟲的習性、叫聲、住所也都非常細緻地描寫出來了。細膩的筆法,再融入作者的情感,真不愧是一本不朽的著作!

作者以他二十多年的經驗為我們介紹了昆蟲的一生,生動而富有趣味。我印象最深的是蟋蟀幼蟲從泥土裏奮力鑽出來的`過程。“戰鬥”、“踢”、“弱小”等詞語體現出蟋蟀幼蟲的弱小以及它對能在土面上享受陽光的無限渴望。它們從剛出生起就在與周圍的事物、環境 作鬥爭,努力 地生存 着。讀完這一段,我的感觸很深。蟋蟀幼蟲們如此幼小,毫不起眼,在困難面前都不放棄 ,儘管無法克服,都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生存,成長 ,繁衍下一代。想想這些小昆蟲,再想想我們,這生活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們從剛生下來就可以得到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愛和照顧。無論什麼事父母都會在身旁關注着我們,不讓我們受半點委屈。可這些可憐的小蟲卻不行。在它生長的過程中,只能靠自己去利用自己的本能,積累生活的經驗,頑強地生存着。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我們寶貴的生命 。昆蟲雖渺小,但它們卻知道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我們比它們大那麼多,則更應該如此。在有限的生命長河中,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令我很有感觸的還有一點,就是作者自身的探索精神。比如作者在寫《兩種稀奇的蚱蜢<一、恩布沙>》時,寫到恩布沙的外表與螳螂很像,以至於人們錯誤的認為這兩種昆蟲的習性也是完全相同的,都十分殘暴,兇狠。作者完全可以相信人們的話,可他一定要自己觀察後才得出正確的結論。經過他的觀察,他發現恩布沙是温柔的,同伴與同伴在一起時從不會鬧矛盾,“互相體諒,互相謙讓,互不侵犯的”,這是作者對這類昆蟲的評價。從這段短短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精神——真理是要靠探索、發現、觀察得來的。法布爾始終堅信,勇於探索,再進行科學 求證所得出來的結果,是最正確,最權威的。

我已經看過好幾遍《昆蟲記》了,但是我每一次看完後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希望我下一次看時感受會更深一層。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5

在拜讀《哲學與人生》之前,我還真沒有深究過哲學的深刻意義。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説,"哲學脱離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離哲學是盲目的。"看此書與其説是學點哲學知識,不如説是通過它來審視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將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精髓提煉了出來,並貫之以自己的思想,給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動、精深的課;在這裏,我們不但會看到歷史哲學大師的思想,而且會感悟到許多以前從未想過的東西。相信看過此書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許多事情,看淡人生許多哲學課。在這裏,我們得到的不僅是哲學的全部精華,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質和名利和挫折。

"人類的典範,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着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懂得:煩惱不值得擔心,因為能磨練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為何而死。"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現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於許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掙錢。其實擁有越多並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説,"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為擁有越多,越沒有時間做自己。"在介紹道家時又説,"一個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為慾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後,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豐富的物質享受,可以沒有良好的制度,卻不能沒有正確的理念".物質的提高和科學的迅速發展是否能證明社會的進步?即使在寢食無憂的生活裏,人們是否就能快樂呢?有了一千萬想兩千萬,有了兩千萬想五千萬,人的慾望用無止境,追求不到時就永遠在沒有邊界的痛苦裏輪迴。而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回不堪其憂,也不改其樂"也能更好地證明了即使在物質極為匱乏的社會裏,人也是可以快樂的。顯然,人是否快樂和物質沒有關係。經濟和科學屬於器物層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樣。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會主義下的人快樂,社會主義的人一定比封建社會的'人快樂,我看不一定。

對於作者的某些觀點或許我不盡贊同,但由於此書談論的是人生,對於人生,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説,"一個人對於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為其中充滿了許多奧祕,而這些奧祕永遠不能被解釋清楚。"既然是奧祕,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動,更何況傅先生説的許多東西又是那麼正確呢?

書中有一段話我是我最喜歡的,也在此摘錄下來,做為對自己的勉勵,也作為文章的結尾吧!"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驗之後,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為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6

一年級的拼音教學結束後,我便開始着手引導孩子們讀一些課外的拼音讀物。我參考了一位教育專家所撰寫的教育文章《如何讓孩子愛上讀課外書》,深受啟發,並借鑑專家的意見進行了各種的嘗試,收效明顯。一年以來,孩子們讀的課外書一本接着一本,從不中斷。因為愛上了讀課外書,他們把電視機關上了,因為愛上了讀課外書,他們的玩樂時間減少了,然而也正是由於愛上了讀課外書,他們的閲讀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迅速提高,期末考試,他們閲讀題的滿分率達98%。總結這一學年以來在培養孩子閲讀課外讀物的經驗,本人認為以下幾點做法,也許可以帶給大家一點啟發:

一、一心一意,持之以恆。

好奇心強,容易受到其他新奇事物的吸引和誘惑是小孩子的心理特點之一,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麼總是難以定下心來認認真真地看完一本書,為什麼他們明明手裏拿着一本書,眼睛卻又盯着別人手上的讀物。三心兩意是讀書的大忌。因此在引導孩子讀課外書以前,必須給小孩們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每人每天只能到圖書管理員處借取一本課外書籍,在借取新書以前,必須把你上回讀書的內容講給同桌聽,同桌向管理員表示聽懂了你讀書的內容時,你方能借到新書。規矩出台後,孩子們為了看到更多有趣的讀物,他們都一心一意,堅持把書讀完,然後把自己看到的告訴同桌。有時同桌會提出一些問題,當孩子們不能立即想到答案時,他們就會發現原來他們還沒有真正把書讀完,為了儘快通過同桌的這一關,他們會迅速回到原書裏找答案,一直到同桌滿意為止。慢慢地,他們都習慣了把一本書從頭到尾仔細讀完,然後才換另一本書的好習慣了。

二、眼、口、腦、耳各器官並用。

一年級的小孩注意力容易分散,有的小孩眼睛明明看着書,但是隻要有一點聲音,他的注意力立即就被帶走了。為了提高孩子們讀書的效率,預防“走神”現象的出現,我要求孩子閲讀書本時,不但要認真“看”,大聲“讀”,還要仔細“聽”,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全身心地放到讀書裏,讀物的內容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小腦袋裏。

三、採百花之蜜才能釀出最優質的花蜜。

小孩喜歡新奇有趣的讀物,如:童話大王、寓言小故事、卡通故事等,而史地知識、科學知識、日常知識等稍缺趣味性的書籍,則少人問津。正如小蜜蜂只有採百花之蜜方可釀出最優質的花蜜一樣,處於學知識長才幹階段的小孩子只有吸取了各門知識營養才可能讓自己的小腦袋健康成長。因此我的第三條借書要求是:一本故事一本科普。把故事書與科普讀物錯開來讀,逐步培養孩子讀科普讀物的習慣。

四、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良好健康的讀書習慣應該是不動筆墨不讀書。我要求孩子們一邊讀書一邊用筆把書本上的好詞好句記在累詞本上(因為放在教室裏的課外書都是同學們從家裏帶回來的,因此不能直接在書上做記號)。讀得越多,積的詞句便越多,孩子們組詞造句的能力也明顯提高了。

要培養孩子養成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是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會繼續在這方面做更全面深入的探索。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7

不屈不饒的奮鬥是取得勝利唯一的道路。——題記

上個月我們學了《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我被夏洛蒂。勃朗特姐妹頑強不屈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給打動了。課文主要講的是她們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堅持學習,雖然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是她們沒有悲觀退縮,而是從羞愧與痛苦中抬起頭髮奮努力,繼續寫作,終於脱穎而出,成了震動英國乃至全世界文壇的作家。

我最佩服的是夏洛蒂。勃朗,她雖然遭到了桂冠詩人騷塞的訓誡,但她化悲痛為力量,在文學這條路上披荊斬棘,她把那份信釘在牆頭,時刻鞭打自己的靈魂。但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一些別人的嘲笑時,我便失去自信,罷工。我們在失敗時也要堅強。比如有一次我學滑板,一個暑假都沒有學會。別人嘲笑我説我永遠學不會,説我笨,我像泄了的氣球,一下子失去了自信。原本想堅持的心也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所以我到今天都沒有學會。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在這一點上夏洛蒂。勃朗做到了,而我卻當了一名逃兵,逃避別人的諷刺,嘲笑。而沒有和困難對着幹,並且打敗。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強,你弱它就弱。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個勤奮。勇敢。執着。智慧。上進的人。有些人雖然勤奮上進,但卻乏勇氣,我們應該像夏洛蒂。勃朗那樣永不言敗。上帝總是把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定要相信彩虹總在風雨後,像她那樣不斷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只有這樣才能把”小草“澆灌成”大樹“。並且她還像全世界宣告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麼不是婦女的事業。面對困境只有具備堅強意志和聰明才智的人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讀完課文,我深有感觸,世界上並不存在什麼不可能,只要緊咬關頭不放棄,絕望就會變成希望。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8

我願意去掉鋒芒,愛你一輩子。

我其實第一次最愛一本書便是墨小芭的《久等了,袁先生》,第一次已最快的速度看完了這本書,不知道為什麼看的時候我一會兒笑一會兒又哭了。這本書很治癒人心,我真的很喜歡,發自內心的喜歡。墨小芭不是那麼的出名,但是她寫的書都很好看,比如《軟刺》、《橡塔》等等。我都有拜讀過,給我的感覺都是很暖,雖然《久等了,袁先生》是《軟刺》的完整版,但是每一本書都很好看。墨小芭成功的送給了主角美好的人生。

主要講了男主角袁熙和女主角阮陶的故事,女主角和男主角袁熙是青梅竹馬,但其實阮陶並不喜歡袁熙,她只是把袁熙當哥們,她喜歡的是顧延。但是顧延卻失蹤了,阮陶接近崩潰,而袁熙總是默默的陪伴着阮陶。之後阮陶找到了顧延,這時的顧延卻失憶了,經歷了重重磨難,袁熙為了阮陶把自己的雙腳搭了進去。突然之間阮陶發現自己其實很喜歡很喜歡袁熙,但是袁熙卻不想拖累阮陶,於是袁熙不斷的把阮陶推開。但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後他們還是在了一塊。

很喜歡這本書,我很喜歡總是默默付出默默守護阮陶的袁熙。我也很感謝曾經那麼愛過阮陶的顧延,雖然他在阮陶需要他的時候他沒有出現。其實這本書裏寫了很多人的愛情,其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人物就是劉茫,她總是執着的追求着屬於自己的愛,她雖然沒有才華,雖然表達愛的方式很不一樣,但她總是很倔強很堅強。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我真的推薦大家去看這本書,因為好看所以才會推薦。

青春就像是陶瓷碗,碰的叮叮響。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9

今天,我把伍美珍姐姐寫的《擁抱幸福的小熊》給看完了,寫的真是太感人了,我流了好多眼淚。

《擁抱幸福的小熊》講的是一個叫許小念的女孩的故事。

許小念從一年級時就被同班同學欺負,尤其是阿彬和薛佳。阿彬老是打許小念,打得很疼,薛佳就每天放學跟在許小念後面,專門説閒話。許小念很討厭阿彬和薛佳,還好有茶色熊公仔和一個比她大一歲的男孩霍雨欣陪着她。一次意外的車禍中,許小念失去了她的茶色熊公仔,卻認識了林醫生,並得到了林醫生送來的泰迪熊。林醫生説:“小念,擁抱泰迪就是擁抱幸福。”他還預言,小念將來會擁有許多許多的泰迪,擁有許多許多的幸福。

小念一直記着這一句話,林醫生給了小念父愛般的關懷,小念一直在尋找着林醫生,她很想念他。小念把自己對林醫生的想念説給霍雨欣聽,霍雨欣突然問小念,他走了,小念會不會像思念林醫生一樣思念他。小念這才知道,霍雨欣要去美國了。

媽媽大腿里長了一個腫瘤,不得不到醫院去,給媽媽做手術的竟然是林醫生!小念在林莫阿姨(林醫生的姐姐)的帶領下,跟林醫生見了面,林醫生也認出了她。

媽媽截肢了,林醫生常來探望,給小念送了一個紫色畢業生熊,小念很喜歡它。由於林醫生女朋友芝芝想出國,林醫生只好也出國了。林莫阿姨為小念媽媽在網上辦了一個三色堇布坊,找了一個叫左手的網管,生意一直很好。小念很喜歡與左手聊天,左手還跟她一起玩“小熊在線”遊戲。小念看過左手的資料,是個22歲的青年。

一次,小念問林莫阿姨哪裏找的這麼好的網管,林莫阿姨説是朋友介紹的,很多廠家都想找這個左手做生意呢!隨後,小念聽到林莫阿姨對媽媽説,左手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天才少年,已經上大學了。媽媽很驚訝,“十四五歲就上大學了?”“那當然,不然怎麼是天才少年?”“他是美國人嗎?”“他可是中國人,洋人哪有那麼優秀?”林莫阿姨似乎在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小念又一次和左手聊天時,左手發過來一張圖片,非常壯觀,他説:“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在美國。”這時,客廳裏突然傳出媽媽的尖叫聲,小念衝出房間,看到電視裏一個飛機正像一幢大樓撞去,那個大樓很熟悉,呀,就是左手發過來的圖片裏的大樓!小念連忙跑進房間,對左手説:“快逃,有架飛機向你這棟大樓撞來了!”左手説:“好的!”然後發過來一句話:“我是霍。”頭像就暗了。小念怔住了,原來左手就是霍雨欣,怪不得他對我這麼關注!小念不得緊張起來,霍雨欣能逃出來嗎?

後來,霍雨欣逃出來了,並給小念寄了一箱禮物回來,很重。小念打開一看,哇,滿箱子的泰迪熊!有紫色的、藍色的、粉色的······

小念真的如林醫生所説的那樣,擁有了許多泰迪熊,也擁有了許多幸福。

讀完這個故事,我的心也是暖暖的,彷彿我也擁有了滿箱子的泰迪熊和許多的幸福!希望你也會用有許多泰迪熊和幸福!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10

作者在寫作技巧上值得學習的一點:如果想要催淚,不能讓故事主人公離讀者太遠。在篇幅和文字功力同樣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儘快讓故事主人公和讀者混個臉熟呢?必殺技就是——我有一個朋友。

於是作者的這些朋友都極品,因為作者所到之處愛情簡直就屍橫遍野,而這些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不但對此視而不見,反而令人齣戲地另闢蹊徑對作者頌揚道“張嘉佳,你的文字真好”、“張嘉佳,我很喜歡你的一句話”……這簡直就是史上第一本自帶彈幕的書啊!——還是主角自己上線發的彈幕,而且是用來捧導演的!這就好像你在路邊看見一乞丐在破碗旁邊擺了一張父母遺照説可憐可憐我吧於是路人紛紛慷慨解囊,然後你走近一看發現尼瑪慷概解囊的路人不就是照片上那兩張臉麼!!!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無知少女都會去走近一看,於是你會相信這些故事的真實性,進而相信這些故事或許就發生在離你不遠的地方,然後流淚——就像為素不相識的地震遇難者一樣,彷彿這些故事的主角遭遇的都是天災。雞湯下肚,產生的一個實際效果是可以半感恩半慶幸地自我安慰,活着真好,我的愛情活着真好。摘錄一位網友的留言:“我看完就是哭,然後什麼感覺都沒有。”

眼淚有時候就是這麼廉價。

本書的目標受眾就是那些有“被感動”需要的人們,有哭一場的需求的人們。這些人的生活要麼太苦,急待一個發泄的窗口,要麼太閒,只要有一些情緒即使是負面的也比啥都沒有強。所謂的睡前讀物也就是滿足一下這些受眾在一整天的一事無成之後一點點可憐的情感需要,特別是多數單身狗都體驗過在深夜入睡前找不到人説話時的寂寞,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樂於見到有人比自己更慘。這時,當一個“文字真好”的人以朋友的面目來把這樣的故事講出來,把劇中人的距離與讀者拉近,會受到追捧也是順理成章,王小波説的嘛“周圍有一種熱哄哄的氣氛,好像每個人都在關心我”。

所以,很不幸的一點——喜歡這本書的讀者,你缺愛。

稍微能起到安慰作用的是,聽説書裏的這些爛故事要被拍成電影了,還不止一部,可見這年頭缺愛人羣市場巨大。也是,人人都有初戀,導致愛情故事即使再爛,人們的容忍度還是比其他故事要低一些,只要肯把一生一次的愛情拿出來賣,順帶加上抖機靈的微博段子,在這一面吃快餐一面營養不良的年代,一點都不用擔心收不回投資。

我本該在看副標題的時候就不再讀下去。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1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題記

只要看名字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本記錄昆蟲的書,也可以從側面看出,此書的作者熱愛昆蟲,熱愛大自然。與作者相同的是,我也喜歡昆蟲,於是,我翻開了書的扉頁。

映入眼簾的是關於作者法布爾的介紹,他那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精神使我蕭然起敬。一個人,可以這麼有毅力,真的很不容易。看着如此厚的書,我不禁感歎道。

法布爾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獻給了研究昆蟲,留下了這本曠世鉅作《昆蟲記》。書中運用大量筆墨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性,描寫十分細膩,語言生動形象,充滿了詩意和情趣。其中我特別喜歡描寫蟬的那幾章。法布爾先用寓言《螞蟻和蟬》引出下文,再寫蟬的地洞以及蟬是如何挖地洞的,後來又寫蟬如何蜕變,再後來寫了蟬的歌唱,我最喜歡這節,因為法布爾開始研究實驗了,他先找來五中蟬,再逐一分析、實驗,語言充滿了科學性,段與段之間十分鮮明,沒有一點斷開,連接十分緊密,令人回味無窮。

《昆蟲記》裏還有其他的昆蟲,如螳螂、螞蟻、蝴蝶……法布爾對它們一視同仁,都很喜歡,並沒有一絲厭惡的感覺,由此可見,他真的十分愛昆蟲,也特別愛大自然,如果一個特別討厭昆蟲的人,還會寫下這麼富有哲理的書嗎?還能有這麼堅持不懈的精神嗎?不會了,所以法布爾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熱愛生靈、熱愛大自然的榜樣!

看完這本書,我感悟萬千:天吶,法布爾堅持了那麼多年,寫出這麼一本著作,真的很不容易!他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

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説:“寶貝,你在驚歎他的毅力對不對?其實呀,一個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你有志趣,再多、再大的困難你都可以克服,就像法布爾,他愛昆蟲,有愛昆蟲的志趣,所以他就有了毅力寫下《昆蟲記》,可見,他的勇氣與決心相當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媽媽看着我,笑了:“那你有沒有志趣?”我説:“當然,我的志趣是看書,看好書!”

《昆蟲記》語言十分幽默,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昆蟲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法布爾所敍述的昆蟲習性來源於他的仔細觀察,他用心去觀察,用他那細膩的心去觀察,將昆蟲的習性完完本本地描寫了下來,讓人們知道昆蟲。

哦,我懂了,法布爾的《昆蟲記》之所以那麼精彩,語言那麼詼諧、生動,形象那麼鮮明,是因為他有一顆平易近人的心以及愛昆蟲的志趣。

人們都説:“多讀書,讀好書。”像《昆蟲記》這樣的書就是好書,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看看。把讀書的精神發揚光大,使人們愛上讀書,就可以為國家獻上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

不知不覺,已經翻到了書的末頁,我不由得感慨:這本書實在太好了!我們大家都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12

20__年冬,我企圖啃完一本大部頭著作,這本著作的名字叫《宇宙歷史哲學》,很宏大的一個名字,內容也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奇怪的是知道這本書的人並不多,而且似乎沒什麼人重視這本書。那時候,我很是懷疑作者的觀點是不是太扯淡了。因為如果他説得很有道理,他應該很出名才對。那時候,我判斷一樣東西好不好,依然會受到身邊的人的影響。那本書是真的太厚了。比薩特的《存在與虛無》還厚。《存在與虛無》已經夠難啃了,這本書更難啃。讀這本書,你得了解很多科學常識。我最後還是沒能把這本書讀完。但是通過這本書,我建立了自己的上帝觀。我説我相信上帝的存在,並不是因為我讀了《聖經》,而是因為讀了這本書。這本書用推理的方法論證了上帝的存在。但這種方法不像《百年孤獨》裏的用照相機照出上帝的驗證方法,這種方法非常理性,而且是毫不含糊的。

我在那一年冬天寫了一篇散文,名字我記不清了。中心思想就是人類屬於宇宙,而宇宙就是上帝。我説皈依不是主觀的事情,是客觀的事情。不是你想不想皈依上帝的問題,而是你本來就屬於上帝。去年,我和武總、謝總吃飯,我們一起探討信仰的問題。我把我的這種奇怪的信仰説出來,然後他們就聯合起來攻擊我。他們覺得我的信仰不算信仰。因為但凡是信仰,你就得能説出個子午卯酉來,不僅如此,你還得有一定的戒律儀式、修行方法。而我呢?我什麼都沒有。

我們辯論得非常激烈。謝總有事先走,臨走前丟下一句話:小李,在這件事情上,我堅決站在你的對立面。

我估計我到今天也依然無法説服他們。我也不想説服他們。

他們可能以為我經常讀佛經和聖經,所以我指的上帝就是宗教意義上的上帝。但其實我們説的`完全是兩碼事。

寫這篇文章,我不想就我自己認為的上帝是什麼樣子作過多闡述。我是想説,人這種動物,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思路跳得有點遠。

前幾天,聽羅胖子説,認知越進步,人的地位就越低。哥白尼出來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於是人的地位就降格了。達爾文説人其實就是眾多動物中的一種,是由其他動物進化來的。於是人降格成了動物。到了凱文。凱利那裏,他覺得生命只是按照宇宙的方式去進化,機器也算是生命。人呢,和機器也差不多。我贊同凱文。凱利的觀點。不然我也不會啃完他的《失控》。

《失控》真正吸引我的,是它對生命的描寫。和莊子的齊物論非常非常像。

宇宙誕生,生命誕生,人類誕生。這三者,沒有前者,就沒有後者。

以上的胡言亂語,算是我讀《人類簡史》的一點點聯想。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13

名人傳分為三個部分——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列夫托爾斯泰傳,記錄了這幾位名人的生活經歷,體現了偉人與平凡人之間的不同,這些偉人對藝術的執着和追求。他們為藝術所獻身的精神、所付出的代價不是我們所能輕易體會到的。名人傳將我們帶入偉人的生活經歷中,體會他們的想法。

貝多芬是一個對音樂有着無限熱愛和追求的人,可命運卻一直和他作對。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説,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的雙手和聽覺,喪失了聽覺,代表以後聽不見聲音、分不清音調……這一切表示貝多芬的音樂生涯就在此葬送。可貝多芬依然堅持創作,與命運鬥爭,成了最偉大的音樂家這一,這算不算上天對他的一種補償呢?不是,這是他自己爭取來的結果。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於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貝多芬的童年非常艱苦,不同於莫扎特那樣温暖的童年。他的父親為了讓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天才,讓自己享盡榮華富貴。從貝多芬四歲起,貝多芬就被迫的一整天一整天的和鋼琴或提琴呆在一起,為了促使貝多芬學習,他的父親不得不使用暴力。他的父親酗酒成性,但他的母親卻在一七八七年去世了,這樣子家庭的重任就落到了他還稚嫩的肩膀上,這對他來説實在太早了。

喪失聽覺對音樂家來説已經是最大的懲罰了,可命運好像並不想就這樣放過他,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疾病相繼而來。他的愛情因為他的殘缺流走了,在心靈和身體的雙重摧殘下,他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音樂也起了實質性的變化。在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嚥了最後一口氣,這位“樂聖”就這樣閉上雙眼永遠的沉睡了。

貝多芬那不屈不撓與命運作鬥爭、並不認命於現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遇到困難不退縮、勇敢向前。世界沒有給予他快樂,只有悲傷和孤獨,可他卻給予世界莫大的快樂,這種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從貝多芬的經歷裏可以看出,成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有了堅持到底的信念才有真正的成功。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14

《完美教室——中國百合班的故事》是新教育榜樣教師、海門市完美教室工作室領銜人俞玉萍老師的工作手記,這是一個曾經把班歌唱到中央電視台的班級,一個令無數家庭嚮往的班級。“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有美麗的花。”百合班的孩子們渴望像百合一樣綻放生命的美麗。俞玉萍和她的孩子們締造着一間完美教室,一路享受着教育生活的美好與幸福。

從物理視角講,一所學校,是由一間間教室組成的。而從社會學角度看,每一間教室都是一所國小校,一個小社會。一所學校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間間教室的品質決定的,新教育實驗的最終成就與品質,也取決於每一間教室裏的故事與成就。然而,一間完美教室,既是傳統意義上教學場所的無限擴容,又是現實生活的適當微縮。這是一間可以無限長大的教室。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讓教室裏的每個孩子穿越課程與歲月,朝向有德性,有情感,有知識,有個性,能審美,在各方面訓練有素又和諧發展的生命,而一天天地豐盈着、成長着。

“孩子感受着我的愛,於是,眸子漸漸變得明亮;家長感受着我的愛,眸子裏是滿滿的信賴。”這是出自《完美教室》“愛的功課”一節的一句話,從讀到它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顫動了,因為它幸福的讓人陶醉。孩子明亮的眸子和家長滿滿的信賴正是我,作為一個人民教師想要追求的。我久久地品讀着這句讓我羨慕又嫉妒的話,一霎那,我猶如茅塞頓開,得到那個原本就在表面卻容易被人忽視的答案——源自“愛”。締造一間完美教室,是要用我們為人師的愛心來做地基,用孩子們的愛心搭建的。

A同學在國慶放假前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胳膊摔骨折了。我聽聞,便和班裏的孩子説了這件事,並跟他們説可以去醫院看望他。沒想到,孩子們聽到這話,馬上一個個爭着要去看A同學,好多人都拿出他們的零花錢,説是要給他買水果。我看到這情景,心裏十分感動,開學沒多久,這些孩子們卻已有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們用最純真的心來對待家人,老師,甚至是陌生人,這份愛一定能讓他們以後的人生都籠罩着温暖的陽光!我們班雖然成績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我們40位同學40顆心都是完美的,都是有愛的。在我的心裏,在我們所有同學的心裏,我們七(12)班就是一間獨一無二的完美教室!因為“完美”只是一種朝向,而“幸福”才是目的。

在教室裏,信任兒童是教育幸福的種子;理解兒童是教育幸福的萌芽;閲讀經典是師生精神富有與精神成長的不竭源泉;創造美好的當下生活是師生幸福生活的奧祕;傳播幸福是教室價值的最高體現。教室與生命聯繫在一起,是為生命而存在。教室一頭挑着課程,一頭挑着生命。沒有生命綻放的教室,就不可能是完美教室。生命,是新教育最重要的一個詞彙。

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求我們下最平凡的苦功夫,做最不平凡的大事情。一間小小的教室,一個大大的夢想。居里夫人説:“我們要把人生變成一個金色的夢,然後再把這個夢變成現實。”締造完美教室,讓莘莘學子的未來更精彩,;締造完美教室,享受教育生活!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15

最近零敲碎打地終於看完了韓寒寫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相比於十一年前的《三重門》,文筆確實成熟了很多,更主要的是多了很多對於世事的認識和感悟,也許有些東西有些負面,乍聽起來讓人難以接受,但卻很真實。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充滿了夢想、希望、偶然、欺騙、無奈、善良、感動、痛苦、失落,等等。裏面的“娜娜”雖然是個“雞”,但是卻異常的可愛、善良、真實、並充滿偉大母性的光輝。不得不説,其實,有些“雞”活得更像一個“人”,而有些“人”卻活得更像是“雞”。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跟這個世界談談,每個人都有一種跟這個世界談談的衝動,不論是否能夠得到迴應……,只是一種最原始的表達的衝動。

《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觀感摘錄一些精彩片段如下:

“我説,從她的那句話起,我談戀愛的時候就一直在演戲,但我發現每次和我配戲的人都不對,我演哥哥的時候,對方説,你知道麼,你太成熟了,我喜歡像我弟弟那樣的,在一起輕鬆。然後遇上下一個,我就演弟弟,結果一演,演過了,演成了兒子,她又説,你知道麼,你就像我兒子,你別裝可愛,快把你的舌頭收回去,我沒有安全感,我需要人照顧,我要一個像我爸爸那樣的,然後遇上下一個,我就演爸爸,結果人家説,你知道麼,我不喜歡中年男人那種性格的人,但我不也不喜歡幼稚的,我要像哥哥那樣的。我操,我就崩潰了,你説這些人,一會兒要我裝哥哥,一會兒要我裝弟弟,一會兒要我裝老爹,而我其實就一直在裝孫子,他們這麼喜歡爸爸哥哥弟弟,近親結婚了得了。

娜娜説,這個你也有問題,你不能都這麼想。你可以做你自己。

終於論到我冷笑,我説,做自己,多土的詞,想生存下來,誰不都得察言觀色,然後表演一番。

娜娜説,那你就是一個失敗的演員。你都不瞭解要和你演對手戲那人什麼樣,這方面我經驗豐富,等以後我慢慢地一個一個教你,可管用了,保證你不會裝錯角色。

我説,後來,我就不裝了,但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就開始有防備,從我和孟孟在一起開始。老子再也不率先掏心挖肺了,每次都發現自己都醉了,人家瓶都還沒打開呢。”——第175頁

“對於當時的我這樣從來沒有弄明白自己有什麼追求的人來説,姑娘就是唯一的追求。這種追求是多麼的煎熬,這讓我懂得了人生必須確定一個目標的重要性,無論車子、房子、遊艇、飛機,都比把一切押在姑娘身上要好很多,因為這些目標從來不會在幾個客户之中做出選擇,只要你達到了購買標準,你就可以完全的得到他們,並在產權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有人來和你搶,你可以大方地將他們送進監獄。但是姑娘不一樣,把一個姑娘當成人生的追求,就好比你的私處永遠被人捏在手裏一樣,無論這個姑娘的手勁多小,她總能捏得你求死不能,當她放開一些,你也不敢亂動,當你亂動一下,她就會捏的更緊一些,最殘忍的是,當她想去向其他的懷抱的時候,總是先捏爆你的私處再説。這種比緊箍咒更殘忍的緊什麼咒,使你永遠無法淡定神閒。我知道生命裏的各種疼痛,我發現這種疼是最接近心疼的一種疼痛,讓你胸悶、無語、蜷縮、哭泣。這便是不平等愛情,當你把手輕撫在她們的私處上,總想讓他們更快樂一些的時候,她們卻讓你這樣的痛苦。我常常看見那些為愛情痛苦的同學們,但我無法告訴他們,人生愛情是什麼,我也正沉淪在裏面,自閉和防備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第179頁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16

也不能説:魯迅是偉大的,然而談者太眾,以至失了新鮮感;又不能説:我這篇是不同的,我是想要説些不一樣的。所以,確乎是個困難的話題。然而,一本《吶喊》,薄而沉重,中國的學生們,無論如何算是讀了大半的,年來歲去,誰人讀起開篇自序裏的字句能不唏噓自歎的?有多少人到中年,累了歇了,坐椅子上一聲歎息,連吐落的第一口氣裏都有着疲憊的痕跡,於是他們能夠想到的,有時候惟有魯迅。一個民族文化的着落點,有失便就有重構,倘若説舊文化隳於五四,則新文化的構建,有一大部分乃可以説是從《吶喊》而起,這之間,有着總體與個人差異的説法,所公認的,是魯迅作為旗手,舉的標誌物明白而輝煌。

在自序中,魯迅寫道:"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户而萬難破毀的,裏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這是作者最初的`困惑和最審慎的態度,得來的回答不夠令人滿意,卻現實功利且無可奈何。

一個問題浮現:究竟是誰人的吶喊聲?——關於吶喊者,關於吶喊本身。困惑首先在於魯迅的身份定位:知識分子否?還是作家?抑或學界同聲呼喚的啟蒙者?最切實際、最大的可能是三者兼具。我們意願讀懂《吶喊》,嚮往理解作者,因而這是困境,也是高潮。

竹內好眼中的魯迅,是個孤獨的知識分子,之所以説"作為啟蒙者的魯迅和近似於兒童的、相信純粹的文學的魯迅這種二律背反同時存在的矛盾同一",恐怕也是由於看出了魯迅形象註定無法單一的歷史文化定位。

郜元寶有言,"在現代中國,純粹觀念形態的思想很難生根,能在現代中國生根的思想必須像魯迅的文學那樣,帶有個體生命的氣息,就是説,必須具有文學的形態。文學之外無思想"——能不能這樣説呢?正是由於魯迅身上既承傳了古士大夫們的風騷之骨,又顯露出新的社會階層敏鋭的洞察和感悟力,且兼具之前所未有的時代啟蒙者的特殊方法論意義,其難得的完整性和客觀性決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首先,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建國前大部分的知識分子歸類於資產階級,然而作家不是,甚而有眾多作家誓言與知識分子的固有身份定位決裂,如沈從文所宣稱的那樣。我們會發現,一旦歷史政治形勢與時代命運非正常的密切起來,此一現象便絕不單一。這種令人尷尬的情形似乎反映出特定歷史階段作家層與知識分子階層的剝離,縱然作為時代豐富性的標誌之一,但卻造就了同時代文學最大的暗傷:鬥爭無所不在,且都侷限於當下和表層,無法深化作品主題,亦不能超脱自身於時代之外。

就知識分子、作家以及啟蒙者三個身份所涉及的範圍來説,知識分子最具私人性;作家由於其作品的公眾性,必須具備相當程度的大眾和普世原則;而啟蒙者這一身份,則反映出整個時代乃至超越時代的需要和寬泛,正如T.S.艾略特在其《傳統與個人才能》中所指出的,任何一個詩人或作家必然與其整個民族的歷史發生某種聯繫,他們一面創出新的歷史份額,一面將自己添加進歷史,成為整體的一環——這是作為詩人或作家的必然和超然。

作為啟蒙者的作家或者説知識分子,他本身可能並不能非常清楚的反映出這一點,但他的身上定然有着集結整個時代最典型、最清晰且最能與歷史相協調的樣貌特質。而之於近現代的中國無可置辯的是,能夠超越時代,將進步的作家身份與知識分子的傳統近乎完美的結合,並創造性的賦予其難能的啟蒙者角色定位的,現代作家中,只有魯迅一人。

讀課外書有感國小800字 篇17

人一直都有一個心願那就是長生不老,秦始皇嬴政為了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惜三次長途跋涉地東巡,最後死在途中。唐太宗為了尋求長生不老,天天吃貢含量超標的仙丹,致使英年早逝。明世宗為了煉丹,二十年不上朝,致使貪贓枉法的首輔嚴嵩橫行亂政20年。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願望,可是當這個願望擺在面前,只要喝上一口有些髒污的泉水便能實現時,你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是不顧一切地飲下泉水,還是極力地破壞那口泉,甚或是告訴眾人來一起分享?

11歲的小女孩子温妮天真可愛,她不相信奶奶口中的精靈,也不相信童話世界,直到遇見了傑西一家,讓她不得不在生命面前做出選擇。那個身材瘦削,有着古銅膚色,長着一頭濃密的褐色捲髮的男孩——傑西,温妮本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俊秀的年輕人,連愛慕之情還沒來得及萌發,便捲入了一個祕密之中。

偶然中,傑西一家喝了那個泉水,童話中的結局應該是過上了快樂的生活,因為容顏不變,身體無論遇到什麼外力的破壞都不會死去,這將是多麼美好的事情。然而,對於傑西一家來説,這卻像是一場災難。為了不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他們常常要換地方去購買東西,而在一個地方從來不過多停留。一生中,他們需要不停地換地方來居住,而又不能與他人有過密的來往,因為擔心被人發現這個祕密。

可以説傑西一家是明智的,若是將這個祕密公之於眾,那麼大批的民眾將會不遠萬里地尋找不老泉,為了爭奪泉水又會發生令人難以想象的流血,而得到泉水的人,擁有不老的容顏,不死的身體。這個世界是在不停地運轉,而人類卻這樣長生下去,這對於世界來説也是一場災難。

11歲本是無憂無慮的時候,卻要面對這麼艱難的選擇,這對温妮來説,可謂難比登天。

若干年後,當傑西一家懷着忐忑的心情再次回到那片樹林時,發現一切都變了,而在尋找到温妮的墓地後,他們終於可以安心地繼續下一個旅程了。

娜塔莉 ·巴比特是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和插圖畫家,《紐約時報》評價她”毫無疑問是我們一位最有天賦和抱負的兒童文學作家。“《不老泉》獲獎無數,並且在1981年和20__年兩度被改編成電影。

《不老泉》文字流暢,語言通俗,故事精彩,非常適合孩子閲讀。100多頁的篇幅既不會讓閲讀成為負擔,又能在故事中體會作者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