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精選15篇)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1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爾基也説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知識經驗的載體,它記載着古今中外的各類知識,它可以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精選15篇)

龍堅也許他讀了書罷了,就救了他一家的生命:一個星期日的中午,他的爸爸在家的沙發上看報紙,他和他姐姐在家裏的房間做作業,他媽媽在家裏的廚房做飯。突然,龍堅的媽媽大叫一聲,他們飛奔過去,連忙喊:“快!快!快把鍋端起來,不然煤氣壇會的!”爸爸伸手準備拿鍋,可火太大,手伸不過去,他也束手無策了。這時,龍堅和他姐姐看到這裏,姐姐急忙説:“快潑水!”爸爸立即阻止:“油太多,潑水不是火上加油嘛?”怎麼辦?眼看着火勢越來越兇猛,幾乎要燒到屋頂,説是遲,那時快,龍堅一個箭步飛身上去將鍋蓋往鍋上一撲。嘿!大火馬上熄滅了,全家才鬆了一口氣。事後,龍堅、姐姐、爸爸圍着媽媽問起起火的原因。原來媽媽炒菜前在鍋裏放多了油,就去找碗,想把多餘的油盛出來。沒想到時間一長,鍋裏的油就燒着了。爸爸媽媽見龍堅一下子就撲滅了火,格外高興,還誇獎他聰明,問他從那裏學的。他説是從書上學的。

瞧,龍堅之所以可以快速地拯救一家,這知識是從哪裏學地呢?書!書是無言的誠實者,書籍是智慧的海洋船:從野蠻到文明,從庸俗到崇高。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精益求精。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沒錯,田要細耕,書要精讀,只要這樣,你就可以讀懂好書裏的“救濟糧”。啊!對,在此,我想到了名人的一句偉話:“書是精神的糧食。”是的,書可以以糧食的名義替代,生活中的難題可以在書中尋找解決的方法。書就像無聲的導師,引導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使我們學識淵博,使我們心胸開闊。

來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暢遊在書的海洋泛舟,更好地吸取每本書裏的精華吧!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2

《沉思錄》是一本啟迪智慧、發人深省、可以促使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得以純潔而高尚的哲學自省書,是古羅馬皇帝先哲馬可.奧勒留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它使人建立樸實的信仰和高貴的道德,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出莊嚴不屈的精神魅力。温總理給予它很高的評價,並把它作為牀頭必讀書籍。

《沉思錄》中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宂長的説教,卻處處閃爍着智慧的火花。書中的許多思想,即使在兩千年後今天也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作者從哲學高度對人生真諦進行思考,深刻、睿智,讓人高山仰止。讀《沉思錄》會讓人在高雅思想和純淨心靈中得到慰藉。初讀之下,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辯證的看待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奧勒留是位自然主義者。他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熱愛與敬畏之情,但不僅僅限於它的山山水水,而更強調尊重其客觀規律。他在《沉思錄》中寫道:“一切事物都是互有關聯的,連接萬物的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能夠獨立存在,因為它們聯繫在一起,有秩序地組成同一個宇宙。只有一個由萬物集合組成的宇宙,也只有一位存在於萬物之中的神明,萬物本是一體,遵循同一法則,有智性的生物中存在共同的理性,共同的真理,對於這些本源歸一、共享同一理性的生靈而言,也就只有一個唯一的盡善盡美之境”。這一觀點與我們中華民族的先哲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為人處事遵循客觀規律,合乎自然法則,這就是人的理性,而這種理性正是人生最大幸福之源泉,奧勒留對自己如是説。“行事若能遵從理性,一心一意,堅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隨便分心在別的事情上,保持內心的純淨正直,即使你隨時可能放棄生命——如果能做到這些,不奢求什麼,也無所畏懼,如果你現在的行為合乎自然,你從小到大所説的話沒有任何虛假,那麼,你就能過得幸福;誰也不能阻止你獲得這樣的幸福”。他還寫道:“只要我們遵循着理性行事,便無需畏懼,因為只要我們是向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所做的合乎本分,我們必定能得到自身的福利,也必定不會受到傷害”。這是何等高度的思想境界。

通過上述思考,結合科學發展觀的深入學習,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認識、掌握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的。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有機統一起來。只有堅定唯物主義哲學觀,積極行動合乎自然,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並獲得幸福。

2、如何看待“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

奧勒留在書中寫道:“不要像一個被強迫者那樣勞動,也不要像一個將受到憐憫或讚揚的人那樣勞動,而要使你的意志直指一件事情,即像社會理性所要求的使你活動和抑制自身。”

相應的,馬克思“勞動成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是從真正的自由勞動所具有的特質出發,得出其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這一命題: 當生存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真正自由的勞動作為自我實現的過程將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真正自由的勞動在於真、善在勞動中的統一,使得勞動具有美的性質;到了共產主義社會,自由勞動將對應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無可阻擋的歷史規律。

我認真的思索,勞動自然首先是為了生存。當生存被勞動滿足之後,勞動又是為了什麼。多少人是為了所謂的“舒適”,又有多少人是為了取悦他人?我想兩者都不會從勞動本身得到快樂。勞動也是生存的方式和目的,本質是自然。能夠符合自然的勞動者才是快樂的,能夠創造這樣勞動氛圍的人才是高尚的。

3、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

《沉思錄》非常關注人的修身養性。作者要求自己至少應該做到:其一,意志要堅強。“每時每刻都要保持意志堅定,像一個羅馬人、一個大丈夫那樣,一絲不苟地、保持尊嚴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始終懷着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行事,心理不要存有其他念頭”。其二,貪慾要抑制。“追求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瘋狂,但惡人做事不可能不瘋狂”,他認為:“由慾望而引起的過錯比憤怒引起的過錯更應該受到譴責。因為當一個人憤怒時,他是由於某種痛苦或內心的煎熬而失去了理智,但那些受慾望驅使而犯罪的人卻是因為經不住快樂的誘惑,他的過錯也就更不道德、缺乏男人應有的自制力”。他告誡自己:“你所沒有的東西,不要想入非非,夢想着已經得到了,要從你已經擁有的東西里面挑出那最好的,想想看,這些東西倘若你現在不是已經擁有,你該多麼渴望得到啊”。其三,思想要公正。“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呢?只有一件:思想公正,行為無私,為人誠實。對於所經歷的一切都淡然愉快地接受,從不大驚小怪,因為這一切都源於同一個命運的安排”。他在內心裏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做事不要違心,不要自私,不要輕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華麗的言詞來裝飾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閒事”。

堅強意志、克服貪慾、端正思想。説的多好啊!內心的自由,來自於執着,不是對錶象的執迷,而是對內心準則的堅持。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有不斷的自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才會產生堅定執着追求的勇氣,才會獲得內心自由的幸福。

這部哲學著作博大精深,本人閲讀欣賞獲得點滴體會,留做温故知新。奧勒留的《沉思錄》,幫助我們反省過往、思考未來,我也必將常讀常考,以作鞭策。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3

這本書主要講了主人公金鈴和她的爸爸、媽媽、同學、老師之間以及會考的故事。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好孩子身上的優點,我從金鈴身上知道了各種好行為。比如:助人為樂、愛護動物、關心同學……,這些金鈴都做到了。比如:《最後一個兒童節》裏金鈴關心同學、《我可以養蠶了》裏金鈴愛護動物、《獲獎專業户》裏為媽媽爭光、《老師病了》裏關心老師……。我覺得金鈴太值得我們學習了,與她比起來,我覺得我做的還不夠。不過,我有信心做的和她一樣好。好事先從一點一滴開始做,比如:1。洗完手及時關閉水龍頭2。定期給樓下小樹小草澆澆水3。同學有困難積極幫忙4看到有人摔倒,幫忙扶起……,只要我持之以恆,肯定能趕上金鈴。

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充滿愛心,懂得每時每刻都為他人着想。比如:1。你高興時別人正在傷心,你要去安慰她。2。被人不小心弄壞了你的東西,你要去理解他。這些金鈴都做的非常好,我決心也要做的和她一樣棒。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愛裏面的主人公,是她讓我知道好孩子是多麼重要。最後,我祝金鈴考個好成績。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4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他有着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點。具有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同時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而又詼諧好鬧,這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當山大王時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則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鬥。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鬥,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鬥,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鬥,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大鬧天宮時的桀驁不馴,與西天取經時相比似乎改變了許多,其實悟空的個性仍然沒有變,比如在騙取妖怪的二件寶物後,讓玉帝派人去偽裝裝天,威脅道:“若不從,即上靈霄寶殿動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稱呼”。孫悟空,這麼一個不“聽話”,不為強勢屈服的硬漢子,由於太桀驁不馴,太有本事,同時又被觀世音菩薩誘惑地戴上了“緊箍咒”,其“能力”受到了限制,其在書中只能是“二把手”。

唐僧是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物,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總是被妖怪抓走,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孫悟空,我想,他一定去了另外一個西天。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他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的阻止,不僅要念緊箍咒折磨孫悟空,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其愚的程度有時讓人憤恨.但是,唐僧卻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執着,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為了腳踏實地他從沒讓悟空用筋斗雲幫他飛過任何地方。唐僧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就是因為他具有始終堅持着要取得真經的堅強信念,儘管他是書中最沒有本事的角色,但是,他是“一把手”。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角色,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化點齋飯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在路上躺着睡大覺,要麼摘了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他犯了錯誤,不去悔改,回來後卻總想找個藉口説個謊敷衍過去,但每每被機靈的悟空識破,並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途上是六根不淨的,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着高老莊的媳婦和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説:“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着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其毛病和缺點太多了。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一點作用,如:在師傅被妖精抓住時,他總是想着辦法把猴哥給請出來,最後,總能把師傅營救了。所以我覺得八戒有時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偶爾也有智慧的火花閃爍。他這種人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和我們周圍經常會見到。由於他還有點本事,也不太壞,時不時的還能討師傅的歡心,所以,吳承恩給他定了個“三把手”。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幹事情更是勤勤懇懇。雖然他沒有悟空和八戒的本領高強,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的,這點本領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由於他太老實,又不喜歡張揚,是一個大眾化的人物,他只能位居最後。這種人事結構太奇妙了!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5

讀完《教父》,我有了很多感觸。很佩服作者馬裏奧?普佐的寫作能力,他能熟練地駕馭故事情節,將人類性格中的罪惡一點點的展現給讀者。《教父》簡直就是20世紀的鉅作,一部現實主義的佳作。每一部分都值得細細地品味、仔細地思考。

普佐在小説的設計上有獨特的風格,不管是小説結構還是故事情節。在小説結構上,小説是分成好幾小部分組成的,像播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地述説著故事。小説在開頭寫了殯儀館老闆勃納瑟拉、歌星方檀、麵包師傅納佐林在面對難以解決的困難時都不約而同的找“老頭子”考里昂尋求幫助,小説以此開始講述美國黑幫中的一個家族的故事。小説的多個部分是以人物傳記的方式描述人物、敍述故事,將不同的人物巧妙地串聯在一起。在小説故事情節上,作者遊刃與故事的敍述,安排了各種人物的出場,整個故事充滿了懸疑感,故事的格調非常忐忑,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多數幾章的故事發展總是高潮澎湃,故事發展到最後歸於平靜。讀者在讀此書時容易置身與故事當中,感歎故事的精彩。

小説中的各個人物形象都是刻畫得非常明顯。“教父”考里昂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第一章中作者描寫了三個性格迥異的小考里昂:大兒子桑兒性格衝動而且心狠手辣,二兒子弗烈德里克性格本分、忠誠、倔強,麼兒子邁克爾性格沉著冷靜。邁克爾的性格像“老頭子”的性格,“教父”打算精心栽培他的小兒子,但是邁克爾卻不拘一格,有時和他唱反調。養子黑根是這個家族不可或缺的一員,他被老頭子新任為參謀,雖然他的血統不是西西里血統而且在很多問題處理上出錯,但他忠誠於考里昂家族。老頭子通過其獨特的“幫助政策”拉攏了大批的人,使他們為其打拼了一片考里昂自己的“和平世界”。與這些男人相對是女人形象的描寫。康妮是教父的女兒,她是家族中最被寵愛的人,她有著一段悲慘的婚姻,丈夫卡羅經常虐待她,而她卻時常忍氣吞聲,她在維持這個家庭的時候默默的忍受這種生活;凱是邁克爾的妻子,她是個善良知性的女人,她不願邁克爾因他家族捲入黑社會中,她始終堅信邁克爾不會對她撒謊,但到最後她發現自己受騙了,她開始為邁克爾的罪祈禱;阿波羅妮婭是邁克爾在西西里的妻子,她美麗善良,是西西里一個傳統的姑娘,她給邁克爾帶去快樂,而她的生命如此短暫卻是很絢爛。

“慾望”“報仇”是整部小説的主題詞。金錢的慾望、權勢的慾望、名聲的慾望、異性的慾望和報仇的慾望。政府、黑社會、個人、集體都含有以上五種慾望,金錢的慾望是後四種慾望的源頭,而報仇的慾望是前幾種慾望的結果。考里昂因為生活的窘迫變成了表面温和而慾望強大的野心家,他因此獲利並且付出代價,當他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他看透了自己的強大欲望的後果,他選擇退休,選擇過田園生活,在他臨死之前,他感慨:“生活是這樣的美好”。報仇是黑社會中常有的事,邁克爾為父親、為妻子、為哥哥、為家族報仇,他痛恨黑社會,但是為了家族和為了親人,他不得不接受家族企業斡旋在黑社會中,最後他選擇逃離這個黑社會。套用一句話:冤冤相報何時了!

人們通常認為黑社會是傷害無辜百姓、喜歡製造危害的一種社會,它通過殺人、防火、放高利貸、收取保護費等多種方式傷害人們。然而在本書中,我們會發現考里昂建造的黑社會並不是“黑社會”,它會幫助那些無助的人剷除社會中的害羣之馬,以此博得大家的信任。書中寫到:他(邁克爾)還摸清了“黑幫”這個詞在義大利語裡原來的含義是“避難所”。隨後,這個詞就演變成了為反抗壓榨這個國家和人民的歷代統治者而成立起來的祕密組織的名稱。考里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他就抓住現實社會的瑕疵,在人民羣眾中建立起信任。他“以惡治惡”的手段不為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教父》的最後一章著重寫了愷,愷對邁克爾的所作所為感到害怕,她想選擇離婚,但是這不能解決問題,最後她選擇了宗教。從一個無任何教義信仰的妻子到一個成為天主教的妻子,愷選擇了家庭,選擇了為丈夫靈魂懺悔。從教堂的深處傳來了一陣鐘聲,要人們懺悔。愷按照人家教給她的辦法,右手握起拳頭,輕輕地錘擊自己的胸口,這就是懺悔的表示。鐘聲第二次又響了,只聽到了一陣沙沙的腳步聲,要領聖體的人們紛紛離開自己的位置向祭壇前得欄杆走去。愷也站了起來,隨著大家一道走去。她跪在祭壇前得欄杆外面,從教堂深處第三次傳來了一陣鐘聲。她仰起頭,張開嘴,準備領取像紙一樣薄得小面餅。這是最可怕的時刻。等到小面餅在嘴裡溶解了,她可以嚥下去的時候,她的緊張情緒才能消除,她也才可以隨便一些。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6

《圍城》是錢鍾書唯一的一部長篇作品,該作品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墮落的感歎,堪稱一部現代版的《儒林外史》。

錢鍾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對於他,我更深的感觸應該説是同情。錢鍾書對方鴻漸的描寫可謂是出神入化,但最終卻為他選擇了一個悲慘的命運。方鴻漸出生在一箇中產階級家庭,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圍城般的社會。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會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關閉了。抱着無奈的心情,他一頭鑽進了婚姻、事業和家庭的圈子裏。在婚姻的圍城裏,他愛上了博學多才的蘇文紈,但對方的漠然卻註定這是一場失敗的的單戀。頗有心計的孫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並不美滿的婚姻。在事業的圍城裏,方鴻漸同樣也不如意,他經歷兩次轉系後大學勉強畢業。在岳父的資助下,他踏上留學之路,卻因無心學業而與一紙博士文憑失之交臂。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買了一張假文憑交差。生活所迫,回國後的方鴻漸和趙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閭大學的求職之路,學校雖地處偏遠,但絕非一方淨土。清高孤傲、無所作為的方鴻漸終於在十幾個知識分子間的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

方鴻漸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在圍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鴻漸自視清高,手持的卻是一張假文憑。自我感覺頗好的他,課堂效果卻死氣沉沉。正是他對自己過高的估計,使他越來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圍城裏陷得越來越深。他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無知,以及和別人的差距,轉而在心中築起了一座新的圍城,一座自卑的圍城。其實,這大可不必,只要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虛心求教,並對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對,那座虛幻的圍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時常抱怨社會的不公,對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羨慕,萬分的嫉妒。與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實實做好份內之事,要相信,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自視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鴻漸的老路,抱憾終生。

還是那句老話,社會是圍城,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我們又何必讓自己的心態處於圍城中呢?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7

幾曾回首一劇《白毛女》,讓黃世仁遺臭了萬年。但經過記者對黃世仁的家鄉河北省平山縣進行詳細調查,從羣眾那裏得知了歷史上那一段傳説的真實面目。

黃世仁的爺爺黃運全,本是一個老實貧農,經過一輩子的省吃儉用艱苦創業在四十歲的時候買下了十五畝薄田,然後辛勤勞動慘淡經營最終將105畝地傳給了他的獨生子黃起龍。黃起龍念過私塾知書達理,聆聽祖訓秉承父業,低調做人,幾十年來,將黃世仁的爺爺黃運全留下的100畝地擴大成千畝良田。並且有了仁,義,禮,智,信五個大兒子。黃世仁是長子,自然接了父親的班兒。黃世仁自幼好學,學歷至相當於現在的高中。黃家五兄弟在當地名聲頗好。黃家仁人善心,經常賙濟鄰里,行善積德。在當地是有名的黃大善人。黃世仁有一妻七妾,兒女成羣,家庭和睦。(當時的法律允許有一夫多妻,黃世仁的婚姻狀況不屬於違法也在當時的道德規範之內)

楊白勞,黃世仁的發小兒(結拜),楊白勞的父親楊洪業是當地有名的豆腐大王人稱楊豆腐。楊家豆腐以質好價廉著稱。楊洪業將他的豆腐事業傳給他的獨生子楊白勞之後,於41歲英年早逝。楊白勞承接父業之後,辛勞程度超出了他當公子時候的想象。又染上了賭癮毒癮,豆腐事業從此一路向南。當地百姓都很看不起他。

大春,貧農,一個小痞子,無賴。

喜兒,楊白勞的獨生女兒,一個喜歡吃豆腐的胖懶妞。

《白毛女》把黃世仁描述成為富不仁橫禍鄉里的惡霸,強搶民女喜兒最後在人民羣眾的吼聲中被鎮壓了。楊白勞因欠黃家鉅款無力償還喝滷水自盡,喜兒據説在大山裏呆了若干年鬚髮皆白最後被大春救出。大春參加革命結束無賴生活。

事實: 黃世仁在楊白勞欠下鉅額賭債無力償還又遭債主追討的時候立字據借給楊白勞大洋1000元(相當於現在的10萬人民幣)然後又收留未成年的喜兒。楊白勞欠錢躲債吃喝嫖賭無臉見人最終誤喝滷水不治身亡。黃世仁念在同楊白勞多年的情份上厚葬楊白勞並且收養喜兒。

看看“白毛女”創造者楊潤身自己的回憶,“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在情節上提出了不少有見地的再創作建議。如,歌劇中的楊白勞是臘月外出躲賬,但楊潤身清楚地記得,當年他父親是拼死拼活掙夠欠地主的利息,主動向地主還息。按照統治階級的規矩,窮人還清債息就可以安度春節。劇中楊白勞、喜兒、大春三個勞力,完全可以還清黃世仁的債息,躲賬有欠真實。楊潤身就與兩位編導商討,由楊白勞躲賬改為主動還息,但黃世仁為霸佔喜兒,強詞奪理,要求本利全還,逼楊白勞走上絕路。這樣一改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實。”完全沒有對事實進行調查,僅憑自己的革命忠誠,就顛倒了楊白勞欠債不還的基本事實,又把為富不仁的帽子扣到黃世仁頭上。

《白毛女》虛構的成分太大了。同時,顛倒事實。將黃世仁在名聲上顛覆至萬截不復的地方。實屬大不應該。穿鑿污史,辱前人於地下,公允何在?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8

因為種花,郵差的生活從此而改變,成為一個快樂的郵差,讓生活煥發無窮的魅力!感動於筆者,在“讀書”、“上網”、“寫作”中充實自己的生活,讓成功和榮譽給自己增添一份自信,努力做一個瀟灑、吹着口哨的快樂教師,像快樂的郵差一樣靜靜地享受着教育,感受着詩意般的教育生活!

我也在思考,我們為什麼就感受不到工作的快樂呢?我們為什麼就體會不到詩意般的教育生活呢?教師的生活和工作和文中郵差一樣清平、乏味,教師在繁忙的工作中叫苦連天,充滿疲憊,甚至產生一些消極、牴觸情緒,工作固然艱辛,生活依舊清平,而郵差想到了用種花的方式來調節自己,並滿足於這小小的改變,我們教師如果總是在抱怨中生活,不能擺正自己的心態,不善於發現、感受和調節,是永遠不會快樂的!我們要向郵差和筆者那樣,學會自己給自己創造快樂,用“心”去發現自己身邊的快樂,用良好的心態去為自己營造一種充實、多彩的生活,像郵差一樣種植野花、像筆者一樣勤於寫作,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工作;還要學會滿足,學會改變,只有知足的人才會常樂!願我們都用“心”去做一名快樂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工作才會變得更有意義,教師的生活就會更加精彩!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9

今天,當我閲讀名校尖子生作文中的《讀書》這篇作文後,被文中的“我”那種讀書時忘掉所有的一切,專心致志的態度所感染。

當我一字一句,仔仔細細地閲讀時,就彷彿在和文中的“我”一起讀書。那位作者讀的是這麼聚精會神,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忘記了。讀到這兒,我會想到了以前自己讀書時的情景。每當父母給我買回一本新書的時候,我總是如魚得水,迫不及待地欣賞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我雖然喜愛看書,但從中收穫特別少。為什麼呢?我曾經一直都在想這個問題,但今天我終於明白了,因為作者如飢似渴地讀書,忘記了所有的一切,與自己相比較,我只是看看熱鬧,反而只注意了故事情節,不曾體會文章中的,更未注意過他人的作品、文章的好辦法等。作者專心致志的讀書精神讓我受益匪淺。

粗心乃失敗的根源,認真乃是成功的祕訣。我是深有感觸的,記得我在這次數學期末考試考了97分,都是因為粗心大意的結果,難的題我都沒有錯,偏偏只錯了1道計算題,我真不應該呀!唉,粗心大意使我屢次失敗,我懷疑,它難道是我的影子,總是與我相伴嗎?可今天,我看到作者讀書忘了一切,而拋開粗心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認真交朋友,對,終於悟出,粗心並非與我相伴,不是總與我結交為友。而今只有甩掉它,放棄它,才會通向成功之路,待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認真的態度。

通過這篇作文,我明白了很多知識。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10

今年暑假,我研讀了《課堂教學的50個細節》—書,感觸非常深,這也許是我從教以來對我感受最深的值得鑑的一本好書。我從教學方法探索、教師的語言行為、課堂突發事件、學生的學習狀態等幾個方面入手專心研讀,鄭老師抓住了以上幾個細節的關鍵核心問題來進行研究,但在現實教學中這些大多是被我們忽略了的或完全不以為然的小問題,而在鄭老師的眼中卻成為了非關注不可的大問題。

曾經聽有人説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啊,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談何做大事呢?更何況課堂教學中根本就沒有小事可言。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師生的語言、行為、舉止,都應該嚴謹得體。本書中,鄭老師對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的語言、教學中的參與程度、教師的手勢、甚至是教師的行走路線都做了較為細緻的分析和周密的闡述,仔細的品味,確實有理有據,不容忽視。是啊!只有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感覺當一名老師難啊,特別是要做一名時刻都關注細節的老師,更是深感壓力之大。

課堂教學是對教學智慧的挑戰,教師在解決一個問題時,要敏鋭地察覺到還存在的其他問題,並且着力對後者進行思考與探索,在問題的深入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智慧和獨到的教學本領,才能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學智慧。關注細節,將是提升教學智慧的必經之路。我們應該努力把細節做到位,讓我們的課堂散發着和諧與美麗,讓我們的學生在和諧與美麗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課堂教學也是一個艱辛的的旅程,我們要腳踏實地的,一如既往的堅持探究每一個細節問題,如果説一個細節就是一朵最美的小花,那麼我們應該致力於將其編織成世上最絢麗多彩、最賞心悦目的花環。讓我們一起來採花吧!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11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着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並不很多。當我第二次再次閲讀此書時,我內心時時猶如甘泉湧入心間 ,淨化心靈 ,洗滌靈魂。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説,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是一個温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東西的女孩子,儘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從她的靈魂深處隱隱閃現很深的自卑,因而從她的性格上就表現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簡愛》這部作品中就是作者自我價值的寫照。在作品中主人公簡愛就是作者的精神體現。

文中的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着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舅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不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她與主人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的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使得這位牧師深深地愛上了她。羅切斯特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着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在當今的現實世界裏,人們都在瘋狂地追求金錢和地位,並因此而淹沒了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了“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了“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個體的人格尊嚴而拋棄所有,並且義無返顧。也許當人們窮得一無所有時,他們才會去追求“真愛”。可是被銅臭薰過的精神還配擁有真愛嗎?也許到了化繁為簡,返樸歸真的時候了。在追求物質生活的時候,應該在生活中灌注一些真情和温情,追求一份本真的温馨、和諧和寬容。讓我們也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愛情。純淨得像一杯水,緩緩地灑落人間。

在美好富裕生活的誘惑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的個人尊嚴,這是簡最具有個人魅力的地方。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12

讀《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有感---城市活力論與南京老城南舊城改造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是一本獲得設計界勝讚的規劃方面的參考書,還記得似乎被竭力宣傳該書是“有史以來關於城市的最出色著作之一”。當時以為這是一本大部頭的理論書籍,但是翻開書的序言就被他的第一句話吸引了。

“此書是對當下城市規劃和重建理論的抨擊。---------《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序”

作為一個社會學家, 雅各布並未面對當時美國城市現象中的所有重大問題,比如強烈的貧富差距,資本主義制度下巨大的階級矛盾,甚至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但是雅各布作為一名非本專業作家則從的綜合的社會學角度,針對當時美國盛行的存在嚴重問題的規劃方式,提出了一些更具人性關懷、激發城市活力的規劃原則。總的來説這本書的論述是在多樣化的自由發展存在一定的“真善美”的約束的條件下進行的,作者的原意也並非一次建立一套完整的規劃理論,或者執筆未來美國大城市的總體規劃,而是希望在城市規劃界引發一種對人,對豐富的城市生活的意義的關注,以及對當時戰後美國的以大規模重建計劃批判。她通過非專業化的清晰語言,將人們與人們的活動、活動的場所交織起來,為我們展示出一幅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畫面,將她的"城市生態學"轉化為我們身邊真實而生動的"街道芭蕾"(street ballet)。可以説這本書的作用更多是給迷茫的專業規劃設計者們一些思想的觸動,希望以此喚起一場新的城市規劃革命,而她熱情同樣帶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一 關於簡.雅各布斯和他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簡·雅各布斯(1916-),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她家族中幾代女子都與男性一樣擁有職業,而且大多數是教師。在她的家庭中女孩和男孩被同等對待,家族的這一傳統塑造了她果敢而特立獨行的性格。早年做過記者、速記員和自由撰稿人,1952年任《建築論壇》助理編輯。1958年,雅各布為著名的《財富》雜誌撰寫了一篇關於城市中心區的文章《市中心為人民而存在》。在這篇文章中,她充滿激情地批判了由聯邦政府資助的大規模舊城更新項目,同時讚美了曼哈頓現狀環境中街道生活的歡樂與祥和。之後寫作了《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1968年遷居多倫多,此後她在有關發展的問題上扮演了積極的角色,並擔任城市規劃與居住政策改革的顧問。1974年成為加拿大公民。她的著作還有《城市經濟學》、《集體失憶的黑暗世代》。

作為一名女性作家、一名新聞記者,很顯然,雅各布敏感的觀察力,和作為一名大城市的生活的參與者。使她清楚地認識到政府對其街區以及她周圍的街區原本祥和的生活所帶來的大規模破壞。她用她的熱情、悲憫和激昂向傳統的城市規劃觀念開戰,旗幟鮮明地與“現代城市規劃”唱反調:人家呼籲清除貧民區,她卻提出要增加城市人口的多樣性,讓人和各種活動聚集在一起;人家説應該建立現代化的城市開放空間,她卻覺得要把城市變得更密,形成一種符合居住傳統的適度的混亂。

這本當時被譽為婦人連篇累牘的嘮叨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自1961年出版以來,即成為城市研究和城市規劃領域的經典名作,對當時美國有關都市復興和城市未來的爭論產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作者以紐約、芝加哥等美國大城市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結構的基本元素以及它們在城市生活中發揮功能的方式,挑戰了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使我們對城市的複雜性和城市應有的發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為評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

二 雅各布關於美國舊城更新問題的核心思想

1“街道眼” (streeteye)概念

通過大量事實的調研和作者的親身體驗得出的關於城市中人行道、街區公園、街區的特性。這裏她提出了著名的“街道眼” (streeteye)概念。區別於“現代的”廣場綠地和城市開放空間,這是一種主張保持小尺度的街區(block)和街道上的各種小店鋪,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們相互見面的機會,從而增強街道的安全感;她論述老社區是安全的,因為鄰里有着正常的交往,對社區有着強烈的認同;她指出交通擁堵不是汽車多而引起的,而是城市規劃將許多區域生硬地隔離開來,讓人們不得不依賴汽車。

2 “街頭芭蕾”

“街頭芭蕾”描述的事很多專業建築師看不到的東西,甚至是他們所感受不到的城市温度。只有甚或在這個街區的人才能感受那些瑣碎武器的感動。比如老城南的煎餅店,比如小巷內擦肩而過的側身,比如陽光投射在老房子屋檐投射的曲折的陰影,比如晚飯時間鄰居端着飯碗的閒聊。這一切對於老城居民都有着不同的意義。

3城市的多樣性,

關於城市的關鍵詞:多樣性、混合、高密度。在雅各布斯的書中最為推崇城市的多樣性,城市是人類聚居的產物,城市的主要特徵就是人的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城市裏,而這些人的興趣、能力、需求、財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萬別。因此,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社會角度來看,城市都需要儘可能錯綜複雜並且相互支持的功用5的多樣性 ,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這裏城市的多樣性在老城區獲得集中的體現。老城區的多樣性通常在改建保護之後就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氛圍。對於城市而言正是這種看似帶來混亂與對立的多樣性才使城市能夠成為了在適應了原始的混亂的後新的因素的孵化器,成為了一種能夠區別於其他的有歷史發展的地方。

針對衰敗的大城市中心,她又進一步提出,挽救現代城市的首要措施是必須認識到城市的多樣性與傳統空間的混合利用之間的相互支持。在這一點上,《生與死》中還提出了著名的四點補救措施:保留老房子從而為傳統的中小企業提供場所;保持較高的居住密度從而產生複雜的需求;增加沿街的小店鋪從而增加街道的活動;減小街塊的尺度從而增加居民的接觸。針對我國舊城改造的現狀,這四點建議至今還是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4城市活力論

內部活力是大城市最重要的生長源泉。作為一個有機體,其和無機體的重要區別就在於其“內力”,大城市更新、發展、健康的源泉都應該主要的來源於經過了良好的合理的制度組織從而生髮的內部力量,而不應該是另外的外部力量成為其動因。健康的內部結構對於大城市來説非常重要。

5 強烈反對美國城市中的大規模計劃

雅各布的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對對1950-1960年代美國城市中的大規模計劃(主要指公共住房建設、城市更新、高速路計劃等)進行批判。雅各布指出,大規模改造計劃缺少彈性和選擇性,排斥中小商業,必然會對城市的多樣性產生破壞,是一種"天生浪費的方式"①耗費巨資卻貢獻不大;②並未真正減少貧民窟,而僅僅是將貧民窟移動到別處,在更大的範圍裏造就新的貧民窟;③使資金更多更容易地流失到投機市場中,給城市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大規模計劃只能使建築師們血液澎湃,使政客、地產商們血液澎湃,而廣大普通居民則總是成為犧牲品" 。

三 簡氏理論在南京門西舊城改造中的探討

通過上學期郭老師的一個項目,我對門西老城區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同時開始關注舊城改造這個複雜的問題。而簡氏的書給我我很多的啟示,我國政府在舊城改造問題上往往投入大量資金,但是最終資金的受益人永遠是住宅開發商之類,而非居民本身,而改造也往往好大喜功,一整頓就是很大一個片區,而舊城改造計劃往往缺乏全局思考,甚至在舊城拆光殆盡的時候反過來再搞保護搞恢復。以南京為例,老城南原本門西、門東、顏料坊牛市三塊一片,形成了一條很完整的老秦淮風貌帶,門東駐軍官府衙門較多,門西重商,多為機户機房或者帳房,顏料坊則以織染作坊為特色,牛市則是集中的貿易場所。然而我上大學4年來,牛市完全拆成平地,顏料坊也只剩下幾座所謂的歷史建築孤立在那裏,門東重建了一個沈萬三故居後幾經反覆最終也拆光殆盡,登上中華門,東望是秦淮舊夢,回首卻是滿目瘡痍。

歷史的消逝讓懷舊的南京人意識舊城改造不這樣來,40平方公里的南京老城內,未改造的舊城區剩下不足十分之一。難道除了以新代舊,一拆了之,我們沒有更聰明的辦法?在各界的呼聲中,有關部門緊急喊停,對門西這塊最後的記憶進行了慎重的考慮,甚至重新對完全拆光的門東進行保護性規劃。市政府也定下了“三個集中、一個疏散”的發展方針,目標將老城人口由每平方公里將近3萬人降到2.5萬人以下,嚴格控制老城高層建築的新增、老城的住宅開發總量;提升老城的歷史文化和環境風貌,提升老城的中心城市服務功能。

雅各布書中始終強調的是大城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 “多樣性”,必須支持多樣性,不論在哪一個層面上。因為多樣性大城市才真正成為一個複雜系統,其生命性來源於其各個多樣的因素之間的網狀的聯繫,使其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儘管政府正在為僅存的門東地區建立更為合理的詳細規劃,但是仍然難以逃脱“現代規劃方法”的思路。

政府將老城人口由每平方公里將近3萬人降到2.5萬人以下目的是為了緩解老城壓力,提高老城居民的生活質量,但是遷出的過程是否能維持原本的人口多樣性比例呢?人口的多樣性包括陌生人和原住民,窮人和富人,老人和孩子等。維繫一個城市的文脈的重要因素在於能夠維持一定比例的常住人口來形成的對於街區的主人公感情。而一個真正健康的社區則同時必須有着足夠比例的”陌生人”,他們給街區帶了來新鮮、帶來了新的機會、帶來了發展的可能,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陌生人和原住民成為了一種互補,一種缺一不可的東西,是一種”基礎”和”發展”之間的關係。首要功能和輔助功能

同時,街區的構成還可以從產業角度考慮,”首要功能”和”輔助功能”,應該充分合理的具有着混合的多樣性。這兩種功能也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東西。老城區是否只適合發展居住和旅遊兩項功能並非定論。城區功能的完整才會形成所謂的內在活力,而不是作為整個城市中功能單一的附屬區域。內在的活力將會帶動老城區自主發展,避免老城區走向病態的被動發展,最終成為整個城市發展的拖油瓶。

雅各布書中指出交通擁堵不是汽車多而引起的,而是城市規劃將許多區域生硬地隔離開來,讓人們不得不依賴汽車。南京城牆就是一個目前看來生硬的阻隔,但是目前門西地區解決這一生硬阻隔的確是另外一條生硬的雙向3車道的大馬路。原本城牆阻隔的是城內外的生活,而現在道路阻隔的確是原本老城區生活的流線和秩序。原本一個完整街區的一部分功能被高速通行車輛覆蓋。街區在人行層面上被孤立為兩塊,各自獨立面對各自的問題,歷史的痕跡被打斷,扭曲最終完全改變。和秦淮河畔拆除危房後新建的很多 “現代的”小遊園空間相比之下“街道眼”概念式的城市公共空間更適合小尺度的歷史街區。現代的綠地勉強插入,不但認同度利用低 ,而且還會破壞街區原本的節奏。

四 結語

牛市、顏料坊和門東地區是南京市大規模舊城改造計劃的犧牲品,當年40年前深刻影響美國的書,終於在最近進入了中國人的眼前。 它是否能夠挽救門西這最後的記憶之地。

“有人説,它來得太晚了;更多的人説,它來得很及時。”當我們此刻咀嚼着這位婦人的嘮叨時,會發現我們的很多城市今天所面臨的很多問題,也如同美國當年所經歷的一樣:

每一個現代小區, 都配備訓練有素的24小時保安監管,小區城堡裏面是絕對的安全,原本居民對於街區的責任感被每月按時繳納的物業費買斷。而小區間的街道少了兩邊公寓中守護的眼睛,往往成為最不安全的地方。

汽車霸佔的公共空間越來越多,為自行車、行人預留的空間則越來越少,每個人都被禁錮在接到中小小的鐵盒子中,交流只是鳴笛或轉向燈。

幾乎每個城市都建設了宏大壯觀的廣場,但因缺少供人休息的椅子,只能冷冰冰地供人遠遠地瞻仰。

全國183座城市以建設國際大都市為目標,一幢幢缺乏創意、失去傳統的標誌性建築迫不及待地拔地而起,以為這樣就可以搖身一變為國際大都市。

“缺乏研究,缺乏尊重,城市成為了犧牲品。”40年前的聲音,彷彿是對我們不堪現狀的鍼砭。

“設計一個夢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個活生生的城市則煞費思量。” 四十年前的忠告今日聽來不知要用多少年來領悟城市規劃不再只是單純的自然科學,城市是由建築和人組成的,人才是城市的主角。關注規劃設計其背後的社會精神,人文主義關懷才真正使城市有了生命,有了感情。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13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如何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教育學生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是我不斷思考並努力探索的問題,讀了《教師培訓讀本》,使我大受啟發。裏面所提到的,正是我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的財富。

首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應該是作為一個老師的充要條件。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否能被學生樂於接受,關鍵看這堂課是不是一堂好課。嚴謹的治學態度,風趣幽默的話語,新穎的授課方式,化繁瑣為簡單、死板為生動的能力,必將使學生聽起來輕鬆而易掌握。這是大多老師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種境界。

其次,“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傳授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而是除此之外,更應注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問題。傳道授業解惑的問題是作為一個老師的根本,不具備這些能力的人當然不應該走上講台的。關心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充分條件。按理説現在的學生在家裏是小皇帝,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與其父母相比,我們再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豈非多餘,如果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生活在學校裏的學生當然希望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愛護。時常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會讓學生感覺到長輩的關懷,集體的温暖。不關心學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

第三、老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個心理有問題的老師我們怎麼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學生。近年來的大量調查資料表明有相當多的老師有心理疾病。資料表明,老師把學生打成殘廢有之,讓學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罰學生抄作業幾十遍者有之,要學生吃屎者有之,等等,這些都是心理有疾病的表現。老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老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會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的發揮,從而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去上課,儘管我們在課前受了委屈,我們也應該把這些拋在腦後。不應該把絲毫對他人或領導的不滿情緒帶進課堂。因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調整自己的心理,維護和提高心理健康,從而保持自身良好狀態的心理健康去影響學生。

作為新世紀的一名老師,不僅要上好一堂課,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更應提高老師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這就是我從本次培訓中得到的一點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14

古往今來,讀書似乎永遠都不會是一個陳舊的話題,它凝聚了人類不老的文化和不朽的智慧。是一座無窮無盡的知識寶庫,等待着新一代的我們去發掘。

在書中,我們可以盡情的徜徉。與林黛玉一起葬花,感受花之淒涼;與孫悟空一起斬妖除魔,各顯廣大神通;與宋江一起替人排憂解難,盡顯俠的本色;與諸葛亮一起草船借箭,欽佩他的足智多謀…

在書中,似乎永遠都不會倦。讀到阿廖沙遇到外祖父的毒打時,我曾為他潸然淚下;讀到祥子再遇挫折時,我曾為他加油鼓勁;讀到兒時的迅哥頑皮淘氣時,我不禁捧腹大笑;讀到凡卡經歷的虐待時,我曾為他默默祈福…

在書中,我們可以領略人物的風采,傾聽他們的心聲。感受杜甫勇攀人生頂峯的遠大抱負;品味張繼落榜後楓橋夜泊的苦澀寂寞;感悟李煜淪為亡國之君的離愁哀痛;品讀范仲淹登高思鄉的淡淡愁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與書為侶,遨遊在知識的海洋,揚帆起航,開拓智慧的天地。汲取書中的精華,開闊視野,我讀書,我快樂,不倦,無悔。

書的味道,比蜂蜜還要甜,比花香還要香。像一曲很優美很動聽的旋律,令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細細品味其韻味,足以打動千千萬萬人的心房。多少人,為了讀書,手不釋卷;多少人,為了讀書,廢寢忘食。可見,書,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多讀好書,品味其意境,其人物,提高自己的閲讀水平和寫作水平,讓書來豐富我們的大腦,不斷完善自己。

書,是一位智者,啟迪我們能更輕鬆、更快樂、更努力地去學習,無形中,走向成功就會事半功倍。一本好書,就是一劑苦口的良藥,一架通往成功的橋…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走進書的世界,拋去煩惱,與書為友,感悟生命的價值!書……我愛你!

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篇15

為響應學校讀書活動號召,在這個假期中我還拜讀了《你在為誰工作》一書,它就如同一面鏡子,從每一位員工都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觀——“你在為誰工作”這一根本命題着手,進行了深刻細緻的論證和解答。掩卷深思,自覺收穫不小:使我更好地認識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學習、工作上的不足,更加意識到了工作中主動性的重要性。因此,我要學會從積極的角度觀察和思考問題,既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又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發揮主觀能動性,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務,爭取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進取,做出成績,讓我的人生因工作而精彩。可以説,讀完這本書,我對“你在為誰工作”這一思想深處的問題有了根本性的認識,頗有豁然開朗之感。

一、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

人生只有一次!正是為了獲得某些東西或成就自我,為了拓寬、加深、提高上天賦予的技能,將身心全面發展成為一個勻稱、和諧和美麗的人。

記得在中央電視台上曾有一個廣而告之的畫面:“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現在我的舞台就在育才雙語。一年的工作,積累了不少從前沒有的技能,見到了前所未見的新鮮事物,問到了前所未聞的智者教導,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找到了很多自己與別的老師之間的差距。

1.工作中無小事。每一件事都值得我們去做。即使是最普通的事,也不應該敷衍應付或輕視懈怠,相反,應該付出你的熱情和努力,多關注怎樣把工作做得最好,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在週末開例會時,曾幾次聽領導説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一年中,我深刻的領悟了這句話的含義。我是一名教師,原本就是平凡的。每天早上7:30到校,下午5:00放學回家,簡單的生活着,平凡的工作着。

對工作盡職盡責,全力以赴。來到學校,就忘記了家庭,忘記了為人母為人婦,心中只有工作,眼中只有學生。我如此,你如此,她如此,育才的每一位教職工如此。家裏的孩子生病了、住院了,交給公婆,交給粗心大意的丈夫,眼圈紅紅的來到學校。“家庭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學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育才的媽媽們忍痛割捨了自己孩子的安危,把全部的愛投入到班中40位孩子身上……

2. 對工作心懷感激。每一份工作或每一個工作環境都無法盡善盡美,但每一份工作中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和資源,如失敗的沮喪、自我成長的喜悦、温馨的工作夥伴、值得感謝的客户等等,這些都是工作成功必須學習的感受和必須具備的財富。如果你能每天懷着感恩的心情去工作,在工作中始終牢記“擁有一份工作,就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你一定會收穫很多。為擁有一個工作機會而心懷感激,為生命的尊嚴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人們常用無私奉獻、辛勤的園丁來形容教師,甚至用“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讚揚教師這一職業,更慣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歌頌教師。可以看出,在別人眼中,教師不僅僅是千萬個職業中的一個,而是家庭未來、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牽繫人。由此説來,這份工作就需要我們用生命去做,為尊嚴和人生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我感恩於我的父母,讓我上了師範從事了教師這個聖神而快樂的職業;我感恩於領導和同事,讓我這個半路出家的語文老師得到你們的提攜和幫助,讓我能夠擁有更多的語文教學經驗。總之,對工作的認真來源於感恩,對孩子們的愛也來源於感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活的會更快樂、充實。

二、工作的質量決定生活的質量

1. 一個人做事宜且喜歡的工作,在工作中發揮他最大的才華、能力和潛在的素質,不斷的自我創造和發展,他就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要。

來到育才雙語以後,新的學校環境,新的人際環境,新的教學環境,一切都是新鮮而富有挑戰性的。各級領導的嚴謹作風,同事間的相互關愛,讓我沐浴春風,就像待生的豆芽、雨後的小草,欣欣然的開始了緊張、忙碌而興奮的工作,同辦公室的老師也經常用“忙併快樂着”相互鼓勵。如果説我是一粒種子,育才便是沃土。

2.認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聰明。因為認真工作是提高自己的最佳方法。

在育才雙語,我的收穫很大,感受很多。田校長的嚴謹,張校長的努力,孫主任的淑女,滕主任的認真,馮主任的豁達,張老師的大姐風範,楊老師的細緻態度,鍾老師的多才成熟等等,不勝枚舉。總之,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認真”二字,讓我這個本就文學功底薄弱,語文教學經驗不足,班主任工作尚缺歷練的已過而立之年的人,為自己捏把汗,策馬加鞭奮起直追,在育才這塊鍊金石上捶打自己。

3.從平凡的工作中脱穎而出,與其説是由個人的才能決定,不如説取決於個人的進取心態。

母親、老公、過去的同事,都不止一遍的問過我:“在育才累嗎?到育才後悔嗎?”我都堅定的回答他們:“累!但不後悔!因為我尚年輕,沒有什麼可以累怕的。”在忙碌中,我學會很多的東西,來到育才,身邊的教師都是優秀的,每個人都是熠熠光輝的太陽,而我就像月球,不斷吸收光芒。快樂的工作、快樂的生活,珍惜現在的工作,因為我很充實,也很幸福。

4.工作就意味着責任。每個人都肩負着責任,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對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每一個職位所規定的工作內容就是一份責任。你做了這份工作就應該擔負起這份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所擔負的工作充滿責任感。當我們對工作充滿責任感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三、持之以恆的努力就會有成績

其實,即使在極其平凡的職業中、極其低微的位置上,也往往藏着極大的機會。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專注、更迅速、更正確、更完美;只要調動自己全部的智力,從舊事中找出新方法來,便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從而使自己有發揮本領的機會。無論做什麼工作,只要沉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去做,都能得到收穫。一個人把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就會在那裏看到成績,只要你的努力是持之以恆的。

新的學校,第一年招生,社會沒有機會認可,家長更是退步觀看,在上級高壓政策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羣在原來班裏好玩愛鬧不完成作業的頭痛學生被動員來到育才。

就像是各個小遊擊隊組成的隊伍,自由、散漫,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好的生活習慣,更有生活不能自理者,晚上睡覺離開媽媽不能入睡者,這樣的隊伍怎麼帶?這樣的班級怎麼管?底子這樣差的學生怎麼教?……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全體育才人面前。

“付出、付出、還是付出”,育才人選擇了“付出”這一條路。付出的是時間,付出的是精力,付出的是外人難以想象到的心血,一路荊棘一路砍,聽:孩子們見到老師會主動問:“老師好!”,音樂課上飄出了動人的歌聲,優美的葫蘆絲曲調,震撼人心的古詩吟唱的旋律;再聽,英語歌曲迴轉繞樑,演講課上滔滔不絕,辯論會上振振有詞;看:古詩配畫一張張從孩子們的手下描繪,毛筆書法更是蒼勁有利,英語手抄報、數學專欄都成了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舞台;再看,宿舍被褥整齊劃一,洗刷用具擺放有序,教室桌凳整齊,地面光亮潔淨。這可謂是“高唱凱歌到天明”。

元旦開放的順利,讓全社會看到了育才人努力結晶,讓家長們感動落淚。“你給我一個發生,我還你一個奇蹟”,老師們眼圈濕潤了,是為孩子們的感動而落淚,是為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回報而幸福落淚,更是為育才這個魔法學校而歡呼落淚。

最後,讓我引用美國前教育部長説過的話結尾,他説:“工作是需要我們用生命去做的事!”那麼就讓我把工作當生命一樣珍惜,珍惜工作機會,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把工作當做施展自己才華的舞台,帶着一種從容、坦然、喜悦的感恩心情去努力工作!爭取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進取,做出成績,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我們自己實現目標而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