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明禮儀讀書心得(精選5篇)

有關文明禮儀讀書心得 篇1

讀完了文明禮儀知識問答後,我的收穫非常大,感想也非常多。此時,我的腦袋裏回想起現在寬闊的馬路上,可以隨地看見許多痰,果皮紙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髒物呢?就是因為有些市民不自覺,沒有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而且又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人看見,沒有什麼大礙。他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行為已經影響了整個市容,影響了他人美好的生活環境。

有關文明禮儀讀書心得(精選5篇)

從今以後,我會努力做到:上車時,我們都謙讓一點,看見“老弱病殘”及抱小孩的人讓坐;在公共場所,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不破壞花木,不吵架鬥毆,不講髒話粗話,要保護公物;日常出行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不爭先搶道。我會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助媽媽減輕一點辛勞…

總而言之,我們要用文明做好每一件事,如果每個人都文明處事,我們的環境將煥然一新,我們的城市將多姿多彩,我們的家園將和睦相處,希望文明之花開滿人間。

有關文明禮儀讀書心得 篇2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範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裏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提供參考如下:

從個人角度來看,一是有助於提高個人的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人美化自身、美化生活,三是有助於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從企業的角度來説,可以美化企業形象,提高顧客滿意度和美譽度,最終達到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以前,總認為自己服務態度已經很好了,素質比不般人也不差,對照教程一看,差距還不小,比如説自己對於各種禮儀的掌握還不夠,或多或少還有“按着制度做,服務態度準沒錯”的思想。詳細學習教程後, 我將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讓自己做的更好,服務態度更熱情與誠懇,服務質量更上一層。

勤奮學習、學以致用;真抓實幹、務求實效;艱苦奮鬥、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團結共事;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在這次禮儀培訓會議上,老師倡導學生幹部要從上述八個方面樹立良好的風氣。這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需要,也是人民羣眾對廣大黨員幹部的要求。我認為,的重要論述,實際上是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完整的學生幹部行為準則體系;倡導的“八好風氣”語言樸素、內涵豐富,意味深長。這一重要論述並非豪言壯語,只是以平實的語言教導廣大黨員幹部要保持理論和知識的更新,心裏,要團結同學一起工作,要儘可能過樸素的生活,要結交良師益友,養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温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有關文明禮儀讀書心得 篇3

因為要寫讀後感,我把《文明禮儀》從牆角的書堆裏翻了出來。書堆放着的書都是沒人看的,一般都是在廁紙用光後充當廁紙用的。當初覺得書中所講都是些膚淺簡單的東西,適合國小生,對高中生用處不大,所以就丟在那裏。

拍去書上的灰塵,心中還有幾分僥倖,幸好它還沒有葬身於哪個廁所裏。就着寢室的燈光,我翻開《文明禮儀》,打算先了解書的具體內容。書中列有很多小故事,感覺與學校的生活很相似。其中的一則小故事,讓我想到在學校發生的一件事。

那天很冷,冷得讓我放棄洗冷水的想法,乖乖提着個桶去熱水供應處去打熱水。人很多,我找了個相對短一些的隊伍排隊文明禮儀讀後感文明禮儀讀後感。等待的時間很無聊,讓我不得不靠數週圍有多少人來打發時間。在數人數的時候,我發現這麼多人只有我一個男生。不過,我沒有耗費太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發現了新問題,就是過了這麼久隊伍竟然不見減短。我觀察了一陣子,原來是有人插隊。他們插隊不是直接插隊,而是變相插隊,托熟人幫接水。前面的女生就是這樣,她已經幫三個人接水了。“你這人怎麼這樣啊。”後面有個女生不樂意了。前面的女生不答話,顯然是想以“充耳不聞,不動如山”神功抵擋文明禮儀讀後感文章文明禮儀讀後感出自。可後者顯然不想輕易放過她,説出的話甚至有些不堪入耳。我看着吵架的這兩個人,又算了一下時間,只能放棄洗熱水澡這個誘人的想法,提着空桶從哪來回哪去。後來聽同學説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男生很少去洗熱水,就算去也是人少了才去。只有我不懂“規矩”才去那麼早。我還能怎樣,只好一笑了之。

有關文明禮儀讀書心得 篇4

“禮儀”這詞大家並不陌生,但你們明白什麼叫做禮儀嗎?禮儀就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非常崇尚禮儀,其他國家稱中國為“禮儀之邦。”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孔夫子的這句話意思是就是説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地。由此可見文明禮儀是有多麼的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國小習禮儀!禮儀是反映一個人的修養,禮儀無孔不入,如果你在重要場合口吐髒話,衣衫襤褸,那就有可能受到別人的鄙視;但若如果你衣冠楚楚,談吐大方,就肯定會得到別人的好感,甚至會引起對方對你的重視!

我就深有體會:昨天,我與我的幾個朋友去森林公園,在公交車上,人很多很擠,我聽到一陣哭聲,我看見原來是一個嬰兒和她媽媽被人羣擠來擠去,我一想我應該尊老愛幼主動讓出位子給她們,可是我的朋友們就一直在説我傻,這使我有些矛盾,不過這也讓我想到了一件事:小時候我十分頑皮,在我二年級開學的時候,我遇見了她,可以説她對我有極大影響,她就像我生命旅途中引導我跑向“陽光大道”的“交警”一樣。她在講台講話講地慷慨激昂,而我在下面講地也是津津有味!她“請”我去辦公室,辦公室裏她一邊用手撫摸我的頭,一邊告訴我她告訴我了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她的温柔使我被深深感觸了,也正因如此,我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禮儀。所以我決定讓座,我請她們到我的座位上,而我站着。我這小小的舉動,讓周圍的人議論着我,我臉通紅,像熟了的蘋果。

回來時,我讓我的幾個朋友和我一樣讓個位子,可是他們都不肯,還在大庭廣眾面前爆粗口,就算想暴粗口也要下車呀!真沒面子。哎,這孩子一定沒學好文明禮儀。結果他倆被公交車裏的人鄙視了,臉也是通紅!

文明禮儀從小做起,這很重要,可不要像我的幾個朋友一樣沒禮貌!

有關文明禮儀讀書心得 篇5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已經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習慣,三字經中就這樣寫道:“守孝悌,次見聞,父子親,夫婦順。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易先知。”現如今的我們能否將古人的這些優秀傳統繼承下去呢?

現在的我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你在飯館吃飯,可是嘈雜的聲音就像一股風,不斷地向你襲來,你不想聽,可它卻使勁往你的耳朵裏鑽。原本的好心情漸漸消散,美味佳餚也變得索然無味;還有當你在公共汽車上欣賞窗外的美景時,常會聽到一陣陣的中學生的喊罵聲在車廂中迴盪,攪亂了你美好的興致,讓你心生厭惡之情;還有當你在安靜的教室上課外補習班時,樓道里卻有不自覺的家長旁若無人的打電話,影響學生的正常聽課。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這是為什麼呢?那就是這些人忘記了周圍他人的存在,忘記了自己不文明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傷害,帶來了這許多的不和諧。

記得剛上國小時,老師就諄諄教導我們要遵守國小生行為規範,要大家知道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注重各種禮儀,比如:對長輩的稱謂、問候以及就餐時的禮節、對老師的尊敬、同學之間相處的禮儀,還有國小生的穿着、接人待物方面和我們常遇到的升降國旗時、集合觀看演出等等方面的禮儀。這些行為規範我總能嚴格遵守:平時注意穿着整潔、得體、樸素大方,不穿奇裝異服;不化粧、不戴飾物;時常提醒自己與同學説話時要誠懇、謙虛、語調平和,多使用“謝謝”、“對不起”、“請你”等禮貌用語;不給同學起綽號,不叫別人的綽號;對老師能夠尊敬並心存感激。與同學見面主動問好、放學説“再見”,進出教室、校門和上下樓梯時主動問候他人,禮貌讓行;進老師辦公室前喊報告,聽到“請進”時方才入內。這些好習慣伴隨着我慢慢成長,約束着我的行為,培養我具備良好的素質,使我能夠成為一個有教養的好學生。

令人欣慰的是,隨着西寧市創衞活動的開展,文明禮儀之風又漸漸興起。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規範自己的言行,連我們國小生也走上街頭去監督過往行人的不良行為。現在,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我們這座城市的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少了。隨地吐痰的現象少了;橫穿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將垃圾主動投入垃圾箱的人多了;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的人多了。這些不都是人們的自覺意識在增強嗎?這樣良好的工作、學習環境誰不喜歡呢?

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更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將我國優秀的文明之風傳承下去,這樣才不會辱沒我們禮儀之邦的美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