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精選20篇)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其作者吳敬梓。吳敬梓出生在康乾盛世的官宦人家,世代為地方旺族,家世顯赫,祖父吳旦是個監生,伯叔祖吳晟、吳昺皆進士及第。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精選20篇)

《儒林外史》的藝術成就主要在於:第一,突破傳統説書體小説的敍事模式,進入文人書面化創作;第二,通過獨特、鮮明的諷刺藝術成就反諷藝術的巔峯之作;第三,創造了新的小説結構形式——以思想貫穿的連環短篇結構。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諷刺藝術達到最高峯的一部鉅著,也是一面封建社會的照妖鏡。它通過對封建文人、官僚豪紳、市井無賴等各類人物的真實生動的描寫,並涉及當時的政治制度、倫理道德、社會風氣等,讓人深刻地認識當時的封建社會。

説到讀史,有必要説説讀史的境界,在此借用佛教中的三種境界:“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讀史的境界或許會因人而異,但大概不會偏離這三層意思:第一層境界是隻看到歷史的表象,“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第二層境界是能透過歷史表象看到當時社會的本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層境界是通過對歷史的瞭解從而提煉出能為當今社會所用的意識並運用於當今社會,“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閒齋老人説《儒林外史》“讀之者無論是何人品,無不可取以自鏡”,此僅為讀《儒林外史》的第一層境界;透過《儒林外史》深刻認識當時的封建社會統治者大興文字獄,設博學宏詞科以作誘餌,考八股、開科舉以牢籠士人,以理學統治思想等方法來對付知識分子,其中,尤以科舉制為害最深,影響最廣,使許多知識分子墮入追求利祿的圈套,成為統治者的玩偶、學而無用的市儈,此為讀《儒林外史》的第二層境界;《儒林外史》中反映的是當時封建社會的客觀現實,但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看不清當時的社會現實,則純屬當時人們的主觀意識問題,吳敬梓是“世人皆醉我獨醒”,他深切期盼能喚醒世人,或者説得更偉大些,他想醫治社會、拯救世人。如果這當真是吳敬梓寫作《儒林外史》的目的的話,則他的思想意識很值得當今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所借用,此當為讀《儒林外史》的第三層境界的首要內容。當今社會有責任心的人應當如吳敬梓那般,用明晰的眼光與準確的判斷力,認識社會、認識事物,準確表現與揭露社會,瞭解社會與事物的本質,掌握社會與事物發展的規律,分清是非,引人愛俗、樂俗,或者因為憂世傷俗,奮而醫世救俗,從而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切不可以一己私利的眼光看待社會、看待事物,憤世嫉俗,蠱惑他人棄俗、反俗,讓人誤入歧途,更不可以擾亂社會謀取個人私利為目的做出反人民、危害人民,反社會、危害社會的事情。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2

今年寒假老師佈置寒假作業時,要求讀《儒林外史》,我興趣濃濃地讀了起來。這是古代有名的諷刺小説,我讀了兩三片後,發現果然名不虛傳,它讓我愛不釋手。

書中的《范進中舉》一文深深的吸引了我。它主要講述了范進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周進的幫助下,相繼中了相公和老爺的故事。54歲的范進在考相公時巧遇學識淵博並且富有同情心的學道周進。他一看范進的考卷非常生氣;二看,覺得還有玩味之處;三看,不禁拍案讚歎“真乃千古至文也”。於是周進將范進錄為第一名。後來,他又瞞着老丈人胡屠户去考試,結果又高中舉人,可結果卻讓他喜極而瘋……

《范進中舉》這篇故事深刻的揭露了八股科舉制度對古代文人的摧殘,《儒林外史》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當時殘酷的法律和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與虛偽。

文學是比鳥還飛的遠的夢想,比花開的還美的感情,比星閃的還亮的智慧,讓我們多學文學,陶冶情操!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3

在五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少年王冕”,這篇課文出自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説《儒林外史》,這正是我喜歡的書型之一,所以,我忍不住買了一本。果然名不虛傳,剛讀完兩三篇就讓我愛不釋手了。

書中的《范進中舉》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主要講述了范進在自己的持續努力和周進的幫助下,相繼中了相公與老爺的故事。54歲的范進在考相公時巧遇學識淵博並且富有同情心的學道周進。他一看范進的考卷非常生氣;二看,覺得還有玩味之處;三看,不禁拍案讚歎“真乃千古至文也”。於是周進將范進錄為第一名,范進在54歲終於進學,做了相公!後來,他又瞞着老丈人胡屠户去考鄉試,結果又高中舉人,但是出人意料的結果卻讓他喜極而瘋……

“范進中舉”這篇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八股科舉制度對古代文人的摧殘,《儒林外史》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當時殘酷的法律和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與虛偽。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4

看過《儒林外史》的人一定知道,這是一部很有教益的八大名著之一,書中的第一回,寫的就是王冕。乘着暑假大有時間可以自學課外知識之機,我有幸的能在爸爸的書櫃中借讀了這一本名蓍。王冕,浙江諸暨人,七歲喪父,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着母親為人做點針線掙點小錢和自己為人放牛維持生計。一個從小酷愛讀書的他,終因家裏貧窮,而不能上學,於是,王冕一邊放牛一邊想方設法偷偷地跑去學堂站在窗外聽課,還用自己放牛積攢的一點小錢買來書本。

一次,他在放牛的時候,看見河裏鮮豔的荷花正盛開着,生來好學的王冕心裏有了一種突發的奇想:如果我能把荷花用筆畫出來,那該多好啊!於是,他把剩下的一點小錢,不買書了,只買一些鉛粉之類的物品,開始學畫荷花,功夫不負有心人,日子長了,他不僅畫得像了,還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那種特有的高貴品質畫了出來,人們見他畫得好,許多有錢的人家,紛紛地到他那裏買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由於他的畫賣得好,他的家境也漸漸地不愁吃、不愁穿了……

看了書中第一回王冕酷愛讀書,自學成才的事蹟,使我感觸很深,也許因為我和王冕同是諸暨“老鄉”,心中便有了一種特有的親切感和自豪感,正因為這樣,書中的第一回我至少是從頭到尾,反來複去地看了四、五遍。古人尚且可以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成才,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吃好穿好住,需要什麼學習用品,只要向父母開一聲口,還不就是呼之即來,比比古人王冕小時候的生活條件,不禁使我感到了一種莫大的愧疚感。要説諸暨的“耕讀之家”,讀了《儒林外史》第一回,我把歷史追溯到了元代,而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耕讀之家的典範,身為諸暨人的我,為何不能成為一個無愧於古人、無愧於王冕的耕讀之人呢?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5

李世民曾説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利用假期我讀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説家吳敬梓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説。全書共五十六回,約四十萬字,描寫了近兩百個人物。小説假託明代,實際反映的是康乾時期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功名和生活。

青年作家賈飛評價《儒林外史》: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升官發財的一本教科書。從中可以看出在封建體制下,知識分子、鄉紳等扭曲的靈魂,同時也控訴科舉對人們的毒害。書中開頭出現王冕,有王冕勤奮自學畫荷花的故事,和不願賣畫給官員的潔身自好。中間出現風四老爹,結尾出現四大奇人。他們全是沒有社會地位、遊離於統治秩序之外的平民百姓。他們的冰清玉潔、古道熱腸、淡泊明志,都與醜態百出的儒林和官場形成鮮明對照。“魯迅對《儒林外史》的人物刻畫有很高的評價,他認為《儒林外史》做到了:“燭幽索隱,物無遁形,凡官師、儒者、名士、山人,間亦有市井細民,皆現身紙上,生態並作,使彼相,如目在前”。而我認為《儒林外史》給人一種意境美,對雨後荷花的描寫深入人心,運用多種人物刻畫的方法,使人物的形象立體、生動、豐滿。隨着文化的高速發展,假論文、假作者和版權糾紛等等問題屢見弊端。此書中也透露出現代文化發展的雛形,二十一回中牛浦郎將自己的名字,加上別人的號出書。如今假廣告、假產品害人不淺。封建社會中一些江湖騙子,如何使用伎倆騙人。《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中有着精彩的描述,馬二先生在祠門口遇到了騙子。騙子一出場給人的印象就不一般,從外表打扮上就迷惑人,接着騙子又從一些側面,假造自己不一般,讓人更加容易相信。對於理財嚴監生與杜少卿也不同,嚴監生擁有百萬資產卻分分計較,彌留之時還顧慮着兩莖燈草;杜少卿揮金如土,全然不在乎金錢上的分毫。

讀史可以明鑑,可以讓你瞭解歷史的興衰,可以知道該怎樣做才能使自己立足於社會。以歷史來告誡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同時這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增長我們的見識,豐富我們的學識,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完善的人。一起來讀史吧!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6

《儒林外史》乃清代文人吳敬梓所作,以“諷刺”為主感,表現,反映了明清兩代儒生的功名生活,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下,文人的心理觀念的腐朽及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至今仍非常具有警世意義。

既然寫讀後感,就必寫作者經歷,以之結合,才可感而寫。作者吳敬梓,一個厭惡世俗,憤度全倫的清代文人,身在官場的他,更是看透了不知多少沉浮,多少糾葛,也由此着作了《儒林外史》,此書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鮮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畫代表了作者對封建事態的一定看法。魯迅先生曾評價此書表述的委婉,犀利卻直白,不失為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可見此書的成功。

讀儒史,讓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頑固不化,吃人,害人。但更多的是讓我思考現在的中國。現在的中國早不是如以前一般;現在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高舉列寧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本的國家;現在的中國更是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這令我們中華兒女感到無比驕傲。但在我們前進的路上,總還是有一些絆腳石,例如:貪污腐敗之風不減,法律體制尚未較為完善,諸多政府機構缺乏監察,環境惡化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耐心,細緻,認真解決的問題。

“趁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盡己之力,為建設強大,民主,美麗的中國作出貢獻。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7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可以説,這也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在五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臨死前的嚴監生》選自《儒林外史》。教學中需要了解這篇課文的出處及相關的背景介紹,在給學生佈置讀名著的任務時,我也隨之認真讀了讀。這次的讀書帶有教學任務去讀,在讀中的思考也是圍繞着教學中出現的相關細節。因為這節課在學校上語文研究課,對這部著作只是粗淺的瞭解。

在假期中,完全以一種放鬆的心情再次品讀,感受頗深。對於這部清代封建小説,魯迅曾有過如此的評價。“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對於此,但卻也深有同感。“學而優則仕”,正是這句話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讀書人。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圓如意,書中自有美嬌娘……”。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髮考到白髮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樑灝,花白鬍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魯迅先生稱封建禮教為吃人的禮教,稱封建科舉制度為害人的制度。

讀書,其實強調的是一個漫長的求知過程。王國維説得很好,讀書分為三個境界:一是立志,二是奮鬥,三是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錯了。在我看來,讀書就是人在不斷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在於吸收,然後再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與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飯,吸收營養,再促進自身生長。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學子們只注重“食”,即數十年如一日地讀書,卻忽視了吸收。讀書對他們來説,只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吸收轉化成自身力量。當然,“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渾濁我獨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沒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從小就因為家境貧寒而為鄰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舊博覽羣書,更自學成為了畫花卉的名筆。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為所動,也只有王冕這些儒林中的鳳毛鱗角了。

對於封建社會中科舉制度和官場的黑暗,儒林的墮落。作者感到非常的感歎和痛心。但作者同時也感到了自己做為一個民間學士,勢單力薄的無奈。對此他不能抵抗,他只能選擇歎息多餘激情澎湃的鬥爭。吳敬梓用他的一枝老筆寫盡了幾百年儒林人士的悲痛歎息,寫盡了作者一個一輩子盼望期許的盛世儒林。作者希望他能激起,所有正直文人的內心共鳴,重尋儒林的那條正潔古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的確堪稱經典。

一卷《儒林外史》,道盡了百年士林的風雲雨雪,辛酸苦歎。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8

在五年級上學期的語文課本中,有一篇“少年王冕”,它出自吳敬梓的《儒林外史》,這是一本古典長篇諷刺小説,正是我喜歡的書型之一,所以,我立即買了一本。果然名不虛傳,剛讀完兩三篇就讓我愛不釋手了。

書中的《范進中舉》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主要講述了范進在自己的持續努力和周進的幫助下,相繼中了相公與老爺的故事。54歲的范進在考相公時巧遇學識淵博並且富有同情心的學道周進。他一看范進的考卷非常生氣;二看,覺得還有玩味之處;三看,不禁拍案讚歎“真乃千古至文也”。於是周進將范進錄為第一名,范進在54歲終於進學,做了相公!後來,他又瞞着老丈人胡屠户去考鄉試,結果又高中舉人,但是出人意料的結果卻讓他喜極而瘋……

“范進中舉”這篇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八股科舉制度對古代文人的摧殘,《儒林外史》正是通過這樣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批判了八股科舉制度,揭露了當時殘酷的法律和統治者的腐敗無能與虛偽。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9

説起《儒林外史》,多數人可能沒有對《西遊記》、《水滸傳》等名著熟悉。但是它卻能給我們別樣的體味。作者吳敬梓塑造了芸芸眾生的生活百態,刻畫了眾多被生活,科舉所迫害的讀書人。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勁心情,總把流水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何知處。”真是一朝春盡眾生老,只留白髮恨餘生。可以肯定的是,那時的讀書人應該是懷着朝聖的心情,踏上漫漫征途,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無法理解的。

康乾盛世留給我們的不只是繁華與無盡的夜夜笙歌,《儒林外史》真實的描繪了康乾時期知識分子生活的浮沉,境遇的順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跌宕,情操的高尚與卑微,理想的萌芽與破滅,讓我充分體味道世事真如一場大夢,同時科舉制度的腐朽與整個封建道德的虛偽也盡在眼前。范進一朝中舉,便瘋瘋癲癲,跌跌撞撞的進入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飄零亦可憐,可靈魂走丟了,又去哪裏找尋。

其實最令我深刻的便是臨死還對燃着的燈芯念念不忘的嚴監生,枯槁的面容,嶙峋的十指,急切的眼神,全為那搖晃得小小燭芯。是什麼讓他對金錢守之如瓶,他對自己這樣不快與提心吊膽的人生是否後悔?答案因人而異,若是他並未生在繁華地,只知道過着簡單的小生活,心境是否又不同?可時代,又是時代,讓人墮落,讓人走入無出口的迷宮,大多數人只能兜兜轉轉,揮霍一生,即使是他們認為的一生;有些人卻會跳過圍牆,體味大浪淘沙的快意人生《儒林外史》讀後感400字以上(5篇)讀後感、觀後感。《儒林外史》中當然也有許多對瀟灑隱士的描寫,他們只望蒼天,蔑視權貴;他們心無雜念,醉心尋常,也為現在深陷浮華的我們以警醒。

寶玉説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我見了,便覺清爽

”可《儒林外史》中也深刻描寫了科舉制度的另一大禍害,那就是成為封建禮教的幫兇,因夫死,而受父母逼迫絕食殉情的女子,現在我們看來,多麼不可思議啊。當我們還在抱怨戀人不懂風花雪月,還在苦惱婚姻不幸福時,我們還是應該感歎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自由幸福的時代吧!

總是羨慕“無故尋仇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的不羈生活,科舉造就了一個時代的輝煌,也留下不可磨滅的悲劇。科舉下所謂的大多數“才子”也許一生都無法體會誰念西風獨自涼的蕭瑟心境,無法感受辛苦最憐天上月,依稀如環,夕夕都成玦的肝腸寸斷,無法恣享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快意。《儒林外史》帶我走進千奇百怪的多態社會,讓我明白人性的美與醜,複雜與簡單,為我指點迷津,希望它也能為大家帶深思。

望我們的世界少些烏雲蔽日,希望《儒林外史》能把我們從紙醉金迷的名利場中拉回來,希望書中人物滑稽的舉動不僅帶來笑聲,更有內心無盡的深思。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0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所着力描寫的一個主要人物。有人説透過杜少卿能看到作者吳敬梓的某些身影,對此我沒有研究,也不敢妄下結論。然而,杜少卿又確實是我極喜歡的一個人物,其形象豐滿而又充滿個性,生就一副桀驁不馴之性格、與眾不同之言論,在小説眾多人物之中,無疑是鶴立雞羣的,令人過目不忘。為此,我很想對此人物寫一些讀後感,本文先寫他對“一夫一妻”制的倡導與先行。

“一夫一妻”制應該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是人類進步的結果。在我國,從國家政策層面強制實行“一夫一妻”制,應該是建國之後的事了。然而,這並不是説,在此之前,中國沒有實踐“一夫一妻”制的人物,據説,三國時,大名鼎鼎的蜀國宰相諸葛亮就是中國最早實踐“一夫一妻”制的名人。而《儒林外史》所刻畫的杜少卿也是“一夫一妻”制的推崇者和忠實實踐者。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1

我讀《儒林外史》是在《紅樓夢》之後,在我看來《儒林外史》與《紅樓夢》相較而言雖在結構的宏大完整、人物的類型眾多等方面它都顯然不如《紅樓夢》。但《紅樓夢》還是有較多的“古典”氣息。例如它的以神話為象徵的哲理內涵、詩詞歌賦的運用,以及寶黛愛情故事的詩化成分等,而《儒林外史》樸素、平實而深刻的藝術風格,則更接近於現代小説。在讀它的時候也許你會想起曾讀過的魯迅小説中的一些簡潔的描寫和冷峻的筆調。

《儒林外史》是一部極具諷刺意義的小説,它把鋒芒射向社會,客觀地、寫實地寫秀才舉人、翰院名士、市井細民,結合作者吳敬梓的親身所歷所聞,揭露埋沒真正人才培養大批庸才、貪官污吏,造成當時社會道德敗壞文化停滯不前的罪魁禍首——封建科舉考試。同時也寄託了他看重文行出處、鄙視功名富貴的高尚情操。“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在我看來這也正是整本書的靈魂所在,雖然這幾句話都已是老生常談,可如若真正能明白的人多一些在小説中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儒林人士在讀書的道路上第一步就走錯了,他們一心只為功名利祿,卻忘了讀書的真正意義在於領悟、意會、學以致用、提高自身修養,讀書對他們來説,僅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書,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可以轉化成自身力量。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髮垂髫考到白髮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樑灝,花白鬍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魯迅曾經把封建禮教比作為吃人的禮教,那麼封建科舉制度也就是名副其實的吃人的制度了。

在科舉制度被廢除了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從作者吳敬梓幽默詼諧的語言中把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腐朽黑暗面讀的淋漓盡致。以前曾經在課本里讀過摘自第三回的節選《范進中舉》,文中對於范進岳父——胡屠夫的描寫是惟妙惟肖,在范進中舉前後,胡屠夫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范進因沒有盤纏,走去同丈人商議,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胡屠户站在一邊,不覺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自己心裏懊惱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着。”這些市儈之徒見風使舵、勢利小人之形可見一斑。還有,在他筆下的吝嗇鬼嚴監生,臨死時因見燈盞裏點了兩根燈草,便伸着兩根指頭不肯斷氣,通過這一細節的描寫將其的吝嗇刻畫的入木三分,但在後面作者其實也寫到他為了把妾趙氏扶為正室,捨得大把大把地花銀子。讀到此時你是否會覺得這個嚴監生既可憐又可笑,卻也頗有一點人情味。這些都是作者對平凡人物矛盾心理理解和同情的描寫。另外,小説中杜少卿的出場,這位杜少卿,委實是揮金如土,但凡有個人來哭上幾聲,或是孝養母親,或是做個小本生意,他並不多問,大把的銀子撒了出去,家財散盡,搬到南京城。這還不算,他在南京城,陪娘子去看景緻,轎裏帶着赤金盃子,融融春光做了下酒菜,喝得大醉,攜着娘子的手一起走路。兩旁看的人“目眩神搖,不敢仰視”。有人舉薦他出仕,他卻裝病推辭不就。娘子問他為何不去,他反説:“你好呆!放着南京這樣好玩的所在,留着我在家,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為甚麼要送我到京裏去?假使連你也帶往京裏,京裏又冷,你身子又弱,一陣風吹得凍死了,也不好;還是不去的妥當。”通部書裏,多少人只要念八股文做試帖詩做官混錢,杜少卿卻是一心一意地要生活:作詩、會友、喝酒、賞花勵志網;…但他為人又最重孝義,杜慎卿説他“但凡説是見過他家太老爺的,就是一條狗也是敬重的”。説到杜少卿我不禁要提及《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他們身上都有着其他人物形象身上所沒有的叛逆精神,蔑視功名利祿,不已光宗耀祖為念。他們不僅是作家的精神寄寓,而且是寄託了作者審美理想的典型。體現了我國偉大作家對社會制度的深刻認識。

最後,宗上所述,《儒林外史》雖然寫的是明朝的科舉、官場,但作者卻用其生花的藝術之筆,描繪出了一組組不同性格的人物羣像,將其塑造成一面歷史的明鏡,不僅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做出了廣闊而深刻的反映,也折射出了當今社會中不少人信奉“拜金主義”,物慾橫流,一生都在追求名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正是因為這些文學意義才使得《儒林外史》的社會意義大大高出其他同類作品才奠定了它在文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2

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我頗為喜歡。《儒林外史》是一本好書,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我不得不驚歎作者的巧奪天工,作者的寫作手法,那些生動的人物,發人深省的故事,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有很多!我來跟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我喜歡這本書的理由吧!

《儒林外史》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説之一,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還是緣於它給了人一種真實的感覺,在《儒林外史》的眾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但是作者卻又巧妙的把故事推向了前朝,避開了統制者殘酷的文字獄,這是很有勇氣的。並且對於這本書的主題閒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講的非常清楚:“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鬧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乃終以辭卻功名富貴,品第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全書正是以反對科舉與功名富貴為中心抨擊當時的官僚制度,人倫關係以及整個社會風尚的,這是它獨特的亮點。

還有這本書中作者的創作意圖,人物形象都是清晰的,作者讚揚什麼反對什麼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語言一一道了出來,一點也不做作。因為作者不喜歡做官所以在第一回“楔子”裏就寫了王冕母親臨死時勸説兒子的話:“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麼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遺言,將來要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墳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閉。”而匡超人的父親臨死時也有類似的遺言:“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這些都體現出作者的坦蕩。

關於這本書的主旨是通過一個個的小故事講述出來的:比如王冕棄官隱居,匡超人的背棄遺訓混官場,周進對於仕途的情有獨鍾,范進中舉等等。我比較佩服王冕的身處誘惑時表現出來的堅定。唾棄匡超人、周進、范進等人的不知廉恥。

王冕是個農民出身的放牛娃,他憑藉聰明好學,不僅精通經史子集,還自學得到了畫荷花的絕招,但是從來沒有邁進科舉的軌道,從不被功名富貴所連累,憑藉着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孝敬母親自食其力,當他得知朝廷要他出來做官時,他卻連夜逃到了會稽山隱居。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人,無論是什麼出身,一旦身登官位就身不由己了。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與活動,只能做一名沒有靈魂的奴才了。他最終成了一個磊落瀟灑的人。

匡超人是一個敦厚朴實的貧苦孩子出身,由於對於仕途的追求背棄了父親的遺訓,一心貪圖功名不顧德行變成一個毒辣涼薄趨炎附勢的統制者的打手,終生痛苦沒了人樣。六十多歲的周進,因為未曾進學不得不卑躬屈節,忍着新進學的梅三相公的嘲笑,還替前朝新中的王舉人掃了一早晨的垃圾,到後來連教館的職位也給丟了,只得給商人記賬,還哭的死去活來最後商人給他捐了個監生,他竟沒了尊嚴爬到地上給他們磕頭説他們是在生父母做牛做馬也要報答。要知道那時商人地位何等低下而周進不顧一切卻恭維他們是多麼可笑。還有范進,他是連考二十多次都不中的老童生,後來終於上榜了,發榜的那天家裏連米都沒了就抱着正下蛋的母雞到集上去賣了,當他的知中舉後拍手大笑歡喜的瘋了,直到捱了丈人胡屠户的耳光才清醒過來,後來平步登天,還有許多人來奉承他,轉眼間房屋田產、奴僕丫鬟什麼都有了。

這裏的許多故事講述了清朝科舉制度腐敗、八股文考試弊端百出,可以請人代替考試,可以行賄,可以冒名頂替,書中也有這樣的描寫。當安東向升為安慶知府後,他到察院去考察童生時,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筆的,有傳考卷的,有丟紙團、扔磚頭的,擠眉弄眼的,無所不為,甚至還有一個童生,借者出去方便的機會,走到土牆根前,竟把土牆挖了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這樣的環境能出什麼樣的人才官吏,又怎麼能使清政府千秋萬代呢,這裏體現出了清滅亡的實質漏洞。

在這本書中作者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孝子還是逆子,無論是升官者還是罷官者,無論是翰林學士還是侍讀,都寫得形象逼真,美醜可見。這本書的語言也是很有藝術的,經常三言兩語就使人物“窮形盡相”。沒有藝術的語言便不是文學,文學應該是語言藝術的寶塔。它的任何部位都應閃爍着語言藝術的光澤,《儒林外傳》全然達到了這一標準。這本書的藝術結構很獨創,沒有貫穿始終的事件,沒有貫穿始終的人物,但是卻有貫穿始終的思想。用功名富貴引出不同的各類人物,藉以否定了那時的科舉社會制度,並且批判了政府。

《儒林外史》不僅有豐富的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它的諷刺藝術幾乎達到了超及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所以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相信這本文學經典會一直傳承下去!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3

《儒林外史》乃清代文人吳敬梓所作,以“諷刺”為主感,表現,反映了明清兩代儒生的功名生活,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下,文人的心理觀念的腐朽及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至今仍非常具有警世意義。

既然寫讀後感,就必寫作者經歷,以之結合,才可感而寫。作者吳敬梓,一個厭惡世俗,憤度全倫的清代文人,身在官場的他,更是看透了不知多少沉浮,多少糾葛,也由此着作了《儒林外史》,此書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鮮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畫代表了作者對封建事態的一定看法。魯迅先生曾評價此書表述的委婉,犀利卻直白,不失為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可見此書的成功。

讀儒史,讓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頑固不化,吃人,害人。但更多的是讓我思考現在的中國。現在的中國早不是如以前一般;現在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高舉列寧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本的國家;現在的中國更是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這令我們中華兒女感到無比驕傲。但在我們前進的路上,總還是有一些絆腳石,例如:貪腐之風不減,法律體制尚未較為完善,諸多政府機構缺乏監察,環境惡化等等,都是我們需要耐心,細緻,認真解決的問題。

“趁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盡己之力,為建設強大,民主,美麗的中國作出貢獻。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4

《儒林外史》裏的人多有病,有“終日胡混”的病、“見利忘義”的病、“敗壞家財”等,而其中最普遍的一種叫做“痰迷心竅”。第一個得這種病的就是周進,多年不中後他決定跟着親戚去經商,途中看見貢院傷心欲絕,撞到在地,最後眾人灌他水“吐出一口稠痰”才醒過來;第二個是范進,中舉後也失心瘋,最後被岳丈打了一巴掌,“吐出幾口痰來,好了”。范進的母親也因為痰迷心竅死了;如此咳痰的還有第五回裏嚴貢生“喉嚨裏痰響得一進一出”;第六回裏嚴貢生“噦出許多清痰來”;第十一回裏魯編修得的“痰症”並因此而死;第二十回牛布衣也因痰而亡;還有第二十七回裏的王太太;第四十七回五河縣的人説虞華軒有“痰氣”,甚至還有直接叫“痰”的人(唐三痰)。如上所列,周進、范進是多年求舉業而不得卻仍不放棄的人;嚴貢生是個強佔兄弟房屋、訛詐親裏的惡棍;嚴監生是個膽小懦弱、把吝嗇當節約的人;牛布衣與名士交往,自命不凡,寫詩集文集,卻在死後被人篡去身份;魯編修與王太太都是希冀靠女婿、夫婿進舉業而“雞犬升天”的人;虞華軒被本縣人排擠,詬病他是有“痰氣”,作者更是直接給一個無賴取名叫“唐三痰”,他成日無事,不考舉業,嫉妒他的秀才哥哥(他會記下只請他哥吃飯而不請他的人)。

《儒林外史》裏有關“痰”的意向很多,總結下來我們發現這些人多是病態的文人或其親屬,求舉業心切,視舉業如命(其中虞華軒的形象稍微特殊,他是被當時勢力的相鄰視作“有病”文人的)。為什麼要用“痰”這一意象呢?(醫學的角度暫且不論)我們可以發現“痰”是一種喉間之症,文人秀才除了“手寫”,最重要的就是“嘴説”了,我想作者用“痰”來諷刺,除了除了令人噁心之外,還有諷刺這些病態文人之言語的意味;而且在書中,這些文人成日裏最喜歡“品茗”這一活動,聚會、請客、訪友都少不了要泡上一壺茶來宴客,這“茗茶”本是極清淡之物,這些文人成日裏喝,卻喝出了一喉嚨噁心的濃痰,這和他們將聖賢之書讀成了八股舉業似乎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這些文人,大多自命不凡,以為腹中有多少才情未實現如此等等,但真要他們著書立説,發表一點什麼,卻連劉基、蘇軾是誰都不知道。將“胸中萬千丘壑”傾瀉出來一看,不過是一口濃痰而已。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5

識《儒林外史》看完之後不覺驚異於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略導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後。

《范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終於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後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

中舉從范進身上來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終於出頭,從他發瘋來看足以看出那時的讀書人對功名痴情一片,像周進哭號着為秀才名分磕頭撞板。但他們的痴情並不是為了道德理論上的治國之經,而是純粹的個人升官發財。還有范進中舉前後判若兩人,中舉前萎縮地向老丈人低頭稱事,中舉後便有了老爺大人們的官腔。甚至在為母親守喪時,在打秋風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僅僅是中舉,不出兩個月,什麼房產、田地、金銀、奴役,不請自來。范進是千萬得中讀書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們的榮華為不得中的讀書人做榜樣,加深科舉對他們的毒害。

中舉對胡屠户來説,也是意義非凡。對范進中舉前要打要罵由着性子來,一旦中舉後,因范進發瘋讓他打范進一巴掌,他卻説:(范進)雖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個勢利小人的嘴臉清晰的勾畫了出來,胡屠户就是那些滿腦子也是功名,中了科舉餘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生活的時代很少有人提及科舉這類的話,也沒有了書中迂腐的現象。但是,我們常常看見家中老人為了讓下下代的認凌晨排隊報課外班,諸多考生因為會考大學聯考日以繼夜讀書,有些考上的扔書慶賀,有些考不上的跳樓自殺。沒有人為了什麼秀才、舉人磕頭撞板,卻有人為碩士、博士不擇手段。很多人拿着文憑大吃大喝。不知以後是否還會有一本儒林次史來諷刺這個時代的制度。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6

我以前很少看小説,總覺得小説無非是以情節取勝,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我想我也會寫出跌宕起伏的懸念的。我自己還是很喜歡優美的風花雪月,對於天馬行空的感傷也有興趣。這次是閒來無聊翻了一下《儒林外史》,就有一種儒林外沒有史的感覺。

對於吳敬梓的這部大作,歷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我也有一點自己的觀點。看這本書的時候總有一點累的感覺,他跟別的小説不一樣,要非常用心的去看,要不然過了幾章之後你就會發現裏面的故事已經是物是人非了,對於這點我很糾結,因為我同時有兩點觀點了。

我一開始就覺得這有點流水賬的感覺,一個人就寫一個小故事,很像一個短篇小説集,而不是長篇小説。這個人的故事説完了,就找個藉口,比如説乘船遇到故人,回家遇到新知,緊接着那個人就會從下個故事中完全的小事,蒸發的乾乾淨淨,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這些人的關係會在下個或者下下個故事中被運用,這就會讓人沒辦法接受啦。不過,這麼多小故事組成的這本書,説明作者的人生閲歷非常豐富,在展現芸芸眾生相時的資料也是很齊全的,

小説在一開始就講王冕的故事,作者從這裏入手,是有很大的深意的。通過在後面的各位書生故事的閲讀,與王冕的一生對比就會顯示出作者的諷刺。王冕一生受盡磨難,勤奮苦讀,才造就他的博學多才,卻終生不入仕途。與其他的書生諸如嚴監生,范進之類形成鮮明的對比。雖然他們有的夜很苦讀,但大多數是那些市井無賴製備,就是換了一身衣服搖身一變就成了秀才,卻還是總寫雞鳴狗盜,偷雞摸狗的勾當,作者並沒有過多的寫書生們之間的政治鬥爭來顯示他們之間的勾心鬥角,確實通過一些小事,或者是一些搞笑的事情來解釋他們的小丑形象的,諷刺學校過非常明顯。

讀了這本書,我可以説只學到了一點,就是換個角度來寫東西,任何事物都有機棉,如果就死站在一個角度就永遠不會有那種橫看成嶺側成峯感受。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7

今天,我讀了一本諷刺小説,那就是在清代遠近聞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説了在舊時代時,各類人士對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描寫了一些深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當時不良的世俗風氣。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是一個膽小而有錢的人。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嚴監生疾終正寢。這件事充分表現嚴監生吝嗇,愛錢如命,我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我們去學習。相反,我們在生活中學會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場就是和嚴監生一樣。而嚴監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嚴監生吝嗇到連給親人花一點錢都不肯,充分得體現出嚴監生愛錢如命。而《儒林外史》開篇詞中一個生於鄉村的王冕,因家裏沒錢,就去放牛。但他喜歡讀書,所以每天賺的錢都去買書看。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成了縣內的名人,許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接受,他逃到山中,過着隱居的生活。説明他討厭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官員為了錢和權力,不顧人民利益,而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最終和嚴監生的下場一樣。這些現實的事情告訴我們做人不能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愛錢如命。

《儒林外史》教會了我要大方,不能貪小便宜。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8

最近我在看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説——《儒林外史》,這是一位清朝時名叫吳敬梓的寫的一本諷刺當時官場的小説。我過去看得多的是國外名著,對中國的古典名著我總覺得難於看懂,所以興趣乏乏。拿起這本書是因為媽媽給我講的裏面的一個故事,吝嗇鬼嚴監生兩根燈芯的故事,這可比寫歐洲著名的吝嗇鬼葛朗台還要精闢,於是我就來了興趣,看起這本書來,雖説裏面的語言還是有一些搞不太清楚,但是我也從中國的古典文學中找到了樂趣。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説。它把鋒芒射向社會,客觀地、寫實地寫秀才舉人、翰院名士、市井細民。由於吳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學修養,又有豐富的社會閲歷,所以才能把那個時代寫深寫透。他把民間口語加以提煉,以樸素、幽默、本色的語言,寫科舉的腐朽黑暗,腐儒以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無不恰到好處,謔而不苛。在藝術結構上,它沒有貫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階段地展開,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因亦娛心,使人刮目矣。”

這部小説最讓我不能釋手的是作者對人物入木三分的刻畫,媽媽曾用繪畫和我分析中國人和歐洲人的不同,如同中國的水墨山水和西洋人體油畫一樣,中國人講究的是意境、神韻,非常含蓄;而歐洲人追求的是人體結構、色彩的豐富與層次,很直白。中國人的小説中對人物的描繪也是如此。

《儒林外史》我已看完大部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個人。第一位是小説開篇描寫了浙江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裏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羣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最後他逃往山中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第二位是一個考到五十多歲才中舉的秀才范進,范進中舉後的瘋癲模樣以及他岳父及鄉鄰在他中舉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這是大家所熟悉的,我這裏要説的是范進中舉後去拜訪一位知縣,范進所表現出來的偽善:“范進方才説道,‘先母見背,遵制丁憂。’湯知縣大驚,忙叫換去了吉服。拱進後堂,擺上酒來。……知縣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銀鑲杯箸。范進退前縮後的不舉杯箸,知縣不解其故。靜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這個杯箸。’知縣忙叫換去。換了一個磁杯,一雙象牙箸來,范進又不肯舉動。靜齋道,‘這個箸也不用。’隨即換了一雙白顏色竹子的來,方才罷了。知縣疑惑:‘他居喪如此盡禮,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曾備辦。’落後看見他在燕窩碗裏揀了一個大蝦圓子送在嘴裏,方才放心。……”作者對范進和知縣,一個描寫其動作,一個描寫其心理,將范進虛偽的人格嘲諷得淋漓盡致。

范進與王冕對比,一個淡泊名利,早已看透了當官的險惡;一個為了能出人頭地,考到五十多歲才中舉。彰顯了不與官場同流合污的王冕人性的美好。

第三位就是我當初聽媽媽講的嚴監生,他愛財如命的守財奴形象早已深深刻入我的心中。整篇講嚴監生的文章中,雖然一個關於“吝嗇”的詞都沒寫,但是文章中卻處處隱藏着嚴監生的吝嗇。他病得飲食不進,卧牀不起,奄奄一息,還念念不忘田裏要收早稻。他家中米爛糧倉,牛馬成行,可在平時豬肉也捨不得買一斤。最令人拍手叫絕得是嚴監生死後的場景,他臨死時還因為燈盞裏多點了一根燈草,而遲遲不肯斷氣。雖然《歐也妮葛朗台》中也寫了葛朗台臨死時死死盯着金子,直到手中攥着金子後才斷氣。但是《儒林外史》似乎更勝一籌,一根燈草就令一個人遲遲不肯斷氣,此種情況真令人驚歎。這讓我不得不感歎《儒林外史》真是一部諷刺世間為功名利祿而奮不顧生的人的經典絕作。

《儒林外史》雖然寫的是明朝的科舉、官場,但是它對於當今社會仍有其價值。社會在前進,但仍有不少人信奉“拜金主義”,物慾橫流,一生都在追求名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歷史就是明鏡,而古典小説則是歷史的縮影。讀了《儒林外史》,我不僅為其寫實的風格以及精妙的人物刻畫所折服,從小説中體現出來的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深深吸引了我。

我讀《儒林外史》如同在觀一幅中國水墨山水長軸,讀得越深入越瞭解它的文所表達內容的精闢,回味那一段動作描寫或一段對話,仍是無窮的韻味,這正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妙處啊!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19

這學期,我讀過許多書,但是在這麼多的書中,唯有《儒林外史》使我記憶猶新,書中的故事一直讓我念念不忘。

《儒林外史》是一部長篇諷刺小説,他描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並通過用生動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會上的不好風氣,同時也揭露了當時反動統治的罪惡,還揭露了一些讀書人的卑鄙手段和作為,可以説是可笑,可鄙,甚至於惡急的地步。

雖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説,講了一些腐朽之士,但是文中也講了一些文雅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蕭雲仙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為因為他小時候家裏窮,上不起學,母親只得讓他去給鄰家放牛。懂事的王冕瞭解家裏的情況,便答應下來。他每天都去放牛,一直到長大之後,他學會了畫荷花,才靠畫畫維持家庭生活,但他一直在為窮人作畫。後來,有一位官府的人請他作畫,他猶豫再三,才勉強答應。……就是他這種孝順,懂事,潔身自好,不畏權貴的精神,就如他在《墨梅》中所説:“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他這幾種品德不正是我們給學習的嗎?從小體諒母親和家庭的難處和細想,遇到困難時,應該堅強起來,不應該貪圖富貴,對那些無恥的人,應該敢於去職責教導。面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去幫助他們給予鼓勵和愛心給他們。正所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本書十分精彩,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也來讀讀這本書。

儒林外史讀書心得作文 篇20

最近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我頗為喜歡。為什麼喜歡這本書呢?原因還是很多的!

《儒林外史》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説之一,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還是緣於它給了人一種真實的感覺,在《儒林外史》的眾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但作者卻又巧妙的把故事推向了前朝,避開了統制者殘酷的文字獄,這是很有勇氣的。並且對於這本書的主題閒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講的非常清楚:“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鬧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乃終以辭卻功名富貴,品第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全書正是以反對科舉和功名富貴為中心抨擊當時的官僚制度,人倫關係以及整個社會風尚的,這是它獨特的亮點。

還有這本書中作者的創作意圖,人物形象都是清晰的,作者讚揚什麼反對什麼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語言一一道了出來,一點也不做作。因為作者不喜歡做官所以在第一回“楔子”裏就寫了王冕母親臨死時勸説兒子的話:“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麼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遺言,將來要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墳墓,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閉。”而匡超人的父親臨死時也有類似的遺言:“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這些都體現出作者的坦蕩。

關於這本書的主旨是通過一個個的小故事講述出來的:比如王冕棄官隱居,匡超人的背棄遺訓混官場,周進對於仕途的情有獨鍾,范進中舉等等。我比較佩服王冕的身處誘惑時表現出來的堅定。唾棄匡超人、周進、范進等人的不知廉恥。

王冕是個農民出身的放牛娃,他憑藉聰明好學,不僅精通經史子集,還自學得到了畫荷花的絕招,但從來沒有邁進科舉的軌道,從不被功名富貴所連累,憑藉着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孝敬母親自食其力,當他得知朝廷要他出來做官時,他卻連夜逃到了會稽山隱居。因為他知道任何一個人,無論是什麼出身,一旦身登官位就身不由己了。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與活動,只能做一名沒有靈魂的奴才了。他最終成了一個磊落瀟灑的人。

匡超人是一個敦厚朴實的貧苦孩子出身,由於對於仕途的追求背棄了父親的遺訓,一心貪圖功名不顧德行變成一個毒辣涼薄趨炎附勢的統制者的打手,終生痛苦沒了人樣。六十多歲的周進,因為未曾進學不得不卑躬屈節,忍着新進學的梅三相公的嘲笑,還替前朝新中的王舉人掃了一早晨的垃圾,到後來連教館的職位也給丟了,只得給商人記賬,還哭的死去活來最後商人給他捐了個監生,他竟沒了尊嚴爬到地上給他們磕頭説他們是在生父母做牛做馬也要報答。要知道那時商人地位何等低下而周進不顧一切卻恭維他們是多麼可笑。還有范進,他是連考二十多次都不中的老童生,後來終於上榜了,發榜的那天家裏連米都沒了就抱着正下蛋的母雞到集上去賣了,當他的知中舉後拍手大笑歡喜的瘋了,直到捱了丈人胡屠户的耳光才清醒過來,後來平步登天,還有許多人來奉承他,轉眼間房屋田產、奴僕丫鬟什麼都有了。

這裏的許多故事講述了清朝科舉制度貪腐、八股文考試弊端百出,可以請人幫考,可以,可以冒名頂替,書中也有這樣的描寫。當安東向升為安慶知府後,他到察院去考察童生時,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筆的,有傳考卷的,有丟紙團、扔磚頭的,擠眉弄眼的,無所不為,甚至還有一個童生,借者出去方便的機會,走到土牆根前,竟把土牆挖了個洞,伸手要到外頭去接文章。這樣的環境能出什麼樣的人才官吏,又怎麼能使清政府千秋萬代呢,這裏體現出了清滅亡的實質漏洞。

在這本書中作者筆下的人物無論是孝子還是逆子,無論是升官者還是罷官者,無論是翰林學士還是侍讀,都寫得形象逼真,美醜可見。這本書的語言也是很有藝術的,經常三言兩語就使人物“窮形盡相”。沒有藝術的語言便不是文學,文學應該是語言藝術的寶塔。它的任何部位都應閃爍着語言藝術的光澤,《儒林外傳》全然達到了這一標準。這本書的藝術結構很獨創,沒有貫穿始終的事件,沒有貫穿始終的人物,但卻有貫穿始終的思想。用功名富貴引出不同的各類人物,藉以否定了那時的科舉社會制度,並且批判了政府。

《儒林外史》不僅有豐富的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它的諷刺藝術幾乎達到了超及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所以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相信這本文學經典會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