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12篇)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

《安妮日記》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一本小説,作者就是安妮。佛蘭克。安妮留下來的日記也就 是所謂的《安妮日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迫害猶太人最佳見證,同時我相信安妮 有驚人的毅力和勇氣。安妮日記裏讓我知道了安妮一家原來居住在德國法蘭克福市,納粹統 治期間全家遷移至荷蘭阿姆斯特丹避難。為了躲開納粹的迫害,安妮一家躲在密室裏,密室 就是安妮爸爸的辦公室,度過了兩年的隱蔽生活,但是最後安妮一家遭到被捕,只有安妮的 爸爸活了下來。我覺得安妮死了真是很遺憾,但是她活得很有意義。

《安妮日記》讀後感(精選12篇)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2

相信不少人看過《安妮日記》吧!裏面的主人公是不是時刻牽掛着你的心?我也一樣。

裏面講述了一個個不平等的故事,安妮她們一家都是猶太人,他們本在幸福的生活着 ,可是,那羣禽獸不如的德國兵居然下了一條指令,不讓猶太人生活在這個城市裏,還要把 居住在這裏的猶太人趕盡殺絕。唉……

讀完後,我不禁長歎一口氣。

大家都是人,又何必趕盡殺絕呢,要是永遠都是“人間太平”,就不會有貧窮人 民餓死街頭之事了,不是嗎?

最後,我想對安妮説:“你是一個堅強、勇敢的孩子,不是一個懦夫,我們以你 而自豪!”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3

《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一個猶太女孩兒安妮在密室中的日記作品。

與其他日記或史書不同的是:雖然都是寫戰時的世界,但《安妮日記》讀上去並不讓人覺得沉悶、壓抑。儘管作者安妮在描述密室生活時常常用“可怕”、“難過”、“死寂”、“壓迫”這樣的詞眼。

為什麼安妮筆下的文字不令人時刻感到戰火紛飛時的窒息呢?為什麼安妮的內心並不絕望呢?這是我讀完選文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可惜,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為我無法詢問當事人。於是,我只能靠自己的心去理解那個遙遠而又親切的靈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安妮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為她的年輕、因為她特有的對自己、對世界一如既往的信心。所以,即使周圍是望不盡的漆黑,她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哪怕那麼一丁點兒的——光明。那光明是對艱難生活的樂觀面對,是對遙遠勝利的殷切期望,也是小心翼翼撥開窗簾、透過積有厚厚灰塵的窗户觀望大自然時油然而生的快樂。

其次,安妮善於思考。因此在最動盪不安的環境中也不怨天尤人。或許是磨難、艱苦帶給她的特殊成長吧。那些關於信念、關於夢想、關於快樂的人生最基本的要素,在她的日記中常被提及或討論。在這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年少的安妮很有哲學的思想,就像她對宗教的看法。

最後,我認為《安妮日記》之所以可愛、動人、不沉悶壓抑、讓讀者一陣陣替早逝的安妮惋惜,還因為安妮在日記中細膩地展示了一段不斷成長的心靈歷程。對我們來説,是讀同齡人的文字,儘管我們經歷的遠遠不及安妮的十分之一,但是屬於這個年紀的迷茫、堅定,或許使我們更加容易理解她的處境吧。對已經走過十六歲的成人來説,安妮的清純、信仰、夢想,都是不經意間就輕易打動了他們的因素。成長過程雖然不同,但是生活在我們身上烙上的刻印,心痛快樂,悲傷甜蜜,點點滴滴,都使正在成長和已經長大的人有一種對生命共通的默契,因此我們也會更加惺惺相惜吧。

年輕的生命,成熟的思想,温暖的靈魂。通過文字,經過心靈,直達永恆。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4

安妮日記是老師推薦給我讀的一本書,我在假期間閲讀了這本的書,讀了之後,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

這本書記敍了在荷蘭被德國納碎佔領的兩年中,13歲的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進狹小的密室中,猶如坐在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口上,腳下是滾燙的巖漿,火山隨時都有可能噴發,憤怒·絕望·恐懼·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端與特殊的環境下,安妮從沒有絕望。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進,加油吧!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5

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深受啟發。

安妮·弗拉克是個猶太少女,他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這一家公司,一家四口過着富裕安寧的生活。

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以後,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他受到了一個禮物是一本日記。這是德國法西斯已經侵佔拉荷蘭。為了避免遭受警察的逮捕和屠殺,安妮的父親帶着一家人,躲進拉公司大樓的一間隱祕的房屋。

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裏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沒有享受到花季的幸福,快樂,只有日記本陪伴着她。她向他訴説心中苦悶,講述身邊發生的事情,描寫各種感受和幸福。她衣少女特有的青春和語言,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和好奇以及青春的萌動和期待。同時,她以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譴責了毫無人性的種族歧視,描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安妮對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扭曲的人際關係的不適應。

現在,我閲讀《安妮日記》中不但可以閲讀到歷史,戰爭,種族迫害,還可以讀到期盼,成長與困惑最重要的是,我能從中感悟到安妮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閲讀和學習的人生態度,在逆境之中不氣餒,不放棄和屈服。

我還要學習安妮善於思考,認真反省自己,看清自己的缺點,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的精神。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6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叫《安妮日記》。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女孩子叫安妮,她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市的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希勒特(德國元首)上台,開始瘋狂的迫害猶太人。為了逃避逮捕、坐牢和屠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父親的公司大樓裏的一處隱蔽的地方,直到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隱居的8個人被捕並關進了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走出了集中營。這本安妮日記,是安妮在被抓進集中營之前,在躲在密室裏偷偷寫的日記。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佩服寫這本日記的作者安妮。當政府剛剛開始迫害猶太人的時候,對猶太人有很多規矩,比如,猶太人不能在晚上八點鐘不能在大街上行走,只能上猶太人的學校……這些還不算什麼,當安妮他們住進密室的時候,早上不能説話,做什麼事都必須小心謹慎,因為如果説話很大聲的話,就會被可惡的德國兵發現。這些拘束對一個才剛滿十三歲的女孩而言,這是多麼難做到的呀!

讓我們一起想一想,安妮過的生活是多麼痛苦啊!再想一想我們的生活,跟二戰時期的安妮的生活比一下,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美好啊!多麼自由啊!多麼快樂啊!

安妮雖然承受了這麼多,但她非常堅強。在她的一生中,她曾經説過: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受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經歷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魅力開端。我覺得這句話説的非常正確,安妮所要承受的東西,並不是我們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如果我們大家都有一段困難的生活經歷,為什麼不像安妮一樣,去把那些痛苦的經歷“變成”一段有趣的冒險呢?讓我們和安妮一樣吧,讓每一段痛苦的經歷都“變成”一段有趣的冒險吧!

安妮雖然很早就死了,但是她的精神是永遠存在的,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值得學習的!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7

我讀了一本書。我給你們説説。

《安妮日記》主要講述了猶太小女孩安妮因二戰跟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生活 在密室裏,每天只能吃一些爛土豆。在漫長的25個月裏,她用她的筆記錄了她在密室裏每一 天的成長經歷,並對戰爭、反猶太人主義、與父母的關係、宗教等問題進行了反思,悟出了 深刻的人生道理。

如果你自己陷入不幸,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你要你就更失落了。但是,不幸之外總還有美好 的事物,就是在不幸之內也有美的一面。

這是我的讀後感。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8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書的作者——安妮,同樣是這場經歷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稱的形式將納粹分子的暴力行為統統記錄在日記本上,使後人有機會了解真實的歷史進程。同為猶太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納粹的不講道理的行為[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她認為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運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個名叫‘’後屋‘’的地方,並在此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卻是無辜受害的猶太人,最終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憑什麼,憑什麼納粹可以隨便剝奪猶太人的生命?憑什麼猶太人就要忍受滅族的悲慘命運?可憐的安妮雖揭示了恐怖的歷史,但她並沒有改變歷史!我為此感到痛心: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遺憾了。回首想想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們,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天天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裏,竟忘了幾百年前一個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少女在為自己的明天發着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繼續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別人告了密,被抓到納粹集中營裏去。這種對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現在有幾個學生會考慮這些。

安妮在日記裏講述了自己對人生,愛情的見解[抑或説成感悟],讓我們重新解讀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讀來讓人獲益匪淺。

朋友,讀讀安妮日記吧,相信你也會因此變得更成熟,言語更富有哲理!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9

猶太人的命運太慘了,讓我們不禁為他們但憂。為什麼有民族歧視?為什麼猶太人的命 運如此?

這本書是經典的二戰實例。一是講二戰期間,人民受到的災難大。二是講安妮一家,範丹 先生一家和彼得的藏匿者生活,這些人每天過着水深火熱的生活,天天槍彈雨林。每一次炸彈 爆炸,每個人提心吊膽的,生怕那一棵炸彈會落在這座樓上面。後來荷蘭警察發現這個藏匿 處,8個猶太人全部被捕。8個猶太人就剩安妮的爸爸,在以後的日子裏,安妮的爸爸大力傳 揚女兒安妮的日記及其中的信息。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不能歧視民族。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0

這本《安妮日記》是我在班級圖書館裏借的一本書。説實話,這本書無論是從封面到內容,都像是一個普通的女孩的一本普通手寫日記,裏面寫的是她的一些煩惱和祕密。而不是一本轟動世界的文學作品。然而誰又知道,這裏面卻藏着這麼多的深意。

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是我所見過的最樂觀,最堅強,最勇敢可愛的女孩了。她和他的父母,她親愛的姐姐,以及達恩一家三口,還有牙醫杜塞爾,一共八個人,擠在一間“祕密小屋”裏。她曾無數次在夜裏哭泣,但她並沒有退縮,而是常常會向她的日記本傾訴——那是她13歲生日時收到的一份禮物——一個漂亮的硬皮筆記本。她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它基蒂。

雖然安妮的日記寫得東倒西歪,但我並不責怪,因為我自己也寫過這樣的祕密日記,因為要説的太多,所以寫的前言不搭後語。如果單純從性格上來看,安妮就是一個普通的少女,她早熟、話多、膚淺,在學校有自己的小團體,喜歡美麗的東西,喜歡閲讀、寫作,最討厭家長對她管手管腳,渴求自由和愛情,而且叛逆。但是她又有自己温和的一面,那温和的一面,她是安靜的,單純的,細膩的。她不要跟班,她要知心的朋友,她不要盲目的追求者,她只要懂她的知音。她懂得父母對她的愛,懂得一切。其實每個少年少女,都是這樣,他們對外有一套,但其實自己卻又不是這樣。

你們大概會問,為何是這樣的?因為,這就是青春啊!美好的青春,美好的就像初春綻放的第一朵風信子;瘋狂的青春,瘋狂的就像一頭橫衝直撞的斑馬;敏感的青春,敏感的就像微弱的音符……

安妮是脆弱的,但她又是最堅強的。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她用筆桿給我們創造了信心,她樂觀陽光的面對着生活。

如果,你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聽見了一個堅定的聲音,那麼,它將是屬於安妮·弗蘭克,這個勇敢的少女。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1

書是多姿多彩的,從書裏得到的不只是道理,有時還會難題,當然也會給許多我們豐富多彩的知識,還有那書中的奧祕。

從《安妮日記》中我看到安妮在密室裏痛苦的生活。在密室裏,他們驚險的舉動,生怕被警察知道。我知道密室裏是極其枯燥和煩悶的。從日記上看,那裏的密室沒有陽光、沒有快樂,恐懼而折磨着他們。他們以堅持不懈的

精神到他們生命最後一刻,這一點我非常讚賞他們。所有的自由再那裏一切都淡化了。

我明白了戰爭帶來了痛苦和死亡,他們希望的是和平、幸福地生活。這種歷史、戰爭、種族的迫害。安妮卻是以日記的方式寫出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譴責了毫無人性的種族的歧視。她對情感的渴望,是戰爭帶給人民的災難。她善於思考任何問題,敢於深刻分析自己,正視自己的缺點,提升自己的品格。還有日記一直陪伴着她,把她的心裏話寫出來。讓我知道安妮的精神很可貴。

戰爭這個詞很可怕。因為戰爭可以死去數百萬無辜的老百姓,這就是最可怕的災難。在我們這個年代,上海很和平,但是別的國家有可能在戰爭。而可惡的子彈還在傷害無辜的人。

《安妮日記》讀後感 篇12

在這個國慶,我讀了一本震撼人心的書——《安妮日記》。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為這樣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納粹罪行的鐵證。特別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醜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和動力嗎?

安妮的日記,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是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