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後心得總結(精選3篇)

狼圖騰讀後心得總結 篇1

去年這本書比較有名,花了幾天的放假時間囫圇吞棗的把這本書看完了。為了兑現我看完一本書都要寫本讀後感的諾言,我決定開始寫我自國小畢業以後的第一篇讀後感。

狼圖騰讀後心得總結(精選3篇)

作者叫做姜戎,是個北京知青,在_期間到內蒙草原去鍛鍊,用細膩而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述了草原上牧民和狼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抗爭的故事。尤其多次描寫人狼之戰非常的栩栩如生,讓人覺得身臨其境,主人翁在草原的生活讓他對狼由書中的概念瞭解,到多次與狼正面接觸,直到自己親自精心飼養一頭小狼崽一年,對狼以及信奉狼圖騰的遊牧民族產生敬意和愛慕——我覺得這份敬意和愛慕到了有點盲目崇拜的地步了。

這本書讓我對狼這個已經遠離人類生活環境的動物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光從情節的精彩性來説,描寫非常的到位,值得一看,但是文中一味突出和強調的某些東西我不欣賞也不贊同。

文中的那個老頭,忘記叫什麼名字了——蒙古人的名字總是那麼不容易記憶,從他口中説出的觀點就是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狼是蒙古草原的信仰和生活靈感以及生存力量,是維持草原生態平衡的至關重要因素,人類應該向狼學習,尊重狼,而不是一味地趕盡殺絕。而且還不斷地用公元十三世紀蒙古部落如何利用從狼那裏學到的軍事知識瘋狂的擴張,達到了中國版圖的化的這個例子,來例證狼羣天生就是軍事上的天才,人類的導師。

文中強調跟狼為伍向狼學習的蒙古人因此是屬於優質民族。而農耕民族,就如我們祖輩,具有羊的品質,逆來順受,沒有抗爭精神,所以是劣等民族。

從文章的幾次對決場面的描寫來看,狼具有很強的團隊意識和犧牲小我保全大我的奉獻精神,殘忍、果斷,和善於運用戰略戰術,確實有很多人類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且文中作者推崇應該由天(騰格里)來安排,大部分應該由狼來控制和掌握草原的生態平衡,客觀的來説,這些觀點,從目前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人類作為生物鏈的一環,應該學會尊重自然、學會與自然協調相處。

但文中出自那個老頭口中和主角口中的很多説法我卻不贊同。

他們認為狼的很多優點、人類應該從他們身上學到並且已經學到的知識,被漢族(農耕民族)的知識分子刻意淡化、刻意不去記載。作為生活在平原和狼沒有接觸過的漢族人,世世代代和牛羊打交道,很少見過狼什麼模樣,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更重要的一點是沒有相關內容去記錄狼對於蒙古人的不可或缺;作為文中受狼如此多恩惠的蒙古人,由於自己的文化水平低下,沒有能力記錄下來,不自己反思卻將責任推卸給漢族人,是否有點欲加其罪何患無辭?

而且我認為,作為遊牧民族,由於他們的流動性導致自身生產力的受到限制,每年的工作重複而單調,一直在跟惡劣的自然氣候、惡劣的生存環境作鬥爭,而自身的文化素質一直沒有提高,很多有用的知識只能代代口頭傳遞而不能用文字的形式流傳下來,所以影響力就會很小,甚至有用的、積極進步的觀點由於自己的呼聲太小而被忽略和遺忘。

蒙古人在長期與艱苦自然環境作鬥爭的同時,獲得了強健的體魄、開朗的性格,在蒙古人叱吒亞歐大陸、所向無敵、擁有帝國版圖的同時,農耕民族—漢人,卻屬於這個帝國的最低等人,受盡各種虐待,而作為蒙古帝國一個王國的元朝統治下的中國,缺乏政治領導才能,導致這個帝國持續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迅速崩塌,一百多年間,漢族人的反抗和鬥爭一直沒有停止過,看到的只是蒙古人狼一般的兇殘和血腥,這樣情況下,漢族人怎麼可能對蒙古人以及狼有好感呢?

在日益現代化、知識化的今天,狼和擁有狼品質的遊牧民族漸漸退出歷史舞台,剩下的是已經漢化了的蒙古人民。從這個層面來説,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哪一個更加適合於這個社會,更加發揮了主觀能動性的去創造良好的居住氛圍來為自己服務,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必然會有答案。漢民族在中國不斷用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滲透、感染別的民族,無論是對方主動獲取還是被動接受的也好,而蒙古民族已經不復過去靠身體強壯和蠻力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時代了。

總的來説我覺得這本書描寫生動,只是後面的説教狗尾續貂,沒有耐心繼續看下去。作為一種娛樂消遣,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

狼圖騰讀後心得總結 篇2

蒙古,這片生機勃勃的草原,成羣的黃羊在悠閒的吃草,牧民眼中的神――狼,在草原上奔馳.

可是,自從一些農村人移居到蒙古後,一切都變了,一棟棟黑色的房屋,取代了潔白的蒙古色,無限制的放牧,令草原毀減,他們還殘忍的殺害騰格理的使者――天鵝,迫使它們向北遷徒……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農村人不瞭解草原,所以會毀了他,我也知道當時破四舊,當蒙古人向他們展現那古老的文化時,總會被詆譭.他們卻不知,那些文化其實就是一些自然規律.

當我看見農村幹部包圖貴説:"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時我驚呆了,難道他不知道適當數量的狼可以有效的控制老鼠,黃羊,兔等毀草原嗎?

難道他不知道狼是草原人的神嗎?草原人死後都要去喂狼的,因為蒙古人認為狼會飛。死人就可以昇天了。其實畢力格老人説的是為了“吃肉還肉”的自然規則。

看了着本書,我知道草原最可怕的災難不是黃災,不是蚊災,不是水災是人災——人類對自然無知引起的災難,才是毀滅性的。

我真為毀滅草原的人悲哀,他們不懂得珍惜草原。不懂得保護自然,其實就是不懂得保護我們人類。

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知道和遵守的。只有這樣,我們的地球才可能生機勃勃,這就是我看着本書的最大的感受。

狼圖騰讀後心得總結 篇3

在沒有接觸過《狼圖騰》之前,我對於狼這個詞的印象都來自於動物世界,都是“兇狠的野獸”“羣居”等這樣的詞語,但是看了《狼圖騰》之後,我從它們的狼性中看到了一些人性:它們有計劃,它們服從,它們隱忍,它們團結。這些在它們每一次的捕獵行動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每一次行動都要提前踩點進行埋伏、耐心的等待時機,待時機到來時,它們的攻擊、配合、堵截,都是組織嚴密,絲毫不亂。它們利用大雪窩圍捕黃羊羣,它們借白毛風的勢力全殲軍馬羣。這些都是在生存之路中一點一點積累的智慧。

其實,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有一條無形的鏈,每次填寫週報的“客户姓名”那一欄時,我都有這種感觸,我不做銷售和項目,基本沒有外部客户,我的客户都來自公司內部。每個人都服務好自己的內部和外部客户,這就是一個服務鏈,每個人都把自己那一環節做好、做足,那整個公司就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從自己做起,做到服從、隱忍、團結,絕不掉隊,盡力服務好我的每一個“客户”,做好我的每一項工作,“不以事兒小而忽略,不以事兒大而退縮”。

這幾天,我看了《狼圖騰》一書,對狼有了新的認識。在人的眼裏,狼往往是壞與惡的象徵。像狼心狗肺、鬼哭狼嚎、虎狼之勢、虎穴狼巢、進退狼狽等詞,都説明狼是卑劣的生物。其實,狼是一個豪邁的動物,它頑強的毅力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遇到危險時,它們可以咬掉斷腿逃生,疼的受不了也能保持沉默。他們還會把剛吃的東西吐出來以減輕體重便於逃命。不僅如此,狼羣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撤退時猛狼衝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亂的情況。撞上大批獵人時,一兩隻狼就會引開獵人來保全集體。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軍人開着大馬力的吉普車肆意殺狼,其中一隻狼為吸引軍車被狂追了數十里耗盡了最後一口氣轟然倒地,以自己悲壯的死換來了狼羣的安全。

羣狼有組織、有紀律、能忍耐、會配合。它們在狼王的指揮下從容作戰,不爭不搶,個個兇猛強悍。進攻時,長尾平翹像一把即將出鞘的軍刀,隨時準備補殺獵物,一副弓在弦上,居高臨下的樣子,始終保持着戰鬥狀態。還有母狼,它們捕殺野馬時,利用身體優勢,咬住馬肚往下拖,全然不顧馬羣鐵蹄踩死的威脅,這種不計個人利益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可欽可敬。

我們應該學習狼不懼艱險克服困難的堅韌毅力和不折不撓的頑強生命力,團結協作,勇於奉獻,不論什麼時候都不放棄希望,勇往直前去奪取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