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精選19篇)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

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精選19篇)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為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這部小説的確讓我感到沉重,我覺得《活着》是一部超越個體情感而站在人類關懷的高度進行的創作。人的一生都不會風平浪靜,會經歷無數坎坷風雨,但人就是要默默得為了活着而忍受。這個看似荒唐的理由卻充滿了對生命價值的肯定和人文價值的關懷,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棄生命的理由和藉口,這個簡單卻又充滿思辯色彩的道理被餘華用小説的形式進行了活生生地詮釋。“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説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自己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2

早上泡在圖書館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説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為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説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為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後遭壓迫;從被國民黨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鍊鋼鐵和……

書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現在一直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給鎮長的女兒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彷彿看到有慶嘴脣發烏,臉色鐵青地呢喃着頭暈,我好像觸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醫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一把有慶,卻被什麼阻擋着,只能眼睜睜看着,心發憷。其實有慶是不是代表着那個年代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之士呢,他們一腔熱血被時代活活抽乾,成為有權階級的美食。共2頁:

畫面一轉,是老人福貴和他的老牛福貴。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餘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敍述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下午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説,很少有人能這麼詳細地講述自己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着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鉅細。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今天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説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這裏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麼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説,:“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麼有趣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着自己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後,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時飛揚跋扈的少爺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症不能幹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又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彷彿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這裏流着誰的眼淚呢?

原來,《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3

讀着餘華的《活着》,我的腦子裏一直閃着一個問題:他為什麼還能活着?主人翁福貴所遭受的苦難可謂是人世間苦難的總合了。從腰纏萬貫到傾家蕩產;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富家子弟變為每日為三餐奔忙的窮苦農民,又被拉去當了壯丁;好不容易回到家,母親也不在人世了,女兒卻變得又聾又啞,又不得不面對生存的壓力;兒子剛懂事,卻被醫生抽乾了血而死;為女兒找到了一個很好的伴侶,她卻在生孩子時大出血而死,留下了一個剛出生嬰兒;接着妻子生病而亡,女婿搬運時被壓死,僅剩爺孫倆相依為命;外孫卻因為吃豆子被撐死!一口氣讀完,久久思考的還是這個問題,那麼多的苦難沒有使福貴輕生,而是更加堅韌地活下去,他晚年養了一頭老牛相伴,生活似乎還更滋有味呢。

他,為什麼活着?我想,應該是愛。福貴曾經擁有他當時想擁有的財富、地位和女人,他沒有珍惜,他失去了這一切。但是父親儘管很生氣卻替他還了所有的賭債,還債的過程等於給他的人生上了最生動的一課,這是一種深沉的父愛。母親也依然愛他,毫無怨言的和兒子過起了貧農的生活,無私的母愛使他懂得了愛,沒有過什麼感傷的意念,沒有今非昔比的慨歎,他辛勤勞作,終於贏得了妻子對的他忠貞不二。至此他也深深的愛上了這個世上最好的女人。當他被抓了壯丁以後,正是對家人深深的愛使他堅持活了下來,並回到了家中。他愛自己的家人,因此他也擁有他的孩子、女婿對他的尊敬和孝順。儘管生活使他一次次撕心裂肺,但是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得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使他更清醒地活着。在暮年,福貴以“好死不如賴活着”的姿態,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他喚老牛為“福貴”,在與老牛的對話中,他屢次提到“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地”。對親人深深的愛,使逝去的親人,依然存活於他的生命中。無疑,這正是他頑強地活下去的精神源泉。

正如餘華説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生命畢竟不可以拿來開玩笑,珍惜自己的生命。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誰的一生可以無風無浪?不活下來有怎麼知道前路沒有希望呢?正因為愛,你才有很多的希望,因為愛你才有活下去的勇氣。活着並不完全為了自己本身,還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愛我們的人,也正因為他們,我們更應該勇敢、堅強地活着……

故事中的春生自殺了。他為什麼不活了?福貴的兒子有慶因他妻子生孩子大出血為其獻血,被醫生盲目地抽血致死。福貴並沒有因此而遷怒於他,而且在“”爆發後,春生因為難以忍受無休止的和拷打而決定自殺的時候整夜開導他,他的妻子最終也原諒了他。春生夫妻這種無私的大愛使他放棄了當時自殺的念頭,但是,,一個月後,還是傳來了春生自殺的消息。他遭受的苦難遠沒有福貴之多,為什麼他最終放棄自己的生命呢?我想,在那更是非顛倒的年代,春生因為而失去了生命的尊嚴。一個生命如果失去了尊嚴,生不如死啊!儘管他擁有人間如此無私的大愛,他還是決然而去。

由此我想到,我們不僅要懂得愛,更要學會愛,做為老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給學生以生命的尊嚴,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命帶來的愉悦。餘華説:“人是為了活着的本身而活着。”我並不同意,我認為:人,因愛而活着,因希望而活着。

生命,因愛而堅韌,因尊嚴而愉悦,因希望而活着。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4

夕陽下一位叫福貴的趕牛的老人用不同的名字吆喝着老牛,就象一個個親人又站在眼前。他們的生活未嘗不象那頭老牛一樣負重着。解放前的生活如一張破了洞的網一般,緊緊地扣着他的呼吸。從闊少爺到佃户,一夜之間的身份改變完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在他的生命中,幾個名字撐起了他的一生。

想起家珍,一個善良而堅韌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沒有讓她變得慵懶世俗,反而愈加襯托出她的高貴。富裕的時候她並不高傲,我腦間唯有是她——一個城市女學生那個清純的背影;轉折時她並不驚慌,懷着8個月的身孕在牌場上的哀求讓我為之動顏,離開了主房去茅屋住時的沉靜讓我為她讚歎;還有失去有慶的悲痛,鳳霞走時的鎮靜,加上那讓她難堪的軟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想起她,活着是一種沉重!

想起有慶,一個可憐而樂觀的孩子!在城裏出生半年就被母親帶回了茅草屋,也就那麼短暫的生命卻經歷了幾次的生死磨難。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對羊的喜愛,赤腳走幾十裏從來不喊累,那麼小的孩子每天就這樣上學、割草、餵羊從不怠慢,我欣賞這樣的一種品質!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個這麼可愛懂事的孩子卻被狠心的醫生活活地抽血而亡。這對於他來説是一個太殘酷的世界。想起他,活着是一種折磨!

想起鳳霞,一個失聰而純淨的孩子!一場疾病奪取了她的言語,卻奪不去她那顆天使般的心。優越的童年的背後是無窮的災難,而一個柔弱的女子卻支撐着一個破碎家庭的重擔。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對於父母的理解和對弟弟的愛護;最讓我心酸的是她為了一段地瓜和別人爭奪,僅僅為了給家人一點乾糧;最讓我痛心的是由於啞而遭受的欺凌;最讓我惋惜的是幸福向她招手時,她卻在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後悄然離去!想起她,活着就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想起二喜和苦根,一對在書中短暫走過的父子,惟有的只是對活着的詮釋……

一個個走過的人,讓經受了坎坷的福貴,最後近乎了麻木,對於他,活着只是等待着死亡的自然到來,於是,那頭夕陽下的老牛就和他默默相伴而行……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5

《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的故事……

他是一個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卻因為賭博、上妓院,而輸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把祖祖輩輩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親因為兒子的不爭氣,氣得病重,最後因為從村口的糞缸上掉下來而摔死。自此,他從一個富貴人家的少爺變成了一個要從別人手中租田的佃户;他開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家人。

他的母親也老了,最後病重。他的妻子拿了幾塊銀圓讓他去城裏請郎中。可郎中沒請成,卻被一個國民黨的小小的連長逼去拉了大炮,成了一個沒天都不知自己能否見到明天太陽的炮兵。

炮兵的生活是艱苦的,他們的糧食都要爭搶着吃。好在認識了兩個朋友,生活也就不會太過乏味。

他們這一連的炮兵從不打仗,卻也每天有成批成批的人死去。好不容易他和他的另一個朋友春生捱到了全國解放,他領了共產黨團長給的盤纏,踏上了歸家的旅途。

他回家了。在這兩年玩命似的時間裏,他無時無刻不想着這個小茅房。他看見了他的女兒、他的兒子,還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當天晚上他夜不成眠,摟着妻子在門口看着星星想了一整夜:我回來了。

悲慘的生活從此開始。

他的母親在他離開的兩個多月以後就死了,現在他要和妻子一起養活兩個孩子。可是他的兒子徐有慶畢竟要讀書,家裏的口糧就成了問題。他的女兒徐鳳霞因為小時發高燒,留了後遺症,從此變成了聾啞,不然到了出嫁的年齡不會沒人來提親。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把女兒送人。

他的妻子雖然不捨,卻也被生活逼迫,把女兒送給一個老夫婦那裏幹活。他的女兒偷偷跑回來了,可他送女兒回城裏,就快到時,他卻忽然心疼他的女兒了:他的女兒很懂事,他不捨得送人。於是,便揹着女兒回家。當晚,他告訴他妻子:“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

他們一家靠者微薄的收入,艱難地生活着。雖然貧窮,但他始終不拋棄人性中最使人温暖的那一面。

可是,噩耗卻緊接着傳來。他的妻子得了當時無法醫治的軟骨病,漸漸地幹不動活,又變得走不動路,最後連一根針都拿不牢了。他的妻子本以為她會先行離開家人。但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兒子才10歲,小小年紀便魂歸西天。

他們村的縣長的妻子因為生孩子時大出血,急需輸血。但卻沒人的血型對得上。碰巧,他的兒子的血型正好相同,於是,醫生便開始抽血。本來現在未成年人是不允許獻血的,且獻血的血量有一定的限制。可是當時的醫生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可以説是根本沒有道德。這血一抽上就停不下來了。他可憐的兒子徐有慶就這麼被活活地抽乾血,死了。

埋了他兒子,他始終不敢告訴他妻子。但最後他的妻子還是知道了,哭得傷心欲絕。時間是治癒心病的最好良藥,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6

“若沒有勇氣面對死亡,那就心靜如水的活着”。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感覺。看《活着》之前,一直在想這本書會講一個什麼故事,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好好活着還是要為自己或是別人活下去。都不是啊!沒想到《活着》竟是一本充斥着死亡與悲哀的悲劇小説,而小説的主人公富貴是這一切的見證者。從他的父親母親到他得朋友龍二、老全;從他的妻子家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甚至是還有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一個也沒少。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頭叫富貴的老牛,孤獨的,好好的活着。主人公福貴從小就過着優越的生活,然而他對自己的放縱使他一夜之間傾家蕩產,父親也被活活氣死,面對如此的打擊,他的生活彷彿失去了意義。但生活的責任讓他不得不繼續“活着”,揹着敗家的惡名,扛着生活的重擔,忍着親人逝去的悲痛,懷着對過去的懺悔,頂着的時局,他白手起家,正如成語“千鈞一髮”般,憑藉着他堅強的意志,以“一根頭髮”頂住了千鈞之力而頑強地始終不斷。至今福貴那黝黑的身影仍不時浮現在我的眼前,透過他瘦弱的身軀,我卻看到了一顆堅如磐石的心。在逆境和苦難排山倒海般向他撲來時,福貴的毅力和勇氣讓他忍受了這一切,並頑強地克服了它們。那股精神已勢不可擋地透出他的身體,流出書本,衝入了我的心中。也許與富貴的遭遇相比,我們平時在抱怨的一切都算不了什麼。當我們在面對任何一切不管多大的困難時,想想富貴吧!即使他遭遇了失去父親的處境,即使他背上了不孝的罵名,可他依舊是對生活充滿着希望,他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因為,他的活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他自己而活。馬克思説“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也許在你遭遇不幸的時候,“忍耐”是最好的良藥。但是忍耐並不單單只是消極的承受,忍耐是要將消極的承受轉化為堅強的動力。難道不是嗎?記得“小巨人”姚明在登陸nba的第一年中,他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困難,他用意志苦苦地忍着,默默地把壓力化為動力,終於在“沉默中爆發”,震撼了全世界。“活着”這兩個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好吧!我承認,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的確沒有富貴如此堅韌的毅力,我也沒有去默默忍受的勇氣。而是抱怨,就只是抱怨,也只有抱怨,似乎我的生活中,抱怨佔了極大的一部分。也許富貴在晚年的時候除了一頭牛就沒有親人陪在他得身邊,但是他還有過往的回憶,那些回憶,那些承載痛苦和堅強的回憶是我所沒有的。故事的末尾我毫不驚奇於富貴對於死亡的坦然!他説:“我也想通了,輪到我死得時候,就安安心心的死,會有人來埋我的,他們會把我和家珍埋在一起的……”《活着》就是那樣一本薄薄的書,但卻如“活着”兩個字一樣充實而鏗鏘有力,鼓舞着我們去尋味生活,感悟生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永遠“活着”。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7

上師範的時候現當代文學老師就給我們推薦過餘華的《活着》一書,當時看了一部分,覺得不是很喜歡,太過壓抑和苦悶,今天回想起來也許是年紀和閲歷的原因吧。今年寒假開始的第一天去逛書店,準備買一些書打發寒假單調枯燥的生活,很巧,一眼就看到了《活着》,於是,上學時候的美好記憶被勾起,毫不猶豫買下了它。

回到家,從五六本書中間抽出《活着》這一本,躺在牀上,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將它讀完。説老實話,我讀書比較慢,喜歡邊讀邊品,看看作者的語言妙在何處。可是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完全不一樣,它的故事情節非常緊湊,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等細膩的句子很少,作者餘華的敍述手法非常直白樸素,沒有任何的煽情。在他的筆下,人物在動物本能和人性之間苦苦掙扎,主人公福貴經歷的每個悲劇都是痛苦的,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擊令我在讀的過程中都感覺透不過氣來,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正如美國《西雅圖時報》的評論所説——“《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閲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沒有那種功力去評論《活着》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除了看過作者餘華的幾篇不同版本的自序外,也沒有認真查找資料研究過作者。但我分明看出了本書給讀者提供了一種理念,即如何生活,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主人公福貴雖然有着種種惡行,但是在的大背景下還是學會了如何生活。且看小説的結尾,那可真叫人難忘。敍述者看着老人和他的牛,一隻名字叫福貴的牛,在暮色蒼茫中慢慢消失,留下他獨自一人:“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這樣的結尾有什麼寓意呢?餘華在日文版自序中的最後一句話也許會給我們啟示:“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

我們的一生也窄如手掌,可是我們能否讓它寬若大地呢?我們該以怎樣的方式活着呢?我想,讀完《活着》我們是該思考活着的意義以及如何活着。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8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着》。心想,這書究竟囊括了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裏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剎那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比於其他的大部頭,這本擁有着從漫漫長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餘華説:“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説,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福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為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動盪與變遷;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人的隱忍與苦楚;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幾近乎英雄般的氣勢與蕩氣迴腸。

福貴是一個英雄麼?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着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為生計發愁的莊稼人,也伴隨着他從徐家浩大家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歷經多少磨難,才能把心與身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需要多強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很多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是為活着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餘華如此説道。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殘得形如枯搞。人簡單地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不為他人而活,因為命運能夠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説:“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經歷了他父母的死,他兒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兒、女婿、孫兒的死,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説過更多的是踏實。因為他的親人全都先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而他還活着,在經歷風浪悲痛之後。旁觀者也許會認為他是倖存,可他是真真實實地活着,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義。

作華自序説《活着》亦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着《活着》,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裏,而是靜靜地匯成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上。書中歷史場景下的福貴與村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真切地重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看見了百姓們的無奈和百姓們在看到家中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淚。生計與糧食全被公家收走,則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餘華給我們展示了幾十年前真實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需要讀者去探尋的含義。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或可收筆,而過幾天再聽一聽福貴講他的故事,體會活着的意義。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引書的結尾為尾——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降臨。”

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義的最好歸宿。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9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為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説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然後,教給我們:如何讓這根髮絲不斷裂。

我也是想過死的,而且不止一次。咳,自殺,如今看來多麼觸目驚心的字眼。

以往,我只要稍有不如意,每次都會那麼想:“哎呀,反正人總歸要死的,無非是遲早的事,我這麼失敗,死了算了!”就那麼想着,有時,這念頭只是一閃而過,有時,它也會在腦中盤旋好幾日。然後,看着周圍世界不再那麼灰暗,也就不想了。

我並沒有像書評中説的那樣“流着眼淚讀完全文”,我在看完整本書的同時,也明白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福貴,這樣一個堅毅的人,在經歷了人生幾乎是所有的劫難之後,終變成了一個風燭殘年,看淡一切的老人,他一個人,走過人生的漫漫長路。

記得曾經看見過朱德庸的一組漫畫:上學的時候,老師考驗你的智力;上班的時候,老闆考驗你的毅力……當你老了,你以為一切考驗都結束了,但你才發現,原來,一切都在考驗你的記憶。

那麼福貴呢,他還會去回憶那一段太過於殘忍和不堪的過去嗎?我想,他會的吧。因為,他已經把這整一個人生,看成過眼雲煙。他與他的那一頭取名為“福貴”的牛一起,度過人生最後一段平靜的生活。

我要好好地活着,因為,所有的挫折,與生命站在一起,又都能算得上什麼呢?

我得為餘華的《活着》寫一篇讀後感。有哪本書比《活着》更有意義,能更好地有感而發呢?是《青春之歌》,是《兄弟》還是《冷山》?《活着》,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0

無論發生什麼事,活着,因為總有愛你的人,總有你牽掛的事。

主人公福貴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在閲讀這部小説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並不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麼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説從頭到尾都一直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敍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説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只是怕死後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在我們這個年紀,現在擔憂的無非是現在生活中的瑣事罷了,不過是戀人朋友矛盾爭吵離開分手,學習成績工作不理想,別誇張了一點挫折,我們有吃有穿有錢花,沒病沒痛沒災禍,我們正是青春奮鬥的年頭,我們憑什麼不快樂,我們憑什麼整天怨天尤人,我們憑什麼説別人幸運我們沒他們好彩。其實活着很簡單,特別是我們現在這個時候,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永遠無條件支持我們,有那麼幾個閨蜜好友來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我們正可以全心全意奮鬥的時候,所以,別總是放大那些瑣碎的小事,讓他們佔據了你生活中心,更應該把自己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值得的事情上。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雖然不用總把自己的不幸自己的苦難跟別人比較,也沒這個必要,可當你意志消沉,覺得活着真辛苦現在的日子不理想的時候,請別放棄,一旦放棄了,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意義了什麼都不可能。勇敢活下去,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挺過來,已經是一種很勇敢的活着了。加油,正在掙扎正在糾結的人們,加油!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1

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農民,名字叫福貴,是一個地主的兒子。名字雖然叫福貴,但一生“福貴”並未降臨到他身上。年輕的時候,福貴是一個敗家子少爺,輸光祖業之後,先是父親氣急敗壞地從糞缸上掉下來摔死,母親病死;接着兒子有慶在學校裏獻血被無情的醫生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鳳霞產後大出血而死;原本上天賜個她一個好老婆,可惜不久老婆家珍病死;女婿二喜做工遇難橫死,外孫苦根吃豆子過多被撐死。先從一個地主少爺變成一個貧民,再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再跑回來,又經歷土改、大躍進,,分田到户,最後眼睜睜看着一個個親人相繼死去,到晚年孤獨與一頭通人性的老牛相依為命。

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2

再次翻開餘華的《活着》,一種莫名的感動再次湧上心頭。我不知道作者在寫時是懷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但我知道作為一個讀者,在品味這篇敍説一代人歷程時的深切感受!

作者餘華這樣解釋“活着”: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貴在談到死去的親人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徐福貴活着,好像就是為了看着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 死亡構成了福貴一生不間斷的悲劇:兒子有慶死於強制給縣長的女人獻血,女兒鳳霞死於難產大出血,女婿二喜死於建築事故,外孫苦根死於吃豆子撐着了,這些死亡誰也預料不到。只有他的父親、母親和妻子家珍死得尚且自然。

濃縮在福貴身上的無盡苦難看似是命運的戲弄,自從敗家開始,他的命運彷彿是被死神安排着:自己被抓去當壯丁,結果母親因缺少照料而死亡,女兒也缺乏照顧而變成了聾啞人。而他自己不止一次與死亡擦身而過,在戰場上,猶如子彈呼嘯,帶給他種種錐心的痛和可怕。最後士兵們都死了,成千上萬的屍體橫在他面前,只有他和春生倖免遇難。上天終究還是眷顧他的,不忍去觸碰他那顆鮮紅的心,所以他幸運的活着。他從回來之後,由於貧困,家珍積勞成疾而亡。兒子給縣長的女人鮮血,卻被大量抽血而亡……

在這出關於殘亡的戲劇上演之前,他夜以繼日地吃喝嫖賭,在一夜之間由闊少爺變成一文不名的窮光蛋,而他的父親,在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之後,死於由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破敗前的少爺不懂得傷心而破敗後的福貴沒資格傷心,因為他已經成了佃農,佃種着曾經屬於自己的五畝田地。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

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了,而他卻沒有這種“幸運”,他只能活着,因為這是他的命運,一頭牛在犁完所有該犁的地之前,一個人在挑足他應挑的擔子之前,上天是不會讓他的生命提前逃離的。

從表面上看,這一切好像都只能歸結於命。而事實上,這些悲劇歸根結底來自動盪的社會,不正常的歷史,在這個扭曲的年代裏,在殘酷的歷史面前,貧苦的個體生命註定不會有好的前景,死亡便彷彿應運而生。在那個戰爭的年代,大躍進的年代,福貴是一個象徵,他是貧窮百姓縮影,揹負着諸多的厄運和沉重的歷史悲傷。在那個灰色的年代,創傷充滿了整個社會,歷史把人類所能承受的所有不幸都壓在中國百姓身上,因而他們的生命也才顯得那麼脆弱。

在失去了其他的親人之後,福貴與苦根相依為命,他們共同的心願就是攢錢買一頭牛。錢終於攢夠的時候,苦根卻已經死了。福貴一人買回了牛。那本來是一頭正要被宰殺的瀕死的老牛,它已經幹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罪,就算不殺它恐怕也活不長了,但是,因為不願看着老牛在哭,早已不再會哭的福貴買下了它。起個名字也叫福貴。

一過20xx年,“兩個老不死的”———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着。福貴趕着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裏也喊着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好像他們也都是些駕着軛正在埋頭犁田的牛。

他變成了一個孤獨的的老人,站在老黃牛旁,絮叨他這一輩子的故事!他是多麼的無奈,面對親人的死,他只能眼睜睜看着,沒有血淚的控訴,也沒有撕心裂肺的叫喊命運不公,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忍耐和堅強的意志,這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着一切的悲痛,以致再大的苦難降臨,福貴也能將他無聲無息地消融在包容之中。生命是脆弱的,生活是殘忍的,眼淚是沒有用的,而惟有一顆堅定勇敢的心才是永遠不老的。在福貴心中,這個世間無所謂無望,他活着是為了活着的本身,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他的親人死了,生前他們相依為命;死後,福貴知道,不管他死去的親人化作了泥土還是化作巖石,這都與他無關了,他只有好好的活下去。福貴一生經歷種種生與死的轉換,他向死而生,在死亡的邊緣喚醒對生的渴望,頓悟生的價值與寶貴。在殘酷的生活裏從容。有人説這是一種對生活的麻木,對死亡的麻木。其實,我想他是在用沉默的方式思考生與死。他懂得了死亡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而生存是通往死亡的一條路,或許這條路上險象環生,或許平平淡淡,但他依舊在以各種方式考驗着活着的人,福貴,他經得起這種考驗。在殘酷的、不穩定的生存中,福貴也變得越來越堅強,忍耐。福貴頓悟了一切的苦難,在對苦難超強的忍受中,顯示他堅忍不拔的品質。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出生在90年代的我們還在為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你年報道的那位為錢財而貪污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鉅款,只是為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説,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3

在一個晴朗的早晨,朦朧的眼睛還睜不開,陽光灑在臉上,微暖,許久不見的太陽如期而至,幾天的下雨,讓我知道了陽光的珍貴,微風拂過臉頰,舒適。慢慢的,我努力的在牀上掙扎這爬起,走向書桌,隨意的拿起一本書,如此之好的天氣,書就是現在的夥伴。坐在書桌上,陽光傾灑,鳥鳴就在耳邊盪漾,桌旁還有一杯茶,一人一茶一書,正好。

讀完後,關上書籍,緩緩閉上眼睛,書中的內容像畫面一樣翻來覆去的演着,不停歇。《活着》它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不一樣的生命力,感受那個時代的跌宕起伏。

《活着》講述着主人公福貴年輕時的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最終還是把家產是的一乾二淨,父親為他的墮落,不爭氣,感到失望,生了病,去世了,搞得家破人亡。

而後妻子家珍陪着他一起受苦,母親也是生病走了,自己被國民黨捉住,幾個月未歸,女兒鳳霞變啞了,長大後嫁了個老公二喜,本以為迎來了春天,卻不想為生下苦根,大出血死了,福貴的兒子與老師的血型相匹配,抽血過度,導致死亡,二喜在工作時被鋼泥板砸傷而死亡,苦根好久沒有吃豆子,一下子太多而導致撐死。福貴最後與一頭老牛相作文依為命,獨自一人,在時間的消逝下,回憶着與家人快樂的生活。一個個身邊的人離去,再也回不到身邊的感受是很難熬過去的。但福貴最終還是看開了。突出着生命的可貴。

我感歎着,其實作者餘華並沒有寫的有多悲傷,用樸素的語言講訴着那時候的故事,解放戰士的善良,的傷害,紅衞兵的無理取鬧,着那些所謂的“資本家”,在農村他們經歷的那些苦難,一一的刻在我的心裏,揮之不去,望着現代的世界,原來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我不懂他們到底有多麼的幸苦,但我知道的是,使他們為着我們的未來才打下來的天下,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努力的活着。

人為什麼要活着?為的是我們愛的人好好活在我們的身邊,為的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最重要的是,我們為的是那個藏在心中的美好夢想,最初的夢想。《活着》讓我感受到生活就像一條鋪滿刺的道路,我們必須靠着我們的毅力向前衝,再苦再難也要撐着,努力的向前攀爬。

我不知道將來的路到底有多長,但未來是不知的,我們滿懷期待着等待她的到來。人生不像是一盤磁帶,我們沒有快進,沒有後退,也沒有暫停。面對着困難我們只能勇往向前。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4

寒假裏讀了餘華的《活着》,這本書非常有意義。《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

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5

《活着》這部小説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説它荒誕,是因為這部小説內容是在一段精簡化了的歷史階段裏將整個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誇張化地集中到一個家庭中來表現;説它真實,是因為它所反映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這部小説的許多內容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主義、大躍進運動和等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內容,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於這部小説的主題與,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説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為的確,這部小説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悲劇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説,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説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説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  然而我認為上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6

《活着》是一部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説,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地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同情卻又不得不為他的淡然而新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着他內心的波濤洶湧。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去了一個城裏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的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的父親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經常借錢給福貴的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救母親的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名黨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也被牆砸死了。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人,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裏那時就像被刀割般的痛割的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的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作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是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失去結束自己的命。

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的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是啊!活着真好,更何況是活在幸福之中。一直以來都是個平凡的人,也曾幻想過不平凡,也曾希望自己的日子過的轟轟烈烈,然而我的父母告訴我,平凡最好。平凡了就會淡然,就會寵辱不驚的學會淡然,學會堅強。老師説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讀書,在浮躁中積澱,成長。朋友也説,平凡了就能每天過得充實滿足。平凡好,平凡了自己成就了別人是一種幸福。

活着,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是進行時,是生命的持續狀態,是靈魂的永恆追尋。想想關於“活着”,這樣廣大而沉重的話題,似乎每一個語向都顯得蒼白,每一聲歎息都顯得無力;然而,活着,是進行時,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無從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審判台前,而從那一天起,我們將活在永恆的國度裏。而活着和永恆,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於是沒有永恆的方向,迷茫的活着。

當我們聽故事的講述者——福貴將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感覺着他活着的狀態一點點變化。年少無知時,萎靡的活着,無視妻子的艱辛,無視父母的關切,無視現實的責任。風雲突變後,掙扎的活着,戰場上經歷生存的殘酷抗爭,生活中面臨着底線挑戰,情感上體會為父為夫的角色的擔任,看盡生死後,麻木而樂觀的活着,無牽無掛,無淚無述,也無慾無求。少年去放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們會默默發現,活着是一種狀態,僅僅一個詞,悲慘,亦或苦難,淒涼,無奈,無法展現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們都無法深入觸及。小説以時間為主線,講述了福貴如何從遊混於社會的闊少年變成一無所有的佃農。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後持家生活的頂樑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後來飽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

作為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的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年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的讓我們看到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温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未猶豫,讓角色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因為遠離那些動盪的歲月,因為並未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輕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合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忍耐,堅強。這應當便是活着的證據。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7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讀完時,屋外已是華燈初上了,不記得當時是怎樣一種複雜的心情。不太喜歡悲劇,每每讀完都讓人唏噓不已,久久不能從那種心境中恢復過來。而今,再次讀餘華的活着,我卻多了幾分感動與思考。

文章作者是以第一人的筆觸在記述的,彷彿一個叫福貴的老人在向我訴説着他的坎坷波折的一生,沒有抱怨,也沒有悔恨,而是一種平淡的訴説,很平淡。就像一位哲人一樣,洞察了生活,超脱地看待着這世界。

福貴年輕時本是一個地主家少爺,娶得一位米行千金為妻,家境算是殷實,但卻遊手好閒,做過許多荒唐事,最後因賭博而敗光了家業,淪落為一介貧農,一家人住進了茅草房,然而這只是悲劇的開始。父親因為他的敗家而活活氣死,母親也因此病倒了,為去請大夫給母親看病在街上又被人拉去當壯丁,在戰場上九死一生回來的福貴,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雖然此時的福貴已經體會到活着的好,想要開始過穩當的日子,但這時女兒鳳霞因病而變成了啞巴,妻子身體也因病而每況日下,生活仍然很艱難。然後就是親人的相繼離去,首先是她的兒子有慶,因熱心去獻血被他人貪婪的抽乾了,然後是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女婿二喜,最後是外甥苦根。面對着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我不知道在埋葬他們時福貴內心該是多麼的沉痛......始終覺得文章作者是有點殘忍的,在描寫生離死別時是那麼輕描淡寫,也幾乎不給人活下去的希望。本以為從戰場回來的福貴會從此走向安穩的生活,妻子賢惠,兒女懂事。可是兒子有慶卻因那樣的意外而死亡,家珍也因為悲痛不久就離開人世了,使人心情剛起又落。女兒鳳霞嫁了一個好女婿,好日子沒過幾年,因為生苦根難產而死了,心情稍轉晴又來一場災難,情緒不免又一次起伏。然後女婿二喜在工地做事被掉下來的東西砸死了。雖然女兒女婿不在了,但想着至少還有外甥這個希望吧,但誰又料想,可憐的孩子在長到幾歲的時候因貪吃豆子而撐死了。最後的最後,所有活着的希望都被掐滅了,只剩下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與他相伴......

縱觀主人公的一生,如果非要評價他的命運的話,我覺得他既可憐又幸運。可憐在他身邊的親人最後一個個都離他而去,他年輕時的荒唐債,都在之後的生活中得到懲罰,要知道其實活着的人是比死去的人要承受更多的;幸運在他生命中不管怎樣都有關心愛着他的人,在他年輕犯錯時,有他的母親袒護着他,無私的愛着她,有家珍不離不棄的包容着她,即使在他淪為貧民,家珍還是對他不離不棄。

文中最吸引我的人是妻子家珍,她是一個隱忍賢惠的女人。在福貴年輕時出去鬼混的時候,仍能包容他,小心的提醒他;在他淪落後,即使被自己父親接回去過大小姐舒坦的日子,她還是拒絕了,她回到福貴身邊,還偷偷帶回來一袋米。她説:“即使再苦,一家人也要在一起。”在福貴被拉去打仗那幾年,他辛苦操持着這個家,照顧孩子和生病的母親,等到富貴回來;在她患了軟骨病不能幹重活的時候,仍想着要下地做事為多賺工分;即使在臨死前還在想着要多納幾雙鞋底,好讓家人過冬。家珍的命運也是可悲的,他的世界裏就只有那種封建女性的三從四德、堅韌和隱忍,她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家珍代表的是許多勤勞善良的農村婦女形象,雖然一生過得很苦卻最終也獲得富貴的愛。雖然他的那種隱忍我不是很贊同,但是卻因她有這種堅貞而感到欽佩。

福貴的一生也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在艱辛的生命歷程中,福貴沒有流露出絲毫膽怯和放棄,而是在不斷挖掘着活着的樂趣,他買下將死的不中用的老牛,孩童般的和老牛開着玩笑,用粗啞的嗓音放聲唱着歌謠,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怨天尤人,他堅信着活着總是好的,活着就有希望!他那種對待生活的樂觀態度,無論面對多麼沉重的打擊都活下去的勇氣就是生命的真諦吧。是的,生活有時候是很無奈的,甚至是很現實、很殘忍的,但關鍵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這些我們無法左右,有時候也會有一些無法預測的突發災難,但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只要心中信念的燈亮着,所有的絕境和困苦都算不了什麼,逆境和磨難不是憾事,相反,只有經歷磨難的洗禮,人才會懂得成長,懂得珍惜,去珍愛生命,去感受生活,就像文中的福貴一樣!

經常有報道説某某重點大學學生跳樓自殺,某某學校一對情侶因分手鬧得不快而鬧得兩相俱焚。現在的我們,也許沒有品嚐到生活的辛酸與苦辣,不懂得其中的艱難與無奈,一遇到點挫折就承受不住,所以會出現很多孩子的輕生現象。和福貴比起來,他們的遭遇真的不算什麼,只是在某一時刻他們把自己內心的痛苦放大了,認為已經經歷着人生最大的災難,其事實卻非如此。我們沒有福貴的那般超脱,還沒能做到只為活着而活,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其他事物,但我們要去追求這活着的真諦。

我們要為活着而活,相信活着就有希望!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8

當看完舍友對《活着》的評論後,就有一股想要看看這篇高尚作品的衝動,我不知道作者在寫時是懷着一種什麼樣的心情,但我知道作為一個讀者,在品味這篇敍説一代人歷程時的深切感受!

我總認為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當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都離你而去的時候你才知道什麼叫痛苦。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剛開始我罵過福貴,因為他實在是太敗家啦,不過看到後面我又開始敬佩他,他是那麼堅強。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為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有關經典小説活着讀書心得 篇19

第一次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己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討厭於華,討厭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己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接受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己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曾經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己。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但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自己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