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精選20篇)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

初看到這個題目,我有點疑惑,”為什麼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當我看完全文,我不由得對此觀點開始信服起來。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精選20篇)

一、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兒童般的情感。由於成人和小孩子的特點不同,所以,有些在成人看起來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兒童看來卻是非常自然的。他們會因為同學的一句不公平的話而悶悶不樂,也會因為別人無意的碰撞而氣憤不已。當然他們也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讚美、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而興奮不已,也會隨着同學的一句”對不起“而立刻不計前嫌,化敵為友。班主任要是不具備兒童般的情感,對學生的”這麼點芝麻大的官事“就不能很好的處理。別看事小,卻足以左右孩子一天的情緒,甚至更久。就算強制處理了處理了,學生也不會信服。

二、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兒童般的興趣。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帶他們去郊遊並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學生們的願望,而更多的是出於老師自己的興趣時,他們會不知不覺的把老師當做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老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情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這點我從大課間和女生們一起要呼啦卷、跳繩,和男生一起打籃球可以證明。這個時候孩子們都願意和我親近,也願意和我説一些,他們平常不會和我説的話。

三、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兒童般的思維。我們常説要理解學生,但有時學生的言行,站在教師的角度看,是很難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的動機去做事,渴望得到別人的讚揚、尋求心理滿足。但是,他們生理心理髮育還不成熟,考慮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壞事,這是很自然的。這些動機好效果壞的蠢事就是”可愛的缺點“,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童心,只有學會”兒童思維“,才能夠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

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兒童般的純真。童心,意味着純樸、真誠、自然、率直,而這些也正是人民教師,特別是中國小教師應具備的品質。作為社會人,教師也許會有幾幅面孔,但面對學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誠實!須知真誠只能以真誠來喚起,正直只能以正直來鑄造。作為為人是表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我們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必須是好的一面。

陶行知曾有一段感人的話:”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感情!他給您一塊糖吃,是具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元的感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麼悲哀。……“陶行知先生對兒童心靈世界竟有如此細膩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我們不得不折服。我們班主任如果不具備童心,不會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我們就不會發現孩子的喜怒哀樂皆因小事而起,就不會正確的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小摩擦。所以,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2

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書中,一個個閃爍着教育智慧的教學案例讓我受益匪淺,也刷新了很多我的教育教學觀念。其中一條讓我記憶尤為深刻,也將成為我今後教學和管理班級的主體原則。

李老師認為,教育需要愛,教育需要智慧。乍一看,這是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話,但是仔細思考,我們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真正能把它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裏的愛是指我們給了學生什麼樣的愛,這樣的愛有多少,這些愛是通過什麼方式給學生的,而最終學生又感受到了多少。其實,真正的愛應該是指最終學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時候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忽略了這個過程中帶給孩子們的感受。總以為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方式粗暴一點也是合理的。看了李老師的著作,我才知道,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錯誤。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孩子們雖然年幼,但是在人格上絲毫不低於任何一個成年人。如果我們教育孩子時,雖然把正確的觀念給了他們,卻使用的是錯誤的方式,那麼,無疑這種教育是失敗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這種錯誤的方式甚至會影響孩子們以後的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一個叫夏吉祥的學生因為屢次不寫作業又被叫到了辦公室。我當時火冒三丈,長久以來壓制的耐心終於消耗殆盡,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我數落完了以後,他蔫蔫兒地回班級上課去了。我以為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是在他的週記中,卻深刻而又詳細地訴説了他當時的內心感受。原來,他是那麼渴望被尊重,那麼渴望被認同。這件事情讓我震撼!後來,我和他進行了幾次平心靜氣的談話,同時又在適當的機會給予了他幾次表揚。慢慢他不再拖拉作業,上課的狀態也有了改善。這時我才明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生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温柔的愛來呵護。

李老師的書還有很多精髓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慢慢實踐,慢慢咀嚼品味。我期待着自己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有着提升和進步。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3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閲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着,對愛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

書中的觀點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這對我們低年級的班主任尤為重要。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每一個想做老師的人讀。

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閲讀、積累的結果。

受到書中的啟發,我通過網絡搜尋了一些有關李鎮西其他書籍的資料,還瀏覽了李老師的博客《與青春同行》,以後準備讀一讀他寫的《心靈寫詩》和《做最好的家長》等其他書籍。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説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説“你是不可救藥的”。

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教的.是國小,他的方法我們未必拿來就能用。所以,讀他學他,用他的話説就是要評判與超越。對於我而言,我要學的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説: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4

當魏主任把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交到我手上時,我第一印象就是,做最好的班主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啊!李鎮西是全國有名的教育專家,他的經驗一定讓我收穫很多的!看了之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今天的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

教育不僅僅給學生以生活技能與生存智慧,還應該給學生以人之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須以人性為最基本的底線——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富於幻想的天性,這對於一個人是否擁有終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關重要的。

教育不僅僅給學生以生活技能與生存智慧,還應該給學生以人之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須以人性為最基本的底線——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富於幻想的天性,這對於一個人是否擁有終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關重要的。

一、奉獻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

“最重要的教育是‘給的教育’,教小孩拿出小小的力量來為社會服務

二、理解之心:”我們要懂得兒童“

教師要儘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

”你這糊塗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得他們是你當年的國小生?“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三、平等之心:”拜小孩為老師“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

四、責任之心:”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還是那句老話,沒有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就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

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鎮西為我們解密,愛心、善心、仁心、平等之心,做事有心,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教師,做好的班主任。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5

他讓教育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他使班級管理工作充滿科學精神與民主氣息……他就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讓我們聽他講述《我這樣做班主任》。

《我這樣做班主任》是李鎮西老師從教30年來,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華集萃。全書共分六輯,從為什麼要當班主任起筆,到做走進學生心靈的朋友,再到民主教育,以人為本等等,最後落筆於做教師的四種態度,從六個方面,告訴你怎樣做最好的班主任。

書中三方面內容引起我的興趣:一是喜歡李老師將作文課搬到農貿市場,讓學生觀察集市上人們的言談舉止;將學生帶到江邊上語文課,讓學生通過觀察用筆描繪大自然在春天裏的每一點細微變化,這種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學習的方法,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同時提高他們的觀察、思考、領悟能力,可謂一舉三得;二是對愛的理解,不僅僅是一起玩,而應是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三是要善於傾聽,多提建議,避免訓斥等等,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讀着這些內容,靜心想想,這才是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再用學習成績考核孩子,而是用各個方面的教育,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己的獨特性。

讀着這本書,結合自身情況,慢慢理解家長要孩子上名校的原因,師資力量不一樣,老師的教育水平也不一樣,回想起孩子的教育路程,自己也很欣慰,自己遇到了兩位好老師,正是老師的點醒,讓我對孩子的教育重新認識,不再做物質上的保姆,而要做精神上的朋友,正是這種良性的循環,使孩子學業方面的自信心提高了不少,所以遇上一個好老師真是家長之幸!學生之幸!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6

在我興奮的翻開魏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時,看到他在書的自序中這樣寫道: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播種耕耘的職業,這一職業是神聖的.願我們以神聖的態度,在這神聖的崗位上把屬於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的天晴日朗.以使我們無愧於學生,以使我們的學生無愧於生命長河中的這一段歷史。看到這裏我第一次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神聖與偉大。在書中也使我明白要育人,先要育己,魏書生的“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篇章給我印象最深,育人是永遠的,育己更是永遠的,戰勝自我不容易,超越自我更需要毅力、需要有正確的人生觀。看了這本書,我也確實有了很多新的想法,有很多方面覺得是值得我去認真學習與實踐的。

一、“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

關於管理,魏書生説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學。魏書生在管理中採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級管理中最鮮明的特徵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價值的認識之一,其實質是現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觀念和“法制”思想。

學生也是有思想,有自主權利的。班主任不以勢壓人,讓學生充分行使民主權利,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級裏的重要地位,體現主人翁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凝聚班集體的力量。同樣一個班集體的班規班風的樹立也至關重要,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正常學習工作順利進行的必須,也給學生自律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二、自我管理思想

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首先,魏書生非常注意提高學生對管理活動的認識。曾經有學生問他:“您還能做我們的班主任嗎?”魏書生説:“為什麼不能?”學生説:“我們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請副班主任來管嘛!”學生問:“副班主任在哪?”魏書生説:“就在每位同學的腦子裏!”談話中,魏書生除巧妙地向學生傳達了對學生的信任外,還向學生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這就是: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來説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師來約束學生,而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我約束。通過引導學生對管理的認識,使學生自覺意識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別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觀效果上,減少了學生對管理的牴觸以至對抗的情緒,大大減少了由人際關係不和諧產生的內耗,這無疑極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實效。其次,魏書生創造性地創設了多種自我教育形式,如:寫“説明文”,寫“心理病歷”等,大力倡導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幫助他們在心裏築起第一道防線,以儘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再次,他大大強化了規劃、決策過程中的民主參與,通過引導學生制訂班規班法,既使學生的意志與願望通過合理渠道得到了滿足,又密切了師生關係,同時由於學生有為自己的目標負責的傾向,所以它容易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自我約束,真可謂“一舉數得”。

思考一下,學生管理學生,也包括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其中班級小幹部的建立,在協助班主任老師工作之外,也可以使學生擁有自主權利,有自己學習的榜樣,在學習中湧現“英雄”,在工作中培養“全才”。

三、心理素質輔導

魏書生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和學習方法法指導,強調教書必須育人。他通過輪流教唱歌,和後進生組成互助組,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等有效方式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班主任的工作不僅僅關心的是班集體的學習情況,更應該成為一個成長過程的細心觀察者,在學生迷茫、困惑時,指給他們方向。學校裏建立了“心理輔導諮詢室”,班級裏也應該有一個以班主任為核心的“心理觀察室”,在問題出現前給予警示,在出現問題給予幫助。

如果一滴水就是一個海洋,那麼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自有他的豐富內涵。有的細膩,有的粗放,有的外向;有的內斂,有的親近,有的疏忽……作為一個班主任,要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班級裏頭得到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能因為害怕學生出亂子就不許學生參與。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讓老師享受着教育學生的幸福,而使學生快樂、健康成長就是我們班主任的首要任務。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7

班主任也需要專業?班主任工作都有哪些?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可否借鑑?用心做和用力做、讓我做和我要做之間究竟有多大區別?……帶着這些疑惑,我打開了王曉春老師的這本著作《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

有多少人,如我一般,把班主任僅僅看作是班級的管理者,可事實上班主任更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學生的平等對話者、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導者,更是終生學習者。

讀了王曉春老師的這本書,讓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我一直忙於的班級日常管理僅僅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班風的建設和對問題學生的診療是獨立於班級日常管理之外,班主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捫心自問,我卻從未把這兩部分當成“正事兒”。

班主任既然是一項專業工作,那麼做這項工作就需要有科學的方法。以前總説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可是這種藝術性的提法到很多人那裏就變成了隨意性,變成了膚淺性,成為拒絕深入學習的擋箭牌。王曉春老師告訴我們,班主任工作更是一門科學。因此,我們更應該帶着科學的態度去深入研究,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鍛造班主任工作本領。正如這本書封面上所説:儘量減少行政思維和行政語言,減少空話、大話、套話、廢話,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為一個教育專業,進行學術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規律、構建其體系,尋找其方法,從而使更多的班主任從“知之”走向“好之”和“樂之”。

“想想自己,面對自我”是我從此書中讀到的另一種收穫。太多的時候,我們班主任太無私,無私到總想着學生的成績、學生的進步、學生的成長,以至於無私到太“忘我”,忘記了自己的成長、自己的進步、自己的收穫。改變別人那麼不易,我們卻天天在做;改變自己,主動權就在自己手中,我們卻壓根沒有做。比這種沒有做更可怕的是我們根本就沒有這種意識。真的有一天,我們覺醒了,我們改變了自己,進而影響了別人。我們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到那時,“不費吹灰之力”的神奇,你會體會得淋漓盡致。

讓我們從疲憊和焦慮中走出來,做一個明哲的班主任吧。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8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説,讀書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學校。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師?自己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知識,才始終是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讀書當然不僅是為了學生。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一言堂”已全盤否定,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要成為研究者、專家和名師。

暑假期間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感受頗深。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6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的闡述了他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實踐。從這本書中讓我深深體會到要構建和諧師生關係非常重要而且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待班上的後進生,更要給他們多一些的愛。要經常找他們談心,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地給予表揚,督促他們不斷前進。

2、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3、做學生的朋友,走進孩子內心

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我就讓學生寫《老師我想對你説》,把平時不敢當面跟老師説的話通過寫的形式告訴老師,讓老師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想法,使得學生更能感受到教師的親切與平易近人。

國小生儘管年齡小,但他們也是感覺敏鋭、有獨立想法的個體。教師的為人、責任心和愛心、學識和教學能力水平、對學生的態度等,都會在平日的言行舉止中傳達給學生。教師付出的愛心和奉獻,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

4、讓學生當主人。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

5、改變自己。師生關係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着主導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為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

總之,看了這本書,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愛。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9

當魏主任把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交到我手上時,我第一印象就是,做最好的班主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啊!李鎮西是全國有名的教育專家,他的經驗一定讓我收穫很多的!看了之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養——今天的教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

教育不僅僅給學生以生活技能與生存智慧,還應該給學生以人之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須以人性為最基本的底線——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富於幻想的天性,這對於一個人是否擁有終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關重要的。

教育不僅僅給學生以生活技能與生存智慧,還應該給學生以人之為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所有“精神”都必須以人性為最基本的底線——學校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孩子善良和富於幻想的天性,這對於一個人是否擁有終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是至關重要的。

一、奉獻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銀,只要你的心”。

“最重要的教育是‘給的教育’,教小孩拿出小小的力量來為社會服務。

二、理解之心:”我們要懂得兒童“。

教師要儘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

”你這糊塗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得他們是你當年的國小生?“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三、平等之心:”拜小孩為老師“。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

四、責任之心:”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

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還是那句老話,沒有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就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

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鎮西為我們解密,愛心、善心、仁心、平等之心,做事有心,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教師,做好的班主任。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0

讀書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有時候讀得心悦誠服,有時候讀得感慨萬千,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我這樣做班主任》感受頗深。

李老師説:“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愛生如子。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熔爐裏,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沒有一位教師不愛自己的學生,但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還要有教育的智慧。我對於對於自己的學生,是滿腔的愛;愛到深處,又是滿腔的“恨”,恨鐵不成鋼。有時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一味的教育、罰補。漸漸地作業是按時交了,但抄作業的多了,又得開動腦筋找抄襲者。對照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方法,發現了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當之處。我和學生之間交流少,學生有牴觸情緒,師生間信任度小。立即改進方法,找學生談心。瞭解一部分學生基礎差、學習困難,要求其儘量做,實在不會的畫上符號,放一放,等教師講解。另一部分學生,就是惰性大,不思考,利用網上的“作業幫”等軟件查找的答案,對這部分學生一方面批評教育,和其家長及時溝通關注,另一方面,鼓勵其勤于思考。

通過讀《我這樣做班主任》這本書我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教師應給犯了錯的學生一份寬容、一份信任、一份鼓勵,用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1

寒假期間,我拜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着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是看着一集集連續劇一樣,書中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讓我禁不住熱淚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閲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着,對愛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

書中的觀點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這對我們低年級的班主任尤為重要。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語和學生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學生和很好的溝通,換來的是自己感歎這是一種代溝。

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説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儘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

我們便夠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着李老師所説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時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懷着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當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二、愛心

李老師説“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以談起”,可見教育離不開情感。

常聽到現在的一些班主任抱怨説: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為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為。

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説這樣的話的原因或許是他並不懂得“愛心”的內涵,他們把愛心建立在成績的高低的基礎上來,“愛心”化作了分數,不會去考慮學生是是否承受的了這種愛之重……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李老師書中有一個例子最能説明我們怎樣付出愛心。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孩子出去的快樂,自己攢錢買船帶孩子去旅行,他説“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就就是“愛心”。

三、責任心

常認為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一直陪着學生,學生成績好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為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為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聖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為。班主任每天在學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談誤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成長,進而影響着國家的未來。我們今天怎樣對待學生,今天作學生怎樣的榜樣,明天的學生就怎樣對待他人,我們手中誕生的是未來的人才,我們的責任重大。

教育者具有怎樣的思想行為就會培養出怎樣的人,因此,我們應該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學生培養成為現代化建設有用人才為目標,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責任心,我們才無愧於教師的歷史使命。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含義,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在咫尺之間了。

我知道做班主任是很難的,要做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更難。書中以班主任作為座標原點,分別以學生,科任老師,學校,家長為座標軸來闡述班主任的工作。重點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引導。我覺得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心”,我還總結出三個詞語:師愛,耐心,科學。整本書的思想都是圍繞這三個來展開的。

我認為,師愛,耐心,科學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要做好一個班主任,就必須擁有這三方面的素質。書中通過例子表達了李老師的育人思想,他的思想就像人們前進的路標一樣給我們指明方向。他指出,要做好班主任光靠和學生打好交道是不夠的,還要和學校,科任老師,家長他們打好交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是,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長共同合作。班主任同樣要和科任老師溝通好,因為他們的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一個班的好壞。班主任和學校更要溝通好,因為學校給你一個自由的環境你才有發揮的餘地。

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教的是國小,他的方法我們未必拿來就能用。所以,讀他學他,用他的話説就是要評判與超越。對於我而言,我要學的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説: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2

最近在翻看一本書,《班主任其實好當——44位優秀班主任的祕訣》,看到這個題目使我煩亂的心情有些緩和,逐漸歸於平靜。

張萬祥説,成功有沒有祕訣?答案是肯定的。

祕訣,總是讓人想到捷徑,不會輕易示人的東西。好奇促使下我迫不及待的閲讀這本武俠祕笈,想着可以怎麼樣在班級管理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翻開書,朱永新寫的序言,赫然寫着這篇序言的題目——其實沒有‘祕訣’。我笑了。好幽默的老者。

但是,靜下來想想,教育本沒有捷徑,祕訣是這些優秀班主任們幾十年經驗的總結。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些寶貴的人生經驗卻會讓我這個門外漢少走許多彎路,也可以坦然接受自己所不理解的一些事情。像一位老人和藹可親的面對我這個年輕人,滿臉的笑意看透了我的心靈。堅持教育在線論壇朱永新曾發過一個帖子,號召廣大一線教師專業閲讀、專業反思、專業化成長,如果每日三省吾身,撰寫1000字的教育反思,10年之後沒有成為名師,我保險公司負責賠償。反思允許是流水賬,反思是自己面對自己的心靈,毫無保留的説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對於教學,對於課堂,對於學生,對於自己在工作環境中接觸的事物。這是一種清空,它不同於消遣娛樂放鬆自己的清空,而是清空了心靈,充實了思維。這些想法和念頭是經過成熟思考之後的,更有價值。

鄭學志在一文中説:無論外界如何評價我,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優點就是努力。勤奮的鄭學志做事紮實,他懂得厚積薄發,可以俯衝加速,更可以一飛沖天。這是所有優秀班主任的共通點。

科學的求真精神、紮實的工作態度、積極的進取願望、大膽的創新思維、高效的實踐能力,這些是張萬祥羅列的,很書面的詞彙,每一項做到都很難。但這恰恰就是目標,這就是高度。沒有評價考核機制去判斷哪一項做到了哪個水平,我們只是不停地向前邁動腳步。方向是科學、紮實、積極、大膽和高效。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3

最近拜讀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讓我受益匪淺、心潮澎湃!讀李老師的書猶如觀看一部讓人回味良久的電視劇,裏面有各種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共同向我們展示出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發人深省,作為一名班主任是幸福的,這是我們終生難忘的一筆財富。我也是一名班主任,幼兒園大班班主任,35個娃娃的“賈爸爸”,現將讀書點滴感悟與大家分享。

因為愛所以愛:

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愛所以美好,人與人之間也正是有愛才顯親近,作為一名班主任,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對班級的愛,缺一不可,當然這種愛是相互的,班主任的愛會時刻影響着他的學生們,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愛自己、愛他人、愛學習、愛社會,這是一種無形而有力的教育力量。

愛,是教育行業永遠談不完的話題,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教師、一個班主任最基本的師德,因為愛,李老師贏得學生的喜愛、贏得家長的認可、贏得社會的褒獎、贏得了一般教師體會不到的幸福。

經常有同事説:“下輩子再也不做老師了,做老師也不當班主任了。”為啥?因為班主任工作辛苦呀!要管理班級,要上傳下達,要做學生工作,要做家長工作,還有教研工作等等。可我們可以轉變角度來想:正是因為做班主任,我們有更多的機會與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相互瞭解、心靈相通,曾經被借調在國小帶一年級,説實話,國小老師很少自願主動做一年級班主任,因為一年級的學生規則意識、集體意識都不強,同學之間很容易發生矛盾,而他們又不會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這時班主任的身份又成了法官,帶一年級瑣事很多,我經常開玩笑説,做這個班主任是既當爹又當媽,可為以後自己的子女教育打下基礎了。想起給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一天學校領導臨時通知我去市裏聽課,等我下午回來路過班門口時,班裏的孩子立即沸騰起來,嘰嘰喳喳地爭相喊着“賈老師,你去哪了?”“賈老師,我們都想你了”。説實話,當時我進班板起臉假裝生氣,批評他們不該活動課上亂喊,但事後心裏還是偷着樂,能夠被孩子們喜歡、掛念是一種真切的幸福,這就是我的孩子們、可愛的孩子們!現在迴歸幼兒園,更是多重身份:教師、警察、醫生、法官、修理工、爸爸等等,一直享受這份獨特的職業幸福!

愛一個人,可以是無緣無故、無拘無束的;愛班主任崗位,也是不需要理由的,當問自己理由時,這已經不是發自內心的愛了。一份對教育和孩子的愛,足以讓生活充滿陽光!還有什麼比孩子回饋的愛來得更為純淨呢?

術業有專攻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必定首先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任課教師。班主任都是從任課教師做起的,教育是一件很實實在在在的事情,來不得半點浮躁。李鎮西老師是一位語文教師,他又是一位聰明的老師。我想他的學生們真是幸福!聽他的課一定是一種享受,正是擁有這樣的人格魅力,學生喜歡他這位老師,必然喜歡他的學科、他的課堂,學習成績自然不言而喻!

寫到這裏突然想到上高中時的一位語文老師,他上課從不帶教案,輕輕來,輕輕去,不帶走一片雲彩,因為他的頭腦就是詞典,而且是一本百科全書,上他的課彷彿在聽相聲,談古論今,旁徵博引,不知不覺四十分鐘在意猶未盡中過去。上這位老師的課,誰能捨得錯過每一個細節?這就是古人所説的“術業有專攻”,專家型教師也應該成為我們的榜樣,專業是永遠不可放下的!

感悟家的温暖:

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理念,這種方式是具有藝術性的,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也是現在教育界最提倡的。李鎮西先生之所有能贏得學生們的愛戴,班級氣氛之所以如此和諧,是因為他對學生總是一視同仁,真正可以放低姿態走到孩子中間,去和他們做真心朋友。反思自己的班級管理,我平時自作聰明以為帶班很民主,但現在我清晰地看到我根本沒有科學地把握好“度”,有時是過分的民主,有時又是簡單的專制。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過一種愛閲讀、會閲讀的生活,終身學習是成長道路上的法寶。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流動的活水,這桶活水從哪來?從學習中來,從讀書中來,從寫作中來。教師的成長是什麼?是閲讀+反思+寫作+實踐。記得一位前輩曾經這樣告誡我:一個老師堅持寫讀書筆記、教育隨筆,即使成不了名師,也已經具備了名師的必備潛質。李鎮西老師對一些教育名言能夠信手拈來,這無不是閲讀積累的結果。

從今天開始,準備一支筆、一個本子,經常把自己的靈感、心得隨手記錄,那樣我們的教育生活將是多麼豐富多彩!這將是我們班主任成長進步的見證!當我們退休後,這又是一份多麼温馨的回憶!

教育戰線,我是一名年輕教師;班主任崗位,我是一名新人;在目前這個有35個娃娃的班級,我感到由衷地幸福!同時,又深感壓力之大,因為作為“一班之長”,我要對得起孩子們口中的“賈爸爸”!幸好,我今天遇到了李鎮西先生,遇到了《做最好的班主任》,真心希望有一天,我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4

傳説在遠古的堯帝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作三仞之城,想把居住區圍護起來堵塞洪水,做了九年也沒做好,最後被放逐到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用水方法為“疏順導滯”,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

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何嘗不是這樣呢?特別是夫妻之間的感情的呵護,怎是一個堵字了得?

女人就猶如是那裝在盆子裏的水,作為男人,就像那裝水的盆子。盆越大,越包容,水便越服帖,盆自己也就心中越是滿滿的;反之,盆因為自己的度量太小,容不得水,生怕水溢出來,就狠狠地去堵,去壓,殊不知那水便愈往外濺出來。試想,裝在這樣的盆裏的水,能心服口服嗎?

想想這大禹真是聰明,表面看來是把水放走了,實際上他用了一種最聰明的辦法把水治得服服帖帖,心服口服,從而使水毫無怨言地為他服務。

以上是我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後拿夫妻經營之道與大禹治水作比的一些感慨。時至今日,我越來越覺得,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到“疏”的。比如國小生愛玩玩具,如果家長覺得他“不務正業”,一味地堵住玩耍的源頭,制止他玩,那麼他必定會帶來教室甚至在課堂上玩耍。你想啊,有哪個孩子不愛玩的呢?反之,如若讓孩子在家玩夠了,那麼他必定是心無旁騖,專心聽課了。所以我從來不反對孩子玩耍,更是提醒家長,孩子要會玩耍才好。

比如我們的學生,我們想讓他考高分,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幾乎要孩子一心一意讀書,百分百投入,而這樣被“堵住”的學生往往越來越厭學,即使成績好,也很容易成為“書呆子”了。

大禹治水,不堵反疏。那麼,作為一個老師,不堵,怎麼疏呢?別急,這次我看的《做一個智慧的班主任》,説的就是這個。

書作者是黎志新,看看她的照片吧……她一點兒也不美,甚至有點小小的“醜”。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一個有魅力的老師。這就是智慧型老師的魅力,這種智慧的征服力,已經遠遠超出了美貌的魅力了。對她,我只想説一個字—服。

她是一個高中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對於學生對流行音樂的喜歡,對影視劇的喜歡,她不是簡單粗暴地干涉,更不是擔心“天天聽這些情啊愛啊的靡靡之音,這一代非垮掉不可”。她覺得,學生愛聽流行歌曲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我們甚至應該高興,因為只要心中還有歌聲,他們追夢的腳步就不會停下。她利用班會課—讓青春隨音樂激情飛揚,用包容的心態,正確地引導學生遠離庸俗的流行歌曲,擁抱優秀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在優秀的歌曲中體味生活的美好。

她把影視藝術引入德育活動課,使德育活動充滿魅力。她頂着“不務正業”、“浪費時間”、“胡鬧”這樣的嚴厲批評,堅信“優秀的影視藝術作品是有育人功能的”。經過一系列上下求索的實踐,證明了她是對的。她推薦自己遴選出來的優秀作品,比如《衝出亞馬遜》、《拯救大兵瑞恩》、《一個都不能少》、李開復的講座《做最好的自己》、訪談類節目《變形記》、頒獎晚會《少年強》、新聞熱點、公益廣告等等,然後讓銀幕形象站出來説理,舉行台詞記錄比賽,交流觀後感悟……

比如學生看了《東京審判》之後,有一個學生這樣説:僅有憎恨是不夠的!我們可以打着“反對日貨”、“抵制日貨”的旗幟去遊行。但是,我們更應該行動起來,發展我們的科技,如果我們的產品質量遠遠地高出他們一籌,還用如此費盡心力去反對他們嗎?我們需要全民行動,馬上行動,發展自己,壯大自己,這比“憎恨”要有意義得多。

你看看,這些影視作品的德育功能,絕對比我們“上傳下達”、左一句“我是為你們好”、右一句“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啊”的傳統班會課要強得多。

對於環境衞生,她不是簡單地打掃以應付檢查,而是帶領學生一起共建大文化環境,通過座右銘、名聯、名言警句、給教室寢室取名,使學生詩意地棲居。對於學生的不夠自信,她通過朗誦活動,使學生昂起自信的頭,不再訥於言。她通過學習成功學,使之明白“抱怨不如面對”、“消極不如積極”,從而給學生熬了一鍋可以得到心靈寧靜的“滋養雞湯”。

她説:其實,我們一直都明白“禁不如疏”的道理,我們都懂得,要使一塊空地上不長雜草,最好的辦法不是反覆地去除掉雜草,而是在上面種上美麗的花,使之繁花似錦。

是啊,好一個“禁不如疏”!

但是她們越禁,我就越想看被她們禁掉的書。國小時,我就偷偷拿來鄰居家的《六個夢》看完了,説實話,當時真的消化不了。後來七年級,我借到了《窗外》,因為是小説,我很有自知之明地躲着看,依舊被發現了,很是被“如臨大敵”的姨媽們批了一陣。也就是在這樣的禁止之中,我依舊看了很多的瓊瑤、金庸、古龍的小説。如今才知道,正因為家裏長輩們的禁與堵,我對雜書的慾望才更加強烈。而試想,如果我當年有黎志新這樣的一個善於“疏”的引路人,説不定我的文筆要好得多呢。

做一個智慧型班主任,我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因為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寫一百篇文章都發表不了一篇,我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持之以恆。是的,持之以恆,最起碼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不是嗎?最起碼,經常閲讀、思考、學習,可以讓我不留遺憾。

疏有一個意思是:清除阻塞使通暢。我要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儘量疏通、清除阻塞。中醫説: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但願孩子們會有更多的通,消除更多的痛,得以走上他們的健康、快樂的康莊大道!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5

心得體會就是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文字。讀書心得同學習禮記相近;實踐體會同經驗總結相類。 學習的方法每個人都有,並且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地去考慮和研究它。心得體會這種學習方法對於一個人來説也許是優秀的,但沒有被推廣普及的必要。因為學習的方法因人而異,方法的奏效是它與這個人相適應的結果。方法,也是個性化的。借鑑他人的學習方法並不是不可以,但找尋適用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班主任是做好控輟保學的先鋒官。要做好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班級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讓每一名學生每一天在班級都有事可做。讓他們看到自己對於班集體還有一定的貢獻,這樣每一位學生愛自己的班級,因而也離不開自己所在的班級,這樣也就不存在輟學了。

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就要盡到做家長的責任。要做到像父母愛自己孩子一樣去愛護學生,工作中我從不放棄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在思想上引導他們,和他們談心做朋友。在學習上因材施教,有些後進生基礎薄弱,功底不紮實,我利用休息時間幫助他們找問題原因,力求完結。備課中從學生的心理需求、興趣愛好出發,為學困生鋪就一條平坦的學習之路。上課時儘量給他們提供一些可回答的問題,摒棄開和優秀生一對一的活動。在課內對潛能生做到優先提問、優先輔導,特別是潛能生遇到問題需要幫助時,及時輔導他們,這種效果比課後補課效果好得多。課後經常給這類學生開小灶,對他們的作業面批面改,讓他們及時改正錯誤,這樣,後進生向前走的步子邁的就會更穩了。

多年的實踐證明: 老師多幫學生一把,學生就能走得更遠,才能更有效的防止學困生日益落後、積難重返的現象發生,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有效控制學生的流失。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6

培訓一開始,劉霄老師從一個數學等式引入1元=1分解:1元=100分10分×10分=0.1元×0.1元=0.01元。大家肯定能發現這裏面的問題,這是個錯誤的等式。以此為開始劉老師談到我們對生活對工作的認識和態度,在生活中對待問題的時候,藉口越多的人,往往離夢想越遠。只有在工作中注入自己的喜愛和快樂,事情才會向更美的方向發展。

做班主任一定要做一個智慧型班主任。一個智慧型班主任一定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係:

一是班主任與同學的關係。班主任首先要做一個學生信服並尊重的班主任,關注每一個孩子,發揮每一個的潛能。

二是班主任與家長的關係。班主任和家長的關係不是對立的,家長資源應該合理利用,真正建立和諧的家校共同體。

三是班主任與任課老師的關係。班主任不但要尊重每一位任課老師,還要成功搭建任課老師和同學之間關係的橋樑。

處理好這三個方面的關係,班主任工作就會遊刃有餘,也就發展成為一個智慧型班主任。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7

暑假裏,沒別的事的時候,打開電腦,看看網上書籍,這次我主要看了看關於年輕班主任的書,上半年當班主任讓我感覺很吃力,對於班級管理沒有方法,這讓我很是無力。從而我認真拜讀了中國教育學會理事長張萬祥先生主編的《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一書,收穫頗豐。全書共分七輯,“這樣管好一個班”、“與學生相處有藝術”、“做一個有智慧的班主任”、“一個學生,一個世界”、“藉助家長的力量”、“換個思路做德育”、“做個夠專業的班主任”。生動、真實、充滿教育意義的德育案例其中所藴含了先進的德育理念,豐富的管理經驗,有效的教育實踐。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讓我在一個個的德育案例中受益匪淺。

當我讀了這本書使我更深刻理解了作為一個班主任,想要管理好一個班級,必須從學生入手,審度自己的處事原則。正如文中所述:“做好起點工作,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要時刻注意分析事態的變化,讓學生逐漸地走入管理中去,讓學生成為管理自己的主人,為自己的發展設計藍圖。在書中這些建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以下幾點:

一、班主任要做好起點工作。

班主任建立在責任心基礎之上的是對學生了解的前提下制定工作計劃和目標,不要使得自己的管理方式形成定勢,使自己的工作受到侷限。同時也不要過早的為班級定位。

二、不要在班內設置“探頭”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

三、哪壺先開提哪壺

我們的教育在自覺不自覺中製造差生,因此我們有必要調整認識學生的視野。學生之間只有差異沒有差生。多關注教育過程和關注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在不斷成長的,從肯定自我,激勵自我再到創造一個更加完善的自我。當每一個班主任都關注到全體學生,都善於哪壺先開提哪壺時,學生的主題地位必然得到凸現。

四、不要遷怒到整個班

班主任往往會因為幾個學生而遷怒到整個班,把個別問題全面化。遷怒的後果一方面對於個別學生來説,由於批評的面比較廣而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另一方面,讓集體受到了傷害,使全班同學產生消極的心理。要給學生以積極的期待。

五、打扮好你的晨會課

像陸其忠老師寫的《打扮好你的晨會課》,讓我真切感受到老師是用心用愛在做教育。他在書中這樣寫:”一次心靈之旅的告白,讓學生的心靈在晨會課上曬曬太陽;一次時事點評,讓學生時刻傾聽着窗外的不同聲音;一次隨意的聊天談話,讓閒暇的愉悦滋生青葱的智慧;一次大膽的才藝展示,讓大家分享一席成功的盛宴……不要讓枯燥乏味的説教污染你的晨會課,不要輕易讓指示、命令的威嚴聲音在孩子耳際縈繞,更不要讓訓斥、冰霜的言語去封凍孩子的心靈。

在安靜的聆聽中,讓孩子們感悟時間的可貴、人生的短暫,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眾人划槳開大船”——班級是我們共同的家,經常交流、經常探討、經常反思,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集聚人心的班級才能煥發出無窮的潛能。“與先賢對話”——一句名言、一條警句、一則傳記,或許能洞開學生的心扉,盪滌學生的靈魂。

六、體驗建構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給學生構建起一個能活躍其中的道德世界,讓學生在裏面自我體驗、自我鍛造,從而讓學生逐步成為一個富有崇高的“德行”和人性的現代人。

書中“和學生相處有藝術”一節內容讓我感觸很大。“藝術”畢竟是個抽象的東西,似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回想自己的工作經歷,雖然邁入教師行業已將近十幾年了,擔任班主任工作也是十幾年的光景,嚐盡了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這期間,我也一直在思索諸如一個班主任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朋友”,怎樣才能具有人格魅力?一個班集體又是如何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樂園”,如何才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等一系列的問題?班主任工作能夠“藝術化”自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一書使我對班主任工作又有了重新的認識,也學到一些實用的工作方法。

七、班主任要學會冷處理。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工作紛繁複雜,事務性的工作往往讓人喘不過氣。面對這樣的工作,除了需要班主任大量的辛勤付出,更需要的是班主任的睿智。在實際工作中,面臨突然起來的事件,往往老師會先入為主。老師會以自己所瞭解到情況和對自己的判斷進行處理。這樣固然是及時處理了班級事務,然而效果如何有待商榷。有時候,班主任情緒不佳,處理起來還會有失分寸作出過激的舉動。所以這時候的冷處理,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自己剛做班主任的時候,學生有錯誤,進行嚴厲的批評,以為可以“嚴師出高徒”。但事後發現,這樣“大嗓門”看似威嚴,其實無力。這樣教育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只不過是發泄了自己當時的不良情緒而已。應該針對每個學生一個一個進行交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做可以讓學生覺得受到了尊重,並且可以配合你改掉缺點,並單單“訓斥”效果來得好。

教師不是教書匠,教育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告訴學生應該怎麼樣。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應該明白、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學會因人施教,循序漸進,對學生既要“歸其行,更要收其心”。

所以,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請千萬不要在自己生氣時處理問題。給自己幾分鐘,讓自己冷靜下來,為學生找點藉口,找找自己的問題,什麼事都會有妥善的處理方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那樣:“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比懲罰更重要。”

我知道班主任工作雖然辛苦,但充滿挑戰,讓我們任重道遠,求索而前吧。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那就是“多一點投入、多一點學習、多一點反思、多一點執着”!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8

近期讀了一本書《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書中寫道:教育有三種形式:管孩子、哄孩子和幫孩子。管孩子就是用各種規則和批評、懲罰的手段使學生就範;哄孩子就是用表揚、賞識等各種手段使學生走向成人設定的道路,而幫孩子則是先搞清楚孩子的特點,從他的現實出發,幫助他實現自我。前兩點都是強調從成人的主觀願望出發的外部干預。而幫孩子時,教師是研究者,真正動起來的是學生本身。

想想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三年,也正好走的是這三種形式,國中一年級,學生剛進入一個新環境,況且年齡都在12歲左右,對於這些還帶着稚氣的剛離開爸爸媽媽的小孩子,班主任就要充當爸爸媽媽的角色,哄着孩子學會獨立,學會與人相處,進而適應住校,適應集體生活;

國中二年級大家知道都是最難管的時期,學生經過一年的生活,適應了學校,認識了同學,身高和心理也經過一年的成長逐漸的有兒童向青少年轉變,外加沒有升學的壓力,進入了所謂的“叛逆期”,這時班主任的哄已經不起作用,只能一個字“管”,用制度、用班規使學生能坐住;

進入國中三年級,也是最關鍵的畢業班,由於面臨着升學的壓力,每個學生都知道自己應該幹嘛,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有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學,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指引,幫着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進入一所理想的高中。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19

我媽就是位國小班主任,還是教語文的,所以俺從小就對班主任有些認識——很累、很忙、需要擔一些只講專業課的老師所不需要承擔的責任。媽是個很好強的人,每次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對得起每個學生。不過終其一生都沒能與自己達成和解,雖然有學生的愛,但她過得不快樂。

本書作者李鎮西講述了自己的班級管理經驗——如何當個合格的班主任。讀完全書之後,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除了對孩子深深的愛,作者還與自己達成了和解,快樂地繼續從事班主任的工作——這是很難得的。

在書中我們不會看到一個神或者一個完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普通人的成長路程。也許這才是真正對我們有所啟發的地方。

作者談到也打過學生,後來反思之後感覺這樣不對,找出方法來改正;也曾讓學生為自己的教學提意見,如果拖堂也要有罰則。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幾點難能可貴。

自醒意識。

人人都不完美,這是事實,但是能不斷追求完美,有自我檢討意識的人也許能走得更遠。李鎮西就是這種人。也正因如此無論是教學還是當班主任,他都能做得很出色。大家開始也許都差不多,但是那些不斷自醒的人能在後半段超越別人,更主要的是超越以前的自己,從而走得更遠。

平等心態。

“眾生平等”在學校裏最是不適用,原因很簡單“老師知道的多”,如此就把自己放在了半神或者全神的位置上。不管怎樣,眾生仍然是平等的。作者能以平視角與學生溝通,體現出平等不只是説説,還能做到。其實能不斷進步,這也是個基礎。

發自內心的愛。

書裏特別提到學生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要用人的觀點看問題,要對學生有愛。説説容易,做起來難。在學生不聽話的時候,李老師開始也是Hold不住哈!自己成長之,他更能體悟學生的感受,也有更多發自內心對學生的愛。由些從內而外的表現出來,贏得很多學生的欽佩。也正因如此,他的學生之中很多人會取得好的社會成績。

要知道基礎教育對每個人的一生都起着決定性作用。作者的怨毒可以傳遞給學生,讓後者走上社會之後充滿抱怨;老師的愛也可以傳遞給學生,讓後者帶着愛走向社會,從而温暖更多的人!

本書是一本班主任的成長日記。

班主任讀書個人心得體會 篇20

暑假期間,我拜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着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是看着一集集連續劇一樣,書中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讓我禁不住熱淚盈眶。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閲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着,對愛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

書中的觀點深深吸引了我,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這對我們低年級的班主任尤為重要。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的思想和言語和學生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學生和很好的溝通,換來的是自己感歎這是一種代溝。

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説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儘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夠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着李老師所説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時也是如此,因為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總是懷着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當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童心決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們當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軟件”。

二、愛心

李老師説“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以談起”,可見教育離不開情感。

常聽到現在的一些班主任抱怨説: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為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為。

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些常抱怨的班主任説這樣的話的原因或許是他並不懂得“愛心”的內涵,他們把愛心建立在成績的高低的基礎上來,“愛心”化作了分數,不會去考慮學生是是否承受的了這種愛之重……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李老師書中有一個例子最能説明我們怎樣付出愛心。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曾深情地描述“水上旅行”的情景。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孩子出去的快樂,自己攢錢買船帶孩子去旅行,他説“買船是出於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我想就就是“愛心”。

三、責任心

常認為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一直陪着學生,學生成績好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的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為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為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聖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為。班主任每天在學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談誤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成長,進而影響着國家的未來。我們今天怎樣對待學生,今天作學生怎樣的榜樣,明天的學生就怎樣對待他人,我們手中誕生的是未來的人才,我們的責任重大。

教育者具有怎樣的思想行為就會培養出怎樣的人,因此,我們應該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學生培養成為現代化建設有用人才為目標,只有站在這樣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責任心,我們才無愧於教師的歷史使命。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含義,明白班主任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在咫尺之間了。

我知道做班主任是很難的,要做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更難。書中以班主任作為座標原點,分別以學生,科任老師,學校,家長為座標軸來闡述班主任的工作。重點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引導。我覺得除了以上提到的“三心”,我還總結出三個詞語:師愛,耐心,科學。整本書的思想都是圍繞這三個來展開的。

作為一個老師特別是一個班主任,師愛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師愛的老師談不上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我認為具有師愛就必須至少做到一下:第一,發自內心地關心,保護每一個學生;第二,不能偏心,特別是對差生。不要放棄每一個學生(除非超出你的能力範圍之內);第三,要主動走進學生的生活,深入瞭解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第四,對學生的犯錯要準確到位,但是內心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

耐心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質。作為一個班主任,特別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如果沒有耐心是根本沒有你想要的效果的。李老師教育學生很有耐心,他從來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的。他認為,要一個平時習慣遲到的同學改掉這個缺點不是一兩天就行的,要讓學生慢慢適應的時間。特別是對一些問題諸多的學生,更應該要有耐心。要知道教育是需要過程的,欲速則不達。

科學,班主任擁有師愛和耐心還不夠,他還要擁有科學的方法。沒有科學的方法即使對學生多愛,對學生多耐心地教育都沒有很好的效果的。只有在擁有師愛和耐心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的方法才能把學生教育好。

我認為,師愛,耐心,科學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要做好一個班主任,就必須擁有這三方面的素質。書中通過例子表達了李老師的育人思想,他的思想就像人們前進的路標一樣給我們指明方向。他指出,要做好班主任光靠和學生打好交道是不夠的,還要和學校,科任老師,家長他們打好交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是,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長共同合作。班主任同樣要和科任老師溝通好,因為他們的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一個班的好壞。班主任和學校更要溝通好,因為學校給你一個自由的環境你才有發揮的餘地。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每一個想做老師的人讀。

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閲讀、積累的結果。

受到書中的啟發,我通過網絡搜尋了一些有關李鎮西其他書籍的資料,還瀏覽了李老師的博客《與青春同行》,以後準備讀一讀他寫的《心靈寫詩》和《做最好的家長》等其他書籍。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説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説“你是不可救藥的”。

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教的是國小,他的方法我們未必拿來就能用。所以,讀他學他,用他的話説就是要評判與超越。對於我而言,我要學的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説: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