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通用25篇)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

“世事無常,若相遇情深緣淺,憶往昔你儂我儂,再回首隻歎十八春後物是人非,悔當初不明不白,不堅不恆,烙得如今肝腸寸斷,思緒萬千。真叫那一個半生緣一生情啊”。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通用25篇)

這是剛看完那天晚上自己在微博上發的感想。但想着應該寫一篇文章,不管是以筆記,隨筆,還是散文的方式,總想找個地方用某種形式記載自己的感想。

從人物説起,無視世鈞,同情曼楨,理解曼璐,欣賞翠芝,最愛許叔惠。

雖然世鈞是故事裏的男主角,可總覺得他在書裏的存在感很低。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我感覺可有可無,在他身上用的一字一句,一筆一墨都是為了承託曼楨。他的優柔寡斷,她的堅決;他的粗心大意,她的細膩;他的輕言放棄,她的執着。他不是不愛她,是愛得不夠徹底。他不是沒有努力去找她,是找了沒找到就聽信旁言而放棄了,他不是沒有等她,只是沒有堅持到底。

他為她做了許多,可是真的沒有做到位,是她太知足了。他大學畢業,選擇不繼承家裏的事業,在廠裏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本該前途無量。況且他又有曼楨如此之好的戀人相伴,卻因為父親的病危和曼楨的失蹤,然後放棄了原本堅持的一切,人生從此也走回到了原本設定好的框架裏;繼承家裏的產業,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最荒謬的是因為空虛和寂寞,和一個原本就不相愛,到最後也沒愛過的人結婚,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就是他這種懦弱,任人擺佈,毫無個性的性格,讓人無奈曼楨為什麼愛上的偏偏是他。

曼楨像是冬天裏的那支梅花。它的色,豔麗而不妖,它的香,清幽而淡雅,它的姿,蒼古而清秀。曼楨就是這樣一個人。她並沒有絕色佳人的外貌,卻實谷不華。她的氣質至言不飾,一姿一態雖不是名門望族出身,但言行舉止也有條有理。同情曼楨是因為她的命運如此坎坷和無助。姐姐出嫁後,家裏一家5口人的開銷都指望在她一個弱女子肩上。

她並沒有抱怨自己的處境,她唯一欣慰的是她身邊至少還有世鈞,可偏偏世鈞並不完全懂她。她在艱難的環境下生存着,和世鈞的愛情對於她來説奢侈的,因為他們的見面更多的是在她從下班到去另一個地方上班的間隙裏。可偏偏是因為她的獨佔枝頭,讓她的姐夫一直存有邪念。被自己最親的姐姐陷害,在被軟禁的那幾年裏,她失去的並不是只有親人和愛人,還有自由和尊嚴。唯獨支撐她活下來的是一絲對於逃出這個牢籠的信念和對世鈞的一絲期待。命運總是捉弄人,或者説這才是命,曼楨的宿命。偏偏她最後嫁的是自己當初最看不上,傷自己最深的姐夫,可她付出那麼大的犧牲,也全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沒有什麼力量比母愛更強大的了。

最後也走上了曼璐的軌跡,為了這個家,苟且的過着活着,失去了對愛的追求和自由。她本不該擁有這樣的悲劇,可為了生存又能怎麼辦呢。那一句“我們回不去了”實叫人感慨萬千,不得不歎息。

大多數人在同情曼璐的時候,都會憎恨為什麼她會有這樣一個惡毒的姐姐,這其實是不公平的。如果不是曼璐,或許曼楨她們一家早已經餓死了。想起一句話,偉大光榮的一輩子會因為一個污點而毀掉你的所有榮譽和成果。無論曼楨曾經付出過多少,犧牲了多少,就因為她把曼璐害了,所以她就需要揹着“罪人”的名字一輩子,可又有多少人為曼璐考慮過呢。

她為了讓這個家能開火,讓弟弟妹妹能讀上書,她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和尊嚴去做舞女,這個時候又有誰同情她呢,又有誰幫她呢。沒有,與其説是生存逼的,不如説是對於家人的責任逼的她不得不走這條不歸路。設計陷害自己的親妹妹,強迫和軟禁她固然是錯的,但是出發點是因為自己的私心,為了留住自己的老公,為了維持自己的家。比起曼楨,曼璐的人生更坎坷,只不過張愛玲沒有花太多的筆墨去描述她罷了。她內心所承受的不比曼楨少。即使她是以讓反面角色,一個讓人討厭的姐姐,但是誰又有資格去説她對她錯呢。

剛開始是不喜歡翠芝的,因為覺得這位大小姐有些做作,但是既然不是主角,沒有太多的橋段,自然也無所謂。真正開始對她刮目相看是從她退婚開始。在那個年代,那樣的家庭背景下,能有勇氣和決心做那樣的事情是相當有魄力的。正是這種魄力,讓人覺得原來她也是那麼的有魅力。即使她和叔惠的曖昧總是斷斷續續,不清不楚迷迷糊糊的,但她居然不委曲求全,敢於挑戰世俗和追求自己的生活,不管是不是為了叔惠而退的婚,至少她對和自己不愛的人的婚姻説了“不”,光憑這一點就足夠欣賞她了。

即使後來還是和世鈞結了婚成為了親人,但是他們彼此之間或許從來沒有有過愛情,有的是像兄妹一般的依賴和陪伴,所以最後他們的關係也只是孩子的父母,而不像一對夫妻。翠芝和叔惠的再一次相逢,彷彿又將翠芝內心已經快熄滅十幾年的火苗燃起,她還是放不下,她還是想證明,雖然她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她就是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在他面前,她對他的關心無微不至以至於自己都沒覺得異樣,她和他單獨吃飯時的暢談讓自己情不自禁的哭泣,是感動還是遺憾,是曖昧還是真愛,是過去還是未來,總之那段感情是讓人羨慕的,那一刻是幸福的,即使不是圓滿的。

許叔惠,能言善辯,豁達幽默,英俊瀟灑,但也優柔寡斷,口是心非,缺一絲勇氣,面對自己喜歡的人,礙於翠芝的門第背景而無果,最終離開遠赴大洋彼岸。在美國又偏偏找了一個富家女結婚,只不過征服了過後就又放手了,或許他只是想證明家庭背景不是問題,他有能力,也配的上翠芝。可惜一切太晚,十幾年的時光太長了,當她已是他最好朋友的妻子,他又該做什麼呢,人生至此繁華已看透,真要做什麼早該在他們結婚前就做了,何必忍到現在呢。只不過那麼多年他是否放不下,也沒想過放下,他離開了,逃跑了,但最終發現還是要回來面對的,當再次見面時,他的內心又蠢蠢欲動了。

他那一句“我是説,我給你害的,彷彿這輩子只好吃這碗飯了,除非真是老得沒人要了。”多麼委婉無奈的表白啊,有些人物註定是悲催的,但是他們卻不可憐,他們高傲瀟灑,盛氣凌人,卻也會因為一個過路人,一段瞬間情而糾結一輩子,彷彿是自己在和自己糾纏着,誰不知道該放下,該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該為了一棵樹放棄一片森林,誰不知道這些道理呢,但是知道又能怎樣,人總是跟着內心的想法走的,我們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叔惠也好,翠芝也好,還是世鈞和曼楨,他們都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愛的是誰,只不過他們都輸給了自己罷了。

小説寫的本就不是那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愛情,而是滾滾紅塵世俗中的都可能經歷的故事。曾經是最好的,曾經有過真愛,但終歸於平淡,只有在重逢的瞬間,才悔恨起錯過一生的最愛。“世事人生之蒼涼不在於過程,而在於回首的剎那。”半生的錯,一生的惑,感慨原來造物可以這樣弄人,漸漸讓自己相信原來可以進入那樣無孔不入的蒼涼中。半生緣,其實就是一生。或許多年以後,無敵的歲月磨平了一切,但抹去不了痕跡。

感情是通過感覺的積累,通常是因為某一個時間和地點;某種環境氣氛之下,因某一件細小瑣碎的事打動了我們,就像王家衞的台詞一樣,“一個事件+一個繞口的時間+一個無聊的事件”接着故事就開始了。這些看似刻意特定的東西往往都因“緣和運”而變得奇妙。人生太長,我們怕寂寞,人生太短,我們又怕來不及。

千萬不要放棄,永遠不要,一旦放棄你就輸了,堅持不一定能擁有,但是堅持至少不會騙自己,認定的事,認定了的人就應該執着的堅持,因為即使放下了,無論過了多久,再回首或是相遇,依舊會勾起心中的慾望和真情,那種傷痛比堅持了得不到還要揪心。半生緣一生情,我願在竹下攸亭等歸人。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2

第一次知道半生緣,是看了林心如演的電視劇,當時覺得還蠻好看的,然後再是看的小説。

當時感覺這部小説固然是好,可到底平和了些: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富商之子沈世鈞與出自寒門的顧曼楨相戀。世鈞因經歷過寂寞的童年而格外渴望温情,曼楨則因家中弟妹多而頗具長姊之風,故兩人走到一起極為般配。但他們還是被拆散了。曼楨的姐姐出於私心,設計讓曼楨嫁給了自己的丈夫,此後曼楨和世鈞一別就是18年。18年後當這對有情人再度相逢時,雖然彼此依然深愛,但歲月無情,他們都回不去了,於是只有在心中惘然地祝願對方幸福

我其時不太理解世鈞和曼楨的感情,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好像特別務實。兩人見面時談論的多半是工作、同事、家人之類,不像是在戀愛,倒像是在一個屋檐下過日子似的。小説的結尾我也不能接受,多年以後世鈞、曼楨重逢時他們似乎沒有狂喜,更不消説下決心去改變各自的生活了。兩人只是在內心深深地震動着,然後雲淡風輕地問好,見對方生活得不壞似乎就心安了,接着就各人走各人的路去了。“這算什麼大結局呢!難道人到中年就會失去追求幸福的勇氣?”那時的我直犯嘀咕。

這回"五一"長假得以重讀《半生緣》,我終於有些懂小説裏層層包裹着的心了。我甚至愛上了那種波瀾不驚的愛情。我喜歡看到男女主人公新年裏在寥落的小飯店裏相識,喜歡看到世鈞冒了雨去公園找曼楨失落的手套,我也贊成主人公表白心跡的方式:曼楨不由自主地告訴世鈞她一向諱莫如深的身世——父親早逝,全家6口人的生活頓時失去了依靠,不得已姐姐曼璐犧牲了自己去當舞女。世鈞聽得感同身受,一時想不出什麼話來安慰她,只微笑道:你不要難過。

這種素樸如藍印花布的對白,令今天的我聽來尤為感慨。是啊,一個年輕女孩將她從不肯透露的清寒的家世原原本本告訴了對方,如果這不是愛,那還會是什麼呢?世鈞自然也懂這層意思,所以才温和地、略有些笨拙地安慰她。他説得似乎簡短了些,不過也許這樣更好,簡短總是跟雋永連在一起,紙短而情長,言淺而意深……曼楨和讀者們都聽出了他話裏隱藏着的萬斛情意。

世鈞和曼楨定情後的家常日子亦是我百看不厭的。慢慢地看着世鈞熱心幫着曼楨找房客,看着他一天好幾趟地來找曼楨,看着小別後他第一次見到曼楨時微妙的心情:他幾乎認不出用湖綠羊毛圍巾包着頭的曼楨了。這樣是否好看些他説不上來,不過他還是喜歡她平常的樣子,不喜歡有一點點改動……這些情節都讓我有説不出來的欣慰。沒錯,這都是些好兆頭,只有結結實實地愛着對方的男人才會有此種心情。曼楨的表現也委婉動人:她替世鈞打毛衣,走到哪兒都帶着一團絨線;替世鈞送早點過來,因為他無意中説過一句“早餐都是在外面將就的”;世鈞離開她幾天,她無法剋制對他的思念,於是忍不住去找叔惠,因為叔惠是世鈞的好友,她若去了叔惠肯定會對她説起世鈞……

讀這些楚楚動人的細節,真有那樣的感覺:一個人如果一輩子不談一回像世鈞、曼楨那樣的戀愛,實在是虧了。

讀懂了這一對戀人相濡以沫的感情,再來看他們最後的選擇,似乎就釋然了:他們都體諒着對方,希望對方比自己生活得好,所以才全無再續前緣的念頭。世鈞是因為有了妻子孩子,慚愧自己給不了曼楨碧綠鮮潔的愛了,曼楨則是不願意令世鈞為難。總之在他們看來,只要知道彼此仍然深愛着就已經足夠,至於終生廝守,他們不作此種奢望。

從一知半解《半生緣》到心領神會《半生緣》,也許這就是從青春年少到淡定中年的距離吧。與其説是喜歡世鈞、曼楨的半生緣,還不如説是欣賞他們的生活態度:知道這個世界是有些寒意的,卻不抱怨,不沉淪,只沉靜地行走在茫茫人海之間,並且真誠地希望自己能給周圍的人帶來一點暖意。

或者這也正是張愛玲的生活態度。寫作《半生緣》時,張愛玲已與曾經深愛的胡蘭成分手。沒有了愛,仍然寫出了這樣温婉純淨的故事,塑造了曼楨這樣“命運雖百負之而不恨”的女性形象,而且還以深情的筆墨寫下了不少使作品更加醇厚的點滴,比如説南京的玄武湖、清涼山,安徽的瓜片茶、炒米粉,做父母的怎樣抱怨兒子不聽話,年輕一代又怎樣熱衷於看電影、郊遊和照相等等,凡此種種,除了説明作者對世間真愛和人間煙火的不捨,實在沒有更好的解釋了。

這麼想着的時候,又有些懷念曠世才女張愛玲了……《半生緣》是張愛玲的不了情,而張愛玲則是讀者們的不了情吧。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3

讀完了張愛玲的作品集,沒有喜歡上《傾城之戀》也沒有喜歡上《沉香屑》而是喜歡上了《半生緣》,這個連自己也有點意外。

其實我是想爆粗口的,我想罵祝鴻才想罵顧曼璐,也是卻不知道他們到底錯在了哪裏,又覺得他們也是可憐的。總是難忘十幾年後顧曼楨和沈世均重逢時曼楨説的那句:世均,我們回不去了。短短的8個字裏面到底是包含了多少的情懷啊!她明白他們回不去了所以她也拒絕了世均説的他要與時間掙扎。即使掙扎了又能怎樣,要和翠芝離婚嗎,這樣算是勝利嗎?

有時候有些事真的很諷刺,當年世均的嫂嫂和他的母親那樣的為他和翠芝做媒,他也沒有答應,而後來他卻與那個女人結婚生子過一輩子。他後來回憶説他也不是非要和翠芝結婚不可,只不過那時候在他賭氣想要結婚的時候剛好就碰上了翠芝。亦或是他碰到的不是石翠芝而是某位李小姐、丁小姐、王小姐他也是會結婚的。世均説: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他和翠芝,翠芝也知道自己和叔惠是相愛着的,而世均也明白自己一直以來還是對曼楨念念不忘,所以當後來翠芝吊着嗓子念曼楨寫給他的'那封沒有完成的情書時世均會如此的不淡定;所以後來在小飯館裏曼楨問他:你幸福嗎?他回答説:我只要你幸福。曾經那麼相愛的人,因誤會分開,再因為賭氣各自結了婚,再遇見又還能怎樣呢?

一直覺得曼璐不是一個好女人,直到後來看見她勸曼楨的時候説:我做舞女做妓女不也收人家欺負,我上哪撒嬌去?我也是跟你一樣的人一樣的姊妹兩個,我那時候要是個烈女,我們一家子全餓死了。又對那個女人充滿了深深地同情,或許能跟祝鴻才結婚已屬不易,她的想法很天真,她只是想留住那個男人,但是她卻不明白那個男人就像一隻狼,吃着碗裏的望着鍋裏的,她永遠也喂不飽。我想曼璐大概是不知道曼楨和世均的那次爭吵是因為曼楨無法接受世均嫌棄他舞女的身份吧,或許世均沒有嫌棄而是沒有説服他的家人不嫌棄吧。曼楨對於曼璐一直是懷着感恩的,她勸母親不要拿姐姐的錢,她叮囑家人不要告訴她豫瑾結婚的事,她這樣的體貼卻換來曼璐那樣的回報,或許曼璐自己也因為曾經做過舞女而自卑吧,所以她覺得她身邊的人都像她自己一樣介意曾今的那段歷史。

後來曼楨和祝鴻才結婚之後,祝鴻才奇怪為什麼曼楨變得那樣從容,其實這正所謂應了那句話:經歷了最疼所以也就感覺不到一般的疼痛了。後來見到豫瑾時她是激動地,她説豫瑾是他唯一能信任的人了,而他自己的那段噩夢般得經歷,從在醫院生產時憤恨的講給臨牀的金芳,再到後來淚流滿面的講給豫瑾,再到後來淡然的講給世均,這就是一種成長吧!搞不明白張愛玲為什麼會安排了那樣的結局,讓他們在錯過十幾年之後再次重逢總讓人覺得有點諷刺。顧曼幀與沈世鈞,可謂一見鍾情,他們相知,相愛,相許,可惜未能相守。不是他們愛的不夠深,或許只是愛的太深,所以容不得絲毫的破損,又或者是還未愛,所以不能死生契闊。一次又一次的與對方擦肩而過。當兩個對彼此念念不忘的人終於見面時,也只能是訴説着多以前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不痛不癢,曾經以為的悲愴都已經成為一些平淡的故事來説。或許,真的只有半生緣吧,所以最終落成這樣的結局。

人生有那麼多的悲歡離合,有那麼多的集散分離,最終相愛並相守的恐怕是極少數吧,當時間慢慢流逝,人們慢慢變老時,年少所以為的傷痛,到最後都被磨平,留下的就只是些美麗的夢。

事實上,生命中總有那麼些人一回頭便是一輩子,一錯過便是一生。所以如果遇見請不要錯過,因為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4

提起筆,又放下;思緒許久,居然有種無從下筆的感覺。因為太喜歡張愛玲了,她的作品也看了不止一部,有的甚至是反覆地看,可卻是頭一回有勇氣來記自己讀她作品之後的感覺,好想寫好它——至少還能安慰自己尚能理解偶像的思想;但説實話,寫她的作品的讀後感真的挺難——儘管,這是我反覆地看、最為鐘意的一部《半生緣》。

曾經不止一次向周圍的好友訴説自己的“閲讀心得”。閲讀,是一種享受,我在享受美好事物的同時,是十分注重情調的,特別是在讀張愛玲作品的時候。在一個陰陰的雨天,拉上窗簾,打開昏黃的枱燈,獨自依靠在大沙發上,一邊享受濃濃的咖啡,一邊捧讀《半生緣》。感覺真不錯,會讓我更快地融入這本小説,心都慢慢地跟着墜入、下沉,有時合上書居然無法很快恢復。因為,書的整個底色是:荒涼——一種悲觀的感歎,一種女性化的敏鋭細膩的感歎。但,這確是我喜歡的味道!

《半生緣》是典型的張愛玲式的小説:基調是建立於對於日常生活的描述上,而且是對日常細節的不厭其煩的描述上。所有的大題目都被濃縮在了生活的一幕或一角,平凡男女的平凡的悲歡,其間的曲折、跌宕成了生命的底藴。

並不大喜大悲的文字承載着大喜大悲的.感情。驀然回首,__年間所有的愛恨喜悲都悄悄地溜走了,曾經愛過的人都只是站在記憶裏遠遠地望着你。__年前是如此的相愛,都已是逝去的雲煙,所有的曲折遺憾就像玻璃盒裏的鮮花,變得不再真實了。生命,一點點磨蝕;靈魂,一天天萎縮。——“一切對於人生的籠統觀察都指向虛無。”

能將男女之間的“愛”還原的如此透徹明白,恐怕也只有張愛玲了。

外柔內剛的曼楨,優雅含蓄的世鈞,滄桑、自私卻又淒涼的曼璐,“既像老鼠又像貓的”的祝鴻才。不論曼楨的遭遇究竟是誰造成的,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些人物沒有朋友,也沒有親人,更沒有“愛”——或者説,曾經有過但終又逝去。

人的本質始終是自私的,這也許是張愛玲的觀點。因為一個個人物總是那麼寒冷、荒涼。一顆一顆的心是迷失的,是孤單的......

當我合上《半生緣》最後的那一頁,久久地陷入憂鬱,綿長而不絕,銘心而無法自已。我明白,它是籠罩着作品的揮之不去的霧靄,也是重重劃過作家心靈的刀鋒。

荒涼劃過心靈時是痛苦,變成文字後就是唯美!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5

假期讀完了張愛玲的一本短篇小説集,週日又在書店選了一本張的長篇小説“半生緣”。讀起來發現這個曾被拍成過電視劇的作品,自己上學時也曾讀過。

記得在學生時代,在圖書室借來看到一半時,感到作品寫得悲慘,便沒有讀下去。

現在讀起來,仍然覺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可悲可氣。

“半生緣”中展現了舊上海的一類人的生活。故事以世鈞與曼楨的情緣為線索,記錄了他們相識、相許、分離和相遇的過程。故事快結束時,他們相遇話別。

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幸福的,在錯誤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只有放手。“他們回不去了。”讀完很為他們的情緣感到悲哀。

作品中沒有我喜歡的女性,一個人也不喜歡。

作品中我認為最可氣的人是曼楨的母親。不論一個母親有沒有文化,她都但當着家庭統帥的責任。特別是曼楨的父親不在了,母親便是家中唯一的統帥。

而這個“統帥”允許她的長女曼璐去當歌女,來供養全家及弟弟妹妹們讀書。讀書重要嗎?比起做人,讀書是可以放棄的。如果曼璐是一個醜女,也許只能像曼璐的傭人阿寶那樣當一個小保姆,那麼曼璐的人生或許會好一些。起碼這樣的工作可以在陽光下説起。英國的王妃戴安娜17歲時也給他人做過保姆。奪得全國模特大賽桂冠的阿根廷女孩妲妮拉曾經是一個撿垃圾的女孩。若生活還是無法繼續,那麼把孩子送他人撫養,送一個無子女的好人家去生活總比讓一個子女去做見不得人的事情要強。

我想多數成家的男子都不會希望在自己消逝後,兒女去過那樣的生活。這樣的母親我不贊同。曼璐天天在做什麼,她知道,曼楨被囚禁在曼璐家她也知道。她可以忍受曼楨被囚禁那麼久而不見。她聽大女兒的,也怕大女兒。我認為她在花曼璐那樣獲得的錢開始,她便在兒女面前矮了一大截,也就開始怕兒女了。我心裏在想,這樣的母親,不如把孩子送人吧!

母親瞭解自己未成年的兒女天天在做什麼,這是必須的,管不住自己孩子的母親,將不被兒女所尊重。

作品中曼楨的悲哀也有她自身因素在裏面。厄運來了,躲不掉了,那麼就應該用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命運賭一場,可以笑着讓姐姐看自己絕食而死,或許曼璐會妥協放了曼楨。而不應該是最後曼楨妥協嫁給她姐夫。

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我曾經和好友玩笑時説過:“如果我們是小鼠,前面來了一隻老貓要吃掉小鼠,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變成一隻有毒的老鼠,笑着向那老貓走去,吃下,必死。”這只是一句玩笑話,因為我的世界裏沒有惡勢力,也就不用把自己變成一隻小毒鼠。

“半生緣”反映的是舊上海一類人的生活。現在的社會比那時要好很多。

現在的社會中,也少不了母親這一角色。讓我們女性人人都做一個好母親吧。在丈夫和兒女搖起生活的船槳之時,我們捧起號角用力吹起,為他們加油!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6

《茶館》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個時期非常混亂,軍閥混戰、敵寇入侵,裕泰茶館裏卻是熱熱鬧鬧,那裏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掌櫃王利發為了適應當時革命的浪潮,不斷改良茶館的經營,把茶館開了下去,但最終還是被軍閥霸佔,成了他的歌舞廳,王利發便上吊自盡了。

茶館本是給人歇腳、喝茶的地方,在《茶館》中,它被描寫成一個縮小的社會,提鳥籠的有錢人、賣蟈蟈的窮人、算命的先生、專橫無理的士兵、奸詐狡猾的商人都聚集在這裏,人物描寫得非常生動,有正直善良的王利發、常四爺,也有奸詐狡猾的劉麻子、吳祥子等,他們之間的交流與衝突都體現了舊社會的封建與腐朽,就像常四爺的經典對白:“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呀。”

當時的社會局勢動盪,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館裏每天都有悲慘的事情發生,這讓我體會到,我們能擁有現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館裏的那些人,不正是為這樣的生活而奮鬥的嗎?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珍惜這幸福時光、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樑。同時也要不停磨練自己,就像裕泰茶館的改良一樣,接受失敗、知難而上,這樣才會更上一層樓。

這篇劇作也讓我體會到了那時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是多麼困難,談國事談多了就會掉腦袋,他們能堅持下來非常不容易,使我更佩服勞動人民的堅忍不拔,我要向他們學習。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7

魯迅的童年已然逝去,像花那樣凋謝,但依舊能拾起,欣賞,回味它當時的美麗,其中一枝,雖不瑰麗,卻讓我感受頗深。這一枝,就是父親的病。

文中回憶了兒時為父親尋醫治病時的情景,而這些一無不是自稱名醫,但他們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都揭示了醫家們故弄玄虛,勒索錢財和草荊人命的品性。

由此,我明白了當時中國的落後,人民難以走出泥濘。

我還明白,人總要落葉歸根,可精神是永遠不朽的,父母把我們撫養成人,不知為我們扛下了多少不為人知的困難,我們必須是他們心中,最掛念的人。

他們不願看到我們受苦,不願把我們的獨自留下,他們讓我們經歷的是是非非,也許他們心中,不安與不捨早已氾濫溢出。此時,我們不應當用那作者的呼喊,讓我們更加自責。

我們不能挽留住生命,但能夠讓他們安心離去,陪他們談天説地,努力做出屬於自我的成就。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讓他們為我們自豪,驕傲。

在那裏,我還十分佩服魯迅先生的文筆,如一把匕首,把舊社會的種.種陋習批評的一無是處,真可謂是一位風雲作者啊。

我們應當深知父母不易,要多瞭解父母,做一位孝子,把他們這種不朽的靈魂,永駐心田。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8

我讀過很多童話,而像《小狗錢錢》這樣一本神奇的“金錢童話”,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它讓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的作者是博多。舍費爾,他擁有“歐洲巴菲特”和“歐洲第一金錢教練”的美譽。書中的主人公吉婭,她是個普通的12歲女孩。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救助了一隻受傷的小狗,並給她取名為“錢錢”。錢錢是一隻會説話的狗,而且還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理財高手,他教會吉婭怎樣和錢打交道的方法。吉婭不僅自己掌握了使用錢的技巧,還幫助了父母走出財務危機。

想到我以前上街購物的時候,總是用自己的零花錢買最好的東西,錢花光了也在所不惜。如今看到《小狗錢錢這》本書中鵝生金蛋的故事,讓我感受很深。從前有一個年輕的農夫,他每天的願望就是從鵝籠裏撿一個鵝蛋當早飯。有一天,他竟然在鵝籠裏發現了一隻金蛋。當然,一開始他不相信這是真的。他把金蛋拿去給金匠看,金匠向他保證説,這隻蛋完全是純金鑄成的。於是,農夫賣了這隻金蛋,然後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祝會。接連幾天,鵝籠裏都會有一隻金蛋。可是農夫是一個貪婪的人,他氣呼呼地想,這隻鵝每天至少應該下兩隻金蛋,嫌棄鵝下蛋的速度太慢了。一怒之下,將鵝劈成兩半,從此再也得不到金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殺死你的鵝,也就是不要花光你的錢。至少要把一半的錢存起來,要學會合理分配自己的零花錢。

吉婭在認識財富和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和艱辛。但是也讓我看到,只要你有目標,充分運用你的財富知識幫助自己在遭遇困境時找到最佳的出路。

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走進金錢童話吧!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9

一口氣看完了蔡崇達的《皮囊》,記不得是怎樣隨手在微信讀書裏翻到的。剛讀幾行,就被吸引住了。我義無反顧的一路閲讀,微信讀書記錄,一共花了五小時十分種。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他硬氣的、頗有見識的阿太。勤勞能幹、而帶點小倔強和小任性的可愛母親。愛交友,豁達卻又總受病痛困擾的父親。那些天才的,很有思想的阿小們。敢為人先卻不被世俗接納的陳美麗。活在理想幻象中不肯面對現實,最後被現實無情撕裂的大學同學。還有善於反思,細膩敏感的阿達。他們都讓我感動。

在《我的神明朋友中》,母親一次次地去神明處,帶着點小任性地討要預言、討要説法,真是把我樂壞了,同時一個堅韌而又可愛的母親形象,噴薄而出。《厚朴》讓我再次審視青春與現實的鏈接。《海是藏不住》,讓我反思孩子的教育問題。《阿小與阿小》、《天才文展》,讓我瞭解了少年們成長時的迷茫與追求。

全書大部分都是描寫阿達的家庭瑣事,至親友人,讀來卻全無瑣碎煩悶之感。反倒覺得,人物性格立體,節奏有張有馳,剖析深刻真誠。我想這與阿達強悍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跟隨着阿達的描述,與他一起深入、思考、剖析,深深地被觸動。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0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眾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認為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而他的所有的作品都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只有這樣才能知道其中的精華。就如同一壺好茶,需要我們坐下來好好的去品嚐,才能讀出其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純美,讓人留連忘返。一直都知道蘇東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寫的詩一樣的豪邁、大氣凜然。當然我也是非常的喜歡他。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説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不過了。“烏台詩案”讓人不禁感歎: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悽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因為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後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於是,他遠離了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脱;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脱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説: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1

《金銀島》是19世紀英國作家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一本舉世公認的世界名著。 這本書富有神奇浪漫色彩。本書已經發表就馬上被譽為:兒童冒險故事的最佳作品,是史蒂文森一生中最暢銷的小説之一,他告訴人們:最寶貴的不是金銀而是愛和正義感。

書中描寫一個叫吉姆的孩子,從一個海盜那裏,偶爾得到一張埋藏鉅額財富的荒島地形圖,這事引起了當地鄉紳屈利勞尼先生的興趣。為了找到這筆財富,他們駕駛了一艘三桅船去荒島探險。不料船上混入了一夥海盜,他們在獨腿西爾弗的策劃下,妄圖奪下三桅船,獨吞這筆財富。吉姆在無意中得到這一消息,他配合屈利勞尼先生同海盜們展開了英勇機智的鬥爭,最後終於戰勝了他們找到了寶藏。

書中的吉姆是一個聰明.機靈的人。具有頑強的拼搏精神,不懼怕困難,不向災難低頭,勇敢地迎接挑戰,從不魯莽行事。而洗耳弗做事心狠手辣,擁有極為豐富的海盜經驗,在他身上處處體現着虛偽.邪惡.自私自利的本質。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2

我這兩天在攻讀《皮囊》一書。

作者用一種冷靜、細緻、客觀的筆觸,將"太過在乎,太過珍貴,而被自己刻在骨頭裏的故事,最終通過文字,一點點重新被扒出來,呈現出當時的樣子"所以,整體來講,讀《皮囊》一書,沒有那麼輕鬆,眼淚會禁不住的流出來,歎息會從心底湧出來。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具活鮮的皮囊,不管這皮囊是什麼質地,它包裹着一顆心。心就像一盞明燈,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燈和燈由此辨認,心和心,人與人由此辨認。"

前幾天,我寫《覺醒之路》,用觀照自身來認識自己,管控自己身上的這具皮囊。

認識你自己,就必須認識你周圍的他人。

我們在生活中、行動中遭遇的人,認識他們,照亮他們,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誰,你在別人眼中是何種人了。

我們是羣體動物,在生活的世界中彼此交聯,會遇到形形色色許許多多的人,人各有異構成了這個豐富的世界。然而,人在本質上有着一致的地方,我們通過"心"來看見彼此,照亮彼此,認識世界。

我們在交往中見證了他人的生命過程,他人也參與了我們的生命歷程,並最終構成了我們本身,構成了我們的經歷和閲歷。

這本書由《皮囊》、《母親的房子》、《殘疾》、《重症病房裏的.聖誕節》、《張美麗》等14篇作品構成。

我讀這些故事,就感覺我在讀作者生命中最珍貴最真實最痛苦的經歷,感同身受,不能自己。

每個人身上都有着和別人與眾不同的故事,這些故事影響着我們人生的設定以軌跡,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徘徊不斷深化。然而,有時我們會忽略它們,或者逃避它們,因為人類本身有着追逐快樂逃避痛苦的本能。

喜劇和悲劇,我們永遠忠於喜劇。然而重視自身所經歷過的悲劇或者不願意回想的故事,何嘗不是為了未來的喜劇而努力。

人只有真正的認識自己了,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最恐懼的是什麼,才明白自己是與眾不同卻又是芸芸眾生的一員。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3

《致橡樹》可稱得上是美文中的精品。這首詩熱情而坦誠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和愛情觀。

深情相對,比肩而立的橡樹和木棉,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夫貴妻榮”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愛情關係,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於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於人文精神的現代愛情:真誠,高尚的愛應以不捨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為前提。

愛一個人是可以愛他到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藉着對方的高枝往上爬,也不是為了炫耀自己而欺騙對方的感情。《致橡樹》遠遠超越了這些,它是新時代的人格在愛情觀念上對前輩的大跨越的超越。這種超越出自向來處於仰視,攀附地位的女性更為難能可貴。

詩歌對愛情理想的歌唱、高揚,樹立在極有思想含量,極有力度的否定之上。詩人按照先破後立的藝術構思,在詩的開頭首先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觀,着重強調了愛的基礎——獨立、平等。在作者舒婷看來,尤其是作為女性詩人看來,“她”有沒有真正的獨立平等意識,是不是十分珍視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尊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個女性必須具有的。

文章的後幾句話總結了愛情,總結了真正偉大的愛情就必須具備“堅貞、忠誠、互敬”等原則。真正的愛情並不是幾句甜言蜜語,也不是隻愛虛表,而要“愛屋及烏”,愛他的優點,同時,也包容他的缺點,就像舒婷寫的“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4

在假期裏我讀了《兔子坡》,它主要講的是:有一個叫兔子坡的地方,生活着一羣小動物們,他們非常熱心。和以前的人家幸福的生活着,聽説有新家人要來了,不僅讓他們十分興奮,但又有些不安,高興的是新家人的到來可能會讓這裏的情況變得更好,但不安的是這家人也有可能讓他們的生活更加悲慘……

故事不但説明了新家人的到來,還有好多個可愛的小插曲,比如小喬奇去請他的`叔公,還有菲偉和狐狸的”剩菜主義“;波比的固執……小動物們對新來的人家非常滿意。他們温順、大方,他們園子裏的菜總要留一些給小動物們分享,森林裏的奉獻活動他們也捐了好多錢,他們救了落水的威利,救治了撞傷的喬奇……它們得到了新家人的喜愛,新的家人也得到了兔子坡居民的信任,雖然後來發生了一些誤會,但誤會終究還是解除了,居民們和新家人相處的更有好了。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想是:我們想做的事只要你認真做了,就一定能做成。我們要像小兔子喬奇那樣,把所有困難都拋在身後。同時,我還懂得了:動物也有自己的生活,人類應該和動物們友好相處,只有這樣,我們美麗的家園才會處處充滿温情。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5

《金銀島》是英國著名作家史蒂文生筆下的一部曠世鉅作,講的是一系列為爭奪寶藏而展開的驚險曲折的冒險故事。故事情節驚險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讀起來令人回味無窮,使我感觸良多。

《金銀島》寫的是一個叫吉姆的孩子,從一個海盜那裏,偶爾得到一張埋藏鉅額財富的荒島地形圖,這事引起了當地鄉紳屈利勞尼先生的興趣。為了找到這筆財富,他們駕駛了一艘三桅船去荒島探險。不料船上混入了一夥海盜,他們在獨腿西爾弗的策劃下,妄圖奪下三桅船,獨吞這筆財富。吉姆在無意中得到這一消息,他配合屈利勞尼先生同海盜們展開了英勇機智的鬥爭,最後終於戰勝了他們找到了寶藏。

《金銀島》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它將影響我的一生。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6

將《艾青詩選》捧在手中,感受近代歷史的痕跡。

一本橘色的書皮的背後,滿載着中國男兒的堅強,勇敢,他們不屈的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們心中。兇狠殘忍的帝國列強對我們國家所犯下的一切罪惡,將無法抹去。艾青以他蒼勁有力的詩句述説着歷史的悲涼。

艾青的《春》:春天了,龍華的桃花開了,在那些夜間開了,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那些夜是颳着風的,那些夜聽着寡婦的咽泣,而這古老的土地呀,隨時都像一隻飢渴的野獸,甜吮着年輕人的血液,頑強之子的血液,於是經過了悠長的冬日,經過了冰雪的季節,經過了無限睏乏的期待,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在神話般的夜裏,在東方深黑的夜裏,爆開了無數的蓓蕾,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

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説:來自郊外的墓窟。作者將戰爭的勝利比作春天,用了多個那些以及將將土地比作野獸,吸着血,可以從側面寫出敵人的殘忍,激烈,死傷慘重,表現出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是用無數戰士的血液換來的,表達了艾青對勇敢無畏,堅持不懈,愛國的戰士的讚美和敬佩。

艾青筆下的每一段詩歌都訴説了一段故事,表達對戰士品質的讚美,對戰爭的痛恨。最後呼籲人們和平,反對戰爭。讀着艾青的詩,朗誦着艾青的句子,有種濃濃的愛國情誼湧上心頭,眼前拂過戰爭的一幕幕,不禁握起拳頭。

艾青是善良的,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的,是戰爭的無情,冷漠的改變了他們。人們長時間生活在利益的爭鬥中,死傷不計其數,戰爭,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利益爭鬥。我們應該保持初心,反對戰爭,人之初,性本善。

我和艾青一樣,讓勇敢無畏的人成為我們的榜樣,讓我們站起來,反正戰爭,不要在利益的世界裏被污穢沾染,我們要保持一顆單純善良的心。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7

《威尼斯商人》是一本讓我難以釋手的好書,我花了三天時間把它讀完。讀完後我久久捨不得放手,撫摸着書皮,心中感慨萬千。《威尼斯商人》對人物的形象刻畫是十分鮮明的。

安東尼奧無疑是最善良的,與他構成鮮明比較的是夏洛克的卑鄙,而波希霞是最聰明的。這些人物的性格都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可是最讓我感動的是安東尼奧和巴珊尼之間的有意。

朋友是手足,為了朋友,能夠上刀山、下火海。而安東尼奧和巴珊尼就是這樣一對朋友,他們之間的友誼,在巴珊尼落難、跌落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安東尼奧對巴珊尼還是和以前一樣,甚至更好。安東尼奧曾對巴珊尼説:“我給你還債,死而無怨”。

他們之間的友誼,或者説是安東尼奧對巴珊尼的友情,讓我最為感動。感動之餘,讓我想到了自我。

我也有很多朋友,爸爸媽媽也鼓勵我多交一些朋友。可是,我和這些朋友之間,和安東尼奧和巴珊尼之間的友誼還是差遠了。我不可能向安東尼奧那麼對待朋友,我朋友業不可能有像安東尼奧一樣的朋友。

因為我沒有完全敞開心扉對待朋友,朋友對我也有所保留。這樣,我只能交到一些普通朋友,要想有幾個真心朋友,照我這樣下去,是期望渺茫的。

看了《威尼斯商人》之後,我決定對待朋友要一心一意,要敞開心扉,用真心付出。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8

先吸引我的2113是書名,當書到手5261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4102不禁覺得神清氣1653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説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説,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最後李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着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19

在這個寒假裏,我閲讀了許多的課外書,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是《裝在口袋裏的爸爸》這一本書。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叫楊歌的小男孩兒和他變小的爸爸的故事。爸爸變小的原因,他媽媽動不動就諷刺責怪爸爸。他爸爸沒有一點陽剛之氣,就變小了。變小後的爸爸工作不方便,媽媽讓他在楊歌的口袋裏,監督楊歌學習。最後,終於恢復了身高。

這本書中有一個故事:楊歌喜愛的偶像史威龍來了,楊歌見了,打算不上學,天天和史威龍在一起玩。楊歌大手大腳地花錢,花的是爸爸媽媽血汗掙來的錢。一次歹徒來劫錢時,楊歌並不怕,因為他喜歡的大英雄史威龍在他們那裏,可以把歹徒打敗。

可是,史威龍並沒有把歹徒打跑,而是跪地求饒,讓楊歌把錢給了歹徒。這時,史威龍在楊歌心中的全部的好印象都像冰雪一樣融化了。這時,裝在口袋裏的爸爸不想讓楊歌受傷,陽剛之氣瞬間爆發,恢復了身高,打跑了歹徒。

警察來了,認出了史威龍,問道:“是你把歹徒打跑的嗎?”爸爸連忙接話:“是的,是史威龍救了我們。”

楊歌聽了,問爸爸:“你為什麼不跟他們説是你打跑了歹徒?”

爸爸説:“因為我不想打破了孩子們的童真。”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還了解到了許多科普知識,彈塗魚會爬樹,長鼻魚的鼻子很長很長,海鱸很友好,旗魚游泳飛快。書中還有很多有趣離奇的故事,海馬爸爸可以生孩子,魚也可以結婚。

楊歌口袋裏的爸爸,教導着楊歌,也教導着我,什麼是善良,什麼是誠實,什麼時需要善意的謊言。我從中感受到善良、誠實的美好品質。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20

結束了《包法利夫人》一書的閲讀。總結如下:包法利夫人(愛瑪),本是一個天真單純的農村姑娘,美麗、善良、聰明,由於接受了貴族式教育,深受浪漫主義虛構故事影響,從而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幸福觀。婚後,她不滿婚姻不滿丈夫,不顧家庭,執迷追求她所謂的“愛情、幸福”,逐漸墮落--紅杏出牆,不幸的是她的全部真情換來的卻是虛情假意;最終導致身敗名裂、負債累累,服毒自殺。包法利先生,一個誠實憨厚的醫生,生性膽小懦弱,過分溺愛他的美嬌妻(愛瑪),人云亦云,聽之任之;最後才得知原來早已被愛妻背叛,悲慘絕望而死。包法利小姐(貝爾特),一個最可憐的受害着,從小缺少親情,後來連個可以依靠的親人都沒有,更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孤單無助的活在這個對她來説殘酷無比的世界。

讀後感:一個錯誤的幸福觀,一份沒有把握的婚姻,兩顆不能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心,是無法得到幸福的;盲目的婚姻最終總是害人害己,而最無辜最可憐的是孩子。如果兩個人沒有想清楚,沒有準備好,那麼請千萬不要盲目的結婚生子!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21

《兔子坡》裏面有很多有趣的內容,不愧是著名童話作家寫的書,實在是太棒了,但是,這本書很薄,一下就被我看完了。兔子坡裏的人物有:小喬奇、還有他的媽媽爸爸威力還有阿達納斯叔公……還有很多很多,不多説了,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兔子坡》裏的內容吧!

在一座小山上,住着很多兔子,這個小山上搬過來一個人,其他的兔子雞之類的動物都因為這户新搬過來的人家,使得動物們都沒有看好自己的田地,最後,沒有一個長得又高又壯,分明就是害人呢!田地裏該枯死的枯死了,該生蟲子的生蟲子,該長滿野草的就長野草,沒想到滅頂之災就這樣來了,因為動物們都沒有及時的給植物澆水,施肥,拔草,捉蟲。這些動物只能天天捱餓,但是有些動物還是頑強的活着。

這次他們天天看着這户新搬來的人家,也關注着自己的菜地,這次他們很勤勞,不像上次那樣了,他們帶了農家種子,天天認真地種地,以免發生像上次一樣的話,而新搬來的人家看兔子和其他動物都不理他們,就覺得動物們不能看着他們,但是,雖然動物沒有理他們,但是他們偷偷的看他們説話的語言,動作,晚上會打開門躡手躡腳的幹些什麼,還有外貌,表情,偷不偷糧食或者值錢的東西,動物們都緊緊地跟着他們,這樣就可以達到萬無一失了。

動物們看了新搬來的人家他們晚上並沒有幹些什麼,也沒有什麼奇怪的表情,語言也沒有問題,於是他們同意讓這户新搬來的人家住下來,動物們每天都辛勤的勞動,做飯,天天努力的勞作,這樣做會受到應有的回報,從此以後這個小山坡又恢復了以前的歡樂!

讀了《兔子坡》我明白了,人和動物是一樣的,他們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起想辦法,這讓我感到很佩服,我從中也明白了,我們要保護動物,因為每一個動物都是一個生命,如果有一個動物消失了,世界上的生命也就消失了一個,這樣一來,大自然的生命遲早會消失,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護動物,愛惜動物,不能讓人輕易就殺掉某個動物。小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22

淺斟慢品,任塵世浮華,眼前氤氲的水霧,纏綿,消散……茶館,一個充滿情思的地方,它固執地守在塵世浮華中,護住了自己的清雅。她微微頷首,捊須而笑,衣衫翩翩,絕世而獨立,於一方角落見證着市井百態。

老舍先生的茶館,正似一杯幽幽清茶,不濃不烈,不急不躁,不沉不浮,從從容容,淡泊致遠。像低進塵埃裏的素顏,似高攀靈魂的風骨,忍不住,去口味。

初品,是歲月的苦澀。第一幕,一個初秋的上午,三三兩兩的旗人遛夠了鳥,走進裕泰歇腳,茶客們細品着茶點,閒聊着風月。突然,一洪亮的男聲攜着滿懷的豪情,對醒目的“莫談國事”恍若無視,拍案訴説着對洋鬼子的不滿,眉眼中的壯志顯而易見,卻被那特務吳思子和宋祥子抓了去。可憐的康老六為了讓女兒過上好日子,將女兒賣給了年過七旬的龐太監。女兒淒涼的淚向人們訴説着對世界的不滿。於這一方茶館,各色的人演繹着各色的人生。

親抿一口,品味出些苦澀,融着些百味,苦澀的絕唱,響徹歲月的枝頭。就像烏雲密佈的天,讓人不由得心情沉重。這樣的《茶館》,讓我不禁想去再次品味。

再品,是亂世的本味。人們追逐着時光的腳步,來到了民國初年。身處亂世的裕泰艱難的維持着,掌櫃王利發積極改良,卻屢遭失敗。唯有那“莫談國事”變得更加醒目。掌櫃的兒子與兒媳打點着茶館。常四爺終於出獄了,將他關進去的二人卻又成為軍閥的走狗……這一方茶館,接受着歲月的考驗。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23

這是一本生活書,超脱卻直面現實。“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我喜歡這句話。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馬可·奧勒留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他説,“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而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

這些觀點,對我們這些行色匆匆、碌碌於打拼奮爭的現代人來講,未免有些超脱,但卻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靈焦灼、困楚的良藥。馬可·奧勒留認為: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生活,不正是我們所苦苦尋找的嗎?

這也是一本晦澀難讀的書。除了印刷精美,以及温總理和克林頓點睛的評語吸引人之外,以獵奇的心情也許會令人失望,內容也談不上引人入勝。有的,只是信手拈來的平鋪直敍。宇宙、神、理性、道德……等抽象的概念充盈其中,晦澀而略顯拗口的語句,也許浸潤着譯者對原著的忠誠。但是,這絲毫不能阻礙它成為史上最偉大的哲學經典之一。正如譯者、北大教授何懷宏先生所言,“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24

這個學期,我讀了一本關於探險故事的書,這本書也是一本舉世公認的世界名著,名叫《金銀島》。

看到書中的情節,讓我不禁聯想起一部電影——《加比勒海盜》。我把《金銀島》中的西爾弗代入了《加勒比海盜》裏的巴博薩,他們的職業同樣都是海盜,同樣擁有着一隻木腿,肩膀上同樣停着一隻學舌鸚鵡,同樣最愛遊説同伴背叛造反、性格兩面三刀、陰險毒辣……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關於探險故事的書,這本書也是一本舉世公認的世界名著,名叫《金銀島》。

《金銀島》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叫吉姆的孩子,他和父母在黑山海灣旁經營着一間本鮑將軍旅店。有一天,旅店來了一位面貌奇特、性格古怪的比爾船長。比爾船長的到來,讓吉姆一家陷入了災難之中。不久,比爾船長因為從一個海盜那裏,偶爾得到一張埋飲酒過度加上受到驚嚇而死在了旅館之中。吉姆無意中發現,在比爾船長的身上帶着一張地圖——藏鉅額財富的荒島地形圖,那是海盜頭子弗林特船長留下的。

這事引起了當地鄉紳先生的興趣。為了找到這筆財富,他們駕駛了一艘三桅船去荒島探險。海盜們在獨腳水手西爾弗的精心策劃下,喬裝成了水手上了船,假裝跟隨鄉紳先生去尋寶,他們在獨腿賽爾威的策劃下,妄圖奪下三桅船,獨吞這筆財富。吉姆在無意中得到這一消息,他配合鄉紳先生同海盜們展開了英勇機智的鬥爭,最後終於戰勝了那羣海盜,找到了寶藏,奪得了金銀財寶,取得了勝利。

《金銀島》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在邪惡勢力面前要沉着、穩重,不能在邪惡勢力面前有所畏懼。要勇敢、坦然面對面前遇到的困難,這樣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

半生緣閲讀心得體會 篇25

《水滸傳》這本小説是明代作家——施耐庵的作品。我讀了其中《景陽岡武松打虎》一段深受感動。

它主要講的是武松來到一家酒店,見門前掛着的旗子上面寫着:“三碗不過岡”五個大字,便進去喝酒。武松覺得店內的酒香醉人,便連喝了三碗,又讓店家上酒。豈料店家竟不賣了。店主説:“這酒很厲害,超過三碗必醉,就過不了前面的山崗了。”武松執意要喝,店主沒辦法只好給他倒上。武松痛痛快快地先後喝了十八碗,就出了店門。店主忙追上武松説道:“景陽岡有猛虎,天黑後不能上去。”武松説:“就是有虎,我也不怕。”武松走到半山腰,見一座破廟前貼着一張官府的告示,這才知店主的話不假。想回去又怕店主笑話,武松只好硬着頭皮往上走。

武松走進一片樹林,天色已晚,酒勁兒開始發作,他就在一塊青石上躺了下來。這時忽然起了一陣狂風,唰地從樹後跳出一隻猛虎。武松將身子一閃,老虎再往後一掀,將尾巴一掃,都被武松躲過。原來這一撲、一掀。一掃是老虎的看家本事,三樣都落了空,老虎的氣勢大減。武松趁機抓住老虎的頂花皮提起哨棒便打,誰知打在樹上,少棒斷成兩截。老虎見狀,有撲過來。武松往後一跳,按住虎頭,提拳就打。老虎疼得大聲咆哮,在地上拋出一個坑。武松不敢放鬆,又在虎頭上打了幾十拳,老虎七竅流血,一命嗚呼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吳淞敬佩無比,只覺得他太勇敢了。108位好漢,他們有勇有謀,不怕畏懼,聰明過人,我十分敬佩他們,我相信我會變得更加勇敢!以後再學習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向武松那樣,勇敢的去面對。

《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長篇章回小説,也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作者施耐庵以鮮明的愛憎感情,描繪了驚心動魄的農民反抗封建王朝的鬥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我最欣賞嫉惡如仇的江湖行者武松。

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人稱二郎。他“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的男子漢”。在景陽岡,武松遇到一隻吊睛白額大虎,他臨危不懼,一把抓住大虎的頭按下黃坑裏,然後用左手緊緊揪住虎的頂花皮,右手握成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氣絕。景陽岡打虎這一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

武松是《水滸傳》中傑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託了人民戰勝惡勢力的理想。我要學習武松那種敢於鬥爭、勇往直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