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通用23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

布恩地亞家族一家七代人奇幻而悽慘的故事發生在這個八月多雨的小鎮上。馬孔多從興建、發展、鼎盛,直至消亡,家族從多麼透明的最初抑或多麼神祕的洪荒,經歷無數慘烈的戰亂殺戮,遭受舛駁的摧殘與變遷,如蚍蜉撼樹頑抗命運的猖狂,步履維艱地推動歷史的車輪向前進。時光對他們來説彷彿不存在,時間像不停地原地打轉,然而時間無所不在,就像無所不在的孤獨,孤獨無法對抗時間。布恩地亞家族終究走向滅亡,馬孔多從地球上永遠的消失了。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通用23篇)

布恩地亞家族從祖輩開始無一不將自己封閉在孤獨的堡壘中,抱着與世隔絕的孤獨至死不渝。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所有人與人的情感中,有憐惘,有同情,有愧疚,有妒恨,卻偏偏沒有愛,所有感情被埋在了深不見底的最深處,沒有表述,沒有出路。他們帶着整個家族特有的,唯一不會被認錯的孤獨神情,被這場可怕的“瘟疫”侵蝕,噬啃,瀰漫全身,糾纏至死。於是,他們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排遣(實際上是保持)自己的孤獨:奧雷里亞諾上校周而復始的製作他的小金魚,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瑪蘭塔為自己織裹屍布,日織夜拆;雷蓓卡封鎖門窗,把自己關在房子中直至死亡;俏姑娘雷梅苔絲每天在浴室裏整小時整小時地消磨時間······我從他們致命卻視之如命的孤獨中,體會到一種因為不能掌控自身命運而產生的冷漠、絕望和疏離感。如西亞·馬爾克斯説:“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於是不是追懷過去就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無法自拔的他們,周而復始地做着機械勞作,痴迷於毫無意義的事情中的他們終究註定被愚昧與落後侵蝕,在麻木冰冷的注視下帶着孤獨走入墳墓。不懂得愛的人是多麼可悲。

又如同胡亞羅斯詩中所述:“時間,是永恆所擁有的一種看守我們的方式,永恆的想像無邊無際。因此,並不會令人驚訝的是,為了加倍看管好我們,永恆有時會呈現出它自己的形態。”孤獨,便是永恆最好的形態。孤獨,確是一種境界。如此説來,布恩地亞家族無疑是偉大的、脱俗超羣的。奧雷里亞諾便是我最崇敬與喜愛的人物。他是一位起義領導者,發動過三十二次武裝起義,三十二次都失敗了;他躲過了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隊的槍決;他跟十七個女人生了十七個兒子,但一夜之間十六個被暗殺。在那些年裏,他九死一生,顛沛流離,馳騁沙場,一門心思為勝利拋頭顱灑熱血。然而熱血與激情驟然冷卻的那一瞬間,他驚恐地發現,讓他為之赴湯蹈火、不顧一切的,根本不是什麼革命勝利、政治情懷,他是為了高傲在打仗——為了在誰眼裏都不值一提的虛榮而戰,甚至差點為之“犧牲”。他如此的憎恨軍人跟他們打了那麼多年仗,到頭來還是成為了同他們一樣的人。人生沒有比這更卑賤的理想了,一切都沒有意義,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代名詞。奧雷里亞諾上校在得到了萬千人民的擁護、臣服與崇愛時,不顧一切地想要放棄與瞭解這一切,回到與家族其他成員一樣的、與世隔絕的孤獨堡壘中。其實他實際上是在與詛咒般的家族命運作戰,為了擺脱宿命的擺弄,拿起槍桿成為了獨行俠。然而這些年來刀光血影的殘酷使他漸漸瘋狂迷失,卻偏偏是孤獨拯救了他。最終,奧雷里亞諾心甘情願的被孤獨征服,放下了一切榮譽、成就與聲望,將自己關在屋裏,日復一日地製作小金魚,直至死去。他極具奇幻色彩的一生,從勇敢決絕地站出來發起戰爭,到超脱釋然放下一切,好像從始至終的一切都毫無意義,一無所獲。這就是奧雷里亞諾的偉大之處,除了孤獨一無所有的他,從來都沒有向命運低頭,不曾認輸,永不屈服。

關於奧雷里亞諾的愛情,是悲傷而悽美的。他愛的是一個天使般的女子——雷梅苔絲,並且一生只愛了她一個人,只可惜他不懂愛。當雷梅苔絲去世的幾十年後,奧雷里亞諾冷漠地將雷梅苔絲生前的物品燒掉時,當他的母親説他鐵石心腸,看透他是一個沒有愛的能力的人時,我特別想哭。他曾經是那麼幸福,曾有一個女子為他成長,為他改變,愛他敬他,並從未質疑過他的愛,曾有一個人,愛他如生命。在他面對行刑隊槍決時,當他胸口被子彈打中時,當他與世隔絕製作小金魚時,有沒有想起過曾在他製作小金魚時會為他送一杯不放糖的咖啡的女子。

我至今銘記的是與奧雷里亞諾並肩作戰的馬爾克斯在被心愛的女人拒絕時給奧雷里亞諾發的一份電報:奧雷里亞諾,馬孔多在下雨。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2

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想法,多半源於它的名聲:大家都在討論、前輩都在推薦。在一次整理圖書時,炳睿把這本書給我,於是看了起來。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眼中的男性人物: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青年時富有幹勁、領導力,帶領一羣年輕人披荊斬棘來到馬孔多,規劃街道、發展經濟……但在吉普賽人來了以後,對他眼中的科學沉迷到走火入魔 ,一心想找到鍊金術,從而與世界漸行漸遠,不久走入孤獨陰霾,最終瘋癲而終。他的兒子奧雷里亞諾上校,年輕時滿腔熱血鬧革命,愈敗愈戰、愈戰愈勇……直到戰爭僵持至中年,他在戰爭中迷失自己,感覺不到戰爭的意 義與自己的初衷,感覺自己為了自己的夢想,變成自己夢想反對的人,於是選擇開槍自殺,但是奇蹟般活下來了,卻深陷孤獨,最後避世。何塞·阿爾卡蒂奧本來對科學有着很大興趣,但是敵不過自己的慾望,之後離家出走 ,回家之後,不顧家人反對,與麗貝卡結婚,最重被槍殺身亡。他的兒子阿爾卡蒂奧在戰爭中被權力所迷失,成為馬孔多最殘暴的統治者,最終被槍斃。阿爾卡蒂奧的兄弟奧雷里亞諾·何塞繼承了伯父孤僻的性格,到愛上自 己姑媽—阿瑪蘭妲,不被允許後參軍,亂死軍中。最後提一下第五代何塞·阿爾卡蒂奧,掂量家族不曾有的財產,編造謊言敷衍母親,不過意外獲得了烏拉蘇爾藏下的金幣一番放縱淫樂只夠被竊取金幣的人殺死。

其次簡介下非常具有特點的幾名女性。首先是家族第一輩烏拉蘇爾,一個而富有無活力、幹勁的女人,她通過買糖果小動物掙錢,從而使整個家族由足夠多的經濟來源。並且個性、明辨是非,在阿爾卡蒂奧殘暴統治馬孔 多時,出面教訓他。敢於鬥爭,在奧裏雷亞諾上校被囚禁在馬孔多時,表現出來屈服的精神。她的孤獨體現在晚年時不被人注意,但是有倔強地企圖融入遺忘她的子孫世界,在見證家族由盛至衰後死去,她是這篇小説的核心 、最謳歌讚頌的人物,她勤勞勇敢、善良、富有熱情,又堅貞不屈,是布恩迪亞家族以及整篇小説的頂樑柱。再次是家族最後的女性,阿瑪蘭旦·烏拉蘇爾,充滿活力、富有幹勁的她從布魯塞爾回來之後,看見家族荒廢,準 備重新整理家業,但在丈夫走後,抵不過孤獨的她和侄子尋歡作樂,在生下家族最後的子嗣後,大出血而死。

縱觀整個家族,都跟孤獨做過鬥爭,卻沒有一個人戰勝過孤獨。同時,每個人孤獨的來源時不同的。男性這邊,阿爾卡蒂奧類型向外,但是輸給了自己的慾望。奧雷里亞諾型沉穩,獻身政治,但戰勝不了當局而不入孤獨 。女性這邊富有活力的烏拉蘇爾型抵不過外界沉重氛圍帶來的孤獨。蕾梅黛絲型開朗陽光,但是都沒有改變現實而逝世。最終,歷經滄桑的布恩迪亞家族從馬孔多消失。

《百年孤獨》寫出每一種人的孤獨,卻從不讓任何一個人走出這種孤獨。最後的賦有家族所有優點的人在出生時也被螞蟻吃掉,不得不説這是一篇充斥悲傷氣氛的小説。但它有很多非常陽光的場景,何塞·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青年時開創馬孔多,在一個下午給孩子們上物理課、另一個下午帶孩子們摸冰塊。烏拉蘇爾在修建家族大宅時的充滿無盡的活力,小蕾梅黛絲婚禮上,大方的舉止。奧雷里亞諾上校跟岳父玩多米諾骨牌……這都是很 温馨,美到令人窒息的畫面,可是隻能用一個詞銜接下一句:好景不長。那又是什麼樣的沉淪才可以使這羣人墮入那樣的孤獨?

總的來説,外向的男人戰勝不了內心的慾望而孤獨,內向的男人屈服外界的強大而孤僻。活力四射的女人經不起世界孤獨的氛圍,藏事於心的女人最能被內心藏匿。作者寫出了不同人孤獨,又很公平給出他們不同的陽光 。阿爾卡蒂奧富有力量、勇氣拿起獵槍抵抗。奧雷里亞諾深沉、執着不被世事矇蔽。烏拉蘇爾勤勞,有活力,熱情、有愛心。阿瑪蘭旦關愛子孫。蕾梅黛絲擁有脱俗陽光。可作者很不公平的把孤獨作為他們的結局,但讀書還 是會很公平的認為作者不公平。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西班牙小説家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他認為當我們有一天面見上帝,上帝問我們有什麼作為,我們便可以將此書呈給上帝了。借用陀氏的話,當有一天我們見上帝,上帝問我們的想象力在哪兒的時候,我們便可以把這本書拿出來,並説,這就是我們想象力的全部了。

喜歡這本書,在一個家族看到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結局,重讀,待續…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3

很早以前就聽説過這本書,但是印象一直模模糊糊的、沒有買來一讀的慾望,也許是書名讓我主觀地以為內容必定高深晦澀,自己讀不下去也領會不了。最近看到幾個喜歡的人在熱烈討論這本書,才提醒我趕緊在噹噹網 下單。書到手了,除去書的封衣,整本書的紙張都是微微泛黃的顏色,彷彿是久遠的書籍帶着歷史的塵煙輾轉到我手上,封面的硬封有凹凸的木漿紙的紋路,非常古樸,素淨的只有書名及作者的黑體字,心下立時起了喜歡。

白天工作,閲讀僅限於晚上及週末的有限時間,長篇鉅著被我支離破碎地一路讀來,其間幾度欲罷不能讀到凌晨,而我是很少熬夜的。

平時我不喜歡看外國——尤其是俄國——的著作,因為書中漫長的人名我記不住,往往將書翻來覆去才能把人名和人物對應起來理解。《百年孤獨》裏面的人名更是宂長繁複,幾代人的名字重複疊加,你幾乎不能分辨出 誰是誰。我剛開始看的時候,因為間斷的原因會不斷翻閲之前的內容來確定人物身份,看到後來,在劇情的吸引下更關注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名字符號顯得不那麼重要。看完之後,掩卷回想,才發現每個人的形象都那 麼生動鮮活地在腦海裏,名字根本造不成困擾。

《百年孤獨》由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於1967年寫成,作者因此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全書以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一百多年的悲歡離合、離奇詭異的經歷濃縮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變遷,故事情節幾經荒誕神奇,死 去的人可以白天黑夜現身同活着的人交流溝通,人可以食泥土和牆皮為生,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死後因孤獨難耐又重返人間、並寫下預言將來的羊皮卷……語言往往幽默而帶有魔幻色彩,中間一些情節會讓人忍俊不禁,比 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為了驗證放大鏡對敵軍產生的效果,親自待到陽光的焦點下,結果身體被灼傷後潰爛,捱了很長時間才痊癒……”有些場面又讓人唏噓不已,比如上校17個兒子被一一獵殺,3000多名罷 工工人被血腥鎮壓,阿瑪蘭妲對麗貝卡的仇恨,麗貝卡的與世隔絕,等等。我通篇看完,實在不能確定自己究竟看懂了幾分,也許只是看了熱鬧,而箇中真意,自己還不曾領悟。

我看着書裏的內容,從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帶着眾人建立馬孔多開始,到這個家族其後百年時間裏所有的經歷,從人們對萬事萬物的懵懂,到對各物種的一一歸類命名,到製冰、冶金、照相術、鐵路、電、飛機 等等各項技術的逐次發明;從人性的無為而治,到軍隊強制建立社會秩序、到權利爭奪的戰爭;從農業社會的自給自足,到資本家剝削工人並殘酷鎮壓工人的罷工;從不倫戀情,到各種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美人兒蕾梅黛 絲的至純至性、飛天而去……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我彷彿沿着歷史的長河一路走來。而貫穿全書的,或者説,貫穿人類發展歷史的,是人性裏面揮之不去的孤獨。

你看,布恩迪亞家族,他們的生活還是有滋有味啊,他們是一個巨大的家族,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孤獨,只能説他們不瞭解彼此的而孤獨而已。就像我讀完這本書,我都不知道自己為何失落一樣。家族裏的第一人瘋瘋癲 癲,被綁在樹上;家族裏的最後一人,默默地被螞蟻吃掉,孤獨的開端自然伴隨着孤獨的結果。撇開每個人自身的孤獨不説,整個故事也是孤獨的。狂風襲來,捲走最後一片枯葉,他們的光榮與恥辱、他們的枕邊人與子孫、 他們的記憶,很快就蒸發的無影無蹤。七代人,一個家族,幾行字的距離,就被時間遺棄在身後,一切一切都不會留在誰的腦中。這就是孤獨,最大的孤獨,我們始終都只是歷史中的無名小輩,就算被記入史冊,也無非是後 人半真半假的記錄,自己的液體無人能觸碰,也就無人知曉。

寂寞,和孤獨不同。寂寞,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覺得冷清無趣,想要找人來説説話陪伴一下,哪怕打開電視不看節目只聽着聲音在房間裏迴盪也好。而孤獨,是身處千人萬人之中,心裏仍是一個人在世界盡頭的感覺,仿 佛洪荒初開,欲將心事付瑤琴、絃斷無人聽的哀痛。寂寞可以安慰,孤獨無法消除。

心裏的溝壑縱橫,只有自己一個人千山萬水地跋涉。身邊可以有伴,可以有懂得的人悲喜與共,也可以給予扶持和幫助,但是,真正的經歷和成長,只有自己一個人可以完成。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4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説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敍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閲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作家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瀰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所以,《百年孤獨》中浸淫着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象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後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説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

另外,作家還獨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敍手法。例如小説一開頭,作家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敍事角度。緊接着,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貢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説中一再重複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凝重的歷史內涵、犀利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龐大的神話隱喻體系是由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神祕語言貫串始終的。有的評家認為這部小説出自8歲兒童之口,加西亞·馬爾克斯對此説頗感欣慰。這是很深刻的評判目光。因為這種直觀的、簡約的語言確實有效地反映了一種新的視角,一種落後民族(人類兒童)的自我意識。當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觀者的眼淚,“愚者”自我表達的切膚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喚起被愚弄者羣體深刻反省的客觀效果。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5

馬貢多是孤獨的,布恩地亞一家七代是孤獨的,這是時代的孤獨,然而馬爾克斯的眼確是明亮的,散發着不一樣的光芒,《百年孤獨》傾吐出時代的光輝。在這裏淺談何為孤獨之因。

從歷史角度看,《百年孤獨》這本書主要是寫布恩迪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和馬貢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及至消亡的歷史,但作者的目的遠遠不只是再現這個家族的歷史,在剛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大相徑庭,再就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的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樂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哥倫比亞擺脱殖民枷鎖獲得獨立後,國家政權完全為土生白人(即所謂的“克里奧約”人們)大地主、大商人所操縱。他們分為兩派:一派是代表大地主、教會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保守黨;一派則代表工業資產階級與其他階層利益的自由黨。他們在對內對外的政策原則上沒有區別,他們只在統治方法和手段上有所不同,也就如小説中所説:只是一派在早上五點上教堂望彌散,而另一派則是八點去。自由黨和保守黨為爭權奪利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選舉也僅僅流於形式,憲法無異於一紙空文,政變迭起,內戰頻繁,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七十年間,全國爆發了大大小小的戰役不下二十七次,單是1899年至1920xx年的那次全國內戰,就有十多萬人喪失了寶貴的生命。“政治暴亂——綏靖行動——動盪不定“成了這個國家政治社會生活的惡性循環。《百年孤獨》描繪了眾多這方面的史料,並且馬爾克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在奧雷郎諾?布恩家族表現出來的可謂是無可炮製。這也正是孤獨的歷史原因之所在。在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通過馬貢多深刻的反映出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從發展觀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處於不斷變化發展之中,馬貢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及至消亡的歷史過程。馬爾克斯運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將馬貢多歷史演變以及布恩地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描寫的可謂是淋漓盡致。馬貢多從一個不毛之地不斷髮展到鼎盛繁榮時期,人口越開越多,樓房瓦礫建設的越來越多,馬爾克斯筆下運用的魔幻現實主義將馬貢多變化發展描寫的荒誕而又不失真。比如在小説裏這樣寫道:一批吉普賽人將一塊巨大透明物體——冰塊,帶到馬貢多來,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都看懵了,他在向吉普賽人付錢之後,將手伸到冰塊上放了許久,就像把手放到《聖經》上為人作證那樣,並且大聲高呼道:這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發明。這裏也可以看出布恩迪亞一家與歷史的發展潮流是脱軌的。反映出了布恩迪亞的愚昧與無知,布恩迪亞一家七代人的眼睛就想這冰塊一樣冷、一樣的孤獨寂寞。《三國演義》中開篇即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羣眾的力量是強大的,俗話説團結就是力量,馬貢度的革命還是變遷都是自己地區的獨立發展的,是孤獨的。沒有得到廣大的人民羣眾支持,沒有深層次發動人民羣眾,這也是馬貢多消亡原因之所在。

我認為,應當説,加西亞?馬爾克斯本人對他自己的祖國甚至拉美的前途還是充滿希望信心的。1982年12月上旬他曾今表示,他不相信”除了靠世界上兩位強大的主子活命之外我們就沒前途可言“的説法。他説:”面對壓迫、掠奪和遺棄,我們的回答是生活。無論是洪水還是瘟疫,無論是飢餓還是社會的政治動盪,甚至多少世紀以來永無休止的戰爭,都沒有減溺生命壓過死亡的頑強勢頭。“他表示相信:”面對人類有史以來就可能是某種烏托邦這一令人震驚的現實,着手建造一個與之抗衡的理想社會還為時不晚。這將是一個嶄新的、燦爛如錦的、生意盎然的烏托邦,在那裏任何人都不會被他人決定生死的死亡方式、愛情真摯無欺,幸福得以實現,而命中註定一百多年處於孤獨的世界上的第二次機會“。

《百年孤獨》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具有時代性的主題和思想。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到當你讀完她,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從而去尋找擺脱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6

“自信源於成功的暗示,恐懼源於失敗的暗示。” 在開學的第一天我把這句話送給大家,因為我覺的它既適合我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適合我們教育學生,同時也適合我們自己。

認真讀完《告訴孩子你真棒》這本書後,自己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那些整天逼着孩子學習的父母缺少的正是對孩子的信心。那些對孩子‘推着、壓着、吵着、罵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對孩子的自信。”

仔細思量自己的教學,我又何嘗不是這樣,當學生學得不如我所預期的那樣好的時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並在言語和行動中表露出來,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產生我就不是這塊料的想法,讓自信的大廈從此坍塌。

其實我們也看到在教學中對孩子説:“有進步”、“還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氣,再努一把力就會成功!”、“我真為你驕傲!”、“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等積極有進步的言語暗示時,孩子就會興高采烈,喜悦洋溢在臉上,更加努力地去做到最好;但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脱口而出:“我已經講了很多遍啦,怎麼還不會呀”、“怎麼講,你也不會明白的”、“算啦,就這樣吧”、“怎麼這麼笨啊”,對孩子的過失,做不到寬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滿,品頭論足、求全責備,給孩子帶來過多的負面信息。看到沮喪寫在孩子的臉上的時候,我們沒有深思過這樣的言語和指責對孩子會造成怎樣的心理負擔;沒有深思過這樣的行為會不會讓孩子喪失自信。

對孩子來説,有沒有天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有沒有自信。看着孩子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是不是為教書而教書;是不是應該多學習一些教學的藝術,像盧勤那樣愛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讓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環境中,讓孩子慢慢地由消極變為積極,將“你能行”變成“我能行”。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建立自信,重塑理想之殿堂。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人格是不分時間、地點的,也不分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如果一位老師在孩子有成績時就尊重他,在出現問題時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貶,這就做錯了。老師不妨用心理換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點、錯誤時,希望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長和老師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不能對孩子説有辱人格、有傷自尊的語言。

二、幫助孩子成功,經常鼓勵孩子。

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強人的自信。一個孩子,當他寫好一個字,做對一道題,正確回答了老師的問題,他都有成績的喜悦,會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為老師,給孩子幫助,讓他有點滴的成功體驗,並不是多麼難的事情。這就是大處着眼,小處着手。在一個個小小的成功中,積累一分一分的自信。

三、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是一個不斷髮展的人,看待孩子應有全面的眼光、發展的眼光。有了這樣的觀念,就不會一葉障目,只看一點,不計其餘,也不會因孩子一時表現欠佳而氣急敗壞、大發雷霆。

四、教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法

對於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別是那些自卑感強的孩子,在不斷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指出他們的閃光點的同時,要教育他們在面臨困難和挫折時,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會做好的”,“我不會被困難嚇倒”……

我讀過一篇文章叫《一位母親與家長會》,文章中的母親共參加了孩子的三次家長會。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説:“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説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母親做出很自豪的樣子對兒子説“老師表揚了你,説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以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有讓她喂。第二次家長會,國小老師對母親説:”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母親她流淚了,然而,當她回到家裏,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説”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説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的,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兒子温順得讓她吃驚,好象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第三次家長會,母親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國中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門,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説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高中畢業了,一個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給兒子説過,她相信他能取這所學校。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轉身跑到自己房間裏大哭起來。邊哭邊説:“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文中的這位母親給予兒子的就是一種激勵的愛,使兒子總有一種做得更好的慾望。我想如果我們老師能做想那位母親那樣就教育我們的學生,那麼我們會成為非常棒的老師。

總之,學會欣賞孩子,給孩子一個自信的世界,讓孩子感覺今天比昨天學得好。讓孩子帶着自信步入人生的每一段旅程。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7

《誰動了我的奶酪》講的是兩個小矮人和兩隻小老鼠的故事。文章主要圍繞“奶酪”的獲得、擁有、失去,不同的人產生的不同心態,由此產生迥異的行動策略。是像嗅嗅和匆匆,迅速開始行動?還是像哼哼那樣害怕變化,否認和拒絕變化?還是像唧唧那樣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並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説,生活和學習中有太多的變化,變化無時無處不在發生,無論我們是否害怕變革的到來。如果我們能夠儘快調整自己適應變化,我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當我們面對變化時,我們會害怕,會感到無所適從,這很正常。只要我們能夠認真科學的對待畏懼,它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避開真正的危險。我們無須拒絕變化,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對變化的態度,在變化中享受變化,擁抱變化,迎接變化。

從另一方面來説,“奶酪”是一種通過艱辛努力而獲得的優越狀態。“奶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擁有的核心能力。我們該如何把握和擁有呢?作為一種換位思考,我們對於常常向往着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 的輕狂和喜悦,卻難以體會“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李煜傷感情懷。作為這種對比,我們就需要把握今天,把握機會,學會細心保護和精心呵護,不要等手中的趁着寒假的空閒,我一口氣看完了這本《誰動了我的奶酪》。

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始終有一個疑問:這本不起眼的小書,居然是全球第一暢銷書?但隨着漸漸的深入,我終於明白了……

書中有4個主人公———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尋找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理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立刻穿上始終掛在脖子上的鞋子,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多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始終還停留在已經消失的美好回憶中。他們抱怨着,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想明白了,穿上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留在原地,一無所獲。

“奶酪”是個比喻,代表着我們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錢、幸福、健康……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強烈變化和心理衝突,使我們常常在各種各樣的變化中不知所措,追問着誰動了“我的奶酪”,抱怨着上帝的不公平,面對不了新的生活,陷入煩惱之中難以自拔。生活的迷宮是多麼的大啊!當遇到突如其來的變化後,為什麼一定要沉浸在失去的痛苦、失望的無奈、決定的兩難中呢?趕快找到自己的“鞋”,隨着“奶酪”而變化,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這樣才會發現更多的“奶酪”。

從這本書中我還認識到變化是一種必然,而我們應該做的是,是在最大變化發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古人所説的“居安思危”就是這個意思吧?

以後的我,一定要擁有嗅嗅的靈敏嗅覺和匆匆的敏捷行動,並學會像“唧唧”一樣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獲得最好的心境去奮鬥。   “奶酪”變酸、變壞,在無可奈何之中又驚羨別人的擁有。

變化是永恆的。儘管還有如同嗅嗅一般因害怕變化而否認變化,怨天尤人的人在,但如唧唧一樣及時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的人是越來越多了,這是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所致。原有的“奶酪”總有一天會消耗,我們該如何面對?卡奈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説,不要為打碎的玻璃杯而傷心,我們也不要為記憶中的“奶酪”而嚮往,那隻會是“白頭宮女話玄宗” 的無奈和一廂情願的神往。我們需要的是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擺脱安逸,超越恐懼,恃機而動,尋找新的“奶酪”。生活並不會遵從某個人的願望,改變隨時會降臨,但積極地面對改變卻會讓你發現更好的奶酪,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新的“奶酪”總是存在於某個地方。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8

本書詳細地闡述瞭如何愛上自己的工作,進而全力以赴地對待自己的工作,使自己通過工作成就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讓我深受啟發。羅斯 金説:“只有通過工作,才能保證精神的健康,在工作中進行思考,工作才是件快樂的事,兩者密不可分。”只有愛上自己工作的員工才能全力以赴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如果一個鄙視、厭惡自己的工作,那麼他必將失敗。面對同一種工作,一種人面帶微笑,熱情地投入工作,而另一種人則抱怨不斷,消極地對待人與事,結局可想而知。因為引領成功的磁石,不是對工作的鄙視和厭惡,而是真摯,樂觀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毅力。

作為海螺集團的一分子,我把讀後的體會和海螺企業文化,經理念相結合,感悟以下四點:

一、應樹立積極的工作心態

作為一名公司員工,要時刻保有積極的工作心態。努力愛上自己的工作,積極地對待自己的工作。不要覺得工作是一種迫不得己的謀生手段,要從工作中得到樂趣,把自己變成工作的主人而非奴隸。工作是為自己,不調整好心態,那大好的青春年華將在漫無目的中虛度。最終與成功無緣。海螺員工正是具有這種積極的工作心態,才使海螺集團飛速發展,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海螺員工這種積極的心態,為海螺事業的騰飛,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二、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

一個人一旦愛上自己的工作,他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因為這分享

樣的人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這種內在的精神力量,才鼓舞人們認真工作,愛崗敬業的動力。只有愛上自己工作的員工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並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財富,從而實現自身價值。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應做到100%投入,讓自己不可替代;具有挑戰新工作的勇氣;不斷完善,力求最好;隨時掌握有價值的信息,創新、創新、再創新。海螺為世界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人才。

三、服從就是一切

服從是優秀員工應盡的義務,而快樂服從才能達到真正服從的目的。一個員工只有愛上自己的工作,服從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以服從的精神投身於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每個員工應具備的品質和意識,服從精神是尊重、責任和紀律的統一體。作為海螺業務員應做到服從公司決策,遵守公司規章制度,服從公司一切人事調動等。海螺業務員在服從的前提下,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掌握市場、客户、競爭對手信息,並有義務將這些信息於第一時間反饋給公司,使公司及時調整和制定策略,這也是為了員工更好地服從公司決策。

四、注重團隊精神

公司是一條船。當你加盟了一家公司,你就成為這條船上的一名船員。這條船是滿載而歸還是觸礁擱淺,取決於你是否與船上其他船員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快樂地融入到自己的團隊中去,是讓團隊前進的催化劑和助推器。一個沒有團隊意識的員工,即使再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很難在工作中創造出卓越的成績,即使他非常有才華。所以,優秀的員工要善於和周圍的人合作。作為海螺員工,對團隊的理解應包括:團隊的目標高於一切;依靠團隊戰勝困難;有完美的團隊,沒有完美的個人,因為團隊是互補的。海螺業務員工資考評方法不單看個人銷量,還看整個銷售處銷量,以小見大,海螺注重團隊建設。

上述四個基本觀點,是本人根據自身情況和海螺現狀體會出來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希望每位讀者都有所悟、有所感。把感悟應用於實踐中,真正愛上自己的工作,使自己的思想水平、職業素質、工作能力全面提高。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9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不垂朽,但《簡愛》這樣深深的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着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並不多。

19世紀英國文壇“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説《簡·愛》,以19世紀早期英國偏遠鄉村為背景,用女主人公簡·愛的視角以自敍方式講述了一個受盡摧毀、凌辱的孤兒,如何在猶如兒童的人間地獄的孤兒院頑強地生存下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長故事。

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寄養在舅母家中,受盡百般欺凌。後來進了慈善學校洛伍德孤兒院,靈魂和肉體都經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許正是這樣才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以頑強的意志以成績優秀完成了學業。為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故事的重點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師簡·愛與男主人羅切斯特之間歷經磨難的愛情。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作者以簡·愛鮮明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敍事風格娓娓道來,真實而有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簡·愛的獨特個性和思想,愛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頑強的自尊心。在打動身為貴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時,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

簡·愛作為愛情小説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現在這部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中的。以往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麗温柔、高貴賢淑的女子形象。而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擁有的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使那些外在的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為可貴的是簡·愛並不因為自己的貧窮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堅定:“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憑着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説話,就彷彿我們都已離開了人世,兩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

也正因為此,簡·愛敢於去愛一個社會階層遠遠高於自己的男人,更敢於主動向對方表白自己的愛情——這在當時的社會是極其大膽的。幸福不再是某個人、某個階層的專利,她屬於芸芸眾生的每一個人。只有兩個相互對等的靈魂才能組成一份完整的愛情,所以簡·愛堅持,自身的獨立與追求愛情的完整是不能分離的。後來,簡·愛含着悲痛離開了羅切斯特,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她決不能允許自己和一個有婦之夫結合在一起。那會是一份不完整的愛。如果她繼續留在羅切斯特的身邊,那她也就不會還是原來那個獨立、平等的簡·愛了。如果説簡·愛的這次離去是由於無法改變的現實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選擇的話,那麼她最後的歸來則是她出于堅持感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選擇。

在這裏,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如何贏得了男貴族愛情的平民女子的蒼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簡·愛勇敢果決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話,邁向一個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學道路的起步。簡·愛藐視財富、社會地位和宗教的威儀,她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潔的心靈。”她的信念和行動展現出來的力量,,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錢萬能的社會中的人們的靈魂得到淨化。簡·愛是,一個對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認識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堅定追求的女性,一個不再只是盲從於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價值和情感做出了獨立判斷的女性,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夏洛蒂·勃朗特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簡·愛發出了一個屬於女性自己的聲音——對於平等、獨立、完整、自由的堅持和追求。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這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説自1847年出版以來,以不同語言在全世界不同種族的人們中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裏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0

時間是星期六,因為週六學校七彩柱廣場偶爾會有賣書的攤子在,所以就懷着出去散步的心態去看了一下,果然發現了有一家在,就快步地走了上去,一本灰紅黑相間封面的書吸引了我的眼球,定眼一看是韓寒著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韓寒這個當代作家我並不是非常的熟悉,也可以説是根本不熟悉,在之前沒有讀過他的作品,這在外人的眼中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一個90後的文科男竟然沒有讀過,但是現在我後悔了,後悔之前沒有讀過,當讀完這部小説後,深深佩服這位當代賽車手作家。

一輛1988,一條路,就組成了如此美妙而又深刻的小説。

之前也有聽同學講過這本書的題材是“公路小説”。因為此前從未接觸過,所以充滿好奇。看完後,所謂“公路小説”就是以路途為載體,反應人生觀、現實觀的小説。在我看來,韓寒的這部書與其稱為小説,倒不如説是一篇語言犀利、幽默,內涵頗深的雜文。這部書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一些看法。

《1988》以一部旅行車“1988”為載體,通過路上的見聞、過去的回憶撲朔迷離的人物關係等各種現實場景表現作者的觀點。在《1988》中,韓寒仍然延續自己敢言的個性,開始即講述在洗浴城嫖妓的故事,尺度大開。氣候更是繼其一貫路線,風流而不下流,民俗而不低俗。作品本身也不過幾十萬字,然而正是這幾十萬字,卻談到了大量的問題,關於人生、關於社會,也關於自我,有調侃,有諷刺,更有追問。

在《1988》中主要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是陸子野,另一個是娜娜。陸子野是小説的主人公,1988的主人。他是一個迷茫的人,一直在尋找着什麼,同時也在逃避着什麼。對初戀,他尋找了6年,找到後卻選擇離開。陸子野一直在選擇逃避的方式去生活。他不喜歡去面對,總是從一座城市去另一座城市,漫無目的不知道方向在哪裏。他不只是在逃避熟人和回憶,更是在逃避自己無法承受的事實。總覺的自己換一座城市生活後,一起都可以重新開始。他無數次試圖衝破這個矛盾但是都失敗了。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一直在逃避,卻又一直生活在過去和朋友們的影像中。陸子野其實就是韓寒在小説中的影射人物,陸子野的看法和觀點就是韓寒的看法和觀點。作者是在藉助主人公和這個世界談談罷了。

娜娜是陸子野在半路邂逅的一個妓女。相貌普通,沒有文化沒有手藝但是思想簡單、心地善良的一個姑娘。娜娜雖然生活卑微,但是不懼怕現實,對生活一直抱有希望。雖然經過無數次的欺騙,但是她仍然有堅持夢想的希望和勇氣娜娜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最終她也是 這部小説的最終贏家。她在小説中一直陪伴着路子野,直到了旅途的終點。雖然她最終也倒在了現實的面前,但是她卻和別人不一樣,因為她留住了象徵希望和美好的孩子。娜娜最終是死還是活,小説雖然沒有交代,但是我認為娜娜最終是死亡的。根據他的她的職業工作的性質,她得的病應該是艾滋。

陸子野和娜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想清零自己、重新開始新的生活,但方式卻是不盡相同。陸子野是通過逃避的方式來清零自己,從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而娜娜認為自己逃避不了過去、自身已經無法洗淨,於是選擇以重生的方式來清零自己,並把重生的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也是為什麼非要堅持生下這個孩子的原因。

妓女是韓寒小説中出現頻率較高的一個羣體,也是作品女主角中的熱門人選。本書以妓女為女一號,在中國是不多見的,這也許就是作者想借這一社會中的特殊羣體來反映出這個社會的最真實的一面,同時也是當代中國最真實的縮影,以這個對象進行創作,證明作者不是一個青春寫手,而是一位現實主義作家,與郭敬明、張悦然有着截然不同的風格。

《1988》里人物的死亡多是悲劇性的,不像《他的國》裏領導人等那樣死的多麼喜感和諷刺。陸子野在旅途的盡頭,迎接到的卻是朋友的骨灰,韓寒安排這樣的結尾,也是為了表現理想的蒼白和結局的荒蕪。其實這個世界就像1988和娜娜一樣,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普通的無法普通,甚至有些賤。人也是如此。

《1988》不僅標誌這韓寒小説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變,同時也標誌着韓寒的成熟,無論是寫作上還是思想上。這部小説少了一些發泄,多了一份思考。

也許是韓寒不想和這個世界掐架了,他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1

《簡愛》一文是由英國小説家夏洛蒂所寫,用女主人公簡·愛的視角以自敍方式講述了一個受盡摧毀、凌辱的孤兒,如何在猶如兒童的人間地獄的孤兒院頑強地生存下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長故事。

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寄養在舅母家中,受盡百般欺凌。後來進了慈善學校洛伍德孤兒院,靈魂和肉體都經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許正是這樣才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以頑強的意志以成績優秀完成了學業。為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故事的重點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師簡·愛與男主人羅切斯特之間歷經磨難的愛情。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作者以簡·愛鮮明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敍事風格娓娓道來,真實而有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簡·愛的獨特個性和思想,愛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頑強的自尊心。在打動身為貴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時,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

簡·愛作為愛情小説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現在這部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中的。以往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麗温柔、高貴賢淑的女子形象。而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擁有的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使那些外在的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為可貴的是簡·愛並不因為自己的貧窮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堅定:“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憑着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説話,就彷彿我們都已離開了人世,兩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也正因為此,簡·愛敢於去愛一個社會階層遠遠高於自己的男人,更敢於主動向對方表白自己的愛情——這在當時的社會是極其大膽的。幸福不再是某個人、某個階層的專利,她屬於芸芸眾生的每一個人。只有兩個相互對等的靈魂才能組成一份完整的愛情,所以簡·愛堅持,自身的獨立與追求愛情的完整是不能分離的。後來,簡·愛含着悲痛離開了羅切斯特,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她決不能允許自己和一個有婦之夫結合在一起。那會是一份不完整的愛。如果她繼續留在羅切斯特的身邊,那她也就不會還是原來那個獨立、平等的簡·愛了。如果説簡·愛的這次離去是由於無法改變的現實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選擇的話,那麼她最後的歸來則是她出于堅持感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選擇。

在現實社會中,也同樣有簡·愛這樣不屈不撓的人,不向困難低頭,不屈服於不公平的待遇,永不放棄。《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也像書中的女人公一樣有着坎坷的命運道路,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彷彿就是她自己的影子。我希望陽光下,鮮花裏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2

寒假是一個充實自我的好機會,而閲讀則是最有效的選擇。所以,從推薦的閲讀書目中我選擇了美國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所寫的《世界是平的》。花了3天讀完此書,我感覺我對書中的很多觀點是由衷的贊同和佩服的。可是老實説,有些地方確實是囫圇吞棗,有些地方乾脆根本沒看或是看不懂。但這並不妨礙我從這本書中獲得許多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認識。我敢説,如果讓我們去看一些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書籍,不是看不懂,就是肯定看不下去。而這本書至少能夠讓我在閲讀的樂趣中瞭解經濟全球化。

不得不説,在讀過這本書後,我確實的認識到,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很嚴謹的經濟學類的書籍。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用幾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膽的想象來解讀全球化,確實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點像在看電影,也有點像在讀一篇扣人心絃的懸疑小説。這也解釋了為何這本書是如此的暢銷海內外,通俗易懂的語言,眾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須正視的熱點問題,促成了這本書的成功。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也不得不説《世界是平的》的的確確是一本好書,一本值得所有人都拿起一讀的好書。

當然,也並非是所有的觀點或是資料都讓我驚歎或是贊同。

時代是迅速發展的,人們的思想也隨之迅速地改變着。假如我能夠再早出生10年的話,也許我會像作者在書中所寫的那樣,同他一齊為這個世界開始變得平坦而驚訝萬分,但當我開始認識這個世界時,internet和電腦的應用已經普及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所以,對於書中所記述的“在我的睡夢中”的部分資料,我僅有些許的驚歎而以,驚歎於這個世界變平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畢竟我明白,這個世界已經因為網絡的存在而變小。

從對internet的初步接觸到運用自如,每一天我們都在與這個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接觸,每一天我們都從世界的各個角落獲得無數的信息,雖然我並沒有準確的認識到這個世界已經變平了,但我們至少不是被矇住了眼睛。作為一箇中國的學生,競爭是巨大的,這點毋庸置疑。而全球化能帶給我們的――至少是中國學生的――只可是是更大的競爭而矣。就像書中“靜悄悄的危機”中所談到的,世界存在着教育的差距,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方法上。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必然,在學習的競爭上中國也是數一數二的。而作者在書中的觀點僅僅是從他作為一個美國人的角度而已,並非是從全局的觀點。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遺憾吧,但不可否認書中的觀點是值得我們借鑑和警惕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托馬斯弗裏德曼以他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世界正在變平的過程,他在書中援引了很多熱點話題,介紹了諸多令人矚目的市場和炙手可熱的行業。開發源代碼、外包、離岸生產、供應聯合搜索技術等被描述成為剷平世界的10大動力,而中國、印度等國家和一些站在全球頂尖位置的公司和機構,則被描述成為變平的世界中舉足輕重的主角。他把所有的這一切編織在一齊的時候,卻揭示了一個正在發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動的變化――全球化的趨勢。它正隨着那些動力,在地球各處勇往直前、勢不可擋,世界也所以從一個球體變得平坦。”――ibm在華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周煒?

弗裏德曼認為,我們正處在全球化的3.0版,將我們帶入這個新時期的動力既有地緣政治的因素,也有技術方面的提高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生產創新模式。在這個時代,競爭的平台已經被推平,這就是“世界是平的”的含義。對作者的這些觀點我讀後除了讚歎和驚喜沒有別的。試看今日之世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免受競爭所帶來的衝擊,能夠不享受因為合作所帶來的極大豐厚回報。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競爭與合作,因為競爭與合作帶來了整個世界的變化,促進了人類禮貌的進化和傳播。能夠説缺少了競爭就沒有創新,同樣缺少了合作是創新與發展的巨大障礙,為了我們這個世界的共同提高和發展,為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強大和繁榮我們都應當加強競爭與合作的步伐。所以作者的觀點是極其提高和新穎的,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3

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商業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商業歷史中逐漸培育出了商人自有的經營謀略,而這些經營謀略同樣適用於當代的各種商業經營者。

(一)、知地取勝,擇地生財

兵法有云:地形,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可見,地形是決定作戰勝敗的一大關鍵,作為一名領兵作戰的將領,必須深諳此道。古有云商場如戰場,商場上的經營者就如同指揮千軍萬馬的將帥,智慧的將帥往往能抓住有利時機,佔據有利地形,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

作為春秋戰國時期大謀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諳此道。他以謀略家的眼光,認為陶地為天下之中,諸侯四通,是理想的貨物貿易之地,所以把陶地作為營銷點,果然,十九年間他三致千金,成為市賈。陶朱公的美名也由此而飲譽古今,留名青史。

《史記 “貨殖列傳》中所載,秦國滅了趙國之後實行了移民政策,當時有許多人賄賂官吏,不願搬遷,要求留在原地,唯獨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紋山之下,他看中那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居民熱衷於買賣,商業易於發展。幾年後,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世富。這種不惟任時,且為擇地的觀念已為後世商人所接受,並有了較好的發展。

(二)、時賤而買,時貴而賣

魏文侯時,國人注重農耕,而白圭卻樂於觀時而變。糧食豐收時他買進穀物,賣出白漆,待蠶絲上市時他就大量收購蠶絲,售出糧食。他曾説:”我做買賣,就像伊尹和姜太公那樣有謀略,如孫臏和吳起那樣善於判斷,還能像商鞅變法那樣説到做到。有些人的智慧不能隨機應變,其勇敢不能當機立斷,其仁愛不能恰當地取捨,其倔強不能堅持原則。所以這種人跟我學經營之道,我也不會教他的。“這段話,把他掌握賤買貴賣時機的”時斷“與”智斷“闡述得淋漓盡致。白圭的經商原則和經驗,都被後世商人所稱道。他憑着自己的這套經營謀略,精心經營,以至家累千金。

(三)、見端知未,預測生財

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為雪亡國之恥,終日卧薪嚐膽,勵精圖治,當得知吳國大旱,遂大量收購吳國糧食。第二年,吳國糧食奇缺,民不聊生,饑民食不裹腹,怨聲載道,越國趁機起兵滅了吳國。苦心人,天不負。越王終成霸業,躋身春秋五霸之列。這裏越王勾踐作的是一樁大買賣,他發的財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一個國家和稱雄天下的霸業,是商賈之道在政治上運用的成功典範。

《夷堅志》載,宋朝年間,有一次臨安城失火,殃及魚池,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是他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採購竹木磚瓦等建築材料。火災過後,百廢待興,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此時,裴氏商人趁機大發其財,賺的錢數十倍於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敏鋭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經商者財富永不幹涸的源泉,也是經商者必備的能力之一。

( 四)、薄利多銷,無敢居貴

我們在曼昆所著的《經濟學原理》中有學到,當需求曲線富有彈性時,價格下降,總收益增加,則富有彈性的商品可以薄利多銷。

先秦大商理論家計然認為,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主張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司馬遷説過:貪買三元,廉買五元,就是説貪圖重利的商人只能獲利30%,而薄利多銷的商人卻可獲利50%。

漢高祖劉幫的謀士張良,早年從師黃石公時,白天給人賣剪刀,晚上回來讀書,後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價錢不變,中等的在原價的基礎上少一文錢,下等的少兩文錢。結果,只用了半天的時間,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了兩倍,賺得錢比往日多了一倍,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了,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張良賣剪刀——貴賤一樣貨。

由此看來,致富並不靠固定的行業,而財貨也沒有一定的主人,有本領的人就能夠集聚財貨,沒有本領的人則會破敗家財。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4

生活並不是筆直暢通的走廊,讓我們輕鬆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在死衚衕中搜尋。但如果我們始終深信不疑,有一扇門就會向我們打開,它或許不是我們曾經想到的那一扇,但我們最中將會發現,它是一扇有益之門。

是誰動了我們的奶酪?誰是“唧唧”誰又是“哼哼”?

《誰動了我的奶酪》並不僅僅只是一則寓言故事,他更是某些人生活真實的寫照。書中主要講述4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生活在一個迷宮裏,奶酪是他們要追尋的東西。有一天,他們同時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奶酪倉庫,便在其周圍構築起自己的幸福家。很久之後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見了!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他們的心態暴露無疑:“嗅嗅”“匆匆”隨變化而動,開始出去再尋找,並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鮮更豐富的奶酪;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對變化卻猶豫不決,煩惱叢生,始終無法接受奶酪已經消失的殘酷現實。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唧唧終於衝破了思想的束縛,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進入漆黑的迷宮,並最終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對蒼天的追問中鬱鬱寡歡……

生活在變,環境在變,但有多少人可以隨着環境的改變而調整自己。達爾文説過: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作為一個信息時代的大學生,如果不改變自己將很快被社會遺棄,註定會平凡一生,痛苦一生。

但是,我們很遺憾地看到很多大學生一畢業就無所事事,甚至還有一部分人害怕被單位拒絕索性在家啃老。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今社會最棘手的問題之一,這其中的有很多大學生沒有及時改變自己。説起來有些大學生確實不像話。據調查,浙江省超過75%在校大學生有屬於自己的電腦。但是,這些電腦有多少是屬於遊戲機、電視機或者聊天機,根本就沒有通過電腦去了解社會的變化,自然談不上自己的變化了。這樣,對社會需求知道很少,不清楚自己應該在那些方面需要加強。

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到了大四甚至是快要實習了才認識到要找工作了,然後再去改變自己努力強化自己,更可氣的是居然有些人高不成低不就,整天抱怨這個社會的不公,真真成了“哼哼”。抱怨毫無用處,甚至還會阻止我們前進的腳步。從《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找到如何對待找工作。

經常關注社會的就業形勢,清楚自己專業所涉及的工作需要哪些知識、哪些技能。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的加強這些方面。只有在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後,才有可能處之泰然,在應聘的時候不會糊里糊塗,工作時也會遊刃有餘。

不要害怕改變。雖然有時候,畏懼是有好處的,當你害怕不做某些事情會使事情變得越來越糟時,恐懼心反而會激起你去採取行動。但是,如果你因為過分害怕而不敢採取任何行動時,恐懼心就會變成前進路上的最大障礙。故事中“唧唧”在從新尋找奶酪的時候也是很害怕,因為前面是黑暗的一切都是未知數,自然會害怕,只要我們勇敢的邁出第一步,以後的路就會變得更輕鬆。

強化自己。現在很多大型企業招的員工都有學歷的要求,而大學本科文憑不再是那麼有分量。在這種情況之下,考研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但是,研究生畢業並不是有了金飯碗還是要靠不斷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貴在堅持。“唧唧”在尋找奶酪的過程中也與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他也猶豫他也彷徨,但是堅持到了最後,最終獲得了他想要的奶酪,不就什麼都值得了。馬雲説:“今天很痛苦,明天也很痛苦,但是後天卻很美好,可是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的晚上。”是的,有多少人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有多少人與成功擦肩而過?所以,在我們沒有獲得成功之前千萬不要放慢腳步,更不要放棄。

也許現實的壓力是你喘不過氣來,很多的困難使你不得不放棄。每當你開始感到泄氣的時候,你就提醒自己正在做什麼。儘管現在很難受,但這樣總比呆在原地更實際。你在掌握着控制權,而不是聽天由命、束手無策。總是想向未來有多美好,而不要讓自己無端的猜測未來會有怎樣的困難。多想想成功之後的喜悦,這會給你很多的動力,幫助你走的越開越遠,幫你找到成功。

換一種奶酪。我們也會面臨這樣的情況,奶酪不見了或者奶酪不新鮮了,這時除了上面所説的加強自己去追尋另外一塊奶酪,還可以換一種奶酪。開始時,可能並不喜歡這種奶酪,它的樣式,它的味道,都會使你難受讓你作嘔。只要你慢慢去適應去調整,逐漸你會成長因為這裏的營養比以前的更好,你也會逐漸喜歡它。往往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人的成長會很快,能力也會快速加強。

從此刻始,也許你已經認識到改變對於自己有多麼重要。改變並不是放棄自己的強項去做自己不喜歡不適合的事情,而是通過改變不斷去適應這個社會,跟上時代的步法,在生活中找到新的生存法則和方法。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肩負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少年強則國強。世界在變,祖國必須變化,然而少年變化則國變化,只有我們敢於邁出改變的步子祖國才能日新月異,中華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的民族之林。

預見變化,追蹤變化,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不斷去享受變化!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5

《永不言敗》,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總裁俞敏洪繼《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之後的又一心血力作。這本書裏的俞敏洪,不僅僅是一位站在中國民辦教育行業前沿的領軍人物,也不僅僅是新東方團隊的領導者和新東方神話的締造者,他更是一位睿智的長者、一位辛勤的教師、一位慈祥的父親、一位千百萬學子心中可敬可愛的朋友。人生只有不斷的挑戰才會有進步,充滿挑戰的人生才有激情,生命才有意義。面對困難敢於挑戰,從不言敗。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多。

一、成功沒有盡頭

成敗本是平常事,很多平凡人在失敗後可以把失敗藏在心中,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努力,但一些知名人士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了,因為社會容不得英雄失敗,而且愛之越深、責之越切,所以當公眾人物需要勇氣和責任,俞老師作為一個公眾人,他的成功很多經驗是值的我們學習。明知道路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只有當我們歷經風雨後依然能保持彩虹般的心情時,只有當我們即使被化泥土依然能為鮮花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時,只有當我們屢遭磨難依然堅信塵世就是我們今生的天堂時,只有當我們已經博大的胸襟。才會理解什麼是成功,通過這段話我會了成功需要經歷一些磨難和困難,成功的人要淡然的面多挫折和困難。積極從逆境從振作起來。成功沒有盡頭,生活沒有盡頭,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對我們的考驗沒有盡頭,在艱苦奮鬥後我們得到的收穫和喜悦也沒有盡頭。

二、執着

俞老師在書中説到:我們在執着於世界的任何事物或感情之前,比須首先學會放棄。我們要放棄並非像佛教所説的那樣的置眼。而是要把它們放在一個恰好的位置上,使我們能夠獲得恰當的享受,而不是被它們所征服,讓我們能夠正確的看俞敏洪永不言敗讀後感1000字待財富而不是為她們所迷惑,以至於拼了性命也要去追求它們。看完這個以後我想我們應該去堅持對的東西,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

三、經驗和教訓

俞老師在書中説到;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給人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小時候學過一個故事;螃蟹好吃既是前人留下的間接經驗,也是通過我們自己品嚐所得出的間接經驗。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吃了沒事就得到螃蟹能吃的經驗。經驗可以間接的得到,但教訓通常是通過切身體會才能得到的。和經驗相比,得到教訓的代價常常更加昂貴,因此也更加讓人難忘。

當然,我從書中學到的遠遠不止這些,我還學到很多,永遠不要失去希望,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做到極致,要善於向朋友學習,要一鼓作氣,才能創造屬於你的感動!

讀罷俞敏洪的《永不言敗》,我真的受益匪淺,我想這就是他身上寶貴的新東方精神吧!追求卓越,挑戰自我,永不言棄!

《永不言敗》,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總裁俞敏洪繼《挺立在孤獨、失敗與屈辱的廢墟上》之後的又一心血力作。這本書裏的俞敏洪,不僅僅是一位站在中國民辦教育行業前沿的領軍人物,也不僅僅是新東方團隊的領導者和新東方神話的締造者,他更是一位睿智的長者、一位辛勤的教師、一位慈祥的父親、一位千百萬學子心中可敬可愛的朋友。人生只有不斷的挑戰才會有進步,充滿挑戰的人生才有激情,生命才有意義。面對困難敢於挑戰,從不言敗。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多。

一、成功沒有盡頭

成敗本是平常事,很多平凡人在失敗後可以把失敗藏在心中,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努力,但一些知名人士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來了,因為社會容不得英雄失敗,而且愛之越深、責之越切,所以當公眾人物需要勇氣和責任,俞老師作為一個公眾人,他的成功很多經驗是值的我們學習。明知道路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向前。只有當我們歷經風雨後依然能保持彩虹般的心情時,只有當我們即使被化泥土依然能為鮮花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時,只有當我們屢遭磨難依然堅信塵世就是我們今生的天堂時,只有當我們已經博大的胸襟。才會理解什麼是成功,通過這段話我會了成功需要經歷一些磨難和困難,成功的人要淡然的面多挫折和困難。積極從逆境從振作起來。成功沒有盡頭,生活沒有盡頭,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對我們的考驗沒有盡頭,在艱苦奮鬥後我們得到的收穫和喜悦也沒有盡頭。

二、執着

俞老師在書中説到:我們在執着於世界的任何事物或感情之前,比須首先學會放棄。我們要放棄並非像佛教所説的那樣的置眼。而是要把它們放在一個恰好的位置上,使我們能夠獲得恰當的享受,而不是被它們所征服,讓我們能夠正確的看俞敏洪永不言敗讀後感1000字待財富而不是為她們所迷惑,以至於拼了性命也要去追求它們。看完這個以後我想我們應該去堅持對的東西,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

三、經驗和教訓

俞老師在書中説到;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給人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人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小時候學過一個故事;螃蟹好吃既是前人留下的間接經驗,也是通過我們自己品嚐所得出的間接經驗。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卻是冒了極大的風險,吃了沒事就得到螃蟹能吃的經驗。經驗可以間接的得到,但教訓通常是通過切身體會才能得到的。和經驗相比,得到教訓的代價常常更加昂貴,因此也更加讓人難忘。

當然,我從書中學到的遠遠不止這些,我還學到很多,永遠不要失去希望,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做到極致,要善於向朋友學習,要一鼓作氣,才能創造屬於你的感動!

讀罷俞敏洪的《永不言敗》,我真的受益匪淺,我想這就是他身上寶貴的新東方精神吧!追求卓越,挑戰自我,永不言棄!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6

本來還沒想好挑哪一本書來作為自己的讀後感來寫,看同學們很多都挑了時間簡史於是我想挑一個應該被寫的比較少的來談談自己的感想吧,所以我選了恩格斯傳。

恩格斯傳詳細系統的敍述了恩格斯的一生。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這本傳記向我們全面揭祕了真實的恩格斯。從中我們發現恩格斯是一個聰明好學的學生,一個無所畏懼的青年,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一個深謀遠慮的思想家,一個一呼百應的領袖……他的一生經歷豐富,他有着在不來梅的商人生涯,有着柏林的軍旅生活,有着以後在巴黎在倫敦作為無產階級領袖的一天天等等。所有的經歷混合調劑造就瞭如今顯示在我們面前的恩格斯。他與馬克思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目標和理想,有着共同的事業。提起馬克思,必定要提到恩格斯。他們通力合作一起為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為全世界受壓迫的人們指出了一條通往光明的康莊大道。這真的是一件無比偉大的事,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有了我們的新中國。

我對這本書的總體印象很棒,作者寫的深入淺出,很有代入感。讓人讀了以後對於恩格斯這個偉大的革命導師的一生有了一個系統詳細的瞭解。或許當中的一些東西由於我自身的閲歷太淺或者生活經驗不豐富不能很好的瞭解,但是我卻真的能從上下文當中能夠理解作者想要表述的東西。還有這本傳記對於伏筆的處理,我雖然有些我不大看的懂,但是我卻可以通過查資料以及網上的讀者的觀後感瞭解到作者真正的中心思想。真的恩格斯傳是一部老少雅俗共賞的好書。

≡於整本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恩格斯對於貧困的馬克思的無私幫助。馬克思的貧困是眾所周知的,但到底窮困到什麼地步?估計也只有恩格斯才能深切體會到。曼徹斯特和倫敦之間不斷的信件來往,傾聽馬克思的不斷抱怨,和恩格斯時不時的賙濟,使得馬克思在那最艱難的時刻中得最有力的支撐。哪怕是恩格斯夫人去世的時候,老馬也不忘在信中抱怨自己糟糕狀況,當然在悲痛之餘,恩格斯在回信中附上一張支票以解老馬的燃眉之急。讀到這個故事我的真的忍不住會心一笑。但是在笑完之後我不由的引起了深思,在亡妻這種最悲傷的時候,恩格斯仍記得會幫馬克思送去自己的資助,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精神,而且這種資助一直維繫了好多年,直到馬克思的逝世。更加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上恩格斯是並不喜歡經商賺錢的。但是他為了馬克思為了他們共同的理想以及萬萬千千被壓迫的無產階級,他不得不去經商。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當恩格斯本人終於從麻煩的商業工作中解脱出來的時候,他是那樣的幸福,”那些枯燥的東西不再損耗的我的時間了,好啊……我是一個自由的人了。“”從這句話可見恩格斯的心聲同時更體現了他為了革命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偉大情操。

×完了這本恩格斯傳我真的很崇拜恩格斯。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鬥士,偉大的同伴……這一系列的偉大的稱號並不能説清我心中的感慨,從某個角度來説,恩格斯是馬克思真正的支柱,他是馬克思更是那年萬萬千無產階級的脊樑。也就是説馬克思的一切成果都有着恩格斯的功勞,但這並不是恩格斯的唯一註釋,他自己也是那個時代偉大的革命家,馬克思的光芒不能遮蓋他。我或許懂了一點為什麼恩格斯總在馬克思名字的後面,因為事實上他們根本不分彼此就像是人的手和腳一樣雖然人們總是手腳手腳這樣的手在前腳在後的説。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7

早就聽説“楊紅櫻”“馬小跳”,但真正閲讀楊紅櫻的作品,還是第一次。給兒子買了一套“笑貓日記”,看着花花綠綠的封面和那一個新奇的書名,也忍不住拿起一本《想變成人的猴子》翻閲起來。

圖書的開頭幾頁,是大幅的彩色圖畫,配上簡短的文字,提示了故事的幾個關鍵情節。通過“角色檔案”,我認識了書中的主要人物:會各式各樣的笑,能聽懂人説話的笑貓,有思想;長着貓臉的“小女巫”,備受男孩子們的崇拜的杜真子;異常執着地想變成人的猴子;虐待猴子、見錢眼開的對對眼兒老頭;大錯不犯、小錯不斷,對朋友赤膽忠心的馬小跳;地包天、老老鼠、張達、唐飛、毛超……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一口氣看完了。

在楊紅櫻的筆下,上述人物的性格都比較鮮明。像那幾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敢愛敢恨、敢説敢做,有優點,但缺點也不少。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班的孩子們的影子。還有那隻笑貓,表情那麼可愛,與猴子、老老鼠以及老老鼠的子子孫孫們和睦共處。並且,為了救猴子,它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機智勇敢,對着“對對眼兒老頭”又抓又咬,又追又叫,直到把壞人趕出公園,避免了壞人對猴子的傷害。

整個故事中,有一條主線貫穿全書——那就是對動物的愛護。猴子被“對對眼兒老頭”從大山裏拐帶到城裏,替“對對眼兒老頭”表揚掙錢,還經常被鞭打,備受虐待。當馬小跳他們發現這一情況後,立即上前制止。雖然遭到了“對對眼兒老頭”的呵斥和腳踢,卻毫不畏懼。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議,積極出謀劃策,最後從“對對眼兒老頭”手裏就出了猴子。在猴子待在“夏宮”的日子裏,他們定期給猴子送吃的,對猴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在故事的結尾,在馬小跳爸爸的幫助下,他們把猴子安全地送回了大山,迴歸自由自在的生活。

故事中的馬小跳們,不管身上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我們對弱小動物的關心和愛護,讓我頗為感動。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只會享受愛,而不善於、也不會給予愛。所以,他們變得冷漠。前段時間,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少男少女“虐貓”“虐狗”等事件,都充分説明了他們都缺乏温暖的愛心。而故事中的馬小跳們,一個個大大咧咧,卻有着一顆温暖柔軟的心。而這,正是現在的男孩子們所欠缺的。

故事中的那隻從“對對眼兒老頭”的魔爪下逃脱的猴子,也頗討人喜歡。它喜歡人,喜歡人的生活,也特別渴望自己能變成人。為了變成人,它做出了許多努力:它來到卧室,戴上爸爸的眼鏡看書;它來到浴室,擰開水龍頭,抹上沐浴露自己洗澡,結果“水漫金山”……鬧出了一個個啼笑皆非的笑話。但直到被送回大山的那一刻,它都還未放棄自己的夢想。我們的孩子們,不正需要這樣不斷追尋夢想的精神嗎?現在的孩子,大多在渾渾噩噩地過日子,沒理想,沒追求。有夢想的日子是幸福的,充滿希翼;而沒有夢想,也就沒有了希望。在追夢的過程中,雖然有可能會像猴子那樣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困難,但行走在路途中,卻是那樣幸福與甜蜜。

愛心……追夢……掩上書本,馬小跳們一路歡鬧着,漸行漸遠。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8

張愛玲的小説總是給人一種刺骨的諷刺,像是局外者一般看透了人情變換,將手中的人物投入現實中久久不能自拔。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薇龍就是一個便是這樣一個可憐的女子,在張愛玲的手中翻覆。正因為張愛玲的生長的家庭環境才造成了她的獨特性格,才造就了她非同一般的寫作風格。

文中的薇龍起初是一個單純的大學生,跟隨家人在香港讀書,有着自己的目標,有着自己的尊嚴。為了能夠在香港繼續能夠讀書,於是她放下自己的姿態請求姑母來援助自己。來到姑母家的時候着實是薇龍震撼了一下,“四周繞着矮矮的白石字闌干,闌干外就是一片荒山。這園子彷彿是亂山中憑空擎出的一隻金漆托盤。”相信這時候的薇龍在心中也羨慕了一把。姑母是一個富翁的遺孀,交際手段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對於薇龍的投靠並不是出於親戚之間的慈悲,而是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將其作為吸引男人的誘餌,滿足其虛榮、荒糜的生活。自己人老珠黃之後,總要找一個接班人。樑太太是自私的,也是世故的,正是這世間的無奈將薇龍一步步推進深淵。

單純而愛美的大學生自然經受不住那樣的誘惑,“她到底不脱孩子氣,忍不住鎖上房門,偷偷的一件一件試穿着”。但是此時的她還是沒有陷入荒糜的困境,“一個女學生哪裏用得了這麼多?這跟長三堂子裏買進一個人,有什麼分別?”然而過了一會兒,“薇龍不由想起壁櫥裏那條紫色電光綢的長裙子,便細聲對樓下的一切説到‘看看也好!’”也許這時的薇龍註定要融入原本憎惡的荒糜生活。

順着樑太太的安排,薇龍周璇在各個交際場合,逐漸在交際界小有名氣。薇龍知道在這些場合是很難找到正經的可託付終生的人,當她對愛情有點點憧憬的時候,樑太太卻將那人收羅了去。只怕在這樣的環境中經受的誘惑遠遠不止這些,直到喬琪的出現使薇龍陷入了自己的幻想,即使直到這場戀愛是以悲劇收場的。可是戀愛中的女人都是愚蠢的,即使知道自己是單方面的付出,也會幸福不已地陷在自己編織的美夢中。薇龍終是嫁給了花花公子喬琪,“從此以後,薇龍這個人就等於賣給了樑太太和喬琪,整天忙着,不是替喬琪弄錢就是替樑太太弄人。”她沒有天長地久的計劃,只有在這眼前的瑣碎的蠍西里,她的畏縮不安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休息。在最後,喬琪和薇龍在灣仔去看熱鬧的時候,看着正在打價的喬琪,薇龍才想起未來是無邊的荒涼與恐怖。

薇龍是徹底的將自己封在了對喬琪的愛情中,“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你明知道一句小小的謊言可以使我多麼快樂”。卑微到塵埃裏的愛情也不一定會開出花朵。張愛玲寫到此處戛然而止,但是人們都能猜想到,薇龍的結局是怎樣的,年老色衰之後,失去了利用的價值,被無情的拋棄。現實中的我們身邊也不乏缺少這樣的女性,因為愛情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對於未來的追求,甚至於有的人以生命為代價來澆灌自己珍惜的愛情。

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薇龍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為了眼前的浮華失去了最初的自我,迷失在繁華中,成為了無根的浮萍,隨風漂流,沒有了人生的目標。燈紅酒綠的生活是奢靡的,是許多人嚮往的,但是同時也是有許多夢想的屍體堆積起來的。鏗亢的音樂掩蓋了最純粹的人性的呼喚,對金錢的痴迷勝過了對夢想的追求,現實中的殘酷是在於誰都不能預料未來。現在的清明並不能夠指引到未來的明智。堅定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的目標,才能增強自己對於外來誘惑的抵制。

愛情,一度是多麼神聖的詞彙,但是人們卻將其不平等化。愛情中人人平等,就像是雙方投入了相同的心血澆灌而成。雙方的平等對待是幸福愛情的前提,那種卑微到塵埃中的愛情註定是要有一方受傷。將自己放到廣闊天地中,端正心態,收穫最純粹的愛情。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19

《月牙兒》是老舍的一部以人物命運浮沉寄寓社會、人性和文化批判的傑作,讀了它讓人受益匪淺。

月牙兒,貫穿始終的意象,從文章主人公張小月小的時候到她被關進感化院時,一直高高懸掛在夜空,它見證了她艱難困苦的一生,也是她在苦難經歷中的唯一寄託和傾訴對象,它是主人公心靈的象徵,同時也是整個社會的象徵,微弱慘淡,沒有足以照亮寒夜的璀璨光芒,轉瞬即逝。

主人公張小月,出生在貧民家庭,小時候面對重病的父親,孱弱的她就要學着去當鋪當掉家裏所有值錢的東西來換取幾包救命的藥,但是無論她怎麼努力,父親還是離開了她,離開了母親。母親靠給別人做僕人來維持生計,低賤的地位註定了她們只能過卑屈的生活。為了生存,母親嫁給了好心的繼父,給她們母女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父母把希望寄託在小月身上,希望知識能改變他們的命運。但是就在小月即將考上師範的時候,繼父意外身亡,家裏唯一的經濟支柱又一次倒塌,學費的增長,生活的重擔,對目不識丁的母親而言無疑是沒有出路的。為了生活,為了女兒的學費,母親成為了娼妓,一個為小月所不齒的職業,當然,如果它能被稱為是職業的話。同學的嘲笑鄙視,家長對學校的逼迫,使月兒把所有的恥辱都歸咎到母親身上。可是,這一切的一切又怎麼是不諳世事的月兒所能夠理解的呢?被迫輟學,這條改變命運的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她的美麗,她的倔強,使她不幸地被牽扯進官場的黑暗鬥爭之中,命運的齒輪讓她成為了別人的情婦,同時也走上了自己“以之為恥”的暗娼之路,她,重蹈了母親的覆轍。年老色衰之後,慘遇搶劫和訛詐,被關進感化院,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獄中望着那一彎月牙兒,逐漸寂滅,回憶自己悲慘痛苦的一生。

其實張小月也曾有過許多美好的夢想,追求上進,希望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卻因家境貧窮而落空。她美麗的容貌,足可以傍上譚局長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卻因看不慣他的陰險狡詐而不願與之為伍。出眾的外表,出於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性,不但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反而招來了更多的禍事。她美好的初戀,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都因為生活被逼做了娼妓,讓她無法再面對昔日的戀人„追求美好結局竟是要靠出賣肉體,而那些陰險狡詐、兇狠殘忍、為非作歹的人卻依舊過着錦衣玉食、風光體面的生活。這到底是為什麼?因為這個墮落的社會,因為這個懦弱的民族,因為一羣豺狼般的惡人。社會的黑暗註定了人世間會存在種.種不公和壓迫,即使再冰清玉潔,也註定了她孤苦無依的結局,註定了她會被無盡的黑暗包圍,註定了她會被重重陰霾吞噬,微弱的光亮難以抵擋黑雲的催逼和壓迫。在那無盡的黑暗中,沒有光明與希望可言,無數和她同樣地位的人過着同樣悲慘的生活。張小月就是對這個男權社會的控訴的代表者,要改變她的命運,要改變和她同樣命運的人的命運,就必須要推翻這個不公的社會,否則,只會有更多的人在命運的糾纏中走向滅亡。

現實會讓人低頭。最初在面對社會的不公與命運的捉弄時,或許她還會有那麼一絲希望,可是悲慘的事情接踵而至,她已開始感到絕望,就好像一個落水的孩子,想要抓住一根浮木,抓住一絲生存的機會,卻只能在水中不停地掙扎,最終,沒入水底。小月就好像那個小孩,她已開始屈服,開始放棄。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身體交換生活,但是為了生存下去,人不得不做逼不得已的選擇,小月是這樣,她的母親也是這樣,很多和她同樣命運的女子也是這樣,試問,有誰不願意和自己愛的人過簡單幸福的生活呢?可是現實不允許,她們已沒有了選擇的權利。如果想要活下去,她能做的就是不計一切後果的賺取食物,賺取能讓她生存下去的資本。現實讓人失去了本性,失去了原本存在在人們頭腦中的幸福美好的東西。有時候人為了生存下去,可以做她們原本深惡痛絕的事情。於是,人成為了現實與社會的奴隸。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20

記得一年前讀這本書時,也許是因為心不夠靜,總是一目十行,很多句子只是掃了一眼,而今再讀時,一字一句地讀,心便真實地沉浸到這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沉浸到這淡淡的卻又似鉛一樣沉重的憂傷中。

最初認識到顧城,是看到他對爸爸説的一段話:“爸爸,我最神往的地方,就是你年輕時去過的西藏。我認為沒有一個夢境,是睡在現代化的摩天樓裏,它總是隱藏在雲深霧濃處,冰山雪嶺中。越高的地方,越接近天國。”看到這段話的那一瞬,我振奮了,彷彿在佈滿齒輪的城市,在狹小混亂的街巷中看到一個會唱很多安靜而悲壯的歌曲的靈魂抬頭凝望着接近黎明的天空,我聽見他説:“我要心。”哦,是的,是的,我們的心在那最純淨的雪域,在那會盛開大片大片格桑花的布達拉宮的山巔,在那最接近天國的地方。

在會考後,爸爸説要帶我旅遊,我便站在中國地圖前,長久地看着西藏,長久地看着那塊青紫色的版圖,可是我放棄了這次去西藏的機會。因為我不知道,當我看到現代化的、被柏油馬路分割得支離破碎的西藏時,我有沒有接受幻想瞬間崩塌的能力。西藏在我的心中已然太過神聖,寄託了太多我的夢境。它如今現實的樣子,我不願、也沒有勇氣看到。或許,顧城也是這般,他一生都沒有踏進西藏一步。

顧城是一個悲哀的孩子,始終沒有長大。他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凝視雨雲下忙於搬家的螞蟻,在護城河裏遊動的蝌蚪和魚苗,在屋檐下築窩的燕子和覓食的麻雀…… 可他不太凝視人,似乎人是種令人生畏的動物。就像。他從始至終都沒有學會凝視現實。他一直神往古老的文明,崇尚清新的夢幻。只有在那遠古的夢境中,他的眼睛,才有星雲的流動。

他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他希望,用彩色蠟筆在心愛的白紙上畫出笨拙的自由,畫下一隻永遠不會流淚的眼睛,畫下最年輕的沒有痛苦的愛情,畫下未來,畫下因為熱愛未來而熄滅的心。他説:“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可是,他沒有領到蠟筆。一個讀過太多書的人,一個太過敏感而細膩的人,一個憎惡現實、與自己用幻想建起的世界相依為命的人,再多走一步,便會是整個生命和世界的坍塌。他在自己想像的完美世界上付出了所有的情感,然而這愛,卻像最透明而清脆的琉璃。

或許,他也曾掙扎着想要融入現實。他曾這樣寫過:“我像孩子一樣,緊拉住漸漸模糊的你,徒勞地要把泡影,帶回現實的陸地。”是呵,我明白,倘若讓他接受現實,讓他放棄那些從夢海深處升起的遠古的夢境,對他來説,無異於毀滅。是的,在激流島,一切還是真正地毀滅了。愛,把新鮮的死亡帶來。像顧城這樣透明而脆弱的生靈,無論如何都不適合整日出沒於霓虹閃爍的地方,不適合在金融界賺大把大把的錢,不適合影視歌三棲,不適合政壇勾心鬥角,也不適合活到七老八十、子孫滿堂地坐着等待老死。慘烈而決絕地拒絕在鏽蝕的死亡上尋找一絲生的空間,或許是他最好的選擇。

我願意相信,天空和海上迸濺的水滴會覆蓋一切,覆蓋那無法尋找的墳墓。我知道,那時,所有的草和小花,都會圍攏,在燈光暗淡的一瞬,輕輕地親吻他的悲哀。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21

因愛國而努力——讀《岳飛傳》有感

説起“岳飛”這兩個字在我們國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岳飛精忠報國、仁愛正義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前兩天,我有幸拜讀了《岳飛傳》這本書,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書中的岳飛給我的感覺就是兩個字——平凡。岳飛和我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整個岳家軍還有他的師傅周侗也都是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的人。但是,他們懷着一顆愛國的心、懷着自己的信仰闖出了一條不平凡的路。他們都是平凡的,但他們的人生絕不平凡。

岳飛給我的另一個印象就是愛國。這在他寫的詞——《滿江紅》中體現的尤為突出。整首詞語調慷慨激昂,無時無刻不催人奮進。其中一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不知喚醒了那個社會時期的多少少年,也是他對自己壯志未酬的吶喊!這讓我想到了我們自己。我們是現在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成果。我們都沒有經歷過岳飛所經歷的那樣的坎坷,可是無論身處於什麼地方、什麼年代、什麼境況,我們都不能忘了自己身上流淌的血液,不能忘了自己世世代代相傳的中華民族的精魂,不能忘了是什麼哺育我們長大。有人説:“愛國不就是兩個字嗎?天天掛在嘴邊有什麼用?”這句話沒有説錯,但也絕對沒有説對。愛國不僅僅是兩個字而已,它是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情懷,更是一個國家的人心所在。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我們的國家;而外國人也有他們所熱愛的祖國。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任何人留戀它,沒有任何人去為它更繁榮而努力,那麼這個國家遲早會完全崩塌瓦解。愛國,只有在嘴上説説是不可能有用的。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我們還沒有能力做多偉大的報效祖國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請讓我們從講文明禮儀做起吧!它代表着一個國家的形象。我們的祖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吸引着世界各國相交。但是,去年我卻經歷了一件既讓我感到憤慨又讓我感到羞恥的事。那是一個傍晚,我偶然看見了兩位在街邊散步的外國友人。當時風挺大,一隻塑料垃圾袋被捲到了天上。他們正在議論:“這裏怎麼有這麼多垃圾?”“這裏的人都把垃圾隨便扔大街上……”“中國人都這樣的嘛……”聽到這些話,我心裏氣得説不出話來:他們怎麼能把中國人想成這樣呢?但我轉念一想:他們這樣評價我們不就是因為現在還有人亂扔垃圾嗎?如果我們沒有人亂扔垃圾,那我們在別的國家的眼裏的形象就不會是這樣了。是我們給了別人踐踏自己的國家的機會。同學們,我們是新時代的主人,我們的現在就是我們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更要講究文明——從現在開始不隨地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寫亂畫,主動給人予善意的微笑、給需要的人伸出友誼之手,把路邊歪倒的小樹扶正……這些都是我們隨手可做的小事,它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明。一個人縱然有極高的智商與學歷,如果他不講文明禮儀,甚至於連最基本的道德都沒有,那還算不上是“人”。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説講文明禮貌只是愛國的體現之一,愛國還有別的表現——努力。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是祖國新鮮的血液,所以我們必須努力發展自己,做“血液”應做的事。岳飛為祖國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這是他能做的事。而我要做的不是去打仗,而是要發奮學習。“八國聯軍”入侵我國,“火燒圓明園”掠奪了無數珍寶;日寇侵華,燒殺掠奪;這都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祖國還太弱小,沒有反抗能力。而如今,我們的國家又開始繁榮昌盛,國力日漸強大了,但是我們還有很多高科技核心技術還沒有研發出來,所以很多方面常常受別國的牽制。我們就該從現在起奮發學習,為將來能作為青年一代為祖國更日益強盛做準備,讓祖國的綜合實力更強,不受其它國家的欺負,永遠屹立於地球的東方。

同學們,我們都是新時代的主人,我們都像岳飛一樣,只是普通、平凡的人,但應有熾熱的愛國情懷,帶着一顆熾熱的中國心努力奮發,讓我們為社會、為祖國走出一條不平凡的路來!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22

説到沈從文,或許大家都不陌生,《邊城》中湘西古樸的民風和真摯的愛情也早已被人們所熟知。讀《邊城》,我看到一個天真活潑的翠翠,看到了鳳凰城裏的古韻,使我也不由得對沈從文本人產生了好奇。究竟是怎樣的生活環境和社會風氣造成了這樣一代文學奇匠呢?

帶着這樣的疑惑,我翻開了《沈從文自傳》,想把這個問題一探究竟。他在一開篇就提到了他所生長的地方,迎面襲來的就是湘西的地域風情,古老城牆,水邊風景,他詳細地介紹了鳳凰縣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由來,使讀者更瞭解這個古老的地方,更瞭解他的生活環境。這些字字句句,都會讓我聯想到我的家鄉——沅陵,一樣的古樸風景,一樣的懷念。能夠在我離開家鄉之後讀到這些,這無疑是一種心靈慰籍。然後他又講到了他的家庭,講到了他的親戚們,因天資聰穎家人都跟寵愛他。他所呈現出來的是封建家庭的特色,使那個時代的人物形象展現得活靈活現,也與後來寫他的特立獨行形成鮮明的對比。再後來,他又寫到進入軍隊後與各種各樣的人的交集,讓人們進一步瞭解到他前三十年的生活。其實嚴格來説,這部作品是不能夠完全稱為自傳的,因為這本書是他29歲時寫的,寫了他近三十年來的種種經歷。但我覺得這三十年足以對他本人產生巨大的影響,以至於他接下來的生活個文學成就都受其影響。因為只有他自己親身經歷過、見過、聽過,才會把文章內容、人物、風景寫得那麼貼切自然、栩栩如生。就如他本人所言:”只是當十五年後,我能夠用我各方面的經驗寫點故事時,這些粗話、野話卻給了我許多幫助,增加了人物的色彩和生命。“

讀罷此書,讀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小時候的生活描寫,那麼快樂無邪的時光,那麼瀟灑任性的年年歲歲,着實令我羨慕不已。沈從文小時候特別頑劣,只要不學習,幹什麼都行。上私塾逃學是家常便飯,拐着彎兒走遠路,只為了看路上的風景。看路上鐵匠打鐵,殺牛,織竹籃子。看牢獄處殺人,還會撿石頭砸或用木棍戳沒有收的屍體。這些遊玩,這些生活小情趣,都為他日後寫湘西風景、古樸民風習俗埋下了很好的伏筆。期間還説到他喜歡下雨天,因為下雨天可以不穿鞋,專門走水坑。這讓我彷彿又回到了我小時候的經歷,雨天總喜歡穿雨靴去踩踏水坑,好像這便是下雨天最歡喜的事了。他還喜歡在河邊看人撈東西,逃課去野外捉蟋蟀,在巷子裏跟人打架。這些這些,都是在城市中生活的我所不曾經歷的,生動形象地讓我跟他一起過了一次真正的童年。而小孩子都是貪吃的,但凡夥伴身上有一個兩個銅元,他們都會到賣狗肉的攤邊割一塊狗肉,蘸點鹽水,平均分來吃。沿路有桃樹、李樹,還有黃泥田裏的紅蘿蔔,還有櫻桃、枇杷、山果野莓,這些東西都只是買來吃,從未體會過自己去採摘的。他的童年是可以肆意瘋狂的,可以任性的,這在當時都是種不被接受的叛逆行為。他還擲篩子賭錢,常用母親給他買菜的錢在大街上跟乞丐們賭錢,贏了就把錢用來買吃的,輸了自然免不了回家一頓飽打。他總是因為犯各種錯而被打,家裏人也覺得他給家人丟了顏面,因此在親戚中他的地位似乎就低了些。但他全然不顧,從別人那學了許多下流野話和賭博術語。他的特立獨行都是與當時的封建傳統所格格不入的,但我覺得那樣的任性瘋狂才是少年應有的姿態。他的少年經歷是讓現在的我們所無法感同身受的,當我們回憶起童年恐怕只有特長班和各種習題了,正是他讓我看到了青春真正的色彩。

沈從文雖然小時候讀書少,大點就進了軍隊,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但社會這本大書教給他的,遠遠超過他在學校裏所學的東西,他以後的成就也得意於社會這本大書。”見識改變自己的命運“用在他身上再貼切了,也是他登上文壇大家的奠基石。

《百年孤獨》讀後感1500字左右 篇23

讀完整本書,波瀾不驚的心彷彿也漸漸沉寂下來。

細細回味,既為簡愛的自由倔強的性格所折服,又被她和羅切斯特先生那動人心絃的愛情所深深感動。

簡愛,從小在舅媽那裏就度過了一個並不幸福,甚至有些悲慘的童年,長期得不到快樂的她終於在受到一味的不公平待遇和欺辱之下決心離開蓋茨赫德,被送到了洛伍德學校。

一心希望有個新開始的她在學校裏認識了兩個朋友,一位是甘於承受命運的海倫,即使被他人批評責備,甚至是欺負也默默忍受,而這彷彿就是主人公簡愛的對立面。相反的,簡愛就是那樣一個有着堅強個性,不逆來順受,追求自由自主的女孩。儘管她為此付出了代價,但這是她的人生信條,不會也不可能屈於命運而輕易改變。而另外一位丹伯爾小姐,則是出生以來大概是第一位對她如此之好的陌生人。(即非親屬)她第一次以公平、客觀和憐惜的態度去對待簡愛,一次次幫助她。致使簡愛逐漸喜歡上了這所慈善學校。作者在此的筆墨並不是很多,但是這段自然的過渡,豐富了簡愛的個性與處事,向我們展示了每個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逐漸養成待人處事和世界觀價值觀的過程,很是貼切現實生活。

而真正故事的開始,是從簡愛成為特恩費德的家庭教師開始的。因為在那裏,她認識了改變自己一生的人,羅切斯特先生,特恩費德的主人。

像所有愛情小説一樣,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相逢很有戲劇性,彷彿像上帝的安排。這次偶遇也給讀者男主人公的第一印象(包括之後的相識),是個有些奇怪,但總體來説是威嚴的主人。就在我們一方面為他們怎樣開展羅曼史的同時,作者運用了明暗線交錯的手法,以一件蹊蹺的事情(即羅切斯特先生的房間被火燒)來顯示出男女主人公朦朧的愛戀和男主人公不可告人的祕密。然後又是和大多數愛情小説類似,“小三”出現了,也就是女主的情敵。但是作者在這裏很巧妙地寫出了一向主動而且倔強的簡愛在愛情的問題上,在對待英格姆小姐的問題上,卻又有些失落和自卑。面對英格姆小姐,儘管她看到了很多缺點,但是畢竟她不清楚羅切斯特先生對她深厚的愛。或者説,在愛情方面由於她地位的卑微,只能寄希望於主人對她的示愛,而如果自己主動的話,又沒有那份勇氣與自信。

可是作者峯迴路轉的情節設置的確很巧妙,且不説羅切斯特和英格姆小姐的訂婚是他的“小計謀”,讓簡愛由此嫉妒生愛。而是在教堂舉行婚禮的時候,讀者原本想象着幸福而又快樂的氣氛,就被那個羅切斯特先生的祕密所撕破了一切的幻象,包括簡愛對他的崇拜和痴情。

而至此,也掀起了全文的高潮,就是羅切斯特先生挽留簡愛的情節。面對如此抱歉,和深深愛着自己的他,不論怎樣訴説愛的情話,用一顆摯愛的心去留住簡愛,都難以改變簡愛的決心。看到這裏,相信很多讀者都會扼腕歎息,原本就要成婚的戀人就這樣分道揚鑣。其實,看似有些絕情的簡愛內心的煎熬絲毫不亞於羅切斯特先生,她曾經猶豫過,但是內心深處的理智思想告誡她一定要離開,而事實證明離開是正確的(後來瘋女人放火燒特恩費德),儘管分離是異常痛苦。

讀到這裏彷彿簡愛曾經握緊的幸福就這樣溜走了,再一次,簡愛開始了新的旅程。

我始終認為,簡愛在摩爾屋的經歷就類似於在洛伍德學校一樣屬於過渡的部分,而恰恰這兩部分少了一些悲情和痛苦,更多的是真情和温馨。

再一次經過上帝的安排,簡愛巧遇了自己的三個表親,這三個人都是實打實的好人,又加上那份血濃於水的親情,無疑是對剛經過愛情折磨的她一次愛的關懷。也讓她重新振作起來。然而簡愛內心真正掛念的還是遠方的羅切斯特先生,所以當收穫親情的温暖後,當擁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後,當婉拒了李維斯先生崇高的請求之後,再一次地回到了特恩費得,一輩子不會忘的故里。

在這裏,作者把之前的伏筆(即簡愛的噩夢)給真實化了。特恩費德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然而這又不失為一次解脱,一次新的開始。

雖然沒有了物質和表面上的富裕,羅切斯特先生也雙眼失明,缺少了一隻手,但兩個人的愛情經過人生的起起伏伏,時間的千錘百煉,早已昇華到更高的境界。也就是溶於生命的愛情。那時外表已經不重要,金錢和地位也不重要,而那顆持久愛着對方的真心,已經真正成為溝通彼此的紐帶,堅不可摧。想必那種愛就叫做“永恆的愛”吧。

這種愛總是要經過人生的磨練,才會放射出永恆的光芒。或許會傷痕累累,但是隻要曾經擁有過,又怎會害怕再一次失去?因為心中有愛,持久的愛。

筆尖落到這裏,真心地為簡愛和羅切斯特先生而祝福、敬佩。雖然這只是一部小説,但它卻折射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不在於轟轟烈烈,而在於彼此的愛戀永恆存於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