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精選17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1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精選17篇)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百年孤獨》的問世,為馬爾克斯贏得了世界各方的聲譽,馬爾克斯也因該小説“把幻想和現實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個豐富多彩的夢幻般世界,反映了 拉丁美洲大陸的生活與爭鬥”[1]而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初次閲讀時,我們總會感覺到懵懵懂懂:它到底想表現什麼?作者因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這本書的內涵應該很深刻,它到底是什麼?一個家族興衰的過程及結束的原因?還是告訴讀者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無法逃 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個世紀的真實再現?

通過閲讀,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 故、民間傳説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敍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這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最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閲讀,我們可以領悟到,作家在講述這個家族七代人所經歷的神話般的故事時,也着力描述了馬貢多的興盛衰敗,它濃縮了哥倫比亞的百年滄桑,也藴涵了拉美人民在內憂外患下所受的屈辱與苦難。而作者正是要通 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脱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 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説,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那種孤獨令你無所適從。

孤獨是《百年孤獨》的母題,也是這部小説悲劇精神的核心,在小説中,孤獨不僅僅是一種情緒,它成為了人類一整生存狀態,是作為一種社會性的精神特質來反映的。孤獨是《百年孤獨》無所不在的影子,它附着在每 個人的身上,籠罩着小鎮馬貢多,與之相隨的是對宿命的恐懼,對生存的絕望。[2]布恩地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雖然這個家族的成員們孤獨的緣由卻不盡相同,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並在其中終其一生 。雖然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每一個靈魂都在孤獨中游蕩,家庭成員中沒有情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與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沒有人關心他人,沒有人 關心身外的世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卻不知道為何忙碌。他們在忙碌中體味孤獨,甚至享受孤獨,最後在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

作者在表達這種孤獨的思想時,並非是一味的消沉,他在剖析孤獨的同時,也進行了深刻的歷史反思和理智的民族反省。孤獨意味着封閉,封閉意味着愚昧的到來,而愚昧的民族必然滅亡。[3]作者以冷靜的眼光、犀利 的筆觸剖析了因長期愚昧封閉而造成的迷信、落後、狹隘的民族心理。而這些狹隘的愚昧觀念則會成為民族振興、國家進步的障礙。從這種百年的家族孤獨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設想,這只是一個家族的孤獨,如果這種孤獨、 這種人們之間的漠不關心,演繹成一個人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麻木,那這必將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人作為社會羣體中的一員,有羣體性;人又是獨立的個體,孤獨是存在於靈魂深處的,是 我們人性的一部分,它可以讓我們冷靜,善思,讓我們浮躁的心有一份清涼。所以,我們一定要善於利用孤獨,把它的麻木不仁從孤獨的本質中剔除出去,充分把孤獨有益的一面發掘出來,讓孤獨成為我們淨化心靈、反省吾 身的利器!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説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它採取極端誇張的手法。

《百年孤獨》中充斥着神話與幻想,這些與現實相結合,營造出既魔幻又現實的小説境界。在這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印第安傳説,東方阿拉伯民間故事和《聖經》經典,進一步加強了本書的神祕氣氛。如本書寫外部文明 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着兩塊磁鐵“……挨家串户地走着……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脱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後面亂滾”[4 ]又如寫夜的寂靜,人們居然能聽到“螞蟻在月光下的鬨鬧聲、蛀蟲啃食時的巨響以及野草生長時持續而清晰的尖叫聲”;再如寫政府把大批罷工者殺害後,將屍體裝上火車運到海里扔掉,那輛火車竟有200節車廂,前、中、 後共有3個車頭牽引!作家似乎在不斷地變換着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甚至顯微鏡,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從而豐富了想象力,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而馬貢多一連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大雨則 是《聖經·創世紀》中有關洪水浩劫及挪亞方舟等故事的移植。

書中花了較多筆墨敍述的人物是次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他步哥哥的後塵,成人後與庇拉爾。特爾內拉苟合,留下一個兒子,仍被送回家族,命名為奧雷里亞諾。何塞。差不多同一時期,他和一位叫做蕾梅黛絲的女 孩發生了一段愛情。書中被描述得幾近完美的是馬空多里正(相當於鎮長一職)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的小女兒蕾梅黛絲。奧雷里亞諾自從第一眼見到年僅9歲的她,便無法遏制地愛上了她,以至於他上門提親的時候,里正 家裏炸開了鍋,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明白,家裏總共七個女兒,奧雷里亞諾居然會無視其餘六位待字閨中的姐姐們的存在,單單看上還沒有發育的最小的妹妹。表面看上去懵懂不諳世事的蕾梅黛絲,成為青春少女後嫁給奧雷裏 亞諾,她很快適應了一家的女主人的生活。她為人敦厚善良,孝敬長輩,善待刁鑽的大姑。她將私生子小奧雷里亞諾視為幾齣,她無微不至地照料被綁在慄樹下、精神失常的的公公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這樣一位幾 乎沒有瑕疵的完美女性,命運卻是那樣悲慘,死於烏爾蘇拉的過失中。後者本想毒死情敵麗貝卡,卻鬼使神差讓蕾梅黛絲喪生,同時喪生的還有腹中的一對雙胞胎。烏爾蘇拉一輩子生活在內疚中,她將侄子奧雷里亞諾。何塞 撫養成人。痛失愛妻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在緊接下來的戰亂期間,與保守黨的代表——他的岳父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產生分歧,投身自由黨。

又一個表現手法是象徵的運用,《百年孤獨》中象徵主義手法運用得比較成功且有意義的,應該就是關於不眠症的描寫。馬貢多全體居民在建村後不久都傳染上一種不眠症。嚴重的是,得了這種病,人會失去記憶。為了 生活,他們不得不在物品上貼上標籤。例如他們在牛身上貼標籤道:“這是牛,每天要擠它的奶;要把奶煮開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5]這類例子書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眾牢記容易被人遺忘的歷史。人類對 歷史的遺忘,形成了悲劇的輪迴,生存的麻木,人類也只有牢記歷史與現實,才能在反思中前進。

另外,作家還獨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敍手法。例如小説一開頭,作家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6]短 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敍事角度。緊接着,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貢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説中一再重複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 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

《百年孤獨》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學風。馬爾克斯也因這部作品走向了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台,成為拉美小説界的“掌 門人”。評論界稱讚《百年孤獨》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最傑出的長篇小説之一”, 是“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2

待到再獨自站在學校清曠的十字路口,迎接我的大風再次用熟悉氣味翻攪我的感官時,我必然會懷念起,在舷窗邊翻轉咖啡匙的這一刻。

如果定需要什麼來證明求索知識的路程是孤獨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停留在無盡長廊中的不安的靈魂,定願意穿過百年的時光現身説法。不必等到樸實的吉普賽人帶着巨型磁鐵走街串户,何塞?阿爾卡蒂奧?

布恩迪亞身上潛伏的孤獨基因便已蠢蠢欲動,搶先同良心的譴責一起拔出他這根混血家族不拘的釘子,促使他領着一眾族人,肆無忌憚地憑自己想法,開山嶺斬荊棘,在那個唯有鳥鳴能指引方向的孤霧叢野,建起無厘頭夢中家家外牆都有面鏡子就叫馬孔多的村莊。當實誠的梅爾基亞德斯帶來磁鐵、望遠鏡、假牙和鍊金爐,當原始智慧碰上野生文明,便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孜孜不倦求索的路上兀自越走越遠。用磁鐵探測金子,讓望遠鏡灼傷自己以證明陽光戰的威力,觀測計算入魔然後徑自測出地球像個橘子,再到執意用鍊金鍋將妻子寶貴的遺產化為一團死粘鍋底的油渣,第一代何塞像他的子孫們一樣,將自己與外界隔斷,倔強地用着後人不願意再重複的實驗方法,得出證實自己智慧卻又早已被人證實的科學結論,執著而瘋魔——除非偶爾抬眼望見赤腳立於田間的孩子,才會感及一絲僅存的温情。直到那個令人崩潰的星期二——一切的一切都在重複着星期一的模樣,不差分毫,星期三如是,星期四依舊。星期五徹底崩潰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最終被綁在了樹下,剩餘的求索都留在那棵樹下展開,即使繩索解開,也選擇至死不離——因為於他而言,在散架了的時間裏,整個世界的變化都不會及其一身孤魂的變化。

維繫孤獨家族生活似乎也會是孤獨的。同樣是第一代長輩,半個多世紀,從喝蟒蛇湯吃壞了胃口開始,到裝入一個比籃子略大的棺材結束,代表理性、正直、仁愛與勤勞的烏爾蘇拉自始至終都堅持試圖用一己之力維持整個跌宕起伏的家業,即使中途離開,但還是會像家族任何散落的子孫一樣迴歸,並帶回給整個馬孔多以更多的繁榮生機。因為種種錯亂而不可捉摸的因由,她“不幸誤入”了這個空氣中都飄忽着孤獨因子的家,卻又在承受了那些“長了胡茸之後便都學壞”的男人們一次又一次攪擾家業的同時,在一無所有之處建起飄滿玫瑰清香的宅邸,保持她製造糖果小動物的烤爐晝夜不歇。作者將在拉美代表親切自然的動物意象在此巧妙的植入,有意刻畫了一個追求理性生活的美好的形象。然而,當她在睡意迷朦的躺椅上監視女兒與情人時,當她獨操一根鞭子將一幫學生軍打得落荒而逃時,當她義正言辭在軍事法庭上威嚇法官們時,還有當她選擇忙裏忙外把來源不明的後代們教養大時,烏爾蘇拉都不曾想,她一切和一切的努力,不過都是從零到零,就像她的生命,從小搖籃到小棺材,只是在做一個無謂的循環,植入其中的,也不過是布恩迪亞家族恆在的孤獨的基因。

如果想讓生命徒勞無獲,那你就放手去追求自尊——慄樹下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遊魂耿耿於懷道。相較於哥哥的玩世不恭,奧的低調謙卑多麼令家人倍感欣慰,儘管這樣的低調促成的只是未來上校端坐鍊金室的隱忍和妓女面前面對自己裸體的自卑。直到保守派昏暴政府的行徑令其忍無可忍,穿上一身戎裝便脛走征程。然而,面對行刑隊時那句無奈憤怒的嘟噥,最終激起的還是其狂熱的自尊——當戰爭再次被髮動,真正的目的與混亂的黨派紛爭再無關係,而是他要在那些傳言中他無所不在的角落裏求得一絲無望的自尊,以填充其封閉孤獨的靈魂。但,三十二場起義,十七個不同姓的兒子還有無數次暗殺和一次自殺後的倖存也不能令他停止感到被不斷的分裂重複以及刺骨的孤獨。於是他選擇了暗殺對手,槍決朋友,夷平不被允進入的遺孀的家,還跑遍父親探險走過的路。然而戰爭冷漠地擺出了一樣事實:“什麼都不曾發生”。所以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又像當初追求勝利一樣為失敗而戰,以結束這場無謂的惡性循環。餘生便獻給融金幣,造金魚,賣金魚,融金幣的“超然”而孤獨的反覆中,彷彿超然而孤獨。

幾乎每一代布恩迪亞家族的人,還都曾奮力地追求愛情和友情。無奈,孤獨的因子依舊貫穿始終。當愛情和友情走近時,那些曾透露希望的燭火指引希望之人的心窗便都戛然而合。皮埃特羅、馬爾克斯甚至包括嫁入門的費爾南達,都在百年家族高傲冷漠的盔甲前或死或傷。愛情、友情這兩樣無數孤獨靈魂自然而然想要追求的解藥,卻都在這孤獨的宅邸中染上了無可救藥的孤獨。於是,荒誕的愛情就此產生:阿瑪蘭妲不厭其煩設下的陷阱,麗貝卡與兄長的婚姻,後生與伯母陰陽兩隔的吻,還有最終導致誕下豬尾巴孩子的奧雷里亞諾與姨媽的激情……而友情也只存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生身與仇人普魯鄧西奧的鬼魂間,在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第二臨死的追念裏……

在錯亂的時空中,在亦真亦幻的馬孔多,沒有一樣至真至貴的東西沿着慢慢難休的循環到達了孤獨的背面。

相信所有人都會承認,在生命中,都曾或多或少次碰到了似曾相識的人和物,經歷了彷彿在夢中就已經歷了的事,前人後人往往復復,便總結了這樣一句話:“歷史總是螺旋形上升的。”科學界為此爭論不休,至今仍沒有結果。或許我們正應感謝這樣的無定論,使得我們享受到這不可捉摸但卻又有規律可循的生活。

然而原子假説選擇直截了當地打破人類的幻夢。它輕蔑地指出我們這些“海德格爾蜜蜂”,從前如今下一秒的舉動,早在億萬年前便由一團原子碰撞的方式所決定,我們追求的相較於機械工作的蜜蜂這類動物的自由,對於超越三維的某種未知生物而言,不過也是蜜蜂這類動物的機械工作。就像最後那個豬尾巴孩子的出生,要追溯責難至四百多年前弗朗西斯科?德雷克襲擊里奧阿查的那一刻一樣,一切因果既定。彷彿從出生之日起,要到達死亡的終點,我們在命運的迷宮中只有一條路可走,隔牆的風景與我們毫無干系——這樣的説法未免令人沮喪,但又難尋證據反駁。然而,我們真的沒有改變的權利嗎?

當我坐在舷窗邊結束第二遍在《百年孤獨》中的巡禮時,心中依然存惑。為什麼求索真理、求索自尊、求索愛情與友情仍然會讓布恩迪亞家族中的每個人始終遊走於大大小小的循環中,又到底是什麼讓這個歷經百年風雨的家族始終沒能繞到孤獨的背面,在一個孤霧幽地誕生又在合門大宅中消亡。緊鎖眉頭,不得其解,直到我拿起咖啡匙百無聊賴地翻轉——裏面只有一滴,足夠小的一滴咖啡,在勺子的邊沿無奈地旋轉,始終難以落下——馬爾克斯的話憑空閃現:“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我舀滿一整勺的咖啡,翻轉,幾乎所有的咖啡都回到了那馨香氤氲的杯中,僅殘留最後一小絲選擇繼續在邊沿循回。

布恩迪亞家的人們只是把孤獨當作了正面。那個讓時間變慢的循環,並非歷史的偶然,只是孤獨的必然。孤獨悲劇的禍首隻是孤獨。

如果你在乘飛機至半途時,往窗外看看那片茫茫雲海和那宛若靜止的太陽,你往往會發現那個上下翻轉的機翼彷彿不過只是在翻轉,幾乎沒有挪動絲毫,而你就像坐在一個開了馬達卻沒有前進的機器上,停留在原地漫無休期。這種感覺已在無知覺中被布恩迪亞家族的人濃縮進了一段被重複的對話:

“時間過得真快。”

“可也沒那麼快。”

當布恩迪亞人將心門合上,將感官合上甚至將家中大門也合上,將遙遠死亡作為唯一朋友時,悲劇便是不可避免的了,那些本應在人生的正面被填充、集合和放大,能使人們渺小靈魂有所底氣的真理與感情,也必然為麻木所取代。但可憐可悲的是,這些習慣了孤獨和重複的人們,在死亡臨近之時高慨他們竟是如此的愛他們的愛人、朋友甚至回憶起無數熟悉的氣味和片段,在最後一刻才有所感悟,留給後世人一個永恆的歎調。

普魯斯特表示,病人更多的覺得接近生活,而生活又是一樣貼的太近的東西,它不斷使我們的靈魂受到傷害。“一旦其鐐銬有片刻的放鬆,人們便可體驗到雋永的樂趣。”對此有人精闢地總結道:生活貼得太近會傷害靈魂,靈魂貼得太近會疏遠生活。所以,百年家族中的人們選擇了保護好祖傳的孤魂,自我封閉,遠離生活——所以他們體會不到生活的質感,宛如輕飄於生活的水平面上,構不成一起漣漪。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3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後,我受益匪淺。鋼鐵是在熊熊烈火和驟然冷卻煉成的。我們這一代也是在鬥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這部小説以保爾·柯察金在革命道路上的成長為線索,描繪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過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復甦時期的前蘇聯社會的廣闊的歷史畫面,通過保爾這一光輝的藝術形象,展現並謳歌了前蘇聯第一代共青團員的崇高精神品質和英雄業績。保爾·柯察金出生在一個烏克蘭的工人家庭。在幾十年的學習和鬥爭中成為了一個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他從小誠實、質樸,渾身是膽,渴望反抗,要求自我上進,喜歡閲讀各種革命書籍,特別是在一個老布爾什維克的幫助下,思想覺悟提高很快。

十月革命爆發了。一位老布爾什維克朱赫來在保爾家住了幾天,不久就被抓去了。保爾在路口看到一個匪兵押着朱赫來走來,他猛撲上去,抱住押送兵,奪了他的槍,救出了朱赫來。保爾被抓進監獄,受盡嚴刑拷打,卻沒有泄露任何革命祕密。讀到這裏,我們就可以發現保爾那所具有的革命精神。遠在天亮以前,保爾就悄悄地不驚動任何人地起了牀,勉強地移動着他那簡直僵硬了的腳,獨自走到廚房裏去。他把開水和茶都預備好了以後,才回去叫醒同隊的夥伴。雖然一連五天發着高燒,瘦骨嶙峋的保爾兩眼熬得通紅,他猛烈地揮動大木鏟剷雪。這是修築鐵路的一段情節和場面,在這裏,保爾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他就能夠説:'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這段話是保爾所説的,説了自己的一生應怎樣度過以及生命的意義。鋼鐵是在熊熊大火和驟然冷卻中煉成的。保爾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煉成了真正的鋼鐵。他的革命思想值得我們學習,他的面對生命的態度,值得我們細細體會。所以現實生活中許多傷病殘弱者,應從中涉取勇氣和力量,擁有保爾精神,增強生活信心和鬥爭意志,重新走上成功之路,成為生活的強者!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後,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對他的一生是有多大影響的。就説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保爾吧,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然而他憑什麼使自己繼續活下去呢?是毅力。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上天也使他有了三次生命。像他這樣,能在十幾歲就立足殺場,英勇殺敵的動力是什麼?是毅力!年輕的保爾後來疾病纏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療傷的機會他也不願意放棄工作,這就是毅力的力量!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種韌勁,一種積累。

毅力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地驚人的一股力量,有了它,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更會堅強地去面對。這是我讀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大的感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生動地描寫了一代工人階級青年在苦難中誕生、在鬥爭中成長的過程;在風雨如磐的沙皇暴政下,在地主資本家、反動哥薩克、外國侵略者的重重壓迫下,他們懂得了愛和恨,增長了知識,煉就了堅韌頑強的性格,在十月革命的風暴中,經過共產黨的教育,百鍊成剛,從自發的反抗者逐漸鍛鍊成了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保爾的英雄主義是早期布爾什維克的理性真誠,個人價值和集體事業在觀念上處於和諧狀態。小説不僅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困境來塑造這位主人公,還通過激動人心的獨白、發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這種赤誠情懷。 保爾一生十分坎坷,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他還堅持寫書,對自己毫不顧惜。書中寫道:他嘔心瀝血寫的稿件丟失了,多麼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來,用頑強的毅力完成了鉅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保爾可謂強者的化身。 對照保爾,想想自己,感到臉上一陣陣烘熱。記得今年大年七年級,家家户户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我家卻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媽媽因病卧牀不起。

聽着孩子們在外面的嬉鬧聲,我的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淚來。媽媽見我落淚了,指着牀頭的書説:“軒軒,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看完了嗎?”我再次把這本書翻閲,保爾的形象又浮現在眼前。對,我該做一個堅強的男子漢!我應該為家人分憂解難,決定下廚做飯菜。媽媽臉上露出了笑容,緊緊拉住我的手説:“你真是咱們家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啊!”我指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説:“是它教會我的!”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每當我受挫折而落淚時,我就會想起保爾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記得學過一篇課文《傷仲永》,説的是方仲永由一個天才變為普通人的事實,文中也着實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同上文相比,文章的主人公在前面的表現當然截然不同,但後面的結果卻更出人所料,一個從天才降為凡人,另一個由不爭氣的孩子變成了一個無產階級的英雄,打造出這天差地異的結果的,應該就是後天教育與個人努力造成的吧!只有在磨難中歷練過得人才能成才,這就是文章所告訴我們的深刻含義吧!而且本文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寫此書時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他強忍着病痛,歷時三年才完成此書,也是想讓我們這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擁有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班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高貴品質吧!我想,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整部小説的主要價值,正在於塑造了保爾這樣一個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典型形象。然而十九世紀英國的運動中,雖然早以出現了無產階級文學的萌芽。但那主要是詩歌。至於其他的古典作家,他們對舊社會腐朽黑暗的揭露儘管非常深刻,但他們沒有塑造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正面人物形象。保爾的出現,無論是形象的高大或形象的純真質樸而言,都是一個新的高峯。

如果你曾見過大海,見過海的萬丈波瀾,你定會明白什麼叫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如果你曾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體會過保爾·柯察金的頑強沉着,你定會明白什麼叫永恆的生命。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出生於烏克蘭的一個貧困家庭,父親已故,只靠母親洗衣服,哥哥打工賺錢。從小受夠了階級歧視的他,參加了革命,併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書中所云:“鋼鐵是在熊熊大火和驟然冷卻中煉成的……我們這一代也是在鬥爭和艱苦會考驗中鍛煉出來的。”這句話藴涵了比生命更深層的意藴。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中,生命之旅中,都不會一帆風順的。當你“冷卻”的時候,不必怨天尤人,自艾自憐,引經據典,以長篇道理來安慰自己。首先,應該讓自己站起來,直着身子走路,去聽一聽水滴是如何匯成河流的,聞一聞梅花在苦寒中散發怎樣的香味。體會發現,生命之美來自於自身的自強不息,鋼鐵,是經過無數大起大落的考驗後煉成的。

曾幾何時,校園裏流行這樣一首詩:“做不成太陽,就做一顆星星吧!”做不成大樹,就做一株小草吧!”這是一個謬論,保爾·柯察金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產,他們的付出遠遠大於索取;而庸人生生死死,流下了什麼,又拿來了什麼?我想,如果我是保爾·柯察金,我一定會把這首詩改為“不甘做星星,就做一個太陽吧!不甘做小草就做一棵大樹吧!”

人的一生中總要有個奮鬥的目標,然後為實現它而努力。而保爾的目標就是為革命事業而努力。綜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都抱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淌得人憔悴”的信念,才達到“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界。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吃苦,鍛鍊意志,實現了自身素質的提高,人生的價值才能不斷的昇華!

其實,生命只是一個形式,而尋夢的過程才是生命中沉澱的感動,靈魂中由表及裏的真情,才是永恆的生命。我願做風雨中一棵參天大樹。怒吼的狂風擋不住澎湃的潮水,澎湃的潮水擋不住我前進的執着;秋的沉醉擋不住淒涼的秋風,淒涼的秋風擋不住我對春忘情的衝動;夜的深沉擋不住閃爍的明星,擋不住我對黎明的企盼!風雨中,我依然是一棵樹,一棵對生活充滿憧憬的樹!是真正永恆的生命!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4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餘華《活着》

活着,是一個很有內涵的詞語。如果你問我是怎麼理解?在沒有看餘華寫的《活着》這本書前,我對“活着”,只是很單純的理解為父母給我生命,讓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好好生活好好認識世界,這就是我對活着的理解。

看完餘華的《活着》,我有太多的感歎太多的感概,但是又覺得很難去説,很難去表達。關於“活着”的話題。或許你會覺得“活着”這個話題很廣泛,很嚴肅,談起來會覺得有壓抑感。餘華的《活着》這本書,其實就是教你如何對生加以崇敬,如何對死敬而遠之,如何去理解活着的意義。

首先,我來簡短介紹一下故事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事件。《活着》這本書,主要是講述了主人公“福貴”由社會上的闊少爺變成了什麼都沒有的佃農的人生經歷,由“福貴”少年無知到迷茫活着,然後是無視自己妻子的艱辛,無視自己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與關愛,無視親人們對自己的愛,也無視了自己對妻子對父母們的責任。完全沒有盡到一個丈夫應該有的責任,也沒有盡到孝敬自己父母,關心父母,愛護父母的責任。繼續往下看,故事開始有了轉機,主人公“福貴”從一開始無所事事的“闊少爺”慢慢轉變成家裏最重要的“頂樑柱”。看到這個轉變,我開始對故事裏主人公“福貴”的形象慢慢開始有了改變。

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死把“福貴”從生活中喚醒了。讓他意識到自己沒有了依靠,促使他要開始為謀求生而開始努力了。然後就是,父親逝世之後,母親也永遠離開了他,對於母親的逝世,“福貴”對自己有深深的自責,一下子失去了父母讓“福貴”體會到了悲傷與傷痛。養育了自己的父母紛紛離開,自己都還沒有好好地去孝敬父母,去關心父母,父母就已經離開自己。當“福貴”還沉浸在父母都逝世的憂傷裏,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這時候傳來了自己兒子“有慶”死亡的消息,再一次給“福貴”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看到這裏,我感慨了一下,“福貴”是個很不幸的人,面對父母逝世之後,又要面對自己兒子死亡的消息,再次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當時,看到這一幕幕都覺得很傷感。主人公“福貴”的人生是很不幸的,活着對於“福貴”來説或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面對親人一個個的離開。想起自己,真的很幸福,因為我還活着。活着不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以這樣説,讀完了餘華的《活着》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感受到了一股正能量。“福貴身邊”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的離開,一個一個的遠去,主人公“福貴”仍然還很堅強好很樂觀地活着,儘管他失去了情人之後,走的那段路很平庸,很艱辛。親人們的離去,固然會對“福貴”是一種打擊,但是重要的是還要勇敢堅強的活着,我們活着並不是為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自己。

《活着》這本書故事很簡單同時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還有他從一個無所事事的闊少爺變成家裏的頂樑柱,這一轉變過程,帶給我很多感慨。同時,書裏有很多話都引人深思,讓我們對活着這個簡單任由內涵的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很漫長的,同時也很艱辛,也很坎坷。漫長的人生會遇到什麼人會遇到什麼事情,你是完全不能預測到的。但是能活着就是好的,活着需要有勇氣,是勇氣讓我們可以勇敢面對所有的困難,所有的艱辛,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自己是幸運的,和主人公“福貴”相比起來,我們還要告訴自己,要好好的活着,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珍惜父母帶給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生命是屬於父母的,我們沒有放棄生命的權力。 所以我們要好好活着, 為了活着而活着。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算骨子裏是個跳樑小醜也能拿個粉墨登場。餘華先生的《活着》揭開了歷史的面紗,讓我們看到了他不為人知殘酷且無奈的一面。沉重讓人覺得痛,痛過之後卻發現這不是一場夢。

“福貴”從天而降,幸運女神眷顧了他生命之初。“福貴”在當時可是一個標標準的富二代,家擁百畝良田,尚有父母健在,還有美麗温柔的妻子作伴,想那人生巔峯也不過如此。可惜,上天給他的終究是要還的。賭場一敗,敗的不僅僅是運氣,敗的是祖上基業,敗的是上天賜給自己的福和貴。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財富轉瞬間化為烏有,無論誰都會覺得他難逃一頓毒打,來解我們心中對他不成器的痛恨。可是作者在此處卻表現得相當冷靜,僅僅是寫福貴頭腦發昏,母親哭成淚人,父親氣得卧牀。一切似乎很平靜,未有大動干戈。這或許是作者故意淡化這一場悲劇,因為這場悲劇是必然的,當然也為之後更大的悲劇做了鋪墊。從此福貴不再“福貴”,有人説財富皆為空,人世間最痛的莫過於親人的離去,然而福貴先失去財富,隨後親眼目睹一個個親人的離去,他最終失去了一切,唯一沒有失去的恰恰是他的名字—福貴,多麼諷刺。

悲劇都有起源,福貴的悲劇正是他自己。曾今他揮霍無度,目中無人,沉迷賭博,他忽視了親人。隨着他賠掉家產,親人的逝去,他才明白自己曾今的“福貴”是有多麼可貴,只是這明白的代價對他來説太過沉重,太過殘忍。在這裏我並不想細説書中那一個個鮮活個體的死去。因為在讀到友慶去世時,我幾乎是崩潰的。悲劇並不會因你的卑微可憐而對你高抬貴手。

多年以後,在一個爛漫的黃昏,有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依靠在一個叫名叫福貴的老牛上,夕陽的餘輝觸摸着他們佈滿褶子的臉龐,微風拂過,大地張開了他結實的胸膛擁抱着整個世界。老人跟着陌生人聊着從前,老人回首望去,全是自己二十歲的影子:騎着長工奔跑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在自家的大宅中與家珍嬉戲打鬧,與自己年邁的父母親吵着嘴……説到這,老人眼角似乎有淚水劃過,但老人並未顯得太過悲傷,只是無限傷感。是啊,父親母親、家珍、鳳翔、有慶、苦根,他們都走了……命運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這個玩笑把福貴弄得遍體鱗傷,但也只有他還活着,哦,對了,還有他的老牛。

倘若不是權貴欺壓,有慶又怎麼會抽血抽到幹而死呢?社會吃人!時代吃人!人吃人!但是,福貴還活着,就像書中所説,他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神州大地上人類的生命仍在延續,雖然步履維艱,但他們卻始終前進着,因為人類本身,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寫這篇讀後感時,距離讀完《活着》已經過了一年多,可是我寫到有慶,腦海中還是他可愛天真的樣子,直到被拉去抽血抽到生命的終結時,我分明看到他紅撲撲的臉蛋慢慢的沒有了血色,不安分的雙手漸漸沒了動作……我同情他們,他們都是活在歷史悲劇的舞台上的鮮活個體,其中包括了福貴,雖然他是最不該原諒的,不該被同情的悲劇之源。他本軟弱,但他從敗光家財之後,卻一夜之間變得堅韌起來,他懂得了什麼是責任。曾今的浪子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淪落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地步。浪子回頭金不換,那股中國幾千年農民的頑強生命力在他身上迸發出來。只是此時的蜕變並不能改變悲劇,為此我同情福貴,我同情他面對悲劇的無能為力。

時代風雲變幻,社會也幾經重構,永恆不變的是那孕育生命的土地,以及在土地上努力活着的人們。

可人總要生存,我們還是會選擇活着。

福貴,我想如你一般地在暮暮之年守着時光的盡頭安靜地盼顧往昔,我希望那時的我已勘破無常、平淡地死去——經不起太多磨礪的苦短一生終會走到盡頭,活着便是生命之神真摯的饋贈,而我曾擁有過。如你一般地記得,我,曾是少年。

在這之前,福貴,我希望你能陪我活着,用活着去領悟人生。無常,如常。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與我們的無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難。”

雖然不知前路如何,一直走下去卻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有時作出選擇就意味着勝利。縱然要擔當眾多難以承受的苦難,但是依然要堅韌頑強。就像是福貴,儘管風雨飄搖,但他從未倒下,帶着已被時間沖刷成黑白色的回憶,牽着那條新買的老黃牛,仍能從容的漫步與夕陽下,淡然地講述過往。我想,這應當便是堅持的結局,生命的力量吧。

讀這樣的文字,讓我們感覺到文字的樂趣,讓我們知道自己當下的生存狀態如何,讓我們知道活着的真正意義,讓我們清楚自己未來該如何調整重新出發!全文回味悠長,好似品茶一般,也許這正是小説吸引我的原因吧。

讀完餘華的《活着》後我突然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人到底為了什麼而活着?讓我們沿着歷史的足跡細細品悟,且行且珍惜!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5

我買到手的這本看上去像是兒童讀物,又像一個黃皮筆記本。這本書很奶酪,封面均是黃色,而且不是一般的黃,簡直就是一“黃色”書籍。

《誰動了我的奶酪》實在不中看,總共105頁。其中,有20頁左右其實可以剪切掉,尤其是那些自我吹捧部分;其間還配有若干插圖,頁面字數甚大甚少。這本書很“瘦”,“小身板”那麼一摸別提多骨感。幸好封面比較厚實,可以一敵十,如同瘦子穿了件厚棉襖,這才讓這本書顯得大了些,掂着也有了些分量。出版方把書皮子造厚一點,另外在腹裏填充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真是夠卑鄙的。

它的作者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算我孤陋寡聞,此前,我只知道有什麼叫斯賓塞的和叫約翰遜的,NBA有個喬.約翰遜,但真不知道有個叫斯賓塞.約翰遜的。我找度娘,度娘娓娓道來,原來他也是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當然,他有什麼本事,如果你想知道,那就自己去找度娘促膝長談吧。約翰遜似乎有些“不務正業”,他是醫學博士,但他在寫作方面卻有更深的造詣,另外還搞演講,可謂多才多藝。他寫了很多暢銷書,文能載道,啟發了不少人,也拯救了不少人。這樣既救人性命又發人深省的人中國也有,魯迅就是其中典型。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寫四個小傢伙在迷宮找奶酪。四個小傢伙分別是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兩隻小老鼠叫嗅嗅和匆匆,兩個小矮人叫哼哼和唧唧,只有小老鼠大小,相當迷你。這名起的倒是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小矮人組合哼哼唧唧。故事的地點是迷宮,這四個小傢伙需要在迷宮裏尋找奶酪。小老鼠智商比較低,但是他們一個擁有靈敏的嗅覺,一個擁有速度。讀罷故事才會理解嗅嗅和匆匆的意思,嗅嗅暗喻嗅覺靈敏的那一類人,匆匆暗喻改變迅速的那一類人。小矮人擁有智商和思想,優勢明顯。

這四個小傢伙都是“上班族”,他們的“工作”就是成天在迷宮找奶酪。不過迷宮你懂的,免不了迷路,而且裏面還有很多死衚衕,所以説在迷宮“上班”真心傷不起。嗅嗅和匆匆是一個組合,嗅嗅是軍師,張大鼻孔那麼一聞,奶酪在那邊,然後對匆匆發號施令,走你,匆匆二話不説在前面狂奔。小矮人是一對搭檔,這哥倆畢竟是人,智商比小老鼠的果斷高出一大截。他們會分析,所以少走了不少冤枉路,找奶酪比小老鼠方便得多。這哥倆還時常為小老鼠反覆走進同一個死衚衕而偷笑不已,心裏那叫一個樂呀,你瞧,那倆傻逼,剛剛走進了那個死衚衕,這又進去了。説實話,他們瞧不起小老鼠。

人在迷宮混,哪能不迷路?人在迷宮混,哪能不撞牆?這幾個小傢伙都是悲催族,兩個一組就是悲催組。哼哼有時候會停下來哼哼李宗盛的《凡人歌》,“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唧唧感慨説這歌詞太TM現實了。儘管迷宮處處惹人亂,但這四個小傢伙還是如願以償了。他們都發現了奶酪C站,這裏有無數各式各樣的奶酪。兩個小矮人不約而同的感覺到自己找到了鐵飯碗,尼瑪,現在公務員的待遇了,心裏高興得一塌糊塗,從此兩人打定主意要在C站活到老啃到老。於是,他們的生活變成了Yesteday once more。

哼哼唧唧把C站當成了自家餐館,還宴請大量賓客一起分享。那個時候,那個驕傲無以言表——爆發富大概就是這種感覺。這倆哥們漸漸地懈怠了,反正有的吃,而且這樣子看上去可以吃幾輩子,所以還擔心什麼呢?他們每天先睡個太陽曬屁股,然後一路探討過路女子的姿色,這個醜,那麼美,這個靈,那個水,再到C站海吃一通,晚上撐着肚皮回家去搓麻將。而嗅嗅和匆匆則不同,他們每天檢查奶酪是否跟昨天一樣,活像兩個資深質檢員。直到確認奶酪安全可啃才坐下來慢慢享用。

有一天,到達C站的時候,奶酪不見了。嗅嗅和匆匆一臉淡定,因為他們每天晚上盤點發現奶酪一天比一天少。他倆穿上跑鞋,嗅嗅有嗅了嗅,匆匆,走你。小老鼠又出發了,頭也不回。只留下哼哼和唧唧一臉茫然,這神馬情況?誰動了我的奶酪

唧唧四處勘察,哼哼以為是自己眼睛出了問題,閉了眼睛倒數五個數睜開,但願像電視劇裏演的,他祈求奇蹟出現,可是一看還是什麼都木有。他憤怒地説,奶酪竟然沒有了,還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法律?。唧唧説,算了吧,咱晚上過來,興許晚上就有了呢。可是當他們晚上過來的時候,還是發現C站空無一物。

嗅嗅和匆匆充分利用了低智商的好處,他們還是用老路子,一個聞,一個跑。有一天,他們發現了N站,這裏的奶酪比C站更多。嗅嗅對匆匆説,這就叫皇天不負有心人。匆匆糾正説,我們是鼠,應該是皇天不負有心鼠。嗅嗅説,有道理,嘿,不知道那倆自以為很聰明的傻逼怎麼樣了。匆匆説,管他呢,趕快吃。哼哼和唧唧則像是廢了,到C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哥倆整天餓着肚皮在C站徘徊,擊敗飢餓的唯一辦法就是不斷地幻想這裏曾經有那麼多的奶酪,然後拼命咽口水。

畢竟長期靠口水度日不是道兒,哼哼唧唧都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唧唧實在是扛不住了,説,咱們去找奶酪吧。哼哼一聽,怒了,找你妹。唧唧知道哼哼餘怒未消,只好忍了。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唧唧經常會去想嗅嗅和匆匆會不會找到很多奶酪了,我總不能在這裏坐以待斃呀。他又對哼哼説,咱們去找奶酪吧。哼哼説,哼,要去你去,我就在這裏,哪兒也不去,這裏會有奶酪的,盜賊會把奶酪給我送回來的。唧唧心想,哼哼這樣子下去準得進精神病醫院,好吧,你不去拉倒,我去。唧唧上路了,可是唧唧有個缺點就是迷路,更何況這是迷宮。唧唧在迷宮裏吃盡了苦頭,每條路給他的感覺都是熟悉。後面的故事一言以概之:唧唧經歷了無數困難,克服了若干恐懼,也找到了奶酪N站,只是這次他沒有貪圖安逸,而是選擇了繼續尋找新的道路。而哼哼呢,那個頑固不化的傢伙怎麼樣了,書中倒是沒有提起,或許他還在C站等奶酪,餓得連路都沒法走了。

這個故事很簡短,無須多時就可以看閉。但是它確實很有意思。後面緊接着的是一段“下午茶的討論”,寫的是一羣職場人士在下午茶的時候聊天,聊他們在看過《誰動了我的奶酪》後的啟發,以及對生活及工作的對策。職場是一個迷宮,每個行業有其興盛之時,也有其衰落之時,換句話説就是有吃香的時候,也有不吃香的時候。人們如何應對工作中的變化至關重要。諸事在變,你不變,或者以不變應萬變有時候是行不通的。人們應當向嗅嗅和匆匆學習,嗅嗅善於發現,他總是在發現奶酪及奶酪的變化。匆匆則是能及時改變,懂得如何讓自己更快的去適應這個世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其實是唧唧。嗅嗅和匆匆是先知先覺型的,而唧唧是後知後覺型的。後知後覺總比不知不覺好,所以唧唧的命運和哼哼的命運迥然不同。唧唧是那種沒有天賦的普通人,甚至還有些很大的缺陷,比如方向感TCL,對前路充滿恐懼,可是他戰勝了自己,最終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奶酪的寓意也就不言而喻了。奶酪就是那些我們非常需要的東西,如愛情,如工作等。人是會變的,感情也是如此,天下情侶散者多,很多絕配都分了,所以要做好失去奶酪的準備,此時在你身邊的那個人彼時可能就在別人身邊了。當然,你必須經常觀察,經常去維繫,不然你連感情是哪天變質的都不清楚,甚至連別人給你戴了頂綠帽子自己都還矇在鼓裏。經常去看看你的愛情吧,看看它是否還是那麼鮮。如果實在難以維繫,那麼何不趕快放棄舊的,而儘快選擇新的呢?很多事情都是你無法阻止的,所以不要傻傻地站在原地等待事情好轉,而要跟着改變,舊的奶酪實在沒法吃了,那就去找新的奶酪嘛。擇業也是如此,假如一個行業已經是一條死衚衕,那麼你還在裏面呆着幹嘛。選擇即刻出發吧,哪怕短時間內你都無法找到新的奶酪,也總比你在老地方等死來得好。探險的過程是艱難而恐懼的,但是與新奶酪的美味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當你錢包鼓起來的時候,你還會憂傷那些掙錢的苦日子嗎?估計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吧。

誰動了我的奶酪?答案有兩個。一個是時間,時間會偷走一切,你難道沒有發現嗎?你的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會被時間偷走,你的幸與不幸,你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些都會被時間偷走,何況只是一些奶酪呢?另一個是自己,你的奶酪被偷了,只能説明你沒能看護好,你自己便是盜賊的幫兇。如果你能警覺一點,奶酪也不會那麼容易被偷走。其實,誰動了我的奶酪不重要,重要的是尋找新的奶酪。奶酪失去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丟失了那份尋找失去奶酪的勇氣。很多人失戀了之後便不再相信愛情,也失去了尋找愛情的勇氣。有的人失業了,也失去了找工作的信心。是的,面對失去,我們總會心有不甘或者心生怨恨,但是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條——跟着變化變化,繼續尋找。不是千百峯迴路轉,哪有眼前柳暗花明!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6

1:什麼是管理

傳統管理的意識是“把人給我管住"就是管人理事,把人管好了,事情就自然而然的出來了。間接的把管理工作變成了對於人的琢磨。在固定的時間內安排的工作任務,通過管理人與管理事又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人的原因很多,在單一的事情上不應參雜這些原因,而是在事情的安排上要讓下屬明白工作的內容和要求。

書中提到了,管理所要求的合格決策,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只需瞭解兩個相鄰的上下級崗位即可判斷管理的決策是否合格。每一個管理者確定明確下一個崗位所要做事情。

在面對問題上,我們還經常會出現對於錯的的解釋與爭辯。在書中提到管理不談對錯,只是面對事實,解決問題,這裏就得回到“把人給我管住”觀點。針對人就會有對錯之分,這是人性尊重。如果管理者只對事不對人的安排,去面對事實,那中間就省去了人的這個原因,問題就會明瞭的擺出桌面。清晰的去界定事情的標準,管理需要不斷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需要找原因與責任,拋開外界因素,直達問題的本質。

在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標準是能否讓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合二為一,在管理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的關注每個員工的個人目標的變化,從而才能使組織在不斷的發現與解決,通過管理者組織目標不斷的提高,提高組織目標的同時個人目標也不斷的實現提升,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結果。要實現個人目標的達成,就必須要員工得到資源並有權利的運用這些資源,使他們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潛能。管理者核心資源:人力資源與財力資源。這兩個是運作生產的根本。其他資源與權利放權給到員工使其信任上得到滿足,達成個人與組織目標。

管理的三角形:權利,責任,利益。在這三點上員工承擔着責任,由不同的崗位把責任分配下去,就形成了三角關係。員工在三角關係上相適應的使用與分享資源,分配就是經營,在資源的分配過程中,管理者經營着所管轄的所有資源,經營是所要正確的事做,管理把事情做對。兩者是一前一後,有了正確的事在通過管理把事情做對。管理由經營來決定,管理的的水平不能超越經營水平。

管理者要面對效率,要想效率的提升就要學會勞動力的分工,加上人員的專業化水平,結合等級制度約束,什麼樣的職責就有什麼樣的權利同樣承擔相應的責任。充分的創造良好的組織環境,滿足員工的心理要求,挖掘員工潛力。把每一個人員聯繫到一起,提升整體的力量,延續個體的價值。通過1:計劃管理2:流程管理3:組織管理4:戰略管理,文化管理。把生產效率問題點整合,打破職能習慣,培養系統的新思維,形成績效導向的企業文化。

2:什麼是組織

組織是為目標存在的,組織裏的人與人事不平等的。“組織不是一個家”注重的是責任,權利和目標,如果目標不能實現,那這個組織就沒有意義,每個人就同樣的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組織分工明確,目標清楚,不管成與否這事都是需要相應的同一組人來承擔,在組織中可能出現分歧,牽扯到責任劃分時組織只有人與人公平,但是絕對不平等,公平是指去承擔結果,但結果的承擔就不一定平等,責任與權利不一樣造就了這種現象。企業設定了目標,那組織就是以目標而存在,組織中的任何一員都保持着奉獻的關係在運轉。每個人都主動貢獻,不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每個成員都應關心關愛彼此。組織才能集結眾人力量,工作開展更加順利。在組織中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時間久了就會有一個組織穩定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不能應變突發情況或是間斷的更加進步,我們作為管理這個需要不斷的打破平衡,決不能追求“一團和氣”。

3:什麼是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就是讓權力和責任的關係匹配。組織結構的自我約定關係,互相承擔各自的責任,在責任中與權力的縱向安排與溝通,控制的橫向發展,致使每個人在其中即使用權力也承擔相應的責任,彼此約束與協調。在組織結構上指揮統一,每一個人都只有一個直接上司,在控制幅度上,每一個人都有管理的跨度,這個跨度是有限的。再就是分工經營,部門化分類工作,充分利用分類部門的資源共享,減少浪費,這裏的浪費包括人員,物質,權利等。每個部門都是經過控制幅度與專業化劃分,在肯定的職權範圍內充分的發揮其專業能力

4:什麼是領導

領導是指影響別人,以達到羣體目標的過程。領導者就是負有指導,協調羣裏集體活動的責任人。領導的影響力由兩個部分構成,權利通過企業的文化在形式上構成了法定的意義,在專業上他的領悟與專業知識有一定的專業權利。人員安排上對於下屬人員有獎賞權,懲罰權,對於部門的決策有決定性的統治權。這是公司的流程與制度無形的給予。在其他權利無法發揮想影響力的時候,領導者須具有自身的修煉,通過自身的外貌,知識,能力,好感等獨特的一種無形的駕馭其他的管理者的魅力形式。管理者即屬於管理者也是領導者,在不同的層次上體現的身份不一樣,從上往下級看,領導者是定位方向,構建團隊,促進變革的人,在橫向同等職位是管理者負責有解決問題,保持穩定,按章行事的角色。領導者需具備以下技能,人際,概念性,技術性在這三種的技能越到基層技術性要求更多。而高層中主要扮演是概念性的技能。每個領導者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做事風格,這個風格就是他的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本身是否對與錯是不重要的,主要看他的風格是否適應環境,有效的獲得最好的結果。領導者應有效的溝通與尊重下屬單位及個人,在工作中適當的授權,讓他們獲得滿足感。領導者得充分利用資源與合理的時間安排保持良好正確的溝通,發揮上司的長處,欣賞與信任下屬,保持整條鏈良性信息的傳遞與工作安排。

5:什麼是激勵

激勵就是讓人們自己做出選擇並願意付出。讓工作變成遊戲,換位思考的方向。漲工資不會帶來激勵的作用,漲工資只是保健因素,在人的意識裏面這些是認為理所當然的方面。作為基層管理者,最底層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影響力最大,在物質條件相等的情況下,其他還要滿足人的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我自我實現,而這五種需求是由底層向高層的遞進。管理中對於基層不能安於物質上的滿足,在有限的物質下管理者引導其他精神如:成就,權利,親和通過這三種彌補物質上的不足。通過四種方式如:鼓掌,讚美,鮮花,隆重的儀式來間接的表現出對員工的激勵。這些非物質的產物都是需要管理者的個性化和制度化的結合,充分發揮管理者的想象力,給出員工驚喜,得到激勵的效果。

6:決策如何有效

管理者扮演着決策者又是執行者,決策的目的就是為了執行。決策本身就是選擇,通過數字統計,文字分析,識別問題有標準有目的有分工的擬定分析與選擇方案,在執行過程中按照要求執行達到目的後評估方案的缺失,這樣整套的決策效果就檢驗出來。決策是對人與事的一個考量,所以管理者具備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思維方式。自然科學是通過一系列的驗證和調整達到效果,而社會科學是具有文史哲的素養是人性的表現。決策又分集體決策與個人負責兩種,集體決策集思廣益風險最小在技能互補,目標一致共同的方法大家一起來完成這項任務,但出現問題後集體人員一起承擔。在個人責任中,我們要對自己和他人做出承諾,有自我責任意識與承擔意識。只有每個人員有自我的個人責任這些人結合在一起就能完成決策的執行。個人決策的誤區有四個“人際錯覺”。不易察覺的偏好,這兩種讓我們在人性的表現中失誤,是個人決策的侷限性表現。要想在決策中如何保證效率?必須由以下幾種方法:1:獨斷式決策2:諮詢式決策3/4:決策(多數人控制)(共識)5:授權。通過不同的情況來衡量理論中方法在實際過程中的適用度。

7什麼是計劃

計劃就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尋找資源的一系列行動,計劃管理分為兩種管理模式,一種是績效管理從基層上達到,另外一種是通過間接部門大方向的控制。計劃是所有管理的基礎,有計劃才有管理的層次表現與執行,效果的突出。計劃會逐步逐層的解決企業的各項問題,有目標時間點控制的一個虛擬聯繫的鎖鏈。在這個工程中由管理者制定計劃,執行計劃和檢查計劃三個緊密銜接。計劃是對未來一個預測,在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保證行動的合理,找到資源,以實現未知目標,作為管理者在計劃過程中不一定知道計劃的內容,但是不管是否清楚。計劃需要的是承擔者與執行者才能有效的尋找到資源。計劃是決策者的一個共同或者單一的虛擬目標,所以制定計劃是關鍵,這裏要消除各級的差距問題,反覆討論得到可行的行為安排,計劃才能有效的制定。計劃是根據總資源的分配,預算綜合的一個過程的結果,在通過這個結果逐級的往下分派任務,管理者在中間執行監督與重新分配或是調整逐級的解決各級問題,使計劃順利的執行。執行的目標必須是具體,明確,適當,且事先制定。大家都在這個過程中依次逐級的分解制定自我團隊的小目標,小目標必須是與總目標是方向一致,以員工為單位的完成個人與團隊的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預想不到的變化,但是沒有傷及總目標的根本,一般只是調整計劃的實施的規定,但是程序和政策不作改變。如果問題沒有解決,程序可變但中心政策不能調整。

通過以上的幾章的分析瞭解,糾正了管理上的不正確的意識,知道了更多的細節上的分解與運用,知道整個管理組織自己的責任與職責,有計劃有目標的去管理自己的車間。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7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永垂不朽的名篇鉅作,但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簡愛》,不僅是因為作者入木三分的刻畫出一個個鮮活人物,更因為簡愛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堅韌,那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

19世紀英國文壇“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説《簡·愛》,以19世紀早期英國偏遠鄉村為背景,用女主人公簡·愛的視角以自敍方式講述了一個受盡摧毀、凌辱的孤兒,如何在猶如兒童的人間地獄的孤 兒院頑強地生存下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長故事。

今天我又重温了這本書,在合上書的時候,不經意間已淚流滿面。第一次與這本書見面,還是在上國小的時候。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感歎於結局的美好,而忽略了主人公的內心。而作者對於主人公內心的描述一次次震撼了我……簡愛給了我超然的力量!

《簡·愛》所展現給人們的是一種化繁為簡,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着我的的心靈。

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然而簡愛的人生追求有兩個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正如書中簡愛的所言: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

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寄養在舅母家中,受盡百般欺凌。後來進了慈善學校洛伍德孤兒院,靈魂和肉體都經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許正是這樣才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她以頑強的意志以成績優秀完成 了學業。為了追求獨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故事的重點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師簡·愛與男主人羅切斯特之間歷經磨難的愛情。這段愛情因男女主人公懸殊的社會地位和個性的差異而充滿了激烈碰撞,也 因兩人志趣相同、真誠相愛而迸發出燦爛的火花。作者以簡·愛鮮明獨特的女性視角和敍事風格娓娓道來,真實而有藝術感染力。特別是簡·愛的獨特個性和思想,愛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有頑強的自尊心。在打 動身為貴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時,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

一個貧窮,低微,相貌平凡,身材矮小的普通人。一個從小受盡舅媽家欺負,辱罵的孤兒。一個只配在義塾讀書的窮孩子,以為只能做家庭教師來維持生計的“僕人”。她普通嗎?確實普通。她才華橫溢嗎?我無從得知。但,從1847年起,她震驚了英國文壇,數百年過去了,她仍經久不衰,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青睞。她——簡愛。她之所以能一直活在人們心中,必有她的魅力所在。那,是什麼呢?

是個性,是堅持。

簡愛從小寄人籬下,受盡了舅媽家的欺負,過着近乎於乞丐和僕人的生活。但她不甘忍受他們的欺負,並不像一般人那樣在角落裏流淚,可以對舅媽和表哥大打出手,破口大罵。在其為羅切斯特先生做家教時,她可以頂撞主人,無視主人多年的閲歷,到最後居然要羅切斯特道歉。也正由於她的個性,她才能在古代英國説出平等的真諦“就好像我們都已經離開人世,兩人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

真正的個性不是外表的出彩,而是心靈真正的強大。

雖然我們現在還沒資格談論愛情,但他的行為深深地震撼了我。她能夠再昔日的真愛欺騙她,而後又在一次事故中燒傷了手,致手殘疾,又燒瞎了眼睛,已經基本成為廢人時,重新回到他的身邊,做他的手與眼,同時與他結為夫妻他們曾説,“我們的蜜月將照耀我們一生,他的光輝只有在你我的墳墓上才會黯淡下去。這是多偉大的堅持,這是多神聖的舉動。他的行為詮釋了愛這一名詞。

她向我們詮釋了 只有真正的個性和堅持,才能鑄造一個真正的偉人。或者,只有作品有了真正的靈魂,才會留下一部傳世的作品。

談談作者吧,作者用她短暫的一生,譜寫了一部傳世的名著。她的辛勤與努力,使他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簡的故事受到人們一遍遍的傳誦向我們説明

辛勤的作者+真正的靈魂=傳世的作品

簡·愛作為愛情小説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現在這部十九世紀的文學作品中的。以往愛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麗温柔、高貴賢淑的女子形象。而簡·愛,她”貧窮,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擁有的 一顆智慧、堅強、勇敢的心靈,使那些外在的美在這內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為可貴的是簡·愛並不因為自己的貧窮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堅定:”我和你的靈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完全一樣有 一顆心!“”我現在不是憑習俗、常規,甚至也不是憑着血肉之軀跟你講話——這是我的心靈在跟你的心靈説話,就彷彿我們都已離開了人世,兩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們本來就是的那樣!“

也正因為此,簡·愛敢於去愛一個社會階層遠遠高於自己的男人,更敢於主動向對方表白自己的愛情——這在當時的社會是極其大膽的。幸福不再是某個人、某個階層的專利,她屬於芸芸眾生的每一個人。只有兩個相互 對等的靈魂才能組成一份完整的愛情,所以簡·愛堅持,自身的獨立與追求愛情的完整是不能分離的。後來,簡·愛含着悲痛離開了羅切斯特,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她決不能允許自己和一個有婦之夫結合在一起。那會是一 份不完整的愛。如果她繼續留在羅切斯特的身邊,那她也就不會還是原來那個獨立、平等的簡·愛了。如果説簡·愛的這次離去是由於無法改變的現實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選擇的話,那麼她最後的歸來則是她出于堅持感 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選擇。

在這裏,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如何贏得了男貴族愛情的平民女子的蒼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簡·愛勇敢果決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話,邁向一個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學道路的起步。簡·愛藐視財富、社會地位和 宗教的威儀,她認為,”真正的幸福,在於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潔的心靈。“她的信念和行動展現出來的力量,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錢萬能的社會中的人們的靈魂得到淨化。簡·愛是,一個對自己 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認識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堅定追求的女性,一個不再只是盲從於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個對自己的價值和情感做出了獨立判斷的女性,一個堅強獨立的女性。夏洛蒂·勃朗特創造 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簡·愛發出了一個屬於女性自己的聲音——對於平等、獨立、完整、自由的堅持和追求。

我身材矮小,長相平平,常自卑地低下頭,你若是我,你會怎樣?沒有如果,你用經歷告訴我,即使如此,你也會勇敢地抬起頭,笑對人生,在舅媽家受欺凌時,你沒有逆來順受,而是堅決維護自身利益,在羅沃德孤兒院,你結識了自己的好友——海倫和譚波爾老師,當她們離去,你也離開了這個不再有感情的地方。你不虧待自己,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就連最後,你也沒有跟着聖·約翰走,而是選擇了一貧如洗的羅切斯特先生。

我想這種尊重自己、愛惜自己的態度也正是你的魅力之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不正是愛自己的表現嗎?人無完人,卻都有獨特的一面,做一個獨特的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就應不顧外人眼光,抬起頭來,謝謝你——簡,是你讓我學會愛自己!

小時候,總會有很多夢想,但是伴隨着年齡的增長,會考的來臨,壓力的增大,這些夢想漸漸離我遠去,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有時問自己,你的理想是什麼?目標在哪裏?答案竟連自己都不知道了。這時我想起了你,你不也多次遇到困惑嗎?正如婚禮前發生的那個意外,它讓你震驚,讓你痛苦,更讓你有了前所未有的困惑,面臨人生重要的抉擇:離開還是停留?最終你認清了生活,選擇了前者,正是你這種在曲折的人生中,崎嶇的道途上仍然堅持自己理想的精神,鼓勵我重新找回目標,駕着理想之舟在生活的浩瀚之海中勇敢前行。

有時困難重重,挫折連連時,我就會對生活感到灰心喪氣,失去對生活的熱愛,但是,也正是你,讓我感到生活還是如此美好。紫丁香、夜鶯、常青藤……這些平時被我忽視的景色在你的筆下組成令人心曠神怡,陶醉不已的畫面。我才發現,平凡的生活處處是美好,只是我不曾多加留意。其實,打動我的不僅是大自然的美,更是你對生活那份不滅的熱情。

愛自己,愛生活,這一切都是你教會我的,這一切也是活在世上必須先要懂得的。

我愛故我在,是你教會我愛,謝謝你——簡

社會的壓力從來都不會消失,不幸的生活、不幸的人隨處可見,尤其是女性作為弱勢羣體則更需要更多如簡愛般堅韌的女子昂首走出,用雙手與智慧建立一片鮮花盛開的新天地。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8

讀《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有感---城市活力論與南京老城南舊城改造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是一本獲得設計界勝讚的規劃方面的參考書,還記得似乎被竭力宣傳該書是“有史以來關於城市的最出色著作之一”。當時以為這是一本大部頭的理論書籍,但是翻開書的序言就被他的第一句話吸引了。

“此書是對當下城市規劃和重建理論的抨擊。---------《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序”

作為一個社會學家, 雅各布並未面對當時美國城市現象中的所有重大問題,比如強烈的貧富差距,資本主義制度下巨大的階級矛盾,甚至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但是雅各布作為一名非本專業作家則從的綜合的社會學角度,針對當時美國盛行的存在嚴重問題的規劃方式,提出了一些更具人性關懷、激發城市活力的規劃原則。總的來説這本書的論述是在多樣化的自由發展存在一定的“真善美”的約束的條件下進行的,作者的原意也並非一次建立一套完整的規劃理論,或者執筆未來美國大城市的總體規劃,而是希望在城市規劃界引發一種對人,對豐富的城市生活的意義的關注,以及對當時戰後美國的以大規模重建計劃批判。她通過非專業化的清晰語言,將人們與人們的活動、活動的場所交織起來,為我們展示出一幅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畫面,將她的"城市生態學"轉化為我們身邊真實而生動的"街道芭蕾"(street ballet)。可以説這本書的作用更多是給迷茫的專業規劃設計者們一些思想的觸動,希望以此喚起一場新的城市規劃革命,而她熱情同樣帶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一 關於簡.雅各布斯和他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簡·雅各布斯(1916-),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她家族中幾代女子都與男性一樣擁有職業,而且大多數是教師。在她的家庭中女孩和男孩被同等對待,家族的這一傳統塑造了她果敢而特立獨行的性格。早年做過記者、速記員和自由撰稿人,1952年任《建築論壇》助理編輯。1958年,雅各布為著名的《財富》雜誌撰寫了一篇關於城市中心區的文章《市中心為人民而存在》。在這篇文章中,她充滿激情地批判了由聯邦政府資助的大規模舊城更新項目,同時讚美了曼哈頓現狀環境中街道生活的歡樂與祥和。之後寫作了《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1968年遷居多倫多,此後她在有關發展的問題上扮演了積極的角色,並擔任城市規劃與居住政策改革的顧問。1974年成為加拿大公民。她的著作還有《城市經濟學》、《集體失憶的黑暗世代》。

作為一名女性作家、一名新聞記者,很顯然,雅各布敏感的觀察力,和作為一名大城市的生活的參與者。使她清楚地認識到政府對其街區以及她周圍的街區原本祥和的生活所帶來的大規模破壞。她用她的熱情、悲憫和激昂向傳統的城市規劃觀念開戰,旗幟鮮明地與“現代城市規劃”唱反調:人家呼籲清除貧民區,她卻提出要增加城市人口的多樣性,讓人和各種活動聚集在一起;人家説應該建立現代化的城市開放空間,她卻覺得要把城市變得更密,形成一種符合居住傳統的適度的混亂。

這本當時被譽為婦人連篇累牘的嘮叨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自1961年出版以來,即成為城市研究和城市規劃領域的經典名作,對當時美國有關都市復興和城市未來的爭論產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作者以紐約、芝加哥等美國大城市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結構的基本元素以及它們在城市生活中發揮功能的方式,挑戰了傳統的城市規劃理論,使我們對城市的複雜性和城市應有的發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為評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

二 雅各布關於美國舊城更新問題的核心思想

1“街道眼” (streeteye)概念

通過大量事實的調研和作者的親身體驗得出的關於城市中人行道、街區公園、街區的特性。這裏她提出了著名的“街道眼” (streeteye)概念。區別於“現代的”廣場綠地和城市開放空間,這是一種主張保持小尺度的街區(block)和街道上的各種小店鋪,用以增加街道生活中人們相互見面的機會,從而增強街道的安全感;她論述老社區是安全的,因為鄰里有着正常的交往,對社區有着強烈的認同;她指出交通擁堵不是汽車多而引起的,而是城市規劃將許多區域生硬地隔離開來,讓人們不得不依賴汽車。

2 “街頭芭蕾”

“街頭芭蕾”描述的事很多專業建築師看不到的東西,甚至是他們所感受不到的城市温度。只有甚或在這個街區的人才能感受那些瑣碎武器的感動。比如老城南的煎餅店,比如小巷內擦肩而過的側身,比如陽光投射在老房子屋檐投射的曲折的陰影,比如晚飯時間鄰居端着飯碗的閒聊。這一切對於老城居民都有着不同的意義。

3城市的多樣性,

關於城市的關鍵詞:多樣性、混合、高密度。在雅各布斯的書中最為推崇城市的多樣性,城市是人類聚居的產物,城市的主要特徵就是人的活動。成千上萬的人聚集在城市裏,而這些人的興趣、能力、需求、財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萬別。因此,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社會角度來看,城市都需要儘可能錯綜複雜並且相互支持的功用5的多樣性 ,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這裏城市的多樣性在老城區獲得集中的體現。老城區的多樣性通常在改建保護之後就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氛圍。對於城市而言正是這種看似帶來混亂與對立的多樣性才使城市能夠成為了在適應了原始的混亂的後新的因素的孵化器,成為了一種能夠區別於其他的有歷史發展的地方。

針對衰敗的大城市中心,她又進一步提出,挽救現代城市的首要措施是必須認識到城市的多樣性與傳統空間的混合利用之間的相互支持。在這一點上,《生與死》中還提出了著名的四點補救措施:保留老房子從而為傳統的中小企業提供場所;保持較高的居住密度從而產生複雜的需求;增加沿街的小店鋪從而增加街道的活動;減小街塊的尺度從而增加居民的接觸。針對我國舊城改造的現狀,這四點建議至今還是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4城市活力論

內部活力是大城市最重要的生長源泉。作為一個有機體,其和無機體的重要區別就在於其“內力”,大城市更新、發展、健康的源泉都應該主要的來源於經過了良好的合理的制度組織從而生髮的內部力量,而不應該是另外的外部力量成為其動因。健康的內部結構對於大城市來説非常重要。

5 強烈反對美國城市中的大規模計劃

雅各布的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來對對1950-1960年代美國城市中的大規模計劃(主要指公共住房建設、城市更新、高速路計劃等)進行批判。雅各布指出,大規模改造計劃缺少彈性和選擇性,排斥中小商業,必然會對城市的多樣性產生破壞,是一種"天生浪費的方式"①耗費巨資卻貢獻不大;②並未真正減少貧民窟,而僅僅是將貧民窟移動到別處,在更大的範圍裏造就新的貧民窟;③使資金更多更容易地流失到投機市場中,給城市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大規模計劃只能使建築師們血液澎湃,使政客、地產商們血液澎湃,而廣大普通居民則總是成為犧牲品" 。

三 簡氏理論在南京門西舊城改造中的探討

通過上學期郭老師的一個項目,我對門西老城區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同時開始關注舊城改造這個複雜的問題。而簡氏的書給我我很多的啟示,我國政府在舊城改造問題上往往投入大量資金,但是最終資金的受益人永遠是住宅開發商之類,而非居民本身,而改造也往往好大喜功,一整頓就是很大一個片區,而舊城改造計劃往往缺乏全局思考,甚至在舊城拆光殆盡的時候反過來再搞保護搞恢復。以南京為例,老城南原本門西、門東、顏料坊牛市三塊一片,形成了一條很完整的老秦淮風貌帶,門東駐軍官府衙門較多,門西重商,多為機户機房或者帳房,顏料坊則以織染作坊為特色,牛市則是集中的貿易場所。然而我上大學4年來,牛市完全拆成平地,顏料坊也只剩下幾座所謂的歷史建築孤立在那裏,門東重建了一個沈萬三故居後幾經反覆最終也拆光殆盡,登上中華門,東望是秦淮舊夢,回首卻是滿目瘡痍。

歷史的消逝讓懷舊的南京人意識舊城改造不這樣來,40平方公里的南京老城內,未改造的舊城區剩下不足十分之一。難道除了以新代舊,一拆了之,我們沒有更聰明的辦法?在各界的呼聲中,有關部門緊急喊停,對門西這塊最後的記憶進行了慎重的考慮,甚至重新對完全拆光的門東進行保護性規劃。市政府也定下了“三個集中、一個疏散”的發展方針,目標將老城人口由每平方公里將近3萬人降到2.5萬人以下,嚴格控制老城高層建築的新增、老城的住宅開發總量;提升老城的歷史文化和環境風貌,提升老城的中心城市服務功能。

雅各布書中始終強調的是大城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是 “多樣性”,必須支持多樣性,不論在哪一個層面上。因為多樣性大城市才真正成為一個複雜系統,其生命性來源於其各個多樣的因素之間的網狀的聯繫,使其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儘管政府正在為僅存的門東地區建立更為合理的詳細規劃,但是仍然難以逃脱“現代規劃方法”的思路。

政府將老城人口由每平方公里將近3萬人降到2.5萬人以下目的是為了緩解老城壓力,提高老城居民的生活質量,但是遷出的過程是否能維持原本的人口多樣性比例呢?人口的多樣性包括陌生人和原住民,窮人和富人,老人和孩子等。維繫一個城市的文脈的重要因素在於能夠維持一定比例的常住人口來形成的對於街區的主人公感情。而一個真正健康的社區則同時必須有着足夠比例的”陌生人”,他們給街區帶了來新鮮、帶來了新的機會、帶來了發展的可能,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陌生人和原住民成為了一種互補,一種缺一不可的東西,是一種”基礎”和”發展”之間的關係。首要功能和輔助功能

同時,街區的構成還可以從產業角度考慮,”首要功能”和”輔助功能”,應該充分合理的具有着混合的多樣性。這兩種功能也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東西。老城區是否只適合發展居住和旅遊兩項功能並非定論。城區功能的完整才會形成所謂的內在活力,而不是作為整個城市中功能單一的附屬區域。內在的活力將會帶動老城區自主發展,避免老城區走向病態的被動發展,最終成為整個城市發展的拖油瓶。

雅各布書中指出交通擁堵不是汽車多而引起的,而是城市規劃將許多區域生硬地隔離開來,讓人們不得不依賴汽車。南京城牆就是一個目前看來生硬的阻隔,但是目前門西地區解決這一生硬阻隔的確是另外一條生硬的雙向3車道的大馬路。原本城牆阻隔的是城內外的生活,而現在道路阻隔的確是原本老城區生活的流線和秩序。原本一個完整街區的一部分功能被高速通行車輛覆蓋。街區在人行層面上被孤立為兩塊,各自獨立面對各自的問題,歷史的痕跡被打斷,扭曲最終完全改變。和秦淮河畔拆除危房後新建的很多 “現代的”小遊園空間相比之下“街道眼”概念式的城市公共空間更適合小尺度的歷史街區。現代的綠地勉強插入,不但認同度利用低 ,而且還會破壞街區原本的節奏。

四 結語

牛市、顏料坊和門東地區是南京市大規模舊城改造計劃的犧牲品,當年40年前深刻影響美國的書,終於在最近進入了中國人的眼前。 它是否能夠挽救門西這最後的記憶之地。

“有人説,它來得太晚了;更多的人説,它來得很及時。”當我們此刻咀嚼着這位婦人的嘮叨時,會發現我們的很多城市今天所面臨的很多問題,也如同美國當年所經歷的一樣:

每一個現代小區, 都配備訓練有素的24小時保安監管,小區城堡裏面是絕對的安全,原本居民對於街區的責任感被每月按時繳納的物業費買斷。而小區間的街道少了兩邊公寓中守護的眼睛,往往成為最不安全的地方。

汽車霸佔的公共空間越來越多,為自行車、行人預留的空間則越來越少,每個人都被禁錮在接到中小小的鐵盒子中,交流只是鳴笛或轉向燈。

幾乎每個城市都建設了宏大壯觀的廣場,但因缺少供人休息的椅子,只能冷冰冰地供人遠遠地瞻仰。

全國183座城市以建設國際大都市為目標,一幢幢缺乏創意、失去傳統的標誌性建築迫不及待地拔地而起,以為這樣就可以搖身一變為國際大都市。

“缺乏研究,缺乏尊重,城市成為了犧牲品。”40年前的聲音,彷彿是對我們不堪現狀的鍼砭。

“設計一個夢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個活生生的城市則煞費思量。” 四十年前的忠告今日聽來不知要用多少年來領悟城市規劃不再只是單純的自然科學,城市是由建築和人組成的,人才是城市的主角。關注規劃設計其背後的社會精神,人文主義關懷才真正使城市有了生命,有了感情。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9

堂吉訶德尚不知道,人們從一開始對他的驚訝到現在徹徹底底地認為他是個瘋子。人們開始在嘲笑捉弄他了,他還一個人在自己的世界裏自得其樂,只沉醉於自己的美麗幻想中。文學作品的最高境界與與生俱來的功能意義就是鍼砭時事,反映問題。塞萬提斯將當時社會上的各種不良現象與風氣全部濃縮在堂吉訶德個人和堂吉訶德的遭遇中,以堂吉訶德理想化的人生和截然相反的現實做了強烈對比,反差巨大,色彩明豔,意義深刻。一部文學作品能昇華到社會層面,引起劇烈反響、爭論、共鳴與檢討自省,映射社會弊病,促使社會進步,這才是文學作品帶來的積極方向與正面力量。塞萬提斯做到了。

騎士離開客棧後的遭遇簡述:這一章着重講述了堂吉訶德正式開始了他的行俠行為,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從惡毒的農夫手中挽救被鞭打的小男孩,當他得意洋洋地以為自己旗開得勝時,小男孩的情況反而更糟了。之後,他又為自己心目中的貴婦人爭得美譽,但這回捱揍的是他自己。

當堂吉訶德走在半路時,隱約聽到樹林裏傳來抱怨的聲音,他最先感到的不是差異而是興奮。“‘謝天謝地,沒想到機會來的這麼快,我該去盡這一行的職責去。我願意之果這下可有了收穫了!這抱怨聲當然是那個遭不幸的人的呻吟聲,他需要我幫忙呢。’”這是堂吉訶德用自己的言行在告訴讀者,他是在模仿騎士小説來做一切事情,終於有機會可以讓他發揮自己的騎士精神了,即使這聲音來源的真實情況他還沒有弄清楚。

堂吉訶德走進森林發現有一個農夫在打一個男孩子,於是他怒喝一聲制止了農夫的行為。“農夫一見一個渾身披掛的人舉着山閃閃發光的長矛在自己面前揮舞着,嚇得不知所措,趕忙小心翼翼地説:‘……’”。從前文農夫對男孩子的打罵,到此時被堂吉訶德制止後立刻顯露出的驚慌神色可以看出,農夫是個典型的欺軟怕硬的人。也可以看出,被騎士精神滿溢膨脹的堂吉訶德自信力已經高漲到頂峯,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害怕,身為“騎士”就應該勇敢面對任何事情,更因終於有機會展示自己而精神抖擻。

在解救男孩子的過程中,堂吉訶德説:“我有資格指揮他,這樣也就能夠控制他。要是他憑騎士稱號起個誓,我會放他走,他也會遵守騎士道的規定的,你儘可放心,他會還你錢的。”這裏可以從堂吉訶德的話語中體會到,農夫向他示好軟弱的態度更加滋長了他的自信,這段話與中醫線了堂吉訶德完全有信心幫助男孩兒要回錢並使他不用再跟隨農夫回去,使堂吉訶德更相信了自己作為一名“騎士”的偉大與正義力量。可是可悲的堂吉訶德並不知道,農夫害怕的只是這身奇怪的裝束打扮,也許更害怕的是這個看起來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對自己做出什麼傷害,暫且只順着堂吉訶德的要求來,而並非折服於他的“騎士道”。

狡猾的農夫保證自己會還回孩子的錢,並且會放孩子走,不再讓他給自己幹活。堂吉訶德因遵守自己的諾言,覺得自己既解救了守壓迫的男孩兒,還因自己的騎士精神與包容慈悲心,饒恕了一個願意改過的人,心滿意足地放心離開了。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剛轉身離開森林,男孩就立刻遭受到了比先前更殘忍的對待。“説着,他抓住孩子的手臂,又把他綁在原來的那棵樹上。他狠命抽打孩子,一點也不留情,把那孩子打了個半死。”農夫因自己剛剛在堂吉訶德身上受到的低微的對待,而把怒氣全一股腦變本加厲地撒在孩子身上,使他受到了比先前更兇狠的毒打。而堂吉訶德還全然不知,正為自己的善舉而心情大好。這裏騎士是在暗示,因堂吉訶德自以為是正義的,毫無意義的插手,使本來不公平的事更加不公平了。顯然,堂吉訶德幫了倒忙,他本來的想法是幫助受困的男孩脱離困境,卻沒想到適得其反,將其美好的願望與殘酷的現實進行了對比,諷刺、暗示了現實世界與理想世界的截然不同,相距甚遠。

堂吉訶德在離開了樹林之後,繼續前行,一路上為自己剛剛的“義舉”洋洋得意,大家稱讚。認為自己立下了赫赫戰功,為自己的騎士路途創造了一個可以可賀的開頭。“這時,他來到一個十字路口,心想,這樣的十字路口正是遊俠騎士停馬擇路的地方。他於是學他們的樣,也停了下來。仔細想了一會兒之後,他撂下韁繩,讓駑難得的自己做主。這馬隨着自己的第一心願,想自己的馬棚跑去。”不僅是行為,甚至是在選擇一條路的方向是,堂吉訶德都要靠回憶騎士小説中的情節來判斷選擇,此時的他已經失去了自我思考與辨別能力,被騎士小説洗了腦,完全將小説中杜撰的騎士的一切作為了自己的行為準則,完全成了幻想的騎士精神的痴迷服從者。甚至在實在想不出小説裏有相對應的路線選擇的細節時,沒有一點點自己的主見,居然讓馬自己選擇路線,導致馬直接奔向了自己的馬棚,造成了喜劇的效果,帶給讀者一種可笑的感覺。其實也是作者在暗示堂吉訶德完全照搬騎士小説情節做事的行為,與動物在人長期壓迫的偶爾放鬆下露出的本能反應一樣,讓人感到可笑,這裏的堂吉訶德可能想不到自己以為的偉岸的英雄形象在別人嚴重不過是個滑稽的跳樑小醜,做出的“正義之事”不過是讓人哂笑的舉動。

堂吉訶德遇到了一隊商人,由於商人們有僕人相伴,堂吉訶德心想自己冒險的機會又來了。“由於他早已決定儘量照她在書上讀到的那樣去做,因此對這一奇遇甚為滿意。他雄赳赳、氣昂昂地在鞍上坐穩,緊握長矛,用盾護胸,勒馬路中,等待他心中的騎士們的到來。”堂吉訶德以為一切都是按照書中的情節發展的,甚至“甚為滿意”,這一連串的動詞短語,將堂吉訶德的形態描摹得惟妙惟肖。“商人們一聽都停步,看着他們的對手那副離奇古怪的樣子。從他那裝束和言辭中,他們一下子就知道,這個可憐的人精神失常了。”旁人一看就會發覺堂吉訶德的行為不正常,更有甚者會惡意地戲弄他、耍他,讓他更以為自己真是個騎士。自以為是英勇的堂吉訶德在別人眼中不過是一個精神失常的人,實在是可悲可笑。

而後因堂吉訶德要這些人讚美他臆想中的女神是個美人,而遭他人奚落嘲笑和毒打。堂吉訶德將自己以為存在的愛人形容的無與倫比,只因為小説中的每個騎士都會有以為屬於自己羅曼蒂克的浪漫情人。“她眼裏流的是龍涎香,還有麝貓香,她的體格、她的身段,都無可挑剔,筆直得就如同瓜達拉瑪的紡車軸一般。”對於不存在的人堂吉訶德竟然都可以形容得如此真實,足以體現了此時堂吉訶德的自欺欺人,作者用反諷手法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堂吉訶德雖有鎧甲在身,仍然被打得像翻滾的麥粒一般。”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堂吉訶德捱打的程度與情形,像翻滾的麥粒一般的堂吉訶德與之前騎着座駕,自視英勇的騎士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加強了諷刺效果。

總結:堂吉訶德想要從惡毒的農夫手裏挽救被鞭打的小男孩,本想替人伸冤,結果卻適得其反。他想為自己心目中的貴婦人杜爾西內婭爭得美譽,結果捱了狠狠的一頓揍。堂吉訶德所有的行為都要以騎士小説為參照,可見他已病入膏肓。在本章中作者通過鮮明的事例,運用生動形象而又充滿幽默的語言,將堂吉訶德的性格特點盡情展現於讀者眼前。

堂吉訶德第二次出遊簡介:堂吉訶德又説一個叫桑丘·潘沙的農夫做他的侍從,跟他出門行俠。他又是引誘,又是許願,並許諾給他一個海島。於是,桑丘騎着一頭驢,帶着他的袋子,拋下老婆孩子,在一個夜晚,跟着堂吉訶德開始了出遊。

來檢查堂吉訶德書籍的牧師和理髮師,而堂吉訶德因為被打而生病卧牀,此時堂吉訶德因病情發作大喊。“當他們走進堂吉訶德的卧室時,見他已起了牀,像原先一樣瘋狂,張開喉嚨,大叫大嚷,手裏揮劍,前刺後劈,四面八方到處亂打。”堂吉訶德此刻已經因為干涉他人的行為,影響到別人的事情活動而被打得很嚴重導致生病需要休養。然而這樣失敗慘痛的經歷沒有使他醒悟與後悔,反而更變本加厲地加劇了自己的空想。這一連串的更加誇張的連續動詞運用,將堂吉訶德此時誤認為自己是騎士的狀態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生動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來,堂吉訶德癲狂的對小説的痴迷逐漸進入高潮。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10

“這部書只不過是對於騎士文學的一種諷刺”這是作者塞萬提斯對於自己所寫之書的評價,寫此書的目的在於“把騎士文學地盤完全摧毀”。《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説,它全面批判了西班牙16世紀和17世紀初的整個社會,全面批判了這一時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學,藝術以及私有財產制度。使它成為一部“行將滅亡的騎士階級的史詩”,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名著。

堂吉訶德的身份及生活方式:“總之,他沉浸在浪漫離奇的書堆裏,夜以繼日地讀呀讀呀,睡得極少,讀得極多,終因用腦過度,精疲力竭,失去理性。”常人多讀書只會讓自己更加清目明智,曉理通暢,而堂吉訶德因為讀了太多的騎士小説不着邊際,反而使得自己失去了理性,作者直接揭露批判了騎士小説的荼毒危害,使人沉淪虛幻的小説情節中喪失理智,想入非非。為小説後文的發展鋪敍奠定了基礎,交代了堂吉訶德離經叛道行為的背景起因,明示了當時社會盛行風氣的畸形不正。

“他要做的頭一件事,便是去找出他曾祖父的那套盔甲。盔甲早已鏽跡斑斑,長年累月堆放在角落裏,無人問津。”作者用了一大段文字來細緻詳細地刻畫描寫了主人公堂吉訶德開始他可笑騎士生涯的第一步,就是尋找盔甲。堂吉訶德找到了其祖父廢棄多年的盔甲,盔甲早已破敗不堪,暗示了騎士時代早已終結,封建制度的腐敗衰壞。而堂吉訶德想方設法絞盡腦汁去修補盔甲,非要穿上這身已經過時沒有作用的補丁戰衣,這盔甲一碰就會掉落,是作者借喻堂吉訶德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與對騎士精神的盲從就能恢復、彌補整個時代的缺憾,必然是不可能,連遠行必備的戰衣都是如此的單薄易碎,這就註定了堂吉訶德渴望的騎士之旅的告破與失敗結局,暗示了理想與現實的格格不入與作者本身無力抗爭的無奈。

在介紹了堂吉訶德出行的原因及背景後,懷着明知是悲劇卻還是要看堂吉訶德如何一步步從現實中清醒,顛覆偽騎士精神的心情跟着穿上了破損盔甲的堂吉訶德一起出發吧。

堂吉訶德首次出遊:堂吉訶德像個真正的冒險家一樣,第一次單槍匹馬出遊了。遊蕩一天之後,他來到了一家簡陋的客棧,可是這一切在他眼裏完全變了模樣,這裏儼然成了威嚴的城堡,可以聆聽動聽的音樂,品嚐美味的鱈魚,享用精白麪的麪包。不過,這一切都是堂吉訶德自己個人的臆想世界,成為了他幻想實現可笑的騎士事業的基地。

“他覺得,再不到那傷痕累累的世界裏闖蕩是一種罪過,這世界需要他這麼一位救星,他想到自己要去伸冤,要去矯枉,要去除暴,要去盡職。越想越多。”

堂吉訶德由於受到騎士小説的毒害頗深,此時已經把自己想成了救世主般的大英雄,認為整個世界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亟待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去拯救世界,解救受苦受難的人們。其實,堂吉訶德的力量極其微薄。因為即使是真正有英雄主義情節的其實存在,以天下為己任,也不可能憑藉其一個人的力量就改變世界,將黑暗帶向光明。更何況是堂吉訶德這樣一個只沉迷於書。愛幻想,身無大力的半百老人呢?直言不諱是天方夜譚!這一段描寫堂吉訶德心理狀態的文字充分、直白地表明瞭堂吉訶德渴望將書中表述的理想英雄主義帶到現實中,而沒有考慮到真實的現實情況,體現了堂吉訶德盡信書的愚昧與可笑。

“他決定一碰到人,就讓人封自己為騎士。”

“他一看到客棧,就把它當成一座周圍有四座塔的城堡,每個塔尖都銀光閃閃,還有壕溝、吊橋等,總之,凡是城堡該有的,這裏全都有了。”

“有個豬倌要從已收了的莊稼地裏召回一羣豬,吹起了號角,堂吉訶德以為這是侏儒在吹號角通報他的到來。這是他盼望的信號,於是他洋洋得意,來到客棧前。”

堂吉訶德不再滿足於一個人陶醉在自己臆想的世界裏,他需要別人的肯定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騎士,他需要讓周圍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來參與他荒謬的幻想遊戲,並且信奉他的想法。於是他將出行沿路遇見的任何事物都經過幻想演化成他在小説中看到過的騎士必需的事物,甚至十分滿意,令人讀來深感無語可笑。將客棧看成城堡,將豬倌的號角聲當成歡迎自己的信號,甚至把看到他身着奇裝異服受到驚嚇的婦女們當成是因為害怕他,當他可笑的繁文縟節被人們嘲笑時,還一再強調自己信奉的騎士禮法。此時的堂吉訶德已經完全沉浸在病態的痴迷中,迷醉於飄渺的不切實際的騎士夢想,用一切外在現實世界迎合自己的幻想,並且認為理所應當,無法自拔。

本章描寫了堂吉訶德初次出遊的開端場面,與人們的首次接觸,他種種荒謬,異於常人的行徑不只驚駭了人們,更體現出他腦海中的構想與現實的背道而行,無法交融,為後文堂吉訶德更加驚世駭俗的作為埋下伏筆,鋪墊基礎。

堂吉訶德自封騎士的趣事:堂吉訶德即將名正言順地成為一個騎士——他把客棧老闆當成長官,硬要老闆受封他“騎士”的名號。老闆見他神志不清,變想拿他開心逗樂,就當起他的“教父”,在這個“受封典禮”上,發生了各種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一吃完,他便喊來老闆,把自己和老闆關在馬棚裏。他對着老闆雙膝跪下,説道:”最勇敢的騎士,在你答應我的請求之前,我是不會站起來的。我求你一件事,這事會為你增添榮譽,也會為人類造福。“言談舉止中表現出了堂吉訶德的荒唐,他一味迷戀和執着於他理想化騎士道。,已然失去了理智,表現出與常人無法理解的作為。

”堂吉訶德説一個子兒也沒帶,因為他在遊俠騎士的專記中從未讀過其實要隨身帶錢。“由此可以看出,堂吉訶德已將虛擬世界的騎士小説情節當成了自己行為處事的指導準則,完全照本宣科依照不存在的規律行事,還以為這種虛無的法則是共存的意識形態。堂吉訶德緬懷已經沒落的騎士制度,幻想用騎士精神來改造現實世界,用騎士小説裏虛構的方法論來指導信使世界的行動。但是他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脱離了實際,因而處處碰壁,屢遭失敗。

”老闆説:‘這可不對,因為傳記中是不會提到帶不帶錢這樣的事的,作者以為這就如同要帶乾淨襯衣一樣無須多説,誰會認為騎士出門既不帶錢又不帶襯衣呢?’“堂吉訶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一味迷戀騎士小説而想入非非,喪失了基本的理智。連客棧老闆都故意取笑以這種拙劣的方式都可以糊弄他,足説以他已徹底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只以任何與騎士相關的信息為自己的信條,任何人杜撰的騎士小説的情節堂吉訶德都不假思索的盲目相信與盲從。

”堂吉訶德早已把一切東西集攏好,便拿到去放到院裏牆邊的飲馬水槽裏。這時,天色漸黑,堂吉訶德擁着盾牌,手持長矛,神氣活現地在水槽前面來回巡行。“作者用一系列的動作描寫,對堂吉訶德的行為做出了全面而細緻的刻畫。堂吉訶德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已被深深污染荼毒,雖然他的理想是美好的,但也是極不合常理與實際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實現的時代背景與允許的社會環境條件,但此刻的堂吉訶德已將自己整個身心完全融入了”騎士時代“,騎士精神已在堂吉訶德讀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扎入到了他這樣一個成人深深的腦海,影響且改變了一個成年人多年穩固的世界觀。這一是證明堂吉訶德本身思想的單純簡單,易受外界影響;二是足以證明封建騎士精神的危害之深,能改變一個人多年根深蒂固的看法與意識神態。這注定了堂吉訶德的行為與當時主流社會的格格不入,也註定他泡沫般的幻想遲早會狠狠破碎。

”堂吉訶德一見那情況,抬起雙眼,望着天空,就像在同他的意中人杜爾西內婭道出心聲一樣,叫道:‘我的小姐呀,您忠實的女僕有了第一次機會了,在這個勇氣受到考驗的第一次緊要關頭,但願您能幫我,保佑我。’“這部分細緻描寫了堂吉訶德的語言和動作,顯著體現出堂吉訶德已經把騎士精神化為了具體行動,在行為上又推進到一個更為具體也更為誇張、不可思議的程度,甚至到了用生命去捍衞的程度。一個人能如此忠實捍衞自己的信仰本是件忠實又令人尊敬的事情,但是堂吉訶德選擇遵循與維護一種沒有實現前提的所謂信仰,其結果必然是執迷不悟的悲劇。

”聽到這些,客棧老闆真擔心騎士會採取這樣的極端行為,忙去取來一本記載驢夫所用草料的賬本,又把上文提到過的那兩個女的帶來,此外還要一個男孩高高舉起點着蠟燭,來到堂吉訶德面前,令他跪下,接着,看着賬本,口中唸唸有詞,就如在重複誦讀什麼虔誠演説詞一般。“客棧老闆為以防堂吉訶德做出出格的事情,便拿賬本當成聖經來應付堂吉訶德,而他竟全部相信。神聖的儀式變成了可笑的形式,作者對現實和理想巨大差異的描寫,將自己對當時社會上封建制度與腐化風氣真實的不滿與憤懣滲入到堂吉訶德不可理喻的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中,取得了極強的諷刺效果,表達了自己真實的強烈的不加修飾的情感,直指時事,強烈抨擊。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11

作為一個歷史知識儲備有限的興趣愛好者,我前段時間花了近3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全冊(上下冊),其中有大概六分之一的閲讀時間都花在了查閲文中繁體字上。好在自認為讀的還算認真,於是就想寫點讀後感作為對自己初讀此著作後的一個小結。當然,錢穆先生的這套書值得再次精讀,我保證再讀的時候如果不看註釋,很多字和詞我仍不知如何發音,作何解釋。

《國史大綱》是一本通史性論著,著於抗日戰爭時期。全書在內容取材上詳述漢、唐時期而略寫遼、金、元、清,詳寫中原地區而略寫周邊少數民族,詳於闡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制度而略於具體的人與事,力求簡要,僅舉大綱,刪其瑣節。

就個人整體的觀感而言,首先非常佩服大師們視野之廣闊、學識之豐富,旁徵博引、引經據典都有信手拈來之感。歷史如同一張刻在他們腦中的畫卷,似乎每一個細節他們都熟諳於心,對每一歷史事件得失總結、評論觀點獨到而犀利。這也是長期積累和思考的結果。大家的大師之作,儘管讀起來略微吃力,但正因吃力才讀的慢且細,細細品讀讓人受益匪淺的一點在於,不但開拓視野,更重要是啟發思考。

其次,當我讀到那些描述浩瀚如煙的歷史進程的文字時,過往時空中一些片段就會如電影橋段般躍然眼前。我知道它們並不是電影橋段,它們有的也許曾真實發生,過程被親歷者拿筆記下而流傳下來;有的也許只是來自歷代人們的口口相傳,真相在傳播過程中經或多或少的加工而變得模糊不清;有的來自於今人通過學術研究及科技手段,對歷史進行還原、推斷或假設。

無論如何,歷史本來的面目對於我們來講,只能是一種隔着時空之窗的遙望。但我認為,我們仍要多讀歷史,不僅是因為通過這扇窗,我們可以在歷史浩瀚的遺物中儘可能尋找線索,對於自己所屬的民族、國家以及我們自身進行追根溯源。更重要的是,在這種有趣的探索過程中,我們置身其中的每個人,對於自身與過去,自身與當下,自身與未來這三層關係將會有更多的思考。因為只讀了一遍,我可能還做不到就書中內容的解讀或延伸來分享自己的拙見,僅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談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大事與小事

在歷史整個語境下,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這個需要從不同維度來看。對於君民二元關係來講,皇帝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制定的一條國家政策,任命一個地方官員,在天下黎民百姓看來是事關自身命運的大事。開明的統治者能明察秋毫,感受到社會中變化,民情的動向,他們不是不犯錯,只是能掌控事態,在小事演變成大事之前及時解決。所以歷史上那些所謂“盛世”,都是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所絕對領導。相反,那些亡國的君主既看不到這些變化,又掌控不了局勢。秦二世制定《七科謫》與《閭左戍》時,陳勝、吳廣只是千萬勞役中不起眼的角色,履行着在皇帝看來為民者天生的義務。最終他們不堪忍受徭役,燎起了社會反抗革命的星星之火,導致了一個大帝國的滅亡。

細細想來,那些決定歷史進程的大事件,並非突然爆發出來,追根刨底可能都是由各種小矛盾聚合而成的。如果其中的一些小矛盾能被及時處理,這些大的事件就可能不會發生。那歷史是不是該是另外一番模樣?從這個意義講,歷史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決定我們今天這個時代面貌的因素之一。儘管,只有那些大事件能被記住。

許多人的小事情,加在一起就是國家的大事件,這大概就是“民心”的含義。

多數與少數

《國史大綱》裏有相當的篇幅都在講民族關係,也就是華夏民族與 “蠻狄戎夷”的關係。“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春秋》)大概就是“中國”政府處理民族關係的總指導思想。在中原華夏文化語境中,我們華夏民族不但人數比少數民族多,文明程度還比他們高,於是我們就跟他們取一些特難聽的名字噁心他們。這不僅是一種文化上的鄙視,更多是一種防衞的心理,從一開始就説明你跟我不一樣。但是,當低文明程度的少數民族通過武力征服取得高文明程度地區的統治權之後,如何維持統治就成了統治階層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少數統治多數,光靠武力顯然不行,吸收、融入中原文化,然後儘量把自己變得和華夏民族一樣,所謂“同化”,是必由之路。這個過程中的各種矛盾不言而喻,不但是民族間融合的矛盾,更有本民族內各勢力間關於“漢化”的分歧而導致的矛盾。對於數量佔有、文化佔優的華夏民族來講,被異族統治在文化上是不可接受的,開始的反抗很激烈,反抗不過就慢慢妥協,最後從文化上同化異族,能被同化的最後都變成了華夏的一部分,不能被同化的統治也維持不了多久(比如元朝)。

總之,從歷史上看,民族問題背後都是文化衝突,這種衝突往往伴隨着大規模人口減少,甚至有些民族被滅亡。但同時,民族間既有衝突,又有融合,而正是因為融合多於衝突,才能讓我們中華文明延續下來。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完整與斷裂

有人説“崖山之後無中國”,大概是説元朝是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漢人的朝代吧。以前也有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比如五胡亂華時在北方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不過其疆域只是局部,遠不比元朝統治全境。關於元朝算不算中國這個問題我暫且不做談論,我想如果把歷史比作一個鏈條,中國自有歷史記載以來的歷史,更像是一次次鏈條節點的斷裂,然後又組成新的鏈條的過程。歷史上各個朝代更替,新的當朝者在執政中既會學習前朝,也有自己創新,但這些創新不足以推動社會發生根本性的跨時代的變革,頂多算是前朝的plus版。如果對比唐代和清代兩個時代的社會情況,從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生產力水平等方面做一個全面對比,相隔幾百年的兩個朝代,不過是同處在農業社會的不同階段而已。看看從19世紀以來的200多年間人類社會發生巨大社會變革,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再到現在信息時代,如果19世紀以前的中國社會也發生了這些鉅變,現在的中國又是何種面貌?

從另一個角度講,中國社會之所以幾千年歷經各種變亂而文化不斷的原因,也許就是太過於穩定,我們的文化一脈傳承,導致社會變革的結果只是後來者沿着前人的方向和腳步在走。社會變亂只是打斷了原來生鏽的鏈條,社會思想和文化讓鏈條重新連接,於是,一個完整的鏈條又重新開始工作,社會又按照原來的軌跡在運行。如此循環,直到近代才被打破。

温情與敬意

錢穆先生説:“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温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的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當我們讀到史書裏每一段寥寥數語的記載,更應該透過那些冷冰冰的數字和文字,看到它們背後可能是一大羣人的故事,有生有死,有血有淚,有痛苦歡笑,有喜樂哀傷。厚厚的歷史卷本,記錄的那些征戰殺伐中的善惡選擇,艱難歲月裏的人性光輝,至今讀來仍震撼和敬佩的人生故事,以及流傳千古的詩詞歌賦、,它們穿越歷史的時空,跳過冰冷的文字,直抵我們腦海,讓我們有感受到歷史中的不同一面。

還有一些人,我們讀他們的故事時可能不那麼欣賞,甚至有些厭惡。面對他們,我們不妨少些痛斥和辱罵,多些批判和反思。如果我們是他們,我們在面對他們遇到的那些狀況時又將如何選擇?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樣也沒有毫無污點的歷史,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選擇。

古代與當今

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如果用當今的價值取向去判斷古代人們的一些選擇,也許會覺得古人有時難以理喻。可是,當我們以當時的視角,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如果可以的話)來看待那些事情,也許會對他們那些選擇一些保留態度和理解。不同的歷史時期,如同我們人處於不同的生長階段,我們長大了看小時候的事,有多少是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在我們當時做那些事的時候,並沒有覺得不妥。這個比喻不一定恰當,歷史中的是非曲直自有後人的定論,我們當然也有權力去評判我們先民的一些做法。只是,以史為鑑,過去的事情不正是我們當下所作所為的一個參照嗎?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我們抬頭望向照耀千古的皓月繁星的時候,是否也曾想過,多少年後,我們的後人是否會記得我們?將以何提起我們?該如何評價我們?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12

難道就因為我一貧如洗,默默無聞,長相平庸,個子瘦小,就沒有靈魂,沒有心腸了——你想錯了,我的心靈跟你一樣豐富,我的心胸一樣充實!——《簡愛》夏洛蒂

《簡愛》是英國文學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着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着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裏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

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裏;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裏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個體現新興階級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畫了工業革命時期的時代精神對簡愛,我有的是欣賞和讚美。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不幸卻熱愛生活,並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並最終也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就像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愛心並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張揚的精靈。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然而,最打動我心的卻是海輪,一個同樣充滿智慧和愛心的小姑娘。

海倫——我心目中超凡美麗的天使。她超凡,是因為她完全放棄現世,達到了浩淼高遠的精神境界,有着難以比擬的忍耐精神。她美麗,毋庸置疑,有哪個人心目中的天使不美麗呢?

海倫的超凡是常人無法企及的,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包括簡愛。

海倫在人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卻發出了流星般耀眼的光芒。海輪的一生,有如落日一般輝煌與悲壯,這是一種崇高的美,豁達的美,氣勢磅礴的美,可歌可泣的美。

還記得那次夢中醒來,努力蒐集所有有關海倫的語言和描述。不知為什麼,對她的死就是有一種不甘。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發現了一段被自己忽略了的細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在海倫的墓碑上有這麼一個拉丁文,Resurgam意思是我將再生”。

一股鬱結也心胸的感傷終於釋懷了。我欣然,釋然。“Resurgam”不正象徵了海倫的崇高精神永存不滅嗎?

我想,這也是對海倫的死的的詮釋。

人,不因為美麗而可愛,卻因為可愛而美麗喜歡《簡。愛》,最主要是喜歡書中對愛情描寫。沒有任何露骨、低俗、的刻畫,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種動人心絃、至高無上的愛。

她一直以為自己姿色平平,地位低下,貧窮,微不足道,只配過一種平淡,清苦的生活,象野花野草那樣無人欣賞,無人攀摘,自生自滅。可沒想到她和主人之間燃起了烈焰般的愛情。一開始她把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在喝茶、吃午餐和傍晚的散步,她儘可能地若無其事,平靜處之,但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她打開記憶的閘門,他們相處的一幕幕清楚的再現,陶醉在深深的幸福之中。她多次試探羅切斯特先生和英格拉姆小姐的婚事,羅切斯特先生也佯裝與英格拉姆小姐親密。

他們相互之間試探,相互審視着對方,其實他們早已在心靈上合為一體了。羅切斯特先生對簡刻骨銘心愛的表露:“我有時候對你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特別是象現在這樣,你靠近我的時候,我左邊肋骨下的哪一個地方,似乎有一根弦和你那小身體同樣地方的一根類似的弦打成了結,打得緊緊的,解都解不開。要是那波濤洶湧的海峽和兩百英里左右的陸地把我們遠遠的隔開,那時候,我內心就會流血”“對於只是以容貌來取悦於我的女人,在我發現她們既沒有靈魂又沒有良心——在她們讓我看到平庸、淺薄,也許還有低能、粗俗和暴燥的時候,我完全是個惡魔;可對於明亮的眼睛,雄辯的舌頭,火做的靈魂和既柔和又穩定,既馴服又堅定的能屈而不能斷的性格,我卻是永遠是温柔和忠實的”這話既打動了簡,也打動了讀者。

本該一帆風順走下去結婚生子,但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而擱淺。羅切斯特先生髮瘋的前妻的出現,簡走了,為了她的自尊,也為了對愛情的忠貞。後來發瘋的妻子燒燬了所有一切,跳樓身亡;羅切斯特先生為救瘋女人被倒塌的房樑砸瞎了雙眼。孤寂地隱居在森林間的小木屋……這時簡又來到了他的身邊,在彷彿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後的相見,沒有了語言,沒有了火一樣的激情,他們緊緊相擁,平靜走向小木屋……

這是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過了許多年,可在我看來,仍常讀常新。也正是被故事所深深打動,使我在對待生活,對待環境,待人處事和對待感情方面引為自鑑。在這個什麼都和金錢相關聯,人情比紙薄,人稱之沒有愛情的年代裏。《簡。愛》的故事的確讓人感到一絲温馥和慰籍,讓人明白愛的真諦。也特別適合從小生活在物資充裕,被愛包圍的獨生子女們來讀,來領略簡那自尊、自強、自立、平和寬容和充滿憐憫愛心的精神世界。

愛情、親情和憐愛之心是人類最豐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財富。缺了它,等於白活一世。學會愛人,感恩很重要。

以小説《簡?愛》的與經典,寫過讀後感的讀者一定數不勝數,再此多上一位,叨叨對《簡?愛》一書結局的感慨。

世界上最悽麗完美的愛情是男人想像出來的,是沙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純粹的愛情也許就如空氣中的氧氣一樣,它其實無處不在,只是你看不見又摸不着,縱使感覺到了它的存在又不可避免地要去質疑、考驗、求證。很遺憾的是,愛情不像空氣中的氧氣那麼容易求證它的真實存在性。

那麼,要確證世上完美純粹的愛情真的存在要怎麼辦呢?這件事科學家奈何不了便交由作家操縱。

也許,男人女人的思維差別決定了男作家與女作家在處理愛情的方式方法上巨大的不同。男人的筆頭通常在順境中比較清逸灑脱,他們一旦陷入了愛情便容易忘乎所以,全然無視於世俗的現實。一旦愛情觸礁,為了維護心中那份完美的愛情,男作家此時的筆頭變得絕決而極端了,他們會讓愛情的擁有者以獻出生命為代價,來成全愛情的純粹完美的存在。

女作家則不同。女人在困境中不如男人那般果斷,順境中也不如男人天真。女人是細緻的微言的敏感的,她們對任何事物都有着神經衰弱般的預見性與想像力。女人在沉迷於對純粹愛情的熾烈追逐中仍然不會忘記世界的存在,熱戀中的女人眼中,消失的不是世界上的物與質,而是這個世界上除了她所愛上的那個男人以外的所有男人。女人不會忘了世界的存在,又不忍失去心中至愛時,女作家筆下的愛情就變得複雜深邃沉重,不那麼縱情於浪漫了。完美的愛情去哪裏找?又不甘於承認説世上根本不存在這玩意兒。所以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的結局裏放了一把火。在其他的許多女作家的作品中,結局如果是得到了純粹愛情的,那麼作者即使不是成為縱火犯也不得不製造了其它的悲劇諸如地震與破產之類。

作家最終決定為簡放一把火,把羅切斯特給燒窮了,燒醜了,燒平等了。而此時的簡反而從一位貧民變成了繼承財產的財主小姐。昔日地位的尊卑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然而簡對羅切斯特的愛情是真正純粹的愛情,她愛上羅切斯特不是因為他有名利而是因為他的人,縱使他變窮變醜了,她仍然愛他並要嫁給他。

《簡?愛》這本小説是以簡的性格為脈絡的,這樣的結局是為簡的性格取向服務的。但是對於羅切斯特呢?簡從前有的自尊與自卑難道羅切斯特先生就一點也沒有嗎?難道他就那麼容易做到與簡在一片縱過火的廢墟上重新開始新的幸福生活嗎?

作家是忽略了羅切斯特先生的真實性或掙扎性的。這其實也很好理解,無非是為了成全一段純粹的愛情的延續。如果讓每一個古怪個性都不停地輪番作怪的話,生命哪裏會留下愛情,只剩下爭吵而已。

使傑出如夏洛蒂?勃朗特的女作家也仍然是個女人。但凡是個女人,寫起小説來,總難逃給小説一個不管是否可以成立的其樂融融的蛇足結尾的弱處。

讀者喜歡這樣的結局,因為生活需要光明的存在。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13

近日,公司舉辦了第八期好書推薦活動,推薦書目是《忠誠勝於能力》。剛拿到此書,封面上忠誠既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這句話就深深吸引了我,再細細品讀此書,更覺其中道理值得回味,發人深思,現將幾點突出的感受做一簡單彙報:

首先,閲讀此書讓我明白優秀的企業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以及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優秀的人,對此,一直以來流行着許多標準,如能力超羣,技藝精湛,專家學者......等等,誠然,才華出眾固然重要,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個人英雄的作用越來越小,英雄集體的作用越來大,只有忠誠於團隊的人才能成為團隊需要的角色,才能在團隊中發揮作用,忠誠已不僅僅是品德範疇的東西,它更成為了一種生存技能,所以此書給出了最優秀人才的一個特別標準,那就是忠誠,忠誠是一種能力,只有忠誠與能力共有的人才是最優秀的。

忠誠是一種能力,而且忠誠更勝於能力,對個人來説,忠誠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立身之本,忠誠使自己的工作變得有意義,也讓自己更加有意義,對企業來説,擁有一批永遠忠誠的員工是其進入世界優秀企業行列的基本保證,而員工不忠誠則可能危及企業生存。聯繫本人被公司派到原天勤證券一年多來的工作經歷,深深感到員工的忠誠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天勤證券就是因為其高管對企業對客户缺乏基本的忠誠和起碼的責任感而至法律法規於不顧,其員工也因為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談不上主人翁意識,思想混亂,整個企業處於無序的生存狀態,最終導致企業生存的終結。而對比之下,國元證券之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從一個地方性券商躍升為具有較大規模較大品牌影響力的全國性綜合創新類券商,原因正如公司領導所總結的:公司的發展是公司全體員工凝心聚力的結果,人和是公司賴以發展的優勢所在,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我們公司首先有一個忠誠於公司生存與發展而審時度勢、開拓創新的領導核心,同時也有一批忠於職守、敬業務實、奮發上進的員工,公司和員工上下同心,羣策羣力,所以不僅能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且隨着創新試點資格的取得及借殼上市方案的通過,更向成為中國一流證券公司的目標邁進。綜觀當今世界,有很多歷經百年仍然生機勃勃的公司,如可口可樂、福特、沃爾瑪、柯達等,這些公司長盛不衰的原因在於始終有一批永遠忠誠的員工。

其次,閲讀《忠誠勝於能力》讓我深深領會到什麼樣的人才是忠誠的人或者説對一個團隊對一個企業來説什麼樣的員工才是忠誠的員工,第一,忠誠不講條件,忠誠不講回報,忠誠的人對國家對企業對家人對同事對朋友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忠誠的人不計較付出不在乎多做份外的事,忠誠的人為榮譽而工作,為榮譽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榮譽而工作,就是為企業分擔憂慮,給上司以支持,給同事以幫助;為榮譽而工作,就是替他人着想,為客户着想,把自己最優異的工作成果奉獻給社會;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展示你的才華,展示你的無私和無畏,為榮譽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讓努力成為一種習慣。忠誠不講回報但並不是沒有回報,努力工作,忠誠於企業,在捍衞企業榮譽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榮譽,並使自己的個人價值得到提升。第二,忠誠的人是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有任務不推委,工作出現失誤不找藉口,第三,忠誠的人總是站在公司的立場上開展活動,與公司同成長共命運;第四,忠誠的人絕不利用職權或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取私利;第五,忠誠的人不表現在口頭上,而是拿業績來證明,履行職責是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但忠誠的人絕不停留在合格,而是不斷追求卓越;第六,忠誠不是愚忠,服從不是盲從,忠誠首先是對自己職業對自己做人原則的忠誠。

最後,作為正在不斷髮展壯大的國元證券的一名員工,如何進一步讓自己也讓身邊同事真正成為忠誠於企業的有用之才,這是我學習《忠誠勝於能力》一書後思考最多的問題,我將在以下方面進一步提升自己:一、進一步把忠誠於公司忠誠於公司的企業文化當作一種責任一種動力,切實落實在日常行動中,以身作則,嚴於律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二、忠實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特別是《證券營業部副總經理內控職責》,近半年來,我門在有關領導支持下,針對天勤證券遺留的風險薄弱點進行了認真梳理,對業務進行了流程再造,對櫃枱權限進行全面清理重設,對各項基礎工作進行重建,特別是通過新員工培訓及自己的言傳身教強化員工對國元企業文化從認知到認同及提高風險意識的教育,應該説已取得明顯的成效,但仍需完善的方面還很多,所以我應時刻提醒自己也提醒身邊同事工作中不能有任何懈怠,嚴格控制好各類風險;三、忠誠是要靠工作業績來體現的,而不是口頭上的效忠,所以我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四、忠誠是相互的,無論是個人與公司、上級與下級、同事與同事,還是愛人與愛人,朋友與朋友等等都是如此,首先,我對公司對上級領導應是忠誠的,這種忠誠應建立在真心誠意的基礎上,其次我對我的下屬應是負責的,是真心對待的,也就是説是忠誠的,這樣他們才能從心裏體會到這一點,也才能對公司對上級忠誠,對此我深有感觸,來原天勤營業部工作之初,感覺員工因沒有歸屬感而工作消極,風險意識淡薄,對此,我們一方面嚴格要求,不斷把國元的文化與理念傳遞給他們,另一方面,我們真誠地關心他們,通過溝通交流,讓大家感覺到敬業務實控制風險既是對公司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漸漸地大家建立起相互理解與信任,從而也建立起對公司對彼此忠誠的基礎,我們在以自己的行動幫助他們引導他們的同時,他們也以真誠地理解與支持在激勵着我們更加努力地工作,今後我更要與我的同事真誠相對,同心同德,為公司為營業部的發展不懈奮鬥。

總之,《忠誠勝於能力》這本書確實讓我受益非淺,真誠地感謝公司給我推薦這本書,我也將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同事與朋友。作為社會的人,我將更加忠誠於國家忠誠於家人忠誠於朋友忠誠於自己,作為公司一員,我將更加忠誠於公司忠誠於職業忠誠於同事,認真過好每一天,認真作好每一件事,我將心甘情願地用生命去執行這種忠誠,同時讓自己的生命在忠誠中閃光!

忠誠勝於能力讀後感

近日,公司舉辦了第八期“好書推薦”活動,推薦書目是《忠誠勝於能力》。剛拿到此書,封面上“忠誠既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這句話就深深吸引了我,再細細品讀此書,更覺其中道理值得回味,發人深思,現將幾點突出的感受做一簡單彙報:

首先,閲讀此書讓我明白優秀的企業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以及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優秀的人,對此,一直以來流行着許多標準,如能力超羣,技藝精湛,專家學者......等等,誠然,才華出眾固然重要,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個人英雄的作用越來越小,英雄集體的作用越來大,只有忠誠於團隊的人才能成為團隊需要的角色,才能在團隊中發揮作用,“忠誠”已不僅僅是品德範疇的東西,它更成為了一種生存技能,所以此書給出了最優秀人才的一個特別標準,那就是“忠誠”,忠誠是一種能力,只有忠誠與能力共有的人才是最優秀的。

忠誠是一種能力,而且忠誠更勝於能力,對個人來説,忠誠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立身之本,忠誠使自己的工作變得有意義,也讓自己更加有意義,對企業來説,擁有一批永遠忠誠的員工是其進入世界優秀企業行列的基本保證,而員工不忠誠則可能危及企業生存。聯繫本人被公司派到原天勤證券一年多來的工作經歷,深深感到員工的忠誠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天勤證券就是因為其高管對企業對客户缺乏基本的忠誠和起碼的責任感而至法律法規於不顧,其員工也因為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談不上主人翁意識,思想混亂,整個企業處於無序的生存狀態,最終導致企業生存的終結。而對比之下,國元證券之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從一個地方性券商躍升為具有較大規模較大品牌影響力的全國性綜合創新類券商,原因正如公司領導所總結的:公司的發展是公司全體員工凝心聚力的結果,“人和”是公司賴以發展的優勢所在,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我們公司首先有一個忠誠於公司生存與發展而審時度勢、開拓創新的領導核心,同時也有一批忠於職守、敬業務實、奮發上進的員工,公司和員工上下同心,羣策羣力,所以不僅能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而且隨着創新試點資格的取得及借殼上市方案的通過,更向成為中國一流證券公司的目標邁進。綜觀當今世界,有很多歷經百年仍然生機勃勃的公司,如可口可樂、福特、沃爾瑪、柯達等,這些公司長盛不衰的原因在於始終有一批永遠忠誠的員工。

其次,閲讀《忠誠勝於能力》讓我深深領會到什麼樣的人才是忠誠的人或者説對一個團隊對一個企業來説什麼樣的員工才是忠誠的員工,第一,忠誠不講條件,忠誠不講回報,忠誠的人對國家對企業對家人對同事對朋友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忠誠的人不計較付出不在乎多做份外的事,忠誠的人為榮譽而工作,為榮譽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榮譽而工作,就是為企業分擔憂慮,給上司以支持,給同事以幫助;為榮譽而工作,就是替他人着想,為客户着想,把自己最優異的工作成果奉獻給社會;為榮譽而工作,就是展示你的才華,展示你的無私和無畏,為榮譽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讓努力成為一種習慣。忠誠不講回報但並不是沒有回報,努力工作,忠誠於企業,在捍衞企業榮譽的同時,也樹立了自己的榮譽,並使自己的個人價值得到提升。第二,忠誠的人是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有任務不推委,工作出現失誤不找藉口,第三,忠誠的人總是站在公司的立場上開展活動,與公司同成長共命運;第四,忠誠的人絕不利用職權或職務之便為自己謀取私利;第五,忠誠的人不表現在口頭上,而是拿業績來證明,履行職責是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但忠誠的人絕不停留在合格,而是不斷追求卓越;第六,忠誠不是愚忠,服從不是盲從,忠誠首先是對自己職業對自己做人原則的忠誠。

最後,作為正在不斷髮展壯大的國元證券的一名員工,如何進一步讓自己也讓身邊同事真正成為忠誠於企業的有用之才,這是我學習《忠誠勝於能力》一書後思考最多的問題,我將在以下方面進一步提升自己:一、進一步把忠誠於公司忠誠於公司的企業文化當作一種責任一種動力,切實落實在日常行動中,以身作則,嚴於律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二、忠實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特別是《證券營業部副總經理內控職責》,近半年來,我門在有關領導支持下,針對天勤證券遺留的風險薄弱點進行了認真梳理,對業務進行了流程再造,對櫃枱權限進行全面清理重設,對各項基礎工作進行重建,特別是通過新員工培訓及自己的言傳身教強化員工對國元企業文化從認知到認同及提高風險意識的教育,應該説已取得明顯的成效,但仍需完善的方面還很多,所以我應時刻提醒自己也提醒身邊同事工作中不能有任何懈怠,嚴格控制好各類風險;三、忠誠是要靠工作業績來體現的,而不是口頭上的效忠,所以我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四、忠誠是相互的,無論是個人與公司、上級與下級、同事與同事,還是愛人與愛人,朋友與朋友等等都是如此,首先,我對公司對上級領導應是忠誠的,這種忠誠應建立在真心誠意的基礎上,其次我對我的下屬應是負責的,是真心對待的,也就是説是忠誠的,這樣他們才能從心裏體會到這一點,也才能對公司對上級忠誠,對此我深有感觸,來原天勤營業部工作之初,感覺員工因沒有歸屬感而工作消極,風險意識淡薄,對此,我們一方面嚴格要求,不斷把國元的文化與理念傳遞給他們,另一方面,我們真誠地關心他們,通過溝通交流,讓大家感覺到敬業務實控制風險既是對公司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漸漸地大家建立起相互理解與信任,從而也建立起對公司對彼此忠誠的基礎,我們在以自己的行動幫助他們引導他們的同時,他們也以真誠地理解與支持在激勵着我們更加努力地工作,今後我更要與我的同事真誠相對,同心同德,為公司為營業部的發展不懈奮鬥。

總之,《忠誠勝於能力》這本書確實讓我受益非淺,真誠地感謝公司給我推薦這本書,我也將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同事與朋友。作為社會的人,我將更加忠誠於國家忠誠於家人忠誠於朋友忠誠於自己,作為公司一員,我將更加忠誠於公司忠誠於職業忠誠於同事,認真過好每一天,認真作好每一件事,我將心甘情願地用生命去執行這種忠誠,同時讓自己的生命在忠誠中閃光!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14

一個閒暇的週末,偶然翻開《喬布斯傳》,細細看完這位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傳記,受益匪淺。

我一向對傳播正能量的傳記書籍不太感興趣,因為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我們生活的環境有所不同,就算看了那麼多正能量,到頭來還是得自己去生活中領悟。但是這本《喬布斯傳》讓我感受到這位IT界巨人的偉大和神奇。他為世界帶來了那顆缺口的蘋果,讓iPhone引領了手機行業的發展,也讓ipad、MacBook引領了平板以及筆記本電腦行業的發展。他用自己的人生為我們驗證了一個人可以把生命活成一個傳奇,他的精神和行動力也讓後人備受鼓舞。

喬布斯的生命頗有傳奇色彩,他青年時期初創蘋果,當時蘋果未能被世界公認,後來他中斷了創業之旅,歷經漂泊後再次重返蘋果並研製出ipod、iphone和ipad等產品。簡潔的外觀、人性化的系統功能等優點,讓蘋果企業下的產品快速俘獲了消費者的心。

喬布斯56歲便離開了這個世界,當是他倏忽消逝的肉體並不能摧毀他的靈魂和品質。他的成功與財富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喬布斯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他為產品賦予理想色彩,永遠追求並享受着探索的快樂。他把意念轉為行動,把行動化為產品。在蘋果手機上,我們足以看出喬布斯對極致和理想的不懈追求。喬布斯敢於創新,在諾基亞盛行的年代,他推出一款如此簡約的產品,捨棄手機鍵盤造型、捨棄手機複雜的外觀元素,讓每個人一目傾心。

喬布斯不懼怕失敗,在他30歲的時候,他因與管理層產生分歧而被迫離開親手創辦的蘋果企業,這無疑給他帶去了毀滅性的打擊。可是,喬布斯並沒有讓不良情緒停留太久,他振作起來,創辦了NEXT公司,還收購了皮克斯。最後,讓蘋果公司走上世界前沿,獲得全世界的認可和稱讚!

後來,我繼續讀完《喬布斯傳》,對喬布斯的成長經歷感慨萬千。

喬布斯的親生父母都是大學生,當初拋棄喬布斯是迫不得已。他們故意拖延領養時間,希望雙方的父母能夠同意兩人在一起。最終,喬布斯被保羅和克拉克領養,合同上規定:他們必須能夠喬布斯上大學。

保羅是海軍退役的機械師,經常在家裏面的車庫裏製作傢俱、維修機械,小喬布斯對父親精湛的手藝非常佩服,經常和父親混在一起。有一天,保羅製作籬笆時,對喬布斯説:“籬笆的背面雖然別人看不到,但是同樣要做的非常認真。”

這句話對喬布斯影響非常深刻,在蘋果公司創立之後,他經常和別人談到。

在喬布斯很小的時候,他就聽別人説自己是被領養的,親生父母把他拋棄了,特別傷心。但是,養父母並沒有對他做絲毫隱瞞,而是耐心的向他解釋,希望他能理解。之後,每當有人嘲笑他的身世時,他就會很憤怒地説:“他們(養父母)百分之一千是我的父母。”另一方面,當談及親生父母時,他顯得很草率:“他們就是我的精子庫和卵子庫。”

喬布斯國小時特別調皮,學校就把情況通知了家長。當他父母來到學校時,並沒有怪喬布斯,而是對校長説:“錯並不在喬布斯,是因為你們沒有激發他的興趣。”之後,學校專門針對這件事進行了討論,決定換一名老師來教導喬布斯。新來的老師對喬布斯關愛有加,經常用獎品吸引喬布斯超額完成作業。以至於,喬布斯回憶時説:“後來我寫作業就是為了哄老師開心。”如果喬布斯生在中國,肯定會先被爸媽臭罵一頓,再被領到辦公室和老師道歉,接着寫自我檢討和保證書。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到中美在教育理念上的差異,或者是差距,引人深思。

保羅在修理汽車時,讓喬布斯第一次接觸到了電子設備,極大地激發了他的興趣。喬布斯家的鄰居就有西屋電氣和惠普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喬布斯經常跑到他們家裏面玩,那些工程師也很願意給他介紹一些電子知識。有一次,喬布斯想製作一個頻率計,缺少器件,就在電話簿上找到惠普CEO休利特家裏的電話。休利特接了他的電話,並和他聊了20分鐘,之後把器件寄到了喬布斯家,並給了喬布斯一個製造頻率計的臨時工作。不管是大公司的高級工程師還是CEO,都會這樣耐心認真的對待一個孩子。在中國,有幾個大公司的CEO會接一個孩子的電話?

喬布斯年輕時是一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並且不注意個人衞生,很少洗澡,身上總是帶有怪味。他去找工作時,直接被拒之門外,但是經理欣賞他的個性,於是決定把它留下來。但是為了不影響他人工作,公司規定喬布斯只能上夜班,避開其他職員。喬布斯高中時經常服用迷幻藥,也曾經遠足去過印度尋找精神導師。這些都很讓我吃驚,但是這也許和喬布斯的獨特的思維方式、迥異的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關係。

喬布斯高中畢業後,父母決定送他到州立大學,比如:伯克利大學和就在他家旁邊的斯坦福大學,並且可能會得到獎學金。但是喬布斯拒絕了,他説:“別人去斯坦福,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好什麼,一點藝術性都沒有,我想要的是富有藝術性的大學。”於是,喬布斯堅決要求到全美學費最貴的裏德學院,父母沒有辦法,只好答應喬布斯。

到了裏德學院,他從來不上必修課,只是上自己感興趣的選修課。他曾經選過一門書法課,他説:“這其中藴含的美、歷史意味和藝術精妙之處是科學無法捕捉的,這讓我陶醉。”這也給之後蘋果電腦創新性的創立多樣的字體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一年之後,他感到給父母的經濟負擔太大,決定退學。他並不是真的想離開裏德學院,只是不想交學費,也不想上那些提不起他興趣的必修課,驚人的是:校方容忍了這一切,允許他繼續留在學校,不用交學費。“他有一顆渴求知識的心,這很讓人感興趣,”教導主任説。

喬布斯的好朋友沃茨尼亞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電子天才,是很多電子迷的偶像。有一天,沃茨把最新設計的計算機拿給喬布斯看,喬布斯被絕妙的設計震撼了,喬布斯敏鋭的覺察到這個可以賣很多錢,極力的勸説想把它的免費公開的沃茨。最終,APPLE——1誕生了!

後來,喬布斯和沃茨成立了APPLE公司,並且逐漸壯大。APPLE的成功,我感覺和喬布斯有很大的關係。首先,喬布斯是一個徹底的完美主義者。他把每一件產品都當作藝術品,而不僅僅是賺錢的載體。他絕對不允許一切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阻礙了蘋果電腦的發展,他要求硬件和軟件要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所以,大家可能會發現比蘋果配置高很多的電腦運行起來還不如蘋果)。

蘋果公司壯大之後,有很多人加入進來,但是每當有人企圖把蘋果公司一般化的時候,喬布斯總是堅定的站出來阻止他,儘管可能不被人理解,但喬布斯卻拯救了蘋果很多次。其次,在蘋果公司工作過的人都曾被喬布斯強烈的“現實扭曲力場”感染過,他們本來覺得不可能完成的事,在喬布斯的一番鼓舞之後,就會全身心投入其中。三、善於吸引和聚集人才:他有着超凡的説服力和領導力,吸引和聚集大批優秀的人才,一起為改變世界的理想而努力。在最初創辦蘋果時,有技術天才沃茲;在開發麥金塔計算機時,有全能的計算機科學家傑夫·拉斯金和電腦奇才伯勒爾;吸引百事可樂的市場專家約翰·斯卡利出任蘋果公司總裁時,他説的那句話“你想一輩子賣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讓人震撼也讓人激情澎湃;離開蘋果,創辦NEXT公司時,有管理專家特里布爾和頂級電腦專家佩奇和克勞;在他的皮克斯電影公司,有動畫天才約翰·拉塞特和埃德·卡特穆爾,正因為這些天才的存在才推出了《玩具總動員》、《蟲蟲特工隊》、《怪物公司》、《海底總動員》等一系列經典的數字動畫電影,成就了喬布斯在電影界的輝煌成功。喬布斯改變世界的堅定信念和勇往無前的決心以及成熟的個人魅力讓無數優秀的人才聚集在他的周圍,一起努力和奮鬥最終成就了蘋果和動畫電影的傳奇和輝煌成功。

通過喬布斯,我看到了自己的缺陷所在。作為一名普通的電氣檢修工,以前,我總以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工作者,這一生只能跟工具和設備度過。但是,從今日起,我要像喬布斯那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勇於創新,堅持不懈,永葆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在工作上不斷提高效率,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

與美國人相比,我還是覺得咱們中國缺了點什麼。細細想來,我感到最缺的可能就是為內心的理想敢於放棄一切的破釜沉舟的膽略。很多有才華的人,總是患得患失,不敢邁出關鍵一步;很多敢於創新的人,又急功近利,逃不脱小打小鬧的狹隘。這也許就是美國為什麼以區區幾百年的歷史能遙遙領先於擁有幾千年歷史的我們的原因吧。也許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我們誰也無法左右,但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具有創新能力,並且擁有面對困難永不放棄的決心,這是一名教師能做的也是必須要做的。

理想有多遠,你的路才能走多遠!美國人説,我們需要一萬個喬布斯。我們説,中國同樣需要一萬個喬布斯。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強大,我們的人民才能真正富裕。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15

《定位》這本書,是兩年前看到小米的雷軍強烈推薦的,當時小米正處於浪潮之巔,我很好奇,就買來看。

然而現在才來分享這本書,是因為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雷軍這麼推崇這本書,卻並沒有按照這本書來做。

按照“定位理論”,一個品牌只能做一種產品,而今天的小米除了手機,還在做智能手錶、淨化器,去年還信誓旦旦要進軍空調市場,要與格力一較高低。

有點不能理解,這似乎背離了定位的原則,所以想把這個問題拋給大家,在分享完後,想和大家討論一下,看看大家有什麼獨到的見解?

介紹作者。

艾•里斯,是個營銷界的傳奇人物,他與彼得•德魯克、傑克•韋爾奇等,一同被美國評選為“全球十大頂尖商業戰略大師”。

我今天準備從三個點出發來給大家分享:

一.如何從外部看世界

二.定位的原則

三.定位的方法

一. 如何從外部看世界

首先從序言講起,德魯克晚年曾説過:

我們已經進入組織的社會,所有組織的共通點——就是組織的成果只限於外部……可是,我們只看得到內部。

什麼意思呢?

李笑來説他發現一個現象:員工喜歡賣自己公司的股票,甚至連阿里、騰訊這樣的好公司也一樣,當股票宣佈解禁的那天,那些手持原始股的員工們會第一時間將自己手裏的股票賣掉一半以上。

為什麼呢?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公司。即使是阿里這樣的公司,他們的員工因為身在其中,過於瞭解公司,總能看到公司內部的管理缺陷和系統漏洞,在他們看來,公司可能活了不多久了,不如趁現在還能賺錢趕緊先把股票賣了更安心...殊不知其他公司內部可能問題更多(因為按照《失控》的説法,所有成長型公司幾乎都在崩潰的邊緣。而那些異常穩定的公司,才真的應該小心才對。)

可是我們一般人,通常就是隻能看得到內部,還要站在外面看自己?除了鏡子,站在哪兒也看不到自己呀。

記得兩年前,我特別想創業,當時特別崇拜雕爺,也就是雕爺牛腩、河狸家、薛蟠烤串的創始人,他在《MBA教不了你的創富課》這本書裏講到:“想要創業成功,必須站在月球上看地球。”

我當時一直在想,這到底什麼意思啊?我明明生活在地球上,怎麼跑到月球上呢,還要看地球..……看看地球儀行嗎?直到最近,我才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他的意思其實是讓我們提高我們的元認知能力。

什麼是元認知能力呢?就是“思考 你的思考過程”。

就像《正念的力量》這本書裏講到的:“我是誰?我是我的思考者。”

比如,“我生氣了”和“我知道我生氣了”,這兩句話之間是有巨大差異的。前者只會鬧情緒,用情緒來處理事情,然後越弄越糟;而後者則會反思,誒,我現在生氣了?我為什麼會生氣呢?原因是什麼?那我下次應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神奇的是,當你這麼想了一圈下來之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居然不生氣了,因為你跳出來了。你正在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自己...…這就是站在月球看地球,站在外面看自己,站在外部看世界。

順便分享一下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方法:集中百分之百的人注意力。因為當集中注意力時,是大腦最放鬆的時刻。你們有沒有過這種體會,當你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因為這時大腦最放鬆、最舒服,進入了一種心流的狀態,所以時間才過得飛快。這也是為什麼一次只做一件事效果最好,因為這時注意力最集中,大腦也最放鬆。

理解了這個概念之後,我們就可以回到這本書了,這時候再來看這本書,可實踐性就會強很多。

二.定位的原則

先來説下什麼是定位?

定位的最新定義是:如何讓你在潛在客户的心智中與眾不同。

舉幾個例子:?

西南航空,在當時所有航空公司都是多艙級的現狀下,將自己定位為“單一艙級”,一舉成為美國最盈利的航空公司(也許是唯一盈利的)。

百事可樂,在可口可樂大肆宣揚其“正宗”的背景下(正宗意味着祖輩們都在喝),將自己定位為“年輕人的可樂 ”。

雲南白藥創可貼,利用邦迪缺點——不含藥,將自己廣告定位為“有藥好的更快些”。

有一個島國,格林納達,被譽為“盛產香料的小島”,卻一直無人問津,後來它將自己重新定位為“加勒比海的原貌”,一下引來遊客無數,使這個國家原本高達30%以上的失業率消失的無影無蹤。

然後大家想想,這些例子有什麼共同特點?

1.他們善於分析外部環境,明確知道競爭對手的價值。

2.避開競爭對手的強勢,利用別人弱點,確立品牌優勢。

3.最重要的一點:儘量簡化信息。

傳播和建築一樣,越簡潔越好。

原因很簡單,因為複雜的大家記不住啊。

比如,沃爾沃用的是“安全”,寶馬用的是“駕駛”,聯邦快遞是“隔夜到達”,佳潔士是“防蛀”。

有沒有注意到,他們都只用了一個詞。

讓我想起了《從0到1》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因為關於這本書,我只知道這一句話),就是:

“只要你能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到同行的10倍,你就能超越競爭。”

聽起來好難是不是,但仔細想想,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因為你只需要抓住一點去提高,其他的都不用管。

比如最近我一個朋友想開蛋糕房,問我覺得怎麼樣?我就問,你的蛋糕核心競爭力在哪裏?

她説,有啊,蛋糕造型精美,最好的原材料、超級健康,味道鬆軟可口,包裝大氣上檔次...

因為當時剛看到過那句話,我就在她面前趕緊炫耀了一下功力,我説:不行,這算什麼核心競爭力,要知道,什麼都有,就等於什麼都沒有啊。

如果一句簡單的話不能概括你的賣點,説明你的策略就是失敗的。

圍繞一個核心賣點,把它放大,這就是規則。

保潔公司在這點上做得最好。

在美國,象牙是一款肥皂品牌,剛洗衣粉出現時,一般公司很可能會推出象牙洗衣粉,因為功能差不多啊,但是保潔沒有,他推出了汰漬。

讓象牙暢銷了99年。而汰漬作為一款洗衣粉,也取得了成功。

寶潔的每一個居領先地位的品牌都有各自的名號: 佳潔士牙膏、海飛絲洗髮水、舒膚佳香皂、幫寶適尿不濕,而且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獨特且唯一的特點。

保潔深深地明白,使公司強大的不是規模,而是某個品牌在客户心智中的地位。只有足夠單一,才顯得足夠專業。

三.定位的方法

定位切忌跟風,要尋找空位。

想要找到空位,必須具有逆向思考的能力,反其道而行之。

記得巴菲特説過他最欣賞查理•芒格的一點,就是他的逆向思維。查理•芒格最愛説的一句話就是:“反着想,總是反着想。”

如果人人都朝東走,那我們就看 能不能往西找到一個空位。

書中列舉了幾個方法:

1. 尺寸空位。

在汽車製造商們一直熱衷於加長車身和降低車身的車型,並使之一年比一年流暢、美觀時,大眾甲殼蟲進入市場,車身又短又寬,醜陋不堪。

甲殼蟲的廣告定位是:“往小裏想(Think Small)”。

這廣告表明了大眾的準備定位,從尺寸這一角度,向潛在客户心智中 越大越好 的假定提出了挑戰。結果一直到現在甲殼蟲都賣的超火。

2. 高價空位。

一説到高價,我們首先會想到奢侈品,但其實高價戰略,不只對奢侈品有效,對爆米花之類的平常物品也同樣管用。

成功的祕訣是: 你必須是第一個,且必須有真正的差異化支撐高價。

甚至這個差異化有沒有用都沒關係,它的目的只是給那些願意多花錢的人一個合理解釋。

比如:手錶為什麼會成為奢侈品?是因為“勞力士”的出現,它是第一塊價值昂貴的手錶,它的差異化在哪裏?在那個機械錶的時代,它是純手工打造。

要説純手工打造有多大用?可能也未必,我看我的機械錶、電子錶 走得也一個賽一個準。

它贏在能夠找到差異化,並敢於賣高價。

還有,同樣是打火機,既可以是一塊錢的地攤貨,也可以是幾百甚至幾千的zippo,zippo的差異化在哪裏?最大的特點就是 防風,因為這個特點,它可以賣到同品類其他品牌幾百倍的價格。

所以,要敢於找到差異化,第一個賣高價。

3.性別空位。

萬寶路,是第一個在香煙領域裏建立男性定位的全國性品牌。

CK,也是一個用性別成功定位的案例。

同行業的人大都朝一個方向發展,機遇卻在相反的方向上。

露華濃公司的查利香水,是第一個試圖用男性化名字與穿套裝的女人廣告爭高低的香水品牌。

4. 年齡空位。Aim牌兒童牙膏。

5. 時段定位。Nyquil,第一款夜間感冒藥。

6. 經銷方式空位。Dell戴爾電腦。

其實這本書不只是用於公司創業,對我們每個人幫助也很大。

一. 如何從外部看世界

讓我們知道了,我們需要鍛鍊元認知能力,站在外面看自己,“讓我,成為我的思考者”。

二.定位的原則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找到一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發揮優勢,比如如果你善於寫作,那你就不要去考慮怎麼營銷自己,全身心投入寫作就好,當你寫到足夠好,自然有人會主動跳出來幫你做營銷。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才是最重要的。

三.定位的方法

想想自己有什麼別人不具備的才能或是潛質,不要去隨大流,最好找一個別人都不擅長也不關注的領域去做,反其道而行之,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長尾理論會助你一臂之力。

特勞特《定位》讀後感

“定位”就是你在預期客户頭腦裏如何獨樹一幟。這在商界舉重若輕的言論,影響深遠。

綜觀這本書,第一章節傑克特勞特便根據定位的概念列出許多大公司所普遍犯的九大錯誤。這些錯誤令那些巨頭們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作者的意思,原本這些錯誤可以避免的,但執意所為的後果是損失慘重。如果想避免迷茫,少走彎路,想突出特色而獨樹一幟,想在市場營銷戰中獲勝,清晰定位是絕對有必要的。看吧,那些超級公司正是犯了定位模糊的錯誤,被分為九大類,讓人們吸取其中的教訓。瞧,人們心智中對你的產品的看法,對你公司的看法影響着他(她)們的行為方式。作者告戒人們要放棄改變人們心智認知的行為,最重要的是強佔預期客户頭腦並獨樹一幟。我個人甚至相信這個方法也適用於人際關係的交往。一個獨特的與終不凡氣質的人總是容易讓人記住,這是因為這個人在那個人心中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形象,和普通人區別開來,產生了強烈的個性。如果從改變自己的角度上來説,來一個重新定位不是非常棒嗎?但很難,人的習慣行為是很難改變的,更何況從內涵氣質上的改變。而此時我們所犯的錯誤,和一些機構臃腫,不願意隨便改變自我的企業又有什麼兩樣。所以説要想做好企業,先做好人先。企業是由人構成的。

通用汽車公司,傑克勞特勞形容二十世紀初的通用“一團遭”。很混亂的原因是品牌隨便延伸,各種牌子概念混淆不清,加上沒有價格的區隔,通用無法統一管理好眾多汽車品牌,導致,可以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牌子發展緩慢,劣勢品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改良。基隆深刻理解了這樣的問題,費盡心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塑造品牌,區隔概念,終於通用又慢慢強大起來,但很可惜他的接班總裁不管是唐納還是羅傑都走向二十世紀初所犯的嚴重錯誤,無視區隔汽車概念,甚至放棄了汽車設計的專長,同一性幾乎讓通用喘不過起來了。作者針對這些錯誤總結三大教訓,第一,警惕成功,言下之意是通用因為自大而不講定位,硬把自己一廂情願想法強加到顧客身上;第二,領導者必須封鎖競爭,美國汽車市場被日本汽車拿下,或許它的自大,忽略了競爭對手的猛烈性,沒有樹立良好品牌形象,在人們心智中獨樹一幟而失去市場;第三是,不要與前線失去聯繫,市場競爭狀態是企業必須瞭解的,忽視對手的行為而盲目行動必然付出昂貴的代價。

傑克在第四章寫關了於AT & T公司的衰落主因。AT & T進軍電腦業和有線電視領域而不主張拿下擅長的通訊行業,結果是大量資金投入卻沒有得到相應回報。試問有誰有足夠的實力去撼動IBM這樣的電腦巨人?有線電視又碰上小貝爾及定位清晰專業級的競爭對手。AT & T公司的多元化戰略失策導致錯過了很好的發展時機,對業務定位不清晰。作者得出的教訓這一是關注現實世界,強大不代表可以為所欲為,成長是有極限的。如果能重新回到AT & T公司的主業務上來,焦點聚集在自己是通訊公司的定位上來而不要再妄圖做改變人們心智的傻事。

AT & T公司衰落還不算最壞,如果從世界頂級公司到死亡,那就讓人充滿了遺憾。人們更多的是把這些現象視為極好的研究對象。數碼設備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象一到璀璨的流星。IBM同樣是數碼設備公司的強大對手,很可惜強大就會陷入傲慢,低估競爭對手,市場定位嚴重錯誤,以為迷你電腦才是主流。結果殘敗最後被康柏收購了。事實上所有的大型公司都會犯下傲慢的錯誤,以為市場是自己的可以為所欲為。市場是誰的決定權永遠在消費者手上。

從此本書中不難看出,傑克雖然列出好幾個事例來説明不同的問題,但核心問題就是定位錯誤。那些大公司總以自己認為的那樣來爭奪市場,而不考慮這些行為在消費者頭腦形成的影響,結果付出昂貴代價甚至消亡。我想我們的人生也真的需要認真考慮如何正確定位的問題。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16

1、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

建立團隊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辦企業第一重要的要素。無論投資還是創業,核心因素都是人。巨人重新起來,資金沒有多少資金,實際上還是靠這批人。人確實是十分關鍵。

我摔倒的時候,還很年輕,30多歲。因為我還年輕,又不服輸,自己覺得還能起來。最關鍵還是有周圍的人。儘管摔倒了,我的團隊還沒散掉,有些員工走了,但是我的核心幹部團隊差不多有1/3到1/2還在。他們還給我鼓勵。再加上又碰到一個好產品,就是腦白金這個產品,當時覺得靠這個產品確實能起來,所以也就沒有灰心。

市場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關於人才的問題無外乎有三個方面:找人、培養人、用好人。我在負責網遊公司的時候,就給人事部下過命令要找多少人,招了幾年以後我感覺也沒有什麼突破。後來我開的條件是你找得到一個好的,我給你1000萬。

2、時刻保證公司資金鍊安全

我在珠海巨人出事的時候,負債率高達80%。後來我就跟自己這麼規定的:5%的負債是個綠燈,是安全的,10%的負債就要亮黃燈,15%的負債就要亮紅燈了,不能碰了。像這樣我們的公司就不會因為負債而出問題。

回過頭來看,過去十年中國的著名民營企業老闆進監獄的,表面上是各種原因進了監獄,其實他們有共同的問題,都是負債率過高所導致。負債率過高,資金鍊就免不了會出問題。資金鍊出了問題就會做很多違規的事。民營企業一貫都是這麼做的,沒人查你就沒事,查你你就有問題。

你看這20xx年來,多少民營企業的老闆坐牢,都是號稱中國首富的牟其中、楊斌等等,要數的話,知名的能數十幾個出來。其實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都是資金鍊繃得太緊,所以我看到這點之後,我們就不走高負債這條路,就走低負債率。

3、一把手要抓命脈

營銷驅動型公司,我覺得老闆必須自己抓營銷,必須自己抓廣告。只要老闆不自己親自抓的,這個公司一般沒戲。

如果是靠一個副總抓的,那這個公司如果有戲的話,將來這個老闆肯定要被這個副總開除掉。因為老闆親自抓營銷,就意味着這個公司的命脈是掌握在你手裏了,其實比你掌握着資本還重要。

我覺得廣告是公司的一個命脈,我就只抓這一項,這一項抓好了,其他的交給團隊做,做得也還挺好的。這就叫做“綱舉目張”。只要這個“綱”正確了、“綱”成功了,其他的都好辦。像網絡遊戲就不一樣了,網絡遊戲這塊我就自己抓研發。當時我管網絡遊戲的時候,廣告我就沒管,因為它不需要怎麼做廣告。

4、不做企業不該做的事

一個企業真正走入困境,很少是因為管理不善,很少是因為企業操作的問題,給企業造成最大的損失就是它做了不該做的事,不該投資去投資,這種投資是最大的失誤,這是我們過去親身經歷過的。作為投資,企業應進行大量的論證,國外企業投資的話,只是總投資的百分之幾,不然就會給企業造成資金週轉不靈的狀態。

如“巨人”,它不該蓋樓的去蓋樓,一下耗掉這麼多錢。假若“巨人”當時不去蓋樓的話,光靠腦黃金、巨人漢卡、筆記本電腦等,它也死不了,也不會一下子陷入這麼大的困境。

即使你的員工或幹部中間有一半人心術不正,如吃回扣等,但實際上加在一起總量很有限。一年內耗加起來幾百萬,了不起上千萬元。但是你一個投資幾個億下去血本無歸,你的浪費比他的還大。所以我認為:一個企業最後倒下了,陷入困境了,大部分還都是因為它做了它不該做的事。

5、重視制度的力量

一個員工來你這裏做事,想追求什麼?他的追求可能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兩點:第一點他能不能得到他滿意的經濟上的回報,能改善他的生活,追求他的收入,這是很正當、很合理的要求;第二個他個人價值能否實現。基於這兩點,我就重新設計一套制度。

這套制度呢,第一點就是充分體現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把這一點充分體現在制度裏面去,如果這個設計得合理,這個威力還是相當大的。比如鄧小平在搞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前,那個時候的中國多數的地區,其實温飽都是有問題的,後來搞了一個制度,也沒有説買多少拖拉機,也沒有開多少荒地,但是中國很快就解決了温飽問題,糧食有了節餘。

那個時候我在統計局裏負責統計,我能夠了解這個制度的力量,其實它就是把人的這個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同樣我們企業也是這樣。

6、用企業文化去彌補制度缺陷

其實中國你再完善制度,如果沒有企業文化去配套,去作為補充,是不行的。任何一個制度都可以鑽空子,尤其是中國,中國人能量非常大,非常聰明,所以只有用文化的一些建設去作為補充,這樣的話整個管理才是健全的,整個公司的氣氛才是健康的。

如何制訂這個企業文化呢?我覺得對於營銷類的企業就是針對自己的企業,有可能存在哪些制度上無法解決的問題,然後專門去針對性地制定一些文化,一些口號。就是這個並不在乎要有多高的調,我覺得適用就好。

當時在啟動腦白金期間我制定了幾條,現在我們還在用,現在保健品企業,保健品的業務我不管了,但是就我知道他們現在還在用,為什麼還在用?説明它還是有效的。

7、充分授權

其實權力是挺燙手的,能不在自己手裏就不在自己手裏,只要他的權益、責任,能夠充分配套,把它搭配在一起,撒下去,這樣是最好的。

充分授權,這樣呢,這個幹部、這個員工在你的公司做,他覺得還有舞台,不是事事都要向上面彙報,自己有權可以在他的範圍內作出一些決策,做一些拍板,如果成功了他有成就感,如果失敗了他會吸取教訓,對鍛鍊他本身也是有幫助的。

我授權比一般的老闆會徹底一點。就是下屬非常堅持的,如果我又不是説100%有把握的,我一般不會否決他。我只是覺得,我也沒有把握100%説會失敗,最後它也不能完全説失敗,但是稱不上成功,稱不上大成功,所以我覺得花那麼多精力比起來不太合算。選中了人,然後給予授權,給予科學的一些監督就行。

8、公司管理要民主集中制

我覺得在公司內部,民主集中制很重要。早期我在公司的時候,往往我不民主,然後中間也有過不集中的時候,其實都不是很好。公司的決策一定要既有民主,又有集中。任何一個人腦袋都會犯錯誤,你是老闆,是個天才,你也會犯錯誤。我前面説,我過去自以為想成熟的,70%的都是錯的,我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錯誤的東西是很多的,所以我只能和自己的企業內部骨幹多交流,多徵求他們的意見,決策權一定要民主。

一旦大家共同努力,某個想法認證完了之後,就要果斷地決策。決策完了之後,只要不是方向性錯誤,就要堅定地執行。不要經常停下來調整調整,再停下來調整調整。有時候登山有很多條路,有可能你選的這條路不是最近的,有可能遠一點,但是如果你堅持走;總比那種你走了一條路,發現不是最近的,説另外一條路近,然後再下山再去登那條路,發現又不是最近的,登了一半再下來,總比那種好。所以公司管理機制上,要儘量地走民主集中這條路。

9、做企業要務實

做什麼都要務實,從企業的角度,你能賣產品才是好廣告,你不能賣產品,對我們企業來説就不是個好廣告。比如我們那個腦白金廣告,全國人民都煩,但是那個廣告挺有效果。

我説務實就在這,那個廣告一打完了以後,尤其我們老的版本,就是有個娘娘腔老頭的那個。那個廣告因為我們當時沒有錢,花了5萬元錢製作,請了一個很小的廣告公司做的,但是我們發現那個效果特別好,實際上因為製作成本很低,製作成本低導致了對演員各方面要求不高,那是誤打誤中。

現在廣告太多了,每天晚上一個人要看幾百個廣告,99%的廣告大家是記不住的,等於白打,尤其越美的廣告他越沒印象。這個廣告在裏面屬於另類,反而被大家記住了,是有一部分人説這個廣告太討厭了,我就不買你的產品。是有這樣的人,可是這一批人裏,我們終年跟蹤,多數到了商場的時候,要買東西送禮,他往往想到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個,潛意識裏他還是買了。

這是我們在最低谷的時候做的一個廣告,後來情況稍微好了一點的時候,我們又做了一個更好的廣告,我們説老讓你討厭不行,我們得搞一個好的。有時候就不務實了,請姜昆和大山拍了一個廣告,姜昆的形象又挺好,那個廣告製作費很高,播的次數也很多,但播了之後就不賣貨。

10、少即是多

一個企業不是説產品越多越好,不是説產品型號越多越好。其實有一個主打產品,有一個特別大的產品,就夠了。產品能少一個就少一個。少的目的是為什麼,目的不是為了偷懶,其實就是毛主席説的這個“集中優勢兵力”,集中到一點上去,把精力、人力、物力、財力,全聚焦到一點上去。

《百年孤獨》讀後感3000字 篇17

自釣魚島撞船事件之後中日關係一度十分緊張,值此之際中心校給每位教師贈送日本學者佐藤學的教育著作《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我懷着異樣的心情大致地閲讀了一遍,直觀地感覺在我國如今這個教育改革一浪高過一浪的時期,這並不算是一本時髦的教育著作。但作為一名基層的基礎教育工作者,我能強烈地感受到來自日本教育的挑戰。

佐藤學先生1951年出生,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作為“付諸行動的研究者”, 他“每週去各地的學校訪問,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養護學校等,看過數不清的教室,在各個教室裏觀摩,近20xx年來一直如此”, 他與校長、教師們一起研討改革中的問題,“丟開一切抽象的語言”,並從與校長、教師的密切接觸中,使自己的“研究和實踐獲得了有力的支撐”。他把自己融入到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中,“與教室裏的學生和教師同呼吸”。書中有很多觀點現在看來已經不算新穎與獨特,如: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校本課程研究,學習共同體等等,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共識。但我們要知道本書是作者20xx年5月完成的,也就是説早在十年之前,日本的教育就在“靜悄悄”地革命着。個人認為我們現行的教育改革有些“鬧哄哄”,一夜之間“杜郎口”旋風吹遍大江南北,杜郎口幾乎成了全國所有中國小校必學之地,還意外地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產業,類似的還有成都武候實驗中學等。

那麼,對我們來説,閲讀本書有哪些幫助和啟發呢?我認為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研究,怎樣創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怎樣去“理解”學生、“傾聽”學生?怎樣的教育實踐是優秀的實踐?學校如何實際而有效地幫助教師成長?怎樣把學校變成“學習的共同體”等等。

首先,佐藤學先生這種以“學”為中心的課程。讓教室裏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教師不再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中那種知識的傳授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扮演三個重要的角色:學習環境的組織者、兒童思維的評價者、小組活動包括遊戲和討論的發起者。”

這裏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每個”學生,這就是我們研究的難點,我們誰能夠達到 “每個”學生的這一要求?通常是極少數學生得到了尊重、打開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關注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難以或者説難以自始至終地得到了尊重、打開了自己的心扉、得到了關注的學習。以致我們常常批評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沒有學習的興趣”、“不好好聽講”、“不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等等,造成師生關係緊張,何談“潤澤的教室”?

現在發起以 “學”為中心的教學熱潮,這並非否定教師的積極作用,教師的作用反而更重要,更需要專業素養。“教師要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現,開展多樣化的與學生的互動,以讓學習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經驗更深刻,各種引發‘交往’和‘聯繫’的活動構成了教師工作的中軸。”然而,現在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很多:“洞察力與觀察力不夠,在支持學生戰勝學習上的挫折、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提高其思維能力等,教師的工作都沒能夠認真的展開。”教師的指導作用還沒有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

我們既要追求“發言熱鬧的教室”,又要追求“用心地相互傾聽的教室”。

其實我們課堂上的普遍情形,與日本的情況比,有過之而不及。我們對課堂上學生不愛發言的這種狀況也十分苦惱,認為是學生基礎差,自己的教學設計有問題,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等等,其實問題的癥結還不僅僅只是這些,作為一種普遍情形,原因有哪些呢?

象學生不能夠明白老師提問的意思,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或者回答不上老師的提問;學生膽小,不敢發言,久而久之就養成不發言的習慣;明明知道答案,懶得發言,或者在自己的心裏説了;某一次回答錯了,老師不經意説了下,打擊了他的自信心等等。

首先,理解這種拒絕發言的情形,其次,重新喚回學生髮言、表達自己的願望和需要,這種表達應該是真實的表達,也許其表達的形式是沉默、或者文字,或者不明晰的語無倫次。

的確,有時候費半天功夫,仍是啟而不發,我們常常失去耐心地把所謂的答案輕鬆從口中説出,自問自答的方式的確非常方便。現在想想,答案,真的就那麼重要嗎?我們的目的不是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啊!

應該説,那些對枯燥無味的或者無意義的課題表現消極、毫無興趣的學生不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對這些學生的表現應視之為理所當然,並首先有必要來一番認真的自我反思。而對那些不論對什麼課題都抱着積極的“態度、關心、欲求”的學生在認知上是不健康的,是思維邏輯懶惰的學習者。教師應當擺脱那種在授課中只想達到快樂目的而遷就學生的想法。允許進度慢一點,允許學生髮言模糊一點。

“傾聽”是佐藤學反覆強調的重點。我們教師總是要求學生聽講,其實是要求學生“傾聽”老師的講。教師首先不去“傾聽”學生,如何要求學生來聽講呢?教師不僅要傾聽學生的聲音,而且要傾聽學生未能表達的內在的聲音,“教師邊與每個學生談話,邊傾耳靜聽每個學生尚未説出的話語”。對於“那些在學習上不多言語,然而善於傾聽的學生”應該被評為優秀。所以,只要我們教師學會了“傾聽”,對於那些上課發言不積極的現象,我們或許多一些理解。

佐藤學為什麼如此重視“傾聽”?這是他的教學理論所決定的,因為他所看重的是對話,師生之間的對話,生生之間的對話,他認為只有在一個相互協作、充滿活力的對話式教室中才存在真正的教學,才有所謂的學習的快樂和教育的幸福。在他眼裏,教學方法包含四個要素:教師、教材、學生、學習環境,這四個要素的相互變化構成了教室裏的生活世界。“學生自立、自律的學習必須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在與教材、教室中的學生以及學習環境的關係中來加以認識。學習只在與教師、教材、學生、環境的相互關係中,才能夠得以生成、發展”,兒童的主體性要在這些關係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

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傾聽”呢?我認為首先思想上要有這種“傾聽”的認識,其次要有過硬的業務水平,還要有靈活的教學機智。教師的愛崗敬業、對學生的愛心、靈活的教法就要體現在和學生的交往互動上,體現到“傾聽”得到學生髮出的和未發出的聲音,體現在讓學生自立、合作地進行活動,使得“各種讓學生的看法和想象相互碰撞激盪,迴響共鳴”,形成教室裏的“交響樂團”。

要讓教師做到這些,作為學校要以教師教學教研為核心,經常召開各科教研會,共同研究教師的課堂教學,“把授課實況展現給外校教師並請他們進行評價的公開研討會,是推進學校改革的必經之路。”,佐藤學希望的公開課不是那種為了上級檢查或者評比而特地準備的公開課,在他眼裏“上公開課時保持平時上課的風格才是最好的”,因為在這樣自然狀態下的公開課上“每個教師僅僅是為了改善自己的教學而致力於自己獨立的研究課題,並通過校內教研活動公開自己的授課方式,以達到互相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我想作為老師吧,多年來已經有了一種職業的倦怠,不願意去研究教學,不想上公開課,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教研似乎也只是一種形式,走走過場,要是有上級領導檢查工作,學校也只是安排年輕的、聽話的教師去應付。作為教師,這樣想,危害的只是自己,沒有提升的只是自我。而作為一個學校的領導,沒有創新教研的想法,沒有看過上面的文字,甚至自己都不願意參加課堂教學的評論,不願意充實改革學校的教研活動,真是學校、學生的悲哀!

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一書,樸實的語言,看的我直冒冷汗。我們要向日本學習,二戰之後,在短暫的幾十年從一貧如洗髮展到世界經濟強國,不能不説他們的教育成功是重要的功臣之一。作為教師,我就應該不斷學習,就應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就應該做敢於開放課堂的老師,向自己挑戰。作為校長,就要勇於帶領學校,使教師成為最好的教師,使學校成為最好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