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通用20篇)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

他説的“做人”是那種意思,是“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那樣的人,是在意義上做一個精神上有所昇華的人。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通用20篇)

《家書》不過是用文字概括了我從小在父親身邊所感受到的一切。

從古至今,家書都是連通家人的情感橋樑,它有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也有過“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種種典故。《傅雷家書》始於1954年,傅聰——傅雷的長子出國留學波蘭,學習鋼琴演奏。父子倆情深意切的交談,貫穿在一封封家書中。而傅雷的家書中,卻不僅是親人的思念,我讀這本書,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感悟,對祖國的熱愛……

個人心中,都暗藏着一個心靈的歸屬,可以在此,發自肺腑地與親人暢談。而從無聲的文字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不僅僅有傅雷與兒子的深厚温情,還有一種若有若無的熟悉。

這是一位嚴謹的父親對兒子耐心的指導。幾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倆對於鋼琴藝術的感悟。傅雷不僅關心兒子練琴的生活,還不斷強調各種曲調的情感,比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樸實的語句中更體現的是父親對於兒子的關懷,對於藝術的追求。

這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傅雷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囑咐他堅定立場,待人謙虛,禮儀得體,心懷愛國之情。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含情脈脈的文字後,是遠隔兩岸的深厚情義。文字本無情,卻承載了愛的温情,似細水長流,滋潤乾涸的草地。在一個時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堅決地告訴兒子,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困難重重,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改造,向一切傳統,資本主義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感情與習俗做鬥爭,我們必須拋棄所有的人生觀和舊的社會準則。”

傅雷對兒子的關心更多讓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沒有分離,沒有書信,但仍有那種熟悉的感覺,那種愛的關懷。父母對於我的幫助,也是無私的,他們教我感恩,細緻,對學習,對生活……家書記錄的,是我的生活,它教會了我懂得與珍惜。

我誕生在了一個與傅雷完全不同的時代,一直以來的幸福團聚讓我們缺少了書信的交談,但那份來自父母細緻的關懷,那些點滴的愛仍然熟悉在我的腦海裏,無論何時,無論愛的表達有什麼不同,從傅雷的家書中,我更看清了這份愛,我會在淡淡的清歡中感受愛,感恩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2

初看《傅雷家書》的時候,首先感到的是傅雷心切和望子成龍,字裏行間句句流露出對子女的嚴格而深刻的教育,每封家書都映照出他對子女的愛之切和情之深。像所有中國的父親一下,傅雷對子女的愛是熱烈而又深沉的。他把行動上羞於表達的愛,當面説不出來的話通過書信傳遞給子女,使孩子雖然遠在國外,但一樣體驗到父親濃濃的愛。我在讀《家書》的時候,我時常會想:我的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們對我或者正面教育,或者循循善誘,都是因為愛!

讀《傅雷家書》,我受到了很多的成長教育。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謙虛待人、謹慎做事、禮儀得體;遇到挫折不氣餒,取得成績不驕傲,做人要有氣節、有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我很慶幸在九年級這個暑假讀到了這本書,因為我正處於擺脱青澀,探知世界,走向成熟的人生關鍵階段,還有很多內容我暫時還不能完全理解和接納,但正像我爸爸對我所説的:“這本書值得你一直讀,讀一輩子!”

讀《傅雷家書》,我觸動的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他敢於讓兒子自己去闖,支持孩子有自己的選擇。傅聰雖有磨難但最終成為了享譽世界的音樂家,這與其父親支持他大膽地闖是分不開的。傅雷讓孩子從小就出去冒險,接受挫折教育,獨自應對國外生活的種種挑戰,而不是溺愛孩子。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3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經驗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書信作為萬里相隔的親人之間維繫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我長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即使是因為讀書而離家,也不會離得很遠,所以根本無法體會到那種互通家書時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的憂愁和絲絲的甜蜜。

這本厚厚的家書中承載的是多麼深沉的父愛啊!“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説不出為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從上面的語句,字裏行間可以看出傅雷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茁壯成長,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其實家長都是這樣的,從八月懷胎到十月分娩,家長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哺育成人,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後不至於露宿街頭。而,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獨飛之時。作為父母,既為他們而高興,也為此傷心難過。畢竟是骨肉之情。作為我們應該體會、理解父母的苦心,讓父母看到他們想看的一幕——我們快快樂樂的生活,也算是報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

這不禁讓我聯想到如今的子女教育問題。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現代獨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長們對孩子包辦過多,家長們不僅不讓孩子做家務,連自理勞動也由家長包辦。盛飯、穿衣、削鉛筆、戴紅領巾、洗手絹襪子等等,都由家長代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長當成了枴棍,一步也離不開。結果養成了孩子的依賴性,降低了這一代人的素質,孩子不僅不能成為強者,倒可能會成為一個窩囊廢和寄生蟲。孩子的意志力、堅韌性得不到鍛鍊,自立自理能力較弱。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4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對人生的認真和子女的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由此方面甚至有些苛刻自己的味道。

傅雷給自己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它國國籍愛子的精神令人感動,從書中我也體會到了我的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精神養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為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傅雷説過:“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説:“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説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勢交往”。

回想起生活中與父親的點點滴滴,我用心去感受。那堅實的愛是風雨所不能剝蝕的,是它物所不能替代的,唯有母愛才能與之媲美,我總是不懂道理,不顧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讓父母操碎了心,今後我要像傅雷的兒子一樣孝順父母,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5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得到了一本《傅雷家書》,無意間一翻,便被它吸引住了。

這本憶是由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幾十封家書組合而成的。“把人家的讚美報告給我們,是你對我們最大的安慰;但同時必須深深地檢討自己的缺陷”。短短一句話,就體現出傅雷對兒子的良苦用心,不僅誇讚了兒子,還告誡了他不能驕傲自大。

在傅聰在外留學的二十多年中,傅雷便一直用書信的方式與兒子交流,教給他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基本要求、與人相處的方法……

即使他們父子間隔着萬水千山,也阻止不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因為只有真心愛他的人,希望他好的人才會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教給他。

這讓我想起了朱自清的父親,他一人獨自承擔着家裏的重擔,面對家裏不景氣的生活,他也沒有抱怨和氣餒,甚至安慰自己的兒子。朱自清去了其他地方學習,父親仍然與他快保持聯繫,時常問候他的身體狀況。

同時,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在外地打工,即使我們各在一方,也能用電話聯繫。父親在電話中關心着我,教育我要好好學習。父親就是這樣,説的話總是很少,但他每次都能理解我們。

父親的教誨簡潔而明瞭,包含着他對我們的關愛。父親的教誨親切而又細心,包含着他對我們的期望。父親的教誨温暖而又重要,包含着他對我們的無私教導。父親每句教誨中都充滿了父愛。

所以,父親的教誨是無私的,我們都應該聽取父親的教導。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6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家書是遠離家鄉的遊子與家人唯一的通信方式。從小不離父母的我,從未體會過這因距離而產生的淡淡憂愁和絲絲甜蜜。我向往的這種感覺是傅雷家書給了我……

《傅雷家書》中,那185篇的家書,包含着父親對孩子事業上的引導,母親對孩子生活上的叮囑……那平凡樸素的言語卻一次次讓我感動得流下淚,我忘不了當時浮現在我眼前的場景:分別後父母充滿思念的徹夜難眠、傅聰回家後父母充滿喜悦的淚流滿面、因長久沒有收到兒子的信而擔心憂鬱、甚至是孩子回信中一個錯別字的糾正……父母的愛大的包容一切,小的無微不至,全部體現在傅雷家書中。

傅雷家書中的愛,或許就是距離產生的不同尋常的愛,它的不同尋常,不是它的愛超脱塵世,而是因為距離,使人們懂得了珍惜這份愛!如果你還不懂得珍惜,那麼從現在開始珍惜身邊的愛吧!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7

《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書信。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這本書中。不是這本書的語言有多麼精彩,也不是這本書的情節有多麼動人,而是這本書的濃濃父愛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封封書信,最短的一兩百字,最長的七千多字,但是無論長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為父親對孩子的期盼與熱愛。

當看完這本書時,我感慨頗深,聯想到了我的父親。其實我的父親也是這般慈愛的啊!我與父親近些年來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過矛盾,但也可談得來,似乎比以前少了許多隔閡。作為“教子篇”的《傅雷家書》其實也詮釋了父愛的真理。父愛在此書中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其感情之純真、質樸,真是令人動容啊!

父愛大如宇宙,父愛隱如輕風!父愛高如俊山,父愛深如桑海!同學們,愛自己的父親吧!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8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着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接着又説“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裏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説,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9

對於如何教育孩子從古至今一直是個經久不變的話題,也永遠是個不朽的話題。

大凡有所作為的人,必定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父母或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傅雷與兒子傅聰13年的通信。就每封信都記錄編號,且字跡乾淨、大小得體這一點而言就表現了傅雷作為父親自身嚴於律己的精神。

我們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或裝做不知道,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時,也是在對自己提要求。有時父母都做不到,怎麼會得到孩子從口到心的信服呢。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常常要求孩子少看電視或電腦,而自己卻在電視和電腦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傅雷與兒子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談,這很難得。這也正是許多父母苦惱的問題。很多父母總是抱怨孩子和自己沒話説,卻從不反省自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把孩子當作朋友,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才會得到真誠的交流。

現在的孩子和傅雷的兒子的那代人,相比管教是否更難些。應該承認:要難很多。現在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大。網絡是時代的進步,也會使人誤入歧途。西方一些開放的思想,像空氣一樣到處在改變孩子的呼吸方式。暴力、色情無處不在。真不知如何對應。要讓孩子瞭解社會的陰暗面,同時更多的是充滿陽光的清新世界是何等的不容易。人不可能永遠做一個裝在套子裏的人。怎樣教孩子用過濾的方式呼吸呢。

管教,這兩個字但從字面理解,管理和教育要同時進行,缺一不可。然而當父母的如何能恰到好處的掌握分寸哪。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童年。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0

其實,當我一開始看《傅雷家書》時,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大男人的文筆,特別是第一篇中傅聰的離別時的情景,看上去竟像是生離死別。但在這其中,我也發現,傅雷是一個讓我震驚的父親:他愛孩子,但不慣;他疼孩子,但不過。

他曾在書信中批評兒子太沖動,做出要去蘇聯進修鋼琴的決定。他忍着腰痛,寫下長信,理性而清晰地寫下了波蘭和蘇聯老師的比較,他説:“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個盤裏很精密地稱過。”細細讀來,讓人感覺,這好像是一位長者在細心而仔細地教導後輩為人處世的經驗,告訴他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在這其中我又看到了一個謙虛而恭敬的父親,他為兒子進行教導後,並沒有直接命令兒子:你必須聽我的!而是幽默地説:“假如你還不以為我頑固落伍,而願意把我的意見加以考慮的話,那對我真是莫大的‘榮幸’了。”嚴肅而不失幽默,理性而不失温情。

也正是如此,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也許是世間總是巧合不斷,我與傅聰一樣,常年與父親相隔兩地的。但每當相見時,他總會用他那雙飽含深情的眼睛看向我,那雙滿是老繭的大手僅緊緊地握着我的手,用他的大拇指輕輕摩挲着……我似乎在他心裏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我父親有一個惱人的“毛病”:老是給我打電話,沒事也打,有事也打。常常是週五時,還沒有到家,電話已經“叮鈴鈴”地響了好幾次了。有時電話鈴一響,奶奶看到那串137開頭的熟悉號碼,就會條件反射的叫我接電話。我老會想:是不是每個父親都會像我父親一樣,在看到子女時,即使上一秒有再大的火氣,下一秒也會立即調整好情緒,眼神温柔的看着孩子,親切地説:“怎麼了?”

在傅雷的書信中,我看見了我父親的身影,想起那一記記的“温柔殺”那種父愛的偉大就油然而生了。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1

一個月前,在書店看到這本家書,父母曾經推薦過,於是買了下來,怎知這本書竟使我一月心境忐忑,思想波動。

剛開始讀便想提筆寫書評、寫讀後感,似乎每篇書信都可以傳言,曾想過多少關於偉大與崇高的辭藻來修飾它!怎知心中激盪澎湃,竟無從下筆。如今,讀完最後一頁家書,凝視傅聰手捧先生遺骨的眼神,似有千言萬語,怎奈斯人已逝。

最後一頁了,漸漸,心從這令人驚歎的感動,到發自肺腑的共鳴,以及最終離人兩界的傷懷中平靜下來,回思着。除去合頁後的孤獨,先生那股子力,似乎在為我醖釀這什麼,召喚着什麼。

我有一個理想:有這樣一個世界,文化上歷史悠久,但民族年輕,生命力旺盛。用科學的方式在嶄新的世界裏構建着以正義、高效、公平、自由為原則的合理社會,人們高尚文明,美醜分明。也許永遠沒有這樣的世界,崇尚這一切的人太少了,世俗的世界中人們甚至不願意有他們的存在。

正直、高尚、堅毅和智慧,這些美的東西是多麼可貴,追求這一切是如此純真的信仰,為什麼這樣的追風者要受到無盡的痛苦?追求不到美的,便把追求美的人定義為虛偽,追求不到理想的,便把追求理想的人定義為輕浮,甚至在童年期就斷絕他們的理想,讓他們沒有機會想象理想,扼殺他們的追求。先生棄世一生,痛苦幾人堪知!!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2

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脱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閲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但父親對我的成績並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問人處事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父親常常給我講起以前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親苦苦婆心的教誨,但是我知道父親只是想讓我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父親並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但是父親豐富的人生閲歷是我這個年齡沒有經歷過的。所以我知道,現在應該好好聽取父親的教誨並且深深的記住,身體力行的去實現。

他雖然不是像傅雷一樣偉大的人物,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學習的人。

父親,在我心中,您永遠是偉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傳身教下,我會有更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長道路。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3

這個寒假,我再次重温了《傅雷家書》,對於傅雷對傅聰深沉的愛,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誨可謂是眾所皆知的。在文中,他反覆強調着做人總是排在首位的,學會做人才是人所要做的根本,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腳跟;若是不會做人,那麼人就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了。另外,傅雷也多次提出“理財”的重要性,也從側面反應出了他對待生活的嚴謹。他對兒子所要求做到的每一件事,自己也會去改正這方面的不足。所以從傅雷的身上,足以見得他對“言傳身教”四個字的完美詮釋!

其實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千千萬萬的父親也和傅雷一樣,伴隨着孩子的成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便會越發顯得焦急。傅雷對大兒子傅聰傾注了畢生所有的心血,因此對傅聰的管教也是極為嚴苛,不過這對傅聰以後走上的音樂之路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很多家長也開始步人後塵,在孩子不乖的時候用暴力解決問題,但這隻能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畢竟有些家長並沒有以身作則,所以這種做法只會加重父子之間的隔閡,讓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

在當下這個衣食無憂的社會,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父母開始無節制地溺愛孩子,把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給孩子。這不僅僅是在無形中毀了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覺間使孩子有了“父母對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想法,到頭來,這種孩子以後所碰見的問題都無法自主解決,最終成為一輩子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傅雷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值得令人深思,最終兩名兒子也獲得了相當高的成就。這就告訴我們:只有經大自然磨礪過的花朵,才能真正的綻放,成為別人眼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4

這是一部充滿了父愛與諄諄教誨的教育的書信集.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是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的長輩,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做推測,更作為一個指路人,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幫助兒子吸取經驗,讓他引以為戒.

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極為淵博的知識.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為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象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着他的沒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書,是寫在兒子成功之時,作者的兒子在那時剛剛取得了音樂會的成功,邊寄了一封家書給父親,傅雷在受到家書的時候,一方面為兒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真心的為兒子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誡兒子,不要為勝利而衝昏了頭腦,要兒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傅雷對兒子的祝福,表現了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但他在祝福兒子的同時也不忘教育兒子,卻體現了他最為一個長輩對晚輩的嚴厲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業卻是無限的,通過親生兒女,來延續希望,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是一項為人父母所應盡的義務.從傅雷的行為中,也不難看出,他是一個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在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對世界負責任的.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5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也正是因為家中有這樣深厚的文化底藴,使得傅聰得以健康成長為一個令中國驕傲的音樂家。《傅雷家書》寫的正是傅聰遠赴波蘭留學並定居後,傅雷寫給兒子的家書。

從這本書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父與子之間毫無隔閡、親如舊友的情感。大洋並沒有阻斷他們心與心的溝通,生活上、事業上、藝術上、情感上的話題,他們無所不談,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為兒子的人生之路點燃了一盞明燈。

傅雷告訴兒子如何看待困難:“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鋭痛苦的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在成功之路上,必定會有數不清的困難與艱險、辛酸與淚水,面對這些,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才能超脱小我,成就大我!

他告訴兒子何為真正的“善”:“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只有這樣的善才可以稱為“大善”。善應是發自內心的,服務大眾的,而不是僅僅為了滿足內心某種自私的慾望或達到某種個人目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些事,得到並沒有真正得到,失去並沒有真正失去,為大多數人着想,使大多數人幸福才能稱得上是真善。

讀過這本書後,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為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這位睿智的長者將他畢生的生活智慧澆注在這二十多篇書信中,需要我們懷抱着一顆純真的心去領悟……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6

在一座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大園林中,靜靜地躺着一座挺拔的墓碑————傅雷之墓。今天我們通過《傅雷家書》來重現了傅雷悲慘而又偉大的一生。

“哇……”一聲啼哭響徹了這個山莊。父母憐愛地看着孩子,孩子哭得越來越響,於是父母決定給他取名為傅雷。

七歲的傅雷愛玩耍打鬧。一天,父親不幸被冤入獄。從此以後,傅雷的母親開始為傅雷的未來作打算,用逼迫、自殺,不擇手段讓傅雷收起兒童愛玩的天性,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這給傅雷造成了一個有缺憾的童年,但也讓傅雷的未來生活少了許多挫折。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的信中這樣寫道。傅雷愛子,但更多是以他母親的方式愛孩子。嚴厲的家規讓傅聰傅敏從小就懂禮節、講禮貌。在傅聰去波蘭留學後,父親才在信中對他展現父親深沉的愛與期望。整整一本傅雷家書,傅雷不僅在教給兒子知識,更多是讓兒子學會做人。

傅雷死前幾天,還在與兒子傅聰在信中交談。這份愛子之心,天地昭見。當_結束後,兒子傅聰用盡心力還了父母一個清白。

傅雷,一代文學巨匠的故事,還在被我輕輕翻閲……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7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__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8

在以前,人們不像現在一樣有電話可以方便人們來與遠方的家人交流,所以書信,便成為了一種很好的方式。談起家書,《傅雷家書》這本名著肯定會浮現在腦海間......

書的第一章説了不少作為父親對自己孩子虐待的道歉話語,從中可以看出來父親對孩子的濃濃愛意。在孩子走後,父母也表達出了自己的不捨之情,是啊,那畢竟是自己的骨肉啊,誰能捨得呢!在除夕夜,也只有深深的思念。大人總是比孩子要有經歷的,於是自己便可以告訴孩子各種關於學習的方法,幫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當在深夜,也不能擋住一個父親對兒子訴説的心情,為孩子成熟而開心,與孩子討論自己的工作......這些不都是一個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嗎?在這些家書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足以體現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關愛。每每當孩子來信,父母總是會上揚嘴角,熱淚盈眶的讀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書。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己在家裏的表現,對父母的話語有多少厭煩與氣惱,總覺得自己長大了,不用他們管了,可他們卻還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其實這都是父母的愛,只是我們現在還小,不能明白透徹。如果我們像傅聰一樣離開家裏,或許就會懂得父母了。我們平常對家人總是不滿,總是挑剔,卻從不曾注意他們漸漸白去的兩鬢,那是為我們操勞的結果。家書的內容並沒有侷限在關心兒子身上,更多的是與孩子討論自己的生活、工作、詩人和音樂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那些經驗及教育道理。請記住,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

請從現在開始,對父母好點,理解他們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19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出名的家書,每次去書店家書區域,都會看到此書。閲讀此書,我是通過讀書會開始陸陸續續閲讀的。讀完此書,感覺本書確實很不錯。因為該家書本來只是父子、母子之間的對話,並沒有為了出版而寫,所以,書信中的內容讀來真情實感,也頗有啟發。

除了真情實感之外,我能看到父母對兒子的關切、掛念之前,真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

本書所選編的家書內容,能明顯地看到父親和母親的不同關注點和切入點。傅雷更多是筆墨和精力放在如何指導或建議練好琴,提升水平,而傅雷母親更多地關注身體、家庭以及理財方面的事情。通過本書,讓我們看到了傅雷家風,以及家教風格,對我也是個啟示。

對於父母,要想教育好子女,其實是要付出很多的。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子女的教育更是費心。千教萬教,教孩子做人,教孩子愛國,愛我們的文化是非常重要。

書信內容很豐富,裏面好多語句也值得我細細體會和感悟。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閲讀的好書,讓我們為人父母者獲益匪淺,也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努力,體會父母的不易,更能理解父母。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體會分享 篇20

近一時期我被《傅雷家書》深深吸引,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同時使我對生活增添了新的感受和思考。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

這是一部充滿着父母之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每個做父母的都深愛自己的子女,這是一種自然規律。盼子成材,望子成龍,更是所有父母的宿願。然而如何教育子女?子女怎樣才能成材?一直是困惑所有父母的課題。《傅雷家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很發人深省的啟示。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温厚善良的東方女性。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

做為父親,傅雷非常嚴厲,甚至有些“殘酷”,但他完完全全盡到了做父親的責任。儘管傅雷每天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他時刻沒有忘記做父親的責任。孩子從小到大,無論在身邊還是相隔天涯,他都完完全全承擔起了父親的一份責任。當四十年代初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不讓孩子在外唸書,甚至反對孩子上街頭遊玩,他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發現在傅聰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便首先在家中,圍繞着音樂教育這個中心,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功課。對待幼小的孩子,正如他對自己、對別人、對工作、對生活那樣,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並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規定孩子怎樣説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防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聲音。甚至因傅聰不愛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的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這些在我們看來,很是“殘酷”,但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正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孩子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做為父親,傅雷即可親又可敬,尤如心心相印的朋友。傅雷對待孩子除了嚴肅、嚴厲外,又不失細緻入微的關懷、體貼與温馨。在孩子經受痛苦時,傅雷鼓勵孩子説:“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在孩子事業方面遇到挫折時,他鼓勵孩子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説“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為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

當孩子成年後,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而當孩子們成家後,他又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温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着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温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福氣。翻動着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想到我們這些做父母的身上正是缺少這樣東西。我們應該學會與孩子朋友式地相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與人格修養的讀物。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的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他曾經有志於美學及藝術史論的著述,卻終於遺憾地不能實現,但在他的兒子身上得以實現。我覺得,這其中移傳基因是一方面,主要的是得益於父親對孩子的嚴傳身教和細緻入微的(書信)交流。更主要的還是他對藝術的執着追求和對做人的高標準。傅雷在注重培育兒子的藝術才能的同時,十分重視教育兒子如何做人。他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傅雷對藝術的理解十分深刻,站在人格的高度上看藝術,他説: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小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我印象深刻,頗有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