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讀書心得(精選5篇)

天才在左讀書心得 篇1

以前阿秀曾經跟我提到過這本書,我貌似也看見她在我電腦裏也下過這本書,當時我也沒在意。後來也託她的福,張章同學把這本書交到了我手裏!當然當時的使用權不屬於我,後來因為些原因最終使用權還是屬於我了。照這麼回憶其實我跟這本書還挺有緣,若不是我在莫大的東台大潤發超市巧遇張章同學三次,這本書也不會到我手裏啊!

天才在左讀書心得(精選5篇)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作者採訪精神病人時的故事。通俗的説,就是以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這個,我們不斷質疑的世界。

其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質疑這個世界,例如先有蛋還是先有雞,活着的真正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等等一系列的質疑!我們正常人也許只是從表面分析一下。而精神病患者往往會偏執於他們所執著的事,把一些微小的事放大化的來看,以至於做出些極端的事情。所以在正常人的眼裏他們病了,俗稱“精神病患者”。

書中提到有很多精神病醫師因為長時間跟精神病患者接觸最終他們也“病”了,也許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本來就存在些因素。因為長時間跟精神病患者接觸他們內心裏面的平衡點被打亂了,所以“病”了!其實天才與瘋子只是一線之隔,關鍵在於內心裏那個平衡點!

書中有兩個愛情故事。但是可以用一段文字説明。摘抄的。

指間的戒指不再閃亮

婚紗在衣櫃早就塵封

我們的容顏都已慢慢蒼老

感謝你帶給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為你

我才有勇氣説:

“永遠,永遠。”

第一個故事是一位臆想症的老人,老伴逝去多年,依然認為他活着。

第二個故事是一位喪偶的中年人,不斷的學習生理等課程,為了復活愛人。

感觸很深,然後靜默不言。

’‘’‘’‘’‘’‘’‘’‘書中有一段是講“角度問題”。一個女“患者” 説在工作外她會是個孩子,她喜歡這個新鮮的世界,而不是去習慣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必須跟別人一樣的態度!這個女人其實沒有問題,反而是認為她有問題的人才有問題。不是每個人都習慣墨守成規,孩子是的列子。不是所有大多數人認為對的事情就是對的,大多數人認為錯的事情就是錯的!而那個“大多數“的界限往往讓我們思想上有限制了,所以漸漸的我們也就習慣了!

書中結尾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人生若只如初見“!

天才在左讀書心得 篇2

曾看過這樣一道測試自己是哪一類人的題:別人給你一元和一毛,你如何選擇?其下,又看到這樣的答案:兩張都要的是天才,只拿一元的是正常人,拿一毛的是笨蛋,兩張都要然後撕了的是瘋子。也許大多數人看這道題會懷疑答案的真實性,也許會在意自己屬於其中的哪一類人,也許會有人關心的是另一個問題--天才和瘋子的聯繫。

天才和瘋子兩張都拿了,區別在於,瘋子拿到後撕掉了。這麼看來,平時看起來截然不同的兩類人,似乎是聯繫最為密切的。

仔細想想,倒也不會覺得多驚奇。我們所熟識的許多歷史人物中,有不少天才跟‘瘋子’脱不開關係。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一生鋒芒畢露,創造了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但同時,他患有嚴重的自閉症,他除了在科學領域上取得驚世成就外,也是一位沉溺於鍊金術的神祕主義者,還是一位---異端教派的信仰者。他曾將懷錶當做雞蛋去煮,也曾在向別人發出共進晚餐的邀請後,竟忘了自己是否已經吃過晚餐,甚至牛頓還經常對着空無一人的報告廳進行演講。50歲時,牛頓終於徹底精神失常。

如果説牛頓種.種異於常人的行為只是他忘我工作的表現,似乎也不足為奇。但與此相比,梵高則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

才華橫溢的畫家梵高生前總是停留在幻想之中,啃食作畫顏料充飢,割下自己的耳朵獻給妓女當做定情信物,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最後的作品竟是用子彈洞穿腹部流淌出的鮮血來完成的。

回到現代也有不少例子。張國榮因抑鬱症而跳樓,崔永元因抑鬱症而冷寂,笑星憨豆先生也因抑鬱症而不得不接受治療。若將人類社會中被當做瘋子或確實是瘋子的天才的事例全部列舉出來,恐怕要汗牛充棟。

英國作家狄更斯曾説:‘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絲頭髮的距離。’又如巴爾扎克所言:‘天才就是人類的病態。’而病態又與瘋子一詞斷不開聯繫。為什麼天才與瘋子之間會有如許千絲萬縷的聯繫?

‘男左女右’、‘女士優先’這兩個詞若是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一書的書名聯繫起來做出大膽猜測的話,瘋子就是天才的前身。充滿智慧的人對外部世界的敏感,使得他們無法與自己複雜的內心世界調和起來,於是就產生了種.種怪誕行為,成為我們所説的瘋子。有人戰勝自我,成為天才;有人彷徨不前,變成一味執着於自我意識而又不為他人所理解的瘋子;有的人則在這兩者的交集中沉淪。

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所闡述的也許就是迷失方向的瘋子,不顧世俗眼光一根筋做自己想做的事。天才是可敬的,瘋子是可畏的,但是別忘了,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也許某天,我們眼中的瘋子就會茅塞頓開,成為人人敬仰的天才。

天才在左讀書心得 篇3

這是一本舊書,已經不再流行,但是還想説一説自己閲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感受。

看書名及封面介紹,以為又是“標題黨”,一掃了之。我不喜歡追求時尚閲讀,不喜歡讀那些所謂“__一”之類的書,認為有炒作之嫌,所以根本就沒有翻看。但因為某種原因,還是被迫開始看了。看看“作者介紹”部分,我很感興趣,再看看目錄,有點毛骨悚然,開始讀……

讀書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為了趕進度剛開始有點囫圇吞棗了,但漸漸地慢了下來,甚至是有些地方需要重讀,因為我不得不弄清那些所謂的“患者”的邏輯思維,否則真的不懂。即使相關的概念會百度一下,但根本不懂,依然硬着頭皮去讀,漸漸地,開始崇拜“患者”的另一個世界。當然,有些章節讓我感到窒息,依稀晚上還做了夢……

一直堅持這樣一個觀點:在我們所謂的“精神病人”眼中,我們也是精神病,所以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胡言亂語”。這個世界,誰又是正常的呢?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標準各異,所以無所謂“常人”與“異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存在即合理”。甚至我們公認的那些真正的天才,又有誰能不是“瘋子”呢?帕格尼尼、海明威、梵高……而“常態化”的正常人,又有多少在某一領域澤被後世、改變時代呢?所以什麼是“迷信”?迷信是還未被科學證明的未知世界。所以什麼是“胡言亂語”?也許現在某些所謂的“胡言亂語”就是未來的真理。所以,從我的職業性質角度説,我尊重我的每一個學生,不以排名先後論英雄,而是儘量發現他們的不同,按照他們的興趣、潛質(理想化的是按照他們生命本真的模樣,但我沒有那樣的能力)去引導、培養他們。當然,這一定會讓那些只關心孩子成績高低的家長有想法、有意見,我想,那是家長們的悲哀……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自己是誰。我沒有能力,也沒有作者的勇氣去探究這個世界的本質,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和保有一顆持續思考的善良的心靈。

“人生若只如初見。”

天才在左讀書心得 篇4

因為朋友的推薦,抱着隨便看看的心態讀了這本被稱讚為十分有意思的書,但我完全被吸引住了。讀完這本書裏面的每一個故事,我都會感到心靈上的震撼。這本書不僅僅是有意思那麼簡單,它把一個我從未了解過的世界呈現在我的面前,給了我真真切切的感受。

這本書讓我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有四維空間,有泡沫宇宙,有微生物統治世界,有天才的生物學家等等。精神病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超乎了我們的想象,可是邏輯卻又那麼清晰,讓你無法反駁,甚至可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瘋子。正像有一句話所説,當世界上只有一個正常人,其他人都是瘋子的時候,那個正常人就被稱為瘋子。書裏講到一個女人,她解釋了真實的世界,在她的世界體系裏,當今世界幾乎所有未解之謎都可以被解釋,她只是冷靜平常地與人講,卻也有眾多的追隨者,甚至有人自殺,只為了見到“真實的世界”。但又由於理論體系本身,這個理論無法被任何人被驗證。這許多的故事讓我意識到:精神病人不一定瘋癲,他們也可以十分睿智。正如其中一個病人所説,他們並沒有瘋,只是我們的文化不夠理解他們的世界觀,還沒達到他的層次。

書中描述的許多人,他們不是病人,他們只是對未知的事物產生莫大的興趣,然後費心鑽研,最終找出了使人無法理解,無法接受的觀點,所以才被眾人定義成了瘋子。有的研究未知的歷史文明,有的思考量子力學,有的鑽研分形幾何學等等,他們都在探尋着未知的世界。甚至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瞭解到了許多領域的相關知識,例如量子,維度,宗教,歷史等。我仍然不知道該怎麼對待像書中那樣的一羣人,雖不能否認,但總不能認同吧。

一念瘋子,一念天才!一念癲狂,一念清醒!如書上所説:千萬千萬別太在意精神病人所説的話,別深想他們告訴你的世界觀,否則你遲早會瘋子。雖不能深想,但我還是願意聽他們把故事説完,體驗他們別緻的思考方式。

天才在左讀書心得 篇5

法挽回一個人的沉淪。人生活在世上,當無法承擔做為人的義務時,也同時失去了他作為人的權利,即使他曾獲得家人最初的同情,但最終將被無情遺棄,這不是個別家庭的冷漠,而是人性一次真正的裸露。

相對温暖的家庭尚且如此,社會恐怕對這種個體的不幸遭遇會更加殘忍,他們會把他送進實驗室,每天對他進行各種各樣的實驗,而且會引起無數的眼睛好奇地逼視他,無數張嘴巴無休止的討論他,他生命的每一秒種將暴露在慘白是日光燈下,直到他死去還要被製成標本供後人研究。他作為人的資格和尊嚴被完全忽視了,沒人在乎他心裏的感受,羣體只在乎他們的好奇心可以獲得滿足,他們擁有做為幸運者的活生生的見證。

也許正如小説後序中的評價:“卡夫卡並不會按俗人的思緒延續他的筆觸,在格里高爾的死亡中,他就是要讓我們這些俗人看到更多不願看到的東西。”是啊,她向我們揭示了一個荒誕的惡夢,卻也預示了一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