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的旗幟》讀後感(通用16篇)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1

讀完《光輝的旗幟》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沒有平靜下來,我深深的沉浸在這面光輝的旗幟,這段不朽的歷史裏。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通用16篇)

這本書是用來紀念共產黨成立90週年,幫助青少年進一步加強對黨的認識的。是啊!共產黨是我們的引路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滄海桑田,這90年來,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東方,聚焦在中國,這頭沉睡的巨龍身上。

我們還是否記得,90年前的中國?那是一個列強侵略、政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的一個黑暗的國家,我們還是否記得1921年7月1日,天空閃過了一道光明,那光明照亮了祖國大地,為人民指引了一個正確方向;我們還是否記得,1949年十月一日,一個堅定的聲音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我們還是否記得,50年代中期,為了保衞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自主研製了“兩彈一星”;我們還是否記得,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一張張發黃的條約被撕掉,港澳同胞回到了自己祖國母親的懷抱裏;我們還是否記得,20xx年8月8日,盛大的北京奧運會在鳥巢隆重舉行;我們一定還記得,20xx年夏天,第41屆世博會在中國盛大舉行!這難到還不足以證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力?

我們新一代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黨,這個巨大的襁褓把我們包住,替我們頂住風風雨雨。同學們,當你們正在揹着書包上學時、和夥伴玩耍時、問爸爸媽媽要好吃的時,你們難道不覺得你們是幸福的嗎?所以,我們更要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呀!

讀完《光輝的旗幟》這本書後,讓我更加知道,有多少文人志士為黨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學們!讓我們好好學習,跟着偉大的共產黨,跟着這面光輝的旗幟,走向繁華,走向陽光燦爛的明天!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2

一種自信,一種精神,中國這條巨龍甦醒了。

——題記

從1920xx年到20xx年,從開天闢地到共襄盛世,中國共產黨改變了中國。90年風風雨雨,90年奮鬥不息,90年後那個盛世中國重新出現在史書的版圖之上。那,是令炎黃子孫引以為傲的新中國。

1920xx年至1949年,應該是最悲痛的回憶了。我們永遠記得那些祖國遭受壓迫的日子。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上,我看祖國是一灘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我看祖國是一團火。我痛心着,但我堅信祖國會站起來。浩浩蕩蕩的大革命開始了,從十月革命到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山先生、毛澤東、鄧小平,他們把飽經滄桑德瞳孔放大,指引多災多難的祖國,從世紀的風雨中神奇地走過!浴血中華,開天闢地。

1949年至1978年,有開國大典的歡慶,也有“文化大革命”的悲痛;有對,也有錯。但,誰也無法否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因為現實已經證明,這是正確且具有生命力的選擇。中國共產黨,他們歷經波折,用鮮血和生命,帶領中國人民向前進。“抗美援朝”的勝利,“兩彈一星”的發射,“四人幫”的粉碎,世界給予中國了肯定,中國人民踏上富強之路。曲折探索,奠基偉業。

今天,以為黨中央,正帶領全國人民建設美麗的家園,開創和諧盛世。20xx年北京奧運會舉行,上海世博會的圓滿舉辦、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行,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實力,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那條巨龍甦醒了!改革開放,共襄盛世。

現在,就讓我們用知識加汗水,以滿腔熱情,擁抱新希望,迎接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21世紀吧!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3

近期,我認真的閲讀了《光輝的旗幟》這本書。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看看以前自卑的中國,再看看今日富強的中國。中國人民在黨的帶領下,一步一個腳印的造就了祖國的繁榮昌盛,中國人在世界上終於能挺直腰板説話了!時隔大半個世紀,當我們穿過悠長的時空隧道,再次凝望,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快樂的生活!

新中國的成長,是困難的。國家的富強,全是靠黨的領導。我們熱愛共產黨,也熱愛我們親愛的祖國,愛祖國的一切。此時,千言萬語都化作了一句話在國人心中迴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80年前,中國共產黨把實現共產主義放在國家的首要任務。

80年來,我們的共產黨指引我們開闊和創新。

80年後,中國就成為世界一大強國。可我們不能忘記黨。

時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人們的生活品質與品味得到了提升,越來越好。慢慢的,慢慢的,曾今那些令人難忘,使人感動的紅色記憶漸漸淡去。這是不應該的。此時,我們才更應該牢記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對黨做出過貢獻,獻出過生命的人。是他們,造就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們,讓中國在世界上站穩了腳跟,成為一個強國!是他們,讓世界不再歧視中國人!

同學們,對一個國家的興亡來説,信仰顯得尤為重要。對一個人的成就來説,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追求不怕艱辛的精神,像革命前輩一樣!雖然我們無法像他們那樣獻出自己的生命,但我們還能為國家作出貢獻。付出是不易的,回報更是如此。

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有義務,更有責任去舉好這面大旗——這面光輝的旗幟。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4

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麼是誰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是他們,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付出生命的代價為我們換來的。他們是誰?他們就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今天是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可誰又能想到9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呢?1840年的鴉片戰爭,從英國走私到中國的鴉片就有40多萬箱,並從中國掠奪走了大量的白銀1860年的火燒圓明園,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的英法聯軍驚歎道:“過去我們只能夠想象天堂是什麼樣的,今天我們真的見到天堂了!”但是,他們還是按照強盜的邏輯把它燒燬了。1894年的甲午戰爭;1920xx年的八國聯軍侵華;1920xx年的辛亥革命,都使中國簽訂了一些不平等條約。比如:1942年的《南京條約》使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並賠款2100萬元……;1895年的《馬關條約》讓中國割讓遼東半島、中國台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並賠款2億兩白銀……;1920xx年《辛亥條約》使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年息4,本息合計白銀9。8億兩……,一幕幕喪權辱國的歷史,至今令我們想起來還痛心疾首、義憤填膺。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光代……”。隨着這歌聲,不禁讓我想起來許多為了新中國的勝利,拋頭顱,灑熱血不顧一切的人,潘東子是一位在20世紀。30年代艱難困苦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他不畏艱險、機智勇敢、足智多謀,多次為游擊隊打擊敵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將一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建設成了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0xx年的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後,20xx年的夏天,全世界的人們又把目光向上海看齊,因為在這個火熱的季節裏,第41屆世博會在上海舉行,自從開園以來,最多的中外客流量達到70萬人。90年後的今天,如同在黑暗裏閃出一道光明,新生的中國共產黨為我們點燃了希望的火炬。

90年來的風風雨雨,90年的奮鬥不息,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象徵着人民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獻身的人民英雄們,在這裏接受共和國和全國人民的莊嚴敬禮。

緬懷革命的豐功偉績,我們掌握本領,爭當熱愛祖國,勤奮學習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秀,團結友愛的好少年。向革命先烈鞠躬致謝。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是你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你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中國共產黨萬歲,我愛你,中國共產黨!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5

作者在寫作技巧上值得學習的一點:如果想要催淚,不能讓故事主人公離讀者太遠。在篇幅和文字功力同樣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儘快讓故事主人公和讀者混個臉熟呢?必殺技就是——我有一個朋友。

於是作者的這些朋友都極品,因為作者所到之處愛情簡直就屍橫遍野,而這些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不但對此視而不見,反而令人齣戲地另闢蹊徑對作者頌揚道“張嘉佳,你的文字真好”、“張嘉佳,我很喜歡你的一句話”……這簡直就是史上第一本自帶彈幕的書啊!——還是主角自己上線發的彈幕,而且是用來捧導演的!這就好像你在路邊看見一乞丐在破碗旁邊擺了一張父母遺照説可憐可憐我吧於是路人紛紛慷慨解囊,然後你走近一看發現尼瑪慷概解囊的路人不就是照片上那兩張臉麼!!!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無知少女都會去走近一看,於是你會相信這些故事的真實性,進而相信這些故事或許就發生在離你不遠的地方,然後流淚——就像為素不相識的地震遇難者一樣,彷彿這些故事的主角遭遇的都是天災。雞湯下肚,產生的一個實際效果是可以半感恩半慶幸地自我安慰,活着真好,我的愛情活着真好。摘錄一位網友的留言:“我看完就是哭,然後什麼感覺都沒有。”

眼淚有時候就是這麼廉價。

本書的目標受眾就是那些有“被感動”需要的人們,有哭一場的需求的人們。這些人的生活要麼太苦,急待一個發泄的窗口,要麼太閒,只要有一些情緒即使是負面的也比啥都沒有強。所謂的睡前讀物也就是滿足一下這些受眾在一整天的一事無成之後一點點可憐的情感需要,特別是多數單身狗都體驗過在深夜入睡前找不到人説話時的寂寞,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樂於見到有人比自己更慘。這時,當一個“文字真好”的人以朋友的面目來把這樣的故事講出來,把劇中人的距離與讀者拉近,會受到追捧也是順理成章,王小波説的嘛“周圍有一種熱哄哄的氣氛,好像每個人都在關心我”。

所以,很不幸的一點——喜歡這本書的讀者,你缺愛。

稍微能起到安慰作用的是,聽説書裏的這些爛故事要被拍成電影了,還不止一部,可見這年頭缺愛人羣市場巨大。也是,人人都有初戀,導致愛情故事即使再爛,人們的容忍度還是比其他故事要低一些,只要肯把一生一次的愛情拿出來賣,順帶加上抖機靈的微博段子,在這一面吃快餐一面營養不良的年代,一點都不用擔心收不回投資。

我本該在看副標題的時候就不再讀下去。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6

我愛艾青的詩,不僅是因為詩美,字裏行間藏不住愛國的憤慨!湧進我的心,我的腦海,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

我愛艾青的詩,最愛的是這一首《向太陽》。這首詩是在艾青從戰火紛飛的北方回到武漢,滿懷對戰爭勝利的希望與期盼而作的,“向太陽”的標題讓人聯想:昏暗的過去,新晉的希望,光明的未來!主題一目瞭然。

他起來,不僅是一個人在剛起時,看到遠方的太陽,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剛經歷了戰爭的人民,看到希望的曙光,毫不誇張做作的語言,卻是那麼深刻,刻進我的內心。

他來到了街上,街上是多麼和諧,有了色彩,“早安呵”,艾青不忍心打擾這份黎明。他又回想起“昨夜”的痛苦,經這一反襯,沉重感仍未消失,反而加重,也令讀者更加好奇,耐人尋味。

他回憶起了昨天。是多麼痛苦,無止息的戰爭,殘酷的殺戮,毫無自由可言,這困住了他,折磨着他,他無能為力,他替那些無辜的生命哀嚎!也只能哀嚎。文章是他最真切的情感,真摯的悲傷噴湧出來,靈魂永遠歌頌,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他期待黎明的到來!我與他一同盼望着,誠切地盼望着……

黎明終於到來!他含着熱淚描繪了城市的工業,他心情激動!

這落後的人民崛起了,這鋼筋煤油的氣息比什麼都香。

我所讀的《艾青詩選》,就是艾青精神與意志的集中,是再簡潔不過的語言,也是品味不盡的意味。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7

《鑄劍》是魯迅根據歷史故事改編而成於1920xx年版的短篇小説,講述名鑄劍師干將將、莫邪之子眉間尺為父報仇,與黑衣人合作仗劍除惡的傳説。

最初出現時一個十六歲的少年,懵懂又有着一顆慈悲的心。他討厭那夜裏吱吱作響的老鼠,怕它會驚醒熟睡了的母親,在老鼠死了的時候他卻又覺得可憐。如此一個連殺害一隻老鼠都不忍心的青年,在得知自己揹負着殺父之仇時就走向了替父報仇的路。然而明明是有着這樣柔弱的性格的他又怎可能獨自報了這仇。當一個黑色人出現在他的眼前説可以幫他報仇可是他得付出他的生命,眉間尺卻沒有猶豫。大殿之上,沸水之中,三個人頭相鬥,無疑三人一俱死亡,並於沸水之中無法辨別誰是誰。於是,眉間尺與黑色人一併享受着國王葬禮的殊榮。

眉間尺以復仇的姿態出現在我的視線中,我為他能把殺父之仇報了而喜卻也為他把自己的生命也送上了而悲,然而懂得終究他只是一個弱者,一個為復仇而生為復仇而死的弱者。母親一句“你必須改過”,讓他沒有了其他選擇。哪怕是優柔的性情,亦只可以前往。然而卻又正是當初被欺凌的中國中千千萬萬個弱者中得其中一個。為了懲奸除惡,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眉間尺便舉手向肩頭抽取青色的劍,順手從後項窩向前一削,頭顱墜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將劍交給黑色人。”如此看來他雖是有着優柔的性情卻又有着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氣概。在復仇之計還無從下手時,眉宇間已被通緝。這已註定,他無法逃脱於其中,無論復仇進不進行到底,亦都無法存活。如此看來,他把這樣的重任託付於一個素未謀面的人也説得上是明智。小説中作者還對眉尺間的父親的事蹟作了大幅的描述,因為如果沒有這件事,眉尺間依舊只是一個優柔的少年。而這一仇恨卻給他灌以滿腔的熱血,儘管不能以英雄去稱呼他,他也不失有這樣的氣概。黑色人的出現無疑給這劇情添加了許多的神祕性。在看來,義士是侮辱他,同情亦是倍受污辱的名稱。儘管直到結尾也沒有給他過多的介紹,他卻是給我們留下了懲惡除奸的高大形象。一句“我只不過要給你報仇”為此,他也不惜付出生命。這似乎是作者用自己激盪的內心所塑造出的人物,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正義感。當時所處的社會似乎正是國王的化身,隨時有可能在背後給正義之士以致命的一擊。當然,許多帶着懲惡除奸的使命的他們從不因此而畏懼。國王最後與他們一俱於沸水之中死去是他們奮不顧身的結局。在他們看來,死亡並不可怕,為了光明而死亡更是沒有畏懼。各大臣妃子想盡各種辦法也無法將國王的投從殺他們的人中辨認出來,最後只能是一同在人們的敬仰中離去。細細想來,這樣的安排也正是恰到好處。儘管當時盲目的百姓對眉尺間與黑色人甚是憎恨,卻又無可奈何。正是表達了作者內心對他們的高度敬仰,把他們放到了讓人仰視的高度,同時又無形中把國王放到了讓人不屑的位置。歷史也正如作者所預示的那樣,醜惡的社會終於被推翻了,社會最終迎來了新面目。

復仇貫穿了全文,也正是那樣有着復仇的責任才有着懲惡除奸的使命。故事雖簡短卻沉重,讓人能感受到那時社會的處處威逼之意。誰亦無法於那樣的社會中安好地生存着除了那些如同王一樣奸惡狡詐卻又自以為正義的人。哪怕不可得知黑色人究竟是有何來歷。言語之間亦可以看出他對當時的社會的失望。如此讓人失望的社會也是作者所處的社會。雖是取材於歷史故事但又有自己的改編,他用辛辣的嘲諷來表達自己對那樣的社會的不滿。一邊是殺父的仇人所喻的害人社會,一邊是為了懲惡除奸付出了自己生命的黑色人所喻的作者的內心;一邊是兩個為報仇而犧牲頭,一邊是前來看熱鬧的百姓,這極具對比性,這也正是對當時社會存在的許多把國家興亡的責任置身於外的看客。他們看着同自己一樣被欺負的人受害卻如同與自己無關一樣。然而,崇高的使命與庸眾相對竟有被消解之意,終究孤不敵眾,這也有表達作者對當時的社會的失望。只有自己一人去反抗當時的社會,想要成功似乎並不容易甚至還有些絕望。故事還有許多極具創新的故事,誇張中也顯露着許多的恐怖,無疑也只是想表露作者所處的那個吃人的社會的恐怖。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8

《歲月如歌》是一本自傳體散文,作者於漪。在參加淄博市農村骨幹教師培訓時,曾經聽於漪老師講過課。於漪老師已經年過半百,兩鬢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兩個小時的時間,她用温潤流暢的語言,智慧而坦誠地解讀了為師者的真諦,贏得了全場的陣陣掌聲。她五十餘載的教育生涯,走出了一條改革和創新之路,碩果累累,被冠以“教師的楷模”,甚至成了當代教育的座標。

在《歲月如歌》這本書中,於老師用她最質樸的語言向我們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畢生從事語文教育的思想軌跡,寫於老師的悲歡和酸甜,寫於老師的成敗與得失,教我們怎麼立志立德,教老師怎樣為人師表,教年輕人如何忠誠敬業,從中可以看到當代教育大師不懈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實踐、誨人不倦,“一片愛心在玉壺”的風采。歲月譜寫了與漪老師無私奉獻的頌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揚飛越的歡歌。“和學生的心絃對準音調”、“把握駕馭課堂的主宰”、“用語言‘粘’住學生”、“教師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一輩子學做教師”……書中一篇篇細膩而生動的文字,一個個難忘而感人的故事,讓我讀了獲益非淺,感受頗多。

讀完於老師的《門在哪兒》這篇文章時,我感觸很深。作為一名教師,我真的入門了嗎?沒工作以前以為當教師,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要把知識講清楚,把題目講明白,學生有問題問不倒就可以,可如今看來,僅僅如此已經遠遠不夠了。我們要給學生的不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動的清泉。因此,只有大學裏學的知識,遠遠還不能勝任教育工作。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這既包括學科知識的補充,也包括教育思想的提升。原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已經不適應如今的教育形勢,合作學習,學生為主體才是教學的符合教育實際的。於老師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不是通知統治“學”,也不是代替學生“學”,教師的教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不應從“教”出發,而必須從學生的“學”出發。因此於老師的教學還形成“老師教學生、學生教老師、學生教學生、學生間互學”的立體化有序教學結構,使得於老師的課堂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其次,作為教師不單單只是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愛心。如果我們的教育僅僅停留在講課,聽課,輔導,考試,選拔,從而忽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那麼,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險的。教師的任務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必須堅持“目中有學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則。教學、教學,“教”要在“學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學的大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服從於這個大目標,為實現這個大目標服務。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猶如導演一般。導演的胸中時時有觀眾,目的在於引導觀眾進入劇情,調動自己的感情,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受到薰陶感染。“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愛的教育才是豐滿的真正的教育。但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對不是我們所要提倡的真愛”。“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學生是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育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要練就一副敏鋭的目光,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與潛力,善於‘長善救失’,把隱藏的種.種潛力變為發展的現實。”教書必須教心,教心必先知心。知心不僅僅是瞭解學生而且是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只有學生信任了你,才會對你袒露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學無止境,只有堅持不懈的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9

我萬萬也想不到,那隻住在排水管裏的塔克老鼠會在這本書裏成為主角,你想知道嗎?不過事情要從一隻小鳥説起:

一天。一隻知更鳥在時代廣場的地鐵車站裏徘徊,當它看到排水管裏的塔克和亨利,似乎找到了目標,飛進了排水管裏,塔克和亨利看見這隻鳥突然飛進來,可嚇壞了,可是這隻鳥對塔克説:“請問你們是塔克老鼠和亨利貓嗎?”“哦,我是。”塔克和亨利一同説道“我是知更鳥約翰,是柴斯特讓我來找你的!”“柴斯特,哦,你還認識蟋蟀柴斯特!”塔克幾乎要驚叫起來“當然,我和多若西都認識它好幾年了,哦,多若西是我太太,不過,現在大草原面臨着被踏平的危險,柴斯特説你可能有辦法,就讓我來請你,我們走吧!”約翰説“哦不,我不走,我走了,我的這些寶物就會被對面的那些老鼠偷走,瞧,我的珍珠,我的鈕釦,還有我一生的積蓄,都還會被那些黑心的老鼠偷走的,約翰!”可是亨利卻把塔克所有的“勝利的果實”塞進了一個隱蔽的洞裏。“不行不行,不安全!”塔克説“好了好了,我在附近弄上一些貓味,保證那些老鼠聞了就跑!”亨利説,塔克終於放心,它們出發了。

原來,約翰所説的踏平是人類要把柴斯特居住的草原剷平,蓋上新的公寓,草原一旦被剷平,柴斯特等動物就會無家可歸,所以柴斯特就把見過世面的塔克和亨利叫來保護草原了,在拯救草原的過程中,它們經歷了許多事:遭遇到了洪水、亨利變成了家貓……但是它們沒有放棄,最後,它們把大草原打扮成了約瑟夫·哈里(一個偉大的人物的父親)的遺址,震驚了當地的市政府,同時也安全的保護住了大草原,塔克把柴斯特居住的大草原也命名為:塔克的郊外(因為是塔克想出辦法來的,才拯救了草原)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假如柴斯特和亨利還有塔克,它們不堅持保護大草原,大草原早就成為了人們的公寓,就像我們人一樣,不堅持做一件事情,那就永遠都不會成功。

一個讀過《塔克的郊外》的亞馬遜網站讀者曾經評論過:塔克在這本書裏成為了主角,我不能想象,這本書裏要是缺了這聰明絕頂、能言善辯的塔克老鼠會怎樣。怎麼樣?同學們,你們也快來閲讀吧!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10

在一個下着雨的週日下午,我做完了各科作業,就捧起兩天前剛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的《朝花夕拾》讀起來,其中有一篇正是《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也是我們這學期要學習的課文,我就細細地讀了起來。

這篇文章着重寫了作者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寫了自己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不大佩服她,討厭她喜歡切切察察,懂得許多讓人不耐煩的規矩,甚至因為隱鼠的死而對她心生不滿,到後來變得感激她、懷念她,對她發生了空前的敬意。

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她給作者買了《山海經》這本讓他十分嚮往的書。從文章來看,那時,作者生活的空間十分狹小,也缺少書讀,生活十分單調,就像他在《故鄉》裏説的,平日裏只能看見高牆的四角的天空。

作者曾聽一個遠房的叔祖介紹過繪圖的《山海經》是如何的好看,可是卻無法得到,空有幾百文壓歲錢放着,卻沒有好機會去買,他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間去大街上玩一趟,而那時書店是不開門營業的。大人們並不關心孩子讀“閒書”的這些事,所以,儘管作者念念不忘,向很多人説過,一般人都不肯為他去買,只有阿長關心他,主動來問,儘管她不識字,也沒聽準書名,把《山海經》説成是《三哼經》,可她卻能費許多周折,自費把那繪圖的《山海經》給作者買來。

作為一個下人,一個女傭,她能這麼關心孩子,盡力去為一個孩子做事,不能不讓人心生感激!所以,當作者意外地從阿長那裏得到繪圖的《山海經》時,他“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可以想象,他當時的那種狂喜的心情!從此,對阿長心生敬意也是不奇怪的。

跟作者小時生活的那個時代比起來,我們今天的青少年就幸福得多了,不但吃穿不愁,父母還特別關心孩子的成長,有條件時就帶孩子一塊外出旅遊,讓孩子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只要是孩子學習、成長需要的書籍,父母總是不惜重金去買,國家還專門撥款給中國小校配備圖書室,充實圖書,縣裏、鄉鎮上都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可以借閲,除了有豐富的圖書可以閲讀外,我們的學習還特別受重視,國家設立了各級各類學校,連聾啞人都有聾啞學校可以就讀,學校裏有經驗豐富的老師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他們比阿長還關心孩子,樂於幫助孩子,學識也淵博得多,工作上總是不辭辛苦,循循善誘,而且國家還給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免除了學雜費,實行了免費教育,我們的學習條件是多麼優越啊!

作為青少年一代的我們,有如此優越的學習條件、生活條件,有何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11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

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百年孤獨》的問世,為馬爾克斯贏得了世界各方的聲譽,馬爾克斯也因該小説“把幻想和現實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個豐富多彩的夢幻般世界,反映了 拉丁美洲大陸的生活與爭鬥”[1]而於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初次閲讀時,我們總會感覺到懵懵懂懂:它到底想表現什麼?作者因本書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那這本書的內涵應該很深刻,它到底是什麼?一個家族興衰的過程及結束的原因?還是告訴讀者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無法逃 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個世紀的真實再現?

通過閲讀,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奇怪的地方,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 故、民間傳説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敍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這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最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

通過閲讀,我們可以領悟到,作家在講述這個家族七代人所經歷的神話般的故事時,也着力描述了馬貢多的興盛衰敗,它濃縮了哥倫比亞的百年滄桑,也藴涵了拉美人民在內憂外患下所受的屈辱與苦難。而作者正是要通 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脱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 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説,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那種孤獨令你無所適從。

孤獨是《百年孤獨》的母題,也是這部小説悲劇精神的核心,在小説中,孤獨不僅僅是一種情緒,它成為了人類一整生存狀態,是作為一種社會性的精神特質來反映的。孤獨是《百年孤獨》無所不在的影子,它附着在每 個人的身上,籠罩着小鎮馬貢多,與之相隨的是對宿命的恐懼,對生存的絕望。[2]布恩地亞家族延續了100多年,雖然這個家族的成員們孤獨的緣由卻不盡相同,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中,並在其中終其一生 。雖然布恩地亞家族歷經六世,也有過繁華與鼎盛,但自始自終沒有人能逃離孤獨。每一個靈魂都在孤獨中游蕩,家庭成員中沒有情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與理解。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沒有人關心他人,沒有人 關心身外的世界。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卻不知道為何忙碌。他們在忙碌中體味孤獨,甚至享受孤獨,最後在孤獨中離開這個世界。

作者在表達這種孤獨的思想時,並非是一味的消沉,他在剖析孤獨的同時,也進行了深刻的歷史反思和理智的民族反省。孤獨意味着封閉,封閉意味着愚昧的到來,而愚昧的民族必然滅亡。[3]作者以冷靜的眼光、犀利 的筆觸剖析了因長期愚昧封閉而造成的迷信、落後、狹隘的民族心理。而這些狹隘的愚昧觀念則會成為民族振興、國家進步的障礙。從這種百年的家族孤獨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設想,這只是一個家族的孤獨,如果這種孤獨、 這種人們之間的漠不關心,演繹成一個人民族、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麻木,那這必將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人作為社會羣體中的一員,有羣體性;人又是獨立的個體,孤獨是存在於靈魂深處的,是 我們人性的一部分,它可以讓我們冷靜,善思,讓我們浮躁的心有一份清涼。所以,我們一定要善於利用孤獨,把它的麻木不仁從孤獨的本質中剔除出去,充分把孤獨有益的一面發掘出來,讓孤獨成為我們淨化心靈、反省吾 身的利器!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説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 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覺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為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它採取極端誇張的手法。

《百年孤獨》中充斥着神話與幻想,這些與現實相結合,營造出既魔幻又現實的小説境界。在這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印第安傳説,東方阿拉伯民間故事和《聖經》經典,進一步加強了本書的神祕氣氛。如本書寫外部文明 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着兩塊磁鐵“……挨家串户地走着……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脱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後面亂滾”[4 ]又如寫夜的寂靜,人們居然能聽到“螞蟻在月光下的鬨鬧聲、蛀蟲啃食時的巨響以及野草生長時持續而清晰的尖叫聲”;再如寫政府把大批罷工者殺害後,將屍體裝上火車運到海里扔掉,那輛火車竟有200節車廂,前、中、 後共有3個車頭牽引!作家似乎在不斷地變換着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甚至顯微鏡,讓讀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虛實交錯的畫面,從而豐富了想象力,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而馬貢多一連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大雨則 是《聖經·創世紀》中有關洪水浩劫及挪亞方舟等故事的移植。

書中花了較多筆墨敍述的人物是次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他步哥哥的後塵,成人後與庇拉爾。特爾內拉苟合,留下一個兒子,仍被送回家族,命名為奧雷里亞諾。何塞。差不多同一時期,他和一位叫做蕾梅黛絲的女 孩發生了一段愛情。書中被描述得幾近完美的是馬空多里正(相當於鎮長一職)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的小女兒蕾梅黛絲。奧雷里亞諾自從第一眼見到年僅9歲的她,便無法遏制地愛上了她,以至於他上門提親的時候,里正 家裏炸開了鍋,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明白,家裏總共七個女兒,奧雷里亞諾居然會無視其餘六位待字閨中的姐姐們的存在,單單看上還沒有發育的最小的妹妹。表面看上去懵懂不諳世事的蕾梅黛絲,成為青春少女後嫁給奧雷裏 亞諾,她很快適應了一家的女主人的生活。她為人敦厚善良,孝敬長輩,善待刁鑽的大姑。她將私生子小奧雷里亞諾視為幾齣,她無微不至地照料被綁在慄樹下、精神失常的的公公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這樣一位幾 乎沒有瑕疵的完美女性,命運卻是那樣悲慘,死於烏爾蘇拉的過失中。後者本想毒死情敵麗貝卡,卻鬼使神差讓蕾梅黛絲喪生,同時喪生的還有腹中的一對雙胞胎。烏爾蘇拉一輩子生活在內疚中,她將侄子奧雷里亞諾。何塞 撫養成人。痛失愛妻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在緊接下來的戰亂期間,與保守黨的代表——他的岳父堂阿波利納爾。摩斯科特產生分歧,投身自由黨。

又一個表現手法是象徵的運用,《百年孤獨》中象徵主義手法運用得比較成功且有意義的,應該就是關於不眠症的描寫。馬貢多全體居民在建村後不久都傳染上一種不眠症。嚴重的是,得了這種病,人會失去記憶。為了 生活,他們不得不在物品上貼上標籤。例如他們在牛身上貼標籤道:“這是牛,每天要擠它的奶;要把奶煮開加上咖啡才能做成牛奶咖啡。”[5]這類例子書中比比皆是,作家意在提醒公眾牢記容易被人遺忘的歷史。人類對 歷史的遺忘,形成了悲劇的輪迴,生存的麻木,人類也只有牢記歷史與現實,才能在反思中前進。

另外,作家還獨創了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敍手法。例如小説一開頭,作家就這樣寫道:“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6]短 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隱匿在“現在”的敍事角度。緊接着,作家筆鋒一轉,把讀者引回到馬貢多的初創時期。這樣的時間結構,在小説中一再重複出現,一環接一環,環環 相扣,不斷地給讀者造成新的懸念。

《百年孤獨》被認為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時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各地掀起了拉美文學風。馬爾克斯也因這部作品走向了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台,成為拉美小説界的“掌 門人”。評論界稱讚《百年孤獨》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最傑出的長篇小説之一”, 是“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1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再見了,拖拉》,這本書讓我很是受益,因為我就有拖拉這個壞習慣,而且一直沒有改掉這個壞習慣,但是自從我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計劃的力量,知道了時間的重要性,我還知道了要怎樣列計劃才能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下面我給大家説一説這本事的主要內容:

馬明月因為懶惰、拖拉,所以每次上學都遲到,而且她每次放學總是先玩電腦再寫作業,結果不但一直受到老師批評,還讓生病的媽媽擔心。可是自從她進入學校的廣播台撿到了一個魔法筆記本後她漸漸的懂得了時間的重要性和計劃的力量,而且她還懂得了要怎樣列計劃才能讓自己的計劃很容易實現,於是她開始按照計劃生活,並且一步一個腳印的朝着夢想前進。

現在我給大家講一講書中提到的怎樣才能讓自己列的計劃容易實現:通常大家的計劃都是按照時間指定的,但是這樣的計劃是不容易實現的,列計劃時只需要把一天要做的事給寫上去就行了,但是列的計劃是不能太難的,要不你的計劃還是不容易實現的。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和主人公很相似,我們倆都是一開始不按照計劃表執行計劃,都是一開始是按照時間來列計劃的,都是想讓大人來幫我們列計劃。但是我們倆還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我實在讀完這本書後才知道,她是在很在時就知道了。

我在今後一定要讓每一天都有計劃,每一天過的都充實,每一天都過得高興。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13

今天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濫竽充數,是講在古代,一個國王特別喜歡聽吹竽,特別偏愛竽合奏,那聲音既悦耳動聽,又雄渾壯麗。樂手們也享受很高的待遇。有一天,國王感覺樂隊還不夠大,想組織一支三百人的大樂隊,加上原來的,還差一名。這時有一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他想混有人羣裏,應該沒什麼事。所以他跑到國王面前吹噓自己吹得怎麼好,國王信以為真,讓他參加了樂隊。

國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也喜歡聽竽,不過,他偏愛聽竽獨奏,這可嚇壞了南郭先生,他趁人不注意時,偷偷地逃跑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象南郭先生一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不能混在人羣裏濫竽充數,就象我們學英語,全班一起讀時要會,一個人單獨讀時也要會,我們要學會每一課,知識只有學牢固了,考試時才會考一個好成績。你們説我説得對嗎?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14

法國思想家笛卡爾説:“閲讀優秀名著就像和高尚的人進行談話,這些偉人在談話中向我們展示的是他們的智慧和思想。”暑假裏,我閲讀了英國作家羅·路·斯蒂文森的作品《金銀島》,深深地被這充滿異國情調的驚險故事所吸引,同時也被主人公的智慧和勇敢而折服。

書中主人公吉姆在偶然的機會下得到了金銀島的藏寶圖。於是,與其他人一起乘船開始了冒險之旅。但是以西爾弗為首的一羣海盜也扮成水手前往金銀島。在島上,正義和邪惡展開了生死搏鬥。由於船長指揮有方,醫生冷靜、果斷地與海盜周旋,還有吉姆的機智、勇敢,多次挫敗了海盜的陰謀,平息了叛亂,最終,拿到寶藏,平安返航。

精彩的故事情節看得我如痴如醉,一邊看一邊替吉姆捏了一把汗,直到他終於安全地回到了英國,我才鬆了一口氣。我特別喜歡《金銀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世間最寶貴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愛心與友誼。從吉姆的身上,我學習到:做一個勇敢的人,要有勇氣,既能面對困難不退縮,又能面對自己的缺點不逃避,勇於正視自己。回想我平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難解的題目,就直接請教老師、家長或同學,或者逃避困難,或者等着別人來幫自己想辦法;有時我做錯了事或者説錯了話,又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總是找各種理由想把責任推給別人。看了《金銀島》我受益匪淺。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15

英雄是什麼?有人説:“英雄,就是百戰不殆的人。”有人説:“英雄,就是無比完美的人。”而我要説:“英雄,是永遠都在奮鬥的人!”

沒錯,英雄,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但卻是願意為他人鼓掌的人;英雄,不一定是成功的人,但卻是永遠懷抱着熱情去追求的人;英雄,不一定是勝利的人,但卻是永遠在同命運搏擊的人!

“偉大的悲劇”一文,主要講了斯科特海軍上校和其他一些人去南極點探險的故事。在這篇文章中,這幾個探險家並不是第一個到達者。在許多時候,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然而,雖然只是遲到了一個月,卻顯的太晚太晚了,這五個人懷抱着悲哀,悲壯的犧牲了。

“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是因為他接受了自己的失敗,併為別人證明了勝利!在一般人面前,想要用自己的失敗去證明別人的勝利,簡直是要比登天還難。然而英雄,卻不是這樣!英雄,知道自己失敗,就承認,即使別人的成功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仍然願意證明別人的勝利。

“在前往極點的途中只要遵循羅盤的指引,而他們現在還必須順着自己原來的足跡走去,在幾個星期的行程中必須小心翼翼,絕對不能偏離自己原來的腳印,以免錯過事先設置的貯藏點。”回去的路,讓人感到恐懼了。“現在他們真是驚慌到了極點,從日記中,人們可以覺察到斯科特如何儘量掩飾着自己的恐懼,但從強制的鎮靜中還是一再迸發出絕望的厲叫。”“於是病人只好用凍傷了的雙腳踉踉蹌蹌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營地。”文中的每一句話,都無不滲透着那股勇氣,那種與命運的搏擊!

然而,最後一次的搏鬥,是在斯科特。“斯科特海軍上校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記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比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他希望以後會有人在他的屍體旁發現這些能證明他和英國人民勇氣的日記,正是這種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記記到最後一刻。”

困難,是一個陪伴我們最久的朋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面對困難,我們要的不是逃避,而是學會戰鬥,像是那句話:“一個真正的人,他對困難的回答是戰鬥,對戰鬥的回答是勝利,對勝利的回答是謙遜。”或許,我們做不到後面所説的勝利和謙遜,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是“對困難的回答是戰鬥”!面對困難,我們更要堅毅不屈,即使結果已經註定了,也許結果註定是失敗,但是,也不能放棄任何希望!

其實,只要人肯奮鬥,是不是第一又有什麼關係?是不是註定了的結局又有什麼關係?只要你肯奮鬥,肯同命運鬥爭,那麼,正如結尾所説的:“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光輝的旗幟》讀後感 篇16

從太空中看地球,你會發現地球就像一個美麗的藍色大水球。因為在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的地球上,海洋麪積約佔3。6億平方千米。

生命離不開水,因此海洋成了生命的搖籃,一切的物種都來自於海洋,同時海洋又是一個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資源寶庫。

(1)地球因海洋而存在,(2)地球因海洋而美麗,(3)地球因海洋而繁榮。

打開書本,我們便走向了海洋。

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大地的裂變,地殼的運動與撞擊,形成了地震與火山的爆發。由於大氣層冷熱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地球上便開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水如滔滔不絕的洪水一般衝了下來,由一塊凝聚成一片,再由一片凝聚到一團,最後由無數個大水團聚集起一個巨大水體,海洋就形成了。

一個大家庭,是由多個家庭成員組成的,海也是如此。地球上的海可劃分成四大洋,最大的是太平洋。大家應該知道麥哲倫吧!16世紀是由他帶領船隊首次完成全球航行。當他駛入一片未知的海域,這片海域風平浪靜,美麗而太平。印度洋是一片熱帶性大洋,它的美應該是來自附屬於它的一個島國——馬爾代夫吧!

為什麼説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生命的源頭呢?

大約在38億年前,地球上一片荒蕪,海洋中孕育了第一個生命——原始細胞。經過歲月的流逝,這個細胞逐漸演變成了單細胞藻類。由於光合作用的緣故,便產生了第一批“海洋”水母,三葉蟲,蛤類……又經過無數次的進化演變,才有了今天地球豐富多彩的生態。

海洋是一個寶庫,它有着取之不盡的海洋礦產,用之不竭的能源,還有“牧場”帶來的食物與財富,這些都是不可估量的……

《走向海洋》讓我們充分的瞭解到了海洋,讓我們親近了海洋。在認識海洋的同時我們也學會了要保護環境,要珍惜這地球上的一抹藍色。讓我們走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