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罪與罰心得體會(通用5篇)

讀罪與罰心得體會 篇1

在學外國文學半年以來,我最喜歡的作品便是《罪與罰》,這是一部俄國小説,作者是費奧多.陀斯妥耶夫斯基。

讀罪與罰心得體會(通用5篇)

該小説的主人公拉斯科爾尼科夫,是一個讀法律專業的大學生,但由於家境貧寒,不得不輟學。他的妹妹杜涅奇卡為了讓他從新走進大學校園,不得不試圖嫁給一個比自己大10多歲的在彼得堡開辦律師事務所的名叫盧仁的男人。

主人公由於受到西方傳統思想和拿破崙的影響,用斧頭砍死了一個放高利息借貸的窮兇極惡的老太婆,恰巧又被老太婆的妹妹善良的利扎薇塔看見,被迫之下,他又用斧頭將利扎薇塔砍死在地......殺人之後,拉斯科爾尼科夫意識到自己犯罪了,但他一方面又認為那個放高利息借貸的老太婆作惡多端死有餘辜,他在善與惡·罪與罰,兩極之間苦苦掙扎,良心備受譴責......最後,經過強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選擇自首。

主人公在殺人之後,精神恍惚,恐懼如同一個黑洞將他吞噬。更諷刺的是他所做的夢:他夢見自己又回到了那個殺死老太婆的房子裏,屋裏一切依舊。但是地板上的一灘血跡,引起他的注意,突然那個被他殺死了的老太婆又復活了,她猙獰猙獰着面孔,大笑着,拉斯科爾尼科夫舉起斧頭向老太婆砍去,但是斧頭砍在老太婆頭上,頭都會復原,老太婆依舊獰笑着,拉斯科爾尼科夫手拿斧頭瘋狂地向她砍去,可是不管砍多少次,老太婆總會復原......最終,他在夢中驚醒。

從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當時極度緊張的情緒,以及在良心譴責下他痛苦地掙扎。

拉斯科爾尼科夫無時無刻不處在罪與罰的深淵中苦苦掙扎,這種源自內心的懲罰,使他的精神幾近崩潰,只有在自首的那一刻,他才感覺到自己受到了救贖。

那我們又能從他的經歷中得到什麼啟發呢?我們所獲得的啟示就是:永遠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和因受到生活沉重的壓力,而去做違背良心`違背道德·觸犯法律的事,因為那將會讓你走向罪與罰的無盡煉獄之中,你會因為受不了良心的譴責,而幾近崩潰,墮入深淵!

讀罪與罰心得體會 篇2

今年的國慶節,我讀完了《罪與罰》這本書,我對這本書有着很多的想法與疑問。

這本書的作者是俄羅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19世紀俄羅斯的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在國際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名譽,而這本《罪與罰》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這是一本描寫一位貧困交迫的大學生的故事。主要講了他痛恨放貨的老闆娘的盤剝,而憤怒行兇,可認為自己是伸張正義。後來,在殺人的恐懼和良心的譴責下,在愛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助下,澄清了殺人的事實,並投案自首。這本書可以説是一部少見的社會心理小説,作者用這種方法寫出了俄羅斯由現實主義文學向現代文學轉變的革命。

我覺得這本書非常的精彩,在描繪主人公羅佳拉斯柯尼科夫殺人後的心理活動時,讓我看了都歎服叫絕;當我看到羅佳在埋藏贓物時,作者對他的行動描寫也是步步到位;當羅佳被判刑的時候,連我都為這位貧困的大學生感到可憐與惋惜。

一本好書就等同於一位優秀的作家,讓我們多和好書親近,多和作家談話吧!

讀罪與罰心得體會 篇3

開始,它看上去非常枯燥,有點像論文,而不是小説。不過看完一半以後,故事情節就陸續出來了,開始顯得有些趣味了。所以,如果你還沒有看完一半的話,不要因為枯燥,而把它停下。因為精彩的在後面。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一個叫拉斯科利尼可夫的青年殺了一個老太婆,行兇以後,被她的妹妹發現了,所以他連着她妹妹也殺了。之後,兇手陷於痛苦之中。但是他不斷地為自己辯護,認為他殺了那個老太婆是為了行俠仗義,是合理的,也是公義的。

他想辦法逃脱警方的追捕,但是心理卻無法得到平安。他寫了論文説明他是屬於那類改變世界的,不服從律法的人。但是,他仍然十分痛苦。他只有向一個身世可憐的女子索尼雅懺悔過。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告訴了她一切。

隨着案情的發展,他逐漸逃離了警方的調查。證據都顯得對他的逃脱有利。但是,他最後決定自首,去服苦役。因為他坦白承認,又因為他犯罪以前表現良好,才被判了7年。

不過即使在服苦役的期間,他開始並沒有悔改,還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他所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他不應該自首。索尼雅在這段時間裏面,常常去探望他。最後,他發現他愛上索尼雅了。從此以後,他開始了正確的反思,比起之後永遠幸福地跟索尼雅生活在一起,7年的苦役就沒什麼了。在監獄裏,他開始閲讀索尼雅給他的那本福音書。

整本小説裏面還捲入了很多人和事。有愛他的母親和純潔善良的妹妹,也有陰險的彼得比特羅維奇,也有他的好朋友……等等等等。

這本小説給了我一個信息,那就是,當人犯罪以後,不管你怎麼為自己辯護,你的良心並不會輕易放過你。所以,與其爭辯,不如謙卑下來,決心悔改。當人決志悔改之後,所有的心理負擔都會立刻消失。所以,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認罪。

讀罪與罰心得體會 篇4

《中國機長》這部電影直接取材於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事件,一起國內外罕見的高高原航線上飛機風擋玻璃破裂,英雄機長劉傳健與機組帶領乘客安全返航的故事。整件事情的經過其實眾所周知了,這部電影整體以還原事件經過為主,因此本文所描述內容不算劇透吧,如果一點都不想被劇透的朋友可以略過前半部分直接看文末的結論。

其實最早我和很多民航圈朋友一樣,對要真實還原此次事故的電影是抱着一種懷疑的態度甚至最開始因為海報的誇張而吐槽過。因為此次事故堪比美國薩利機長的事故,甚至更危急,而對於中國的電影是否能達到《薩利機長》的程度讓我們始終帶着有色眼鏡來看待這件事。而今天與我一起觀看本部電影的資深乘務長坐在我旁邊看哭了兩次,她看完跟我説的第一句話是:中國電影有心了!

我覺得她的這句話可以代表一箇中國民航人觀影的真實感受,也打消了對整部電影專業程度的疑慮。因為從現實情況來説,拍一部民航電影要掌握的專業知識太多了,而電影不僅僅是拍給民航人看的,更應該是拍給更多旅客以及普通大眾看,我覺得這部電影做到了。

本片的航空專業程度

因為航空業的特殊性和專業性,加上週圍的朋友都是與之相關的行業,所以從《中國機長》電影一開始就集中在專業性上。整部電影由中國民航局支持,因而在專業程度上有着很高的水平。整部電影從川航事件出發,基本覆蓋到了民航航班的各個保障環節,可以説是一部很好的民航科普片。從飛機的航前準備、機組的檢查、機務的保障、空管的指揮、機場的救援、旅客的情緒,甚至是航空愛好者都有一部分戲,這點上可以説製片方是很仔細的研究過劇本和航空業結合,讓大家瞭解到保障航班安全的各個崗位。當然了,因為事發經過最主要是機組與乘客以及機組與管制員的溝通,所以重頭戲也是以這幾個崗位為主的。

專業細節之一恐怕就是飛機飛行的鏡頭了,整部電影地面鏡頭都採用真實飛行場景,多機位多角度拍攝,節奏很緊湊,除旅客登機一段鏡頭晃的比較多之外(不知是鏡頭語言還是剪輯原因),機組和管制員的機位都非常平穩。

因為我本人是機務出身,在航空媒體圈從業多年,對航空專業知識也比較瞭解。不知不覺還是會帶着挑錯的心態來觀摩這部電影,無論是從飛行員駕駛艙操作、乘務員客艙應急處置、空管員的指揮對話,都非常專業。可以看的出來中國民航給予這部影片的技術支持是很到位的,包括最近幾天被網上吐槽最多的一張劇照其實電影鏡頭裏並沒有。後來我才瞭解到,很多劇照海報就是拍攝開拍前現場準備階段的工作照,其實包括我最早吐槽的右發起火的海報也並沒有在電影裏出現。

另外,本片的節奏非常緊湊,即便我帶着挑錯的心理去看也會不知不覺被情節所感染而不太會關注技術細節,除非你要坐在家裏用遙控器一幀一幀的帶着有色眼鏡去挑錯的話,可能會找到一些瑕疵吧。最後降落反推失效那一段,為了刻畫剎車動作採用的是腳踩剎車而不是自動剎車可能是唯一一個會讓飛行員吐槽的地方,但是電影是給更多普通大眾看的,如何能在一兩個鏡頭裏明白電影裏的飛行員在做什麼,比是不是最專業的操作手法其實要更重要一些。

我覺得有時候民航人帶着挑錯的眼光去看電影的“外行”是不是專業的時候,也應該能明白,民航人也應該知道自己在電影“表達”上是不是“外行”。這個時候的取捨我覺得電影在還原真實情況達到80%以上,戲劇手法有20%已經是很好的比例了,《中國機長》在專業程度上我覺得都超過80%的水平了。

本片的情節

説到情節,本片緊湊到從平緩的飛行到事故發生直至最後降落基本都沒有空閒。(我為了得瑟看首映禮發了條朋友圈,整部電影只有兩次低頭看手機刷評論可見一斑)

因為知道整個事件經過,可能高潮部分我沒有太揪着心。我左手邊的朋友不是民航業內人士,我留意到她一直雙手緊握捂在眼前,差點以為是在看驚悚片一樣一直揪着心那種。

本片一開始有不少輕鬆俏皮甚至搞笑的鏡頭,我其實是特別喜歡的。一部反映英雄機長的電影並不是要所有人都嚴肅的,我們的民航人也不是一臉嚴肅的工作,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有喜怒哀樂才是正常的。這一點上《中國機長》沒有一味的講究主旋律而把這些人情因素拋開,用一種輕鬆的方式展現開場,即是對後面高潮的鋪墊,又是良好展現民航人活潑形象的一方面。我相信大家也不是隻為了來看一場史詩式般營救場面來影院的。

起飛前是歡快活潑的,起飛之後沒有太多宂長的情節馬上就進入正題:風擋破裂了。隨後就是一系列的緊張的情節,揪心緊張。沒多久我就第一次被感動了,乘務長在問5號位乘務員的時候,她被餐車撞到一直沒有迴音,直至她躺在地板上舉起大拇指回復的那一刻真的很感動,這也是很真實的情況。飛機上的乘客包括飛行員大部分時候都是坐在座位上,繫上安全帶的話也是最標準的狀態,而乘務員需要站着給每位乘客服務的。所以原則上説,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最危險的是乘務員。飛機顛簸有可能最先被甩出去的就是乘務員。

1988年4月28日,夏威夷的阿羅哈243號航班執行的波音737-200飛機起飛後客艙頂部破裂一個大洞,56歲的乘務員科萊博·藍星(Clarabelle Lansing)當時就被吸出艙外,她也是當時事故唯一的遇難者。《中國機長》中除副駕駛因為風擋玻璃破裂這種極罕見的情況被吸出駕駛艙身處險境之外,乘務員就是當時第二危險的崗位了,因而影片中也給了相當多的鏡頭在乘務員身上。

所以很多場合面對很多人對於乘務員職業的不理解,我都會跟他們説,乘務員真正的職責不是在飛機上替乘客端茶倒水送餐,他(她)們每飛行一段時間都要經過嚴格的複訓和考試,因為他(她)們是在關鍵時刻救你命的人。飛機迫降是他(她)們指導乘客做防衝擊姿勢,降落後是他(她)率先打開艙門組織撤離,國航前段時間因為假火警備降俄羅斯阿納德爾機場,全體乘務員都是最後撤離飛機的,有的甚至還為乘客帶着毛毯禦寒。

《中國機長》其實不僅僅反映了機長的優秀,把乘務員面對乘客的鏡頭都表現的很到位。坐我右邊的資深乘務長也是在乘務員的那段看哭了。其中有一個乘客離開座位跑出來質疑時乘務長畢男一改服務的和顏悦色嚴厲的制止他時,也真實的反映了乘務員在緊急時刻作為客艙安全員和指揮員的角色。我旁邊的乘務長説其實突發情況下,乘客遠比電影中難以安撫,乘務員嗓子都喊啞了也很難讓整個客艙的乘客穩定住情緒。

因而我覺得這也是這部電影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的原因。正如電影所説,機組人員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普通乘客在應急情況下必須聽從他們的指揮才是最有效的解決危機的方法。

情節上的唯一的遺憾,我認為就是對機長刻畫的很少。片名叫《中國機長》,而且事故原型的劉傳健機長也是真正的英雄,將一架風擋破裂的飛機從高高原飛回來挽救了119名旅客的生命,尤其是駕駛半個駕駛艙儀器失靈的飛機靠準確的判斷和豐富的經驗目視飛回來,整個過程冷靜果斷。這份偉大要通過簡單的畫面其實是很難刻畫的。我舉一個相同的例子吧,《空中浩劫》第二季第一集講述與川航此次事故非常近似的英國航空5390號航班中,機長被吸出窗外,副駕駛駕機返航。事後他們做了一個測試,將8名飛行學員安排在減壓艙做模擬當時環境的測試。其中兩名學員模擬客艙在當時高度失壓之後缺氧的情況下的反應,兩名學員馬上出現反應遲鈍甚至接近昏迷的狀態,要知道那還是靜止的減壓艙的測試。劉傳健機長同時還要面對的是是八九百公里/小時的高速衝擊,而且是在9800米的高度!

回來的路上我和幾位朋友也都在討論這個遺憾之處,後來我們作為泛民航人士,並沒有想到一個能以這種事後對比的例子之外的方法在電影裏反映出劉傳健機長經歷的環境有多惡劣以及他面對這麼惡劣的環境駕機備降有多艱難。是的,真實情況遠比電影來的更驚險。

因而我能理解為什麼用了更多的戲份去刻畫客艙乘務員和乘客的反應,可能是電影想從旅客的側面來烘托出驚險的氣氛吧。因為要拍機長的專業和沉着應對是很難用電影語言實現的。《薩利機長》是在電影末尾用事故調查組請其他飛行員模擬現場事故返航紐約而失敗告終,才對比出薩利機長的處置有多正確,這是一個很高明的方式。而《中國機長》電影採用的是順序拍法,要在平鋪直敍的過程中用電影鏡頭反映出劉傳健機長的沉着冷靜專業精準的應對,太難了!後來我跟乘務長開玩笑説,這部電影從戲份上應該叫《中國機組》。

本片的特效

整部電影拍攝大體分三部分,地面、空中客艙、飛機飛行,其中飛機飛行佔了不少比重,由於這部分內容不可能實拍,所以飛越雪山和風擋破裂等飛行部分全都靠特效來完成。縱觀整個片子基本沒有齣戲,比某些電影電視劇裏的飛機鏡頭不捨得花錢的5毛錢特效好太多。

畢竟是專業的航空題材電影,特效部分非常精良,不光視覺效果,影音效果也很好。飛機飛行而過的壓迫感通過環繞立體聲展現的非常好,在IMAX影院觀看真的有一種飛機從你身前飛過的感覺,這一點對於我這種喜歡看空戰等刺激電影的人來説還是挺開心的。

本片的感人

這次電影首映,我也挺想知道別人的感受,所以我不光請了右邊的資深乘務長、左邊的完全非相關行業的乘客之外,還請了媒體從業者、航空傳播從業者等不同行業的朋友來一起觀摩。(很可惜有一位一直和我關注討論此事的A350機長因為工作關係沒來,等有機會我問問他的觀影感受)其實,基本涵蓋了關心這部電影的人羣。

坐在我右側的乘務長原本也是被我請來“找茬”的,除了降落時她告訴乘務員也應該一直喊口令之外沒有找出特別的錯誤。她更多時候還是被電影所感染,前後哭了兩次。在乘務員安撫乘客的時候觸動了她,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乘客比較難安撫。

坐在我左側再左側的一位大姐姐則是全程哭的稀里嘩啦,她是在航空業從事公關工作近20xx年了。也可以説是大風大浪都見過的人,我看到她哭也是比較吃驚的。因為她其實和普通乘客並無差別,不會像乘務員一樣觸景生情。

餘下的幾位都是男性朋友,一位是媒體從業者,一位是機場工作人員。他們都覺得拍的很好,遠遠超出期望值。而我這個工科男也着實被感動了兩次,一次是5號乘務員舉起拇指,一次是看着管制主任咬着耳機含着淚。

回來的路上一位朋友説煽情的地方是不是有點多?我把劉機長的專業度和麪臨境遇講解了一遍,我覺得煽情的反而不多。英雄機長數千小時的飛行經驗和嚴格訓練才有了冷靜的反應和精準的操作,要讓普通觀眾僅僅通過電影的還原還不能輔以其他的文字説明和事後的事故現場的“後怕”來體現那40分鐘的驚險,其實《中國機長》已經做到了很好。

我其實反而有點喜歡這點煽情。因為我們的民航人的確讓人感動!《中國機長》不僅僅是一部反應川航事件的電影,更是一部反應中國民航人的電影,我內心希望更多的旅客和觀眾朋友能夠看到這部電影。

中國電影,有心了!《中國機長》,有心了!謝謝你們。

讀罪與罰心得體會 篇5

最近,由朋友推薦,我仔細研讀了暢銷書《誰動了我的奶酪》,感觸頗多。

書中有四個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嗅嗅,能善於嗅出變化的氣息,匆匆能迅速作出行動,而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則由於害怕改變而否認和拒絕變化。顯然,我們多數人都更象哼哼和唧唧,既怕"沒有奶酪"的飢餓和落迫,也怕尋找"新奶酪"的艱辛和危險。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能不承認它的變化屬性,無論是精神層面的情感,還是物質層面的哲理。有句歌詞這麼唱:不是我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快。然而,出於人的本性,我們都渴望能永遠生活在安逸、温暖的環境裏,沒有風吹草動的驚嚇,沒有辛苦勞頓的痛楚,這樣,我們就會少些感受世事無常、生離死別的折磨和戕害,但問題是,事物總是在或明或暗地發生着變化。有了變化,我們知道父母會老而盡孝,知道家庭、友情和愛情需要付出汗水來培植,知道孩子的長大需要我們教育和引導……

世界在變,變的結果,讓我們不斷豐富知識與情感,知道回憶和不斷進步,唯此,我們才能時刻"繃起'時光的耳朵',聽那過去的聲音和有限的未來"(小仲馬語),才能象嗅嗅和匆匆,能在"享用奶酪"時不忘變化的來臨,變得更加穩重和成熟。

當然,人在適應變化時,總忘不了給自己一個"偷賴"的理由,就象唧唧和哼哼。但是,這個迅猛發展的世界容不得我們躺倒盡享安逸。唧唧還是好樣的,他在"奶酪被動"、消極等待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痛定思痛、勇敢地向未知的迷宮挺進了,儘管他還有回到"奶酪C站"的想法,但畢竟沒有沉湎幻覺、停滯不前。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承認變化,並盡全力去適應它,才能在不遠的將來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新的奶酪",雖然這是個極其辛苦、危險的過程,但有了這樣務實、真切、充足的認知和準備,我們才不會在有災難和痛苦突然降臨時變得手足無措,這在當前社會競爭的大環境下就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