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1

花拳繡腿也好,樸實無華也罷,終究不明白散文如何寫法。於是找一兩篇範本來讀。手摸着書架上一排書脊,一眼看中了《魯迅散文全編》,灕江出版社出版的。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魯迅是個大文豪,恐怕無法學到他的博大精深。但讀一讀也無妨,於是翻開來瀏覽。隨手翻到了《範愛農》這一篇。

讀了開頭,便有勃於我的常規思路。開頭並沒有寫範愛農,而是寫東京客店裏,從報紙上看到安徽巡撫恩銘被徐錫麟刺殺的新聞,及稍後秋瑾和徐錫麟被殺,幾個中國留學生議論的情形。之後在一個同鄉會上討論發電文時,範愛農才出場,並且是以聲音先出場的:“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之後魯迅看到的“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一句氣憤的話語,一個“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將範愛農的個性和形象,躍然紙上。

魯迅憤怒了,這個範愛農,對自我的先生徐錫麟被殺,竟“那麼冷”,而之後由誰擬電報稿的事,範愛農又説了一句“何必推舉呢自然是主張發電的人羅——”這一句,又進一步寫出了範愛農的“離奇”、“可惡”。是個怪人,不易溝通。

我想,魯迅的寫法,應當是先抑後揚吧,前面“抑”着。接下去的閲讀,應當在某處出現“揚”的文字。閲讀的過程中,一心想盡快的讀到魯迅是如何寫範愛農之後的“揚”的。可是,這中間,寫了魯迅和範愛農的一些簡單的交往之外,主要還是一些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一些場合範愛農與魯迅的'對話,對範愛農並無詳細的描述或深刻的議論什麼的。讀到最終,終究沒有讀到“揚”的地方,範愛農最終竟是掉進水裏淹死了。而魯迅懷疑他是自殺,最終魯迅“也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還是自殺。”

於是我又倒回去重新瀏覽一下。這才細細的想一想,魯迅究竟是怎樣寫範愛農的。整篇文章,着筆範愛農的地方其實倒並不多,總共也可是幾處。而範愛農的語言、個性、形象,以及其悲慘的結局,卻久久留在我的心裏揮之不去。

範愛農的結局,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個性,還有當時那個社會的原因,也是魯迅對那個社會的控訴吧。

可是,我也想到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魯迅是真誠、坦率的,但魯迅並沒有幫範愛農什麼忙。範愛農與魯迅是有書信往來的,範愛農在給魯迅的信件裏説了些什麼,不得而知。也許範愛農求助過魯迅,也許沒有。但範愛農是多年心存期望的,也許期望魯迅能幫他找份差事。以至於範愛農到最終,還時常説:“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魯迅來叫我的。”但終究魯迅沒有叫他,或許魯迅確實沒有辦法,或許,正因為範愛農他那樣的性格,魯迅不願意叫他。

也有可能,魯迅以往應允過範愛農幫他找份差事,否則範愛農也許不會那樣説。那麼憑魯迅當時的社會地位,幫範愛農找個差事,應當不會是什麼太難的事情吧。但終究範愛農沒有接到魯迅的電報,範愛農一等再等,最終因為窮困潦倒,最終因為他的個性與人相處困難,最終等待魯迅的電報等的沒有了耐心,最終因為喝酒,於是,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魯迅經過寫範愛農,折射出對當時的社會和ZF的黑暗進行控訴和抨擊。正是當時那個社會造成了範愛農最終慘死的結局。魯迅雖然寫的是範愛農,可範愛農的身後,潛藏着一個巨大而黑暗的社會背景。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對於這篇文章,説實話,我沒看懂,主要是不懂得它所表達的中心是什麼。魯迅先生的文章一向十分有內涵,好處深刻。我想這篇也必須如此,但我説不清,這篇文章是想諷刺範愛農,還是讚揚?它的中心是什麼?

《範愛農》——追敍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範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如果上述材料準確的話,那麼,我按照這個思路再讀《範愛農》,才有了一些感想。我想:一開始,正如作者所説:“從此我總覺得範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作者是真的厭惡範愛農。“天下最可惡的人,當初以為是滿人,這時才知道還在其次;第一倒是範愛農。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務必將範愛農除去。”犀利的語言,一番激昂的言辭,可謂快人快語,性格立見吧。之後,(lz13)作者與範愛農一同喝酒,説瘋話,講笑話,漸漸一些事也談開,了,彼此更加了解,慢慢成為朋友。但是,對於範愛農這個人也好,這篇文章也好,耐人尋味的地方和情節簡直太多了。我想還有待我細細想一想,細細品味一下。

但我還想憑目前粗淺的認識,再説點感想,整篇文章,無論示範愛農也好,“我”也罷,都給我一種很真實的感覺。不是説這事,這人必須完全是真的,但那種感情,直白的情感流露,我卻有意無意的都能感到,並體會得真真切切。我記不清是那篇文章了,但記得其中的一句話:寫文章要真誠。此刻,我也體會了為什麼寫文章真誠,才能有真實感,才能感人肺腑;才是好文章,才是好作家!魯迅就是魯迅。

回到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因此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也疑心他就是自殺的,正因從另一角度想,自殺對於他這種人來説,或許是一種解脱。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最近,我看了《範愛農》這篇文章,非常的有感悟,這是我看過最讓我有感觸的文章。

《範愛農》是魯迅作品之一,如今閲讀此文,蛇反映的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狀況與一個普通的進步的知識分子悲劇,魯迅範愛農讀後感。命運所具有的歷史認識價值,倒有可能退居次要,因為散文的容量畢竟比不過他的小説;然而,那藴寓於平實冷靜的敍述筆調之中的真誠深摯的感情,卻躍居首位,深深的感染着我們。

有勇氣直面自我,才有勇氣直面世界。魯迅正是帶着自我批判的歉疚心情描述對範愛農的最初印象的:“白眼看雞蟲”的傲態,“鈍滯”而“冷”的《論語》,“離奇”而“可悲”的表現使“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這樣寫,一下子就勾勒出人物的獨特形象,同時也毫無掩飾地暴露出自己的偏狹。

有了真誠,才能知己、識人、論世;而能夠客觀地本質地對待世界和人,也才有可能真誠。真誠是貫穿全文,並推動敍事發展的感情的動力線。這條線,由兩條線索交織而成。一條敍述和範愛農的交往過程,一條抒寫對範愛農的逐步理解。前者在社會變動的大背景下記敍一個小人物的命運。或用精煉傳神的白描,刻畫其外貌、言談、行為,表現人物性格。或以襯托對比手法,突出人們的內在思想和淒涼境遇。

一位樸實、平凡、正直、耿介、孤獨而又軟弱無力,渴望革命,追求革命,不願與舊勢力同流合污而最終被吞噬的知識分子形象,躍然紙上。後者在刻畫的同時寫出對不物的理解過程。誤會的消除,友情的來往,共事的經過,死因的疑惑,無不貫注着真摯的情感。這情感既包含着範愛農對魯迅的深情,也帶着魯迅的沉鬱的自譴之情。它始而激動,繼而舒緩,終而回蕩,內裏起伏着一股暖流,藴含着許許多多的社會歷史感慨。情感的深化,導致思想的深化。真誠的情感使創作主體與客體融合為一,達到真實、質樸、自然的高度美學境界。

看完《範愛農》,我有太多太多的感觸了,一篇短短的《範愛農》,能寫得如此精彩,是在是難得。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著作,意為早上的花,傍晚時分拾起。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所寫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記錄了很多關於他的温馨回憶。今日在閒暇之餘,我便讀到了其中一篇文章——《範愛農》。

一開始的時候,魯迅先生是不太喜歡這個人的。“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自我的教師被殺了,連發個電報都害怕。我十分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這些描述極為傳神,經過外貌、神態、語言等細緻的刻畫,生動形象地傳遞了魯迅先生最開始時對範愛農的不滿與憎惡。

同範愛農爭吵過幾回後,魯迅甚至認為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就必須將他除去。然而到之後,這種憎惡感卻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淡薄了。

作者在文中也提到過:“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鄉做教員……不知怎地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這次兩人是又見面了,但和以前的針鋒相對不一樣,也算是冰釋前嫌了吧。“他穿着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那裏詳細介紹了範愛農困頓的現狀,對外貌和破舊衣着的描述,使他所遭受的苦難更為直觀。

魯迅與範愛農從當初的對峙,到之後的再遇,雖然兩人景況都拮据,但他們一齊喝酒,説瘋話,看光復的紹興,一齊在師範學校工作,兩人成為了同事也成了朋友,文章也逐漸走到高潮。範愛農變得很勤快,也不大喝酒,甚至沒有功夫聊天。因為報館案,魯迅被迫離開故鄉去南京。由於受到排擠和迫害,範愛農丟掉了工作,甚至到熟人家去寄食,最終淪落到各處漂泊。

到最終,範愛農失足落水,淹死了。“我疑心他是自殺。因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範愛農死前時常盼望,也許明天就能收到魯迅的電報,叫他去北京,給他找到了一份工作。範愛農寫給魯迅的信中,這樣寫到“如此世界,實何生為?蓋吾輩生成傲骨,未能隨波逐流,惟死而已,端無生理。”一個有夢想正直的知識分子在黑暗的社會無法生存,甚至被逼迫得自殺,範愛農悲哀的命運令人悲痛。

“此刻不知他唯一的女兒景況如何?倘在上學,中學已該畢業了罷。”結尾言簡義豐,看似平淡一問,實則藴含了魯迅先生對故友的深切懷念與內疚,以及他內心深切的悲痛並且久久不能釋懷!

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範愛農的杯具是一個時代的杯具。讀《範愛農》這篇文章,我能體會到魯迅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明朝時,中央集權已經達到了高峯,廢除丞相制度,文官集團日益強大,但是軍隊建設卻極其落後,依靠多次翻修的城牆鞏固國防,待倭寇入侵才開始培訓新兵。天下的奏摺,評判的標準則僅僅依靠仁禮道德,沒有強而有力的法制建設,文官集團越發強大,卻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叛亂、異族的興起,最終走向滅亡。

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古以“禮”為尊的國度,從民風淳樸的先秦、百家爭鳴的春秋、詩詞盛行的唐宋,甚至是大部分民族的傳統文化已失傳的今天,傳統道德的滲透力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它就像是手錶中的齒輪,在歷經時光歲月的磨損之後,終於在運作中發出了不和諧的噪聲。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6

一天,我在家裏閒着沒事做就鬧着要爸爸帶我去看書,剛走進書店的三樓就被一本叫做《地心遊記》的書吸引住了,便拿了一本看了起來。上面講述的是阿克賽爾與他的叔叔收到一封密碼信,破譯了密碼以後竟然發現這是一封通往地心的介紹信。入口是火山。好奇心強的叔叔便拉着阿克賽爾去探險,於是旅程便開始了。

在旅程開始的前一天阿克賽爾總是勸叔叔不要去探險,入口可是火山。萬一自己有不測自己的未婚妻怎麼辦呢。恰好相反他的未婚妻要他去鍛鍊一下。阿克賽爾只好認命去探險了。

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阿克賽爾與他的叔叔走散了,自己的水壺裏面的水又不多了。他就往裏走。

走了一段路不知不覺他把水喝光了,面對着漆黑的洞,他又憑藉着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找到了自己的叔叔。第二天口渴難忍的阿克賽爾便向叔叔要水喝。雖然叔叔的事物夠吃幾個月,但水只剩下不到半壺。叔叔見阿克賽爾的嘴脣都乾裂開了,便給了他一點水。他們又利用自己所學的地質知識找到了水源。砸破石頭,水緩緩地流了出來,一直流向地底,有了這條小溪的支持,他們對通往地心越來越有希望。

終於他們憑藉着堅強的毅力與頑強的探索精神來到了地心,地心沒有熔巖,反而有大海和陽光,在海里還有許多遠古巨獸在搏鬥,他們往前面一個巨大的蘑菇森林走去,交談着彼此的心聲。

就在這時,一隻巨獸猛撞過來,他們一讓,那巨獸便把入口撞塌了。

讀到這裏我被阿克賽爾的這種頑強的精神所折服。

想知道他們是怎麼出來的嗎?看了這本書就知道了。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7

今天我讀了《三字經》最後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裏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己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於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只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並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天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所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並且這種快樂就像夏天裏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可以享受一下這種快樂,不過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從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後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不過會越來越有甜頭。從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快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嚐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8

莫言寫了許多小説,近日閒來無事,我讀了《生死疲勞》這部長篇小説。以寓言方式觀照歷史、借荒誕書寫現實。講述了一個農民家庭悲歡離合、興衰演變。佛説“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作為本書的序。小説共五部53章,從地主西門鬧土改中被槍斃開始,因其在當地主時自以為做了不少好事而嗚怨叫屈,大鬧閻羅殿,被閻王發落先後為驢、牛、豬、狗、猴,最終輪迴為一個大頭嬰兒。故本書第一至五部分別以驢折騰、牛犟勁、豬撒歡、狗精神和結局與開端為題,浮浮不絕地講述着自我離奇的經歷。

小説經過六道輪迴的想象跨越生與死,悲憫着歷史變遷中無常的命運,歌頌着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農民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執着生命力。

西門鬧當地主時有一妻兩妾、百餘畝土地。死後其妻白氏作為地主婆住在祖墳邊的草棚守墓,其二姨太迎春改嫁其長工藍臉、生下西門鬧的一對龍鳳胎兒女西門金龍、西門寶風;藍臉與迎春婚後生一兒子藍解放(之後任縣供銷社主任、副縣長職)。西門鬧三姨太吳秋香嫁給黃瞳,之後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黃合作(系藍解放之妻)、黃互助(系西門金龍)之妻,。故事圍繞西門鬧六道輪迴中與藍臉夫婦的感情糾葛開始了洋洋灑灑,扣人心絃敍述。

人死後不明白真的沒無另一個世界,有沒有六道輪迴之説,有沒有佛説的因果報應。我不明白,儘管近年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着人死後的精神是否以量子纏繞一樣的方式存在在四維、或者五維、六維空間,但我還是不相信這種可能性。但我相信因果定律。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就有因。天命不可違,天命就是因果律,天命就是良知,就是事物存在的規律性。告誡人們的是否極泰來、樂極生悲、禍福相隨如影隨形的道理;告訴人們的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人生慾望很多,但如果德不配位,則必有災殃。這是我的第一點體會。

莫言懷抱華美頹敗的土地,決意對半個世紀的土地做出重述。鄭重地將土地放在記憶的豐碑前,看着它在歷史中漸漸荒廢並確認它在荒廢中重新獲得莊嚴、鋒利。《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説和民間敍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長篇小説,小説將六道輪迴這一東方想象力草灰蛇線般隱沒在全書的字裏行間,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滿了弔詭和狂熱,當轉世為人的“大頭兒”最終執著堅定地敍述時,我們看到了一條得生氣沛然的人與土地,生與死、苦難與慈悲的大河,流進了我們的心田。對土地,對農村、對山東高密那個家鄉的眷戀熱愛,是莫言之所以成為大家的情懷,這大概就是初心。人不管走多遠、飛多高,必須記住你是誰,你出發的起點在哪裏,你的目標是什麼,不要迷茫,不要迷失,不要沉淪,這就是不忘初心。這是我的第二點感覺。

以人們熟悉的章回體承受關生死疲勞的磨礪,將中國人百感交集、龐雜喧譁的苦難經驗化為純美準確的詩篇,抒發心中的祝福,祈禱祖國莊嚴、寧靜,祈禱人民祥和、自然,經過字裏行間流露出莫言的心願。我出生成長在農村,我深知中國農民真的很苦、很勤勞、很儉樸,也很堅強、很善良、很偉大。書中的一個個農民那熟悉的形象、生活和語言,似曾相識,我們也經歷了農村一天天變得美麗起來,農民的生活一天天幸福起來這一歷史變遷。把章回體與現實結合起來,把農民的苦難、堅強與社會的大變革結合起來,把生與死結合起來,把歷史與當下結合起來,體現莫言魔幻現實主義風格,這是我的第三點感覺。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9

不久之前,我們學過一篇議論文《滴水穿石的啟示》。課文以太極洞內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了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持之以恆取得成功的事蹟。它告訴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學完這篇課文,我感悟很深。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常會因為放棄了而失敗,又堅持了而成功。

在小時候,我曾學過一段時間的中國舞。那時,穿着漂亮的裙子,在地板上翩翩起舞,我心裏可高興啦!但是程度越高,需要軟功的地方就越多。我怕吃苦,不肯壓腿、劈叉、下腰,最終退出了中國舞。後來,看着我舊時的舞伴在舞台上盡展才藝,我的心裏難受極了,又是後悔又是自責。一個月後,我跟媽媽説了,我想重新學舞,並且不會半途而廢。媽媽同意了,我重新走進了舞蹈的殿堂,只不過換學了拉丁舞。又開始學舞,我的心情明朗起來,我已經考過了拉丁舞10級,參加過了各種比賽。

古今中外,多少名人也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才獲得卓越的成就的呀!

朗朗是我國著名現代鋼琴家,他位於世界鋼琴藝術的頂峯。是什麼讓他成為我國驕傲的鋼琴大師?是滴水穿石的精神。朗朗從學齡前便開始學鋼琴,他的父親為了他辭了職,在家裏陪他練琴,家裏只靠母親一人養家掙錢。朗朗懂事聽話,也有鋼琴天賦,更加勤奮認真地練琴。成年後,他沒有辜負父母對他的期望,成為了技藝高超的鋼琴大師。

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成功的祕訣,學了這篇課文,我們更應該牢牢地記住它告訴我們的道理。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一向以來都不喜歡描寫封建時代關於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巴金寫作《家》是不滿30歲,讀完這部作品,心理起伏不是很大,大概是類似的題材看到的比較多,談談幾點看法:這本書雖然如中國新文學史(關於巴金節錄)所寫的:若干章節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嚥,敍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發表《家》時,巴金還對文學矇昧無知:我寫小説從來沒有思考過創作方法、表現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文學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

《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這裏,我只想談談最耀眼的覺慧。

我猜想,這個形象的出發點,是巴老在十版代序中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誠然,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他看到了社會的弊端,舊曆新年夜,他救濟討飯小孩,並思考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使那個小孩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偽善的人道主義者最後矇住耳朵走進房裏,頹然道:吃醉了,吃醉了。

他反對舊禮教,與琴爭辯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玩龍燈,反對請巫師為高老太爺捉鬼而斥喝家人。

他也很幼稚,他在愛情上受到了挫折。

但他敢於反抗,並最終掙出了大家族的束縛,乘着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走向新的生活。

無論是覺慧的心靈的蜕變歷程,還是在大家族陰影下有着令人惋惜結局的鳳鳴等人物對命運無聲的抗爭,透過巴老的筆,我們能看到兩個字:反抗。是的,我要反抗這個命運。讓在我心上燃燒的火噴出來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滿溢着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如巴老所説: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即便文章有着一個沉重的主題,字裏間仍表現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活力、困惑和鬥志。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麼地方去!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書裏的人物,埋在不同類型社會中培育,不同色澤思想的澆灌、照射下生長。而有着一層温室護罩的我們,卻是脆弱的,有時甚至喪失了可怕的鬥志。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名着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更是書中的精品。閲讀名著,如同與大師攜手,可以增長見識,啟迪智慧,提高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閲讀名着,就像與知識擁抱,可以分別優劣,提高精華,淨化人們心靈和塵世污濁。

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它完全可以成為我們人生的指向標,當然只限於好書,比如我現在要向大家所介紹的這本佳作-《基督山伯爵》。

之所以選擇閲讀和推薦它,是因為有以下幾點原因:1、經典之作,為後世所流傳。2、權威之作,經幾大名人所鑑賞。3、題材奇特之作,讓人為之一驚。

《基督山伯爵》講述的是水手唐太斯因維爾福、騰格拉爾和費爾南多的聯手迫害而致入獄的事,在獄中他飽受折磨,而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巧妙的逃出獄中,而幸運的成為了基督山伯爵,而那三個人也分別成為了司法、金融和政界的頭面人物,基督山伯爵對此展開了報復的故事。

這部小説問世已有一個半世紀之久,儘管如此,他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國流傳不衰,成為名垂千古的佳作,被公認為世界通俗小説中的扛鼎之作。

小説的主人公唐太斯,他是一位英俊瀟灑並且卓而不羣得人,有一定的領導才能,在被人陷害入獄的時候,仍然剛正不阿,堅持着無私的正義。在獄裏,他能夠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並積極的尋找逃出獄中的機會。

但是逃出獄後的唐太斯,我並不開中他的做法,因為我認為得饒人處且饒人,我們應該抱着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某事、某人、某物,即使他做樂再大的錯事,自會有上天來懲罰他,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這部小説的情節曲折離奇,險象跌生,出乎想象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此,它扣人心絃,讓讀者難以釋卷,實在是不足為怪。

小説的情節安排的曲折離奇,跌宕起伏,同時繁而不亂,環環相扣,充分顯示了大仲馬作為傑出小説家和劇作家的想象天才和結構能力。

在這部小説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唐太斯越獄的情景,它是全書最能予以人以生活啟示的部分,因為它向我們詔示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人活着不能沒有希望,生活的鬥爭不能沒有智慧,陽光下的温暖,鐵窗外藍天下的自由,正因為這種生的希望使他挺住了,並且成功了。

如果唐太斯沒有被複仇所矇蔽,我想他應該會過得很舒服,抱着淡定豁達的生活態度,如水一般清澈,卻如水一般堅定,永不止息。

如果唐太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態度,認命般的想要在牢裏度過自己的殘生,我想他的生活肯定是另外一番風景。

跳出圓圈的枷鎖,創造新穎的風格,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唐太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不管他的命運將會怎樣,我都衷心的希望他,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總之,是希望和智慧使唐太斯得以重生,得以為基督山伯爵,得以完成復仇計劃。所以説,希望和智慧是維繫機遇和努力,獲得成功的紐帶。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我愛讀書,我是在讀書中長大。從小到大,我讀了不少書。讀書讓我頭腦聰明,讀書讓我心胸開闊,讀書讓我生活充實。

書,一個讓我茶飯不思的東西。但我卻不記得它是何時走進我的生活中的。

我愛在冬日的午後,懶懶地坐在靠窗的椅子上看書;我愛在夏日夕陽西沉的傍晚,在陽台的竹椅上,聽着蟬鳴,捧着一本書。我吃飯看,走路看,上廁所也看。為了看書,我可謂費盡了心思。

那次,我在牀上捧着一本正看得起勁,媽媽走進我的房間,不容分説,讓我關燈睡覺,任我怎麼求都沒有用。等媽媽走後,我把牀頭的小枱燈悄悄地放進被子裏,把被子蓋得只剩我呼吸的一個小孔。我像一個竊賊偷偷地打開燈,迫不及待地把書翻到那一頁,細細地“品”着書,這是多麼的享受啊!我深深地陶醉在這書裏了,全然不知媽媽已站在我的牀邊,看了我好久。自然,我是免不了一頓臭罵。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抱着書讀,誰知一讀進去我就被一篇篇文章、故事所吸引了,感到我也成了書中的一個人物。咦?怎麼,地震了嗎?我抬頭一看,是爸爸在抓住我的肩膀前後搖晃。爸爸笑着説:“吃早飯了!”

讀書讓我快樂,我快樂,因為我讀書。在讀書中我深深體會到那一句至理名言: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的人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我認為梭羅在這本書中寫出了他對瓦爾登湖的理解與對人生的思考。梭羅寫了湖邊的森林的濃郁、蒼翠;寫了湖上的鳥叫聲的甜美、高亢;寫了潛水鳥的活潑與調皮,寫了松鼠以及各種動物種種可愛的動作。

我認為梭羅寫了人們的貧窮不是別人不施捨或政府不救濟,更不是自己在本來的工作上不努力,而是沒有換一個角度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偉大的人用簡單而富裕的方式生活着,並給自己留下閒暇時間,以用來做偉大的事和培養自己偉大的品格。“我沒有看到過更使人振奮的事實了,人類無疑是有能力來使自己有意識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作者用自己在瓦爾登湖邊的生活證明了人類可以生活得富裕而有閒暇,人類可以和自然、和動物和平相處,可以生活得簡單卻同樣快樂。

梭羅是崇尚自由的。當他從瓦爾登湖到村鎮中修鞋卻被捕時,可以發現他嚮往的是美利堅的和平與自由。“什麼也不能正當地迫使單純而勇敢的人產生庸俗的傷感”。梭羅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勇敢地面對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視的東西。並仍能保持自己單純的、自然的、美好的偉大心靈。並且他有着同樣並且他有着同樣生活簡單,在世人看來卑微而粗俗的人作為訪客,這些訪客在梭羅看來是淵博的、謹慎而智慧的。

梭羅探索着大自然的美妙與歷史,同時從大自然的歷史中探求着人類的歷史。梭羅從中領悟出自然對人類過錯的寬容與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忽然變得那麼渺小!

最後,梭羅提到“不論你的生命如何卑賤,你要面對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別用惡言咒罵它”。因為,在梭羅看來,生命永遠沒有想象中的惡劣。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説實話,在我看這部小説或者説著作之前,我真的對IT行業的歷史不太瞭解。不得不承認,吳軍教授真的很厲害,深入淺出,向我們講授了很多大公司(例如:AT&T,IBM,蘋果等)在工業浪潮之中的浮沉。從百年帝國的幾度繁榮到最後的隕落、衰敗,從深層次上剖析了在這場浪潮之中失敗、成功的原因。但是他不單單隻介紹了IT行業的歷史,也從管理的角度進行了闡述。我不得不對他的作者吳軍先生肅然起敬,作者吳軍曾擔任谷歌中國公司的工程師一職,平時對科技工業都頗為關注和研究,當時李開復先生也鼓勵吳軍先生可以把這些集為一體寫成一本書,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灰常有幸,在不就的以後,20xx年,這本書正式在中國人名郵電出版社出版了,出色的作責吳軍也因自己的努力和才華,最後當上了而今炙手可熱的騰訊老總,顯然,他的成功不是偶然,這不正是在向我們這些計算機學習者樹立了一個標榜嗎?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為之自豪。又要發一下感慨了,吳軍教授不只是一個IT的高級人員,既是谷歌的研究員、是《數學之美》的作者、是一個科學家,很難想象關注學術領域的他對商業領域也有着自己的觀察。所以我深深的敬佩他。不管你有木有真正去領略這本IT工業的編年史,如果你是位真正對計算機深愛的人,對IT存有激情的話《浪潮之巔》會是你對計算機歷史一個重新定位的主碼!

對於《浪潮之巔》最大的感觸就是不論在這場浪潮之中這些大公司是死是活,高層管理者雖然曾經做過錯誤的決策,但也輝煌過,有過光輝的歷史。可是悲哀的是,管理者的決策大多都是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目光短淺,只注意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長遠的發展導致了AT&T百年帝國的幾度繁榮到最後的隕落。所以,從中我們既可以看到IT行業的發展過程,也可以吸取管理經驗,對我們這種初學者來説莫過於一筆巨大的財富。提到AT&T就不得不説IBM,IBM直到現在都還是IT行業的佼佼者,即使在這十年的工業革命浪潮時沒有抓住機遇,但是他穩健的步伐決定了他能穩步發展,從而立於不敗之地。從IBM的例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IT行業的發展史和管理層的決策將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怎樣才能抓好時機向前發展。總之,從每一個案例中都可以看到IT行業的發展的歷史進程,以及每個大公司的靈魂人物和他們的貢獻,還有管理層的決定性作用。在這場商業之戰中誰主沉浮,在這部著作中將為你娓娓道來。

這就是我對這部書的淺見,小小的體會。由衷的説一句,這部書如果不看真的會很後悔的,老師,你太英明瞭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美麗的文字,和美麗的夢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彷彿薄霧裏透過來的和煦日光,化作流動的金色時光,慢慢解釋着山高水長,雲淡風輕的故事。命運忽閃,主宰出一個人的才能、品性和人格。張恨水渴望紅袖添香的才子佳人式的真愛,一生卻娶妻三位。在夢幻與現實的距離不知所為,報社生意不好,於是,他開始構思《金粉世家》。

《金粉世家》寫北洋軍閥時期國務總理之子金燕西,平民女子冷清秋兩人由相遇、相戀、到結果,最後分離的愛情故事。展現一個“香消了六朝金粉”的豪門貴族盛衰史。

看完《金粉世家》後,我彷彿能深切感受到清秋的一顰一笑,燕西的一哀一樂,深深被浪漫的愛情打動,又惋惜最後的悲劇。。

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是可悲的,有愛情的婚姻就能長久嗎?燕西與清秋花店驚鴻般的一瞥;金燦燦的向日葵的灼灼其華;擺在婚牀上的心形的百合花。他們的愛情生活在蜜罐裏,臉上隨時帶着幸福的微笑。愛真的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只要一個眼神的肯定,我的愛就有意義。兩人的戀愛佔小説大部分,看出這份愛情來的多麼不容易,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一起會長久嗎?正是有着金燕西的保證,冷清秋踏入婚姻的天堂。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燕西清秋結婚後,激情少了,而多了一份平淡。每天生活在才柴油鹽醬醋茶的生活裏,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沒有往日的柔情蜜意,平添一份苦澀和失落。鬥嘴賭氣演變為無休無止的爭吵,矛盾激化,感情漸漸破裂,最終分道揚鑣。彼此不是不愛,而是不懂,如何去相守。燕西看不慣清秋的小家子氣,勤勞節儉。她也看不慣他的不務正業,揮金如土。有了孩子後,兩人又多一份責任,還沒來得及發展和調整,就已經宣告婚姻的失敗,等待自己就是巨大的傷害。還有就因為兩人門第不同、觀念不同、經歷不同,上演一出勞燕分飛的悲劇。

當今的社會夫妻分離的事有很多,“出軌”、“婚外戀”、“一夜情”,早已不是人人敬而遠之的詞彙了。很多男人或女人為滿足自己的私慾和虛榮心,把婚姻當兒戲,等離婚後才恍然大悟,後悔自己的無知和膚淺,白白葬送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

愛情面前,沒有曾經的擁有,天長地久才是真愛的本質。婚姻的長久,不僅僅是過日子,還需要雙方共同維護和經營,彼此信任。用一顆真誠包容的心去相處,我想婚姻的光澤永遠閃閃發光。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在“辰溪的煤”中沈講了一個簡單的故事,簡單敍述,毫無修飾,像那苦命人的生命如草芥一般糟蹋在社會的現實裏。

故事講完後沈説讀書人不配説“同情”而應當“自愧”。因為這些人生命的莊嚴,讀書人是毫不明白的。

讀了這我想了好久,在那個社會背景下,我同意沈的説法。即便是在現在我依然與沈有所契。

是的,一個人的經歷給一個人感受,經歷之外的人唯有一聲感歎,僅此而已,別無其他。沈從文與張兆和為夫妻五十多年,張後來感歎自己不全然理解沈,這不能不是個很好的佐證。張出身名門,從小按部就班的上學,生活。不曾為生計奔波,也不曾與下層人民親密接觸過等等,都註定她感受範圍是無法與沈達到同一個高度的。

沈曾在“湘行書簡”,給張兆和寫的信裏裏寫道:“因這些曲子我還記起了我獨自到錦州,住在一個人的旅館中的情形,在那旅館中我聽到一個女人唱大鼓書,給趕騾子的客人過夜,唱了半夜。我也一人便躺在一個大炕上聽窗外唱曲子的聲音,同別人笑語聲。這也是二哥!那時節你大概在暨南讀書,每天早上還得起牀來做晨操!命運真使人惘然。”兩種命運就連沈自己也感覺不可思議。

範愛農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推薦剛開始看這本書時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書中所提的要求都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説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真正開始對這本書感興趣時是在白鹿培訓時,和學員們一起觀看由這部書改編的電影《熱血教師》。

在寒假裏,我又再次拜讀了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俗話説:“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好學生要靠老師的激勵、引導、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從細微處着手,通過對55個教育細節的處理,創造出教育奇蹟。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例子,讓讀者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蹟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蹟,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讓絕大多數的老師感到比較頭疼的就是如何處理後進生的問題,比較聽話的還好,雖然完成質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業還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對於作業經常拖拉不做的,我們一般採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聯繫家長,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後進生談話,剛開始還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長聽慣了孩子在學校的“不好表現”,也會對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則會認為自己在老師的眼裏就是一個差生,就更不想學習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他的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他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長聯繫,但都沒能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他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説:“我孩子在家裏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但與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説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得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完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現直截了當地告訴家長,而孩子表現好的方面就很少會去告之家長了。

還記得去年任教五年級時,我也碰到過類似的學生,打電話給家長告訴她孩子經常不做作業,家長直接跟我説;“我管不了她,我都放棄她了,老師你也別管她了。”後來再打電話她就再也沒接過。如果那時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樣,先讓家長了解孩子優秀的一面,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優秀是教出來的,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圍,喚起他們的學習激情,讓他們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