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精選30篇)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

綠山牆農舍的記憶十分清楚,安妮的朋友們經常在我眼前閃現,安妮的童年彷彿不時地在我腦中放映。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精選30篇)

剛讀這本書時,我覺得有一點無趣,但是越往下讀,就越是愛不釋手,“森林女神的温泉”、“紫羅蘭溪谷”、“情人小路”、“幽靈森林”等等書中的景色常常在我眼中閃現。雖然這本書只是寫了安妮的童年,但是其中摻雜了許多複雜的感情與美好的理想,讓這本書更加豐富多彩。雖然安妮已從一個小女孩成長為大人,從一個冒失鬼變成了青春少女,但她童年的點點滴滴已深深得烙印在我的心中!

安妮是一個孤兒,她的身世和遭遇都很不幸,但她從來都是樂觀向上的,憑自己的努力讓夢想逐一實現。所以我認為只要內心世界有愛,有夢,知道感恩,夢想一定會實現。

在我讀過的書裏,我最感動和喜歡的兒童形象有兩個,一個是《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愛麗絲,另一個就是這本書裏的安妮。我們都應該向安妮學習,學習她的樂觀、執着和純淨,讓我們追隨着安妮的腳步快樂成長吧!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

説到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的話,那就非那本我在生日的時候姑姑送我的那本《寓言故事》了。

記得八歲的那年,我在家裏過生日,請了很多親朋好友來,爸爸還買了一個大蛋糕,就在我吹蠟燭時,姑姑把《寓言故事》放在了桌上,我一眼就看見了。吃完蛋糕後,我拿着書跑到書房看了起來。

《寓言故事》裏面的語言豐富多彩、應有盡有,有:《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

當然,讀寓言故事最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寓意,而這本書中每個寓言的下面都有一個“寓言分解”,它會使你你明白寓意,讓你大開眼界。

而這本《寓言故事》教會我瞭如何讀寓言,但我覺得,這本書交給我的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裏面有句話讓我終身難忘:做人像粽子般包容,生活像鹹蛋般圓滿,情誼像艾草般悠長。意思是粽子可以把餡放在一起包起來,這就是包容,包容體現一個人的胸懷,但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經過後天的磨練和經歷;就像那樂山大佛的對聯一樣:大度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而鹹蛋圓圓的,無論在何種環境中,都能滾動,其實圓滿是一種生活境界,此句除此意外還有做人要圓滑之意,這裏的圓滑不是貶義詞,而是中性詞,中華民族的幾千年歷史的精髓既是“中庸”,它講究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無為而無不為;而艾草無論在何種環境中,只要有土壤,它就會一直向上生長,説明人必須有情感,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在人情逐漸淡漠的今天,尤其如此。否則,無法在世上生存。竊以為最重要的情感及做人心態,一是感恩的心態;二是知足的心態,有了這兩種心態,無論做什麼,都會常立於天地間!

這本《寓言故事》表達的意思我想也是姑姑想告訴我的道理。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3

這本書篇幅不多,全書可以説就一個故事,但是又包含了很多的內容。有巴黎的社會矛盾,甚至還講述了一些法國大革命的過程。還有法律與公平的思考,人性的考量。包括達利與露西美好而又平淡愛情,卡爾登對露西深沉隱忍而又為之不顧一切的愛情。

侯爵這一章可以説是全書最為令人憤恨的地方,也是法國大革命之所以爆發的原因,貴族草菅人命,心狠手辣,對孩子毫無憐憫,對生命毫無敬畏。而侯爵的死,更是讓人看到民憤以無以復加,平民的反抗,革命的即將到來,雖然結局兩敗俱傷,但是還是給人看到希望。

達利的三次受審可以説是故事精彩所在,每一次可以説都是因為他的身份羣引起的。倫敦受審,因為醫生和露西以及其他證人的證詞,他化險為夷。並且還結識露西,收穫一份美好的愛情。第二次受審可以説是靠着人性的美好公正與憐憫才成功的。第三次,當然沒能再次逃脱,因為家族的黑暗歷史(貴族身份),那些他家族曾經犯下的錯,沒有被時間洗刷乾淨,現在直指他的性命,即便他本是正真善良之人。最後,有人因為愛情,因為成全,因為諾言而視死如歸。卡爾登,死的雖然平靜無憾,但是還是讓人感動與心痛。

達利沒有錯,卡爾登也沒有錯,錯的是家族的恩怨積澱給了無辜之人,錯的是好不容易推翻了舊世界建立的新世界依舊是沒有公正與法制,想的只是報復和嚴懲那些舊時之人,這一點不知道是不是和新中國打地主有幾分相似,但是新中國更加法制,這也是進步沒有被摧毀的的原因吧。

一本書,像是讀了一個故事,又像是看了一場電影,又或是一個夢一般。譁然而又淡去。帶來一絲心頭湧動,帶走一片輕吟歎息。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4

我是一個即將升入五年級的女孩,上學期語文第四單元中曾特寫過戰爭,而我暑假讀完的第二本書——《安妮日記》也是有關戰爭的。

它是由一名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寫的。這本書記載着1942年6月12日至1944年7月21日之間的66件事,從安妮13歲生日後不久便收到了蓋世太保給瑪戈特(安妮姐姐)的傳票,這使安妮一家不得不開始密室生活……安妮曾多次在日記中提到她渴望的藍圖:“很久都沒看到這麼明媚的陽光了,湛藍色的天空是那麼寧靜,迎面吹來的微風是多麼涼爽宜人,就連窗台前的小樹也努力地伸展着枝丫……”和“我渴望放學後迎着風,在草地上飛快地騎車;我渴望舞池裏有靈活優雅的舞步,每個人都陶醉的表情;我渴望有自由自在的生活”。

安妮一家為了生存在密室裏生活,躲避戰爭。現在地球上許多地區仍瀰漫着硝煙的戰爭,子彈這不速之客仍催毀着人類的家園。我渴望世界能和平,希望戰爭一去不復返,盼望戰火中的孩子能像和諧地區的孩子一樣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感受和平與愛,也希望在這個文明社會中不存着對某一種族特有的限制。與此同時,我希望無論是山區還是城市的孩子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教育,快樂的生活,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行使祖國的花朵欣然怒放,使孩子們擁有一個快樂、難忘、美好、充實的童年!國家應該重視起山村教育,例如讓山村兒童有信息課上,讓大山裏的孩子瞭解電腦,瞭解科技,瞭解現代社會。讓他們通過電腦,通過網絡走出大山,認識外面雄偉的大樓、豪華的公寓、好玩的遊樂設施以及他們夢中全新的世界。讓山村的兒童有一間間雪白的,堅固的教室,給他們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專心學習。再如要讓孩子們上音樂課,使他們在悶悶不樂時能用音樂來陶冶情操,讓孩子們沉浸在美妙音樂的旋律中細細咀嚼音樂之美,用音樂去滋潤一個個稚嫩的心扉,使他們能像花兒喝露似的吮吸着音樂甘甜的蜜露。又如讓他們擁有一個寬大的操場,好讓他們飛似地奔跑,踢動着歡樂的足球,用手揮動着球拍,拍出第一個飛向太陽的羽毛球,也許它飛得並不遠……

這都是我的一個個夢,一個個中國夢,一個個值得大家關心的中國夢!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5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摘抄之好詞語

結出手藝木匠限時

逼真冊封抽動評審

形貌勉強抗議公平

鋭利道理搶奪啃咬

冷落事實簡單魚骨

栩栩如生纖毫畢現不約而同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摘抄之好句子:

1.一個遠方的國家,有兩個非常出名的木匠,他們的手藝都很好,難以分出高低。

2.在三天裏,兩個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第三天他們把已經雕好的老鼠獻給國王,國王把大臣全都找來,一起做本次比賽的評審。

3.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纖毫畢現。第二位木匠的老鼠則只有老鼠的神態,卻沒有老鼠的形貌。勝負即分,國王和大臣一致認為第一個木匠獲勝。

4.但第二位木匠抗議,他説:“大王的評審不公平。”國王説:“那你説怎麼辦好。”

5.第二個木匠答道:“這世間沒有比貓看老鼠的眼光還鋭利的,應由貓來決定哪一隻老鼠逼真。”國王想想也有道理,於是吩咐下人抓來幾隻貓。

6.沒有想到,貓放出來都不約而同地撲向那隻看起來並不像老鼠的“老鼠”啃咬、搶奪。

7.而那隻栩栩如生的老鼠卻完全被冷落了。國王和大臣們看得目瞪口呆。

8.木匠説:“大王,其實很簡單,我只不過是用魚骨刻了只老鼠罷了!貓在乎的根本不是像不像,而是腥味啊!”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摘抄之閲讀心得:

人生的競賽往往是這樣的,獲勝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水平最高的人,但一定是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人。人做任何事情時,絕對不要放棄觀察和思考,要使自己時刻保持聰明靈活冷靜的頭腦,不斷培養自己的洞察能力,善於從細微着手。尋找事物的本質之處,然後再去解決問題,這樣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6

假期是一個教師最能入靜的時候,所以也是教師最有收穫的時候。假期是教師閲讀的最佳時期,也是教學反思的最好時機。因為我們不再瑣事纏身,不再疲於應對。有的是時間可供我們靜心讀書,深入思考

教師的成長之旅是一部漫長的心靈之旅。這個旅程是從閲讀開始的。讀最好的書應當是為人師者身體力行的職責。不在於讀很多,而在於讀最好的。即使有一些書很難輕易地讀進去,但也要設法讀進去。

《愛怕什麼》是畢淑敏的散文名篇,被現代人稱為“心理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我對文章產生了特有的激動,或許是畢淑敏在字裏行間對我的打動,

我在畢淑敏散文中,體味到“愛”的真諦——“愛是神奇的化學試劑能讓苦難變得香甜,能讓一分鐘永駐成永遠,能讓平凡的容顏貌若天仙,能讓喃喃細雨壓過雷鳴電閃。”

“愛”是教育者的情懷,“愛”是教師的職業特性,“愛”是靈魂工程師們的之情,“愛”是學生成長的土壤,“愛”是學生快樂的源泉。“愛”是孕育萬物的草原。在這裏,能長出能力、勇氣、智慧、才幹、友誼、關懷……所有人間的美德和屬於大自然的美麗天分,愛都會贈與你。”

讓我們盡情的賦予學生們更多的“愛”,面對鮮活充滿童貞的孩子們,讓我們釋懷人本的真“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見“愛”的種子成長的奼紫嫣紅。

其實對孩子的愛也分為很多種,特別是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要理智地去愛。什麼樣的學生適合什麼樣的愛,你需要去量身定做。對於成績優異又傲氣的孩子,你儘可以嚴愛;對於成績較差又自卑的孩子,你儘可以慈愛;對於對什麼都無所謂的孩子,你要引導他去愛。。。。。。

這是我對畢淑敏阿姨《愛怕什麼》最認真的理解與詮釋了,是內心顫動的結果。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爾基也説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知識經驗的載體,它記載着古今中外的各類知識,它可以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書是無言的誠實者,書籍是智慧的海洋船:從野蠻到文明,從庸俗到崇高。莎士比亞説:“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精益求精。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沒錯,田要細耕,書要精讀,只要這樣,你就可以讀懂好書裏的“救濟糧”。啊!對,在此,我想到了名人的一句偉話:“書是精神的糧食。”是的,書可以以糧食的名義替代,生活中的難題可以在書中尋找解決的方法。書就像無聲的導師,引導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使我們學識淵博,使我們心胸開闊。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7

我想《小兵張嘎》這個電視劇或書很多小朋友和大朋友都看過。

我特別羨慕裏面的小嘎子,他為了救奶奶和老鍾叔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險去救老鍾叔,他特別喜歡老鍾叔給他做的那把木頭手槍,可是現在老鍾叔受難了,你説小嘎子能袖手旁觀嗎?當老鍾叔被槍斃的那一刻,小嘎子的心不知已經自責了多長時間。但是再自責也沒用,從此小嘎子為了給奶奶和老鍾叔報仇,他不知進行了多大的努力,終於有一天,小嘎子告別了隊長,自己提着心,抱着膽走進了鬼子的司令部,.我想他當時就在想,我一定要給奶奶和老鍾叔報仇。

記得一次在剿滅敵人的戰爭上小嘎子奪下了一支手槍,他很喜歡這隻手槍,可是在繳槍的時候,他故意的把手槍留下了,可是到最後他還是戀戀不捨的把手槍交給了隊長,仁慈的隊長決定把手槍送給他,當小嘎子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裏好像都樂開了花,最後隊長決定讓小嘎子成為正式的八路通信員。

在戰勝日本人的時候小嘎子在奶奶和老鍾叔的墳前説了這樣一句話:“奶奶,老鍾叔,我給你們報仇了!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8

霍爾頓,你看到了嗎?是你的父親,塞林格先生,激發出我每一個細胞,每一根神經,讓我逐步向成熟、懂事的前岸邁進。在麥田和夢想交相輝映,煜煜生輝之時,青葱年歲,我讀懂了,那愛與理智停留在內心矛盾的激化,正是這種矛盾,牽引着我們守護夢想,年少的我即使再多的愛、再多的叛逆,都不會超越理智的界限,我想,這就是霍爾頓精神吧!它使我懂得,即使我再努力、微笑、堅強、成長,也抵不過麥田裏的一絲守望!而這一絲守望,在夢想號啟碇之時,給予我最大的鼓勵和導航!

如今,我25歲,記不清楚第幾次躺在麥田裏,接受它的洗禮,而這一次,我關注的,是它的核心。往懸崖邊奔來的小孩,不要怕,霍爾頓正在麥田裏當你們的守望者,他會在你們狂奔的時候,把你們捉住。他要拯救那些處於危險之境的純真者,使他們免受精神的傷害,使他們永遠純真,使他們堅守道德的陣地,不受墮落之苦。

有人曾經這樣對我説過:不是這個社會需要你,而是你需要這個社會。這對於浮躁的年輕人來説的確是一句勸誡的忠言。但這並不意味這我們就要完全臣服於世俗。説句輕狂的話:在這個節操盡失的時代,更需要我們年輕人以身作則來捍衞人們內心的那片淨土。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霍爾頓失去了太多東西,如果他能像其他人那樣認真學習,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或許生活會截然不同。然而作者的良苦用心在於告誡我們:這個社會永遠存在黑與白,而且永遠都不會消失任何一種,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身處白色的時候保持冷靜努力前行,處於黑色的時候能守住底線捍衞內心的淨土。

這本小説一出版,立刻受到美國青少年的熱烈歡迎,因為它實在寫的太真實了。作為現在的我補償曾經學生時代沒有看過的遺憾,雖然它確實是一本青少年讀物,但讀完確實能從中收穫許多道理,我們要做的只是繼續冷靜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時候,不要丟掉內心最初的夢想,時刻告誡自己,不要浮躁,借用二戰英國政府鼓勵民眾的一句話:keepcalmandcarryon。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9

母親,一個令人感到親切的名稱;母愛,是我們所有人享受到的最温暖的愛.它無疑是最偉大的,是最有力量的.我讀《讀者》這本書中的《烈火中的母女》之後,真是感觸頗深.

一位母親帶着自己8歲的小女兒在商場購物.因為意見不合,有了一些小小的摩擦.女兒還在心中抱怨着母親.就在這一瞬間,商場突然失火了,火苗洶湧地向人羣撲來,人們頓時亂成一團,四散逃生.媽媽急中生智,摟着小女兒爬到窗户外面,雙手緊緊握住窗户欄杆.上層樓被人們打碎的玻璃不斷往媽媽身上砸,她不顧疼痛,把女兒緊緊抱在懷中.在媽媽的保護下,小女兒沒有受傷,而她媽媽已經傷痕累累了 ……

這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啊,儘管她的女兒是那麼不懂事,但她還是不顧一切保住了女兒的生命.也許這種情況--商場着火是很少見的,但這種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母愛卻顯得更加深厚.在此之後,那位女兒變得更加聽話了,因為她知道自己有一個如此疼愛自己的母親;她會在今後的生活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這份偉大的母愛!

不僅是人,連大自然中的動物母親,也有對自己孩子那份真摯的母愛.魚媽媽會為自己的孩子尋找食物,不讓小魚忍飢挨餓;貓媽媽對待自己的孩子,比看待自己還重要呢!它輕舔小貓身上雪白的茸毛,是那樣愛憐.鳥媽媽"起早貪黑”地為小鳥搭好舒適温暖的鳥窩 …… 所有的動物媽媽都在用自己的母愛,哺育着一個個幼小的生命.

我是多麼幸福啊,有一個無比疼愛自己的母親.夏夜,是媽媽輕搖扇子讓我安然入睡;瓢潑大雨,是媽媽接我回家;當我生病發燒時,是媽媽在牀前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當我和同學發生不愉快時,也是媽媽耐心地開導我 ……

母愛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正式因為有了母愛,才讓這個世界充滿了温暖與歡樂.在每個早晨,讓我們都輕輕擁抱一下自己的母親,説一聲:"媽媽,我愛您!”這是多麼幸福啊!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0

書的前幾章其實看得有點亂,暈暈乎乎地慢慢看懂其中的背景和關係後,才明白,這本書其實和我當初所想的並不太一樣,但感覺並不賴。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個人發展與家庭歸屬、父母期望與自我壓力……太多的矛盾,太多的衝突,每一個都似乎有千斤重,將這個混血家庭裏的每一個人都壓迫得無法呼吸。這個結合了時代背景的故事,似乎將曾經的美國展現在我的眼前,用細枝末節的小事將人物的內心攤開,讓人感受他/她的掙扎、無奈、悲慟。那樣糾結的情感,以及命運的不可違背,似乎令人感受到深刻的哀傷。

"我用盡所有力氣,盡我所能,卻終究只能重蹈前人的覆轍。"對於瑪麗琳的經歷,我所能想到的,大約便是這句話了。她不願如母親一般困在廚房裏,不願整日和烹飪書打交道,醫生這個職業對她而言有着無與倫比的意義。為此,她拋夫棄子,拼命攻讀醫學院的課程,希望有一天也能穿上白大褂、戴上聽診器,受人尊敬。只是漢娜的到來令她措手不及,她最終只能迴歸,徹徹底底地將自己困於家庭之中、廚房之內。

而她的丈夫,華人詹姆斯,則一生都活在異樣的眼光中。不敢讓人知道父母的身份,不能和同學友好相處,雖然這種特別讓他獲得了瑪麗琳的愛,卻也是他一生的負累。衝動地投入路易莎的懷抱,與她有了關係,大約也是因為他們同為華人,不會彼此覺得特殊、異怪,彷彿遊離在外的人突然找到了組織。不過對於他這樣的做法,我感到很不恥,無論什麼原因,出軌總是令人羞愧的,他能得到瑪麗琳的原諒是他這輩子的幸運。

因為擁有這樣的父母,生在如此的混血家庭,莉迪亞的悲劇顯而易見。母親將自己未曾實現的理想化作對她的殷切期盼;父親將自己無法合羣的遺憾變成對她的諄諄教導。成為醫生、交很多朋友,這兩件事成為她生活的全部,然而這並非她所願。壓在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她漸漸喘不過氣,於是去接觸傑克,以為自己瞭解他,能和他和諧地相處,卻不知她從來都不懂得他。傑克至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她,從來都不知道。

相比之下,內斯似乎要幸運得多。雖然父母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妹妹身上,他面臨着被忽略、被無視,但至少,他有自己所想要的東西。沒有人會管他在做什麼,即便是拿到哈佛的offer,莉迪亞只要一句話就可以將停留在他身上的關注全部奪走。他和莉迪亞,同是混血兒,同是李姓家族的一員,卻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他明白妹妹的壓力,明白她的痛苦,卻並沒有幫助她,反而竭盡全力逃離這個對他們而言都可怕的家庭。甚至於,面對妹妹的死,面對父親的出軌,他糾結於是否該説出他所瞭解的真相,買醉成了他發泄的途徑,最終卻無濟於事。

而存在感最低的漢娜,似乎成了這個家庭中最為幸運的人。瑪麗琳失蹤時她尚未出生,不清楚那些是是非非,亦不會被壓力所累,她靜靜地看着父母、哥哥、姐姐,彷彿一個局外人。然而,真相卻只有她知曉,只是,沒有人注意到她,沒有人會認為自己的堅持是錯的。生在這樣有點扭曲的家庭裏,她似乎成了最正常的那一個,又或者,她彷彿從未來到過這個世界。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1

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隔閡了文明與原始的距離,橫亙了喧囂與平靜的對話。亨利.梭羅以沉思者的身份,獨自隱居在他雙手搭建的木屋裏,在康橋德城的瓦爾登湖上,過着與世隔絕的清貧生活。建房、開阡陌、種豆,“一蓑煙雨任平生”。

他説:“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瓦爾登湖很美,梭羅樂此不疲重複着單一的事情,釣魚、烘焙蛋糕、接受訪客;一天虔誠勞動休憩、閲讀。瓦爾登湖很美,晨昏下變幻的樹林,四季迥異的湖面,沼澤上低飛的鷹隼。那是青春女神赫柏經過的伊甸園,即使經歷凜冽、炎熱,仍不變春天漫溯的蹁躚。“若至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在纖塵不染的美中,我們開始“省察”文明人需要鉛色冰冷的物質世界。

“文明人走過的足跡,只留下一片荒涼。”原始與文明,隔了時間,隔了人本質的遷途。在那個茹毛飲血的年代,人們敬畏它,愛護它;但在這個日日笙歌的年代,人類挑釁它、剝削它!這是一張在私慾中暴露的人類猙獰的面孔!“你侮辱着大地,居然還敢議論天堂。”梭羅憤懣地説,但儘管如此,瓦爾登湖仍在生長着,如同大自然寬恕了我們無節制的打擊,以強者的姿態,漠視了我們可笑的癲狂。

大自然的美是一種本返璞歸真後的自由。李太白懂這個道理,仕途失意流連祖國山河,一壺酒飲盡蜀道廬山白帝城;陶潛懂這個道理,傲骨不為三鬥米折腰,隱居“中無雜樹,芳草鮮美”的桃花源;周莊懂這個道理,論魚夢蝶逍遙遊,不爭世俗與天共生與物為一。

孟子曰:“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家中的長者説“靠山吃山,吃山養山。”自然的饋贈,是古人珍惜的,乃我們踐踏的,我們視如草芥的,將來人們視如珍寶。

大自然是貧匱而風雅的智者,安之若素走過顛沛流離的歲月,被戰火、硝煙泯滅了模樣,卻依舊笑傲人間。而我們,要做仁者,仁慈寬厚對待環境,才能永存。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2

《蘋果樹上的外婆》寫的是一個沒有奶奶和姥姥的小男孩,他每天都很孤獨,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個奇蹟發生了,他坐在蘋果樹上玩耍時姥姥出現在了面前,姥姥有一輛特別的車子,它可以自己端上面包和茶點,還可以自己烤香腸,有趣極了,姥姥還帶小男孩去遊樂場坐旋轉木馬、吃冰激凌,姥姥非常能幹,她是一位馬戲團的演員,有一次小男孩和姥姥騎在老虎身上跑,他們飛快地跑,顯得自由自在。

再介紹一下小男孩的新奶奶吧,在一個晴空萬里的上午,小男孩正坐在蘋果樹上和姥姥做遊戲,小男孩突然聽見一聲喊聲,他向樹下望去,看見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老奶奶問他是否能夠幫助自己搬傢俱,他爽快的答應了,就這樣,小男孩一有空就幫助新來的來奶奶幹活,他還給她講和蘋果樹上的外婆的故事。這個有趣的故事就到此為止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對生活不要失去信心,也許有一天你所期待的都會成為現實!夢想成真!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3

我讀過許多書,但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是描述二戰時期安妮和她的一家人被納粹黨追捕而被迫藏在荷蘭的一個密室裏的生活實錄.那段時日是猶太人最黑暗的日子,是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而安妮這樣一個花季少女,卻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密室中度過了她最活潑、最美好的那段光陰.

在密室生活剛開始的時候,13歲的安妮差一點就被逼瘋了。幾乎不見天日的生活,嚴格的生活制度,這都是一個花季少女不應該承受的。這樣一個花一般的年紀,她不能和我們一樣自由、自在,而是天天躲在密室裏探照燈照不到的死角里,被逼迫着習慣陰暗以及白晝如同黑夜的生活。我甚至能夠體會安妮寫日記時的絕望與無奈的心情,但安妮的樂觀還是使我感到一絲欣慰的。我常常想,如果安妮在二戰結束前夕幸運地活下來,那麼歷史上是不是又會多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文字以及她筆下的生活都讓我深感震撼、悲憤。

安妮在與世隔絕的密室裏度過了她兩年花季少女最重要的時光,而這兩年只有日記本陪伴她。在黑暗即將過去的時候,安妮卻離開了這個紛爭的世界,安妮一家只有她的父親一人生還,其他人都慘遭不幸。看到這裏,我對納粹黨十分憤恨。他們剝奪了安妮美好的童年,安妮她甚至沒有過感情的經歷和花季的幸福、快樂以及友情。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中不只是對安妮一個人的惋惜,而是對所有猶太人的同情。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4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題記

當一本書清新的空氣滲透腦海,恰如月光下的倒影寂寞環繞,那又是一種戰鬥,戰鬥在塵世中的寂寞自然裏。

迴歸自然的純潔,迴歸淡泊的境界。寂寞的書有寂寞的讀法,只有心真的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真正的領悟。細品《瓦爾登湖》除去那躁動的灰塵,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能心虛即我師。”這恰似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羅就是在這裏進行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的獨居生活。他記錄從春到冬的這一輪的風景,他的超驗主義實踐建立了一種與現代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對立的簡樸方式,還原生活的原始狀態。他將自己放在一個杳無人煙的地方,他擁有的只有一個簡陋的小木屋,一張小小的牀,一張普通的書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紙,僅僅只有簡單的陳設,僅僅只是他執着的信念,僅僅憑藉着人對自然的慾望和熱愛,他,完成了這偉大的實踐,完成了這對自然的追求,完成了這本傑作,這不得不讓後人稱他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

在對世事的牴觸中,在對大自然的滿心歡喜時,作者筆下的每個物體,都被賦於了生命的脈膊,就如《詩經》中的“靄靄停雲,濛濛時雨”一樣,即使雲雨也有了各自的喜怒哀樂,作者自然沉醉其中。

淡泊是一種至高的境界,古往今來多少人去追求,但又有幾人能成功?梭羅就是一個偉大的實踐者。

上帝沒有賦予任何人任何權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來未帶一草一木,死後又不帶走一縷一線。奴隸的生涯終究是由失望壘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絕望築成的荒墓,與其這樣,為何不摒棄這些浮躁,還靈魂一份通透,迴歸自然的寧靜呢?設想一下,當你面對這博大的自然,它給予你的是新鮮的空氣,甜美的果實,突然間,你是否感覺自己成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憊地奔逐在它的懷抱裏。  梭羅用自己的一生去詮釋什麼是淡泊。他的思想如一個個亮麗的水晶,感召着世人的心,讓人沉浸,心靈正被一點一點洗滌,靈魂正被一點一點安靜。

這裏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這裏是最寧靜的地方。以前有那麼美麗的湖畔,那麼美好的生活,而現在,這些都已化作一葉扁舟,飄在人們的心河裏……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5

《變形記》卡夫卡短篇代表作,是卡氏藝術上的成就,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説作品之一。

記得剛看完變形記的時候,我説了這樣一句話:“這就沒了?”

的確,那就是結束了。

很多人看變形記後,都説看不懂,不知道它到底在寫什麼,而這樣一部不知道寫些什麼的短篇小説居然代表了“卡氏藝術上的成就,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説作品之一。”

剛開始看完,的確不解,但如果你試着換種方式去理解,比如類比的方法,如果主人公格雷戈爾不是變成了個甲蟲,而是生病了,得了一種怪病,使得自己的身體都變了樣,那你會怎麼看?一個人生了病,變了個形狀,家裏的人漸漸的不把它當個正常的人看,然後慢慢地排斥它,最後最後那個生病的人為了不拖累他的家人,選擇了死去,而他的家人,因為這個生病的人終於死了,不會再拖累他們了,一起出去郊遊了,這你會怎麼看?

在我中學時期,我就敏鋭的察覺到了:這個世界很冷。我不知道的是在地球的另一半,早就有人發現了這個現象,並且還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把它寫出來了。變形記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孤獨感與陌生感,即人與人之間,競爭激化、感情淡化、關係惡化,也就是説這種關係既荒謬又難以溝通。但這卻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存在,真真確確的存在。

我最佩服這本書的還有一個地方,這本書描寫了一個冷酷的社會現實,可作者併為對此做任何批判,這是很少見的,一般來説,作者寫書往往會帶入自己的感情基調,最明顯的屬三國,在三國中,劉備一定是仁慈的,曹操一定是-的,因為他不是漢室正統。而這本書卻並沒有任何的批判。這個我只在紅樓夢裏面見過,能寫這樣的文章,其作者非有大胸襟不可。

我看過卡夫卡寫給他父親的信,僅僅5、6頁的內容竟用了上百個不同的描寫心裏的詞彙,其內心的敏感程度可見一斑……我非常欣賞他的才情,也很同情他的遭遇。據説他當年寫了很多文章,在臨終前讓他的朋友把他的文章全都給燒了(很多文人都喜歡這樣做),但他的朋友因佩服他的才情最終沒有按照他的遺囑行事。我想,卡髮卡也還是想把他的文章讓世人看,不然他大可以自己一把火燒了,而不用假手他人,之所以假手他人,是內心還保存一個希望,希望自己的書能夠面世……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6

活?怎麼活?為什麼活?活成什麼樣?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不禁思考着這一連串的問題,可答案卻無解。

打開百度搜索“活”它的第一條字面解釋是生存,有生命的,能生長,與“死”相對,這僅是字面解釋,可“活”究竟是什麼呢。糾結着這些問題打開了作者餘華的《活着》。

富貴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整日不學無術、嗜賭成性,終於敗光了家業,生活貧困潦倒之際,他又因為給生病的母親去求醫,被迫離開家鄉,等他回來母親已經去世了。慶幸的是他有一個善良、賢惠的妻子,她含辛茹苦的撫養着一雙兒女。雖然女兒因為高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原以為一家團聚了,從此生活將越來越好之際,厄運卻接二連三的降臨了。妻子走了,兒子走了,女兒走了,女婿走了,最後連惟一的小外孫都不在了,陪在他身邊的卻只有一頭老黃牛......

《讀書》中主人公富貴的命運讓我不知道該説是命運在捉弄他還是説老天在垂憐他,他親手埋葬了他至親的五位親人,自己卻依舊活着,不禁覺得活着是一種勇氣。我想作者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也許我們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也許當我們遇到挫折和不幸時我們會很痛苦,會覺得那是一道道過不去得坎。但當我們回首過去,看到當時那些天大的事就那麼過去了,就覺得沒有過不去得坎,也沒有解決不了得事情,只要我們勇敢去面對,努力的去解決問題,一切都會過去,活着就是在不斷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活着是一種勇氣,勇於面對各種不幸並堅強的走下去;活着亦是一種責任,我們要知道我們並不單單是為了自己活着的。當得知朋友突然離去的噩耗時我對生命對活着更多了一絲深的思考,我不知道該以何種方式去寄託我的哀思,去平復這件事帶給我的震撼。

生命是如此脆弱亦是如此寶貴,無論我們遇到了任何不幸我們都應該堅強的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就會有明天,如果我們放棄了生命那都什麼都沒有了,帶給父母朋友的將是無盡的緬懷和傷痛。遠去天堂的她告訴了我們活着的這些人,一定要好好活着,堅強的去面對以後。當我們從學校這座象牙塔進入到社會,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敢於去解決問題,生命只有一次機會,不可能有機會重來。

活?怎麼活?為什麼活?活成什麼樣?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對於活着的意義是不一樣的,為了什麼活也不一樣,但活成什麼樣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好好活着,學習主人公富貴的堅強,遇到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這是本沉重的書,發人深思。

活着就是希望,就會有明天。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7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小英雄雨來》,讀完這本書,我被深深的震憾了。主人公雨來作為一個和我差不多年紀的同齡人,卻是如此勇敢的“小遊擊隊員”,讓我敬佩不已。

《小英雄雨來》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晉察冀北部還鄉河畔蘆花村中一個叫雨來的少年英勇抗日的故事,其中不少精彩片段,如雨來掩護交通員並機智脱身、雨來將計就計把鬼子帶入雷陣,雨來機智勇敢就業負傷的八路軍戰士、雨來冬夜送雞毛信等等,將一個聰明機智、勇敢頑強、具有強烈愛國思想的兒童活靈活現的帶到我的眼前故事中戰爭壞境的險惡恐怖,敵人的兇殘狡猾,無不讓我為雨來的安全捏一把汗。雨來總能化險為夷、機智脱身。

《小英雄雨來》這本書中,雨來媽、游擊隊長、游擊隊政委正面形象和扁鼻子日本軍官、日本特務長、漢奸等反面形象,無比鮮明生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在父母相親的影響和革命工作人員的領導下,雨來才能從一個聰明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機智勇敢的“小八路”。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雨來上課時的情景:雨來小心翼翼地打開用紅布包裹着的課本,放在腿上,跟着老師的手指念着: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他那認真又嚴肅的表情,實在讓人捧佩服,從這一情景中就可以知道雨來是一個多麼愛國的少年啊,他又是一個多麼熱愛學習的人啊。這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中,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更多更好的老師,不是更應該好好學習嗎?我一定要把雨來作為我的學習榜樣,不斷鞭策自己,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讓自己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值的我學習的不止這一點,雨來為救交通員李大爺,自己差點被鬼子殺死,卻寧死不肯説出李大爺的下落。雨來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愛國等優秀品質不正是值的學習的嗎?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8

餘華先生的小説《許三觀賣血記》看了好幾遍了,每次合上書之後,總想寫點兒什麼,卻總是不知道該從何處寫起。

這是一個小人物的故事。

主人公許三觀沒有複雜離奇的經歷,他只想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在他的人生經歷中,遇到了不少坎兒。而每到一個坎,他都要付出血的代價——賣血才能邁過。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比如,經濟落後條件下的小人物艱難的生存狀態;小人物追求平等的過程是多麼的艱難,以至許三觀牢騷滿腹地説:“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等等。我在餘華筆下看到的是一個面對艱苦的生存仍然保持樂觀和尊嚴,內心充滿温情和善良的形象,我不得不感歎,餘華不愧是一個語言大師,他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讓我明白了不少生存之道。

許三觀是一個優秀的父親。他對孩子的愛也許是與生俱來的,但卻是隻講付出不求任何回報的。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無法獲得巨大的財富,從而讓孩子們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狀態下。但他卻以一個父親的愛、一個男人的擔當撐起了一個家。他的大多數賣血經歷,都是和孩子有直接關係。特別是大兒子得病在上海住院,他一路賣血到上海差點把自己的命都賣沒了,以十天賣血四次的悲壯經歷,把自己對孩子的愛,表達得淋漓盡致。而當他年老之後,一家人不再有缺錢的時候了,他因為自己的血沒有人要了,想到的仍然是家裏再有災禍怎麼辦?

許三觀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的做人原則是“多行善事,不行惡事”。當初養子闖禍了,養子的親生父親為了幾個錢而不認兒子,給許三觀及家人造成了巨大的困難,但許三觀賣血挺過來了。後來,為了救養子的親生父親的命,許三觀沒有幸災樂禍,也沒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是忍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支持養子出手相救。這,應該不是一般的善良吧?

許三觀是一個智慧的人。他沒有多少文化,但卻擁有在艱苦條件下生存下去的智慧。在全家都餓得不行的時候,他利用自己的生日,用嘴巴給全家人每人炒了一個菜,讓他們用耳朵聽着吃了。在大家實在堅持不住的時候,他賣血幫全家度過了難關。文化~開始以後,他的老婆受到,他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老婆,並減輕她的痛苦。他的所有行為,都讓我笑中含淚,悲喜交加。對他在無奈中表現出的生存智慧,只有佩服。

其實,許三觀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也有不少缺點,但他卻是那麼的有血有肉,讓我感到他就生活在我的身邊。他用他的堅強告訴我如何面對困難,他用他的温情告訴我如何對待親人,他用他的善良告訴我如何與人相處。我註定成不了那種高大全的人物,但卻可以從許三觀身上吸取營養,讓自己更加男人一些。

許三觀如一縷春風,直達我的心田。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19

戰火紛飛的歲月裏,她,被視為異類,僅僅是因為她是一個猶太人,便令她死於非命,像是 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在對春天的憧憬中凋謝了。

安妮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對生活充滿了幻想和希望,她的命運像是一幅帶着壓抑色彩的油畫,讓人感到悲哀。她每天給那個神祕的吉蒂寫信,透過一扇不常開的小窗子來觀察這個世界並記述着她對一切的想法,還幻想着成為一個作家或記者,可惜的是還未等她走出這個牢籠,便被瘟疫奪去了生命。她的悲劇也是給每個人的一個警鐘,是一個凝結着太多太多鮮 血的教訓。

安妮很天真,她一直盼望着戰爭的結束,又像是一個真實的記錄員,不斷地從小窗户中瞭解外面並一一記錄下來,她想用她的日記來告訴人們種族歧視的不該,在她的日記中也流露着憤怒與恐懼卻依舊寫道:“世界雖然這樣,但我還是相信人在內心裏其實是善良的”。也許她永遠也想不出自己會被出賣而進入一個永恆的噩夢吧,只留下這本日記,記載着她的痕跡。

在這個和平的年代,也許戰爭早已遠離,但請每個人銘記這段歷史,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0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經營着歐佩培克公司,還有母親艾蒂斯和姐姐瑪戈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1933年希特勒開始對猶太人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安妮一家被迫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安妮一家在這裏開始了新生活。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生日,一本精美的筆記本就是她的生日禮物之一。安妮還給日記本起了個名字——吉蒂。從她生日那天起,她就開始寫日記。由於納粹的迫害更殘酷。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被迫躲進父親辦公的大樓後面一些隱蔽的房屋裏面,這一躲就是兩年,至1944年8月4日遭人舉報而被納粹逮捕,把他們關進集中營。只有安妮的父親生還,其餘人無一倖免,安妮的父親決定將女兒的日記出版。

安妮在日記中直言不諱,把吉蒂當成她最信任的人,最可靠的朋友,時不時地與它談心。她在隱蔽的房間中,只有日記相伴的情況下,度過了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她沒有享受到一點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只有納粹黨的醜惡在時刻刺激她緊張的神經。在這樣的條件下,她依然在自學知識,內心沒有沉淪,而是依然向着陽光。但是我們今天身處這樣好的環境之下,居然還有人不願讀書,與勤奮的安妮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安妮,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難都勇於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為什麼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難,請千萬不要在逆境中沉淪,我們應該勇敢地站起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1

草房子

好詞:

摩挲 揮霍 流火 迷離 恍惚 韌性 純淨 古樸 鼓舞

火辣辣 轟隆隆 紅豔豔 綠晶晶 汗淋淋 水淋淋 齊刷刷

結結實實 昏昏欲睡 大模大樣 烏溜溜 金澤閃閃 莫名其妙

如痴如狂 齜牙咧嘴 秋風乍起 朝夕相伴 忽明忽暗 繪聲繪色

自作多情 隱隱約約 無惡不作 波光粼粼 如夢如幻

好句好段:

白雀還是那個樣子,只是好像清瘦了一些。她一出現在桑桑的視野裏,桑桑就覺得天地間忽然地亮了許多。白雀走着,依然還是那樣輕盈的步伐。她用雙手輕輕抓着被放到了胸前的那根又黑又長的辮子,一方頭巾被村巷裏的風吹得飛揚了起來。

當時,那純潔的白色將孩子們全都鎮住了。加上禿鶴一副自信的樣子,孩子們別無心思,只是一味默默地注視着。但在僅僅過了兩天之後,他們就不再願意恭敬地看禿鶴了,心裏老有將那頂帽子摘下來看一看和摘下那頂帽子再看一看禿鶴的腦袋的慾望。幾天看不見禿鶴的腦袋,他們還有點不習慣,覺得那是他們日子裏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點。

冬天過去,細馬已基本上能聽得懂油麻地人沒過多少天,諫樹苗就怯生生地探出頭來,在還帶着涼意的風中,歡歡喜喜地搖擺。這個形象使秦大奶奶想起了當年也是在這個季節裏也是同樣歡歡喜喜搖擺着的麥苗。她就很想用她的枴棍去鞭打這些長在她地上的辣樹苗—她覺得那些樹苗在擠眉弄眼地嘲弄她。

那是一九六一年八月的一個上午,秋風乍起,暑氣已去,十四歲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國小那一片草房子中間最高一幢的房頂。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國小第一次一下就全都撲進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雲,温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秋風裏忽閃忽閃地飄落。這個男孩桑桑,忽然地覺得自己想哭,於是就小聲地嗚咽起來。

那天下大雨,禿鶴沒打雨傘就上學來了。天雖下雨,但天色並不暗,因此,在銀色的雨幕裏,禿鶴的頭,就分外的亮。同打一把紅油紙傘的紙月與香椿,就閃在了道旁,讓禿鶴走過去。禿鶴感覺到了,這兩個女孩的眼睛在那把紅油紙傘下正注視着他的頭,他從她們身邊走了過去。當他轉過身來看她們時,他所見到的情景是兩個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着笑。禿鶴低着頭往學校走去,但他沒有走進教室,而是走到了河邊那片竹林裏。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2

合上書,揉揉那發酸的雙眼,舒展了疲憊的四肢,想起了老師佈置的任務……

第二次翻開那厚厚的書頁,與第一次的走馬觀花不同,在瞭解了文章的寫作背景後,竟從這篇科幻小説中悟到了作者對海洋的熱愛。

故事很長,卻引人入勝,讓人不捨得放下。

故事大概是一八六六年,海洋上發生了一件離奇的怪事。一個紡錘形的龐然大物,它周身閃爍着奇異的光芒,個頭比鯨魚大得多,速度也快得多,在海上神祕出沒,有不少船隻受到它的攻擊,為了保證海上交通的安全,北美聯合眾國發表聲明,宣佈成立剿滅怪物的遠征隊。當遠征隊的戰艦與海怪發生撞擊後,主人公不慎掉入水裏,才發現怪物原是一件世間絕無僅有的巨大潛艇。隨後,主人公被帶入潛艇,開始了一段奇妙的海底之旅……

第一次讀時,感覺它真實的像是記敍文,查完資料才得知是科幻小説,而能把大海描繪的那麼栩栩如生的作者——凡爾納,甚至都未曾下過海,被我當做記敍文的《海底兩萬裏》竟完全是他幻想出來的。而那時,像“鸚鵡螺號”一樣的潛水艇更是見都沒見過。

可是,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要有一艘“鸚鵡螺號”實在是太容易了。而且,凡爾納在他作品中的現代化物品也都不再是不可觸碰的夢,它們真的在科學的幫助下出現了!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3

讀餘華的《活着》讓我回憶起童年,想起老一輩的苦澀人生。雖然他的文字寫的是那樣的平淡,但是卻感到那樣的真實,那樣的親切。讓你讀着,想笑卻笑不出,只想哭。

一天晚上,我閒的沒事,然後就拿起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是《活着》。起初,我很好奇,不知道那書裏講的是什麼內容。我被迫無奈的翻開第一頁,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無聊。所以,我就大概翻了一下,在我煩的時候,我無意中看見了“就這樣他的兒子也就死了”。雖然,是幾個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文字,但是我有一種感覺,一種非常想了解它的感覺。

終於找到了那頁,找到了那也得開始部分開始看,起初,我只看了幾句,我發現這個書上講的和我所看的一個電視劇有一點相像,我就接着往下看,最後終於弄明白了,這部電視劇原來就是這本小説,這時,似乎有一種力量在驅使着我更深一次的瞭解他它。那本小説,講的是叫徐富貴的人的一生,從青年到老年他的家庭的變化及其它周圍人羣之間發生的故事。

當我讀到“他兒子為了獻血,也被活活的抽死了,當他的父親(也就是小説的主人公徐富貴)得知此消息後,非常傷心,傷心過度像是精神不正常的,在自己兒子墳邊,給自己兒子跳最後一次秧歌”時,我心裏有一種感覺,一種從心裏激發出的同情。我想,這種情景如果換作是誰,誰都不會好過,誰都會心裏難過甚至傷心過度而失常。真的,他雖然只是本小説,但是他反映瞭解放前後去窮苦人民生活的狀況卻是現實的。但是也有人會説,每個人都會有不愉快不順心的事的時候,只是他的多一些罷了。其實,這樣也可以,但老天又為何的那樣不公平呢!為何把許許多多的厄運同時拋散在一個人身上呢?那樣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只有有錢的人才能幸福,但事實上,錢並不是萬能的。

每個人開始來到這個世界上,有歡笑,也有淚水。憑什麼在那個時候貧苦任的淚水就要比富有人的淚水流的多些。

我們也需要公平,我們也需要幸福,因為我們也是人啊!

徐富貴的一生,是我們每個人都難以想象的,在他中年時期,由於他自己,他的家庭因種.種原因遭受變遷,接二連三的,他父親、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相繼去世,最後只剩下他和她的外孫子孤獨終老。從一個風風光光的青年到孤苦伶仃的老頭,時代的變遷,身份也隨之發生變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越來越好,但是主人公,卻恰恰相反。

人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歷坎坷,怎能獲得希望。可愛的人間,他總有幸福,只要你又勇氣去尋找。公平公正是每個人都期盼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是有權利説:“我們也需要公平的。”人的一生艱難而坎坷,但是隻要你用心去發現去觀察就一定會有收穫,但是社會又為何是這樣的呢?

活在世上,快樂也好,痛苦也罷,都會隨之遠去,而徐富貴正是給了我們一個範本。我們也正也應該思考一下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要有自己的風格,活出自己的風采,活得精彩!

得寵思辱,居安思危。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4

在我的心目中,親情是最純潔的、最值得信賴的感情:悲傷時,它給你撫慰;恐懼時,它給你力量;失望時,它給你鼓勵;危險時,它給你保護……所以,親情是聖潔的。可是,當我讀完愛爾蘭女作家艾麗伏尼契所着的《牛虻》後(蒙泰尼裏把親生的兒子送上斷頭台的事實),重重地打擊了我的信念和感情。

《牛虻》敍述的是統一意大利鬥爭中的一個故事:篤信上帝的貴族子弟亞瑟經過了一次次現實生活的挫折,改變了自己對上帝的信仰,投入了統一意大利的火熱鬥爭中,從而引起一系列親情與信仰的矛盾和鬥爭。

平時,孤獨寂寞的亞瑟最信賴自己的教父蒙泰尼裏。‘父子’倆的感情是真誠的。當亞瑟因母親的早逝而悲傷時,教父給他撫慰;當亞瑟猶豫彷徨時,教父又催他奮進……但是有一回,亞瑟把自己參加革命的志願告訴蒙泰尼裏,希望得到他的幫助時,教父一反往日的慈祥神態,不容反駁的讓他打消這個念頭。這第一次使年輕的亞瑟十分失望。一次偶然的機會,亞瑟得知蒙泰尼裏就是自己的生身父親,他迷惑、悲傷、憤恨,因為他心目中聖潔的神父竟然一直在騙他!但是他還是深深的愛着神父,因為他是教父,是父親。 

--年後,亞瑟帶着滿臉傷疤和殘缺的身體由南美洲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土地,投入了火熱的戰鬥中。他用‘牛虻’作筆名,一次次用鋭利的筆鋒抨擊當時黑暗的社會。從此,牛虻的名字便震動了意大利。這時的蒙泰尼裏已經是一個深受人們尊敬的紅衣大主教了。牛虻以自己的愛父之心,常常用各種方式和他接觸親近。當牛虻發現蒙泰尼裏在--年中無時不忍受着痛失愛子的煎熬中時,心中的愛和恨交織着,更加矛盾。  一次,牛虻和他的同志遭到騎兵的襲擊,他勇敢的接受了掩護任務。當他拿起手槍,準備突圍時,忽然聽見蒙泰尼裏的聲音,拿起手槍的手無力地垂了下來。就在這一剎那,騎兵包圍了他。

看到這裏我被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的親情深深地感動了。我既為牛虻的被捕感到惋惜,又深以為蒙泰尼裏會設法救出他唯一的兒子,使得父子團圓。不料,這個忠於上帝的衞道士並沒有手下留情:是他‘讓’牛虻再度入獄。在監獄中,一心想保衞自己所謂的‘清白’、‘地位’的蒙泰尼裏,在牛虻的死亡判決書上籤上了名字,把自己心愛的兒子送上了刑場……蒙泰尼裏很愛孩子,可是,作為一個反動主教,在關鍵時刻,在他所信奉的上帝的利益和孩子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他選擇了上帝,保住了自己。直到這時,人們才看清他的真實面目。他是上帝的忠實信徒,他所代表的是宗教統治階級,他之所以獻出兒子是為了保住這個反動階級的利益。

牛虻是一個英雄,可他不懂人世間的父子親情是可以由信仰決定取捨的,所以他會被自己反動的親生父親送上刑場。

艾麗伏尼契,這位愛爾蘭女作家寫下的《牛虻》,的確留給了人們一筆可觀的精神財富,告訴了我們親情的意義。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5

最近,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中描寫的父愛令我深深感動。

文章講述了作者與父親同行,在車站父親送作者的情景。父親要給作者買橘子,但父親是個胖子,他攀越月台非常吃力,作者看到他的背影流下了眼淚。我讀到此處,心久久不能平靜,感受到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濃濃親情。

父親對作者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都令我感動不已。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有一次我生病了,特別想吃蘋果,但是家裏沒有了,他就出去為我買回來,然後坐到我牀前削掉果皮,將果肉切成小塊餵給我吃。當時覺得蘋果比往常的都好吃。因為蘋果裏包含了父親對我濃濃的愛。

俗話説“百善孝為先”我要從現在開始孝敬父母,不應該把“自己還小”當藉口,應該多為父母着想,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爸爸,您辛苦了!為了讓我生活得更幸福,您不怕受苦受累,每天早出晚歸、任勞任怨。可有時我還不聽您的話,和您頂嘴,我很慚愧。想到這些,我很傷心。

爸爸,我以後一定要聽您的話,好好學習。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您,不再讓您吃苦受累!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6

1845年,亨利·戴維·梭羅拿了一柄斧頭,一個人走到瓦爾登湖畔,砍樹伐木,蓋起了一間小木屋。在自己親手建造的小天地重,他默默地聆聽、感受、思索着一切,以自然為師而又非遺世獨立,現實、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時時在他心頭交織升騰。兩年的獨居時光給了他很多,付諸文字,便有了我案頭的這本靜靜的書——《瓦爾登湖》

瑞士的阿米爾説:“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瓦爾登湖》正是一個纖塵不染的心靈境界。它靜,太靜了。只有在紅日斜墜的黃昏以後,平靜躁動,心清神澈。

看着這本綠色封皮的《瓦爾登湖》,眼晴似乎透過這層綠的書皮,已經看到了湖畔翠綠的森林和那碧波盪漾的湖水。湖邊有一間精緻的小屋。一切都安靜極了。心靈似乎被那清澈的湖洗滌了一遍,也變得安靜,恬淡了。而到萬賴俱靜之時,心便為之神往了。正如徐遲先所説: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泌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賴俱靜之時,我更為之神往了。的確,在讀這本書時心靈會逐漸寂靜不來,在慢慢的嚼讀中,你逐漸找回了生命最本真的意義。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7

許多評論都覺得家人對男主角是冷酷的。

在小説中,如果變成甲殼蟲的是妹妹,保持人形的哥哥會不會與書中的妹妹做法相同呢?如果變成甲殼蟲的是爸爸媽媽,是你身邊所愛呢?

捫心自問:在我們身邊始終被我們所愛的人,如果變成了無法溝通的異類,我們還會愛他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一定還活在他未變形之前的記憶裏,必須不停地翻出他以前如何如何的記憶,説服我們應當承擔這份責任,繼續照料下去。

但無論如何必須得承認,照料這一隻蟲子確實是一種負擔,時間久了,變成一種忍受。

一個人是無法真實地理解另一個人的痛苦的,這使人與人之間隔離開來,陷入永世的孤獨。因此,説再多也是言不由衷。

換一個角度想,如果自己變的無益於社會,難道社會會包容你嗎?如果在家庭中一無是處,你在這個家不會被邊緣化嗎?尊重人類還是尊重人類的價值,對普通人來説答案是明確的。失去價值的人類,與動物有異嗎?利益至上的社會不僅僅存留在那個時代,存留在當今,是否存在於時空的每個角落?

僅僅通過血緣可以維繫親情嗎?比方説如果你的親人變成了現在所謂“三觀不正”之人,頗受人厭惡,並具有攻擊性,你會記得他之前的好,努力改變他嗎?

在知乎裏“如何對待三觀不正的人”的所有答案都是,不要理他,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的觀念。因為你怎麼知道你的三觀就是正確的呢?

最後:如果自己保護不好自己,也沒必要指望別人;可是有時候自己也是無能為力的——書中是男主莫名其妙變成甲殼蟲,現實中我們個個都帶着原生家庭和時代的我們無法選擇的種.種缺陷。那麼在這種情況中,我們還能做一些反抗命運的掙扎嗎?

書中這樣的結局無疑是最好、也是最真實的。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8

看着醒目的書名、可愛的肖像,翻開嶄新的封面,品讀着裏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起初我以一顆平常心去閲讀這一本書,接着繼續讀下去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同情、難過、憤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安妮日記》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錄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為了躲避納粹黨的追殺,一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本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用日記記錄生活,就這樣她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她在密室裏白天不可以拉開窗簾,晚上不可以開燈;可以説她的生活是暗無天日又痛苦,她是失去自由的,只能在密室裏活動,只能靠聊天、閲讀、寫日記打發時間。安妮,一位成長中的少女,花一樣的年紀,但她卻承受了她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壓力,如果沒有殺戮,她可以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可以與同學朋友快樂地玩耍,可以享受生活的歡樂。然而現實沒有如果,她生活在恐怖的密室之中,整天提心吊膽活着;即使過着如此恐懼的生活,她也沒有放棄生活、放棄自己,做一個開朗樂觀、理性的女孩。比起安妮,我們非常幸運,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中國,不用擔驚受怕,物質豐裕,生活快樂。可是一些同學經常抱怨學習太累,不按時完成作業。因此我經常告誡學生: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的富強就要靠你們這一代,要清楚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從歷史我們知道《安妮日記》是希特勒領導的法西斯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種族滅絕政策的最有力的見證,納粹黨是冷血無情的,由於種族歧視,納粹黨硬生生殺害了600萬猶太人,這慘絕人寰的殺戮讓我想起了日本侵華的南京大屠殺,整整30萬人啊,我們的同胞成為日本人比賽的載體,取樂的對象,奪去同胞們寶貴的生命;這手段極其殘忍,極其野蠻,真是喪心病狂、令人髮指;這是對生命的踐踏、不尊重,日本人為何要瘋狂地屠殺?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清楚:落後就要捱打呀,只有中國富強,才不被欺負。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安妮,讓我們明白: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她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就像她所説:“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歷史不能被改變,但可以被牢記。我們要吸取教訓,友善待人,與人和諧、平等相處。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29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意大利文學家高爾基所説的一句話,教育着千千萬萬的人,如今,這句話使許多人走上了成功之路。

在那個時期,還有一位文豪,他就是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他也是一位歷史性的人物。

他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當時風靡了全世界。這不僅是因為這本書好看,更因為它表達了一種堅韌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主人公保爾.柯察金身上。在他身上,不僅有“布爾什維克”的革命精神還有對人類做出奉獻的渴望。在書中説過這樣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這樣度過∶當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應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賤庸俗而慚愧;在臨終的時候,它能夠説∶‘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必須抓緊時間充分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奇妙的疾病活一次意外的悲慘事故都可能是生命突然中止。”

這不僅表達要珍惜時間,還表達了保爾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也不忘布爾什維克,也不忘人民。

在這本書裏,從保爾小時候一直講到了保爾的生命的最後一刻。生命何其寶貴,只有一心為他人生命才會變得光彩,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話也就是這樣。為人民,為社會,為大家的人的生命才會光彩,人活着,就是要為別人奉獻,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麼也得不到!

百善而不足,一不善而足。在做好事時還要注意少做壞事。在佛教裏千善才能抵一過,可見保爾做了多少好事。

如果説劉伯承是軍神,那麼保爾無疑是軍聖,在戰鬥中,他屢建奇功,多次受傷,但死神總奪不去他的生命。

綠山牆的安妮讀書筆記600字 篇30

《活着》這本書的作者餘華,説實在話,因為讀書少的原因,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作者。説來慚愧,國小和國中總會有各種理由推辭,使得讀書經歷不多,但對於讀書,我還是很嚮往的。《活着》這本書我已經全部看完,之前也曾針對這本書寫過幾篇類似讀後感之類的篇幅。因為語文老師的介紹,我接觸了這本書,也是第一次對一本書分析得如此透徹,花費幾張紙的筆墨去介紹。

書已經讀完一個月多了,再回想其其中的情節,更多了一些奇特的感覺。今天,就讓我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的方式來總結一下這本書——《活着》。首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主人公福貴,在我的眼中,從書中我見證了他的一生,從他的玩世不恭到後來的勤懇努力,一生的坎坷讓這位老人飽經滄桑,卻又懷着對過去的回憶,情感堅持地過着自己剩下的餘生,我感受到他的堅強和他對逝去親人深深的感情,令人動容。

而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妻子家珍,當福貴家境敗落,一無所有的時候,家珍從遠處踏着堅定的步伐回到茅草屋中時,心中不免為之動容,一個如此放蕩不羈的男人卻仍讓他不離不棄,她的善良和對丈夫的愛 令我深深牢記。説到這裏,便想到了可憐的風霞,從童年時的衣食無憂,再到少年時的失聰變啞,再到後來被父母狠心送人,風霞的一生充滿了變數,但一切的一切沒有改變她的本心一那份對父母的愛和責任,她擔起來許多不屬於她的責任,而終於找到自己的歸宿時的那種喜悦讓我看到了她那份渴望愛情的少女心,只是結局太令人感傷,為何總會是這樣的結局,這令我不得不深深陷入對中國當時社會現狀的思考,當時的底層社會並沒有真正獲得自由、平等,當時社會昏暗到令人難過,還有那可愛的小有慶,腦海中總會浮現他與小羊親暱的嬉戲,卻因一場醫療事故被無情地奪去了生命,許多同學都在讀到這裏的時候留下了眼淚。

他的一生就如一個多稜多面的球,他在裏面不停地跑,那一稜一面就不停地閃現,他不可能在哪一處徹底地停下,只要他還活着!

最早看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為別人説看這本書你會從頭哭到尾,但到最後發現不然,福貴的悲傷,並沒有激發出我心裏的淚水。是因為,這些苦痛本身就和福貴的生命融為一體。正是這些磨難,讓我覺得福貴是真真切切地活着。他就好比是在走一根平衡木,時而在高處,時而在低處,所以最後能在中間平平穩穩地坐下來。但在高處時的雀躍,和在低處時的恐懼,是無論如何忘不了的。

讀完《活着》對生活進行全新的思考,讓我們的正確對待自己的人生,實現價值,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