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高中閲讀心得(通用5篇)

《三國演義》高中閲讀心得 篇1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每一本我都很喜歡,其中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高中閲讀心得(通用5篇)

看過《三國演義》後的人,可能會覺的比較討厭曹操。我剛開始也很討厭他,可是聽過一些人對曹操的評價後,我發現曹操的優點也很多,也有讓人敬佩之處。我覺得曹操奸詐多疑,交往不得。雖然他奸詐多疑,但是仔細想一下他的優點,就會發現他十分重用人才,用兵的方法也不錯,但人無完人,他一生中最大的缺點就是他的疑心太重。也許就是因為他的這個致命缺點,導致他的宏圖霸業失敗了。

劉備,大家應該最熟悉不過了,他愛民如子,謙虛,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可能就是他這種令人可欽可敬的品質,感動了天下的有才之士,所以才讓他擁有了曹操得不到的忠臣。在我看來,劉備之所以會失敗,主要原因是他的兒子劉禪,想那劉禪還是趙子龍用血換來的。想不到他竟如此的昏庸無能,有負眾望。整日花天酒地,不理朝政,最後還做出了最荒誕的決定,結束了蜀國的生命。

孫策,江東霸王,。因為早逝,所以由弟弟孫權繼位江東之主。後來與劉備結盟,在赤璧擊敗曹軍,又從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使吳國的領土大大增加。最後他又自立為吳王,之後又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三國裏我最喜歡諸葛孔明瞭。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有膽有識、才智超羣、機智勇敢,最讓人讚歎的是他:知人心,識天象,曉地利,因為有他,才讓蜀國有輝煌的前景。他的一生證實了他的一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最後,三國終於歸於西晉王朝,三國就此結束了。

《三國演義》高中閲讀心得 篇2

讀《三國演義》後我是一個女生,我不喜歡看那些不切實際、充滿幻想的書,所以,《三國演義》便成了的最愛,諸葛孔明是我的偶像。

劉備卧龍崗三顧茅廬,才方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初出茅廬開始,就受到劉備的重用。劉備還把他當作自己的兄長和老師。到長阪坡之戰,火燒新野,出使東吳,舌戰羣儒,劉備更是對他信任有加。

再後來劉備無處可去,諸葛孔明又計取荊州,為劉備謀得安身之處,劉備無妻,諸葛亮又計使計讓孫權將妹妹嫁於劉備。

論戰績來説,也許諸葛亮奪得的城池不如關羽張飛,可論功績,沒有人可以敵的過他。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到了三分天下之後,又西取西川,北奪漢中,東和東吳,南征南夷。哪一件事不讓我們津津樂道、歎為觀止。

不幸開始了,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也臨危受命。後來劉備用那種鞠躬盡瘁死而死而後已的精神,至今還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諸葛亮你是我的偶像,因為你智勇雙全還有對事情的沉着冷靜的態度;我喜歡你遇險時身先士卒的舉止;我喜歡你發令時果斷明瞭的聲音。

《三國演義》高中閲讀心得 篇3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鉅著,在歷史和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響。三國演義這本書所講的故事起源於漢末黃巾起義,開始寫漢末皇帝昏庸無能,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激起了黃巾起義,而後,各路軍閥擁兵自立,最後慢慢地剩下了魏國、蜀國、吳國,他們各自紛爭,各有勝負,最後,魏國統一了全中國,建立了晉朝。

三國演義裏有許多英雄豪傑,有求賢若渴的劉備、亂世奸雄曹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義薄雲天的關羽、武藝高強的趙子龍······這些豪傑在各個戰役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關雲長。關雲長是蜀國五虎將之一,也是劉備的結拜兄弟。他為人寬厚忠義,武義高強,勇冠三軍。説他忠心耿耿,一點兒也沒錯,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了劉備身邊。我最佩服的是他的義薄雲天,他在華容道上放走了曹操,原因就是曹操先前對他有恩。他的行為另我感動。在現在的社會,競爭這麼激烈,關羽的行為肯定非常少有了,我要學他的知恩圖報,不管對方是不是我的朋友,我都會在他困難時幫助他。我相信,只要我們誠心面對每一個人,那世界上就沒有仇恨,只有友誼!三國演義裏描寫了大大小小各個戰鬥,羅貫中用他那妙筆把一場場戰鬥描寫得驚心動魄,讓我明白了幹什麼事都要有計策,不能盲目瞎做。三國演義為我們展現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情景。看三國,眼前就象在放電影,讀者的心有時可以被戰鬥場面的驚心動魄而升騰跌宕,又可以為戰鬥勝利而感到高興,也許,這就是三國演義能立足於人們的生活而長久不衰的原因吧。

《三國演義》高中閲讀心得 篇4

一提起《三國演義》,自然就會想起“正面人物”的劉備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孫權。這三個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勢。

書中的劉備“忠厚老實”,“一心想修復漢室”,我可不這麼覺得,你想,在趙雲救出阿斗後,劉備怎麼會捨得摔孩子呢?還不是因為要收買趙雲的心!劉備也還是個心思細密的人,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後,知曹操生性多疑,怕暴露自己遠大志向,一副胸無大志的樣子,學起種菜來,得以騙過曹操耳目。現在想想,要是劉備他提早展現的話,恐怕早就被曹操輕而易舉地解決掉了。煮酒論英雄時,當曹操説出:“當今世上的英雄,只有你我兩人!”這樣的話時,要不是他反應快,借雷聲掩飾,曹操遲早會因為疑心將他給殺了。可光懂得收買人心和及時反應也是沒辦法的啊,關鍵要有軍事才能,説句不客氣的話,劉備的領地都是靠諸葛亮給他出謀劃策打下來的,至於劉備,我可沒看見他有什麼計謀上的突出特點。他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三國才有了“三顧茅廬”一説。

曹操一直都是以奸詐、狡猾、殘忍的形象出現的。特別是“曹操殺親朋”這一段,在他人看來簡直太殘忍了。呂伯奢為了招待他,特地出去買酒,他在屋裏聽得磨刀的“嚯嚯”聲,誤殺了他的家人後出門又設計殺了呂伯奢。他的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更是讓他人驚得目瞪口呆。有人指責他不道義,可若是他不那樣做,呂伯奢必會帶人追殺他,那他也別想活着出縣了,可以説,這是生存的需要。曹操是決不會負“奸雄”這個“美名”的。當老朋友許攸前來投靠問及糧草時,曹操先答糧草可夠一年,後答半年、三個月、一月,後許攸揭發他:“休瞞我,糧已盡矣!”俗話説“兵不厭詐”嘛,曹操可是把它給運用得靈活自如。

孫權在書中也算得是位“明君”了,在“隆中對”中諸葛亮這樣談:“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只看民附二字便可知道他有多賢明瞭,上下一心,老百姓擁護君主,使得他人都不敢來犯。“賢能為之用”,看吧,只要是賢能的人都被網羅去做那些大大小小的官,等於無形中為國家築起了一道“銅牆鐵壁”。他在任期間也可算是一段“太平歲月”吧。

這三人各有各的特點,不盡相同,但相同的一點就是他們都是一方霸主,劉備善於收買人心,手下的將士忠心耿耿;曹操狡猾而善於用計謀,他的聰明使他多次度過難關;孫權能夠做到“賢能為之用”,上下一心使得外人不敢來犯。他們的特點使他們多次度過難關。

我們要學劉備的心思細膩;學曹操的果斷、堅決;學孫權的人格魅力。我們不能學劉備老是藉助他人的力量;不能學曹操的殘忍、無情;不能學孫權的出爾反爾和朋友反目。

《三國演義》高中閲讀心得 篇5

《三國演義》之中最令人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呢?除了那一位位名將之間設計的計謀、謀士之間看穿的人心,還有那一場場驚心動魄、以血洗禮的屠殺與戰爭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深居在男兒之後的女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在當時軍刀霍霍之時,花還未落,人卻已亡。自古紅顏是否真的多禍水?那些女兒身的背後,又是怎樣流着辛酸難言的淚?

在董卓任意於長安殺戮之時,貂蟬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漢室王朝被奸臣董卓操控,在月下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恰被王允發現便收其為義女,用歌姬貂蟬這枚棋子定下連環計,周旋於父子之間,離間董卓與呂布的關係,使其互相猜疑至反目成仇。在她受王允請求之託時,她是毅然決然地答應的。

“若與國家有益,賤妾亦何惜一身?但惟司徒籌劃。”

“願聽遵命,雖死不辭!”

貂蟬扭轉了董卓政權的局勢,卻也無法改變自己任人擺佈的命運。在這樣的戰亂年代,自己本就無所依傍,但卻為了家國拋棄自由和貞操,在政權和欺騙中周旋。即使至今,她依然揹負着“禍水”的罪名不知下落。可她立下的功勞確比任何一個在沙場上馬革裹屍的壯士都要蕩氣迴腸,至於她內心真實的想法,恐怕只在鳳儀亭的煙波中渺渺遠去了……。

禍兮福所矣,福兮禍所伏。

“我等皆死於婦人之手矣”。呵,李儒這一句歎息,人們大都為董卓深感到將亡之音,絲毫卻不知這些“女人”的身體和靈魂早就註定要死在男人們勾心鬥角的角逐之中了。

女兒悲,安寧何時歸?女兒卑,自由何時回?

董卓曾説:“吾為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當郭論驅洛陽之民數百萬口往長安時,不提死者之多,縱軍士淫人妻女,哀啼之聲,震動天地。自古紅顏,本就掙脱不了命運的束縛,就是這樣悲慼,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她們,活的如此屈辱,又是那樣的卑微。論巾幗英雄,鮮有昭君出塞維護國家穩定,也難有楊門女將沙場折戟沉沙名垂千古。所謂的有國才有家,那些心懷國家和功名的烈士可知這一去家便亡的妻女的苦楚與無所依靠的孤獨,待到歷史塵埃落定之時,女兒家的身影,也大都只出現在史書中“淫人妻女”“夫去妻死”寥寥幾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