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後感想(通用3篇)

復活讀後感想 篇1

復活,這個詞,似乎與死亡有關,這是我最初的理解。但看到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復活》有着新的認識。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十九世紀俄國對世界文學最影響的作家。他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三大名著,《復活》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説,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復活讀後感想(通用3篇)

對於列夫●托爾斯泰,我想我們很早接觸到了,對於他的著作我卻沒有更多讀,這次讀了他的《復活》,讓我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以往所讀書有所不同。他在講一個故事的同時又激烈地抨擊社會,而且是很清晰的,不會那麼委婉。可以説的是《復活》這個故事,不是故事,是檢察官柯尼為他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個貴族青年引誘了他姑母的婢女。婢女懷孕後被趕出家門,後來當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錢而遭受審判。這個貴族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席法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過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譴責。他向法官申請准許自己同她結婚,以贖問罪過。我想當托爾斯泰看到這個故事時,心裏有着説不出來的心酸,社會的黑暗,讓他覺得要付出一些行動,記錄這個故事,讓人們對社會,上帝有着重新的思考。

故事很簡單,而其小説中的主要人物也很簡單,主要有涅赫留多夫、瑪斯洛娃、米西、馬斯連尼科夫、伊萬.卡爾京金、沃爾夫、老將軍、克雷裏佐夫、西蒙鬆、庭長。每一個人物在作者的筆下顯得那麼淋漓盡致,活靈活現。每一個人物的心理狀態,和他們所表現的性格,生活的習慣作者都進行了描寫。小説的男主人公,出生於貴族。先是誘姦了女主人公馬斯洛娃,並將其拋棄,後來良心發現而誠懇瑪斯洛娃的原諒,並逐漸在思想和行動上叛離了自己的貴族階級,最終達到了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説的女人公,是托爾斯泰滿懷激情塑造的美好的女性形象。遭到涅赫留多夫的誘姦懷孕後,被主人趕出了家門,在走投無路的境況下淪為妓女,後來又遭到誣陷而被判流放。涅赫留多夫的懺悔與贖罪的行動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為了不損害的他的名譽地位,她最終選擇了一同流放的“革命者”西蒙鬆。沃爾夫,樞密院的樞密官,此人背信棄義,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自以為是一位正派且具有騎士品質的人;他肆意摧殘人民,卻將此視為一種高尚勇敢的愛國精神,等等。

小説並不是一開始就開始講述涅赫留多夫和卡秋莎的初次相遇和戀愛,而是在一次涅赫留多夫在陪審時,遇到了卡秋莎了,這次無意的相見,讓故事得以發展,如果不是這次相遇,也就沒有《復活》,在陪審時,涅赫留多夫認出了卡秋莎,對她所遭遇表示同情,也讓他對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開始思索,心裏感到愧疚。而卡秋莎並沒有認出他,在開庭會上沒有認出涅赫留多夫,這説明卡秋莎經歷了生活上的鉅變,生活讓她忘掉了以前那純潔的自我。在宣判瑪斯洛奇的判決時,卡秋莎的喊出了“她沒有罪”,我想在這些官員中,涅赫留多夫相信她是無罪的,也許是出於心裏的愧疚,她的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早在涅赫留多夫在讀大學的時候,來到了姑媽的莊園,為完成他的畢業論文。也就在這裏認識了卡秋莎,當時兩個人玩得很開心,也很純潔。兩個人便默默着相愛着,直到涅赫留多夫要去軍營時,再次來到姑媽的莊園裏。也是在這幾天裏,卡秋莎的命運發生了轉變,悲劇的開始。在復活節的這天,兩個人親吻了,我想如果沒有復活節,也就沒有悲劇,有些事往往是在無意之間慢慢變化着,這也許是上帝安排的,可我不相信上帝!這時的涅赫留多夫早就不是以前的他了,早就融入這個社會,黑暗的社會。涅赫留多夫誘姦了卡秋莎,純潔的愛情在這裏畫上了句號,他去了軍營,留下錢給她。當涅赫留多夫留下錢時,卡秋莎就明白了她的愛情就此結束了。

卡秋莎因自己懷孕了,被趕了出來,自己還有還要生活,幾經周折,自己把孩子生了下來了,不過孩子生下來就死了。自己為了生活,也淪為了妓女。她對涅赫留多夫憎恨,讓她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想報復他,也開始適應妓女的生活,對社會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後來因被誣陷進了監獄,也就遇到了拋棄了她的涅赫留多夫。當遇到她後,知道她的遭遇後,內心有着愧疚,靈魂在慢慢復活。他要向她贖罪,他決定要和她結婚,為了她的案子四處奔波,當他去監獄看她時,卡秋莎認出了他,見到他,她心裏不再那麼友誼,在監獄裏説了一段很經典的話語,“你今世,拿我取樂不算,來世還想利用我來拯救你!”。可以看出這時的拉秋莎對他有着多麼的憎恨了,但他沒有就此放棄了,還是堅持的內心的想法。繼續為她的案子奔波,為她的案子進行翻案,在這上訴的過程中,看清了這個社會的黑暗。他為自己的以前身在這裏感到噁心,看到自己的醜惡的臉態。他不斷地打聽着,他離去後,卡秋莎所經歷的一切。他為了她付出,了很多,最終還是感動了她,她也開始愛上了她。她的對社會的看法也在改變,也開始為後面的生活有着打算。她的案子被駁回了,維持原判。他要堅持和她一起流放,到西伯利亞去。

他準備了出發的行李,和她一去了西伯利亞。在路上看到了有着犯人死去,他對這個社會有着更多的認識。然而,卡秋莎也在為了涅赫留多夫的名譽地位考慮,不想和他結婚。她遇到了西蒙鬆,最後和西蒙鬆結了婚。

涅赫留多夫也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至於他的生活中的這個新時期如何結束,那就得看將來了。

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説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社會制度的本質。

復活讀後感想 篇2

本文講述了公爵聶赫留朵夫在一次法庭陪審時看到犯人之一正是姑媽家的養女卡秋莎,淪為妓女,等待流放。他認為是自己的行為使起墮落,以至於是他淪落到如今這個地步。因此他精神的自己甦醒,想方設法去幫助她,同時在幫助她的過程中也幫助了那些被陷害的無辜的人,到最後甚至放棄自己的財產陪她一起去西伯利亞。

這期間講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被欺壓的種.種不平。法律只保護貴族的利益,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人情冷暖,昏庸黑暗。在那個引人墮落的罪魁禍首是什麼?那就是當時統治的階級對於人民的壓迫,官官相護,那些人只一味追求金錢權力美色,卻泯滅了自己的良知,做出如此罪惡的事。就連善良的獄長因為長期處於當時的社會背景而無情地殘害着真正有罪或原本無辜的人。通過聶赫留朵夫的視角,以及他對自己的自我救贖,我們看到當時的社會的慘無人道,甚至可以用慘絕人寰來形容。而現如今,在中國社會中,不也到處是如法庭審官的這一號人物嗎?自古以來,凡是一旦存在了利益關係,都是沒有好結果的。在中國五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沒有一個是長久的,也許剛開始可能是執政愛民的,但是因為王位世襲制的緣故,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弊端就越來越顯露出來。皇帝從小就是在優越的環境長大不知道外面的疾苦,只知道紙醉金迷,昏庸和腐朽在這種環境下逐漸滋生。現如今的中國依然還充滿着這些官場權勢,最近從報紙上看到黑社會明目張膽的肆意妄為的搶劫,敲詐,殺人。而這種事為什麼會如此猖狂?還不是因為做官的包庇這些嗎?這些人不但不為百姓謀福利,創和諧,還縱容這種罪行,熟視無睹。你們不想想這些事是損人不利己的事嗎?如果槍殺在街頭的無辜路人是你的兒女或父母,你作何感想?你還會笑着説他們命該如此嗎?同時,我覺得中國的教育體制還是不夠完善,現在教育已經成為一件商品了,只要支付得起就能讀好的學校,可是,那些山裏的孩子條件如此貧乏,考的卻是很好。他們能上好的大學,但是卻不能上得起大學,只能放棄自己的夢想,放棄自己的前途。有誰過問他們的生活處境?有誰去伸手幫助他們?又有誰知道這些人付出的艱辛最後都是白費力氣?寥寥無幾。但我們看到別人受到資助時,也許對他感到很欣慰,可是這些人也只是少數的,還有他們背後的許許多多不曾被人看到過的人卻依然很痛苦的過活。一切都是不公平的,殘疾人就會受歧視,可是他們做事哪裏比正常人差;窮人就得受嘲笑,可是他們比那些富二代更加堅強。因此,不要小瞧那些條件比自己差的人,因為你沒資格。他們也會看不起你,有着優越的條件卻沒有好好利用,糟蹋自己,以為這是刺激而潮流。如果世人把墮落作為一種享受,那他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不敢做出來呢?。金錢,權勢,也只是引人墮落的因素。一切也得靠自己,正如書中的公爵在見證了一場場不公正的場景後,靈魂甦醒了,迴歸到正途。現如今,人民也開始麻木了。當時社會還會懂得反抗,而如今人們卻迫切需要這種權勢。但別人的權勢勝於自己時,自己沒有忿恨,反而心生羨慕。沒有把這種不公看作是一種犯罪,反而是一種榮耀。只要自己能夠藉助這種權勢達到自己的目的,將原本比自己有實力的人埋葬在自己權勢的墳墓,只要達到自己的目的,無論怎麼不擇手段都行。而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也只能歎息着自己的命運。

世人需要復活,要明白自己做的事是如此不義。讓精神的自己得勝,戰勝肉體的自己。讓那些野蠻都成為過去。社會要變乾淨,不再充斥着陰謀。中國不會強大,因為人們開始敗壞。社會也在不知不覺中分出階級。如錦繡與短褐,珍饈與地瓜。人們為了這些虛空的事物而執着追求,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啊!其實真正寶貴的不是金錢,而是自己的良知。人活着只是為了權勢,那麼這人是多麼悲哀。這種唯物主義者永遠不知道何為幸福,或者説何為真正的幸福。世上不缺少謝列寧這種放棄夢想,一味求全的副檢察官,而是缺少聶赫留朵夫這種放棄權勢的公爵和瑪絲洛娃這種從良的妓女。

復活讀後感想 篇3

“復活”,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對這個詞有了更深的體會。它代表的不僅僅是單純的身體上的復活,更是精神上的。那是精神的一種昇華,經歷過“復活”的人,就像是涅槃後的鳳凰,散發着神聖、美麗的光輝。

《復活》出自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之手,更是一本家喻户曉的不朽之作!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把作者創作此書時的背景看了看。因為我覺得,名著,不是因為它的詞藻是多麼華麗,也不是因為它的語言是多麼優美,而是因為作者把他的思想融入在了其中。而瞭解作者當時的思想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當時的背景。

此書創作於托爾斯泰的晚年,19世紀黑暗的沙皇統治時期。晚年的托爾斯泰已經見過了太多悲慘的社會現象,他把這種對腐朽的沙皇專制制度的不滿和抨擊化成了文字,表達了出來,而“復活”則是全書的主旨,作者通過精心描寫主人公的精神復活過程,來表達他對被侮辱被損害者的同情。在我看來,作者把“復活”作為全書的主旨,更是表達了晚年的他對社會,對人民的一種美好願望。

小説中有兩個主要人物,涅赫留多夫和卡秋莎·瑪斯洛娃。作者正是通過描寫二人的精神復活過程來表達他心中那份同情和美好願望。瑪斯洛娃曾經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姑娘,對生活和未來有着美好的憧憬。她16歲時和當時只是大學生的涅赫留多夫相識並相愛,不過當時的涅赫留多夫只是一個單純,無邪的青年。但三年後,當他大學畢業升上軍官後,就變成了一個迷戀酒色、不思進取的社會敗類。當他再一次見到瑪斯洛娃時,他誘姦了她,只留下了一點錢。瑪斯洛娃得知自己懷孕後被迫離開了地主家裏,弱小單純的她處處被侮辱,不斷的被拋棄,最後淪為妓女。至此,她已經變得身心麻木了。直到最後在一樁人命案中她被指認成兇手而被關在監獄中等待審問時,她又意外的遇上了涅赫留多夫。此時的涅赫留多夫已經改變了年輕時的信念,精神道德上已經墮落了。但當他聽見瑪斯洛娃在法庭上的呼喊時,他的良知突然被喚醒了。

行文至此,作者已經開始了對涅赫留多夫的“精神復活”。而從這開始,才是這部書的真正精髓所在。作者描寫這段時花了很大的心思:通過描寫涅赫留多夫內心微妙的變化,以及他對瑪斯洛娃態度的轉變來刻畫涅赫留多夫的精神復活。在此期間,作者也詳細描寫了瑪斯洛娃的“精神復活”,而她,則是被涅赫留多夫對她的懺悔所打動,冰凍了七年的心在這一瞬間融化了,封閉已久的記憶閘門也被衝開了。用涅赫留多夫的話來説,就是“她變了,她發生了對她靈魂來説很重要的變化。”至此,作者對兩位主人公的“復活”過程已基本結束了。讀到這,也不禁被作者那精密的構思所震撼,不過真正令我感歎的,是作者對社會的美好心願和對人民的美好期望。作者在書中並未提及他對社會的那種期望,但從全書來看,那種期望又無處不在,因為作者已經把它融入到了每一次文字中,這,才是真正的不朽之作!

讀完這本書後,仔細想想,這種類似的事在現在又何嘗沒有呢?眼下這種金錢社會下,良知、善良、單純彷彿成了“向上爬”的累贅。無數的人為了所謂的權力金錢拋棄了這些,卻不知道多麼愚蠢!沒有了這些,他們只不過是一個個空有一身皮囊的低級動物罷了。(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因此推薦大家在空閒時讀一下這本書,特別是作者對主人公的精神復活描寫,因為這一段不僅僅是全書的精髓,也有助於提高大家對人物的描寫,提高大家的寫作水平。順便向大家推薦一本也是描寫悲慘命運的名著: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在我看來,此書較《復活》而言更注重情節性,但也是一本世界名著,可讀性也很強,在此強烈推薦一下,大家在閒暇之餘不妨讀一下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