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精選13篇)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懷着一顆感動的心,和全體同學一起學完了季羨林寫的《懷念母親》一文,被季爺爺寫出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作者雖然與親生母親相處的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加深了作者對母親的愧疚,併為不斷地懷念母親。由此,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愛也可見一斑。

當我讀到房東太太對我説,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這,我感受到一們母親站在窗前,望着小路,等待着自己的孩子回來,可是小路上行走的這麼多的人羣中,連自己孩子的影子都沒有。這位母親一直從早晨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這位母親都還沒有絕望,可是,當時,帝位母親的臉看上去是那麼的無耐,那麼的沮喪,此時此刻,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的媽媽,我想,我的媽媽是否也像這位母親一樣,我放學還沒有回家的時候,也在家裏等着我回家呢。我記得有一次,天下着小雨,媽媽拿着一把傘,在校門外等我出來。在回家的路上,媽媽把雨傘遮在我的頭頂上,而自己都淋濕了。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母愛是那麼無私。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2

在每個人的學習生涯中,都會讀許多書籍,有的是散文詩集;有的是名言警句;還有的是文化名人自身體驗的書籍等等······我就讀過 季羨林老師的《懷念母親》,被裏面季羨林老師的悲慘遭遇所深深吸引,也為他的遭遇而感到不幸。

這篇文章是這麼説的:季老先生6歲離開生身母親去城裏住。在他讀大學二年級時,母親不幸去世。至此,季羨林先生就成了孤兒,他痛苦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後來,季羨林老先生到德國留學,不知道到為什麼,祖國母親也頻來入夢。為了説明當時的感情,他就在德國寫了幾篇日記:“看到房東太太見兒子還沒回家,那着急的樣子,我就想起故國的母親,故國的朋友。我真想回家,有時想的不能忍耐······”

這時,我便想起我的媽媽,她同其他人的媽媽一樣關愛自己的孩子。她擔心我,教育我;跟其他母親一樣不辭辛勞的賺錢,為我買學習用品,買衣服。可是,我卻不為媽媽着想。有一次,媽媽讓我幫她刻字,我正在看電影,就不耐煩地説:“媽媽,這東西太難了,我做不出來!”説完,我又津津有味的看起了電影,媽媽歎了一口氣,就自己匆忙的刻字。

看了《懷念母親》這篇課文後,我非常羞愧,因為我太不懂事了!我下定決心,以後要好好孝敬母親。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3

這是一篇由季羨林老爺爺寫的文章,回顧他老人家,幾十年前的時光,在國外讀書的時候,想念母親的事。

季羨林老爺爺在六歲時就離開生母,去城裏住。中間只回過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他母親身邊呆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裏。在他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的母親棄養,只活了40多歲。季羨林老爺爺當時很痛苦。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他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他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鎮上不知道是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這是第一次離開她。離開的時間只有短短几個月,不知道是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季羨林老爺爺在他的日記上寫到: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氛圍裏,活動起來。這活動是輕微的,我簡直不知道有這樣的活動。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卻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説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1月18日

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説,她的兒子今天家來,從學校回家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只是不來,她的神色有點沮喪。她又説,晚上還有一趟車,説不定他會來的。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卧着的母親,我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11月20日

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裏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發上,聽風聲在窗外過路。風裏夾着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裏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國了。

季羨林老爺爺還寫了一篇散文,名字叫《尋夢》。開頭是:

夜裏夢到母親,我哭着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最後一段是: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季羨林老爺爺在國外不僅不忘記自己的母親,連自己的祖國母親,也從未忘記。特別是那句:一想到生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湧,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個影都沒有。這句話實在是太經典了,極其形象的表現出季羨林老爺爺想母親的那種心情。

對,我們的一生就是要兩個母親,生母和祖國母親,相比較一定不相上下。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我讀了《懷念母親》這篇文章,讀完後,卻發現不知什麼時候,眼睛裏早已熱淚盈眶。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親生母親與祖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並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

當我讀到第二自然段時,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掉了下來。作者六歲就離開了生母,到城裏去住。中間僅僅回故鄉兩次,而且都是奔喪,才陪了母親幾天。當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季羨林得知這個消息時,整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啊,母親在臨終前也未見上自己最親愛的兒子一面。這時,我明白了:什麼金錢、榮譽、地位……都沒有這難能可貴的親情重要。作者季老為此悔恨終生。

再看看生活中的我吧。別説是做家務,就連幫父母洗腳、按摩這樣的小事都不做。父母辛辛苦苦做好的飯菜,只要是稍有一點不合我的口味,我就挑三揀四。沒辦法,父母只好為我重做。有一次,媽媽讓我掃地,我撅着嘴拿起掃把在地上隨便畫了幾下,就算完工了。媽媽數落了我兩句,可我卻與媽媽頂起嘴來。唉,現在想起來,真後悔!

同學們,千萬不要等到自己後悔時……現在哪怕是在父母下班後給他們遞上一雙拖鞋,送上一杯熱茶,給父母捶捶背、捏捏腰……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給他們極大的安慰。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孝敬父母!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5

今天,老師帶着我們進入了第六課懷念母親,當我打開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我就被作者的課文給感動了,這篇課文表達的作者熱愛愛母親,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懷念之情。

這篇課文講作者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懷念。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裏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呆了幾天,仍回到城裏,季羨林唐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親的孩子是各靈動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後來我住在一座叫做哥廷根的估計的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他,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季羨林對祖國母親和生身母親的懷念深深的打動了我,我和他相比,我是多麼的幸福啊,我有我的母親為我做飯,我和作者比起來,是多麼的幸福,我一定要珍惜這一切的美好。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6

看完《懷念母親》這篇課文後,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思念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

這篇課文是以回憶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敬意和愛慕,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生母永久的愧疚和對祖國母親永恆的依戀、思念。令人最為費解也最為對兩位母親的懷念的是這一句:“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説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在這一句中,作者的想要表達的情感是,作者在他國的時間很長,與親人的接觸少了,心中不僅有憂愁,還有無限的思念,這是作者變得十分淒涼,但是當作者想起在故國時的生活情景、好朋友時,心中又多了一份安慰,一絲甜蜜。在這一段中,作者通過比較的方式,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的淋漓盡致,從而體現出作者的思念。再看看這兩句:“看到她的神情,我想到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和這一句:“天色陰的如黑夜。心裏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看看,看看,僅僅一個神情便能想到母親,僅僅一個陰如黑夜的暗天便可想到故國,從中可見作者對生母和祖國母親之間多麼深的思念和眷戀呀!還有最令人深刻的兩句話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和:“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從第一句的頻來入夢就讓我明白他對祖國母親多麼深的愛與思念,只有不停的思念一個人,才會做這樣一個夢,而且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經常。則第二句的“天哪”一詞可以讓我感覺到作者的內心是多麼的絕望、痛苦和對他生母的愧疚。

同學們,讀完這篇課文後,我們可以看到季羨林老先生的悔恨,也請讓我們把握親人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7

莫言的八個“母親故事”告訴了我們,雖然莫言的媽媽不識字、沒有讀過書,但她用最真摯的善良和慈愛,最樸實的言行,教會他的兒子什麼是夢想和志遠、學習和生活、人生和處世、堅強和不屈、誠實和恥辱、憐憫和同情、寬容和理解、大愛和親情。

是啊,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最直接的影響着孩子們,我們做家長的要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真的做到了嗎?

在思想上、言語上、行動上,我們只會一味的要求孩子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可我們自己卻沒有克服自己的壞毛病。忙的時候藉口太忙,沒時間陪孩子,閒的時候還想看會兒電視、玩會兒電腦。遇到事情,還是按照一貫的做法去進行,遇到問題,仍是按照社會的現行標準去思考。我們知道這樣不好,可我們為什麼改不了?因為我們養成了既定的習慣。我們沒有決心、沒有勇氣去改變我們自己。

我們愛我們的孩子,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自己,我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檢查一下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言語、自己的行為,看我們做的怎麼樣。

我們不可能像莫言故事中的母親一樣那麼偉大和高尚,可我們至少可以正視自己的缺點,認識自己的不足,改掉我們的壞毛病。

讓我們行動起來,和孩子們一起努力培養良好的習慣吧。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8

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然而每人卻只有一位母親、享有一份母愛,而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懷念母親》,作者卻有着兩位母親。一位是生身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這樣的:作者六歲便離開了生母,在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這給作者留下了終天之恨,後來作者到德國留學,祖國母親又成了作者夢中的牽掛,這種感情異常強烈,對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着作者度過了他在歐洲的十一年時光,這篇課文充分表達了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思念與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和崇敬。

讀完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設年代、生活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早上,剛起牀,牀頭早已放好了母親為我準備的衣服,桌上早已擺滿了母親為我準備的我愛吃的飯菜,與作者相比,我比作者好一百倍,我真是太幸福了,就這樣,我還是不是得對母親發脾氣,惹母親生氣,我真為我的過錯感到愧疚!

所以,我更珍惜母愛了!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9

在《我的母親》一文中,莫言講了關於母親的幾件事:記憶最早的一件事、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最後悔的一件事。母親尊重讀書人,默許他做與讀書有關的事。但莫言國小沒畢業就輟學放牛放羊,躺在草地上,眼睛望着天空,腦海裏浮現着各種幻想。有時甚至對鳥兒、對樹木傾訴心聲。

成為小説家後,當有人誇他想像力好時,他卻苦笑,當年的痛苦,其實也是“禍兮福所倚”。莫言童年輟學,飽受飢鋨、孤獨、無書可讀之苦,但他因此也像前輩作家沈從文那樣,及早地開始閲讀社會人生這本大書。

莫言有着痛苦無助的童年,受過窮,捱過餓,受過羞辱、驚嚇、打罵,在那個時代,物質饋乏,上不起學,與我們現在的生存環境反差很大。

我們現在真是趕上了好時代,對待孩子,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春風化雨,因為我們呵護的是一棵小苗;你在春天播種,施肥,除去雜草,鬆土,給以陽光雨露,和風細雨,夏天不怕日曬,冬天不怕嚴寒冰凍,懷揣着希望,一路堅持,一路走過。

也許我們不是一個合格的農人,不知如何科學地育苗,經常地要靠天吃飯,但我們卻可經常去學習,通過各種途徑,哪怕是讀書自學,哪怕是登門求教,哪怕是網上搜索,哪怕是遍訪名師,哪怕是獨自琢磨……

我們不再甘心當傳統的農民,扶犁耕種,那樣落後的方式,怎能大獲豐收?購買大型機械:拖拉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育苗要鋪塑料薄膜,催長要多放輕音樂,袁隆平都發明瞭雜交水稻……

網絡提供了便利,提供了大量先進有用的信息,天南海北的教育界人士,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社會也提供了機遇,我們都有機會去養育一個聰明活潑的好孩子,前提是,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地去培育這棵幼苗,堅持走家庭教育的道路不動搖。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10

讀完《懷念母親》這篇文章後,我的內心有了無限的感慨……

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季羨林爺爺6歲離開生母,在就讀大學二年級時,母親棄養。在這期間季羨林爺爺只回過兩次故鄉,都是奔喪,只待了幾天。因此,季羨林爺爺抱終天之恨,悔恨自己沒能盡孝。

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即使滿嘴都是“孝、孝、孝”字,卻只是嘴上説説而已。真正做到孝其實並不難,哪怕只是在母親感冒時為她送上一杯糖漿水,在她下班時為她送上一杯濃濃的熱茶,在她憂慮時去安慰安慰她……這些都是孝順的表現。可是,即使只是這些,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季羨林爺爺還在文章中提到過,他在離開自己的故鄉——中國,留學在哥廷根時,想念中國的念頭就不斷地湧上心頭。有時想念中國的念頭強烈起來後,留在國外的念頭竟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有的人就跟季羨林爺爺恰恰相反:他出國旅遊時,在國外吃好喝好,竟把祖國忘得一乾二淨。當他回國時,還是戀戀不捨;還有甚者(即有條件的人),還在國外定居了!這時,我真想問他們一句話:“你們平時滿口的愛國都哪兒去了?”

我想,生活中的“孝”、“愛國”不是隻喊口號就能喊出來的,實際行動或許比口號更有意義。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我讀了季羨林先生寫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讀完之後,我頗為感動,不時的傷心難過。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季羨林爺爺懷念她兩位母親的事。季羨林6歲時就離開了他的生母,直到大學二年級,這段時間,他在家中只待了幾天,他原本想大學畢業以後,就奉養母親,補下多年的虧欠,可偏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在季羨林讀大二時就離開了人世,僅僅活了40多歲,為此季羨林非常懊悔。後來,作者去哥廷根留學的日子,思念中多了祖國母親。

讀着讀着,我的眼睛裏冒出了一顆又一顆的淚珠。當我讀到“我痛哭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的時候,我確切的體會到了,作者因為母親去世而痛苦、懊悔、自責的心情,再聯繫下文我更加深刻的瞭解到,作者對生母的敬意和愛慕是那樣真摯,讀到這兒時,我不禁感到一股悲傷之情湧上心頭,一個失去了最親最愛的人,該那麼傷心。我帶着這種難受的心情,繼續讀了下去,當我又讀到“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季羨林爺爺思念祖國的情感。

讀了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愛,我想起了自己的媽媽,我6歲那年的一個北風呼嘯的夜晚,我躺在牀上,發燒到了39度,媽媽的眉頭緊鎖,不停地拿水給我喝,我隱隱約約看到媽媽的額頭上出現了晶瑩的汗珠,嘴裏唸叨着:“怎麼辦?怎麼辦?”媽媽突然張開雙臂,抱着我就跑,迎着北風,把我送到醫院,守在牀邊等我醒來。

雖然我讀完了這篇文章,可是文章的內容仍在我的腦海。以後,我一定會愛我的媽媽。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我們學了第六課,是作家季羨林的《懷念母親》。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一定要向季羨林學習。我有時對母親發脾氣;有時還偷懶,沒有更努力地學習。而他從小失去了母親,得不到母親的呵護,卻沒有受影響,反而更加熱愛、思念母親,更加勤奮學習,考取了博士學位,並去德國留學。在哥廷根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説:“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麼多成就,最後悔的竟然是沒能孝敬母親,這太不可思議了!

我在生活中要向季羨林學習,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能作一些複雜的家務了。不然,如果她像作者的母親一樣早逝,再想孝敬她也沒時間了。

關於懷念母親閲讀心得體會 篇13

我出生于山東省高密縣一個偏僻落後的鄉村。5歲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生活留給我最初的記憶是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紅色的棒槌,在一塊白色的石頭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濺到母親的胸前,空氣中瀰漫着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沉悶而潮濕,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緊縮。

這個記憶的畫面中更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裏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這一細節,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義。

我母親沒讀過書,不認識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真是難以盡述。戰爭、飢餓、疾病,在那樣的苦難中,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活下來,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她在飢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我在母親生前,一直想跟她談談這個問題,但每次我都感到沒有資格向母親提問。有一段時間,村子裏連續自殺了幾個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種巨大的恐懼。那時候我們家正是最艱難的時刻,父親被人誣陷,家裏存糧無多,母親舊病復發,無錢醫治。我總是擔心母親走上自尋短見的絕路。每當我下工歸來時,一進門就要大聲喊叫,只有聽到母親的回答時,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來已是傍晚,母親沒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欄、磨房、廁所裏去尋找,都沒有母親的蹤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不由地大聲哭起來。這時,母親從外邊走了進來。母親對我的哭泣非常不滿,她認為一個人尤其是男人不應該隨便哭泣。她追問我為什麼哭。我含糊其詞,不敢對她説出我的擔憂。母親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對我説: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

母親的話雖然腔調不高,但使我陡然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和對於未來的希望。多少年後,當我回憶起母親這句話時,心中更是充滿了感動,這是一個母親對她的憂心忡忡的兒子做出的莊嚴承諾。活下去,無論多麼艱難也要活下去!現在,儘管母親已經被閻王爺叫去了,但母親這句話裏所包含着的面對苦難掙扎着活下去的勇氣,將永遠伴隨着我,激勵着我。

我曾經從電視上看到過一個讓我終生難忘的畫面:以色列重炮轟擊貝魯特後,滾滾的硝煙尚未散去,一個面容憔悴、身上沾滿泥土的老太太便從屋子裏搬出一個小箱子,箱子裏有幾根碧綠的黃瓜和幾根碧綠的芹菜。她站在路邊叫賣蔬菜。當記者把攝像機對準她時,她高高地舉起拳頭,嗓音嘶啞但異常堅定地説: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即使吃這裏的沙土,我們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話讓我感到驚心動魄,女人、母親、土地、生命,這些偉大的概念在我腦海中翻騰着,使我感到了一種不可消滅的精神力量,這種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類歷盡劫難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證。這種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學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