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31篇)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

《邊城》主要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通用31篇)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爺爺老船伕。茶峒城裏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儺送。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提前託媒人提了親。天保告訴儺送一年前他就愛上了翠翠,而儺送告訴天保他兩年前就愛上了翠翠,天保聽了後也吃了一驚。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伕忍不住去問,本以為是老大唱的,卻得知:唱歌人是儺送,老大講出實情後便去做生意。幾天後老船伕聽説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碼頭的船總順順因為兒子天保的死對老船伕變得冷淡。船總順順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老船伕只好鬱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説起什麼。夜裏下了大雨,夾雜着嚇人的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着儺送的歸來。

《邊城》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着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作者極力狀寫湘西自然之明淨,也是為了狀寫湘西人的心靈之明淨。《邊城》寫以歌求婚、兄弟讓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態和人生的方式,都隱含着對現實生活中古老的美德、價值觀失落的痛心,以及對現代文明物慾氾濫的批判。作者推崇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

人生在世,總面臨許多選擇,選了這個,就必須放棄那個。這也造就了人生的幻滅和無常、矛盾與無奈。

如詩如畫般的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裏,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牆,烏黑的瓦……”。給人以極美的享受。而即使是這無邊的美麗景色和醇厚古老的文化底藴也抵不住歷史對於它的巨大沖擊。

翠翠的母親追求自己愛情而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留下了翠翠,獨自奔赴黃泉。

天保和弟弟儺送同時愛上了翠翠,老船伕為了翠翠的幸福讓她自己做主。兄弟倆決定公平的一決勝負,但由於天保的賭氣而使故事發生逆轉,奠定的悲劇的基調。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生長在純樸的民風,翠色逼人的山澗,擁有大自然賜予的活力和一對清明如水晶的眸子,這樣一個在風日裏長養着,心靈晶瑩,為人天真活潑,乖得像山頭黃麂一樣的女孩子,在我的想法裏,是應該有一個美好的人生的,可是卻也陰差陽錯的踏上了與她母親相似的道路。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為翠翠的美麗而自信驕傲,為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極力想避免翠翠重蹈母親的覆轍,然而,事事變幻無窮,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翠翠的理解,反而造成一些誤會,從側面斷送了翠翠和儺送的愛情。在儺送父子的冷淡,儺送決定要下碾坊,翠翠外柔內剛的脾性和當年女兒悲慘的死的命運打擊下帶着心中愛的矛盾和無奈的孤獨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伴隨着白塔的倒塌離開了人世。文章結尾説“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留下了無數可能的結局。

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變幻莫測,充斥着無奈與歎息,而正是這份無常,才給人以無限的希望和力量去做生命的主人,探尋自己獨一無二的世界。儺送由於這份人生的幻滅和命運的無常而出走,去追尋人生的真善美,人生的真諦。

他選擇了放棄與翠翠的愛情,義無反顧的追尋人生的意義,留下了翠翠,苦苦守候於渡口;翠翠放棄了尋找新的人生而甘願守在渡口,等候一個未知的結果。這是他們愛情的無奈,也是他們人生的無奈。若是翠翠在爺爺試探她的感情時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爺爺,爺爺也採取果斷措施,或許故事就是另一番結局。翠翠與儺送這對有情人也會終成眷屬,可世上畢竟沒有時光機,沒有後悔藥,有何況是在小説虛構的情節中。但故事源於生活,我想信,在那時的湘西,或是相似於湘西的某個地方,一定有一個有或是幾個同翠翠一樣的女孩,經歷過這相同的人生。

人生的無奈終究是不可避免的,與其活在痛苦與歎息中,不如像儺送那樣,去追尋新的世界,領悟人生在世的真諦,永遠有着希望和動力去追求永恆的真善美!

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3

高中時,就接觸過沈先生的《邊城》。那時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還不知道里面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鳳凰古城,也讀不出其中的韻味,更沒有對它產生任何自己的想法,僅僅把它當一篇普通的課文,糊弄過去了。現在把《邊城》通篇讀下來,我讀出了沈先生會湘西風情的鐘愛,讀出了當地的人們純樸赤誠,讀出了故事淡淡的憂傷。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出濕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遠地眺望着老船伕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伕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説,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着白塔,讓被現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後,白塔在一次暴風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長大,已經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倒下的白塔就這樣,在唏噓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裏。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着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鍾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佬天寶也愛上了翠翠並請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從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經有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表明態度後,天寶溺死與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於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回來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裏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直到最後,在爺爺懷着對翠翠的惦念離開人世之後,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淚的苦澀不堪的,因為她失去了最親的爺爺,也可能將失去那份還沒來得及開花的愛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來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還沒有出現。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來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遺憾就像白塔一樣,永遠地聳立在她的心中。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説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劇就不會發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應該以他們作為教訓。無論什麼事情,機會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自己遺憾或悲劇。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裏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邊城裏面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這就是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隱忍着什麼.翠翠就是這座成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可以讓她連做夢都能被他的歌帶的很遠的人開始,她就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祖父在雷雨夜裏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舊無法擺脱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讓先生將這麼一個善良的童話描畫的這麼悲傷,先生出生在19世紀初, 在當時,中國面臨着嚴重的民族危機,剛在西方列強虎視眈眈下結束了長達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統治,又正處於軍閥混戰的最黑暗的時期,一方面受長達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舉入侵,讓本來就飽經戰火的中華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動-亂的年代裏,中華大地烽火連天,人民羣眾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在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後,先生毅然選擇了湘西這片純樸美麗的土地,這些温良率直的人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一片一片的輕聲述説着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4

短篇小説《邊城》,是着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為濃郁地飄繞着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擺渡的依然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着。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裏,於是她就有了祕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祕密。這個屬於她的祕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為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然而在未知的生命裏,每個轉變都充滿着變數,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好似那屬於翠翠的愛情,最後還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這是上天對純真的她開的一玩笑,還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在平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侶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頭,一切瀰漫的霧氣皆以散去,遠去的某隻船隻,是他歸來的標誌,蹦跳,揮手,落淚,知道緊緊相擁。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過客,不是歸人,還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淚,傷感地低泣。

但生活並不會因為我們而停止不前,在經歷過青春這個“美麗的憂傷後”,生活仍要繼續。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5

在喧鬧的城市,被鋼筋和水泥包圍的世界,被霓虹燈照耀,夜如白晝的世界,很難想象那副農村特有的畫面,很難想象還有湘西這個美麗樸素的小鎮,不被世俗浸染,過着艱苦樸素卻快樂的生活。湘西一直以來在外界是神祕的,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更是讓湘西染上的神祕魅力的色彩。我們忘不了那個單純善良的翠翠,忘不了翠翠和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場景,忘不了沈從文筆下湘西那美麗的風景,忘不了天保和儺送的那無堅不摧兄弟情,忘不了翠翠和儺送那悽美純潔的愛情。

邊城寫的是一個戀愛的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深知不能勉強,主動退出了競爭,駕船下辰州,好忘卻那裏的一切,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仍然愛着翠翠,但哥哥為此而死,使他心中壓抑,又對老船伕有誤會,也在痛苦中離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獨自承擔所有的變故,在等着,等着那個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人。

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地演繹着生活。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期等待又顯示着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可以説是那個年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完全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美麗的愛情之花,可惜二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而現在誰會放棄自己的愛情呢?在當今這個社會誰主動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完美的愛情都是我們想要追尋的。在《邊城》中儺送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親情固然重要,但為了親情而放棄了愛情,也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知道天保是因不能得到她的愛而憂鬱出走落水身亡,不知道儺送是因為不能得到她的愛而離鄉遠行,也不知道爺爺突然離世全是由於替自己的幸福思慮奔忙而心力交瘁。後來在陪伴她的楊馬兵向她説明後,她才如夢初醒,這實在讓人不免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結局怎樣?給人留下了懸念,儺送最後回來了嗎?她們倆最後在一起了嗎?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希望他們有情人能終成眷屬。

看過《邊城》,讓我對世間完美的愛情又一次產生了懷疑,對人性多了一份瞭解,但又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去爭取,爭取了,得不到,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了。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6

人嚮往的是什麼?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邊城》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説:"這個大方灑脱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為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説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應該是圓滿美好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為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湧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為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為"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通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希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直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作者沈從文所流露的這些思想,無意之中跟道家的思想又有巧合之處。

在這裏,也讓我想起兩句話,作為結束:

"我們的心如不安息在你的懷中,便不會安寧。"--奧古斯丁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7

習慣了城市的喧囂,習慣了華麗的辭藻,當好不容易靜下心來翻開這本書時,便立即沉醉其中了。

它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語言,平淡無奇,內容,也並無什麼新意,但它卻能將一個小山村的情味躍然於紙上,使人完完全全沉醉其中,一氣呵成讀畢全書,讀罷還回味無窮,這便是它的魔力了吧。

對農村,我存有的感情不過是外婆家的一句鄉音,一片竹林,不過是個玩樂的地方罷了,充其量,不過是一家人在異鄉的一個念想。這個小村莊,和我腦海中的的確有相同,又着實不同,它與我的家鄉有着近似的景,至於情,是在認識了這座小村莊後才憶起與自己的家鄉有所相似的。

一切都這樣純樸。

擺渡的人並不求利益,有時甚至還白送上一條黃煙;大黃狗如此近人情,不再被當作寵物來養,而就是與人為伴;順順沒有絲毫財主的蠻橫,大方灑脱,又能濟人之急;兩個兒子也沒有公子的嬌氣,蕩槳時選最重的一把,吃乾魚,睡艙板;人們的皮膚被陽光染上了小麥的顏色,空氣中震盪着沙啞的歌聲,老人搖槳搖了五十年,身板仍硬朗着。大自然在這林子中造了一個“世外桃源”,儼然如沈從文自己評價的一樣,同時,大自然賦予了這裏的人們與生俱來的快活和不受任何雜質玷污的心,大概就是這一點,使人着迷。

這個故事的悲劇結尾,讓無數人歎息,似乎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大老的溺死和二老的離去,為它畫上了省略號。故事沒有給我們一個温馨的結尾,也就使我們擁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永遠的回味,是分歧,是分歧讓他們之間有了距離,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還有“車路”與“馬路”,船主和船伕,這個麼多的分歧使他們相去漸遠,也不足為奇了。

似懂非懂的,我合上了書,一股書卷的氣息撲鼻而來,我閉上眼,為故事假想着另一個結尾,卻總是不合適,這時,我明白了這書的又一高明之處:它的故事是不容拆散的,情感、分歧也是一樣。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8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如天上的白雲輕飄悠然。但卻是生活的真諦。

它們沉澱了恢弘滄桑,沉寂悽婉的悲壯。

美麗的湘西鳳凰的風景是動人的,山城鳳凰,山水環抱,靜靜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記數,常年深翠綠色的細竹,逼人眼目。

儘管鳳凰有着桃花源的美好,——芳草鮮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怡然自樂。單作者卻有一種陌生感。回想一下,山還是那麼的高峻,水還是那麼的清澈,人還是那麼的勤勞,天還是天,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而變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在頑童時是純潔無暇的,天真的,那時侯未看到現實生活的醜陋,無奈。看到不僅僅是眼前看到的了。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

農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裏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於畫外的人永遠充滿嚮往。

作為圖景,有永不退色的鑑賞價值,濃厚的鄉土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種悲涼,無奈。

因為愛,祖父操勞一生,當生命結束時,心中充滿了掛念;因為愛,少女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希望;因為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摯的感情;因為愛,弟弟去尋求那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愛,她便從此守着渡船,守着心中那個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男人……

生活不是圖畫。生活需要流動。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9

在這個嘈雜的時代,我雙手捧一本《邊城》,靜心默讀,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在湘西這個清風明月般的世界裏,有一個自然凝聚成的美麗形象,她便是翠翠。

日光不如她的笑容温暖,綠水不如她的雙眸清澈。翠翠生於湘西這片寧靜的天地之間,青山綠水給予了她一副天然去雕飾的容顏。她的外表美得傾國傾城,天然的山水養育出她這般水靈靈的模樣,也賜予了她純樸的品性。湘西的翠竹林邊,她與爺爺相依為命,平淡的生活中有甜甜的爺孫情;湘西的綠水旁邊,她在爺爺的耳濡目染中長大。不知不覺中,湘西人特有的善良勤勞,便一絲絲滲透進翠翠的思想裏。翠翠的心靈更美麗,美得讓人憐愛。

我喜歡翠翠純樸的美。她勤勞善良,一眼就能讓人看透所有美好。青山綠水間,她與爺爺一起擺渡,這一奉獻行為從來與金錢不掛勾;月色竹林邊,她與爺爺親密交談,雀兒般的笑聲迴盪在山谷之間;晨霧江流中,她久久地等待,奮力地划槳。她面對平淡清苦的生活,心中不曾生出一絲埋怨,多麼純真的美啊!真讓人由心底裏生出一絲憐愛。她的真誠,便是那飄蕩在山谷中的清風,又如穿透萬層雲浪的陽光,直插進歲月深處,感染了無數外表光鮮而背後複雜的人心。當今花花世界,久違了這純樸的真善美。

我喜歡翠翠自然稚嫩的美。沈從文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如此嬌羞的一位少女,她恰如一朵嬌滴的玫瑰,帶着她含苞未放的美面對着世人。初遇的懵懂,重逢的羞澀,少女的小小心思是這般美麗。她雖有一種青青的生澀,但透着率真、坦誠,美得自然。看那些經綸世務者,她們的身上,怕是隻有在渾濁世事中打磨出的一顆華麗麻痺的心。

我亦喜歡翠翠這缺憾的美。儘管她的形象始終讓人感到温暖,但是字裏行間卻不乏一種無言的憂傷。這種小小的缺憾,或許終究是融不進這個差強人意的世界。不論是抱憾的結局,亦或是書中不言的人情,都讓這份美烙上一份痛苦的印記。然而這個世界,又有幾卷真實的故事是圓滿的呢?幾份美好的背後,沒有辛酸與惆悵呢?因為遺憾,翠翠才真實。她的缺憾,正是這個世界的遺憾。圓滿的美,永遠不存在於這個世上。而那僅僅的一步之遙,便是我們人生之路要盡力邁過的一道坎。

翠翠的美與憾,喜與悲,讓天地動容,讓花兒綻放,讓徘徊在迷茫人世間的我們有了新的方向。她那美麗純樸的形象永遠佇立在我的心中。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0

事實上我在高中時已經讀過了《邊城》,那時語文課本上有《邊城》的選段。我把它當成故事來讀,感覺挺有意思,於是自己課下把全文讀了,但是那時讀得匆匆,對這本書的印象就只有民風的淳樸,和最後開放式結局帶來的懸念。寒假稍有空虛,我便重讀了一次《邊城》。再讀這個故事,也有了不一樣的體會。

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這部小説當中美麗的鄉村景色,祥和平靜的生活,淳樸的民風了。這裏的人寬厚友愛,相互之間理解包容。

“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這是小説中茶峒的美麗景色,在這樣清新美好的環境中,所有發生的故事或許略帶傷感,但絕不悲哀,人間百態,世間冷暖,都彷彿溶入小鎮的山山水水,靜靜流淌。

然而茶峒最美之處不是自然風光,而是這裏的人情。翠翠和爺爺的祖孫情,翠翠與儺送的愛情,儺送與天保的兄弟手足之情……正是這些感情的相互交織,使得這個平凡的小鎮充滿了生活和人文的氣息。特別是兩兄弟比賽唱歌,使得故事浪漫而温情。

於我個人理解,翠翠的人生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她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她也在慢慢地失去一些東西。比如她至親至愛的爺爺,還有儺送。但是翠翠也並沒有怨天尤人,生活還在繼續,她也在繼續努力地生活。這讓我有很大的感觸。不管我們遇到了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都要記得生活還會繼續下去,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繼續走下去。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1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如水的平靜,沒有戰爭的那股硝煙。它描寫的是住在山區的一位老爺爺和他的孫女翠翠的平靜生活。在那個山村裏有的是山,有的是水,有的是那樸素的人的一張張面孔。

作者曾經講到:世間真有百思始得其解的怪事情,每次只要我規規整整地寫下“沈從文”三個字,我就立刻會想到水,汪汪洋洋的水,這倒不是因為他的“沈”姓有一個三點水的偏旁,而是因為他如水的性情。他曾在寫於一九三一年的《自傳》中説:“我情感流動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給予我的影響實在不小。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離。我受業的學校,可以説永遠設在水邊。我學會思索,認識美,理解人生,水對我有極大關係。”

我是住在海邊城市的一位中學生,對於水我是不會陌生的,我能理解:水和沈從文的生命不可分,教育不可分,作品的傾向不可分。

我明白了,也領悟到了水的德性為兼容幷包,從不排斥拒絕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離奇不經事物!卻也從不受它的玷污影響。水的性格似乎特別脆弱,且極容易就範。其實則柔弱中有強韌,如集中一點,即涓涓細流,滴水穿石,無堅不摧。水教給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樂,並作橫海揚帆的美夢,刺激我對於工作永遠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個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熱情洋溢。足以啟發我們更精到地理解老子所説的“上善若水”和孔子所説的“智者樂水”所包含的深意。

“正因為工作真正貼近土地人民,只承認為人類多數而‘工作’,不為某一種某一時的‘工具’,存在於現代政治所培養的窄狹病態自私殘忍習慣空氣中,或反而容易遭受來自各方面的強力壓迫與有意忽視。欲得一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並不容易。但這不妨事,倘若目的明確,信心堅固,真有成就,即在另外一時,將無疑依然會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他的這段話極具預見性,隨後不久,他就因為不肯做“工具”而“遭受各方面的強力壓迫和有意忽視”,連“稍微有自主性的順利工作環境”也不可得了。這是作者的另一段描述,看出他當時達到處境是非常之艱難的。《邊城》就是從這樣一個人的筆下刻出來的,是多麼的生動傳神,文中的人物都是在這山水的哺育中長大的,這一點一滴是生就了多少美夢多少渴望。

沈從文墓石的正面鐫着他的十六字真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他是一個什麼類型的人 ,只有看了文章才可以下定論。

一片樹林、一片大地、一個藍天,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當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這個世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一座小屋、一個村莊、一個城鎮……一個步伐、一輛自行車、一輛轎車……不知道這個世界是在進步還是在退化?人手所創造的不知道得否滿足於他們的心意?人心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當你貧乏的時候,追求的是財富;當你動盪的時候,追求的是安定。而如今這個時代,繁華的城鎮裏高樓拔地而起、街道上車水馬龍、行色匆匆的人們在忙碌中建設着社會的發展。這景象本應符合人類的追求,但經歷過農村生活的城鎮人們卻開始嚮往農村的環境。這似乎有點矛盾,從落後的農村到發展的城鎮,從發展的城鎮又到落後的農村。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2

《邊城》就是沈從文先生理想中的夢境,他把對山水的熱愛化為了這部飽含深情的作品,茶峒的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渡船每日在這山水之間運行,也儼然成了這如詩如夢的景色中的重要點綴,渡船上的老船伕、小姑娘和老黃狗便是這景中永遠不變的主角。作者構築了詩畫般的邊城美景,把所有故事融合到這景中,景物便處處藴含着純樸的人情味,瀰漫着“桃源”般神祕的色彩。景色因人物感情的朦朧而朦朧,因人物的憂愁而憂愁,也因故事淒涼的結局而定格在一片淒涼之中,卻因為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定格的美景又在無窮無盡的等候中慢慢地綻放,任人思緒飄飛到更廣闊的空間。

沈從文先生常説“美麗總使人憂愁”。《邊城》裏的翠翠是美麗的,她單純善良、不諳世事,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少女卻始終不知道也沒人告訴她,她應該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幸福,最終只能在一片悽苦之中,孤獨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歸期的愛人。老船伕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條渡船,不知把多少來來往往的人渡過了小溪,“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深愛着翠翠,他唯一的親人便只是那個女孩,他總是在為孫女將來的生活而擔憂,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就連撐了一輩子的渡船也被漲起的大水沖走了,這是何等的悲涼啊。

讀《邊城》除了對美麗的鄉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留有回味之外,還留下一份感動,感動的是翠翠為所愛的人執着的無怨無悔的等待,這種等待可能明天就能收穫幸福,可能一輩子都毫無結果,惟其如此,才更是感人。我也為翠翠的執着而震撼,也許不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很多人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真正價值,既然有幸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不為所愛的人勇敢的等待一次呢?可是翠翠畢竟是生活在一個詩般世界中浪漫式的理想人物。現代社會太浮躁,有多少人還能有那麼一種執着的浪漫的情愫呢?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3

沈從文通過《邊城》這部愛情悲劇,揭示了人物命運的神祕,讚美了邊民淳良的心靈。關於《邊城》的主旨,用沈從文自己的話説就是,“我要表現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邊城》以撐渡老人的外孫女翠翠與船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儺送的愛情為線索,表達了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這種寧靜的生活若和當時動盪的社會相對比,簡直就是一塊脱離滾滾塵寰的“世外桃源”。在這塊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們充滿了原始的、內在的、本質的“愛”。正因為這“愛”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邊茶峒裏的“幾個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得的一份哀樂,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説明”。

《邊城》正是通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純純情愛、祖孫之間的真摯親愛、鄰里之間的善良互愛來表現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着“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翠翠與儺送這對互相深愛着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和權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這種情感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健康。作者不僅對兩個年輕人對待“愛”的方式給予熱切的讚揚,而且也熱情地謳歌了他們所體現出的湘西人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邊城》發表於1934年,小説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4

清瑩的河水擺動着,彎曲了光線,斜射在水底的碎石上,微風拂過,帶來細碎的草葉及竹雀草蟲婉轉的歌聲。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狗。

簡單的人,簡單的故事,簡單的情感。它沒有大悲大喜,沒有驚心動魄,沒有撕心裂肺。它就那樣靜靜地訴説着,那樣真實,那樣細膩,它就像一眼清泉,輕柔地將人包圍,慢慢地將人感化。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個朦朧的天堂。這裏有秀麗的山水,淳樸的鄉民,熱情的鄉風,對於已習慣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人來説,這裏不就是心靈的棲息地嗎?作者從一個在自然中長大的純真女孩的角度向我們細細訴説着景與情。

十五六歲的女孩的心思最為敏感與縝密。尤其是這樣一個純真的女孩,在美麗的環境與淳樸的民風中,心也就更加柔軟了。那個美麗的端午節的夜晚,那個美麗的少年曾觸動了她柔軟的心,誰知命運弄人,大老與二老卻同歡喜了翠翠。他們身為優秀的青年,繼承着茶峒地方的優秀品質,彼此鼓勵謙讓,公平競爭。天保走了車路,便要儺送走馬路。儺送唱了一夜的歌,唱軟了翠翠的心,也唱暗了天保的心。天保為成全弟弟而決心出走。不想池塘的水殘酷無情,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呆呆在岸邊遙望,對老船伕帶了誤會的儺送最終跟隨了哥哥的腳步。在一場大暴雨中,人走了,塔塌了,只留翠翠在河邊守望。

彷彿是冥冥中有命運刻意安排,翠翠終究走上了母親的道路,這種無奈、悲傷、遺憾,就像是一層薄霧給最原始,最純正的美披上了憂傷的色彩。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5

第一次接觸到《邊城》這本著作是在高中的語文課本里,課文中截取的是書裏的高潮部分,即從翠翠和儺送的相識直到故事的結局。幾年前的自己還是略帶幼稚和懵懂的,只是覺得翠翠的命運可悲,她和儺送相愛卻無法相守,但是今天再讀這本書,從字裏行間中,我感受到了更多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邊城》這本書描寫了在位於偏遠湘西,但卻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邊遠小城裏,住着以擺渡為生的翠翠和外公。外公雖然年事已高,但是身體還是很健朗,孫女翠翠已到了花樣年華的十五歲。他們熱情友善、真誠淳樸。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與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相遇,內心產生了愛情的火苗,然而儺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歡上了單純可人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為了成全弟弟的幸福,獨自離開外出闖灘,途中遇難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內疚地離開了翠翠,外出他鄉。外公為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離開人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着儺送回來。

《邊城》雖然以主人公之間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抒寫了男女之間的單純愛戀,但是也描寫了邊城人民的淳樸生活及鄰里間的友善,儺送和天保之間的兄弟親情,翠翠和外公的血肉親情,通過這些讚頌了人性之美。邊城就如同陶淵明筆下描寫的世外桃源一般,“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同樣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這種寧靜和諧的生活不僅和當時動盪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如今浮華的社會也形成鮮明的比照。我去過鳳凰兩次,第一次是高二的時候,那時候的行程匆匆,光顧着欣賞沿途的風景,第二次去鳳凰是今年的十一長假期間,那時候街道上人很多,天空中夾雜着雨水,白天很是熱鬧,當地的居民在沱江邊上清洗着衣物,能聽到木棒敲打衣物的聲音,沱江依然靜靜的躺在那,只是流水早已經流淌輪迴過千百回了,街道的兩旁有很多小攤,賣的是當地人親手製作的一些精緻的手鐲、手袋和其他一些小飾品,他們享受於這樣的生活,並不是靠那些手工藝品為生,只是喜歡這樣,在一天中的閒暇時光裏,做些閒適的事情。夜晚,整個鳳凰城被五光十色的燈光所包裹着,此時她是嫵媚而神祕的,一整熱鬧喧囂過後,剩下的是靜謐、平和,這才是她本來的樣子,青石板的街道在古銅色的燈光下,飄散着歷史的味道,沱江靜靜地倒映着兩岸的零星燈光,夜空是那樣的深邃,讓人深深沉醉在這樣的夜晚,這時候鳳凰城才有點沈從文筆下邊城的韻味,我明白了,確實只有這樣的小鎮才能孕育出邊城中那樣淳樸善良的人們。

再談及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他們之間沒有轟轟烈烈、離經叛道的駭世之舉,沒有那些所謂“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山盟海誓,也沒有郭敬明筆下那些上流社會中充斥的銅臭味,他們只是極其普通的單純少女和少年,在青春最美好的年華中遇到了對的人,他們的感情就像春天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樣,羞澀而又純潔,在他們的感情裏只有一個色彩,就是對互相的愛慕,沒有現代愛情裏附帶着的複雜因素,物質、金錢與權利,有太多的牽扯、太多的顧慮。翠翠和儺送愛情的無可奈何是源於親情的介入,他們愛情的悲劇也反映出了人性的美好,即儺送與天保之間的手足親情,他們都不忍心傷害對方,因為不忍,所以有了天保的黯自離開,不料途中遇難身亡,儺送才會因為天保的死耿耿於懷,以至於即使他對翠翠的愛慕再強烈,也始終邁不過心中那到“道德”之檻。

正是因為《邊城》不圓滿的結局,讓這份愛情更顯得淒涼。故事最後一句提及儺送的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看似悲劇其實也不盡然,他們的故事應該留給每一個讀者來延續。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6

《邊城》給我印象的最直接畫面就是在青山綠水間有一個淳樸的白髮老船伕,一個着碎花布衣的天真活潑少女和一條忠心的黃狗,沒有喧囂,沒有張揚,生活簡單而寧靜,在我們看來或許枯燥乏味,但對於一直在青山綠水間生活的他們仍然把這日子過得滋味十足。 我覺得寫小説就是在説故事,而小説能否吸引人就是看作者説故事的能力如何了,在看故事的同時可以讓讀故事的人心悸動,讀完後仍有回味,那一定會是一個好故事吧。《邊城》在我心中就是這樣一個好故事。 小山城茶峒更象是一個寧靜的世外桃源,當時在桃源外還有着紛繁的戰事,而這裏的人們更關注端陽節的划船比賽,他們無疑是那個時代比較幸福的人。在這個小山城生活的人們都展現出人性善的一面,相互幫助,不注重物質,心靈也和青山綠水一樣安靜、詳和而純淨。渡船人和船伕常常會為錢而推來推去:渡船人要給,而船伕因為渡船為公家所有而不要。實在推不掉的,船伕便拿那些錢買來茶葉和煙草,供給過渡的人需要。和每一個地方一樣,這裏也有窮人與富人,但是好象看不出窮人和富人之間那條無形的鴻溝,有錢人船總順順和老船伕進行的是平等的對話。老船伕雖然窮,但是他並沒有遭到什麼歧視,相反好象得到不少尊重:買肉時人家因為他一年四季為大家擺渡而不收他的錢,鋪子的商人總是送他這樣那樣的東西,船總順順也在端陽節請他在臨河的吊腳樓上看划船比賽。即便是最後老船伕在那個風雨雷電交加的夜晚死後大家也義不容辭地來幫着翠翠料理後事,船總順順帶了人與物來到渡口,跟翠翠説:“翠翠,爺爺死了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需要死的,不要發愁,一切有我。”他和這一對爺孫又是什麼樣的關係?況且翠翠是間接致他大兒子死的那個姑娘。那是怎樣的一個小山城呢?青山綠水滋養着人的性子,人心如此平和與寬廣。我是疑心這個世上本沒有這樣一個邊城,是沈從文杜撰出來的。他看慣了勾心鬥角的人心與紛繁複雜的世界,在心靈上需要一方淨土,而小山城茶峒就是他心靈中的淨土,通過這一方淨土而告知世人:人心並不總是向惡,人心原本也是如青山綠山一樣純淨與美麗。 這個故事中最美麗的一條線索就是翠翠的愛情。看慣了現代生活那種快節奏的感情,閲讀這種欲説還休的感情是需要慢慢回味的,也正是這種欲説還休輕輕撥動了人心上那根細細的弦,在心靈上奏響最柔美的樂聲;又似在心上輕輕地撓癢癢,癢得讓我覺得舒服無比。翠翠在山水中成長,象一隻輕盈的小獸,又象一隻美麗的飛鳥,和自然融為一體。她的成長中雖然沒有母親的指導,但是人的一切情感不會因為沒有母親而停止,十五六歲的翠翠也在這樣的年齡情竇初開,靈魂也開始在睡夢裏因歌聲而浮起。在那樣的年齡,在那樣的時代,翠翠無疑不是很明瞭自己的情感,也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能靠爺爺對她的觀察與猜測來體會她的心理活動,見到自己可心的人卻如一頭小驚獸,一下子消失在山林裏,由此而來,彼此內心的信息得不到溝通與交流,造成的誤會便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愛她的兩兄弟中的哥哥心懷失戀的劇痛而落入激流淹死,弟弟在失去兄弟的同時也得不到愛的明確迴應而離家遠去。雖然兩兄弟的父親在老船伕去世後還是解開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應只要小兒子願意就娶翠翠做兒媳。翠翠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永遠有多遠?明天又有多遠呢? 讀這個故事就象看一幅韻味悠長的國畫,無論濃墨重彩還是輕輕刷過都足讓人細細品茗。 我喜歡這個故事。 我喜歡這個故事的語言。

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僅幫助他們母女重縫,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秀貞的親人).此刻,我不竟為英子感到驕傲,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長吧!讀着讀着,我的心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鬆安閒.我覺得很希奇: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後,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出色,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而世俗上的快樂,不過是金錢和名譽.

今天我為大家分享這本書,我只要你們與我分享一下珍惜童年的心情.因為我已經六年級了,現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將離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駿而神聖的嗎?

看完書,我最大的讀後感是:這本《城南舊事》就像夏浪裏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別錯過童年,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下山明天還會爬上來,我的童年一去無影蹤,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希望《童年》這首歌將在我的心中輕輕地吟唱……永遠……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7

初讀了《邊城》,讚歎於茶峒的淳樸的民風。堅持要給過渡錢的渡客,堅持不要過渡錢的、會去買煙草和茶葉送給渡客的老船伕。這裏的人如這裏的風景,純淨美好,質樸真誠。

作者的行文如潺潺流水,細細地淌着,沒有扣人心絃的懸念,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氛圍,更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樣的文風,卻能夠深深地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襯托出一座純淨的邊城。

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過媒人上門求親的方式——所謂的走車路,也有男子站在溪邊、山崖上唱歌給女子聽,一人獨唱或二人對唱,在唱歌中瞭解和認識對方,知道或分手或結親——所謂的走馬路。這後一種方式,表現了湘西民眾在婚姻問題上的寬容和自由,也反映了這塊地方人們善歌的才能。

《邊城》它不僅僅是一部描寫民風、景色的小説,它更是一部堪稱絕美的愛情悲劇。翠翠,是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一個精靈,天真善良,温柔清純。他對填報兄弟的愛戴着少女的羞澀和幻想,或者説這種愛似乎一直是以夢幻的形式出現的。

在夢裏,她“聽到一種頂好聽的歌聲,又軟又纏綿”,於是她“像跟了這聲音各處飛,飛到對岸懸崖半腰,在了一大把虎耳草”。她只有在夢中才能品嚐到愛情的甘露,而現實卻似乎離她很遠,於是,她只能“痴痴地坐在岸邊”,淒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

從翠翠身上,可以看到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因為她的淳樸,他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但儺送駕船遠走後,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心上人的歸來,愛得那麼堅定執着。一個弱女子,滿心盛的都是“愛”。

作者説:“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給讀者留下了悠長的惋惜,無限的牽掛期盼。也許冥冥之中真的有歲月輪迴,母親的悲劇在女兒身上再一次重演,但不管未來會怎樣,自己的未來終究要靠自己去爭取,但願她等到的不是無言的悲哀,不是追悔莫及的淚水,而是應屬於她的那份幸福。

我總在想,為什麼這個小説叫做“邊城”?是不是沈先生在心中在守護着什麼?在懷念着什麼?但這恐怕只有沈先生自己才知道了。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8

世界是一個充滿競爭充滿物慾的地方,很多人都會這樣説。對於正處於人生關鍵時期的我們,我們無法抗拒人類生存的本能——競爭,我們無法脱離世界,因為我們承擔着對世界,對人類,對社會,對家庭的那份責任。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就讓我們用心去感受人類本性真善美的一面——品味《邊城》。

人之初,性本善。翠翠正是人性真善美的化身,她用她那種最獨特的方式詮釋着人類最美的語言——愛。

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是美的。他們之間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和權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這種感情是純潔 的,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自然。

翠翠與爺爺之間的親情是美的。湘西渡口的寧靜是祖孫倆生活的主旋律,爺爺身上那種淳樸厚道的倔強似一台加速器,使翠翠一步一步走向愛河的邊緣,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微,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為了翠翠的幸福,他一次又一次地打聽儺送的消息,當他聽到儺送為翠翠半夜獻歌時,心中的那份高興勁,幾乎讓他徹夜難眠。他為翠翠唱歌,帶着翠翠走過人生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刻。

渡口周圍的民風是美的。類似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淳樸互助互愛的民俗展示了湘西自然與人性的交融,渡口也成為了展示人性美的平台。即使是最卑微,身處最底層也依然保持着湘西人特有的那份淳樸。

儺送與大老之間的兄弟之情是美麗的,儺送為哥哥在月色下唱歌,平等向翠翠示愛,他沒有自恃有唱歌的才能而把自己置於有利的位置,讓哥哥失去競爭真愛的機會,後來大老為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而死,更彰顯出了兄弟之間真摯無私的情誼。而儺送也因此而內疚,忍痛割捨了這段難能可貴的愛情,從此離家出走,杳無音訊。

或許美麗的背後總是深藏悲傷,爺爺死了,帶着未完成的心願,走了。翠翠孤獨了,最愛的兩個人都離她而去,留下的只有無盡的等待,等待那遙遙無期的愛,等待......

到了冬天,那個塌了的白塔又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中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

淒涼樸素,憂傷無語。

那幅寧靜的畫卷,那段動人的愛情.......

親愛的朋友,人性中並不缺乏美,關鍵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用真心去發現,領略人性光輝。讓我們的人生行囊充滿人性的真善美,讓我們的腳步邁的更加堅實,更加豪邁。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19

天高雲淡,白塔下,渡口邊,一對兄弟,一個女孩,一段説不清的戀情故事,這就是《邊城》。精美的風景,仁慈,純摯的人們,故事為什麼會以悲劇結束?畢竟是誰的錯?其實,並沒有什麼“為什麼”,悲劇的停止,也並不是誰的錯。

天保跟儺送,兩個人同時愛好上了翠翠,按規則要不兩個人真刀真槍的大幹一場,決出個誰勝誰負,勝的去尋求翠翠,而負的退出,大話西遊2新手序列號;要不兩個人晚上一起到翠翠家的對面唱山歌,翠翠回唱的那個人贏。兩個親兄弟不可能真刀真槍打一仗,所以只能抉擇後者。但不得不説遺憾的是天保唱歌不行,也就廢棄了,而儺送唱歌時翠翠卻由於睡着了,只把那歌聲當成了一個美妙的夢。

天保為了忘記翠翠玉成儺送而隨船出商,卻因船失事而溺逝世河中;翠翠經由爺爺點撥後曉得了儺送對本人的愛,卻因女孩的羞怯不敢表白;儺送給翠翠唱了一晚的歌,卻因翠翠沒有給他回唱再加上哥哥天保的死讓他不知怎麼面對翠翠,所以也遠行了;爺爺為了翠翠當前的幸福忙前忙後,卻因全部事情變成這樣又加上歲數大了,終極在暴雨將停的凌晨分開了人間。

最後,只有翠翠和她的黃狗,守着渡船,等着儺送的歸來。

想來想去,這所有的起因,並不是因為誰的錯。老話有一句叫“這都是命。”是啊,翠翠的愛情變成這樣又何嘗不是一種命呢?她的愛情中,沒有明爭暗鬥,沒有一點昏暗的貨色,但終局卻是這樣,能説什麼呢?認命吧,順其做作就好。其實這未必是一件壞事,當儺送和翠翠的愛情經過期間的考驗,兩人再次相遇時,應是世間最幸福的事了吧。而如果因為時光的推移,感情淡了,沒了,又是什麼壞事呢?這段感情的結束,不也是另一段感情的開端麼。

事實生涯中也是一樣,假如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閲歷了很多卻仍不產生搖動,很不錯;如果跟着種.種事件,情感散了,相互感到不合適了,離開,也挺好。

還記得《非誠勿擾Ⅱ》中芒果和李香山離婚儀式上的賀詞:散交易不散交情。兩個人分開後,之間就又是另一種感情,有什麼不好的。

實在,感情,沒有什麼是與非,沒有什麼對與錯。

其實,感情,真的順其天然就好。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0

作為一個從小在城市裏長大的女子,我特殊嚮往田園牧歌般的城市生活。最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大師筆下那個小小的邊城水鄉讓我留戀不已。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常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悲涼。小説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終局的戀情,可是愛情不是這本小説的全體。大師用他油膩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上純樸的風土着土偶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風景。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苦的。大師卻讓我清楚,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酷愛,是理解它的殘暴當前去疼愛那背地醉人的景色。讀完整文,我就開端憧憬那個遠在湘西邊疆的小鎮。木製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濕潤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落上的青炊煙。這所有,形成一幅年代長遠的畫,在我的設想裏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遊離世外的土地上,時光好像是靜止的。

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温婉明澈,歌聲婉轉清澈,老爺爺慈愛又寬厚,船伕們浪漫又豪放,就連生涯的無奈,在這個處所,都帶着詩意的顏色,美妙地令人不忍褻瀆。巨匠用他的故事讓咱們看到湘西人在運氣眼前的無助跟哀傷,卻也讓我們發生對性命的悲憫,對美好人道的信奉。

我最神往《邊城》裏那些渾厚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競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良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逝世,四周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固然生活很清苦,卻可能相互輔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遠的小鎮。比擬之下,我們天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人與人之間人情淡薄,有時候,甚至街坊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

我盼望,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暖和協調。每一個人都有安靜的幻想,人與人之間不私心,愛惜着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獨特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須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領有一顆仁慈的心去生活。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1

我特別嚮往田園牧歌般的鄉村生活。最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大師筆下那個小小的邊城水鄉讓我迷戀不已。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淒涼。小説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結局的愛情,可是愛情不是這本小説的全部。大師用他清淡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上純樸的風土人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景緻。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後去心疼那背後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嚮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木製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濕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這一切,構成一幅年代久遠的畫,在我的想象裏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遊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彷彿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温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伕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着詩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和憂傷,卻也讓我們產生對生命的悲憫,對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嚮往《邊城》裏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相比之下,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裏,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我希望,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温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着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2

1999年6月,《亞洲週刊》推出了“20世紀中文小説一百強排行榜”,對20世紀全世界範圍內用中文寫作的小説進行了排名,選出前100部作品。參與這一排行榜投票的均是海內外着名的學者,作家。在這一排行榜中,魯迅的小説集《吶喊》位列第一,沈從文的小説《邊城》名列第二。而從單篇小説的角度來評的話,《邊城》排在第一。

初讀《邊城》是很疑惑,沒看懂這篇文章究竟要表達什麼,有何現實的教育意義,只覺的文章很美,大量的描寫文字營造了一個很浪漫的氣氛。那麼,為何這部小説在中國現在文學史上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可以從作者沈從文的寫作風格上入手。

浪漫,恬淡是沈從文的寫作風格,在陳從文的筆下,沒有苛捐雜税,沒有地位等級,沒有剝削壓迫。他在《邊城》中所描繪的,都是人間最美的事物:美麗的景色,凝重的親情,純潔的愛情,並把這三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如此純自然的景色,正是那些與世無爭人的生存境界,恬靜,幽適。

進入故事中看,作者所需塑造人物形象都是最純樸,最乾淨,最純本性的。清澈單純的翠翠,樸素熱情的老艄公,豪放豁達的天保,秀拔出羣的儺送。他們都不沾染任何雜質。天保和儺送都愛翠翠。他們採用唱歌的形式。這是多麼質樸。那歌聲中帶有的是多麼簡單純樸的愛。

而翠翠這個形象,也不是現實派小説中那種敢愛敢恨的婦女形象,她只有純樸女孩子的本源,她只知道自己要為愛守候,那麼純樸的等着儺送回來,而什麼親情與之的選擇,什麼難以取捨,她都難以定奪。而儺送的不歸又增加了令人惋惜的悲劇色彩,同時也增加了浪漫的因素。

所以,在本文中,作者在極力營造一種浪漫的氛圍,這也是沈從文一貫的寫作風格。這篇文章寫作與三十年代,茶峒寧靜的生活若和當時動盪的社會相對比,簡直就是一塊的“世外桃源”,這就是沈從文筆下的環境。它不像魯迅,批判現實。

在沈從文的筆下沒有政治,只有人性的善良,美麗的景色,淳樸的風氣,一切都沉浸在美好之中。現在,人們在追求本源的文字,越來越喜歡迴歸本性的文章,因此,沈從文的文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

《邊城》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的讀者,奠定了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3

“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新建的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烘成桃花色的薄雲。”最初接觸《邊城》就是從這句話開始的,那是高中課本里的選段。一開始就被作者那高超的寫景技巧所吸引了。“空氣裏有泥土的氣味,有甲蟲的氣味”“甲蟲的氣味”這麼微妙的的東西都能進入作者的視野,可見作者的確是寫景的聖手。懷着強烈的好奇心,第一次讀了《邊城》。

《邊城》一般的語言講述了川湘交界處一個名為茶峒的小山城裏的故事。小説最吸引人的不是其情節,而是作者用吊腳樓、虎耳草、白塔、竹林、渡船所搭建起的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在這裏沒有你死我活、爾虞我詐,沒有封建禮教、政治壓迫,完全處於無政府狀態。這裏的人們也都保留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本真的一面:純潔無暇,纖塵不染。一套固有的習慣支配着人們行事,完全做到了孔子説的“從心所欲不逾矩”。在這裏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我間和諧一致親密無間,處於一體化狀態。人們都如同老船伕那樣“他從不思索他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很忠實地活下去。代替了天,在太陽升起的時候感到生活的力量”

整個茶峒地區的社會環境如平靜清澈的一池秋水,無波無瀾、無溝無陵、無雜質無異味,儼然一個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世界。如今所提倡的和諧社會,大抵也不過如此吧。

小説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翠翠的17歲的女孩子與團總順順的兒子儺送之間的愛情悲劇。讀完小説,給人感性層面的的感覺就是小説至始至終都充滿了淡淡的憂傷,給人一種憂傷的唯美。作者用平淡的筆觸講述着故事,沒有海誓山盟、信誓旦旦。就如同一個老嫗絮絮的講述着一個美麗的童話。這個童話裏沒有大快樂,沒有大悲傷,沒有澎湃的激情,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頑強的追求,沒有執着的堅持,有的只是日復一日平淡而閒適的生活,一切都顯得平和沖淡。甚至讀完小説都對翠翠的行為感到驚訝:戀人的生離只是在心中漾起幾縷漣漪,親屬的死別不過是哭泣一陣。這對於一般人來説都是難以理解的,但在小説整體風格的陪襯下卻顯得十分協調。我想這大概是由於沈從文先生不願破壞邊城在世人心中寧靜和諧的美好印象而有意為之吧!試想,寧靜的邊城突然來一下撕心裂肺、哭天搶地,多殺風景。這樣,翠翠本該有的更加激烈的情緒被“和諧”掉,也就不足為怪了。這也不得不佩服沈從文先生的高超的藝術處理手段。

這就是初讀《邊城》時的一些想法。如今再讀,也有了一些不一樣的看法了。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4

最早接觸到沈從文先生的作品是《湘西遊記》,當時是20__年的暑假,在湖南邵陽的雀林國學堂中。每天清晨,一邊在操場上踱步,一邊讀這本書。回想起那時的生活,真的好不愜意,當時我在的位置,距離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不足300公里,這是我心之夢之想去的地方。

未打開這本書時,滿腦子都是這句“《邊城》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又想出來。”這也是我對《邊城》的第一印象。閲讀這本書時,我就經常思考這句話,這句話到底對嗎?城內的人為什麼想出去?城外的人又為什麼想進來呢?

讀完這本書,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我覺得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從兩個角度看。

其一是作為讀者的我們是城外的人,書中刻畫的人物則是城內的人。城外的人想進去自然是真的,因為邊城是一座安靜祥和的城,這裏的人悠閒自在的活着,這是沈從文先生筆下的世外桃源,寄託了他美好的期待和嚮往。

至於城內的人是否想出來,我不知道,因為我們都不是城內的人,所以我不敢妄下定論。

第二個角度就是單純從故事的角度,城外和城內因為一條河分隔,一邊是翠翠,另一邊是天保和儺送,因為對愛情的追求,城內的人想進去,城外的人想出來。因為只是“想”,還沒有得到和實現,這也與小説最後不圓滿的結局相對應。

《邊城》作為一部中篇小説,帶給我最美的體驗和感受就是小説最後留下的無盡遐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書中的文字,進入書中,扮演我們想要扮演的角色,逐一走過他的經歷,並且繼續向前走,這給了我們每個人當作者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來看,《邊城》是一幅未完成的畫作,是一幅未創作完的詩,每個人都可以繼續寫下去。

後來雖多次去過湖南,但因時間原因總不得到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邊城》遊覽和感受,希望下次可以有機會。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5

一直聽説過《邊城》的大名,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看過。這一次在語文課本上與《邊城》結緣,感觸頗深。

人性是世間最美的東西。在現代都市裏,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森林裏,我們又保留了多少純淨的人性呢?在城市中終日奔波勞累的我們實在無力去呵護,只任塵埃將它一點一滴淹沒,甚至吞噬。人性中太多的美德將塵封的心靈在一角,疲倦的我們如何有閒暇將其開啟?或許有很多人早已忘記了它的存在。可是在邊城,在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了的邊城,我找到了人性的歸宿。

湘西山美、水美,但人更美。青山綠水,水環青山,纏綿不已。在大自然母親的寵愛中出落的亭亭玉立的翠翠,山教會了她堅強,水賦予了她柔美。在清澈的見底的溪水的眷顧下,她的心純潔無暇。年少的懵懂,初開的情竇,她的心裏喜愁摻半。因為純樸,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白。一切都是源於善。然而終是湊巧,落地個孑然一身獨守空船,為了一個未必會回來的人作無期的等待!

其實不管悲慘也好,完美也罷,我們都要走下去,不管我們高不高興,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昨日隨風已逝,明日迎風將來,世界從不理會任何人。

翠翠的愛情隨着儺送的悄然離開逝去,就這樣,愛情之花還沒盛開就已凋落了。也許沒有開始的愛情才是最完美的,因為錯過,才會刻骨銘心,沒有結局。才會意味着永恆的存在。

屬於邊城的故事結束了,但我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人生路漫漫,吾等切記珍惜。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6

《邊城》主要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邊,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爺爺老船伕。茶峒城裏有個船總叫順順,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儺送。端午節翠翠去看龍舟賽,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儺送在翠翠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儺送的兄長天保也喜歡上了翠翠,並提前託媒人提了親。天保告訴儺送一年前他就愛上了翠翠,而儺送告訴天保他兩年前就愛上了翠翠,天保聽了後也吃了一驚。然而此時,當地的團總以新磨坊為陪嫁,想把女兒許配給儺送。而儺送寧肯繼承一條破船也要與翠翠成婚。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自己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做生意。碧溪邊只聽過一夜儺送的歌聲,後來,歌卻再沒有響起來。老船伕忍不住去問,本以為是老大唱的,卻得知:唱歌人是儺送,老大講出實情後便去做生意。幾天後老船伕聽説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碼頭的船總順順因為兒子天保的死對老船伕變得冷淡。船總順順不願意翠翠再做儺送的媳婦。老船伕只好鬱悶地回到家,翠翠問他,他也沒説起什麼。夜裏下了大雨,夾雜着嚇人的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 老軍人楊馬兵熱心地前來陪伴翠翠,也以渡船為生,等待着儺送的歸來。

《邊城》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對於現代社會傳統美德受到破壞,到處充溢着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的。《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作者極力狀寫湘西自然之明淨,也是為了狀寫湘西人的心靈之明淨。《邊城》寫以歌求婚、兄弟讓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態和人生的方式,都隱含着對現實生活中古老的美德、價值觀失落的痛心,以及對現代文明物慾氾濫的批判。作者推崇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人間尚有純潔自然的愛,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7

若是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那剛剛萌發的感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這場風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祖父。或許他就是為那裏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當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們倆相同的命運。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消亡,也總會有繼續。如老船伕的渡船被沖走,新渡船又會出現。也如繼承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仍然在做着擺渡人的事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感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如天上的白雲輕飄悠然。可是卻是生活的真諦。

它們沉澱了恢弘滄桑,沉寂悽婉的悲壯。

美麗的湘西鳳凰的風景是動人的,山城鳳凰,山水環抱,靜靜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能夠記數,常年深翠綠色的細竹,逼人眼目。

儘管鳳凰有着桃花源的完美,——芳草鮮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怡然自樂。單作者卻有一種陌生感。回想一下,山還是那麼的高峻,水還是那麼的清澈,人還是那麼的勤勞,天還是天,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而變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在頑童時是純潔無暇的,天真的,那時侯未看到現實生活的醜陋,無奈。看到不僅僅是眼前看到的了。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

農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裏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能夠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於畫外的人永遠充滿嚮往。

作為圖景,有永不退色的鑑賞價值,濃厚的鄉土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種悲涼,無奈。

因為愛,祖父操勞一生,當生命結束時,心中充滿了掛念;因為愛,少女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期望;因為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摯的感情;因為愛,弟弟去尋求那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愛,她便從此守着渡船,守着心中那個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男人……

生活不是圖畫。生活需要流動。

到了冬天,那個塔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

淒涼樸素,憂傷結束了。

所有心思浮動,所有山川日月沉靜入畫中,凝結畫中。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8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淒涼。小説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結局的感情,但是感情不是這本小説的全部。大師用他清淡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上純樸的風土人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景緻。(摘自《邊城》段落)

流浪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後美好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幻想着那書中所述的景象。木製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濕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這一切,構成一幅圖片,放映在我腦子中,就像就像滅霸打響指,浩克揍洛基,蜘蛛俠嗝_一樣,哦不好意思,説過頭了,在那片彷彿與世隔絕的的土地上,時間彷彿被暫停了一樣。女主翠翠像湘水一樣温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伕們勇敢又豪快,就連生活的阻礙,在這個地方,都帶着不一樣的色彩,完美得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地爆天星,哦不是,是驚奇,作者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奈。也讓我們看到生命的脆弱。

我最嚮往《邊城》裏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忙,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相比之下,我們每一天生活在喧鬧的城市裏,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可悲。我覺得,有那麼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温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着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29

今年冬天的太陽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渾身舒坦。剛吃完中午飯的我,便坐在椅子上,看起了《邊城》。

這部小説是沈從文先生寫的,初讀之下,會覺得語言很平淡,情節甚至算得上是平凡的,但細讀之下,又會被小鎮的悠閒適意,爺爺的樸訥,翠翠的可愛以及字裏行間的自然、優美、詩意所吸引。讀着讀着,似乎自我也融入了這個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説開頭向我們展現了在青山綠水間有一個淳樸的白髮老船伕,一個穿着碎花布衣的天真少女和一條忠心的黃狗,沒有喧囂,沒有張揚,生活簡單而寧靜,在我們看來或許有些枯燥乏味,但對於一向生活在青山綠水間的他們仍然把這日子過得滋味十足。

本該一向這麼悠然度日,但卻在一個熱鬧的端午節,翠翠走上了感情這條“路”……

那次盛會上翠翠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儺送不期而遇,儺送在翠翠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巧的是,儺送的兄長也喜歡上了翠翠。兄弟倆沒有按照當地風俗以決鬥論勝負,而是採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達感情,讓翠翠從中選擇。儺送是唱歌的一把好手,天保自知比可是弟弟,心灰意冷,斷然駕船遠行去做生意,但不幸溺死於湍急的渦流之中。由於天保之死,儺送十分責怪自我,很內疚,便自我下桃源去了。

而杯具還未停止……

夜裏下了大雨,夾雜着嚇人的雷聲。爺爺説,翠翠莫怕,翠翠説不怕。兩人便默默地躺在牀上聽那雨聲雷聲。第二天翠翠起來卻發現船已被沖走,屋後的白塔也沖塌了,翠翠嚇得去找爺爺,卻發現老人已在雷聲將息時死去了。雖然兩兄弟的父親在老船伕去世後解開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應只要儺送願意就娶翠翠做兒媳。於是翠翠開始了漫長的等待,還記得原句是這樣的------“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要有多悲哀才會如此……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邊城……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30

讀了《邊城》,不知是喜還是悲。

人生在沈從文先生的筆下儼然成了悲劇,這大概是帶了時代性和地域性的。翠翠一出生便是悲劇,她是畸形戀情的產物。不久,翠翠的父母便相繼死去,這成了翠翠人生悲劇的基礎。悲劇之所以成為悲劇,不是悲劇的產生,而是悲劇的永恆。翠翠平安地度過了人生開端的十幾年,然而一連串的人和事觸動了翠翠敏感的心,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的心。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三角戀結成一個結捆住了翠翠。但這個結實際上又拉住了翠翠,前面就是懸崖,讓她在甜蜜和矛盾中享受人生的快樂。不久,這個三角形的一條邊折斷了,翠翠的命運已無法穩定。她像墜入深淵,天保遇險喪命,外祖父的離世,儺送的出走,點動成線,悲劇似乎具有了延續性。沈從文先生也許心裏也不好受,給了故事一個幻想。雖然是這樣,悲劇的慣性仍然衝擊着我的心,使我不得不猜想着儺送再也沒有回來。然而看慣喜劇的我又不忍而想着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讓人同時產生兩種情感,這大概就是《邊城》的魅力。

我喜歡《邊城》,但我更喜歡書中的邊陲小城。人若是能在一個淳樸的世界裏生活,何嘗不是一件樂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也飛速發展,邊陲小城無法容納那樣淳樸的民風,再也無法成為邊城了。我無法再接受一個只在空間上是邊陲小城的地方,只能躲進象牙塔裏,躲進《邊城》,享受人生難得的安靜。可是為了生存,我又無法逃避現實中的世界,我只想認同在某一空間某一時間,有一個邊城,能容納人的多餘情感。只有在書中,只有在心中。

讀了《邊城》,讓我放棄一切複雜的人際關係、一切繁雜的考慮推理,享受那份獨特的淳樸。

邊城讀書心得體會1000字 篇31

沈從文是本世紀最為優秀的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文化史專家。對於許多人來説他還是個謎:學歷高小,行伍出身,有着傳奇般的人生經歷。時間證明,他許多作品今天依然顯出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為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為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前清解甲流落軍官“順順”憑着一些積蓄經營木船,事業興旺發達,又因大方灑脱,仗義慷慨,誠信公道,被眾舉為“掌水碼頭”一方豪傑紳士。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受父親江湖風範教育薰陶,在浪裏行船摔打錘鍊,皆成為江湖“岳雲”式聰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鴨”的競技後,兄弟二人心中都是與翠翠一見鍾情,深深愛上了美麗的翠翠,“二老”儺送為追求翠翠寧可要條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 。“大老”天保在與翠翠提親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馬路” ,“車路”推辭中,決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着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後,毅然甘願站在月夜山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鬆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裏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由於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痴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脱,終於憂鬱等待竟是一場悲劇。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願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地方。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爺爺在吃了掌水碼頭“一悶拳”的怨恨後,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終於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的老船伕在睡夢中帶着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楊馬兵等人述説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那如歌的歲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一起去不返……

我們雖然僅僅是從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個遙遠的時代,未必真悟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但《邊城》卻是沈先生描述的類似於陶淵明筆下的現代“桃花源”,與當時“爭亂”的外世隔絕,從中不難看出沈從文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今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己與外界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