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精選9篇)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 篇1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新集團,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5)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他到永州後,母親病故,王叔文被處死,自己也不斷受到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是壓抑的。這期間他寫了一組很有名的山水遊記,被後人稱為《永州八記》,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文中所描寫的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按遊覽觀察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緻地寫景狀物,文字充滿着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寄託了他悽苦憂傷的感情。文章寫小石潭,由遠而近,循聲而入,先總寫潭的全貌,再寫潭中的游魚和潭的水源,然後又寫了潭的環境與遊者的感受。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精選9篇)

第一部分(第1段)寫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可分兩層。

第一層(開頭到“水尤清洌”)寫小石潭的方位和循聲發現它的情況。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指明瞭小石潭的方位。“小丘”,即前一篇遊記《鈷鉺潭西小丘記》中説的小丘,是小石潭方位的參照物。“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水聲悦耳,引動了作者的好奇,當然要去看個究竟。“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是尋到小石潭的經過。“伐竹取道”,與上文的“隔篁竹”呼應,又為後文的“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設下伏筆。“水尤清洌”,循聲而來,直寫潭水,極其自然。“尤”字,是拿它與前篇的鈷鉺潭相比。

第二層(“全石以為底”到本段結尾)寫小石潭的概貌。“全石以為底”,着意突出了一個“石”字,又暗含了一個“小”字。“近岸,卷石底以出”形成坻、嶼、堪、巖,真是造化奇特,令人感到神妙無比,再抬頭環顧潭的四周“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在輕風中“參差披拂”的景象,不僅使人感到小石潭的神奇,而且深感它的秀美。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小石潭中的游魚和潭的水源。也分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潭中游魚的情趣。“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對潭中游魚數目竟一目瞭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洌”,又暗示了石潭之小。“空遊無所依”也貼切地描繪了魚兒的動態。“目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寫靜態,“傲爾遠逝,往來翕忽”寫動態。從這動靜交錯的描寫中作者刻意抒寫了魚兒的“歡樂”,“似與遊者相樂”。人跡罕至,幽深寂靜的環境,竟透出如此盎然生意,不能不令人怦然心動。短短的幾十個字,把物態、物情、感受全寫出來了。

第二層(第3段)寫潭的水源。“潭西南而望”寫水源方向。抬頭遠望,這一層又是由近及遠地寫了。“斗折蛇行”,北斗橫陳,靜態,蛇行蜿蜒,動態。“明滅可見”,寫遠望那溪流時隱時現的景觀。“其岸勢犬牙差互”,用幾個字擴展一筆,寫出了溪流的“岸勢”。而溪水來路迷離撲朔“不可知其源”,更使人感到又有一層神祕。文句雖短,但韻味雋永。

以上兩幅圖畫,一幅是潭的近景,一幅是潭的遠景,寫得都極為真切。

第三部分(第4段)寫小石潭的氣氛和作者的感受。“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照應了開頭的“隔篁竹”,又進一步描繪了環境的清幽。“悽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八個字是全文的點睛之筆,它既概括了小石潭環境清幽的特點,又深深浸透了作者悽苦、悲涼的感情,反映了當時很壓抑的心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寫了他離開小石潭的原由。這一句是“曲筆”;並非是作者的遊興已盡,實在是觸景生情,憂傷之至,不能不趕快離開這兒了。從這層意思上,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終無法解脱的深沉的痛苦。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 篇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一千多年前,一個老翁,孤舟泛江,獨釣江雪。他是柳宗元,他有一雙通靈的眼睛,他能看出盛世背後的淒涼,能望盡煙花散盡時的落寞,他也能窺視他身體裏那個名為寂寞的小孩。

寫《小石潭記》的時候,柳宗元的心裏也一定是孤獨的,所以整篇文章讀起來有一種清淨的感覺,文中的“水尤清冽”,清澈的水可以望到底部,河水給人寒意,也許正是因為柳宗元能夠把世間一切都看透,所以他才會感到孤涼。在望到,“不可知其源”時,內心馬上聯想到了自己的仕途和未來,也像這小石潭一樣隨波而灣,前途未卜。

人有時候無由來的感到孤獨,儘管周圍人聲喧雜,而自己也會像個冰雕一樣的感到孤獨。然後耳朵會開始聽不到聲音,就像老舊的台式電視機一樣,會有刺耳的嗡嗡聲。耳朵,因為孤獨能開始聽到心跳,聽到血液流經大腦,聽到身體破碎的聲音。

我以前經常會在半夜醒來之後再也無法入睡,窗外的路燈冷的暖的,好像都與我無關。所以深夜一個人的時候,人的思維最活躍,我會思念某個人,會幻想世界末日,會在空白的本子裏大片大片的畫畫,這些畫一筆構成,線條交錯,雜亂無章,不見開頭,難覓結尾,就像我的思緒一樣的亂。末了戴上耳機,在震天響的音樂裏沉沉睡去。

昔日,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挺孤獨的人,然後一天一天的難受,一天一天的難過,那種孤獨感,就像是胃裏翻江倒海,想吐。最近我在翻郭敬明的書時,讀到了一句話“只要我們以相同的姿勢閲讀,我們就能互相安慰。”這本書都快被我翻爛了,可我卻是第一次為了這句話而感動不止。我和街邊的路燈一樣在半夜清醒,我和月亮一樣,始終無法和太陽嬉戲,我和它們一樣孤獨。哦不,因為我們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並不孤獨。

當然,柳宗元在看到小石潭的時候,比起孤獨,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寬慰,處境相似的一人一景,肯定也在以某種超脱的形式互相安慰。

所以世間萬物皆為我知己,那又何懼身邊無有佳人伴。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 篇3

《小石潭記》,這是中唐傑出的文學家柳宗元所寫的一篇散文,在寫這首散文的前夕,被貶為永州司馬,並被貶了十年。之後,心情就一直很鬱悶,無可事事,所以就遊山玩水欣賞自然風光來排遣心中的愁悶,寫下很多詩詞,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心胸氣度寄託其中。《小石潭記》便是其中着名的一篇。

《小石譚記》全篇以寫景為主,在一片茂盛的竹林中,有一汪清澈的小潭,潭中魚兒自由自在歡快的鬧着,看到這樣清幽美麗的景色,與我同行的幾乎都不在了,只剩下我淒涼的心境和這淒涼的景色融為一體。

文章語言也很恰如其分,比如“皆若空遊無所依”用“空遊”兩字形象的寫出水的透明,又像“斗折蛇行”只有四個字,卻用了兩個比喻,寫出靜態和動態,言簡意賅,寫出了作者經過觀察後獨到的體會。

初讀這篇文章還有一個疑問,作者在倒數第二段寫出四周竹導語:面對人生,也許心中充滿感悟,但有時候千言萬語,也比不上一句簡潔的話。下面小編給大家收集整理了1句話的人生感悟,希望大家喜歡。樹環合,寂寥無人,為何又在最後一段專門再點明同遊的還有很多人?這豈不是互相矛盾了。再讀一篇,我似乎懂了作者的意思,作者寫得很巧妙。在這種淒涼的景色中,我忘卻了其它人的存在,從而來突出自己寂廖的心情。

這樣美麗的景色,開始令作者忘記了被貶的淒涼,隨着景緻的深入,小石潭的寂寞、悽清、幽涼令作者觸景生情,抒發了被貶後失意的情感。

從這段閲讀經歷中,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在讀書過程中,要敢於疑問,再認真思考,不管後來解決了這個問題沒,你都收穫了一個思考的過程。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 篇4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這篇文章,是《永州八記》裏面第四篇,題目叫做《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有幾個稍微生僻點的字,其實,這幾個字,不明白的話,根據前後文的意思,猜猜也大致知道在説什麼。所以,這篇文章很容易看懂。

有一種文章,是這樣寫的。有很多人,是這樣寫文章的。

很有鏡頭感的一篇文字。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以下的文字,完全跟隨着一隻鏡頭後的眼睛。

起點,是小丘。往西百二十步,有一片竹林。竹林那邊是什麼?這時候還看不到,竹林隔着。可以聽到竹林後面的水聲,環佩交鳴,用類似風鈴的聲音來形容水聲,作者曰:心樂之。我們想象一下,真臨其境的話,也會挺愉快。

竹子叢生,竹林大約挺密,不是輕易能穿越的,所以,專門説一下,“伐竹取道”,開闢出一條小路。作者這次來的時候,道路其實早已開好了,這裏説一下,是告訴讀者,有這麼條新開闢的林間小路。

穿過林間小路,眼前豁然開朗。

眼光平視,眼前的小潭,清澈見底,見底,於是發現潭底全是石頭的。眼光隨着石底看回來,看到池岸,各種形狀的石岸,盡收眼底。

眼光離開水潭,四顧,疏朗的樹,搖弋的垂藤,蕭蕭索索,森森翠翠。

假如鏡頭由着腳下的路,出了小路,便該先見石岸,再見水光,繼而四顧,方顯藤樹。

以上是看,看,視力所及,感受的是環境給人大感覺。

下面是觀察,細看。

野魚,百許頭,近岸處,兩三羣最多了吧。“水尤清冽”,觀魚時,覺得魚似乎在無背景的虛空中浮着。陽光照下來,魚的影子,映在石質的池底上。魚不動,影子也不動。倏地,魚一彈,遊向遠處,霎時,又回來了。觀魚,魚之樂,與人之樂,都是難與人交流的,會心的,便會心了。

看會兒魚,眼光順着慣性尋着水源。水來處,石岸參差,泉水明滅,情緒淡淡地,不想走過去尋個究竟。

坐下來,靜下來,這石潭,其實是在林間的。竹樹環合,林靜風清,坐的越久,越有出塵之想。“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在這種環境中,都免不了有些悠悠的感受。

結尾,原來不是一個人。有同遊的三個兄弟,加上兩個從者。從者,是學生,還是僕人?反正,與四兄弟不是一個級別的。

這樣的文字,我們會想起來晚明小品,想起沈從文,想起俞平伯,想起周作人,想起汪曾祺,不是誰受誰影響,是,文章本來就是這樣寫的。

看到些什麼,有些感受,心裏不妥帖,於是,寫點眼見的,寫點微妙的感覺,想,會心人也有同樣的感受。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 篇5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透過潭中的水、石、魚等近景與遠景的描寫,可看出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觀察景物的細緻深入之處。他善於融情於景,託物言志,用比擬的修辭手法,予以動態化,有血肉、有靈魂、有個性,不僅肖其形,而且傳其神。全文不到二百字,卻把這個小石潭的靜奇幽深的自然景色真實地描繪出來了,引起了後人的懷戀。小石潭記》的作者是柳宗元。他是我國中唐時代有名的散文家和詩人,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二十一歲中進士,先後任監察御史裏行(為見習官)、禮部員外郎、邵州刺史、柳州刺史等職。他和同時代的韓愈、及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八人,被後人合稱為“唐宋八大家”,都是寫散文的能手。

這篇《小石潭記》,是一篇優秀的散文,是他所作“永州八記”中的一篇。永州,即今湖南零陵縣,地處湖南的邊境,和廣東相近,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很荒僻的地方。

他到永州,是因與王叔文為首的新興地主階級政治集團的株連關係,被貶謫到永州的,時達十年之久,當了個無足輕重的佐貳官——司馬之職。他到了永州,一方面由於在政治上是一個獲罪被謫的人,要防止政敵們的偵察和陷害;一方面又受這一帶的從未開發的自然景物的招引,就寄情山水,漫遊境內,到處搜奇覓勝,寫了不少的記遊之作,先後經他發現和整理的勝景有很多篇章,這篇就是其中的一篇。

本篇主要描寫的是一個被名為“小石潭”的小潭。在小潭周圍的奇異清麗,具有充滿生機的景色,使他有種追求曠達靜默的心境。他寫的“永州八記”乃是一組有連續性的描寫山水的散文,因而開頭一句就是聯繫上一篇從《鈷釒母潭西小丘記》寫起的。作者在這裏首先點明瞭小石潭的方位(在小丘的西邊)和距離(離小丘約120步)以及環境的秀麗,當他聽到叮噹如佩環交響的鳴聲之後,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等到俯見小潭時,又為那清涼的潭水而感到驚奇:小石潭雖然小,但它幽深清悄,水清見底,惹人喜愛極了。

作者在寫了小石潭的水之後,又寫了構成這水潭的基椽—石。石是這個潭的一個特色,也是它得名的由來。正是由於這石,才使潭水清澈可愛。他通過挖掘潭中石之美,展露了個人的才德,手法微妙。潭中還有游魚,約有百來條,看去好像是在空中游動,有時呆定不動,有時忽遊遠處,遊態奇妙,似與遊人在逗樂。遊人,若遠望潭水的來源,卻只見從西南方曲折流來,時隱時現,也不知發源在何處。作者把這近景與遠景交相配合,更增加了景色迷人的幽靜勝境。

在這篇散文中,作者透過潭中的水、石、魚等近景與遠景的描寫,可看出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觀察景物的細緻深入之處。他善於融情於景,託物言志,用比擬的修辭手法,予以動態化,有血肉、有靈魂、有個性,不僅肖其形,而且傳其神。全文不到二百字,卻把這個小石潭的靜奇幽深的自然景色真實地描繪出來了,引起了後人的懷戀。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 篇6

不知有多少年,或許從它存在於這個世上的那天開始,就未曾有人發現過這被翠綠環合的小石潭。雖無人欣賞,卻依舊美麗,一直靜靜地呆在這裏。

永州十年,柳宗元遊歷山水來排解自己滿腔憤懣,並寫下心中的憂鬱:“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他就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帶着一個罪名,終日惶恐。不過他或許是幸運的吧。因為在這裏,他遇上了許多美麗的景色,更是遇見了那和他命運相仿的小石潭。

竹林深處,被翠綠匿蔽着的地方有一汪潭水。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塊為嶼,為嵁,為巖,還有許多整塊的石頭靜靜地躺在水底。周圍的蒼翠與潭中的湛藍形成鮮明的對比,不免讓人眼前一亮。

水中的魚兒也不知在這呆了多久,四周的一切本是那麼安靜,突如其來的一行人讓水中的魚兒覺得新奇,在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被太陽斜射的水面上泛着粼粼白光,周圍石頭的影子也投射在水裏。

再向西南方向望去,泉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又像蛇一樣蜿蜒前行。遠處的水流若隱若現,看不到盡頭。在視力可見最遠處什麼也沒有,還是一片竹林和潭水。可那兒彷彿有什麼魔力,讓人忍不住盯着它看。看着這一條曲折蜿蜒的水路,彷彿看到了自己未知的前路和坎坷的從前。

他笑了笑,坐下了。看着眼前的美景,寫下了這篇《小石潭記》。

不知為何,突然覺得有些悲涼。是環境和天氣的因素呢?還是自身的緣故呢?眼前的景色已經不像起初那樣令人眼前一亮了,綠得讓人心生寒意的竹子和幽深的潭水似乎只剩一種淒涼的美。柳宗元起身,拂去身上的泥土,離去了。

他離去後,剩下的,就又是這孤寂的一汪潭了。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 篇7

讀完《小石潭記》後,我合上書,獨自一人坐在牀上,閉上了眼,不僅陷入了沉思。

柳宗元貶官失意後,十分的傷心,孤寂苦悶,在看到美麗的小石潭後,美好的心情如同曇花一現,在岸邊的竹樹林坐下後,隨即消失。看到這時,我認為柳宗元非常的傻,為什麼自己給自己找不舒服呢?難道是因為當時封建社會人們的思想過於落後,在這裏我對自己如此評價柳宗元以及古人們而感到惶恐,因為我只不過是一箇中學生而已,但我要寫出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小石潭記裏,我們看到柳宗元真的十分非常的傻,絲毫沒有唐宋八大家的氣勢。

如果現在能讓我和他説一句話的話,我一定會和他説丟掉遺憾,因為生活還要繼續。雖然貶官會讓人十分的難受,但我們要想開了,因為貶官後生活還要繼續,與其帶着孤寂苦悶去生活,還不如開心樂觀的面對它,所以説,丟掉遺憾,因為生活還要繼續,不要回望遺憾變得止步不前。

有一次我在考試中因為過於緊張,少寫了一個‘答’字,導致我失去了那寶貴的一分為什麼説這是寶貴的一分呢,因為我失去了這一分導致了我與年級第一名的寶座失之交臂。

這件事發生以後我就十分難過,同時這一分也成為了我國小生涯的一大遺憾。但我現在想明白了這個道理,考完試後,雖然會變得十分難過,但是我們還要繼續生活,時間並不會因此止步不前,與其像這樣帶着傷心去面對新的學習內容,還不如高高興興的去學習。

人生總是會有遺憾,但生活終究要繼續,要想活得更精彩,就不要回望遺憾,止步不前,想想希望,遺憾就被希望取代。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 篇8

《小石潭記》的作者是柳宗元。他是我國中唐時代有名的散文家和詩人,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縣)人,二十一歲中進士,先後任監察御史裏行(為見習官)、禮部員外郎、邵州刺史、柳州刺史等職。他和同時代的韓愈、及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等八人,被後人合稱為“唐宋八大家”,都是寫散文的能手。

這篇《小石潭記》,是一篇優秀的散文,是他所作“永州八記”中的一篇。永州,即今湖南零陵縣,地處湖南的邊境,和廣東相近,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很荒僻的地方。

他到永州,是因與王叔文為首的新興地主階級政治集團的株連關係,被貶謫到永州的,時達十年之久,當了個無足輕重的佐貳官——司馬之職。他到了永州,一方面由於在政治上是一個獲罪被謫的人,要防止政敵們的偵察和陷害;一方面又受這一帶的從未開發的自然景物的招引,就寄情山水,漫遊境內,到處搜奇覓勝,寫了不少的記遊之作,先後經他發現和整理的勝景有很多篇章,這篇就是其中的一篇。

本篇主要描寫的是一個被名為“小石潭”的小潭。在小潭周圍的奇異清麗,具有充滿生機的景色,使他有種追求曠達靜默的心境。他寫的“永州八記”乃是一組有連續性的描寫山水的散文,因而開頭一句就是聯繫上一篇從《鈷釒母潭西小丘記》寫起的。作者在這裏首先點明瞭小石潭的方位(在小丘的西邊)和距離(離小丘約120步)以及環境的秀麗,當他聽到叮噹如佩環交響的鳴聲之後,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等到俯見小潭時,又為那清涼的潭水而感到驚奇:小石潭雖然小,但它幽深清悄,水清見底,惹人喜愛極了。

作者在寫了小石潭的水之後,又寫了構成這水潭的基椽—石。石是這個潭的一個特色,也是它得名的由來。正是由於這石,才使潭水清澈可愛。他通過挖掘潭中石之美,展露了個人的才德,手法微妙。潭中還有游魚,約有百來條,看去好像是在空中游動,有時呆定不動,有時忽遊遠處,遊態奇妙,似與遊人在逗樂。遊人,若遠望潭水的來源,卻只見從西南方曲折流來,時隱時現,也不知發源在何處。作者把這近景與遠景交相配合,更增加了景色迷人的幽靜勝境。

小石潭記閲讀心得800字 篇9

無畏挫折,砥礪前行

柳宗元獨自坐在小石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他感到寒氣透骨,心情低落,無心再賞景。

想起自己改革失敗,流落至今,被人排擠無人問津。他依然懷念官場人事,迫切想表達自己一腔愛國之情,時光無法倒流,他只能後悔、怨己、憂人、痛心,他默默低下頭,不願再展望自己的前途……

“一切景語皆情語。”文中的一字一句,處處體現出他的愛國與報國的渴望。然而他有一點錯了,這也是影響他一生的選擇題—是激勵自己重新開始,奮鬥不懈;還是痛苦悲傷,不知所措。柳宗元選擇了後者,最終他英年早逝,無法捲土重來。

這是給我們的教訓,也是歷代人們所警醒的,正所謂“希望給人力量”,我們只有“無視失敗”,吸取教訓,從頭開始,始志不渝地努力,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中保爾身患殘疾,雙目失明,而立志有為,拿起了手中的筆,激勵自己的戰友,用思想作武器,與祖國並肩作戰,活在了戰友們的心中,完成了自己報效祖國的願望。

“失敗是成功之母”。---,農民運動中的領袖人物,是中國共產黨員。被敵人捕到牢獄後,堅決不投降,生活在陰冷的牢房中,身處險境而不懈,牢獄著成《可愛的中國》,不對挫折所屈服,振奮牢中戰友的信念,是黨歷史上閃耀的一顆星,成為無數黨員學習的榜樣。

回想起自己,剛開始國中第一次期會考試,成績不很理想,看着其他同學站在前列,心中很不服氣,但只止於哀歎、後悔與悲傷,這些並沒有使自己的成績提升,我這才意識到:實幹努力才能進步,於是我調整作息時間,轉移重點,加倍專注於學習上,學習能力不知不覺中逐步上升,期末考試中終於衝進了我向往已久的“行列”中。

“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墊腳石”。的確,在我們追尋目標的漫長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堅強不摧的意志和信心,才能承受失敗帶來的壓力。柳宗元無法面對挫折,所以無法重振,保爾和---能轉化逆境,換角度去追尋目標,去堅持,所以成功。

願我們都能無畏挫折,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