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精選13篇)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1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精選13篇)

生命的存在一直是人們研究的命題,包括活着的意義,活着的方式,活着的價值。讀完餘華的《活着》,重估生命的價值,對生命產生了一種敬畏和珍惜之感。

主人公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為年輕時無所忌憚的胡鬧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當然毀掉這一切的還包括當時的社會和人們的愚昧。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六個親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殊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但是,無論怎樣,經過了顛簸坎坷之後,福貴依然活着,儘管他是孤獨的。正如作品的結尾:“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上坦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的來臨”。

作品的結尾依然符合整部作品冰冷低沉的格調,並沒有給人以光明的希望,冷冰冰的現實擺在眼前的時候,油然而生的竟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生的渴望與追求。正如福貴那樣,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能活着就是好的,只有經歷過生離死別,世事滄桑才會知道生命的價值。

《活着》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説。那種只有合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喪女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餘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情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餘華一直所不屑的。餘華所崇尚的只是敍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敍説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緒就是在這種娓娓敍説的過程中悄悄侵入讀者的閲讀。這樣説來,《活着》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餘華在作品中寫過這樣一句話叫我印象很深刻:“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人的一生,漫長而艱難,你並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但是能活着就是好的,活着需要勇氣,是勇氣讓你面對所有的風雨,並且告訴自己,沒有放棄生命的權力。要相信,沒有到不了的明天。若非死別,絕不生離。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2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這本書,但一直沒有去找來閲讀,《活着》讀後感。寒假回家的兒子,把這本書下載到了iPad上。熱鬧的春節過後,我終於有時間和機會了,躺在牀上一口氣讀完了它。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心情一直很沉重,那一刻有些迷茫:為誰沉重?福貴?生活?還是此書引發了自己對生活抑或是對“活着”這個命題的感慨?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自己年少時的無知和為所欲為,毀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一開始很憎惡他,看到他那麼無情地對待家珍,那麼愚昧地賭完了家產,那麼殘酷地在一夜之間讓這個曾經殷實的家庭,走向了生活的底層,尤其當他的父親死在糞缸邊上時,我覺得自己在那一時恨不得對他揮刀而向。

經歷了戰爭,經歷了磨難,福貴開始對家人珍惜和愛憐了。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悄然地讓我改變了對他的憎惡,開始同情甚而喜歡他了。我不知道一個人的命運是否會真的像福貴那樣跌宕,那樣悽慘?一個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無知、無慮、無憂、無情;一夜間的淪落,刺醒了他麻木的心靈,慢慢的,他跳出了沉淪,開始了擔當,我也開始了欣喜和欣慰,尤其他對家珍的關懷和兒女的憐愛,讓我不由得祈願他們一家人從此過着幸福、甜美的生活。

然而,生活就是那麼的無情和冷漠。他那可愛的兒子有慶,在那個盲目崇拜的年代,為了給縣長因生孩子而大出血的妻子獻血,被醫生抽血過量,死在了醫院;雖然啞,但卻冰雪聰明的女兒鳳霞,找到了真心疼愛她的二喜,卻在生下苦根的那天,大出血而死;曾經的富家千金、嫁給福貴後就沒過幾天好日子的家珍,苦累了一身的病,在風霞死後三個月,也撇下了福貴;偏頭的二喜,雖小有殘疾,卻有一顆善良的心,他以真誠的愛心,愛着妻子和她的家人,鳳霞走後,他堅強地拉扯着苦根,卻因一場事故,被水泥板活活夾死了,臨死前最後叫了一聲“苦根”,那一聲,彷彿穿越了時空,生生地刺痛了我的心,淚水奔湧而出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萬千不捨與牽掛;聰明而懂事的苦根,七歲那年,一場發燒,困卧在牀,艱難的生活,沒有吃的,卻因福貴的大意,食了過量的黃豆,活活撐死了……

親人們就這麼相繼地離開了福貴。孤獨的福貴,年近古稀時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為伴,他管它叫“福貴”。耕田時,他會對它説:“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説了……”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對福貴而言,他不孤獨,也不寂寞。因為在他每一天的生活裏,都有他的家人在陪伴他。所以,哪怕是他舒展的皺紋裏鑲進了泥土,哪怕汗水在他褶皺的胸膛前蜿蜒而行,他依然笑呵呵地、繪聲繪色地講述着自己的故事。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麼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因為,活着的人本身就是偉大的,他戰勝了太多存在和不存在、發生和沒有發生的意外。更因為: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3

為什麼會選擇讀餘華的《活着》呢?原因之一是一位好友的推薦,另一個原因則是書名“活着”帶給我的思考,是啊,人為什麼而活着呢,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這也許是一個很難去回答的問題,是為了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得到一場轟轟烈烈的死?那更多的平凡的人他們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在《活着》中我看到了餘華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名為《活着》,講述的卻是關於一個個關於死亡的事情。主人公福貴青年時是一個闊少爺,嗜賭成性的他將家中祖輩積攢下來的龐大家業全部輸光,省悟後的他和母親、女兒過起了窮困潦倒的日子。然而,上天似乎註定要他為青年時的過錯付出沉重的代價:他去為母親求醫,半途上卻被國民黨殘兵抓了壯丁;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後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同生共死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席捲全國的文革中經不住迫害,懸樑自盡;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沒想不久就死於產後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後,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幾年後,二喜在一次工地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相依為命;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因貧,吃豆子時被撐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活着》讀書筆記2篇《活着》讀書筆記2篇。最終,孤苦伶仃的福貴買了一頭待宰的老牛做伴,每天朝出暮歸奔波于田間……

在閲讀《活着》的過程中,我會對年少時的無知和為所欲為的富貴感到憎惡,也會為親人一個一個離開的富貴感到同情和悲傷。也讓我認識到有時候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氣,正如作者在小説前言中所説,“人是為或者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親人一個個逝去卻仍舊堅韌的活着的富貴本身就閃耀着生命的尊嚴。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這是小説的最後一句。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活着》讀書筆記2篇心得體會。對命運最有力的反抗,是對生命的召喚。不管是為了崇高轟轟烈烈地死,還是不為任何卑微堅韌地活着,都是一種生命的尊嚴。

這就是一個在中國從抗戰時期到文化大革命之後的這段時間裏,中國典型的農民一生的縮影,他們經歷了戰爭、饑荒、天災、人禍,無數我們這代人看來無法承受的痛苦。直到親人一個個都離開福貴而去,他還堅強的活着,不為什麼,只為活着。福貴的一生,起七年級切安然,後來卻陷入墨水一般濃稠的黑暗裏,每次都像是有了希望,卻又會轉瞬即逝。兒子的死、女兒的難產、妻子的疾病、女婿的意外、外孫的離世,他一一經歷了最親近的人的離去,最後老人便只能獨自生活了十幾年,直到他與遊客訴説了他的故事,沒有抱怨,沒有憤恨,卻只是娓娓道來,淡然,平和。他接受了上天的給予他的一切,痛苦和快樂。依然平靜的活着。

不能不説讀這部小説實在是一個歷練,作者冷酷的文字卻勾畫出一幅史詩般的畫面,我的腦海裏一直在放電影,好像是無聲的,卻又好像是直接將字幕打在你的心裏。可以説,福貴這一生經歷的任何一次小小的苦難要是放在我身上我都會覺得天塌下來一般,簡直是無法承受。但是人家依然活着,最終成為了一個飽經風霜卻安靜平和的老者,要問他為什麼能這麼堅強,我估計他也不會知道,也從來沒有想過《活着》讀書筆記2篇《活着》讀書筆記2篇。中國幾千年來千千萬萬的窮苦大眾就是這麼活的,只要有飯吃,全家人天天在一起,皇帝不徵兵,地主不敲詐,對於他們來説就是天大的幸福,自己眼中老婆總是最好的老婆,兒女總是最好的兒女,簡簡單單的就這麼一輩子。

這使我想起了人類生存的目的,從本質上講,20世紀之前的中國農民生存狀態就幾乎是生命本質的狀態,和其他動物一樣,生存和繁衍,可以説是處於和大自然和諧共存的一種狀態下。但是後來我們改造自然越來越多,創造出巨大的財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卻打破了人類和自然的平衡。其實我在想:我們犧牲自然創造這麼多的物質財富真正有意義嗎?我們變得比以前更快樂了嗎?我們的道德水準,思想水平,文明程度提高了嗎?其實自然如果要毀滅人類很簡單很簡單,人類能存在於地球上繁衍進化十幾萬年就是一個各方面的一個巧合,只要當時生命創造時的任何一個條件改變一點點,我們就不會存在。也許在我們之前,世界上存在過很多文明,只是最後都毀滅了,所以我們不知道《活着》。

也許別人早就進化出了更高的文明,有着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也不知道。在宇宙的時間軸上,我們的公元紀年就是一個點,沒有時間上的意義。也許多少年後,大自然只要動用一根寒毛就能將整個人類文明徹底顛覆,而我們將無能為力,甚至事先不能得到任何警告,後來也不會有人知道我們曾經來過這片土地,也創造過如此的繁華。我不禁又想起了克拉克《與拉瑪相會》那本書,説真的,大家不知道拉瑪是什麼,從哪兒來,來太陽系幹什麼,又將要去哪裏。她有着自己的規律,只是我們不知道。人類可以登錄她,可以研究她,窺探她,她是她始終按照自己的路線在走。而人類就是完全的一個客觀存在,對她毫無影響,只要你不以卵擊石,她不會傷害你,但是如果你擋在了她的路上,她也會毫無顧忌冷漠為什麼,因為她根本看不到你。自然也是這樣,我相信宇宙也是這樣,也許宇宙的終極奧義就是沒有規律,現在所有的規律都是巧合罷了

《活着》讀書筆記2篇心得體會。當人類興奮的發現規律以為自己能改造世界時,其實只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劉慈欣也在《三體》中感歎過:也許物理學原本就沒有存在過。

扯遠了,回到地球,回到我們自身,既然你不知道宇宙的規律是什麼,人類為什麼存在,世界上為何有了自己,就不用想那麼多,只要活下去就好,過完自己的一生,你首先是為自己活着,為活着而活着。只要生命裏有那麼幾個令你幸福感動的瞬間,我想也就不虛度此身了。就像福貴從軍隊中逃出來第一次見到親人,就像全家在喝的快死的時候吃上一碗小米粥,就像兒子跑步跑了第一名,就像女兒出嫁,就像女兒女婿回家來和老兩口其樂融融的吃飯喝酒,我想正是有了這些瞬間,老福貴在老的時候才能那麼安靜平和,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經足夠了。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4

我已經很久沒有讀書了,每天將自己用看電視來麻醉自己,我也很佩服自己怎麼能將一部500多集的電視劇,用幾天時間就看完了。昨天,我剋制住看電視的慾望,將《活着》這本書看完了。我想看這本書,源於某天早上起牀看到微博上推送的一篇關於《活着》的觀後感,文中句句透漏着《活着》的主人公的人生的悲慘,這樣的悲慘人生刺激了我去想要去看這本書。我的內心很痛苦,我期待看到更痛苦的人生讓自己的內心平衡,不再認為自己是最苦的,也許這就是人性黑暗的一面吧。

我用了一天時間將這本書看完,本來想寫一下讀後感的,但是由於我的文學水平太低了,醖釀了一天我還是無法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意圖。我看了很多其他的書評和介紹,才算是瞭解了這本書的含義。

作者餘華説: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想説:如果人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不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那活着還有意義嗎?主人公可以做到不為任何事物所活着,是因為他別無選擇,他的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已經一無所有的他還能有什麼期待或寄託呢?

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富足的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極大的滿足,親人、朋友、愛人都圍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現在的活着還怎麼能做到為了活着而活着呢?我們現在更多的是為別人活着,連為自己活着都很難做到,我們為了讓父母更有面子,而努力學習考上名牌大學;為了讓家人生活過的更好,我們拼命賺錢;而我們想要做自己,卻不敢告訴家人。

很多人都在讚美《活着》中的主人公——富貴的樂觀精神,有那麼多的痛苦經歷卻還是可以平靜的活下去。而我卻並不贊同他的做法,既然人生已經無望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呢?為了能理解主人公,我試圖將那些悲慘的遭遇放在自己身上:假如我經歷了所有親人都離我而去,我是否還能平靜的活下去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不能,因為生活不再有希望,那樣的生活也將是沒有意義的。現在的我是為了什麼而活着?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還是為了家人,不讓父母擔心?説實話我也不知道。也許,現在的我不適合看《活着》,去聽作者説: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是應該去想想《哈姆雷特》裏面的一句名言:To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5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一書是從徐家的敗落寫起的。“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樣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到了我手裏,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傳到你這裏,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了。”這樣一段形象生動的發家史和敗家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成了福貴貧困生活和“活着”意義的源頭。

暫且不説福貴年輕時如何賭博、泡妓院、氣丈人,福貴也算得上相當幸運了。福貴為生病的娘到城裏請大夫的路上,被硬生生地拉去當壯丁拉大炮,結識當了六年兵的老全和十六七樣子的娃娃兵春生,並與他們在戰場上成了患難與共的朋友,一起抬大米、搶大餅。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士兵死傷無數。福貴和春生幸運地揀回一條性命,老全卻永遠離他們遠去。帶着對妻兒的牽掛,福貴回到了家。

土地改革懲罰地主,龍二作了福貴的替死鬼,福貴又悻悻地逃過一劫。福貴的兒子有慶為救生孩子大出血的校長——劉縣長春生的女人,被荒唐的醫生抽乾了血,死了,死在醫院一間磚砌的小屋裏。女兒鳳霞自己生孩子時大出血,沒有保住性命,也死在那間房裏。偏頭女婿二喜在工地上被兩塊水泥板夾死,又死在醫院的同一間房裏。成了孤家寡人,這是何等的淒涼。福貴的女人家珍,這是一個堅強賢惠的女人,軟骨病並沒有停止她辛勤勞作的步伐,直到雙腳不能站立。她為福貴活着,為鳳霞活着。待有慶、鳳霞相繼離開後,她也毫無牽掛的走了,走的那樣安詳,那樣坦然。後來,能説會道的外孫——唯一為福貴的生活增添色彩的苦根也被豆子噎死了。不禁感歎,這徐家的人難道就沒一個命好的嗎?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都是經福貴的手埋的。

故事結尾聽着老人淒涼地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心想,這不正是福貴的人生寫照嗎?孤孤單單一個人和棄世的和尚有什麼分別?反正都是經歷世事滄桑後寧靜的人了。

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福貴的人生告訴我們:活着,不僅僅為了自己,那些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同樣值得你為他麼而活。現實也許殘酷,但不總是殘酷;往事不堪回首,就不要去回首。生活再糟糕也沒到絕望的地步,想想福貴。你或許會得到些安慰。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6

早年就聽弟弟説了讀過此書,還大概與我分享了下內容,只是我並未在意,粗略知道了大概,也許人會越活越通透吧,從前忙得只為生計,奔波勞累,頭腦簡單,遇事碰壁之後才覺疼,不多想,愛依賴,沒主見,碰壁多了才醒悟,人需三思而後行。

很久以前就常常會胡思亂想,感概人生百味,遺憾無從説起,總也徘徊在開頭難以續言,就算試寫一篇文章,都要反覆校對,生怕出錯,而就在意識完全遊離於密密麻麻的文字間時,時間也悄無聲息地溜走,等完成時已經是凌晨五六點了,天啦,竟然不知不覺花了一個通宵的時間寫作了。

進而聯想到那些優秀的編劇、作家等,真心不容易,每一本書、故事的作者;電視劇、電影的編劇等,他們都是用心創作出來的作品是多麼地值得珍惜和細細品味。曾經我是看書不到兩三頁就會如同被催眠般的,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已經睡着了,從來都看不完一整本書,或者直接翻到最後幾頁就看完了;真的是每一個年齡階段看待事物都會發生改變;如今的我看電視電影也好,從不過於期待結果,而是細細品味過程;台詞和人物神態某一細節都不放過,特別看書也是字字句句細讀,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收穫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轉換。

人生就像電視劇,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長篇小説劇,意識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想象空間越來越大,時不時地收拾起記憶的碎片整理放映,就好像自己獨坐私人影院,細細回味着自己是主角的這部劇。這次閒於家中,書架上的《活着》這本書誘我細讀起來......

《活着》這本書中的主角人物福貴的一生是嚐盡了人間煙火,由衣食無憂的“闊少爺”徹底變成了“窮酸樣”!而這一切就是福貴本人一手造成,所以萬千悔意不得不有所悟,反思反思再反思,一切都得從零開始,苦字迎面來,看清開始認,這就是命。當福貴身邊的朋友,家人,上至父母,下至兒女,再有愛妻,乃至女婿,外孫都一個一個意外地離去時,那種撕心裂肺的痛……也許人最傷心的時候是心碎到淚水已隨時光流逝而熬幹,哭也沒有眼淚了,替而代之的是笑,其實那是心在滴血以笑的形式展現罷了。

福貴最後就是一個還“活着”的孤家寡人,牽着一頭老牛如同自己般連起個名字也叫福貴。遇到作者他能坦然面對,足夠清晰詳細地面對作家餘華講述自己的一生,從不避諱,才有了《活着》名作問世,真是感人感己!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7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看了餘華寫的小説《活着》,《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作者的筆觸很平靜,沒有刻意去烘托一種跌宕起伏的氣氛,隨着作者平實的敍述中,經歷着主人公的一生苦樂哀愁。看完後掩卷沉思,內心沉重,感覺有説不出的悲——悲涼,悲哀,悲傷……似乎人生所能經歷的不幸都降臨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經歷,禁不住疑問: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從地主到赤貧,徐福貴也不是沒有恨過,恨這個,恨那個,最後恨的還是自個,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誰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説:“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活着的意義並非只是富貴。

自從做了佃户,也許勞動是能改變一個人,不,應該説是生活,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貴努力勞作,再不若從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標。用書中的話説就是: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裏反到踏實了。他想着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他們徐家從小雞變成鵝,鵝變成羊,羊變成牛,慢慢的重新發起來。只是世事難料,他被抓壯丁上了戰場。在戰場上歷經生死,成了俘虜後面對解放軍是選擇留下還是領了盤纏回家時,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回家,那一刻,對家庭的牽掛也許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現在想想,如果那時他選擇的是留下,也許人生會有所不一樣吧,就如那同樣成了俘虜選擇留下參加解放軍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買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龍二被槍斃了,真當是福兮,禍兮。這一刻,主人公已經想開了,認命了。用家珍的説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是啊,經歷過分離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團圓的真實可貴。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這樣清貧而又安穩的過去了。直到……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再不停了……那時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出來的醫生説血還不夠用。抽血的那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脣都青了還不住手,等到有慶的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説:‘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到產房救縣長的女人了。

看到這裏真是説不出的憤懣,一條鮮活的人命,就這樣沒了,怎麼會如此荒.唐怎麼會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麼樣的人心也許這就是當時社會的沉重吧。

回頭看我們的主人公,他活着,因為家珍。兒子有慶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隨時會跟了有慶而去,想着往日種.種,徐福貴撐了下來,跟着他受盡苦難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時候生病成了聾啞的女兒鳳霞嫁人了,女婿雖然是個偏頭,卻是個極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頭。鳳霞的懷孕更是讓這家飽經苦難的人喜極而泣,可是,這簡單的幸福又終結在鳳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來了,鳳霞卻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貴和他的女婿圍着他們的希望——苦根,艱難的活着。苦根,一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讓人心疼。四歲的時候,苦根的父親,徐福貴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壓成了肉醬。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歲,發着高燒,幫着徐福貴在地裏摘棉花。徐福貴心疼外孫,沒錢買藥,煮了一大鍋豆子,出門下地去了。不想回來後就發現苦根被豆子撐死了。

書看完了,很壓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也許無所謂活着,塵世的苦難,活着的人總得承受,在命運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獨,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套用徐福貴夫婦對春生的話來説: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8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將近花了三個半小時,讀完了餘華的《活着》。讀這本之前,我一朋友説叫我不要看這本書,説小説內容太悲慘,很多讀書看完之後,眼淚會不期而至。

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想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

有人活着是為了享受物質,有人活着是為了追求精神,有人活着是為了親情與愛情。讀完《活着》我感到的是一種低沉的怒吼,無聲的震撼,感受到的是作者對當時那個年代痛苦的寫實,但是心中依然懷抱着對這個世界的善意。小説中沒有精心雕琢的文字,沒有蓄意煽動的悲情,甚至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波瀾壯闊的人生。

故事情節很平淡甚至有點普通,但卻很真實的牽動着讀者的心。小説以第三人稱的視角讓我看到了在卑微的草根中所藴含的令人心驚的力量。

讀這本的人都説,這本書慘,冷血,黑暗。我不覺得,反而覺得從始至終貫穿在故事裏的是生命的力量,平凡又炙熱的愛情,無聲又濃烈的親情,簡單又真誠的友誼,無比温情。

當在,命運對富貴是慘忍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從有錢地主家的敗家子,再到娶妻生子,敗光家底一貧如洗,母親病重求醫路上被抓做壯丁,後又被解放軍俘虜,回家鄉後遭遇一系列變故,女兒不幸變成啞巴,兒子活潑可愛……

本來以為生活慢慢開始好轉,卻沒想到真正的悲劇正慢慢上演……妻子家珍換病,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被抽血過多而亡,女兒嫁個同樣身患殘疾的男人生孩子的時候大出血去世,緊接着不久女婿也因為意外身亡,外孫隨福貴一起回到鄉下,本以為爺孫相依為命結果為了讓外孫苦根吃頓好的煮豆子吃,沒想到苦根吃豆子撐死……命運對他是何其慘忍,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被現實似的粉碎,最後的富貴只能和一頭老牛度過年老時光。

但我同時又覺得富貴是幸福也是幸運的,他有不離不棄的糟糠之妻,有着可愛乖巧懂事兒女,也有講義氣的兄弟,他的一生也有過很多幸福的時光,我認為造成這些悲劇的並不是他本身,而是時局和時代。我認為餘華先生的《活着》不是刻意堆砌的悲劇。

首先,《活着》並不是悲劇;其次,福貴的一生並不是作者刻意堆砌出來的悲劇。福貴的一生幾乎經歷遍了中國這幾十年的大事件。書的後半部分,親人都以非正常速度死亡,這些與時局變化都有着密切的關聯。

餘華先生在《活着》的韓文版序中這樣寫到,“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看完《活着》,我並沒有沉浸在書中主人公悲慘的世界裏面,我看到的是作者縱使經歷過命運痛苦的衝擊,依然懷抱着對這個世界的善意,依然樂觀堅強的活着!心裏默默感歎着,活在21新世紀的我們是何其的幸運和幸福!好好珍惜這麼好的時代給我們的饋贈吧,懷抱着善意對看待這個世界!

最後以餘華先生的一位讀者寫的作為結尾: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難,同時也反對假借命運之名的自暴自棄。善良絕不僅僅是悲傷軟弱的眼淚,而更應該是對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關懷與肯定。它舉重若輕地保護着我們的心,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9

以前問過一位名叫阿斌的同學,他讀書是為了什麼。他説是為了爽。當然也有別的同學也贊成這個觀點,讀書就是為了爽。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話,讀書和吸毒一樣,對着植物屍體讓思緒隨風飛揚。

阿斌還寫過一篇文章,闡述了“爽”的重要性,題目是《人活着就是為了爽》。

《活着》的作者餘華在自序裏寫道:“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這個叫福貴的男人的故事也能體現這一點,他撐過了最苦的時代,而時代帶走了他的所有親人朋友,只留下了他自己還活在世上,給這位收集民謠的老哥講自己的故事。

所有的悲劇都落到了他的頭上,這是活着的荒謬性。他也努力好好生活,期待希望,但命運總是在他剛覺生活有起色後給他來一棍子,讓他經受苦難。加繆曾經寫過,“自殺是回答了哲學的根本問題”,我想應該就是説,如果不想讓命運揍你一頓,最好的反抗就是自殺然後就一了百了,就啥事也都不會發生了。

這使我想到了曾經語文老師提到的一位她的學生,整天思考人活着是為了什麼,幾次思考到精神不太好。還好那位哲學家沒有遇到阿斌,不然他一句“人活着就是為了爽”可以引發一些不太好的事情。

但是其實這個觀點也許是沒有錯的,為了爽而活着。福貴為了能讓自己爽,在年輕的時候賭博逛窯子,多巴胺分泌旺盛,之後經歷了各種苦難之後,他想讓生活好起來而不停勞作,這種勞動也被附着着“爽”的意味,他可以從這種勞動中感受將來,再到後來親人一個個離去後,活着其實便已經是一件可以稱得上爽的事情了。這也讓我想到一種可能性,自殺可以對抗命運的荒謬,活着也可以對抗它。無論是多麼大的災難,只要還活着就是成功,就還可以感受活在世上帶來的爽。

思考“活着為了什麼”無疑是一件令人不爽的事情,這也解釋了哲學家們頭髮少的原因,因為他們為了能得到爽的感受而使自己陷入了不爽的境地,儘管這是他們的職業。

有人説能去思考這種問題的人,一般活得都不錯,才有時間去考慮這種矯情的問題,陳奕迅有首歌就唱出了這個道理,叫《你給我聽好》。簡單來説就是矯情的人其實在炫耀自己過的很好,儘管他們看上去不好。其實這也是一種看人矯情就不爽的人的矯情,他們為了活着的意義矯情來爽一下,那我們就以批判矯情來爽一下。

而經歷過苦難的人,他們不必要思考這些問題,他們就是答案。芥川龍之介説,人生有時不如一句波德萊爾,木心説,波德萊爾有時不如一碗餛飩。沒有什麼是一串羊肉串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串。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10

當代作家餘華的作品《活着》演繹的對活着的理解,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時,似乎還能感覺到夾雜在書頁裏那滄桑和悲哀的味道。

多年後,那個坐在田埂上的老人,髮梢似乎都帶上了一絲蒼涼。陽光映在他已經發白的頭髮上,發出耀眼的光澤。夕陽下他蒼老落寞的背影,已經絲毫找不出當年春風得意的影子。這樣一個恬淡温和的老人,誰又能想到他的曾經?

曾經的他——徐福貴,是徐家的闊少爺,在同村人的眼中,可謂是上帝的寵兒,過着極盡奢華的生活,享受着榮華富貴所帶來的快意。但是金錢與物質的薰陶,往往會讓人恃寵而驕,迷失自我。福貴沉醉於充斥着銅臭味的賭場,沉溺在雜亂不堪的生活中。嗜賭成性的福貴最終輸光了家產,不得不過上普通人平凡而又艱難的生活。福貴的妻子是一個勤勞又樸實的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她都沒有離開福貴,可是福貴卻在母親病重時,因為抓壯丁被迫離開了家,過上了顛沛流離,惶惑不安的生活。槍林彈雨,食不果腹,一層一層的絕望和恐懼使得福貴非常想家。

曾經,戰場上,作為徵用民工的他,被子彈在身後穿梭不止,但又奇蹟般地地活了下來。當他歷盡艱辛再次站在自家媳婦家珍的面前時,家珍已經老了許多,她眼角溢出的淚水讓人心酸。

對福貴的人生打擊,正如秋雨一般,接二連三,無休無止,使福貴幾乎痛不欲生。兒子有慶,女兒鳳霞的死,再加上一直對福貴不離不棄的家珍的離開。最終,她的女婿,孫子也相繼死去。福貴親眼見證那麼多親人在他身邊死去,而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這是什麼樣的生活遭遇?

我似乎還能聽到風中飄蕩着福貴對老牛的輕聲細語。結局悲歡離合散盡,時間細數了他鬢角的白髮,磨平了他曾尖鋭的稜角,福貴曲折坎坷的一生使人心酸。他的經歷發生在中國大轉折大變化的時期,那時,人們把幸福看得如此簡單,吃飽穿暖被人們視為一件最幸福的事。可這樣的幸福卻顯得極其難得,家珍因為一小把米要心疼好一陣子,當時真的很窮苦!

誰不曾活着呢?可是誰又能真正瞭解活着的意義?瞭解人生的意義?我們都不曾對活着有深刻的理解,而福貴一步步的蜕變,他一次次痛苦的經歷,帶給他的,是對“活着”最盡然最透徹的感受。可能極少有人再可以像福貴一樣活着了罷,也可能極少有人能比福貴更有資格談活着的真諦了吧?

書中流淌在文字中的純粹與書中刻畫的最鮮活的靈魂,代表的都是不可撼動的追求。活着,是可貴的,是幸福的,也是不易的。有人説,《活着》,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我信之,且我還要説:《活着》是一部用深刻而強大的內心繪出來的作品,它對“活着”進行了最透徹的詮釋。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11

“活着”,作為一個詞語,它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講述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書本開頭主人翁福貴錦衣玉食、腰纏萬貫的紈絝子弟形象便赫然紙上。仗着家裏的財產在城裏穿梭於賭場、青樓。然而,紙醉金迷的生活卻依然會有結束的那天。不知不覺間,他便被賭場的人下老千而敗光家產。但是,當他脱下上等的綢緞玉帛換上粗布麻衣,從烏煙瘴氣的賭場走向厚實廣闊的土地,他以為一切的事物都從頭開始、慢慢變好的時候,故事也才剛剛開始。父親失足、母親病重、妻子癱瘓、兒子醫故、女兒難產、女婿工地事故、外孫吃豆噎死。福貴的一生,最痛苦的不過是見證着一個個親人的接踵離去,而他還活着,活下來承受煎熬的孤獨。孤苦伶仃,無人噓寒問暖,獨嘗世態炎涼。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孤獨在黃昏裏散步,惆悵在夕陽下吟唱離別。或許我們體會不到為何所有親人離世,自己孑然一身在世上活着還有什麼意義。但是每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也許都會有一個身影席地坐在屋檐下,凝望月亮和遠方,心中湧起無數回憶,與親人們在深夜徹心交談。到了黎明,他依舊會擼起早已熟悉了的粗布衣的袖子,一人一牛在田間繼續埋頭幹活。

《活着》很簡單,它只是講述了每個人物普普通通的生活,即使生命有時候會很脆弱。但是《活着》卻又很複雜,沉浸於賭場青樓裏的福貴那是活着嗎?對,他有呼吸,他還能走動,但也僅僅是一具長着人模樣的行屍走肉罷了。但是一個個親人由於病痛和意外的離去無不在割剜着他的心。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福貴依舊選擇活下去,人只要活下去,感到自己活着的意義的時刻遲早會來。

人活着就應該熱愛生活,而説到熱愛生活,人也必須要熱愛不幸、失敗和孤獨。

雁會回來,有人逝去有人在。日薄西山,一個身影在田野中直起腰來,一手叉腰,一手拂去額頭的汗珠,望着天邊的晚霞,口中念着老牛的名字——福貴,眼睛變得深邃而堅定。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12

《活着》是一部講述從解放戰爭後期到七十年代末期是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書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其中也折射出眼淚的內涵和親情友情的可貴。作為讀者,我卻灑下了數不清的淚水,有感動,有憤恨,有同情,更多的是觸動我心靈的人生真諦。從此我知道了, 活着 如此一個簡單的字眼,卻承載着太多太多,更多的是滿滿的幸福感。

主人公福貴年輕時頑劣不羈,嗜賭成性,十年如一覺,他享受到了世間的温柔與富貴,棄家人的苦心勸説於不顧,終於將將家產全部敗光,隨之而來是父親去世,母親病重的噩耗。生活的殘酷與窘迫讓他徹底從虛無縹緲的夢境中驚醒過來,卻又被國民黨抓了當壯丁,經受過槍飛彈打的痛苦,在福貴心中,家鄉的月亮才是最圓最亮的。

有幸他於戰場上苟全了性命,正想回家好好生活,而破敗不堪的生活卻讓苦難繼續上演,親人們的相繼離世成為他心中永遠流血的傷口。

我無法想象他是怎樣用那雙佈滿老繭的雙手撥開一片黃土地,將親人連同自己的絕望埋葬在地下。暮年之時,與一頭老牛相守,在一抹燦爛的夕陽中引吭高歌,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這正是對福貴一生的最佳詮釋,聽起來是多麼的淒涼與不堪。世間的温暖多情,冷漠與悽苦讓他留戀忘懷;動盪和苦難,平靜和快樂的一生正是我們每個人走過的一生,無需過多的解釋,只要好好的活着。

書中還有許多觸動心靈深處的情景,想起年僅12歲的鳳霞被父親送到富人家做傭人時,我忍不住淚流滿面,也許是因為同情鳳霞坎坷的命運,也許是感激我們現在擁有美好陽光的生活;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忍受過 面朝黃土背朝天 的艱辛生活,更不知道為了生存而不顧一切拼搏的辛酸。

我們應該慶幸,活在了這個嶄新的時代,在新的時代裏,我們展現給他人更多的應是積極與不解的奮鬥。眼淚只會增加我們前行的重量,而豁達坦然的接受才是人生快樂的信條。

羅曼、羅蘭曾説過: 人生應該有兩盞燈,一盞是勇氣的燈,另一盞是希望的燈我真心覺得福貴是苦難中的倖存者,他心懷這兩盞明燈,指引着他堅定的走下去。無論是有慶輸血時蒼白的面龐,還是鳳霞被迫送走時簌簌的淚水,一切的不幸都被放下,埋藏在心靈最深最靜的角落裏。

福貴經歷過的苦與痛猶如一杯苦不堪言的苦丁茶,入口時是掩蓋不了的苦澀瀰漫在嘴角;當回首滄桑年月時,會感覺到清香與甘甜,就像剎那間盛開的花朵,散發出香氣。就是這樣美妙,福貴用行動向我們闡釋了生活的真理:人生的道路,即使坎坷難行,你也只有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最終無悔而去。

餘華用一位農民淒涼的一生告訴我們人世間的可貴,生命的窘迫絲毫不會降低親情友情愛情的濃度,最重要的是擁有了快樂,多快樂一分鐘,生命就少了一分遺憾。

2022年活着讀書心得 篇13

美國有一首古老而沉鬱的民歌叫《老黑奴》,歌曲用悲傷的格調給聽眾演繹了一位老黑奴悲慘的一生。親人的相繼逝去,生活的日益困窘以及未來生活的無望。但歌曲隱隱還含着一種希望與温暖,那就是老黑奴永遠未變的人生態度。儘管現實冰冷,儘管未來無望,但在妥協與承擔面前,他選擇了承擔;在放棄與堅持之間,他選擇了永恆的堅持。《活着》正如這首歌,每當我瞻仰它時,自己的靈魂都會在炸響中得到再生……

《活着》講述的是富貴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種友情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之間相互感激,同時又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理由抱怨對方。活着的時候,他們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死去的時候,他們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相互交織。主人公沒辦法選擇他的命運,卻有能力選擇自己面對命運的態度……

《活着》裏的富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少年的富貴嗜賭成性,最終賭光了家業,窮困之中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裏難得的温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這些苦難,如果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他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可是當富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講述自己的一生時,我們感受不到絲毫的埋怨與仇恨。相反,我們卻能感受到他在苦難經歷裏的歡樂與幸福。在苦難中,他學會了堅強,學會了忍耐,學會了珍惜,更學會了用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應對人生:他相信他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的子女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富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當生命走到最後,我們會明白,生活只屬於我們自己,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態度;而不是旁觀者的看法。面對生活,我們應當樹立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因為,一個態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生。

“活着”作為一個詞語,在我們的語言中充滿了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來源於喊叫,也不是來源於進攻,而是忍受,是態度。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選擇面對這種責任的人生態度;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困厄和苦難,去選擇應對這種困厄和苦難的然生態度。面對生命帶來的不公和困厄,我們也許彷徨,也許沮喪,也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但生活就在那裏,不會因為你的成敗得失而改變它應有的軌跡。所以我們能做,也必須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對,勇於承擔。承擔其生活的厚重;承擔起生命的不公;承擔起帶給以及準備帶給我們的一切。當你老時,回首伴你一路走來的命運和自己選擇的人生態度,回憶它們帶給你的一切,一切的汗水與眼淚。一路走來你會發現,你臉上不見的是初時的稚氣,多的是如今的堅毅;你心裏退掉的是昨日的柔弱,多得是無比的堅定。而那些曾經的苦難也早已成為成就今天自己的基石。

生活就像一場旅程。生活中的一切艱難與困苦,人生中的一切幸福與傷悲,對於作為旅客的你,只不過是軌道旁的石子和花。你和它們是無限之中的偶遇,也是無限之中的永別。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豐富你的閲歷,鍛鍊你的心智,這些我們沒辦法逃避,但卻不是不可以選擇。面對人生這道選擇題,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