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心得有感(精選5篇)

三字經讀書心得有感 篇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想必大家對這幾句已是倒背如流了吧。《三字經》可以説是一本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並且老少皆宜,雖然它由三個字組成,卻藴藏着許多道理,簡單的敍述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裏面所講孝順父母、禮貌待人、勤奮好學、尊老愛幼等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字經讀書心得有感(精選5篇)

小時候覺得這本書讀起來像唱歌一樣,卻不知何意,如今回看一遍,卻悟出了極多深刻的道理,比如我最喜歡的一句“人不學,不如物,幼而學,壯而行”。這句的意思是: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後才能學以致用,每讀到這一句就讓我想起一句詩“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正是這樣,我想起自身的經歷:幼時我的母親總會為我報許多的興趣班,唱歌、舞蹈、書法、電子琴等霸佔了我的業餘時間,而且還非常的辛苦,當時我非常的牴觸。可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有時間去接到這些愛好了,陪伴的只有一門門功課,但值得慶幸的是那些本領沒有丟失,隨時可信手拈來,必竟“藝多不壓身”,而且還能讓人“藝高人膽大”,可以讓我在同學們面前自信的秀出來,我才理解了母親的用意。當然,單有才藝是不行的,學習也得強,也正是有了國小時的奧數那種“撥雲見山”的感覺,讓我對學習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優異成績。想想如果當初我像淘氣包一樣,拒絕了所有的興趣班,沒有當初的努力付出,現在會是怎樣的後果——我將會一無是處,估計連學習的心情都沒有。所以説孩子要從小培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要讓自己後悔一輩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想必這一句是膾炙人口。一塊美玉若不經雕琢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精緻的玉器。人也相同,若不認真學習,就永遠不可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所以説我們要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朝着它前進,在此過程中不斷的增加自己的知識量,不斷的磨礪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終有一天會學有所成。

説到這,想必大家對《三字經》有深入一點的瞭解了吧,如果我們將《三字經》中的精髓悟透,那將是獲得一筆巨大的財富,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視野會變得更廣闊,自己的能力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越。所以讓我們好好的學習,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將所有的“寶藏”裝進大腦,這樣我們才能走上人生巔峯!

三字經讀書心得有感 篇2

記得5歲的時候,媽媽就開始教我讀三字經並要求我背出來了,那時的我因為覺得簡單,讀起來還朗朗上口,所以作為一種樂趣來唱讀的,但並不知道其中含義。

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日積月累,我漸漸知道了三字經裏有着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是説人應該首先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其次才是增長見識,學習知識。讀着這些內容,我不禁感到一陣陣臉紅。我是爺爺奶奶的長孫子,所以爺爺奶奶比較寵愛我,只要我開口,要什麼就有什麼,所以我一直以為父母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從來沒有想到要為他們做些什麼。因為我比較貪玩,還迷上了看電視,玩遊戲……,每當父母要求我去學習、複習功課時,我都會感覺他們好過分,在剝奪我的快樂童年,我還會為此和他們大吵大鬧,亂髮脾氣!想到這些,我真是無地自容啊!明白“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的意思後我才深深懂得,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自私,今後,我要改變自己,多體諒爸爸媽媽,多為他們着想,儘量少讓他們為我操心。我還要自覺地幫媽媽分擔家務,讓她少操勞,多點時間休息!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還有很多,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現在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可以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現在我才知道,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錯過一次就少一次,甚至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年少的時候不學習,到老了就沒有什麼作為。學習就如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們不能為了玩而停下學習的腳步。玩耍的快樂只是暫時性的快樂,如果一味貪圖快樂,就會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快樂是永久性的快樂,它能充實我們的頭腦,能讓我們知書達理……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快樂,“勤有功,戲無益”不就告訴我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的人是一定會後悔的嗎!

《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在這樣的經典詩文中,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的洗滌。在這些精煉短小的語句中,讓我明辨是非,學會感恩,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書心得有感 篇3

孫光林做為故事的敍述者和最終的迴歸者,讓他重温並飽嘗了那個特殊年月帶給他的辛酸。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愛似乎都被無形的枷鎖禁錮着。無人敢多説一句,也無人敢替別人操心,只要一不留神也許就被戴上了一頂莫名其妙的帽子。因此,全村人特別是無事可做的婦女們,無聊致極的搜索着村裏的新聞,然後以最快速度傳遍大街小巷。悲哉!可憐的婦女們!孫光林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出生,出生在一個將愛包裹的時代,一個一窮二白的家庭。這些徵兆就註定他將接受命運不平等的待遇,難以揭鍋的日子,是他的父母再難負擔這三個孩子,於是他被送出了,離開了他也許摯愛的父母和依然眷戀的故鄉。

他第一次被拋棄!在他的心中是一種無形的傷疤,時時隱隱做痛,讓他追憶起那過往的日子。新環境讓他有了暫時的歸宿,就在他心中剛要滋生家的温暖時,一個晴天霹靂,對準了他的後爸。因犯錯被別人揪住小辮,再難做人自殺而死。隨後他多病的後媽,也是最信任、理解她的人也離他而去。他陪媽媽帶好物品來到碼頭,本以為媽媽會帶他一起走,可媽媽卻獨自一人上船,讓他留在岸邊,等着船慢慢開動,媽媽已消失在茫茫迷霧中時,他才恍悟到自己被媽媽拋棄了。爸爸走了,媽媽也走了,自己還是個孩子,他無法想象今後的生活,諾大的地方卻無法被容納。昔日美景越發顯得慘淡,海上依舊托起的紅日,此刻焦灼着他稚嫩而脆弱的心。在迷茫和驚恐中,他哭了,沒有底氣也沒了勇氣。他知道,心中勾勒的美景圖宣告破滅,他又一次被拋棄。

他想到了南門,那個離開已久的家鄉。不知故鄉是否風貌依舊?他是否還能找尋舊日住所?闊別多年的父母還能否接受他?但無論如何,他心中還燃着一絲希望的火光。於是背起重重疑問和沉甸甸的希望,在朋友的幫助下,他踏上了返鄉尋親的.路。一路羣山逶迤,靜水流深,他已顧不得欣賞,心中尋親的信念取代了一切。細雨中,追尋兒時記憶,一路演繹着兒時嬉戲歡快的場面,因為只有想着這些,才能銷蝕心頭的恐懼。突然,他看到遠處有一處活,這更是燃起他心頭的希望,心中對家的呼喊越發強烈。走進一看,他的哥哥和弟弟正批着牀單跪在地上,周圍擺着的物品像是剛從大火中救出來的,一個女人和一個瘦骨嶙峋的男人也跪在那裏,男人的嘴裏不斷的説着:“這活真壯觀啊,真壯觀!只不過這代價太大了”!他於是走上去説:“我要找孫廣元”!(他的爸爸)親人相見已不相認,“物是人非事事休”!

故事就在這似完非完中結束了,留給人無盡的思考。最終他依舊面對被親人拋棄的慘局,故事雖沒直接寫出,但從整個家庭的遭遇中我們可以推斷,雖然他歷盡艱辛,心懷希望的找到了親人,但親人依然無法承擔養育他的責任,他又一次被拋棄,被命運拋棄!起初的我無法理解這種命運的捉弄,孫光林似乎是那個時代一切不幸的化身。他的遭遇讓我心痛,憐惜。是時代將這個孩子折騰的遍體鱗傷,像惡魔一樣吸蝕着他身上的營養,使他心力交瘁,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就這樣自我消逝在一個特定環境中,或許多年後他會走出這段陰影,但他走不出這個時代!一個將愛包裹,人性偽裝的時代!悲劇的結局,往往給人最深沉的感動。拋棄固然可怕,但只要不自我拋棄,你就會永遠的被接納。不要太過奢求,因為人總是難以滿足。知足常樂!當歲月的痕跡已悄無聲息的在你臉上雕琢,當你的內心已擁有足夠的豁達和睿和,你會霍然發現,早有一朵聖潔的小花在你心頭靜靜綻放,發出聖潔的光芒!

三字經讀書心得有感 篇4

《圍城》這本書我讀了很多遍這次讀完以後對這本書又有了些新的認識.

有的報道説方鴻漸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還懷疑作者的博士單位是否也是虛構的.但無論如何方鴻漸是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這句話是無容置疑的.但正因為他是知識分子而且是那種帶着玩世的態度處世又有點良心的知識分子才構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圍城".他希望做個大人物這樣的性格似乎就決定了他的一生.

方鴻漸的第二圈"圍"就是給他帶來多災多難的假學位.方鴻漸到底是個知識分子在買假文憑之前他也問問良心他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親是科舉中人要看報條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據."以他自己的口氣就是"説了謊話還要講良心."説謊就説謊嘛講了良心這謊話就變得不倫不類了.既然講良心就乾脆別買學位了.既然都不講良心了就乾脆把學位發揚光大吧害得自己當個副教授忍氣吞聲的兩頭不着岸.

方鴻漸一生的第三圈"圍城"我想沒有人會反對是他在處理感情問題時候的玩世態度.也許從第—圈"圍城"建立時就決定了會有第二圈圍城就決定了會有第三圈圍城了.在那個到處是"小人物"的時代做個大人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耐的.可是他還是希望做個大人物買文憑時希望自己能夠使家翁感覺光耀門楣;買了文憑又覺得有損道德.要知道社會上只有兩種人能夠混得好.

—種是真正大寫的入他們有他們獨特的才能他們有他們高尚的情操.他們是因為他們近乎模範的舉止才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另—種則是完全相反的.他們用旁門左道説謊時能夠令自己都騙過來.他們深有城俯他們的行為舉止有時真是沒有良心可言.而社會上更多的是後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凱用了多少手段才當上大總統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連現在的企業在商場上競爭也用盡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面對這些時都能夠狠下—條心的.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三字經讀書心得有感 篇5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愛外國文學作品的女性,都喜歡讀夏洛蒂的《簡愛》。如果我們認為夏洛蒂僅僅只為寫這段纏綿的愛情而寫《簡愛》。我想,錯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動變化着的英國19世紀中葉,那時思想有着一個嶄新的開始。而在《簡愛》裏滲透最多的也就是這種思想——女性的獨立意識。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簡愛的獨立,早已被扼殺在寄人籬下的童年生活裏;如果她沒有那份獨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羅切斯特生活在一起,開始有金錢,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沒有那份純潔,我們現在手中的《簡愛》也不再是令人感動的流淚的經典。所以,我開始去想,為什麼《簡愛》讓我們感動,愛不釋手——就是她獨立的性格,令人心動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僅這一步就能獨立嗎?我認為,不會的。畢竟女性的獨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種徹底的勇氣,就像簡愛當年毅然離開羅切斯特一樣,需要“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返”的豪邁和膽量。我想,這應該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應該是走向獨立的決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裏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