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通用9篇)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 篇1

讀罷莫言的《紅高粱》,腦子裏便是那高亮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裏,一片血紅,無邊無際。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通用9篇)

《紅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風格的一片奇作。小説以一塊塊的感覺畫面組合而成,形成一個以獨特感覺為基礎的“紅高粱”世界。從題材看,小説取材於家鄉的抗日生活。在小説裏,作者以家鄉的紅高粱作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覺記憶為筆鋒,遊犁般地描寫着家鄉的抗日生活畫面。無邊無際的高粱地形成的血海,血海中,有着生命的野合,有土匪的出沒,有英勇的伏擊。與以往的“抗日文學”不同,《紅高粱》摒棄了種種思想框框的制約,抹去了單純樂觀的色調,把家鄉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發展和充滿血腥的歷史過程中去。《紅高粱》中充滿對於人的個性和生命強烈的讚美。這種現實人生與過往歷史的交流,是過往民間直接中所藴涵的精神轉化為當代人重要的組成部分並對其人格的生成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個感性豐盈、生命鮮活的藝術形象。崇高生命的強力、讚美個性生命的偉大是莫言《紅高粱》的主題,這個生命主題會使我們想到西方近代以來的生命哲學,特別是尼采那種高蹈的生命意志。在這裏,莫言引出了一個關於“原始生命力”的主題。這一主題首先可以通過其描寫的野生的“紅高粱”這一富於象徵寓意的意象而得以確立。這些野生的、蓬勃的“紅高粱”,即使農民賴以生存的物質糧食,有時他們生存活動的現實空間。他們在高粱地裏野合和打埋伏。“紅高粱”蓬勃的野性和旺盛的生

命力,成為北方中國農民的生命力的象徵。《紅高粱》顯然超越了其題材所固有的一般意識形態和文化歷史觀唸的含義,而是展現了中國人的生存活動與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幷包含了更為深刻的關於生命力的寓意。與此主題相關,莫言筆下的主要人物往往不是那種有正統文明觀念所認定的所謂的“歷史主題”,而是那些被主流歷史排斥在外的人羣。在《紅高粱》中,參與那場應用的戰鬥的主角是一幫由土匪、流浪漢、轎伕、殘疾人之流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然而,正是在這些粗魯、愚頑的鄉下身上,莫言發現了強大的生命力。站在正統的文化立場上看,這些人是歷史的“邊緣性人物”。他們的生存方式和行為,大大僭越了文明的成規。他們隨意野合、殺人越貨、行為放蕩、無所顧忌,是未被文明所馴化的'野蠻族羣。在他們身上,體現了生命力的破壞性因素。莫言賦予這種破壞性和生命強力以精神性,昇華為一種“酒精精神”,透漏了民族文化中所隱含的強悍有力的生命意志。小説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引人矚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奶奶”。在莫言的感覺世界中,“我奶奶”首先是一個充溢這生命力的女子。

《紅高粱》中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國人光明磊落、直率坦誠,不避生死、敢愛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巍然屹立的民族精神。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 篇2

《紅高粱》這篇小説是莫言1986年的作品,但是我直到此刻才看過這篇文章,就像我也是莫言被推選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才明白在中國有這樣一位作家的存在。往昔,我只明白鄭淵潔、小四、韓寒、楊紅櫻等等為數不多的作家,像這種寫這種在我們此刻學生眼中out的小説的作者,真的很少關注。這也沒有辦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有誰會在意這種疼痛文學呢?感謝莫言,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中國文學。

這篇小説不長,寫的是在作者的紅高粱之鄉高密抗日的事。

只有88頁的篇幅,卻很經典。作者的視野很廣,的確在描繪場景上很突出。雖然,只看過一遍,我也説不出來這其中的什麼情感什麼思想,但這都是小事。這些資料,留給那些出語文試卷的變態老師思考吧,爭取讓莫言也拿不到閲讀的`滿分是最好的。

文中,用了第一人稱方便抒發內情緒感,又用了一種很神奇的第三視角,如“我奶奶”又進行了第三人稱的第一視角,進行心理的感覺捕捉。雖然大多是虛構的情節,並未發生在奶奶身上,但是讀罷,我卻沒有多少懷疑,只是覺得很匪夷所思,但是我想着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總是不按常理出牌。

在莫言筆下,父親是個土匪種。跟着乾爹這個餘司令小小的抗日,在這個隊伍中,還有他家裏的負責喂騾子的羅漢大爺等等小人物。羅漢大爺被抓走以後,本來能夠逃跑的,但是為了牽騾子,騾子不走,暴露了目標。之後被日本人拉出的一個當地屠户殺死,真是求死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覺,這個場景是這篇小説最殘酷的最血腥的一個場景。在沒死的時候,剮出一張人皮,在痛苦中死去。事後,這個當時為了保全自己,殺了羅漢大爺的屠户孫五三個月後中風,變得嘴斜眼歪,然後很快就死去了。這究竟是不是鄉親説的報應,這就要讀者自己評判了。

莫言還超多運用插敍的手法,回憶了奶奶和餘司令的過往生活。奶奶被賣牲口一樣嫁給了一個麻風的病人,這讓奶奶悲哀不已,當時莫言的爺爺(之後的餘司令)剛好是抬花轎的轎伕,在經歷了一場路邊搶劫風波和拯救奶奶這段失敗的婚姻事件後(但是這段婚姻是沒有公開的,因為是爺爺殺了奶奶的夫家父子,之後就有了他們的孩子,是不是很複雜,很傳奇?),成功的得到了奶奶的心,有了之後的莫言父親豆官。

最後,由於打游擊的餘司令被另一隻游擊隊坑了,導致隊伍沒有盟友支持,而幾乎全軍覆沒,戰利品被“盟友”笑納,這又是一大諷刺,側面回答了“當時為什麼日本侵略的腳步這麼快?”這個問題。而在這場戰鬥中,莫言的奶奶在給隊伍送雞蛋烙餅的時候,胸部中槍而死。

而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自己的男人還在前方與敵人槍戰,兒子在為自己止血無果後死去。這就是真男人吧,舍小家為大家。我是被感動了。

文中還出現了一部分很難懂的詞語,還不是我此刻能夠理解的範疇。總之,我的首讀後感就是這些,這個時候我來説這本小説好,不明白是不是附庸風雅了,呵呵。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 篇3

《紅高粱》這篇小説是莫言1986年的作品,但是我直到現在才看過這篇文章,就像我也是莫言被推選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才知道在中國有這樣一位作家的存在。往昔,我只知道鄭淵潔、小四、韓寒、楊紅櫻等等為數不多的作家,像這種寫這種在我們現在學生眼中out的小説的作者,真的很少關注。這也沒有辦法,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有誰會在意這種疼痛文學呢?感謝莫言,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中國文學。

這篇小説不長,寫的是在作者的紅高粱之鄉高密抗日的事。

只有88頁的篇幅,卻很經典。作者的視野很廣,的確在描繪場景上很突出。雖然,只看過一遍,我也説不出來這其中的什麼情感什麼思想,但這都是小事。這些內容,留給那些出語文試卷的變態老師思考吧,爭取讓莫言也拿不到閲讀的滿分是最好的。

文中,用了第一人稱方便抒發內心情感,又用了一種很神奇的第三視角,如“我奶奶”又進行了第三人稱的第一視角,進行心理的感覺捕捉。雖然大多是虛構的情節,並未發生在奶奶身上,但是讀罷,我卻沒有多少懷疑,只是覺得很匪夷所思,但是我想着生活不就是這樣的嗎?總是不按常理出牌。

在莫言筆下,父親是個土匪種。跟着乾爹這個餘司令小小的抗日,在這個隊伍中,還有他家裏的負責喂騾子的羅漢大爺等等小人物。羅漢大爺被抓走以後,本來可以逃跑的,但是為了牽騾子,騾子不走,暴露了目標。後來被日本人拉出的一個當地屠户殺死,真是求死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覺,這個場景是這篇小説最殘酷的最血腥的一個場景。在沒死的時候,剮出一張人皮,在痛苦中死去。事後,這個當時為了保全自己,殺了羅漢大爺的屠户孫五三個月後中風,變得嘴斜眼歪,然後很快就死去了。這究竟是不是鄉親説的報應,這就要讀者自己評判了。

莫言還大量運用插敍的手法,回憶了奶奶和餘司令的過往生活。奶奶被賣牲口一樣嫁給了一個麻風病人,這讓奶奶傷心不已,當時莫言的爺爺(後來的餘司令)剛好是抬花轎的轎伕,在經歷了一場路邊搶劫風波和拯救奶奶這段失敗的婚姻事件後(但是這段婚姻是沒有公開的,因為是爺爺殺了奶奶的夫家父子,之後就有了他們的孩子,是不是很複雜,很傳奇?),成功的得到了奶奶的心,有了後來的莫言父親豆官。

最後,由於打游擊的餘司令被另一隻游擊隊坑了,導致隊伍沒有盟友支持,而幾乎全軍覆沒,戰利品被“盟友”笑納,這又是一大諷刺,側面回答了“當時為什麼日本侵略的腳步這麼快?”這個問題。而在這場戰鬥中,莫言的奶奶在給隊伍送雞蛋烙餅的時候,胸部中槍而死。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 篇4

《紅高粱》通過“我”的敍述,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人生故事。[4]故事的主線是“我”的爺爺和奶奶,故事發生的主要地點是高密東北鄉。“我”的爺爺叫餘佔鰲,奶奶叫戴鳳蓮,至於高密東北鄉這個地方作者對其做過如下的描述:“最美麗最醜陋、最超脱最世俗同時最聖潔最齷齪,也是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以及最能喝酒和最能愛的地方,這就是高密東北鄉。”

“我”爺爺餘佔鰲,他勇敢剽悍、風流倜儻,他是高密東北鄉殺人不眨眼的土匪,又是精忠報國的英雄,他所有類似於土匪的行徑幾乎都合乎最善良而單純的人性之美,因此他似匪非匪,他殺人越貨卻能得到諒解與寬恕甚至讓他的子孫為之驕傲。

“我”奶奶戴鳳蓮,做大姑娘時因為有一雙難得的小腳和姣好的面容,被擁有高粱酒作坊的財主單廷秀看重,曾外祖父為了錢財小利不惜將剛滿十六歲的戴鳳蓮嫁給了單廷秀得麻風病的獨生兒子單扁郎。

而“我”奶奶戴鳳蓮她不甘嫁給麻風病人單扁郎,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她雖然生活在封建社會,從小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女工,可她卻不亞於一個女中豪傑,她目光長遠,敢作敢當,她積極鼓勵爺爺抗日並且自己也是一位抗日的女英雄。她得到了爺爺的愛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

“我”的父親餘豆官則確確實實地印證了那一句:“虎父無犬子。”麻木懦弱的晚輩們則在祖、父輩們創造的輝煌歷史面前羞愧難當、無地自容,但同時,那明亮的光環又指引着晚輩們的迴歸之路。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 篇5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説。整個小説在一種神祕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讚美生命是該書的主題。“是要通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讚美生命,讚美生命的那種噴湧不盡的勃勃生機,讚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首先,《紅高粱》自身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但這條敍事線大部分由文字感受來完成。作者着重歌頌一羣有着傳奇色彩的人羣。“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他們之中,有餘佔鰲,有劉羅漢,也有戴鳳蓮。

其次,當我們面對《紅高粱》時,就會感知到《紅高粱》都被那輝煌的紅色所浸透。紅色是太陽、血、高粱酒的色彩。莫言用他獨特而強悍的語言,與眾不同的文體安排,在高梁地裏生動深刻地展現了那一時期的血與淚,強烈刺激着情感麻木的現一代人,演繹也什麼是傷與痛,什麼是真實與歷史,什麼才是人生,怎樣鑄就自己的一生,沒有思想與作痛相溶合的摸爬滾打,怎能造就一部傳奇。

第三,《紅高粱》的空間環境與造型描寫,都在努力尋求一種色彩的單純化和空間的神祕與闊大。一切瑣細的對比協調和過渡都被拋開,造成一種崇高神聖和神祕生命的生存空間。《紅高粱》主要是兩個空間環境:高梁地和釀酒作坊,釀酒作坊體現出生命的遠古意識,如風雨剝蝕、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圓形門洞。而那片自生自滅的高粱地,則透着生命的神聖。當《紅高粱》上描寫高粱地時,它是作為一個巨大的自然生命符號羣,舒展、盛大、堅強、熱烈、寬厚。《紅高粱》三次對高粱的渲染都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生命的整一性。當我奶奶淚水滿面、仰天躺在我爺爺踩踏出來的聖壇上時,《紅高粱》上一連出現了四個疊化的狂舞的高潮。在這裏,高粱地是生命誕生的`見證。而在日本人強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殘的震撼。

記不清在哪裏看到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好的文學作品一定是反映現實的。過去的歷史是血淋淋的歷史,是無數雙眼睛見證的,像記憶中的烙印一樣。無法磨平,更不允許篡改。尊重事實是人最起碼的良知。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 篇6

我們親愛的安妮小姐如果能夠活到戰爭結束的話,我敢打賭世界上肯定又會出現一位優秀的女性作家或是記者。可惜,上帝太過喜愛他的這位聰慧而美麗的“選民”了,在安妮15歲時就將她帶去了天堂。

通過閲讀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一個少女的內心竟然是如此的豐富多彩。在書的前半部分中,描繪了一個真實的青春期少女和她家人的關係:她與母親關係交惡,更深愛她的父親。甚至,在書中稱呼父親為“甜心”。這完全符合同樣身為猶太人的弗洛伊德先生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節。而後半部分則主要是在討論宗教、藝術、哲學、人類的本性這樣深刻的主題。這使我十分震驚,這真的是出自一個少女的手筆嗎?怪不得曾經有學者質疑這部書是由成年人潤色過的。但從整部書的連貫性來看,應該是完全出自安妮本人之手無疑的。後來的`筆跡鑑定專家也證明了這一點。以我的理解是,在極端惡劣的狀態下,一個人的內心會疾速成長。

我們迷人的安妮小姐,在14歲時就開始廣泛閲讀嚴肅文學類、藝術類、哲學類、歷史類等書籍了。這點讓在下十分羞愧,想想我14歲時還沉浸在低劣的漫畫中無法自拔。而且,通過她的介紹我還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和她一起躲在密室的另外7個猶太人,無論是年長的還是年幼的,無一例外的都對閲讀很痴迷。即使是在那種惡劣的、艱苦的生存條件下,也無法改變這一點。

猶太人經常自豪地宣稱他們是“上帝的選民”。其他民族的人們雖然很不服氣,但也不得不佩服猶太人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有的人把這種情況歸結為猶太人智商高超,由於在下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不好妄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讀書的熱愛,是他們取得那些偉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的安妮小姐正是由於繼承了這一優良傳統,才能寫出聞名世界的《安妮日記》來。

珍愛生命,拒絕戰爭。希望安妮的悲劇不要再次上演了。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 篇7

讀到《小橘燈》這本書已經是幾個月前了,可是現在想想,還是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小橘燈》這本書是作家冰心所着的散文集,有好多個>故事組成,有《寄小讀者》《國旗》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橘燈了,因此把它定為題目,《小橘燈》的主要內容是講一個八小女孩的故事,她是一個善良,勤勞又樂於助人的小孩子,從中可以體會到真善美。

我最喜歡的也是《小橘燈》這篇小散文。讀過這篇散文的人一定知道那個主人公小女孩吧?那的媽媽一直卧病在牀,爸爸又不在身邊,所有的事情都要靠這個小女孩來做,家庭的重擔都扛在一個八歲的小女孩瘦弱的肩膀上,可是她並不覺的辛苦,卻説:“我不做誰做呢,媽媽病了,我就應該照顧她。”可是對於二十一世紀的少年,都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那裏做過家務事呢?就像我,平時根本沒有做過什麼家務只是偶爾擦擦桌子掃掃地什麼的,我卻為這舉動而感到自豪,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直到讀到《小橘燈》中的那個小女孩的時候,我才覺得羞愧不已,如果我是她,面對那樣的生活遭遇,一定不能做的像她那樣好,對於她的大膽,

我覺得很佩服,她能獨自去不認識的人的家裏借電話,而我卻不能——因為我是一個生性很膽小的女生,雖然已經十一歲了,可仍然不敢走夜路,“膽小如鼠”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我是在適合不過了。我喜歡這個文中的小女孩,她善良又純潔,直到替別人着想,作者回家的時候,因為天色陰沉,小女孩就用橘子皮做了一盞小橘燈為作者照路,雖然她的光很微弱,可是,卻飽含着小女孩對作者的感謝與關愛,那個光芒,是友誼之光!

親情和關愛並不只在於驚天動地的事實,只是一個微小的舉動就可以體現,我覺得這本書真的很好,向大家推薦,希望大家都可以像故事中的小女孩那樣,有一顆淳樸善良的心。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 篇8

對於真正的作家來説,寫作如果不是名利的需求,那肯定就是命運那隻看不見的手推着他不得不走上這條路。他們在有意識的寫作中,無意識地掙扎於自己的精神黑洞,想在過去與現實的交織中找到自己。但是這些並不妨礙他們作品的偉大,他們不能自拔的真誠態度猶如聖徒虔誠的禱告,説出了被大多數常人忽略與遺忘的真相。他們是孤獨的,偉大的發現和創造往往都聯繫着偉大的孤獨,似乎誰都無法改變。卡夫卡曾經説過“在自己的家庭裏,我比陌生人還要陌生。”其實在這個世界裏,人們對於自己的瞭解其實比他人還要困難和陌生,否則就不會有卡夫卡這樣的大師了,而或這個所謂大師只是一隻他自詡的,不斷呻吟自己內心痛苦的可憐蟲。

這篇小説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性的壓迫,使人們無法生存下去,最終只能在社會的壓力下變形,其實與其説是社會讓他“變形”,不如説是他自己選擇了“變形”。擺脱自己的人形,逃離人的世界,這對於主人公而言完全是為了不再繼續昨天的噩夢,可是這種方式並沒有使得主人公的命運走向期待的幸福、光明,反而使其加速滅亡,而他也只能無奈地面對這悲慘的結局。他們講述着痛苦,闡釋着痛苦,逃避着痛苦,然後陷入到更深的痛苦中。越是生存得痛苦,就越是不知道反抗,只想躲避,隱藏自己。在這樣不能滿意的環境裏,選擇了最弱的方式——逃避,來求得暫時的心理安寧。

當我們在為書中主人公的悲慘命運而感到難過時,可曾想過,當今社會的壓力也在無形中改變着我們。但只要我們在接受當今社會形態的同時,學着適應而不屈服,守住自己心裏的那個底線,相信在變形的過程中,亦不會被社會打敗。

紅高粱讀者閲讀體會和心得 篇9

《變形記》是篇幅不大的一個小故事。三個小節。

格里高爾是一位善良、忠厚且富有責任感的人,生活給他太多壓力。故事讓他在一夜之間變為一隻巨大的甲蟲,變形之後,他所關心的家人卻沒接受他的變形,拋棄了異樣的他。這是一個因為變異,不能被家人接受而絕望死亡的悲劇人物。

他的父母年紀大了,根本沒什麼經濟收入,他的妹妹還有自己的人生要經營。變異後的格里高爾對誰來説都是一個負擔,因為剩下的人必須得生活。家人最初的表現為心痛和憐憫,隨着時間的推移,對格里高爾復原的期待逐漸削減為零,也嘗試着堅持,但最終抵不過內心的私慾和無力感。時間消磨了最初的同情和憐憫,附和產生了厭惡和憎恨,他們最後都把格里高爾當成是負擔,誰也不願承擔這個當初照顧他們而如今卻變異的親人。當格里高爾絕望至死,父母和妹妹拋棄格里高爾之後,三人坐火車外出接受陽光沐浴時心裏如釋重負的描寫,或許帶着冷漠和悲劇的氣味。但是誰又能斷言格里高爾的家人最終的拋棄就是冷漠無情呢?我卻更願意相信,最終的拋棄不全是出自狠心的本意,假若他們有能力,他們絕不會做這樣的決定。

這是一個無弱拍、強硬到底的社會,有太多人承受着難以排遣的孤獨和危機感,那種無法克服的、荒誕的恐懼使人發生異化現象。故事終究是故事,情節過於誇張,因為人難以變形為動物。但是生活中心靈變異的事實卻存在。由於沉重的肉體和精神上的壓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質,異化為非人。這種精神層面的變異更值得當今社會的重視。或許我們過得比幾十年前好,但是我們的信仰,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精神追求如基因突變般千變萬化而又難以捉摸。這也是心理學在現今社會大受關注的原因。我們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吃得飽,穿得暖,更為關注的是精神層面的建設。

每一個人都該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壓力,不要讓自己毀滅在自己的手裏。要知道人始終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簡單的個體。錯綜複雜的人生就像是一團線,你要準確無誤地纏好每一根細絲,要學會遊刃有餘地處理自己情緒。

不要以為得到別人的憐憫和同情就可以繼續存活,任何一段感情都必須在相對平等的狀態下才能存活。時間是解藥也是毒藥,它的累積只會滋生分解同情和憐憫的化學物質。任何情感紐帶都無法綁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