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精選13篇)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1

我不知道孤獨象徵着何物,也許是精神,也許是肉體。人類生而孤獨,死後靈魂也無法倖免。也許這個世界給予人類的唯一的一生必須揹負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隨形的孤獨。從這一點上來看,無人不孤獨。肉體、外在與表面是停留在這個繁華熱鬧的世界,與無數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羣體中。靈魂、內在、卻是活在獨自、只有唯一的世界裏,精神是獨立於肉體而存在的,思想能與外界分享、交流,可靈魂必須得到獨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層次的深化。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精選13篇)

有時候身邊的人越多,與外界的溝通越多,得到的信息與反饋越多,就越能體會到內在世界精神的唯一與獨立。外表接受陽光,內心處以安靜、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經時光歲月,內心的自我則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恆的時間。在此間隙,肉體與表面光滑無損,思想與靈魂歷千錘經百鍊、在無數思考疑問中打磨淬火、最終到達片刻的成熟。

世間本無對錯,只有不同的理解與不同的見地。成熟與不成熟,界限非常模糊,無所謂何謂正確,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解釋獲得不同的支持。本無善惡,取人性命,報以惡果,若失去性命之人本就為罪大惡極之人?殺人者無心、有心;失手、蓄謀,各樣情況交錯,以何為標準、準則?有信仰與有無信仰的人,生活方式也翻天覆地之變化,若以對方為正確,豈不是殺人至於無形,否定了一個人的生命的唯一的意義,倒比扼殺了這人的性命更加殘忍。學習有各種方法,以為融會貫通最佳,並不需反覆詢問知識深淺。分數可衡量某個時期的付出,卻得不出此人品行、智慧的豐富程度,為蟻羣所用,多中取少之時,才為體現分數考試價值之時。知識永無止境,斷章取義、以小斷大、舍遠貪近、求分棄才需改進。

對待人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態度、人生觀與原則。

自認為,温婉的細涓長流的為最愜意不過的生活方式。正是這種理想生活,簡單而又難得。書本,單人,細筆,空房獨處一下午。房外傾瀉陽光,房內靜聆閲書,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獨處的快感。剎那間,能聽見平凡渺小的生命中,心靈的深處,身體裏,靈魂在亙古持久的孤獨中永恆的巨大的轟鳴。

我的生活態度,也便是獨立且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無論是面對過去,現在,或是未來。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2

《百年孤獨》這本書是我看得最困難也是最久的一本書,每一代人都用同樣的名字命名,這常常讓我頭痛不已,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我所看過的最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一本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

小説離奇的情節令人歎為觀止。在小鎮馬貢多,布恩地亞家族上演着百年的興衰史。這個家族由衰轉盛,又由盛轉衰,一百年的歷程,轉來轉去,又回到原來的樣子,一切都逃不出一個詛咒。霍阿布恩地亞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阿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與霍阿布恩地亞同房。布恩地亞於鄰居發生口角的時候,布恩地亞因為鄰居嘲笑他被烏蘇拉拒絕同房而殺了鄰居。結果死者的鬼魂攪得布恩地亞一家日夜不寧,布恩地亞家族被-迫遷移到小鎮馬貢多。起初布恩地亞家族人丁興旺,但是隨着內戰的爆發和外敵的入侵,布恩地亞氏的命運急轉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領導的32次土著居民起義都以失敗而告終。到了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的時候,因為與姑媽烏蘇拉通婚,結果生下一個帶尾巴的女嬰,正好應驗了一百年前吉普賽人用梵語在羊皮紙上寫下的密碼,而這個密碼的破譯者就是第六代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自己。這個無疑充滿了諷刺的意味。而這個帶尾的女嬰,被螞蟻咬爛以後拖入了蟻穴。隨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道:就在奧雷良諾布恩地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馬貢多這個鏡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鎮,將被颶風從地面一掃而光。將從人們的記憶中徹底抹掉,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作者對於落後和愚昧的態度是徹底否定的,於是安排了一場颶風隊舊事物來了一次徹底的清理。

《百年孤獨》的敍事結構不同一般馬爾克斯採用了連環、環環相套、循環往復的敍事結構來展現小鎮馬孔多的歷史。彷彿一個循環向上的氣流。這種環環相套的結構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小説的一個主題:人的孤獨、封閉以及由孤獨封閉而造成的落後、消亡。作者對孤獨這一具有民族特性的問題作了深刻的揭示。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説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祕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具有的高潔峭拔,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將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着一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

這是一部描寫家族的小説和中國的《紅樓夢》有些相似。但這是形似而神不似。《紅樓夢》的矛盾來自於家族內部是封建的等級制度毀了大觀園;而《百年孤獨》的矛盾來自外部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着馬貢多小鎮。開篇的吉普塞人帶來了科技令霍阿布恩蒂亞發現了地球是圓的像橙子。然後隨着政治的介入。本來馬貢多是個幸福的村莊至今還沒死過人是他們驕傲的宣言。然後隨着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兩黨派的鬥爭都讓這個和平的小鎮漸漸變質:士兵為非作歹學生嚮往戰場。而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又讓小鎮得到了虛偽的繁華並且迅速地在這泡沫經濟中衰敗。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以荒誕的形式反映現實,不管馬貢多發生的一切有多離奇古怪和撲朔迷離,都是取材於馬爾克斯對拉美現實的觀察和感悟。

夢想與光榮的嚮往,對獨立與自由的憧憬,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現實中的追求和希望超越於形式的虛幻,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結合點。

或許會有人説它太過荒誕,或許會有人説他的內容太過偏激,但這偏偏是它的價值所在,它的荒誕造就了它濃厚的現實意義,它豐富的想象力使它成為文壇上不朽的經典。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3

一早就被刺骨的寒意痛醒。勉強起了牀,熱了杯牛奶,邊喝邊看窗外。窗外那幾顆大樹的樹枝上空空如也,象徵它們生命的綠色樹葉,化作枯葉,凋落了一地。一片銜着一片,一片疊着一片,不自覺地便化作了一大塊鋪滿整條街的枯黃色地毯。行人們走過這條街,踏上這層地毯,發出細微,但仍不失清脆的咔嚓聲,就像咬下薯片時發出的那種。

他們匆匆的腳步形成的氣浪,即使再微弱,也足以掀起幾片枯葉。可剛露出幾份見天日的水泥地板,很快又被從別處吹來的枯葉覆蓋。若不是知道這條繁華的街屬於一座繁華的城,單就這一個片段,這一個場景,打上“凋敝,蕭條”的字樣,也絕對不為過。“或者稱呼此情此景為“馬孔多”?”大腦裏的這個念頭還是一閃而過時,右手卻如早已預知了大腦會有此念頭一般,安靜地放在了《百年孤獨》的封皮上。若不是左手緊握的牛奶杯尚有餘温,助我抵禦寒意。我一定會被透過這書皮的,更甚於窗外的寒意狠狠刺痛。馬孔多在哪裏?馬孔多在《百年孤獨》的360頁書紙裏,在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腦海裏。在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貧窮;面對過,或正在面對思想交替的國度裏。在雨林裏,在平原上,在沙漠中,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只要那裏尚有人類存在。馬孔多,什麼都不是。馬孔多,就是一切。20xx年以來,第一次能如此用心地讀完一本書。之前一直用一種浮躁而慵懶的態度去閲讀,甚至只讀個內容簡介,上網搜個一兩句書中經典名句就算讀過了,就敢顯擺了。但是《百年孤獨》卻不容許我這樣做。從故事開篇的第一個場景,家族二兒子,奧雷里亞諾上校面對行刑隊開始,整部小説就已經像一隻深入我內心深處的小手,緊緊地抓住了我,把我一把揪進了這個最真實存在的虛幻之地。在那裏,我彷彿親身跟隨着馬孔多村的奠基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他的妻子烏爾蘇拉一起,跋山涉水,來到大澤區這片荒蕪之地,打下第一根木樁,蓋起第一座草棚,每一個家的住址,都精心安排,甚至享受的陽光都不多不少。作者在描繪馬孔多的建立時,用各種的側面描寫勾勒了一個有活力,如唐吉可德一般天馬行空的男子,和一個勤勞踏實,“耕種時從不唱一聲歌兒”的女子。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來到了閉塞的村莊。帶來了放大鏡,假牙,飛毯,銀版照相術,還有被何塞稱為人類最偉大發明的——冰塊。村子因為他的到來充滿了活力,以及荒誕的探索熱情。可馬爾克斯顯然不是安徒生,他不是來講童話的。接下來的百年紀事成為阿爾卡蒂奧家族以及馬孔多村的噩夢。家族創始人,何塞因為解不開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而發了瘋,下半生一直被綁在樹上。大兒子放蕩不羈離家出走,最後枉死。二兒子一生孤傲異常,不懂得愛,也沒有被愛過,在發動了32場起義後,宣佈與政府和談,孤獨而死。三女兒和養女,為爭一個男人而爭風吃醋,一直鬥到老死方休。本以為家族傳到了第二代,會有所好轉。可家族裏的後人,不但不停地重複以第一代人的名字命名,還一遍遍地重複着前人的悲劇。一個個或死於非命,或失心發瘋。直至家族最後的傳人,私生子奧雷里亞諾因為妻子難產而死,兒子剛出生即被螞蟻吞噬,悲憤中解開了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這才發覺,原來吉普賽人死前早已解開了家族的整段命運:家族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伴隨着家族的隕落,整個馬孔多村也在經歷了創立伊始的清貧,外來人口遷入後的人丁興旺,外國殖民勢力的投資與撤出後,最終走向衰敗,走向毀滅。馬孔多的興旺與滅亡,映射了廣大第三世界的村莊與小城鎮在20世紀的掙扎與不易。

在不開放的年代裏,他們只能與愚昧為伍。甚至把冰當做一件發明。但那時的馬孔多人是幸福的,他們戰勝了大澤區的糟糕環境,戰勝了縈繞村莊多時的失眠症。還能時不時地從同樣愚昧的吉普賽人那裏找點樂子,就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在向外國殖民勢力開放的伊始,他們享受到了現代社會帶來的一切滿足,火車,電話,照相,就業機會,當然也包括拿着留聲機,樣樣精通的法國。可是,伴隨着完全的開放,殖民者在帶來享受的同時,也和當地的政府勾結,使用極低的價格僱傭勞工。當勞工以申索權利時,狼狽為奸的政府,立馬揮起屠刀,毫不留情地鎮壓。

殖義者卻以無辜不知情者的樣子,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許下一連串空洞的美好的諾言,卻在村子遭受自然大災時,拍拍屁股收拾走人。在他們眼裏,村子就是一筆買賣,當其價值被榨乾時,殖民也就失去了意義。他們才不在乎那些原住民的生活呢。而對於政府而言,村子也是一筆買賣,政府收取大量的税金,當殖民者撤出後,這個沒有最後一點價值的村子,自然不能再勾起政府的一點慾望。他們也不在乎那些可憐的國民的生活。這樣的交易,對於殖民者和政府而言都是有利可圖的不虧本買賣。唯一被犧牲掉的便是如馬孔多一樣的不幸村莊。然而,在同情何塞家族與馬孔多村的同時,我卻隱隱地又要為他們的某些傳統而憤怒。

這種憤怒,不是憎恨,而是怒其不爭。貧窮是一種至極可怕的疾病,就像艾滋病先摧毀人們的免疫系統,使得人們即使一次小小的感冒也可以致死一樣。貧窮,先摧毀的是人的道德底線,然後,使得人們無論做什麼,都無法擺脱厄運相伴。我不是衞道士,我也提倡婚姻自由,我也不喜歡文章後半段當家作主的宗教沒落貴族費爾南達的刻板與虛偽。但是,我仍然無法接受何塞家族私生子成堆,家庭習俗。書中,幾乎每個何塞家族的男人都會有一個私生子,即使是像梅梅這樣的女孩子,也會因為青春期的衝動而養下一個私生子。而奧雷里亞諾上校更是有18個私生子,1個死於戰亂,17個死於政敵的暗殺。更讓人費解的是,烏爾蘇拉居然全部都認下,並統統養大。烏爾蘇拉是出於同情,憐憫,延長香火?我不得而知。但是,在我的國度裏,私生子遠沒有到可以正大光明地被接受。因此,我始終相信何塞家族的這一荒誕習俗,以及烏爾蘇拉的所謂寬容,完全都是出於一種因為貧窮對道德底線的長期侵蝕,而最終導致的愚昧與墮落。貧窮毀滅了何塞家族的同時,也對馬孔多所在國度的自由派義軍下了手。參加了自由派起義軍的小奧雷里亞諾想和自己的姑姑阿瑪蘭妲上牀,卻遭到了阿瑪蘭妲的拒絕。鬱悶的他問自己的戰友“我們是為了自由婚姻而戰嗎?”他的戰友回答“是,我們戰鬥是為了將來你連你老孃都能娶!”道德底線被侵蝕,直接導致了人與人關係的混亂,也間接導致了自由派無論如何革命都無法取得勝利。在那個虛擬的國度裏,自由派伸張的所謂自由猶如嬉皮士曾經鼓吹的“要不要做戰”。

性解放是自由的一大意義,但不是全部的意義,更何況他們所謂的性解放,是連老孃都可以娶的極大解放。相信但凡還相信人倫綱常的家庭都不會給這樣的派系投上一票的。歷史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何塞家族和馬孔多村,只留下了一地碎片,一地血肉,一地孤獨,等待着螞蟻來覓食,等待着詩人來吟誦,等待着後人來重複。馬爾克斯成功地描繪了一個時代,一羣人的生活狀態。看着他們,就不得不聯想到自己所處的世界,這個真實的世界。不禁要問:當我們因為貧窮而愚昧,又因為要擺脱貧窮而不擇手段時,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社會距離馬孔多又還有多遠呢?君不見,那個百年孤獨的詛咒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正時刻地懸掛在我們頭頂。街上,枯黃的樹葉被清潔工人掃去了大片,但是我分明看見更多的枯黃樹葉早已蠢蠢欲動。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4

有一位作家曾説過,人生來就是孤獨的。

在拉美文學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一位哥倫比亞著名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其對現實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訴説,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這一文學流派,也因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他的《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布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貢多的鄉村發生的大大小小,平凡但足以震撼人心的故事。“這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經看到過,也早已知道!”這是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閲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所説的。整個拉美的近代史,從這句話開始就陷入了循環的怪圈中。

讀這本書,整個人似乎都被孤獨感給包圍着。全書的主題是孤獨,孤獨的對應是愛。但是在這部小説中都沒有類似的描寫,書中的主人公或者是在逃避愛,或者是被命運捉弄而沒有能夠得到愛。書中描寫的最突出的就是不同人物的命運。不同的性格對應着不同的命運。他們都逃不了命運的安排。連同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才在那棵樹上死去。馬貢多的文明也隨之消失了。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孤獨是需要摒棄的。人與人之間少了猜忌,少了勾心鬥角,多了信任多了友善,自然孤獨會被驅逐一邊。也不至於出現書中的最後一個場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羣螞蟻吃掉。也不會出現清zf閉關鎖國遭受的滅頂之災。也不會出現左傾右傾內戰。

拉丁美洲,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的地方。與歷史一般的不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故事的內容。我還沒有真正看明白這本書。等幾年後我在重新去看這本書,收穫到的或許不僅僅是這些浮於表面的東西了吧。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5

我無法像他們一樣,那麼深切的去歌頌《百年孤獨》。任何一本書,在我這裏,就是一面鏡子,照見自己的同時,也照見了我們習慣漠視不見的事實。我在想,那些人他們悲慼的命運。他們曾經那麼努力執着、那麼奪目,卻有一個那麼荒誕和無聊的晚年。我由此又產生了害怕,怕我有生之年,來不及真真切切的保護我的父母,在物質上滿足他們,在精神上支撐他們。

我也深深的瞭解到一個現實。一個人,在有了愛和理想的時候,就有了孤獨。我們愈愛,便愈發孤獨。

那麼,今天這個日子,於我,雖然是一年中的唯一,但終歸不會圓滿。《百年孤獨》的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人,他們的人生全部由童年決定,某一幕某一瞬間,就已經影響到了他們這豐富而漫長的一生。走到最後,能憶起來的,也不過是那一瞬間的景象,只不過那一刻,已不帶任何情感,就好像,那一刻一直跟在他身邊,而他,才是一直迷失的人。

我希望我能不像他們一樣,在生命的進程中,執着於最初的不圓滿,一直迷失下去。

打開那顆心,擁抱這世間的好,做個註定不圓滿,卻滿足幸福的人。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6

《百年孤獨》是一部深思、靈感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但當你讀完她,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勝的原因吧!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苦苦在世上掙扎,人們渴望真情,但是怕孤獨的恐懼又無時無刻的侵襲人們的孤獨,讓人倉皇不安,讓人為了逃避恐懼而越來越遠。一本《百年孤獨》,一個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百年的歲月,如同長江黃河滔滔如流,最終在百年之中,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終點回到起點,社會的發展,家族的變遷,都畫着一個圓形的軌跡。

孤獨的宿命圍繞着這樣一個家庭,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預示着他們相同的命運。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每個人的精神歷程都是一個圓,他們從小就孤獨,冷漠,古都似乎是這個家族每代人共同的特點,成如小説中寫道: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着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地沮喪,他們又以不同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説,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終點最終回到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涼。

讀這樣的小説,感覺就像看作者站在一個高的平台上,去俯視整個布恩地亞家族的命運,聽作者講述一個已然逝去的故事。隔着距離從外看馬貢多,無論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是一個孤獨的島嶼,而湊近了看家族七代人的悲歡離合,便可發現一個個更為悲涼的孤獨的靈魂。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儘管很多認為打破孤獨進行種種艱苦探索,但由於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後終以失敗告終,如書中烏蘇拉在非常孤單之時,只好去找她那不中用的被人遺忘在慄樹下的丈夫,對他説:你看看這個空蕩蕩的家吧,看看我們那些散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兒女吧,咱們又像當初那樣只剩你我兩個了。而霍基?阿卡迪奧對她的悲歎卻是充耳不聞,她這些話好象是在講給一個死人聽,對於烏蘇拉來説,豈止只是剩兩人,其實只是剩她一個人孤獨的生存着。生性孤僻的阿卡迪奧,在他生命的最後兩個小時,他童年時代就一直折磨着他的恐懼突然消失了,在對人生的回顧中,他終於明白自己是很熱愛過去最北他憎恨的人們,面對死亡,他感受到的不是害怕而是懷戀,他似乎時有所覺悟了,或許那種一之折磨他的恐懼便是對孤獨的恐懼,人的存在就是選擇,就是選擇他的獨特生活行動的方式,一直以來他都試圖以自己的方式驅散這種恐懼,但最終未能如願。

馬爾克斯在談及作品中人物孤獨性時,他説過: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這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他希望於整個民族的團結。布恩地亞家族都不懂愛情,不通人道,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祕密他們的孤獨並不是擁有真理的靈魂而具有的高潔峭拔,因不能與人分享智慧的快樂而孤獨寂寞,而是由於與愚昧並存的感情的匱乏所造成的日常生活中的心與心的離異與隔膜,這樣的孤獨竟可以將一個昔日曾經繁華的小鎮最終消失。在此,馬爾克斯是告訴人們,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着一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只能與貧窮、愚昧和落後為伍。這樣的作品現在讀來仍有它的意義,在一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固守着一份自己的孤獨,事實上,這種孤獨會使人走向冷漠,最終如馬孔多城一樣灰飛煙滅,消失於無形。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7

這個週末沒有回家,待在學校看書,近日把加西亞·馬爾克斯最富盛名的一本書——《百年孤獨》看完了。看書的開始就對這本書的名字產生了很濃的興趣,百年的孤獨,而人的一生不過百年。

書裏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家族的故事——布恩地亞家族,一個小鎮的故事——馬貢多鎮。布恩蒂亞是一個很大的家族,從第一代到第七代,而家族人之間的關係卻混亂不已,看書的時候我的心不止一次的感到羞恥和冰冷,無論是父母、夫妻、兄弟還是姐妹之間都沒有感情(有也只是慾望),所以人人孤獨終老。

你不斷地為書中的人歎息,為他們的愚昧無知,冷漠自私和那讓人恐懼的慾望。其實他們之中也不乏聰明、有創造力(雖然有時很荒誕)並且無比執着的人,可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有的人是在半路上迷了路,不記得也不想回來了,有的是對自己所追求的並不信任,半路放棄。

書中有很多魔幻的情節,作者在想象力天馬行空的時候,還能對家庭瑣事娓娓道來,把握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角色的性格,書中寫了家族中的很多代人,而且後幾代幾乎都是以祖輩的名字命名的,但作者沒能讓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搞混人物。在作者創造的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似乎沒有“乾淨的愛”和“完美的人”,甚至是醜陋無比的,他就這樣把人性最壞的一面赤裸裸地呈現在你面前,讓我這個在二十一世紀看慣童話和美好結局的人一時有點難以接受,讓我在看到最後結局的時候冒出了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噢,這就是個活生生的悲劇!”的確,這個家族(甚至於這個小鎮)沒有一個人的結局是好的。當然,大家都説這是拉丁美洲歷史的縮影,被新世界隔離在外,最後消失在這個世界了。大的歷史背景我並不看重,我更為看重的是書中人性的刻畫。我想再過幾年後人生閲歷豐富後來看這本書應該會有更深的感觸吧,希望能走好自己的路,就算迷了路也還能記得回家的路。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8

從《百年孤獨》這本書的背景去看,又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孤獨。當時恰逢哥倫比亞內戰,數十萬人喪生,主人公佈恩迪亞上校也是在這個時代造就的英雄。戰亂必將使人流離失所,孤獨隨之而生。

那個時代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在作者的刻畫中以另一種形式,無形地抗議着這一切,然而最終無法擺脱的還是孤獨。在那個時代,儘管有人掙扎着去打破這份孤獨,但終因無法凝聚成一股力量而告終,走向失敗。誠然,孤獨是導致一切惡果的導火索。作者希望廣大拉美人民可以團結起來,戰勝這份孤獨,讓團結的力量促使拉美地區也投入現代文明的順流之中,順流而上,並非逆流而下。不被世界所孤立,傲立於文明發展的大潮之中,打破封閉,展開新生活。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唯有孤獨永恆。作者所説的這句話並非絕對,放眼未來是正確的,而孤獨並非永恆。竭盡所能,擺脱孤獨,縱使一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難敵全軍萬馬。在整體的推動下促使個人的前進,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部分,也正有了整體,個體才不至於太孤獨無助。這也正是中國不斷向前邁進的原因之一。

有人問作者馬爾克斯,在你這本書裏,狂熱昏憒的總是男子(他們熱衷於發明、鍊金、打仗而又荒淫無度),而理智清醒的總是婦女。這是否是你對兩性的看法?而馬爾克斯則回答,我認為,婦女們能支撐整個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壞;而男人們只知一味地推倒歷史。到頭來,人們是會明白究竟哪種做法不夠明智的。

我想,不是因為革命起義的危險,馬孔多四年多連綿不絕的大雨,還是男男女女的畸形愛戀,而是害怕自己無法忍受像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覆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不停做壽衣,庇拉爾·特爾內拉在與不同男人的糾纏中麻醉自己的那種孤獨。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9

西班牙語為世界奉獻了兩部偉大不朽的鉅著――塞萬提斯的《堂吉柯德》和這部《百年孤獨》,穿越三百五十年的光陰,隔着那曾被哥倫布征服過的茫茫大西洋遙遙對峙。作者虛構了一個叫做馬孔多的小鎮,描繪了在這個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蒂亞家族百年的盛衰史。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説,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正如最初楊修向我推薦這本書所言,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得讓你覺得害怕的,而書是本很具親和力的書。

全書的脈絡十分的清晰。一口氣讀下去,讀到奧雷連諾上校冷靜對準備起義的自由黨人説“你們不是戰士,只是屠夫”,讀到憂鬱的意大利樂手克列斯比在瘋狂的彈了一夜的大提琴後割腕自殺,讀到阿瑪蘭塔變態無恥的苟且活着,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姐姐也是自己的情敵編織殮衣,讀到第十七個小奧雷連諾躲過數十年的追殺,卻被家人拒之門外,最終逃不掉額頭被釘死的宿命,讀到那裝滿了兩百節車廂的死屍被倒入大海……會悚然驚覺,經過了開頭幾節的艱深滯澀,寫到那裏已經是酣暢淋漓,彷彿馬爾克斯十八年的悄沒聲息的創作磨練將所有的情節渾然一體,所有的情感在這一瞬厚積薄發不可抑制。我感覺自己似乎身處一個黑暗的隧道,面前是一個似乎無所不知的老太婆,説着自己的往事,那麼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在平靜的語調中娓娓道來。你被每一個情節震撼,但是你能隱隱約約的清楚其實所有的事情都已註定,似乎每個人都被一個線牽引着無法偏離軌道。她偶爾會透露一些宿命的跡象,比如皮拉?苔列娜用來算命的紙牌,奧雷連諾上校對死亡的預感,羊皮紙上的梵語密文;但是,這些宿命的暗示卻被那些自認為清醒的人們當作瘋子的澹語和夢囈,而那些真正清醒的人從中得到的卻是更加無邊無際的絕望和痛苦發現自己的孤獨和苦難是不可避免,

無論你是否努力去抗爭都擺脱不了的絕望和痛苦。讀着讀着,你會被這種悲觀的念頭擊潰,會傻傻的想人生就是這樣,一切的命運都沒法改變,難道這樣就不要活了嗎?人生的好處何在?如何才能擺脱這宿命的孤獨?當我最後讀完這本書,合上之後唯一的念頭就是走出門外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我需要應對陽光來證明自己其實剛才只是做了一場惡夢。雖然走出去之後,我看着屋外的天空,怎樣也想不起到底是上午還是下午,但仍然覺得很幸運,真的是一種解脱,從惡夢裏驚醒的感覺,一種逃離死境的慶幸,一種劫後餘生的喜悦。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10

讀完,心裏留下點點的回味:一片土地—馬孔多、一個家族—七代人的掙扎輪迴、錯綜的性、情關係和因此衍生的家族;最難記得的是不同的音譯人名和同一名字下不同的人…

對拉美史沒有什麼概念,也不知深層代表着什麼,所以也沒有讀出拉美的味道。故事本身沒有太吸引人的地方,反倒是讀完後對人物關係的理順越品越有味道,家族和馬孔多生、住、壞、滅越品越有味道。

烏爾蘇拉,家族“生”“住”的,第一代開創者,除了給下一代以生命外最偉大的任務便是創造了家族物質基礎與精神傳統,但對不能把握的事也顯出了家族衞道者的無力,最諷刺的是再烏爾蘇拉人生的最後卻被後代們塗鴉式的玩弄了兩年。她盡責的愛着每個子孫,創造了家族的小生意,蓋起了家族的大房子,佈置了房子的一切,全力維繫着家庭的血脈;在不損壞家族榮譽的情況下給他們的自由空間,堅持着生活習慣,就在阿爾卡蒂奧自由派獨裁當道時也堅持彌撒等;她致死保護着陌生人的金幣堅持着信譽。生命將近時,她隨盲,卻仍努力的去為子孫犧牲奉獻着,在被後代塗鴉的玩弄了兩年後,生命在迴光返照似的再次努力後結束,並致死保護着家族的榮譽—沒有因困窘説出金幣的下落,最後以回到嬰兒大小的死亡方式死亡,也值得人深思的。她的兩個兒子:一個周遊世界,卻帶回了放蕩與混亂;一個想奪取自由,卻得到延綿的戰火與無盡的迷失。

庇拉爾·特爾內拉這個為家族誕生了第三代子嗣的女人,卻是家族“壞”的開始,她不羈的笑聲、理不清的性關係、身上煙味、紙牌算命…都是被烏蘇拉爾拒之門外的原因,但她卻孕育了家族的第三代的生命,卻也見證了第三代的橫死。她的第一個兒子—不知身世的兒子阿爾卡蒂奧—險些釀成母子不倫,此外,阿爾卡蒂奧還是一個在自由派下徹底的殘忍獨裁者,後死於保守派下;第二個兒子,知其為母的兒子奧蕾莉亞諾。何塞又一次出現了姑侄不倫的苗頭,橫死於亂軍中;好在兩次不倫都被拒絕,不然家族的滅亡會來的更早些。

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阿爾卡蒂奧之妻,這個為50比索而奉獻自己的女人孕育了第四代,延續着家族的“壞”。她的兩個兒子,在名字與第二代互換的情況下集成了第二代兩個祖先的事業,奧蕾莉亞諾繼承了不勞而獲與無盡的享樂;阿爾卡蒂奧,則繼承了對自由的追求與迷失。

真正的“滅”始於費爾南達,這個生活在父母給予的世界的女人,在掌控了家族的生活後,便將家族拖入了無盡的深淵。相對於烏爾蘇拉,她沒有給子女任何自由,她設計並安排着子女的一切,卻收穫了最惡毒的結果。而,佩特拉·科特斯—奧雷里亞諾第二之情婦這個烏爾蘇拉式的人物,卻被命運拒於家族之外,以“令人不解”的方式供養這家族,但也沒有組織家族的幻滅。費爾南達的子女沒有任何自己的追求,知識她幻滅家族中的工具,梅梅的兒子與烏爾蘇拉。阿瑪蘭妲(這個名字基本代表了這個人的命運,返回馬孔多的開始,她便如烏爾蘇拉似的要重振家族與馬孔多,但接下來便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阿瑪蘭妲,完成了對愛情的追求,只不過致死,她也不知道那是“不倫”的愛情)最終在不倫之愛中結束了家族…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11

拉丁美洲作家馬爾克斯的名字是和魔幻現實主義聯繫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獨》就是他展示其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的代表作。讀過他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極善用絢麗而無羈的想象構造出一個彷彿神話中的世界。

馬爾克斯幼年生活於哥倫比亞沿海小鎮。外祖母在夜間經常為他講敍民間傳説和印第安人的神話。反映於創作之中,就是他那種“幻想而又不失真”的魔幻風格。

《百年孤獨》還是馬爾克斯採用外祖母那種“不動聲色的講着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方式進行創作的第一例。為了這個漫長的“百年故事”,他想了十五年,而後因為目睹一個老頭帶着一個小男孩去見識冰塊(那時候,馬戲團把冰塊當做稀罕寶貝來展覽)的場景而開始動筆,《百年孤獨》使他真正享受到寫作的快樂。而他往往十分重視小説的第一句話,因為他認為這決定着全書的風格、結構,甚至篇幅,故而《百年孤獨》開頭的這第一句話也同樣含有這種神祕的信息:“多年之後,面對槍決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人們為此發明了一個新時態名詞“將來過去式”來為之命名。馬爾克斯真正動筆寫作《百年孤獨》僅花了還不到兩年的時間,然而這之後他就引起了世界文壇的一次“性”的事件,魔幻現實主義的“蘑菇雲”讓全世界的讀者為之震撼不已,痴迷而吃驚。

《百年孤獨》中講敍的一切都具有令人不敢置信的奇妙效果,其中糅合着印第安人的傳統信念和意識,比如認為人的死亡是因為河水或石頭在召喚人的靈魂等等,以及阿拉伯的神話。在小説中,萬物有靈,人鬼共世,時空上則迂迴,迷離以表現人生的輪迴,他還相信預感和預示的作用,以此為以後的故事發展埋下種種神祕的伏筆。

《百年孤獨》被評論界贊為“二十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最傑出的長篇小説之一”。其作者馬爾克斯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拉美小説界的“掌門人”。

《百年孤獨》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最著名的代表作。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12

孤獨的結尾正如孤獨的開始一般巧妙,從近親結婚生出豬尾巴的恐懼開始,從盡情歡愉的不倫之戀生出的豬尾巴結束,尾巴頭尾巴尾連成了一個孤獨的世紀。從何塞.爾卡蒂奧.恩迪亞紮根馬孔多的孤獨,到奧雷里亞諾不勝神話的孤獨小金魚,到阿瑪蘭壇守望着自己處女之身的孤獨縫紉機,繼而烏爾蘇拉持家有道百年飄搖的孤獨,還有老僕人一言不發地收拾到一言不發離開的孤獨,還有梅爾基亞德斯的鬼魂守望自己寫下的還未被揭示的預言的孤獨,還有那些各個角落歡愉或沮喪的孤獨身影。孤獨千奇百怪,理由萬千不同,沒有誰的孤獨誰更優誰稍劣,只有存在形式的無奈和本質孤獨本性的膨脹發展。

感覺讀完腦中倍感混亂,理不清任何一條線索可以充當這本書的主線。剛以為這是主要人物的時候他就不合時宜地死了,剛以為這是無關緊要的馬上就要消失的任務卻又苟活了百年看盡了無奈享透的孤獨,剛以為讀懂了這部分的孤獨卻又有更巧妙形式的孤獨人物帶着更巧妙的孤獨故事竄出。最後,真的走到了百年,孤獨也帶着詼諧帶着奇妙帶着荒誕帶着沉重的孤獨感走向了颶風的終結。

孤獨是最難以詮釋的感受,也是最籠統、最複雜的體驗。唯一與之近似的或許是愛情,而排除荷爾蒙因素和基因攜帶的本能,愛情也註定是由孤獨所催生。

孤獨教會人們生存所需的一切,指引人們閲讀、思考、齟齬獨行,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和短暫,把握着每個人的命運走向。但或許更多的,孤獨會為我們帶來一種不易察覺的、微妙的快感,正是這種快感使孤獨具有了莫大的魔力。

在那些成長的歲月裏,孤獨是每個人精神的毒品,是一種想要擺脱卻無法擺脱的愉悦。孤獨會讓人痛苦,痛苦催生敏感,對世界與自我存在的敏感。如同用傷口感受冷風的流向,孤獨的痛苦能讓人在虛幻的一生中感受鋒鋭如刀的真切。當這種敏感成為習慣,孤獨也將不再是痛苦的來源,它是人存在的證明,是存在的形式,是一片澄澈的真實感,妙不可言。

在我看來,人最大的快感不來源於感官,甚至也不來源於精神,它源於“活着”,純粹而清醒地活着。

活着,是最大的快感,也是孤獨的真身。

《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是因為它未曾在“孤獨”的表象上傾注一字,而只是將沉悶的“活着”娓娓道來。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複、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着”是所有情節發生的唯一起源。為了尋找活着的可能,為了尋找活着的方式,為了尋找活着的意義……為了活着,一個生存在地球角落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之中上下求索,按照命運的規劃忙碌。

有趣的是,這並不是一個悲劇。

書的內容如果除去荒誕奇妙的羊皮卷,除去家庭裏不斷飄蕩又不斷思考的魂魄,除去埋於地下的七千二百四十一枚古金幣,除去放蕩不羈的亂倫戀和縱情聲色的放縱外,實際上就只是一個家族從開始、到壯大、到完結的故事。如此看,很簡單卻也很無趣的。裏頭有趣的就是那些千奇百怪的孤獨形式,還有沒有傷感的離亡和沒有快樂的出生,當然還有放縱卻不覺有違道德的情愛縱慾。

如果還有,就是馬孔多變化的歷史。從二十一對夫妻披荊斬棘穿越大沼澤之地,試圖發現東之大海,卻最後絕望地放棄夢想駐紮在這片離大海只剩兩天路程的不可思議有着西班牙大航艦的着魔叢林之地。然後紮根,繁榮,跟帶來飛毯、魔冰、巨人、鍊金術的吉普賽人交流,卻不知道走兩天路去發現一個什麼都有的城鎮。當然,最美好的階段就是完全斷絕聯繫的、唯有和吉普賽人交換驚喜的美好村落。可是,烏爾蘇拉發現了路帶來了商隊後,也帶來了自由黨和保守黨的戰爭,帶了鐵路,帶來的家族的繁榮,也帶來的壟斷,帶來了死亡和壓迫,帶來過期待,帶來過時髦和迷醉,卻不論帶來什麼都擋不住孤獨的滋生和擴散,一如在那個最初的夜晚麗貝卡帶來的失眠症一樣,讓每一個家族的人都沒有好受過。

噢,除了那個小仙女一樣的智慧的蕾梅黛絲,會一絲不掛的出現在受驚且痴淪的異鄉人面前,會不守繁文縟節地自由自在,會預言偷看洗澡的人隨後的死亡,更神奇的是,會帶着一牀天鵝絨的真絲白被如天使一樣地飛走在人們的希望和永遠的記憶裏。唯一一個不守孤單感傳染病的人似乎就只有她,永遠帶着最亙古的美麗和最高遠的智慧離開了這個一開始就不屬於她的百年孤獨之地愛。

説完了她,説完了這份無法描繪的美麗,這個家族悲哀得只剩下説不盡的孤獨。我也在不經意、不情願之間比對了他們的孤獨,也認識了自己的孤獨並非無由的作態,也並不無奈的悲哀,始終相形見絀,相形有愧,相比難忘。

但我有理由相信,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甚至馬爾克斯本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快感,孤獨的快感。在二十多萬字中,出現最少的,是眼淚;出現最多的,是希望與歡樂。在孤獨中,每一個小説中的人物都找到了“活着”所需要的一切,他們不是哲人,不是思想者,卻做到了哲人和思想者都難以企及的程度——看透這個世界,並且活下去,直至死去。他們不滿足於肉體的存在,而追逐精神獨立的快感,追逐一種自身與世界的微妙平衡。對於他們中的每個人而言,世界或許簡單之至,或許複雜至極,卻都無一例外的是身外之物——這是一羣自我存在的生命體,因為存在,所以孤獨。

他們遠離了故鄉,遠離了熟悉的一切,遠離了屬於那個時空的一切常規,選擇了一條痛苦卻又妙不可言的、只屬於自我的生存之路。他們彼此之間不曾有絲毫的理解,更不為外人所明白,卻又深深地感悟到了自己生命的要求。

百年之中,每一個家族成員都因“活着”的選擇而陷入深深的孤獨,卻沒有一個人因為孤獨而痛苦。在孤獨中,這些平凡人獲得了一種意識的覺醒,一種冥冥之中出現的引力以不同的方式吸引着他們每一個人,走進了這個虛構卻又無比真實的世界。血緣的紐帶並不是維繫家族的脈絡,“孤獨”才是這個家族唯一的標識。這也許就是《百年孤獨》中那些魔幻情節發生的確切答案:一切皆是孤獨的快感使然。

所以他們披上了“魔幻”的外衣,選擇了常人無法理解的行為,選擇了牢牢抓住宿命中的孤獨,用孤獨的方式去捕捉活着的快感,一種生命中唯一真實的體驗。那種莫可名狀的慾望使這些由文字構成的形象在虛幻的情節中真實無比,而馬爾克斯之所以會在上校死後伏案哭泣,是因為他才是這孤獨家族中僅存的一員。

一個人最純粹、最強烈的情緒和感受,只會出現在兩個時間段:幼年和老年。前者是序,後者為跋,中間的所謂人生經歷,是漫長的驗證與積澱,精彩,卻不免主觀和失實。所以,在老年到來之前,童年的體驗將是每個人僅有的“真實”,是相伴一生、塑造一生的靈魂素材。所以,我們的人生不是用粗糙有力的雙手建築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是用稚嫩的手指隨意搭起的幾塊飄搖的積木。在那些積木中,我確信有一塊是“孤獨”,每個人都有。所以,如果讓我推薦一部名著給一個剛剛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時,我會推薦這本《百年孤獨》。讓一個人學會什麼都不會有讓他學會孤獨來得實在和重要,在孤獨中獲取快感是生存的必備能力,在孤獨中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

世界如海洋,吾等如水滴,融入大海之時水滴就已不復存在——我們就已“死去”。所以,孤獨的一滴水,才是我們“活着”的形態。如歌所唱,“我們生來就是孤獨”“我們是這美麗世界的孤兒”。生來孤獨是註定的,而隨後活着的歲月中,孤獨卻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孤獨的快感,大多數時候,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我想,這是一種悲哀,一種遺憾。不過也好,有了孤獨,似乎才會一如每一代人中始終會有的拿一個深深閉門於梅爾基亞德斯房間潛心研讀羊皮卷的孤獨者,不致於迷醉於夜夜笙歌的宴會之間,不致於迷惘於左右矛盾上下猶豫的悖論裏,不致於陷在自己“臆想”的卻也是真實世界而聽不到諷刺的笑聲和側視裏。

《百年孤獨》讀書心得感想2023 篇13

前幾天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直打算寫篇讀後感,苦於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

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説,是非常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同,百年孤獨裏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為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為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己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後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比如阿蘭瑪塔;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蘇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比如我的上將奧雷良諾。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着着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為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後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着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羣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羣裏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下午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