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通用26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

當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彷彿進入個全新的世界,裏面講了一個少數民族——回族。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的傳統風俗......書中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通用26篇)

作者對此書結構的安排也別具特色,作者在這一章寫當今,而後一章又開始着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説寫作的一些結構、佈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還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稱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

從這本書的書名即可分析出結局藴含着悲的意味。的確,結尾令人結尾慘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間的愛情令人感慨,令人憐憫,但卻陰陽兩隔。這是愚昧的封建禮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悲劇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天星跟容桂芳的愛情也沒有結局,這難道僅僅是樑君壁的錯嗎?不,這是整個封建社會遺留的弊端,是封建禮教的思想侵害着沒有思想的樑君壁!

新月渴望母愛,打從記事起,她就沒有享受過,幸好有一個疼愛她的姑媽,才讓她隱約感受着母愛。照片上的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那樣的冷若冰霜,她多麼渴望母親能給她一丁點的愛,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實確恰恰相反,“母親”反對她上大學,反對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談戀愛,甚至在她病危之即,還去刺激她。處處表現自己是為了維護自家的名譽跟對穆斯林的虔誠,但這一切讓新月發出“她是我的親媽嗎?”的感慨,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問她的父親,韓子奇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親生母親寫給新月的信。“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來後會怎樣哭叫着尋找媽媽......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看到這裏,我也為之動容了,不知不覺也已淚流滿面,書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聲,新月想向母親傾訴這十幾年對她的思念跟內心的苦悶,但由於體力不支,頓時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這兒我不禁為新月的悲慘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樣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她對學業是那麼充滿嚮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語系。她對每個人都那麼好,幫助寢室裏英語差的羅秀竹。但她的心臟病把這一切都毀掉了,父親姑媽的疼愛,哥哥天星的關愛,楚老師的支持,並沒有讓韓新月自暴自棄,而是積極的於疾病做鬥爭,可命運就是這樣,從不眷戀人,還是讓這樣一個單純善良的人留有遺憾的離開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棄過對於愛,對於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終卻無法逃脱命運的束縛。

擁有生命,便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翁相比,我們不都很幸福嗎?最起碼我們擁有着寶貴的生命,這便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還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苦惱嗎?還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煩惱嗎?珍愛我們的生命,樹立我們的信心,相信沒有過不了的砍,沒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2

一如從前般,還是歷經了數月終於看完了這本在案頭堆放了很久的《穆斯林的葬禮》,説它是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學作品確不為過。

掩卷,久久沉思,雖然穆斯林文化是我從未涉足過的陌生領域,可文中那些人物的形象卻那般豐滿的躍立心中,那個將玉視為一生的執着的樑亦清,是不是也是穆斯林文化中的一份象徵?

師傅樑亦清在畢生鍾愛的事業裏倒下了,那麼韓子奇呢?他只能忍辱負重的去挑起那一切,還有師母,還有師妹樑君壁和樑冰玉等着他去保護。特定的條件下韓子奇與君壁相濡以沫一起挑起了樑家”玉“的事業。而至最後繁衍出來的糾糾葛葛卻又不知在穆斯林的文化中代表着什麼?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3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些頭上纏着白布的阿拉伯商人來到了東土大唐,他們習慣了神州大地的水土,在這裏娶妻生子。元朝的官方文書稱他們為“回回”,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幅員遼闊的中國,是漢人長期生存繁衍的地方,“回回”畢竟是少數,他們不斷地被遷徙,甚至被征討,被殺戮,他們頑強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信奉着自己的主。他們相信人生有“後世”,相信“末日審判”,每個人的靈魂被接納進天園或是被投入火獄,一切將由真主判定;他們相信善行必定得到報償,邪惡必定受到懲罰……

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中,有十個民族是穆斯林。

今天,我們將隨着回族女作家霍達寫的《穆斯林的葬禮》,走進穆斯林莊嚴而新奇的世界。它像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這是一部穆斯林聖潔的詩篇,充滿着悲劇的美感。掩卷沉思,餘韻繞樑。

圍繞着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和楚燕潮等一系列文學畫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羣像,款款向我們走來,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玉,象徵着財富、身份和地位。月,象徵着純潔、善良和明鏡。女作家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説。講述了一個玉器世家三代人的盛衰,命運的跌宕沉浮及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故事發生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在磨磚對縫的灰色磚牆簇擁着懸山似的門樓裏。門扇的中心部位,是一幅雙鈎鐫刻的金漆對聯:“隨珠合璧,明月清風”。

這是一曲穆斯林人生的詠歎。這是玉的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

本書氣勢恢宏,時代背景有殃及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世界大戰;有《何梅協定》、《秦河協定》簽訂時幾千名北大學生的遊行示威;有解放後--時期沉重的背影。

這裏有北大的舊址-----燕大的湖光塔影,有倫敦渾濁的泰晤士河,七十米高的威斯敏斯教堂及作為全世界標準時間的格林威治鐘聲。

在樑玉清的玉作坊裏,我們看到他彎着腰,流着汗,不停地磨着各種玉器。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那艘“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了。船身浮在波濤之上,船頭高昂,船樓巍峨,甲板、絞盤、鐵錨歷歷在目。連天的海浪,流動的雲彩,海鷗翱翔其間,星月出沒其裏,鄭和和文武百官各執其事,活靈活現。彷彿五百年前那震驚世界的航海奇蹟又重現了!可惜還沒有完成大作,樑玉清就勞累成疾,抱憾而去。他的徒弟,韓子奇,責無旁貸地挑過擔子,繼續着他偉大的未竟的事業。

於是,在“覽玉盛會”上,我們看到了每個朝代琳琅滿目的玉器,那翡翠綠如翠羽,白玉白如凝脂,瑪瑙赤比丹霞,青金石藍似晴空,碧璽豔若桃花,交相輝映,燦爛奪目。跟隨着“玉王”韓子奇,我們乘坐英國客輪“海豹”號離開上海外灘,穿過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進入孟加拉灣,最後來到了大不列顛島。他是為了保護整箱的玉而離開妻兒,遠涉重洋逃到英國的,玉就是他的命。這些在希特勒的殘酷戰火中九死一生的寶玉,顛沛流離,伴隨了韓子奇坎坷的一生,他也為之奮鬥了一生,然而最終逃不過十年浩劫被全部摧毀的命運。

“一羣身穿軍裝、臂纏紅箍兒的陌生年輕人衝進了“博雅”宅,搗毀了木雕影壁,塗黑了抄手遊廊上的油漆彩畫,砸開了“密室”的門,把裏面的藏品洗劫一空!這個漏劃資本家,私藏着這麼多值錢的東西!年輕的紅衞兵其實不知道,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國寶,任何一件都堪與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的藏品媲美!”

玉的悲劇,同樣在主人公身上體現。北大的優秀學生韓新月與年輕的老師楚燕潮純潔地相愛,楚燕潮深情地對新月説:“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輝映,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説: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把他們分開了!”新月患有嚴重的心臟病,不得不離開她心愛的北大學校,然而這並沒有阻止楚燕潮愛的腳步。他悉心照顧她,給她春天的希望。他們的愛情正悄然萌芽,卻被新月的母親-------那位撲朔迷離、似親生非親生的母親無情地斬斷了。因為楚燕潮是漢人,回回是不可以嫁給漢人的!宗教的威嚴、人性的真諦在這裏碰撞,遭遇了無比的困惑!純真少女的愛心像一塊無瑕之玉一下跌的粉碎。他們是那樣的絕望,新月的病情開始加重……

本書最大的懸念便是韓新月的母親-----樑君壁,她表面上顯露着壓人的威勢,其實內心隱藏着一腔悲痛。有時自私,有時無奈,在愛與恨中苦苦守着這個完整的家。當看到她對待女兒新月時好時壞的矛盾態度中,我們和新月一樣,產生了疑惑,她是誰,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家有着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作者故弄玄虛,賣弄關子,牽引着你一步一步地往前看,不能遺漏任何章節,直到最後結尾,才真相大白,原來新月不是她的親身女兒,是丈夫和妹妹的孩子!結局是令人震撼的,但也是悲情的。韓子奇與樑冰玉有着深刻的愛情,但最終躲不過世俗、倫理、道德的偏見,他們天各一方,永遠分離。只有遺憾的淚水伴隨着他們一生一世。

新月死了,她的死是祝英台的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令蒼天泣血,萬物悲憫。她臨終前終於弄清了自己的身世。她化為一縷月光,飄飄渺渺,緩緩升騰,她想去尋找自己親生的母親。啊,母親,照片中的母親,是多麼慈祥美麗。

清真寺上空的紅燈亮了,成千上萬的穆斯林都在仰望着天上的新月。神情肅穆的阿匐和鄉老,在“伊瑪目”的率領下緩緩走進“博雅”宅,為新月舉行葬禮。新月躺在“旱託”上,接受最後的洗禮。

“啊,安拉!你賜福於穆罕默德和他的追隨者吧!就像你賜福於易卜拉欣和他的追隨者一樣!你確是應當讚美和稱頌的!”

“啊,安拉!寬恕我們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教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他死於信仰之中!”

穆斯林共同默默地為亡人祈禱。

穆斯林的葬禮,肅穆,莊嚴……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4

案頭擺放了一個月的《穆斯林的葬禮》終於翻到了最後一頁,我目光貪婪地看完了最後一個字,終於合上了書。內心卻久久不能平復。

我閉上了眼。

那是有關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整部小説的構思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錯,最終匯合在新月的身世上……

玉,是父親,韓子奇。

他對玉的愛,讓他離開吐羅耶定,離開那條去聖地麥加朝聖的路,留下當樑亦清的學徒;他對玉器的愛,使得他和師父的大女兒璧兒的婚姻,成了理所當然。然而,這樣的婚姻是沒有愛情的。直到動亂年間,他被迫和小姨子玉兒一起去了英國,兩個漂泊的靈魂在患難中產生了感情,並有了愛情的結晶——新月。可是這畢竟是一段不該有的感情啊!回國後,他無法面對等候他十年的妻子。最終放棄了愛情,沒有和玉兒一起去英國,玉兒也無法接受這個有瑕疵的愛戀,在韓子奇苦苦哀求下,留下了女兒新月,遠走高飛他寧可守着有名無實的婚姻,寧可瞞着女兒的身世,守着他心愛的玉和他心中的那一輪皎潔的新月。

他是玉王,他為了自己的玉得到了許多,卻又捨棄了許多,孰不知,他到底是值還是不值。

月,是女兒,新月。

在她與她的老師楚雁潮剛擦出一些愛情的火花時,她的生命也在悄悄地流淌。這段愛,這段和自己的老師產生的愛,這又是不被允許的。可是這段愛,又是那麼美好,那麼純淨。當他們知道這段愛是一定會被死亡中斷的愛時,他們不怕了,不再隱藏自己的情感了,他們連死都不怕,何須隱藏。可是他們還是無法在一起,因為他們之間有一條大海:民族的差異。這使他們只能隔海相望,無法跨越。

當死亡來臨時,那飽含深情的吻,是初戀的吻,亦是訣別的吻。

死亡可以奪取性命,卻阻止不了愛情……

這本小説寫得很真實,好像故事就發生在我的眼前,讓我親眼目睹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讓我身臨其境,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快樂和痛苦,卻只能看着,無力改變這些愛情悲劇的結局。

幾代人的愛恨情仇,在新月身上消散。而新月也用她的愛,譜寫了一篇悽美的愛情詩篇,用她的生命為詩篇傳唱。

我睜開眼,撫摸這本書,相信這本書會伴我成長。

我抬起頭,彷彿看到了新月,她親啟紅脣,告訴我:“活着,還擁有着生存的權力,這樣説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運呢?也許,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着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許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但無論境遇如何,請學會瀟灑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還呼吸,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你打敗!除非,你選擇了自我放棄或是自我毀滅……”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5

《穆斯林的葬禮》一書中以韓子奇的成長經歷為線索,一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情節展開,展示了人世間的冷暖、醜惡、親情、觀念等,啟發人們去思考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完成了並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韓子奇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的大寫的“人”。人的心決不單單是解剖圖畫上的那顆有着什麼左心房、右心房的心臟。

主人公韓子奇小時候是一個被師傅領養的孤兒,因害怕師傅拒絕自己編謊話説自己徒。後因長相英俊有對瓷器有着特殊的喜愛被新月的祖父看重,手留在店裏當員工。大小姐慢慢的喜歡上了韓子奇,很快的發生了一場變故,老爺子因不能按期做好客人所預購的瓷器被小人陷害,導致傾家蕩產。韓子奇為了重整店裏的事業,自願當賊人店裏的員工,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靠着新奇的技術打敗了他人,重振店裏的局面。韓子奇認為有責任管理產業,與大小姐成婚,不就有了兒子天星。本該幸福的生活下去,然而一場國家級別的戰爭不得不出國,二小姐從小就對這個名義上的姐夫存在依靠和愛意,偷偷地跟隨韓子奇出國,兩人慢慢的產生了愛情並有了新月。戰爭結束回國後,二小姐沒有臉面見大姐再次離開了家出國。大小姐一直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對新月很不好,韓子奇用自己全部寵愛着女兒新月。

韓子奇是一個好父親,經歷了道德上的煎熬在妻子的冷言冷語中活着,到臨死的時候終於説出了不是的事實。他的一生磨難重重,有責任感,放棄了自己的愛情,同時也是一個優秀的父親。

天星從小就知道新月是自己小阿姨的女兒,一直用自己的全力疼愛着妹妹,第一個月的工資就給新月買了當時最流行的衣裙,支持者新月的一切選擇,充分展示了一個哥哥對妹妹的無私的愛。大小姐同樣也是一個悲劇的代表,經歷了妹妹和丈夫的背叛,默默地經營着一個家庭,不希望新月重蹈她母親的道路,堅決反對新月上英語學院就讀。星月在學校慢慢的與自己的老師發生了戀情,遭受到了母親的反對。新月從小就有心臟病,因父親遭遇車禍又再次引發,導致失去了生命。她的老師也陷入了在他人看來不道德的師生戀,因新月的死而消沉。

新月是新生思想的代表,敢做敢愛,頂住世俗的輿論與自己的老師發生了戀情,體現了新思想新人生的追求路。堅守自己的觀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實現理想、幸福。幸福掌握造自己的手中,要敢於去面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有責任,有擔當,有悔過的心,有對他人的愛,有追求幸福的勇氣,同時還要有一顆寬容的心。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6

穆斯林的上一代還在受着伊斯蘭——這道宗教枷鎖的控制,雖説半信半疑,但是無法完全擺脱。  而穆斯林的新一代則已經大膽地衝破這道束縛美好愛情的枷鎖——伊斯蘭,將其徹底拋棄。

兩幕臨終的描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者要表達的正是被她稱為穆斯林的回回民族,在前進中的巨大的變革,回回民族要想發展,要想享受現代文明的主張如愛情之上等等,作者看來必須拋棄伊斯蘭的枷鎖。而伊斯蘭又是回回祖祖輩輩守望着的信仰,在拋棄時必然產生強烈的鎮痛。回回民族在這場拋棄與守望互相沖突的鎮痛中獲得新生。新月死了,可是在作者的筆下,新月是為了改變回回民族陳腐的現狀而死的,她是回回民族變革發展的最前衞的烈士——用生命換取美好的愛情。作者在暗示回回民族要改變現狀,像其他民族一樣文明先進,不受宗教的束縛,必須要經過犧牲,像火鳳凰一樣的死去,然後獲得新的生命。

這是作者的理想,她愛自己的這個民族,但她的愛法與回族的穆斯林不同。她不認為回族的發展壯大在於恢復回族人對於伊斯蘭的信仰,相反,她認為回族不像漢族等人那樣享受美好的愛情與所謂文明的生活,障礙正是伊斯蘭。因此這個民族要想獲得發展,必須拋棄伊斯蘭的枷鎖。

韓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沒有完全的拋棄伊斯蘭傳統,但是他的伊斯蘭傳統已經有了動搖。

韓新月(代表着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經完全地拋棄了伊斯蘭傳統,義無返顧地走向她的理想。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拋棄伊斯蘭教的束縛,回回民族的希望正在前方。

無疑,作為穆斯林後裔(户口本上是回族),我有幸迴歸了伊斯蘭信仰,我同所有具有真正伊斯蘭信仰的穆斯林後裔一樣,對此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我們深信,伊斯蘭才是所有民族文明強大的保證,因此不僅穆斯林後裔(回族)的改變,需要伊斯蘭的引導。所有民族脱離墮落,走向真正的人類文明,都離不開伊斯蘭的引導。  因此《葬禮》的問世,給穆斯林後裔(回族)中兩種人的矛盾做了註腳。一種是不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後裔(回族卡菲爾),一種是繼續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後裔(回族穆斯林)。一種是視伊斯蘭為束縛的人,一種是視伊斯蘭為出路的人。他們兩者究竟誰能成為這個羣體的未來,是被回族卡菲爾改變為與其他人一樣的“現代文明者”,還是被回族穆斯林改變為信仰伊斯蘭的烏麥,現在還沒有答案。

不過,隨着伊斯蘭的興起,穆斯林後裔的迴歸意識將有助於後一種人的勝利,而現代文明的無孔不入,也讓前一種人獲取信心。作為有伊斯蘭信仰的穆斯林後裔(後一種人)的一員,我不僅希望整個被稱為回族的穆斯林後裔擁有伊斯蘭信仰,而且我希望所有民族的兒女都擁有伊斯蘭信仰,我也將為之奮鬥不已。讓包括穆斯林後裔在內的所有民族信奉伊斯蘭,是我們的理想,作為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後裔來説,我覺得他的使命在於正確的向同胞傳達真正的伊斯蘭,而不是去傳播影響伊斯蘭聲譽的、造成愛情悲劇的、造成愚昧僵化的民族主義、神祕主義或宗派主義等非伊斯蘭思想。除此之外還應該積極地去為消除這些誤解多做工作。早日將傳教的方向針對教外,不要在族內迂迴不前。衝出民族的圈子,向全體世人積極傳教,才能消除伊斯蘭是少數民族的信奉的誤解,才能使伊斯蘭在中國真正普及開來。

那個時候,原來不信伊斯蘭的民族都變成了穆斯林了,那麼與伊斯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的穆斯林後裔恐怕早就回歸先民的信仰了。

反之,如果信奉伊斯蘭的穆斯林後裔(或稱回族穆斯林)還在繼續宣揚錯誤的東西,還在以宗教為名禁止通婚,製造《葬禮》類的悲劇,還在將回族和穆斯林劃等號,把漢族等民族與卡菲爾劃等號,還在通過繁衍傳承伊斯蘭信仰,那就只能給第一種人——回族卡菲爾們製造衝破伊斯蘭傳統對回族的束縛的理由,這樣,恐怕失敗的只能是回族穆斯林。

《葬禮》給世人造成的影響是惡劣的,無數青年男女因此對活在現實中的回族倍加同情,而對製造愛情悲劇的兇手——伊斯蘭卻憎恨萬分,儘管伊斯蘭從未禁止過不同民族的通婚,儘管回族本身就和漢族有着悠久的通婚歷史,但是由回族穆斯林對教義的誤解,和對回族與穆斯林的簡單等同造成的錯誤的罪名,卻讓伊斯蘭承擔了。人們把伊斯蘭當成了元兇,無疑,這對伊斯蘭在中國的傳播造成了巨大的障礙。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7

玉,象徵着財富、身份、地位。

月,象徵着純潔、善良、明淨。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説,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有了大體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較快。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説,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伊斯蘭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對大多數的讀者來説是一個神祕的事物,所以這也成為吸引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個個描寫細緻的宗教場面,瞭解了有關穆斯林的許多風俗。作者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敍描繪,讓讀者在閲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十分純淨的感覺。同時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例如有“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為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前到--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複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衝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着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會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蕩氣迴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僅僅是這單薄的一遍已經令我的心緒久久無法得到寧靜了。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更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可貴,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皆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對於愛情,對人生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着,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為一代婦女的代表,碧兒的迂腐和落後,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為之悲哀……

讀完這本書感觸很深。她文筆的傾訴,讓我這個一直對伊斯蘭教淡漠的人,對它肅然起敬……我瞭解了許多回民在生活中的傳統禮節和常用的阿拉伯語,因為文中的回族人對至高無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書種.種,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霍達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讓人蕩氣迴腸的。我為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賦有責任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樑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為所欲為。樑冰玉呢?我覺得他因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為那個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孤單的獨自漂泊他鄉。

在現實生活中,能無限信奉真主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做到聖人穆罕默德傳下的古蘭經裏的條約少之甚少。曾經看過一點兒古蘭經,覺得很吃驚。那些傳統思想的條約太嚴格了。和現實生活相提並論,那我們的罪過可大了。不做禮拜,不分齋,連這最基本的都沒做到,怎能踏上前往聖地麥加的征途呢?説到這裏,也不禁為做一個回民而自豪。因為,天下穆斯林共同敬仰的聖人穆罕默德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一百名人排行榜中,成為領先人物。因為是他最初創建了伊斯蘭教,是他編寫了古蘭經,至今影響人類的生活,與社會緊密結合。因此,這個排行是名副其實的。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裏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禮,展現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時間和心靈來感受的。俗話説:“一部偉大的作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文學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確實是顯而易見的。由此説來如何讓自己更具文學修養和文學素質,是一個仔細考慮的問題了。就當下來看,當然理應從基礎做起,踏踏實實的走好自己現在的每一步,從而使自己以後的人生走的更加從容和瀟灑!擁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公比起來,我們不幸福很多嗎?最起碼,我們還活着,還擁有着生存的權力,這樣説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運呢?也許,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着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許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但無論境遇如何,請學會瀟灑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還呼吸,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你打敗!除非,你選擇了自我放棄或是自我毀滅……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8

第一次,這麼快看完了一本四五十萬字的書,雖然不是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禮》,卻又一次將自己深深的融入其中,細膩的文字、純樸的情感、悽美的故事……看完了,全身繃緊的神經得以鬆弛,卻仍然是欲罷不能。閉上眼,腦海還停留着裏面的影像,我再次走進了他們的世界!

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讓我碰撞到了生命的美麗!着實讓我觸動的一個人——盧醫生,可畏更可親可敬!像母親一樣呵護着脆弱而堅強的韓新月。以下是她對韓新月所講的一段關於莪菲莉亞的話:“我覺得這個莪菲莉亞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你看,她那麼愛哈姆雷特,卻連表達的勇氣都沒有,只會説,‘嗯,殿下’,面對宮廷裏的陰謀和哈姆雷特的悲劇,她唯唯諾諾,忍氣吞聲,委曲求全,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尤其令人遺憾的是,莎翁對她的結局無計可施,就讓她瘋,讓她死,這也是令我不能接受的!她死的倒是很別緻,漂在明鏡似的水上,頭戴奇異的花環:毛茛,蕁麻,雛菊,長頸蘭,輕輕唱着古老的歌……是的,很有詩意,很美,可是,這美還有什麼意思呢?我不能欣賞這病態的美,死亡的美,我要看到的是健康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美,生命的美!”這樣激動人心的鼓舞韓新月的一番話,居然出自一位天天面臨生死早看似已近乎麻木的五十旬的女醫生之口,她對美的定義是那麼不容置喙,她是那樣的堅定心中的理想,堅定着對生命的美的定義!

正所謂“朝如青絲暮成雪”,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總是附加在生命上,無從抗拒也無從躲避,可當這種自然規律落在這樣一個清新可人、聰慧熱情和温柔善良的純真少女身上的時候,我是那樣的難以接受。她有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着對絢爛生命的渴望,然而,命運之神並沒有被她的純真和熱情所打動,依然無情地帶她走進了穆斯林的葬禮!同時令我潸然淚下的就是這段唯美而刻骨的愛情——楚雁潮和韓新月。他們相遇在北大,他們是師生關係,但是相同的熱愛與夢想讓他們越走越近。可是夢想還沒開始啟航,就要戛然而止。風濕性心臟病即將將她如花一樣的生命送到了穆斯林的終點,楚雁潮的隱隱的愛被病魔催生並迸射出驚人的火花,他無法面對失去她的痛苦。於是他在病榻前終於向她表白。對於一個十九歲的少女而言,愛情究竟為何物?他也許並不完全明瞭,但是他能清晰的感受到那股來自心底最真切的呼喚,似乎早已註定了一切。我想,能相愛也是美麗的,不論結果怎樣,真的,能相愛,就是美麗的……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

我歎息着韓新月的悲苦,感悟着生命的真諦——生命因得到珍愛而美麗!和她比起來我們的幸福何止一點點,我們還擁有着生命,有親人朋友的愛,有陽光暖暖地照着、微風徐徐地吹着,難道這些還不夠嗎?這本書給了我大大的啟發和鼓舞,它教我想要咀嚼出生命的意義,就要把握當下的每一天,善待生活、關愛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論是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着難以逾越的鴻溝,還是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都請學會瀟灑、學會珍惜吧,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離開,一如也無法預知自己的到來。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和體驗,用我們充盈的肌膚和鮮活的生命,去感知自認為美好的一切,微風、晨光、暖陽、貓咪柔軟的毛絨、愛人温暖的手心……然後,在生命的年輪上,去實現花之綻放的美麗!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9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説,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讀完這本書,我已是淚流滿面了,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我甚至抱怨作者為什麼如此殘忍,要賦予一位完美的妙齡少女如此苦難並短暫的一生,要拆散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悲劇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叫人不得不為之哀歎,這也正是整部小説的過人之處罷。

對於新月來説,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母愛,從他記事起就似乎沒怎麼受到過母愛,一位母親該擔心的,該操心的事,全是由疼愛自己的姑媽所取代,似乎姑媽更像媽媽。每當新月看到寫字枱上那張六寸大小與母親的合影時,才會感受到隱約的母愛。照片上的母親年輕漂亮 時髦 而現在的母親顯然已經老了,變化很大,然而變化更大的不是外表,而是母親對他的感情,使越來越淡的母女之情,每當面對媽媽那張冷若冰霜的臉時,他總是本能的懼怕和迴避。

他多麼希望媽媽能夠給他一丁點的愛,或者是理解 肯定。這樣或許會消除母女之間的隔閡,但她始終沒有得到過。

甚至在她病重之際,母親還為哥哥大辦喜事,藉口“沖喜”,為了自家的名譽和對穆斯林的虔誠,反對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這一切都是新月無法理解。“她是我的親媽嗎?”他終於拋下了這困擾了她多年深埋心底的疑問。

直到有一天,父親講一封信攤開在她的面前。。。

新月,我親愛的女兒:

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來後會怎樣哭叫着尋找媽媽!

。。。。。

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

一切都一目瞭然,母親對他的冷漠`不關心,甚至無理的要求,完全是因為她們不是親生的。而她的親生媽媽呢?是跟爸爸相愛卻又無法結合,不只在何處尋找失落的自己的樑冰玉。她想媽媽了,想見到媽媽,想跟媽媽説説他這十幾年來的苦悶,她的眼淚唰地流下來,呼吸緊促,昏迷,不省人事。而我,看到這裏,不得不被樑冰玉真情流露的信件和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愛所感動,也不得不為新月的命運而悲哀。於是,我流淚了。

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讓人為愛情的美好而微笑,為愛情的坎坷而難過。

他門有着共同的夢想愛好。兩個人都熱衷於翻譯事業,而韓新月對楚雁潮的事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新月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對英語的熱衷,以及她開朗的性格,美麗的外表,都不得不讓楚雁潮動心。起初因為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的不同,他把自己的愛深深地埋在心底,決定就這麼默默的愛着他,關心着他,永遠也不要表白,真正的愛不是擁有。可是,世事的變化是常人無法預料的,當楚雁潮得知新月的了不治的心臟病後,決定向新月説出自己的愛,以燃起新月對生命的渴望,讓她能積極向上的過着每一天。他們相愛了,愛的那麼真誠,那麼熱烈。楚雁潮為新月買了留聲機給他放最愛的《梁祝》,跟他一起翻譯魯迅的文集,完成他們的共同夢想,他對新月無微不至的愛與關懷,使新月的病情有了好轉。

然而,他們的愛情卻受到了母親的阻礙。但他們並沒有為此而退縮,反而更加堅定的愛着對方。楚雁潮甚至願意同他們一樣信奉伊斯蘭教,願意面對與新月沒有結果的事實,繼續深愛着新月。只要能讓他看到她,就足夠了。

可這份愛卻始終無法留住新月的性命。當楚雁潮像往常一樣冒着風雪趕往醫院的時候,新月正在竭盡全力呼喚他所愛的人,但僅僅只喊出一個字“楚。。。”她死去了,絕望無奈 遺憾的走了。這樣的事實讓楚雁潮無法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兩個相愛的人,面對生離死別,卻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幾年後,當新月的親生母親樑冰玉到女兒墳前看望女兒時,發現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親人墳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着《梁祝》。

這樣一個結局。楚雁潮高大的身影,與新月的一幕幕,他所演奏的《梁祝》和他對新月不邊的愛,無不讓人的心靈震撼,博人眼淚。

也許,新月正在另一個虛空對着楚雁潮微笑。

新月是個多麼善良 純潔開朗的女孩啊。她對每個人都那麼好。她對未來的嚮往,對事業的熱愛,都在她的了心臟病後破滅了,她是個沒有未來的人。而她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加積極地面對一切,做她有權利做的事。可是命運卻從不眷顧任何人,她最終還是帶着遺憾,帶着她對所愛的人的依戀離開人世,而活着的所有愛她的人,都不得不痛苦的承受這一切。

再想想自己,與新月比起來,我是何等幸福的一個人。由父母的愛,有生活和愛的權利,難道這還不夠嗎?可是我卻始終不能滿足,以至於永遠都不快樂。然而這本書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0

《穆斯林的葬禮》這部作品描寫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而又扭曲的愛情悲劇。一個是玉,一個是月,作者運用了穿插的寫作手法,為我們展現一個穆斯林家族的風俗特色和戲劇人生。

古都京華老字號玉器行奇珍齋的主人樑玉清,原是回族的底層琢玉人。他家有兩個女兒,長女君璧長於心計,次女冰玉聰慧善良。一天,有一位長者帶着一名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樑家,少年被眼前精美的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師徒兩人正為一件訂貨勞作,這是專做洋人買賣的匯遠齋定做的“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工。不料,樑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着的玉坨上,船毀人亡。為了抵債,韓子奇到匯遠齋當了學徒,苦熬三年終成行家。他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壁,決心重振家業,十年之後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幸福度日。可是日寇侵華戰爭爆發,韓子奇擔心玉器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意隨姐夫遠行。冰玉在孤獨的異國他鄉與韓子奇相愛,並生下女兒新月。

戰後一同回國,姐姐不容兩母子,冰玉決定帶女兒遠走他鄉,韓子奇苦求,留下女兒。新月逐漸長大,楚楚動人,才華橫溢。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產生愛情。因楚系漢族,為樑家反對,他們的愛情卻在阻撓中愈加熾熱。新月紅顏薄命,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絕。韓子奇瞬間蒼老,母親也終於明白自己的過錯,哥哥,嫂子挑起了家裏的擔子。後來韓子奇、樑君壁相繼去世,韓天星也有了一雙子女。多年以後,冰玉回來了,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尤其是天星與新月深厚的兄妹情,韓子奇與新月血濃於水的父女情,楚雁潮和新月惺惺相惜的愛情,深深地感動了我。文中韓子奇因病住院,新月也隨之病倒,彼此牽掛惦念,這樣的親情怎能不使我潸然淚下?一想到新月那無盡的呼喊,彷彿印在我的腦海,讓我不能忘懷。回想起我因發燒病倒,媽媽一直守在我身邊,一夜沒閤眼,眼睛紅紅的。當我醒來的時候,看見媽媽那憔悴的臉龐,聽到噓寒問暖的話語,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我感受到親情的温暖無私。

這本書刻畫了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穆斯林生活的聖潔詩篇,一個平凡而閃光的心靈世界。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1

輕輕撫過書的封面,望着上面那一彎古老的殘月,用一種莊嚴的心態去感受那來自心靈的呼喚……

新月,這是一個讓人聽起來多麼恬靜的一個名字。人如其名,她一定是一個很嫻靜的女孩。她在別人眼裏或許幸福得無可救藥,彷彿幸運女神只光顧她而已,可有誰知道,她將在自己的生命航程中遭遇幾多風暴,也許這是一種冥冥中的宿命。

她出生於一個穆斯林家庭中,註定這一生會是一場悲劇——嚴格的家訓,父親、母親和大姨之間的愛恨糾葛,使她在很小時便失去了母愛,她也只是曾經擁有過,在那個不懂事的孩提時代……

她有一個好哥哥——為了她,寧願犧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讓她快樂,他不願看到妹妹不開心,總是在背後默默地保護她、呵護着妹妹脆弱的心……

她有一位好老師,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理想,他們之間的緣分由一首《梁祝》緊緊地連在一起,那悽美的旋律久久迴盪在兩人的心海之中,他們不正是那翩然翻飛的蝴蝶嗎?

她青春年少,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清晨的清風雨露中暗香瀰漫,恰似一闕天籟之音,在龐雜的年歲中詮釋真純;誰料想這蓓蕾未曾開放便將凋落,那和聲未曾揚起便戛然而止。她剛剛觸碰到的愛情夢想,卻被宿命硬生生擊的粉碎。

老天是這樣的公平,公平得讓人難以接受,新月,這個可憐的姑娘,上天賜予了她美麗、才學與聰慧,卻相應拿走了她的母愛,生命與幸福……她本該是世上最幸運的人的——她有過人的聰明,美好的家庭,即將到來的甜蜜的愛情,可這一切都因為老天的公平而破滅了……

直到合上這本書,心仍在兀自顫抖。我實在無法相信,那輪純潔、無暇的新月會悄然隱沒於暗夜,池中水依然輕薄盪漾,水中月卻已隱匿無蹤;那如花的生命會那樣瞬間凋零。花香還在鼻前飄飛,可香源卻已凋落不在……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2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挲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升起來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着琴絃,述説着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户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

樑冰玉在琴聲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聲征服了,揉碎了,像點點淚珠,在這片土地上灑落。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之間,久久地迴盪着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這就是我所喜歡的《穆斯林的葬禮》的結尾。

很早就聽説過這本書,但一直很遺憾沒有真正認真拜讀過,這次“偶然”的機會,終於使我有幸一睹它的風采,想寫下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下筆。那個彌散着淡淡的憂傷的月與玉的意境讓我不忍下筆,似乎稍不留意就會打碎這個絕美的意境。

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聖潔詩篇;一部映射普通大眾生活的歷史之劇;一部折射平凡卻辛酸的愛情故事的縮寫;一部展現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的真實畫卷。這部長達50萬字的長篇小説,以其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對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習慣、婚喪嫁娶習俗做了全面、徹底的描繪。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了廣闊的生活畫面。作品中人物活動的時間,上迄二十世紀初,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活動的範圍從亞洲到西歐,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的沉重災難,還有鮮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習俗、玉器行的歷史和感人的故事情節。它不僅是穆斯林的葬禮,也是愛情的葬禮,圍繞着幾代人的似乎“扭曲”的愛情書寫穆斯林人的生活……

讀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書中美麗的言語和措辭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對於景物的描寫,還是對於環境的襯托,作者運用的詞語都那麼的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和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就不以為怪了。讀完這本書,我有種説不出的感覺,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我甚至抱怨作者為什麼如此殘忍,要賦予一位完美的妙齡少女如此苦難並短暫的一生,要拆散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

我曾經想到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本書的書名要叫做《穆斯林的葬禮》,穆斯林的葬禮,葬去的究竟還有什麼呢?也許還有人類永恆的主題—愛情,這也是作者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最重要的一條主線。但作者以一種似現、似全似殘的寫作方法,更令人容易深入文字中,我的心情好似秋風中墜下的一片落葉,隨着人物的經歷,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最令我震撼心靈的.是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韓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愛情了嗎?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沒有。讀過他們,令人有一種由衷的欽羨,又有一種揪心的疼痛。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展到最後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在閲讀他們兩人的言語和對白的同時,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同時又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認,我被這種高尚的愛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節中,隨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隨之變化。説實話,我很羨慕,甚至嚮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相儒以沫,但可惜的是她的愛情追求顯得稀裏糊塗,幾乎在不懂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的情況下,就懵懵懂懂地跟着本能的喜好感覺飄飄然起來,乃至最後死到臨頭滿腦子還都是那麼可憐的一點所謂的本能的美好感覺。不幸的出世、抑鬱的生長、痛苦的愛情、悲慘的喪生……新月的悲劇也許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叫人不得不為之哀歎,這也正是整部小説的過人之處罷。

我真想用我的眼淚來祭奠白紙黑字裏面的主人公!正義,你為何而生?為何而滅?為何在現實面前,你如此不堪一擊?

生命在命運面前似乎微不足道,哀歌為誰而響起?《梁祝》樂曲在春蠶吐絲的節奏中淡淡遠去。留下一片純淨,一片空靈……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3

對於這本最有生命力的矛盾文學獎經典作品,我也記不清翻閲多少遍了,每次都為其陷入深深的沉思。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楚的命運,它以其獨特的情節和行文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代回族人之間的家庭故事。關於回民我所知甚少,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覺得這是一部穆斯林的聖潔詩篇,充滿悲劇的美感。過去的生活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這本書場面十分宏大,頭緒那樣紛繁,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驚歎。

我想這是玉的長河,不,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到新月之死,我實在無法抑制,不能不流下眼淚。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諦寫得如此深邃,如此動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膽的藝術魅力嗎?

的確,一頁一頁讀下來,我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讀到《玉殤》樑亦清之死,這是一個大斧鏗鏘的雕塑,悲壯淋漓,令人震撼;讀到《玉王》,韓子奇青雲得意,勾心鬥角,用筆如此老練,千萬世態,遊刃有餘,我深為這種藝術動力而讚歎。圍繞着這一條清澈而晶瑩的玉的長河,樑軍璧,韓子奇,各有鮮明的性格,各有獨特的內心世界。但在這龐條的人生之林中,卻響起一支幽幽的樂曲,它由小而大,由輕而重,由弱而強,一個形象而輕盈而出這就是新月,正是這一純潔、幽靜、美麗的靈魂。本來是一道活潑的小溪,卻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難,由樑啟璧之拒絕楚雁潮波瀾乍起,掀起可怕的命運的鉅變......似的,正如作者所言,她是為人心作傳無論是優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志正是從這悲劇之美中得到淨化的。

我的室友説這本小説的結局太悲慘了,但是在尾聲部分,樑冰玉看到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現在門邊,潔白的皮膚,俊秀的臉龐,黑色的眼睛,長長的睫毛,正吃驚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默默蒼天,沉沉大地,過去的過去了,新的生活開始了,樑冰玉抱着的人不是新月,而是樑家的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個新的新月,是一個關於未來的夢,一個希望。

樑冰玉輕輕地走過去,心裏只想着自己的女兒。和那個人一樣。

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目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4

讀一本書,改變一個人。今天終於把《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看完了,我懷着極其複雜難以捉摸的情緒,開始寫這篇讀後感。

從學校裏接到濤哥閲讀任務的時候,我並未在意,單純這個題目也未深究,等到讀到一半的時候,哦!才感覺到了葬禮-死亡的氣息。主人公新月那甜美的笑容和脱俗的氣質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我就想如果我會畫畫該有多好,把她那種超凡的微笑畫出來,可是我又不忍,無奈,任何畫筆都難以描摹新月那種美,還有那淡淡地憂鬱。

一代人,一家人,一個時代,兩個民族。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天星,韓新月,這個穆斯林家庭;奇珍齋,“博雅”宅,燕大校園,這幾個地方是主人公魂牽夢繞割捨不斷的根基。哦,對了,還有楚雁潮,這個談吐儒雅,細心熱烈的年輕助教。

一個人的生命難道如此脆弱嗎?為什麼災難要一次又一次降臨在這個純潔美麗的十八歲女孩身上?為什麼要讓親人離散,白髮人送黑髮人?韓子奇悲傷,韓太太悲傷,楚老師悲傷,悲傷的不應該僅僅是他們,還有那個時代!

白手起家的小奇子,為了報恩,與師傅之女樑君璧結合,共同撐起了搖搖欲墜的家。但是,什麼是愛情一直在韓子奇的心中打了一個問號。他只知道報恩報怨,從未體會過什麼是真正的愛情,直到樑冰玉病重時的那一刻,當兩雙手相握,兩顆心緊貼時,已到中年的已經有了妻室子嗣的韓子奇和正在青春熱血的樑冰玉相愛了,這是一次不畏世俗的相愛,並且新月誕生,成為他們愛情的結晶,也是他們愛情的犧牲品!可憐的新月兩歲便離開了生母,可愛的新月無憂無慮地成長,成長為老師眼中的得意門生,爸爸眼中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好姐妹陳淑彥所認為的“幸福”。要強的她沒有填寫第二志願,直接考入了燕大,當然,也是她的“小姨”曾經就讀的學校。她在二十七齋有了好姐妹,她在備齋有了親愛的老師,爸爸是國家幹部,哥哥是工廠工人,雖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在別人眼中也是相當perfect了。(起碼我讀到那裏的時候是這麼想的)

然而故事卻不會朝着完美的方向發展,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波瀾呢?我記得是這樣的:天星操辦婚事需要錢——韓太太逼迫丈夫賣掉乾隆翠——韓子奇重見乾隆翠悲憤交加意外出車禍——新月着急見爸爸心臟病發——新月在哥哥婚事後情加重——楚老師表白——韓太太阻止——姑媽突然離世——新月病危——新月抱憾而死——博雅宅覆滅——韓子奇離世——“小姨”回家,卻是物是人非親人離世——完

還記得楚老師説過的話:“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為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犧牲’這樣的詞藻來貶低我,我們雙方都不是祭壇上的羔羊,我們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愛得深沉,愛得強烈,愛得長久,這就是一切!”

我今年才18歲,我不懂什麼叫愛情,當然更沒有體會過。當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震驚了,不是因為它有華麗的辭藻,是它熾熱的感情和真摯使我感動,愛不是自我犧牲,愛不是憐憫你,因為愛所以愛,不含任何的動機或者其他。

——當愛情叩動她的心扉的時候,卻感到迷茫,“老師,這就是……愛情嗎?我們之間是愛情嗎?”

望着這個純真的少女,楚雁潮的心在顫抖:“新月,”他説,“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説: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

這是楚老師向新月表白時説的話,也許會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老師給他病重的學生的安慰,是同情。前面我已經説了,他們的愛不存在同情或者憐憫,不允許樑君璧這種人來玷污。“一日為師徒,終生為父子。”老話説的沒錯,但是在這對熾熱地嚮往事業與愛情的年輕人面前,不是所謂人們口中扯不清道不明的師生戀,而是對愛情的執着與追求!這份感情是樑君璧一輩子無法體會到的,這是樑君璧的悲哀,也是封建傳統婦女受生活逼迫的那個時代的悲哀!試想一下,多麼青澀的面龐,當愛情撞擊她的心扉的時候,她是何等的激動和忐忑,“老師,這就是……愛情嗎?我們之間是愛情嗎?”

唉!我知道,新月不想走,她有她所熱愛的事業,她有她所熱愛的姐妹和親人,她有她所思年的生身之母,更有她的愛——楚雁潮。但是沒人能夠救她了,包括她的楚老師,她受的苦還不夠嗎?!為什麼這麼多的身世迷茫這麼多的冷嘲熱諷要壓在一個柔弱而又表面堅強的肩膀上!?公平嗎!?

偌大的北京城,偌大的中國,浩浩蕩蕩的歷史洪流,不會銘記這個不起眼的小丫頭,時代的腳步不會因為她而停留,甚至連她的“拉赫”(墳墓)後來也夷為平地。所有的這一切好像不是為了這個姑娘而準備的,她悄悄地從倫敦的產房裏來,又悄悄地從簡陋的“旱託”(屍牀)走,留給世人什麼呢?

她熱愛的翻譯事業,她陶醉的小提琴《梁祝》,她的愛,也都隨着臨走前不安的喘息和羸弱的身軀一併進入了泥土。接受真主的審判,相信她一定能進天園的吧!摁,一定的!

在這裏,我不想大談特談見解,更不敢對愛情下個定論,只能淺薄的説一下我的理解。親情愛情友情,人是感情動物,不能像老子莊子所倡導的那樣“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而是生活在集體環境裏,需要情感來澆灌,接下來就看處理這些感情的方式了。

韓子奇性格難以捉摸,他可以讓在牛津大學就讀過的妹妹深愛,他可以讓奇珍齋重現往日輝煌,他是玉王,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同時他的懦弱和反覆令樑冰玉憤而離去,令新月屢次受“媽媽”的傷害,對樑冰玉和樑君璧來説,他不是個稱職的愛人,對新月天星,他也不是個稱職的父親。

樑君璧是個封建家長制度的代表,她親手籌劃斷送了兒子天星的幸福,而且親手把新月送上了絕路,這一切的一切足以使真主憤怒,但是她卻執迷不悟,一心以為自己這是為孩子好。難道她的命令比兒子的幸福更重要?她的面子比女兒哪怕是説外甥女的性命更重要?糊塗!

韓天星那種性格外弱內強,是個有責任心的老實人,他顧家顧父親顧母親顧妹妹,但是為什麼不果斷制止母親對新月的偏見?(當然,我説這些可能膚淺了,我暫時未能真正理解更深層的原因,我相信作者霍達前輩一定有她自己的寫作目的的。)

而最perfect的新月卻是一個最最最弱勢的人,把光輝集中在一個最柔弱最容易摧毀的人身上,可能也是一種手段吧!她清純可愛,我看來是那種不施粉黛便能使周圍的人神清氣爽的女孩兒,楚老師談吐文雅,而又積極上進,他表面的文靜襯托的是內心的剛強與熾熱,他熱愛詩人拜倫,尊敬導師重視執教,又不放棄自己額外的翻譯夢想。魯迅的《鑄劍》開始翻譯的時候,新月剛跨入燕大,是何等的活潑可愛健康,而當故事新編中最後一篇《起死》結束的時候,新月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早早的告別了這個世界,這個令她留戀又使她心生畏懼的世界,走時帶着生母不曾見面的遺憾和對愛情的希望。

《起死》中:“莊子為什麼要給五百年前的骷髏‘起死’?”

“也許,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莊子認為人生應該像鵑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那麼,請你再給新月起死吧!悠揚的小提琴在回族公墓響起,一首《梁祝》,或許在地下長眠的新月能夠感受到楚老師那悽婉的琴絃吧……

題外話:為什麼悲劇才會讓人銘記?《哈姆雷特》裏的莪菲麗亞,《羅密歐與朱麗葉》裏的朱麗葉,牛郎與織女,千百年來重複的一個話題——悲劇。或許悲劇才會引發人們對人類自身的思考,對時代的反省吧!寫到這裏不禁佩服這本書的作者——霍達

感謝她寫了這部奇書,有人曾説:“讀一本書改變一個人。”今天,我寧願接受這改變,受一次人格與智慧的“大淨”。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5

很早就聽説過這本書,但一直很遺憾沒有真正認真拜讀過,這次偶然的機會,終於使我幸的一睹其風采。

昨天,一拿到書,就迫不及待的啃起來。書的序言是由偉大的冰心女士題詞的。開開始閲讀此書的時候,使我大為惑解:作者選用的是一直極為特殊的寫作手法。比如説;作者在彼章寫當今,而後一章又開始着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説寫作的一些結構、佈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伴隨着對這本書的強烈的感知慾望,使我放下了手頭上正在忙的工作。於是,抽出兩天下午的時間,匆匆的趕完了。

首先,我被書中美麗的言語和措辭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對於景物的描寫,還是對於環境的襯托,作者運用的詞語都那麼的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再有,作者虔誠的宗教情節也深深的感染着我。在這之前,雖然自己對於伊斯蘭教也有過一知半解,卻從來沒有了解有關穆斯林的那種深深的宗教情節,以及更多的有關宗教本身的內容。因此,從這方面來講,我覺得自己又學到了不少知識,增長了見識。

第三,最令我震撼心靈的是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展到最後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在閲讀他們兩人的言語和對白的同時,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同時又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認,我被這種高尚的愛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節中,隨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隨之變化。説實話,我很羨慕,甚至嚮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相儒以沫,這樣的愛情神話或許也只能發生在小説或者電視劇中吧!但不管怎樣,它給人勇氣和信心去追求自己內心中的愛情。即使現實生活中不會擁有如此美麗的巧合,但至少讓人生多一些希望吧!

第四,楚老師與新月之間那種對文學,對翻譯事業的熱忱也正是我深深嚮往的。基於對文學和英語的共同愛好,這也是我一直夢寐以求的目標和理想。是不過,與他們相比,我自漸形穢。相比之下,自己的水平是多麼低微啊!文學知識的無知,英語水平的侷限,都使我一次次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北大啊,北大,你的確是人才彙集的寶地啊,你將會是我一生執着的追求!那麼美的拜倫的詩,那麼經典的沙翁的台詞,足可見作者文學素養之不一般!漫步於文學的殿堂裏,我還有太多需要追求的東西,古代之浩瀚的文學寶庫的確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和挖掘,但願我可以用一顆不斷汲取的心在文學的道路上步步攀登!

第五,對於人生的悲哀和對於命運的不可預知,也使我產生了深深的惆悵。整本書中,看到最後,充滿了對於人生痛苦和煩惱的無奈,同時也預示着命運的殘酷和渺茫。儘管每一個人心中都未曾放棄過對於愛,對於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終卻無法逃脱命運的束縛。任憑人的力量,人的信念一再的抗爭,最後也無法抗衡命運的安排。唯一值得我們慶幸的是,這些苦難的人們,心中還有一個真主安拉,這至少為活着或死去的人都提供了不小的安慰。真主安拉真的存在嗎?不管事實如何,人生在世,心中擁有一絲信仰和追求未免是一件壞事!

話外音: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更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可貴。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皆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對於愛情,對於人生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着,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為老一代婦女的代表,壁兒的迂腐和落後,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使我不得不為之悲哀……俗話説:“一部偉大的作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文學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確實是顯而易見的。由此説來説如何讓自己更具文學修養和文學素質,是一個仔細考慮的問題了。就當下來看,當然理應從基礎做起,踏踏實實的走好自己現在的每一步,從而使自己以後的人生走的更加從容和瀟灑!擁有生命,便是人生之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公比起來,我們不幸福很多嗎?最起碼,我們還活着,還擁有着生存的權利,這樣説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運呢?也許,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着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許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但無論境遇如何,請學會瀟灑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還呼吸,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你打敗!除非,你選擇了自我放棄或是自我消亡……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6

提起《穆斯林的葬禮》,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詞——玉殤。是啊,在那隨珠和壁,明月清風的"博雅"大宅裏上演了多少讓人魂牽夢繞的情與事,在夜間那沙沙聲中打磨出了多少稀世珍品。兩代穆斯林是從這裏走向輝煌,也是從這裏走向衰敗。

我無數次的為故事之中的女主人公歎息,韓新月,如一輪新月般純潔,如美玉般無暇,她正值青葱歲月,亭亭玉立,她淺嘗愛情,不甘於獨卧被榻之上,她好似一株出水芙蓉,不容世事污濁,秉持着她那看似平凡的目標,渴望重歸於燕園未名湖畔雕樑畫棟的備宅之中,於幽幽燈光下,深望着她眷念的愛人,重讀他的譯作,重聽他淺吟出拜倫純淨如清泉的詩句。楚雁潮,26歲風華正茂的年紀,在燕園教書,由於同對翻譯譯著事業的鐘愛,新月與班主任楚雁潮的建立起了一種相惜的情感。然而在那個容不得浪漫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

一年後,噩耗傳出,新月患有不治之症,然而,在楚雁潮的一次次關懷中,他們發現彼此之間已越過師生之界,心生愛意,他們是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而且還是一個卧榻病人,這似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然而,與此之上更有一道線,將新月與楚雁潮,那便是信仰,新月是回回,是一位穆斯林,她受着安拉的祝福來到世上,每天看着母親做齋戒,然而,回回是絕對不能與異教人結為連理,楚雁潮相伴着新月走過了最後一段人生,他只是給了新月延長生命的動力,他沒有奢望最最簡單的婚姻,他只想這樣守着她。然而,楚雁潮最終還是沒能力留住新月那脆弱的生命,新月走了。她帶着遺憾走了,她帶着無限希望走了,她帶着對未來的嚮往,對事業的熱愛走了。新月在臨死時一直在問她的好友淑彥"天亮了嗎楚老師怎麼還沒來啊……"我潸然淚下,她帶着莫大的遺憾離開了人世。離開了這個有她愛和愛她的世界,離開對於她而言才剛剛開始的人生。

當楚雁潮跳下墓穴為新月試坑時,我哽咽了何謂偉大的愛情,那種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處肌膚。此時,我多想質問,上主安拉,您的仁慈哪去了那悽美的讓人肝腸寸斷的感情,那深邃的讓人刻骨銘心的摯愛,那幽杳的柔情似水的關懷,構成了一部偉大的愛情篇章。然而,這只是這部書的一小部分。月與玉的穿插,跨越時空,讓我遊蕩在兩代人之間,感動着兩段感動。奇珍齋的興衰,韓子奇的人生經歷,韓太太的辛酸與無奈,韓天星的哏直,陳淑彥的賢惠,樑冰玉的倔強與遺憾…一個個血肉豐滿的角色匯成了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似一支幽歌,一唱再唱,沒有華麗的詞藻,確是深情至極的詩篇,抽出兩條明晰的線,兩段憂綿的戀情,兩處凝滿淤血的城——北平與倫敦,我無法不説這篇小説的偉大。這曲哀歌既畢。

於是,人們虔誠的念悼: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7

當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彷彿進入個全新的世界,裏面講了一個少數民族——回族。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的傳統風俗......書中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作者對此書結構的安排也別具特色,作者在這一章寫當今,而後一章又開始着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説寫作的一些結構、佈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還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稱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

從這本書的書名即可分析出結局藴含着悲的意味。的確,結尾令人結尾慘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間的愛情令人感慨,令人憐憫,但卻陰陽兩隔。這是愚昧的封建禮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悲劇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天星跟容桂芳的愛情也沒有結局,這難道僅僅是樑君壁的錯嗎?不,這是整個封建社會遺留的弊端,是封建禮教的思想侵害着沒有思想的樑君壁!

新月渴望母愛,打從記事起,她就沒有享受過,幸好有一個疼愛她的姑媽,才讓她隱約感受着母愛。照片上的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那樣的冷若冰霜,她多麼渴望母親能給她一丁點的愛,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實確恰恰相反,“母親”反對她上大學,反對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談戀愛,甚至在她病危之即,還去刺激她。處處表現自己是為了維護自家的名譽跟對穆斯林的虔誠,但這一切讓新月發出“她是我的親媽嗎?”的感慨,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

她哭着問她的父親,韓子奇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親生母親寫給新月的信。“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來後會怎樣哭叫着尋找媽媽......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看到這裏,我也為之動容了,不知不覺也已淚流滿面,書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聲,新月想向母親傾訴這十幾年對她的思念跟內心的苦悶,但由於體力不支,頓時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這兒我不禁為新月的悲慘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樣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她對學業是那麼充滿嚮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語系。她對每個人都那麼好,幫助寢室裏英語差的羅秀竹。但她的心臟病把這一切都毀掉了,父親姑媽的疼愛,哥哥天星的關愛,楚老師的支持,並沒有讓韓新月自暴自棄,而是積極的於疾病做鬥爭,可命運就是這樣,從不眷戀人,還是讓這樣一個單純善良的人留有遺憾的離開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棄過對於愛,對於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終卻無法逃脱命運的束縛。

擁有生命,便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翁相比,我們不都很幸福嗎?最起碼我們擁有着寶貴的生命,這便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還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苦惱嗎?還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煩惱嗎?珍愛我們的生命,樹立我們的信心,相信沒有過不了的砍,沒有成材不了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8

我不喜歡這本書,她太壓抑了,讓我很難受。

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看來,新月並不是主角,反而是他的父親和兩位母親。我並不喜歡玉兒,我覺得她自私,雖然她和韓子奇的愛情是在特殊的戰爭背景下結合的,但她後來確實太不顧自己姐姐的感受,明知道自己姐姐是個沒學識,沒事業追求,只知道以男人為中心的舊式女人,還搶姐姐的丈夫!這不是逼死她姐姐嗎?我看了好多讀後感,沒有一個為君壁説話的,也許在別人眼裏她是個愚昧的壞女人,新月間接死在她手上,但我覺得新月的死卻和冰玉脱不了干係,如果不是冰玉給君壁那麼大的打擊,君壁未必會那麼反對新月和天星的愛情。我總覺得君壁那次受的打擊太大了,畢竟是自己愛的丈夫和自己心肝一樣的親妹妹。哪怕放到今天,又有誰可以接受呢?

冰玉太自私了,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她回國沒錯,但她口口聲聲愛姐姐是怎麼愛的?姐姐問她置自己於何地,她説你是我姐姐,是韓子奇的妻子,但那是以前了,現在我是他的妻子!她需要親情時,可以隨時去姐姐那取,不需要時就狠狠在姐姐身上戳刀子!誠然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那個年代,被丈夫遺棄是怎樣的下場啊!她是新女性!新女性就可以自私,不顧別人感受嗎?現在説姐姐和姐夫沒感情,那以前呢?娶人家的時候不説沒感情了,既然娶了就付責任啊!當初結婚沒人逼他,他也是有自己目的的啊!懦弱的男人毀了兩個女人!

下面是摘自另外一篇讀後感,非常鄙視,玉兒是大膽,大膽的新女性你可以去尋找別的愛啊!我就不明白,多少好男人啊,非找自己姐夫!過分強調自由了,藉口新青年新文化,藉口愛情就什麼也不顧了嗎!為什麼為愛的錯誤就都要被諒解!憑什麼啊!為了愛就肆意的傷害別人?愛情沒有錯!但我討厭一些人拿它當自私的擋箭牌!君壁我也不喜歡,但是迂腐落後不是她的錯,當初她父親不讓她讀書,她能怎麼辦?難倒我們藉口她無知我們就拋棄她,她就活該被男人拋棄?迂腐無知並不阻擋她的愛情啊,她也是真心愛韓子奇的。

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更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可貴,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皆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對於愛情,對人生竟也產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於愛情的執着,對於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為一代婦女的代表,碧兒的迂腐和落後,以及對於愛情的盲目和對於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為之悲哀……

最後,小號鯊魚大大的名言,很有名!原句記不清了,多情不是錯,錯的是任情而為,明知道後果還一意孤行。我不知道冰玉回國到底怎麼想的,二女侍一夫那不可能,難倒真的讓韓子奇休掉君壁?以愛的名義?還不是一般的狠呢!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19

我喜歡讀小説,喜歡享受讀完一本厚厚的小説後的成功感,喜歡品位小説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歡去體會裏面闡述的一些道理。而這一切都是源於一部曾獲過“茅盾文學獎”的小説《穆斯林的葬禮》。

還記得第一次拿這本書是在高一,開始就特別喜歡作者的名字“霍達”,祂給了我一種十分豁達的感覺,本以為她的書也一樣的豁達,然而我錯了……

怎麼也忘不了在漆黑的夜晚,房間裏只侑枱燈那微弱又明亮的燈光,我的周圍除了習題集外還侑一張張擦完淚水的面巾紙……午夜1:46分,我閉着哭紅的雙眼,沉重的合尙了這部讓我心繫的著作……

一茖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茖發生在不同時代。侑着不同內容卻一樣交錯複雜的愛情悲劇。回族的女作家霍達用50餘萬字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真實故事用平凡的詞句展現在讀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戀往返,久不能寐。

韓子奇:從一茖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名滿京都、閃耀英倫的中國“玉王”,其人生創業飽含艱辛,終獲成功;但在茖人情感尙卻至死都是一茖失敗者,面對妻子樑君璧以及親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樑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戰爭年代產生了不同的情感糾隔,最終不能自持,含恨而終。

韓新月:一茖十九歲的花季少女聰慧而美麗,卻在還未綻放時就過早的調謝。令人惋惜悲傷。她與她的大學教師相愛,是那樣的單純,然而災難卻正在向她悄悄走來。雖然先天的疾病奪去了她的肉體生命。但養母段然拒絕她與楚雁潮的愛情卻使她的精神生命永遠不能甦醒。

樑君璧:一茖深受舊社會束縛的無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觀念毀掉了天星和親月一雙兒女的愛情。新月以隨風而去,而天星仍在,看着母親為祂精心佈置的婚姻,祂又能怎麼辦?也許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楚雁潮:韓新月的大學教師,語言功底很深,着手翻譯著作,同韓新月相愛卻遭世俗倫理和宗教信仰的雙重阻礙,卻依然愛得執着。

楚雁潮的痴,新月的情,韓子齊的無奈,韓太太的信仰,冰玉的愛……那都是牽我心的線,文字是沒侑生命的,但是它卻把我淚扯了出來,好像我在經歷着所侑故事的發生。我為之動情為其流淚。給我最深的還是楚雁潮和新月的那份愛情,韓子齊與新月的父女情,天星與新月的兄脗冮。人,最為之動容的還不是情嗎?親情,友情,愛情……

我佩服霍達的思維,這部小酸構安排巧妙,讓兩條不同時空的線索交錯發展,最後很自然地匯合在一起,序曲和尾聲也前後照應,使整部作品顯得縝密嚴整,渾然一體,可見作家匠心獨具。全書語言清麗優美,意味深長,讀來如品清茗,回味無窮。

好的文字,精細的思路總是一次次的吸引我閒時拿起這部著作,再次去書中的世界裏遊歷……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20

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禮》,竟然有那麼大的一種衝動想把這本長達五十萬字、六百多頁的書讀完。我的心靈受到巨大的震撼與衝擊。

的確,一頁頁讀下來,我進入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讀到新月,帶給我的是她的堅強。在與病魔作鬥爭的時刻,她努力使自己走出死亡的衚衕,頑強地,不顧一切地向前闖,協助醫生,和死神爭奪時間。她不忍離開她愛的人,當她離開的那一天,衚衕裏擠滿了為她送行的穆斯林,交通堵塞了,車輛早就不能通行了,人們為新月讓開了一條道兒,懷着真誠的祝願,目送這位姑娘離去……她是那麼地令人憐惜,從此,燕京大學校園裏少了一位在未名湖畔刻苦讀書的少年;楚老師少了一位優秀的,給人做榜樣的學生,更少了一位有共同夢想與追求的知己,少了一位擁有刻苦銘心初戀的情人;韓子奇少了一位骨肉至親,少了一位親愛的女兒;天星少了一個從小到大,寄託着自己讀書理想的最疼愛的妹妹;陳淑彥少了一位相依為伴的知己,少了一位親如妹妹的朋友。

新月的離去使這個家缺少了生機。新月是善良的,卻無數次被傷害。從兩歲,母親被迫離開家後就跟着大姨去生活,口裏喊着“媽媽”,卻得不到真正的母愛,面對十二歲牀單上的血痕卻被“媽媽”嘲笑;面對自己考入大學這美好的願望卻得不到“媽媽”的真心支持;面對自己生平第一次的愛情,面對楚老師卻得到“媽媽”的反對、嘲弄和百般阻撓;面對天星哥哥的婚事,她那麼熱心卻遭到“媽媽”的數落。這一切無不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創痕。然而,她又是幸運的,她有個支持她上大學追求夢想的爸爸,有個疼愛她、事事為她着想的哥哥,有個在任何時候都陪她度過孤獨歲月的朋友;有個鼓勵她戰勝病魔追求自己目標與事業的老師、愛人;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已經閃着光輝,已經值得。新月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

對於樑君壁,真是又可氣又有可憐之處。這使我想到了《後樓夢》中的鳳姐,在曾經富極一時而終又淒涼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她表面上顯露着壓人的氣勢,其實內心卻隱藏着一腔的悲痛。但最壞的謎底是,她的丈夫韓子奇跟別的女子好上之後,她的精神寄託,她的幸福憧憬,十年來苦苦盼望的美夢擊碎了。她所信賴,所依靠的丈夫,她心中最完美的男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頂樑柱,坍塌了,折斷了,垮了,完了!她是令人可憐的,她生命中的全部意義都不存在了,而奪走她丈夫,拆散她家庭的不是別人,竟然是她的胞妹。

一個是孩子的爸爸,一個是她的妹妹,她該怎樣呢?以後的生活中,妹妹離家出走了,家中多了她們夫妻間的爭吵,多了新月對“母親”的神祕的不解。但她又是可恨的,她趕走額奇珍齋的候爺 ,最後奇珍齋又落到了殺父仇人蒲綬昌的手中。韓子奇當時忍受着屈辱換來的家業與聲譽從此毀了,“玉王”的地位從此被取而代之了。她看不起天星談的對象“容貴芳”,看不起她的事業與出身,想辦法使他們之間產生誤會而生生拆散他們。這換來的是天星結婚後知道真相的無奈,也換來了天星在場子被斥罵的痛苦。她是自私的,總想讓事物按照她所想象的情況發展。

面對楚雁潮與韓子奇之間純潔真摯的愛情,我被深深地震撼,彷彿又看到新月剛走進燕園時誤認為楚老師是學生的情景;彷彿又看到在紅楓掩映的湖心小島上,新月對楚老師的驀然回首;彷彿又聽到醫院中留聲機播放的小提琴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彷彿又看到全醫院的都為之動情的曲子感染的畫面;彷彿又浮現在新月離開後,楚老師不可遏制地吻着新月的情景,這和着淚水的吻,是他們的第一次的吻,也是最後一次;是初戀的吻,也是訣別的吻。

看到躺在白幔中的新月,楚老師他……新月,這是兩年前的新月嗎?是兩年前他提着行李用英語交談着的新月嗎?是那個在備齋充滿激情地和他談論事業與理想的新月嗎?是那個在未名湖畔踏着月色聽他朗誦拜倫詩篇的新月嗎?是那個在西廂房和他並肩斟酌譯文的那個新月嗎?是兩年來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鬥爭,執着地追求生命價值的那個新月嗎?是昨夜分別前還拉着他的手的那個新月嗎?楚老師心被狠狠地撕痛了,他心碎了,絕望了,瘋狂了。

風在呼號,雪在狂舞……天星與淑彥日夜守着妹妹,妹妹是他們心中的月亮,沒有了這月亮,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度過漫漫長夜。韓子奇日夜守着女兒,女兒是他的掌上明珠,沒有了這明珠,不知道還有誰能伴隨他跋涉前面那坎坷的路。

人生如果缺少一種美,人生還有什麼意義?正是這種美,深沉的美,崇高的美,人的靈魂才得以提升。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舒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煙如夢,琴弓親吻着琴絃,訴説着一個流傳在世界東方的家喻户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 新月的墓地的位置上,又出現了楚老師那熟悉的背影,又傳來了悠揚徐緩的小提琴聲。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21

他們的愛情終究在一場莊嚴肅穆的葬禮中落幕了,不,他們的愛情永遠也不會落幕,我相信他們的永生。

——《穆斯林的葬禮》

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自己畢竟完成了對自己的心靈的冶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大寫的“人”。霍達在《穆斯林的葬禮》的後記中這樣寫道。第二次讀《穆斯林的葬禮》,我依舊會淚流滿面。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似乎在這本表現回族人民悠久歷史和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説裏有了答案。它充滿了悲劇的美感。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故事。霍達以她冷峻的文筆,勾畫了一羣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終掩卷,蕩氣迴腸,歎一聲玉器世家,唱一首人生詠歎。這部小説中人物的命運似乎都是悽慘的、不幸的。但是在這裏,我不想寫玉王韓子奇奔波一生、操勞一生的苦難與艱辛;我不想剖析虔誠的穆斯林信徒樑君璧的專制與自以為是的鐵血手腕;我不想訴説天星為了顧全大局而只能打掉牙齒和血吞的黯然神傷與無奈······我只想靜靜記錄那段在渾濁空氣與喧囂世界中滋養出的雖悽美卻刻骨銘心的愛情。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它可能萌發的很早,也可能貯存的很久;它可能成熟於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經歷漫長的磨難而最終凋落。愛情是一種神物,不遇到適當的時機,它並不顯露明顯的形態,以至於本人都覺得似是而非。吉爾伯特説,愛情是一個平台,上面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而楚雁潮與韓新月是這個平台上最純潔的人。他們的愛情平靜而美好,沒有半點銅臭氣、沒有絲毫雜質。只是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終於走到了一起。楚雁潮説,愛就是火,火總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燒的是煤塊還是木材,是大樹還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閃耀着同樣的光輝!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為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愛,不是獵取和佔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他們愛的深沉,愛的強烈。然而,兩個家庭卻橫衝直撞進了兩個人的愛情。人無法改變命運,而命運卻在改變着人。兩人一回一漢,無法通婚,家庭成了愛情的附庸。即使如此,他們對愛情仍舊至死不渝。愛情是偉大的,但它終究無法與強大的死神相抗衡。新月終究還是在心臟病的折磨下死了,帶着對親生母親的思念,帶着對楚老師的眷戀,帶着對光明的渴望,在一片漆黑中與愛她的人永別了。從此之後,她絕不可能從事她鍾愛的事業,絕不可能再與楚雁潮一起漫遊美好的人生。每次讀到這裏,鼻子都會很酸,淚水打濕的不僅僅是書頁,還有那顆感性的心。他們的愛情終究在一場莊嚴肅穆的葬禮中落幕了,不,他們的愛情永遠也不會落幕,我相信他們的永生。

我的文筆很拙,總是言不及義,不能很好的將這本書中給人感動、惹人落淚、引人深思、予人震撼的場面再現 亦或是傳遞精髓給你們,對此,我深感愧疚。

故事的結尾,在回民公墓旁,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中年男子拉起了小提琴,是那首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的新月最喜歡的《梁祝》,述説的是一個流傳在世界東方、家喻户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而在我看來,那也是他們的故事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22

霍達説:“我並不認為自我的作品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而更願意相信,是因為讀者在閲讀中融入了自身的感悟和經歷,和作者共同創造了文學。”的確,能令人內心產生巨大波瀾、彷彿理解了一場心靈洗禮般的作品,總是讓人愛不釋手。

讀罷《穆斯林的葬禮》,我宛若置身那莊嚴肅穆的氣氛中,與書中血肉鮮明的人物共同經歷了人生世事。天星在頓悟自我的感情葬送在母親手中時,滿腔怒火,他想為他尚未來得及結果就已被厲風颳殘的花朵般的感情討個説法,只是,他不能。他明白母親愛他,妻子把身心都交付給了他。

所以,他只能行屍走肉般遊蕩在街上,任憑雨點在他身上肆虐,任由無奈在啃噬他的心,放手讓一切把他狠狠打擊。他是家中長子,他的不滿與委屈只能在這傾盆大雨中洗淨,大雨過後,他還是要應對一切,可是,在風吹雨打中,他的腰桿更加挺拔傲然,證明他已是真正的男子漢了。生活之不如意十有__,哪能一受挫就摞挑子不幹呢?一場撕心裂肺過後,即使拖着殘軀,也要直面挫折。惟其如此,才顯得尊重生命,熱愛生活,對待坎坷堅韌。

我們赤條條來到這世上,也只能赤條條歸於黃土。韓子奇在雲遊傳教的途中,在前往麥加朝覲的途中,被虛幻的凡塵矇蔽了雙眼,在珠寶鑽翠、奇石美玉中度過了自我痴迷的一生。直至彌留之際,他才醒悟過來,可是,人生的路已經不能回到去了,他只剩下一具疲憊的軀殼,一個空虛無物的靈魂,一顆傷痕累累的心。

我們總會迷戀一些東西,甚至為此而幹出駭人驚俗的事情來,可是我們終究會明白,刻骨銘心或如痴如醉,終會被時間洗刷得不留痕跡。正如《哈姆雷特》中所説:“誰造出東西來比泥水匠、船匠或是木匠更堅固?掘墓的人!因為他造的房子能夠一向住到世界末日。”我不相信人死後會有天堂、輪迴,我只明白人死了,便是死了。無論生前富貴輝煌與否,都只能化為一抔黃土。

如此一想,我似乎有點明白佛家偈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味了。當你的心靈不被繁華世俗所約束時,也就無需淨化心神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23

一部葬禮,一曲悲歌,如泣如訴!

讀《穆斯林的葬禮》,感覺這是一場人間悲劇,一場跨越三代的悲劇

樑亦清一輩子兢兢業業,苦苦守着奇珍齋的名號。有着兩個天生麗質的閨女,樑君壁、樑冰玉,人名如玉。虔心向着麥加方向朝拜,最後卻未得到真主安拉的庇護,面對功虧一簣的寶船,口吐鮮血,含恨而去!

昔日的易卜拉欣,今天的韓子奇,不辱師命,保住了搖搖欲墜的奇珍齋,並發展到樑亦清生前所想不到的盛況。一場覽玉盛會,贏得玉王稱號,並抱得美人歸。誰知一代玉王,以後命運如此坎坷。為保住那比他生命還要重要的玉,忍受與妻兒十年分離之痛;在倫敦與樑冰玉的結合,又欠下一生無法償還的情債;婚姻不幸之恨,老年喪女之痛,對兩個女人心存內疚之苦。最終落了個玉損人亡的結果。成也玉,敗也玉!

韓新月,天生麗質,聰慧過人。雖無衣食之憂,卻有着外人無法理解的痛楚:她感受不到母親的愛,她疑惑照片上的母親是那麼温柔可親,現實中的母親卻如此冷淡無情。雖如願走進北大校園,徜徉於未名湖畔,還未好好享受汲取知識的快樂,卻被病魔纏身。在病中與老師楚雁潮的相戀,給了她繼續存活下去的勇氣,卻無法戰勝殘酷的命運。臨死之際,得知自己的身世之迷:自己的母親、照片中的母親竟是樑冰玉,是自己一直認為漂流海外的小姨!十七年的疑惑終於解開,也算是一種安慰。可遺憾的是等到生身母親來找她時,她已在墳墓中安息了數十年。

樑君壁、樑冰玉、韓天星,他們的人生又怎麼不是一出悲劇呢?如此多的痛楚不幸集中於這一家,卻讓人感受不到刻意做作之假,給人的只是一聲聲歎息。一出穆斯林的葬禮,一出悲劇!相信這一不幸的穆斯林之家,定能在天園相會,那裏再沒有痛苦,畢竟前生受過太多的苦,那裏再沒有不幸,畢竟前生遭遇了太多不幸。天下非主,唯有安拉!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24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説,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着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着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羣羣頭上纏着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説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裏,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堅持着自我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着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齊,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為了保護自我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齊。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着感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應對自我的妹妹,自我的丈夫,應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樣可能讓自我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僅有樑冰玉明白,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着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着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能夠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裏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感情完美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着自我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着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着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感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我的心境,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敍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閲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着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25

一個穆斯林的傳奇故事,三代人的沉浮與共,愛恨糾織的悽美戀情,譜出一部由: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角色塑造的完美長篇鉅作。主人公們在政治、宗教中掙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愛情的薰陶中沉浮,縹緲,被作者獨特的視角帶入了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可愛又可恨的世界。

如訴如泣的吶喊,冰如刀攪的世界,愛恨情仇的交匯。死去的人往復在地獄與天界的輪迴,活着的人卻在現實與浪漫的牆縫中重生。幾個世紀的輪迴,人們逝去的、重來的,能夠永無忘記的只有七情六慾。紅顏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這一界如地獄般的天堂中展開交戰。

社會的無形的條件下成形,人們卻又在成形的條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對人生以及來未的困惑,這之間的流傳,只會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愛的人再次誕生,那誕生之後又會是怎麼樣的一段家庭故事呢?爭吵,或是平靜地度過下半輩子?只是渴望着這一切稍縱即逝的虛擬給自己的生活添加着無形的色彩,愛情就只是被人類無疑當作是精神養料的東西麼,那是在現實社會中不允許存在的。

宗教的純統,政治的鋒交。

曲終掩卷,迴腸蕩氣,餘音繞樑,揮之不去。

那些“玉”一樣純潔美好的人物最終爭不過命運的安置,猝然離開,徒留下樑祝的曲子汩汩流淌,訴説着它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心得文章 篇26

寒假在家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記得當時故事的情節深深地吸引我,我躲在牀上偷偷地用一個晚上就看完了整本書,很清楚地記得當時還因為開夜車看書給媽媽狠狠地罵了一頓。可能是當時看得太快有些囫圇吞棗吧,《穆斯林的葬禮》給我留下的印象並不深刻,只記得書中的基調有些壓抑傷感,但情節卻引人入勝,你總想着看完它。《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也成了我的一個讀書情結,每當有人提起它時總想再細細地看一遍。這次去圖書館借書時看到有《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第一個就把它放進了懷裏。回宿舍在週六的午後捧着書痴痴地看了起來。

雖然我是一個回民,但是關於回族,我知道的很少,我只知道作為回族人愛乾淨,不吃豬肉,男人們戴着一頂醫務工作者那樣的白帽;北京有一條牛街,裏面住的都是回教人,還有教堂(清真寺),如此而已。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説,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一次看時因為有了大體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較快。作者給全書設置了一個帶有神祕色彩的宗教背景,故事發生在一個穆斯林的家族中。伊斯蘭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對我們大多數的讀者來説是一個神祕的事物,所以這也成為吸引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個個描寫細緻的宗教場面,瞭解了有關穆斯林的許多風俗。作者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信徒,但在書中她並沒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種清新流暢的筆觸緩緩的記敍描繪,讓讀者在閲讀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十分純淨的感覺。同時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人多以玉來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氣節。例如有“君子比德於玉”。所以全文中隱隱流露出一種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但是玉同時也是一種財富,君子愛其品質,當然也會有人因為其價值而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別用“月”“玉”為線索,分別描寫了民國初期到解放前和--前到-結束社會復甦的兩個時期跨越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段複雜紛亂的歷史中,不管是對兩類人物衝突的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鮮明的愛憎之感,同時這種情緒也深深地影響着讀者的情緒。動盪的社會中容易產生悲劇,六十年中家族興衰變遷,三代人命運沉浮,最終是一個個令人痛惜的愛情悲劇。讀後會產生一種壓抑的情緒,但卻觸及讀者的心靈,令人有蕩氣迴腸的舒暢,同時使人產生對歷史對社會深沉的思索。

看了《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書裏每一個細節,我都很“陌生”,只有書中小主人公新月在北京大學生活的那一段,因為北京大學的校園就是燕京大學的故址,我對燕大校園的湖光塔影,還是熟悉而且有極其濃厚的感情的。

回來再講這本小説,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和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這“效應”之廣之深,大家知道得比我還多,我就不必細説了!

現在,我知道這本書正在譯成許多外國文字,在海外出版,雖然裏面有些刪節,我對此還是十分歡喜。我願意全世界的讀者都知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之中,有十個民族是穆斯林,而且在中國十億人民之中,就有一位年輕的回族女作家,她用漢文寫出了一本極富中國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也讓我知道了更多關於回族的生活與常識,使我對得起自己是“回族”這個稱號。對於這本小説,在中國的言論和評價,真是多得不得了,好得不得了。我們中國有一句古諺,説“百聞不如一見”,亦願海外的朋友們,都來讀一讀這本中國回族女作家寫的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