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精選14篇)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1

《國富論》是蘇格蘭經濟學家,哲學家亞當斯密的一本專著。這本專着共為五卷。它從國富的源泉──勞動,説到增進勞動生產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換,論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再探究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構成的成分──工資,地租和利潤。書中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程做了系統的描述,它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精選14篇)

從《國富論》中文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自由主義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是十分重大的。在我國的今日,脱離了計劃經濟也可是三十年,與英國將近三百年的自由經濟意識還無法相比,東部開放的海城市還好,西部地區則明顯的體現出落後,不但經濟落後,思想也落後,表現命令不到絕對不作為的慵懶心態,與沿海開放區的那種創新思想大相徑庭,這也是西部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所以思想不自由,不主動,就會落後。

有人認為中國是一個難以創新的國家,可是少年強,國則強,少年弱,國則弱。中國沒有因為別人的評論而放棄自我的夢想,從來沒有放棄過追夢。因為它深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只要不放棄自我的信仰,就會成功。就算失敗了也要再爬起來,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夢。就好像每個人都能夠仰望星空,心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照亮更加豐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燦爛的中國。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2

《國富論》一書講述的是分工、商品、勞動與資本利潤。學者總結了理論後得出的是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而作者亞當斯密是18世紀的經濟學家,為什麼在18世紀就會有人得出適用三百多年的經濟學理論呢?我想,應當是因為作者是亞當斯密。

為什麼亞當斯密就能在三百多年前就能寫出完美的理論呢?我查看了他的事蹟,才發現,他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寫出這一理論是必然的,試問有那個經濟學家能在17世紀中如此瞭解世界經濟的資本情景?試問那個經濟學家又會時刻堅持着一份完美主義?試問哪個人會為了一本著作而嘔心瀝血?又試問哪個人會為了完美而把自我有缺陷的理論與手稿焚燒?這就是亞當斯密。一個經濟學界的傳奇。

他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本質出發,逐漸從不一樣的側面中論證了社會經濟的如何發展。在17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作者充分分析了蒸汽機出現的緣由。這不就是因為分工嗎?分工不但促進了科技發展,還促進了生產力,無論是職業中的熟練程度與時間的消耗、還是工作的效率,都與分工脱不了關係。所以,作者在第一章就寫上了論分工這三個字。

分工使社會更好地利用了人們的本事,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當人們從原始社會的物物交換中就能發現,自我在那個技能或製作佔有優勢,從而逐漸構成了分工。如此一來,社會就會減少了勞動力的浪費與本事的缺失。經過分工而得到的更強生產力間也會互相競爭,這就構成了市場。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起源是什麼?就是市場。在充分利用了分工的市場中,也會促進新生產力的誕生。可這並不是説明分工決定市場,只是分工促進了市場,市場反而控制着分工。為什麼呢?亞當斯密認為在市場上如果分工受到制約,那麼這個制約因素就是存在於市場的廣狹。如果市場狹窄,社會就會有過多的勞動力與技術資源。當這個量超出了市場的最大容納值時。勞動資源的浪費是不可避免的並且是需要浪費的。這樣,分工就受到了必須的制約。這就論證了為何古禮貌都屬於河流沿岸了,因為河運帶動了市場,有了必須的市場就會使分工的出現從而更充分利用勞動力與資源,促使着市場的發展。

而國富論中的第五章論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或其勞動價格與貨幣價格中寫的是一個人享受的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富裕程度。如果一個億萬富翁,他只吃青菜豆腐,那麼他就對市場消費沒有促進作用。那麼就與窮人沒區別。人既然不懂享受,那麼他的精神是低下的。一個人沒有本事滿足自我的基本需要,或不願意滿足自我的需要。那麼只是一個守財奴。這樣的人在亞當斯密心中並不富有。

並且亞當斯密還比馬克思的思想差不多,並且比馬克思思想早出現很多,他提出了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尺度,就是説社會勞動率決定了商品的價值,所以怎樣在社會平均勞動率上特出個人勞動率就是市場中的競爭。並且價值又決定了價格。而不是勞動決定價格。你能夠花十年做一個木馬,可我能夠用十分鐘做一個比你更好的木馬。那麼我就在個人勞動率上超過了你,根據社會平均勞動力中,兩個木馬價格與價值都一樣。所以,真正決定價格的是價值。由此可知增強國民財富的兩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分工與市場競爭。

在社會平均勞動力中,能夠分成社會平均成本,社會平均效率,社會平均利潤等。而成本中的地租與工資受到價格波動較大的影響。所以一般價格是維持在自然價值之間、可又有些情景比較特殊。在18世紀,亞當斯密就發現了在壟斷企業與機密文件中往往價格會恆定在真正價值之上。這就構成了超額利潤。這種特殊情景一般存在於高於自然價值上,可是價格恆低於價值下,這鐘情景更少見。因為價值決定了價格,所以很少存在價格長期低於價值之下的情景。

亞當斯密根據分工與價值、價格的分許與論證中得出瞭如果想提高個人勞動率,那麼就必須要提高工資,這樣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人能更好地享受生活,為了市場的拓展做出努力。如果社會財富增加了,價格與利潤也隨之增加,這是一個促進與反促進的環形圈。[由

作為一個大學生,生活在發展中的中國上,一個急需發展市場的社會中。不管是否是攻讀財經學的,我覺得都有必要讀一讀經濟學中的《國富論》,這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不但能使自我進入市場打好一個發展基礎,也能使自我能在市場風波中看得更清更遠。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3

我對經濟學的認識向來籠統而寬泛,我們説《國富論》是西方經濟學的聖經,不如説他是西方政治經濟學的聖經來的準確。通讀《國富論》,斯密大致想告訴讀者的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致歷史及其中的規律,並且告訴我們要如何才能使得一個國家健康得走向富強。個人覺得,在《國富論》中是有一些符合當時英國社會的問題,然而正如編者所説,這畢竟是3個多世紀前的作品了,畢竟會有一些對於現今世界來説不是問題的問題在書中出現,然而讀完《國富論》後,我還是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

首先,社會分工導致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因為工人們能夠更加熟練而專心地做某一件事情。然而斯密認為,人們在分工前,在各行業表現出來的天賦差異是很小的,相反,practice、makes、perfect,人們在社會分工才能上的不同是分工的結果。因而我認為,從倫理學上説,不同職業之間的.歧視是不合理的,術業有專攻,要是在原始社會,不同職業之間的差別也只是物物交換時交換的物品不同罷了。另一方面,我本以為人們的天賦可能是存在很大差別的,比如有的人説我不喜歡學數學,不喜歡這個那個的,我分析個人經歷及對周圍人們行為的思考後認為,這些只不過是藉口罷了。人們是不存在譬如“我學不好數學”的説法的。只不過是你在從事某項工作初期,是否有所成,是否得到褒獎,是否樹立了足夠的自信。當你得到認可後,一般情況下你會喜歡所從事的工作,從而更加多地練習,練習越多,越是精於之,漸漸地,便成為了這方面的專業人士或是能手。反之則越發認為它枯燥無味,無法在工作中找到樂趣,漸漸便遠離這一行了。卡耐基認為,人們在娛樂活動中和工作中都能得到樂趣,然而那些只能在娛樂中找到樂趣而無法在工作中找到樂趣的人是可悲的,因為他將在生計中掙扎而並不快樂。所以,whatever、you、do,do、it、well。

斯密認為,社會要發展,市場就要廣闊,市場要廣闊,交通物流就一定要便利,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洞來填滿人們不斷提高的生產效率(或者説分工程度與交換價值)。

第二,此書給了我關於貨幣的一個新的認識,雖然還不全面,然而我卻不由得對手中着看似理所當然的紙幣的存在感到驚歎。

斯密認為,貨幣是一種每個人都想拿來交換的東西(不得不説,每個人內心對黃金髮自內心的喜愛的確為經濟的繁榮帶來了益處,且碰巧的是,黃金還很易於分割)。而紙幣代替金銀成為貨幣的方便之處在於紙幣制造費用比鑄幣便宜且鑑別假幣比鑑別黃金純度簡單。人們對紙幣的信任,是建立在人們對政府的信任上的,而這一信任的普遍達成從某方面説也是來之不易的。

第三,説到貨幣,我們便不得不説財富。貨幣與財富是緊緊相關但卻完全不同的東西。財富是與消費這個動作緊密關聯的,財富的目的就是為了消費,也就是説,消費品,其實就是財富,一切可以被耗損成為垃圾的東西就是財富。換句話説,要是黃金除了當作貨幣沒有任何作用(首飾珠寶業)且不會耗損,那麼採金業所創造的社會財富就是零。然而就算是紙幣會被耗損,因而貨幣就像是一個國家的消費品,一台汽車一樣,國家要用它,所以造幣業工人勞動生產的紙幣可否認為是國家的消費品呢?但貨幣很定不是市場的消費品,因而貨幣只能代表購買力(在某種信任下),而不是財富。所以貨幣的價值,應該總是與國民生產的價值相匹配的,否則貨幣價值便會改變。

此外就是作者對發展國家的一些看法,物流通商業,做國內物流最能促進國家的發展,而幫其他國家做物流,商人只能得到的是資本利潤,卻為其他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基於前面對財富的解釋,我們應該可以像這樣理解,為什麼像阿富汗,非洲,阿拉伯地區這樣盛產鑽石,金銀以及石油的地方卻很難發展為富足的國家,因為他們國內生產的可供消費的食物,布料是很有限的,國家大量收入來自少數產業,導致貧富懸殊大,社會總體進展緩慢,貨物供不應求,大量依賴進口。

個人在書中的另一個體會是關於法律的,在説道法定最高利息時説道,制定過低的利息容易使大多數人作出違法行為,因而我認為,法律應¥%)——、該是保障大多數人的行為而限制少數人的行為(籠統的這樣説,這和倫理學的公平原則看上去是相悖的)。

是故法律應該尊重客觀規律制定才能有效執行。

書中一句話很有意思“每個人都在為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尋找最有利的投資機會,雖然他主觀上是利己的,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必然會把資本用於最有利於社會的方面。”這是否意味着這也是最容易賺到錢的地方呢?

最後我想説的是作者對生產性勞動者明顯有偏愛傾向,然而在現今社會,物質條件不斷上升時服務也不失為另一種消費品,或者是奢侈品,因而我不認為女傭是非生產性勞動者,她的服務對繁忙的商人來説是很有必要的,它生產的價值也應用她的工資來衡量。(我很好奇GDP是怎麼統計出來的,GDP與流通貨幣量是相匹配的嗎?)

此時我發現,經濟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心理學是5門十分有關聯的學科。

《國富論》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經濟學很多方面,很多部分我很難看懂,例子不足無法理解,故希望以後能在一些教材中對經濟學有進一步的瞭解。那時再看國富論估計會明白更多其中對錯。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4

亞當·斯密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人,他關於市場機制的論述已成為經濟學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間一直被視為“至聖先師”。但是,斯密在天堂過得並不開心,人們崇拜他,談論他,但是卻並不瞭解他的思想真諦,只是用他的某個思想來為自己服務。《國富論》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的描述。亞當。斯密第一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做出了系統的研究,創立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把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後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內在鬥爭,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歷史本身的大舞台上發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第五編,亞當。斯密列舉了社會發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匱乏、戰爭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財產。因此,也就沒有任何確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的'司法行政"。隨着牛羊羣的出現,產生了比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

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他説,"文官政府是為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最後,斯密將演進描述為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確定的而不是由同業公會確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後來稱為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產基礎的連續改變,將帶來的上層建築的必然改變。可見,在斯密的哲學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慾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斯密死後,人們把《國富論》奉為經濟學的聖經,把他關於利己的人受“看不見的手”引導增進了社會利益的思想,作為市場經濟千古不變的基本原則,卻把《道德情操論》幾乎忘得一乾二淨。於是,市場經濟缺少了道德,引發了許多罪惡,在個別地方甚至成為災難。

《國富論》,顧名思義,就是要研究什麼是財富和如何增加財富的,即如何“富國裕民”的。以後的經濟學家把斯密的思想簡單地概括為三點:第一,追求財富增加是每個人和社會的目標;第二,利己是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即人是經濟人;第三,市場上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把個人利己的行為引導向有利於整個社會,即經濟中的自由放任。這是現代人對斯密的理解,也是由古典經濟學發展而來的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歷史上曾出現過的各種市場經濟,其中一大部分是壞市場經濟。原始資本積累時期的市場經濟是掠奪式市場經濟——靠對海外殖民地和國內勞動人民剝削和掠奪的市場經濟;東南亞、拉美和東歐國家的市場經濟是一種權貴市場經濟——少數人靠權力侵吞國有資產而致富,多數人墮落為赤貧者的市場經濟;許多國家曾經或正在形成的貧富對立的市場經濟——只注意效率而忽視公平,兩極分化的市場經濟;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的污染性市場經濟——以環境嚴重破壞和生態失衡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的市場經濟。當然還有各種半計劃半市場的偽市場經濟。這些都不是斯密心中的好市場經濟。

現代經濟活動追求的應該是斯密理想中的既有公平又有效率、在道德基礎之上運用市場機制調節的好市場經濟。但這條路不是筆直的,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偏差也不奇怪,關鍵是要及時糾正錯誤。例如,把GDP作為一切,用增長代替社會全面的發展。其結果是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社會矛盾加劇。這並不是説GDP不重要,只是説GDP不是惟一的。斯密在《國富論》中所強調的財富增加不等於幸福增長就是這個意思。

市場經濟承認人利己的合理性,也要利用它來發展經濟。這就體現在社會與企業激勵機制的建立上。但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難的是還要人們建立起能克服自私的“道德情操”。我們目睹了金錢欲爆發之後的種.種罪惡,會感到斯密稱《道德情操論》比《國富論》更基本的含義。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市場經濟就會引發災難。道德的建立要靠法律和制度,也要靠教育。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5

《國富論》,全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作者亞當·斯密是英國政治經濟學古典學派的創立者。該書初版於1776年,與美國的《獨立宣言》同年發表。

亞當·斯密被奉為“經濟學之父”。而《國富論》在其成文之後的200多年時間裏,先後贏得了無數榮譽:“西方經濟學的‘聖經”、“經濟學的百科全書”、“影響世界歷史的10本書之一”等。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巴克勒在其名著《禮貌史》中,甚至認為“從最終效果來看,這也許是迄今最重要的書”,“這本書對人類幸福做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貢獻的總和”。

更為眾多經濟學家所“迷惑”的是,亞當·斯密200多年前所做的這本經濟學的奠基之作,仍然涵括了我們今日經濟活動和經濟研究的方方面面,並且它結構嚴謹,無懈可擊。

在《國富論》裏,亞當·斯密在否定重農主義和批判重商主義的基礎上,説明了分工和貿易如何增加國民財富,並界定了君主或國家的職責和收入來源。全書分為5篇,作者在《導論及全書設計》中説,“本書前四篇的目的,在於説明廣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樣構成的,並説明供應各時代各國民每年消費的資源,究竟有什麼性質。第五篇即最終一篇所討論的,是君主或國家的收入。”具體而言,第一篇討論的是勞動生產力改良的原因,以及產品在不一樣階層之間自然分配的順序。第二篇討論的是資產的分類、性質、儲蓄和使用。第三篇以羅馬帝王衰落之後,歐洲農業發展所受的制約及其農村的衰落,和商業城市興起的實際,探討了財富增長的不一樣路徑。第四篇則在此基礎上,從當時最受推崇的重商主義開始,論述了重商主義和重農主義兩種政治經濟體系的後果。第五篇則討論君主或國家的開支方向和收入來源。

亞當·斯密在論述所有問題時,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這個前提總是被他或隱或顯的提及:在經濟生活中,每個人都追求自我的利益,經濟的出發點是利己心(這應當就是現代經濟學中“理性經濟人”的來源)。斯密在全書中主要提出了以下觀點:

1.“看不見的手”的作用。每一個行為的動機,主要在於利己,求得自我的利益。利己心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推動力。並且利己性並不是值得反對或摒棄的,這是人性的一面,是一種自然現象。個人自私能夠有助於整個社會福利。

2.勞動率增長的關鍵在於分工協作。斯密在書中第一篇第一章以制針業為例子,來説明分工所帶來的生產率的巨大改善。分工以及勞動的劃分促進了專業化作業。而對專業化作業的追求,導致了工廠制度的誕生。

3.勞動價值論。作者在第一篇第五章(24—36頁)論述商品的真實價格和名義價值(應當就對應於馬克思經濟學觀的價值和價格)時,提出了勞動價值理論。作者開篇就説道,一個人是貧是富,就看他能在什麼程度上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娛樂品。但自分工完全確立以來,各人所需要的物品,僅有極小部分仰給於自我勞動,最大部分卻須仰給於他人勞動。所以,他是貧是富,要看他能夠支配多少勞動,換言之,要看他能夠購買多少勞動。一個人佔有某貨物,但不願自我消費,而願用以交換他物,對他説來,這貨物的價值,等於使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所以,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斯密同時否定了舊重農主義所謂土地是價值的重要來源的論點。

4.主張“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作者在第四篇“政治經濟學體系”中,討論了兩種經濟制度(重商制度和重農制度)的原理和弊端。並提出了自我的主張:自由放任。作者極力論述了無論根據重商主義還是其他原則,對幾乎所有商品的進口實施限制都是不合理的,他認為,“為阻止進口或減少進口而設立的關税,則顯然是既破壞貿易自由也有損於關税收入的。”(第339頁)。他極力倡導自由貿易。他還主張國家與國家之間要像個人與個人之間那樣實行分工。他認為國家不應對商業(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加以任何限制,僅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充分發展和繁榮。

5.政治經濟學的目的。斯密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目的在於促進國民財富的增長,在於協調社會中人與人的利益,並避免犧牲其中任何一方的利益。“政治經濟學的目標是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裕起來”(第309頁)。

6.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職責。斯密主張限制國家干預經濟。國家的職責應當是維護國家安全、環境的和平安全、個人公平競爭,並避免各種壟斷。換言之,國家應充當的是守夜人的主角。

7.政府的開支。政府的開支體現着政府的職責,政府的開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國防、司法、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維護國家尊嚴。在論述“建立和維持不能為個人帶來利潤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時,斯密還異常詳述了“為社會商業供給便利”和“促進人民教育”的開支。

8.國家有支出就要有收入,收入主要來自賦税。斯密否定了舊重商主義所謂國家應當儲存很多金幣的做法,也否定了國家靠經營專屬於自我的公共資本或土地以獲取收入的做法。他認為那樣“看似對人民個人無損,但其實是對全社會造成了損害。”他主張為社會全體利益研究,“不如拍賣王室領地,分配給人民”。而君主的收入則由人民供給其他收入來替代。換言之,“人民必須從自我私有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上繳給君主或國家,以彌補公共收入。”

9.賦税四原則:1公平2穩定3徵收便利4遵守經濟原則,避免妨礙人民經營和給人民增加更多負擔。

讀罷此書,我最深的感受,是亞當·斯密建立在很多的充分的事實基礎之上的嚴密論證,開創了經濟學科的理性思辨傳統。真不愧是經濟學科的“奠基”之作。國內經濟學家,哪怕是一些權威學者(諸如吳敬璉、張維迎、樊綱之流),都應當好好的首先繼承這個傳統,其次才是其思想和觀點。當然,國內也有一批斯密忠實的學生,仍然在世的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的秦暉、人大農發學院院長温鐵軍,天則經濟研究所創辦人矛於軾,以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劉吉等,他們腳踏實地搞研究的精神是值得人尊敬的。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6

自從我迷戀上偵探小説之後,媽媽總是想方設法來滿足我。

前幾天,她給我借來一套《大宇神祕驚奇》,裏面的主人公大宇是一個想象力豐富的男孩兒。他思維敏捷、眼光獨到。他和他的小夥伴一次又一次的用自己的智慧解開一個個謎團。這套書有好幾本,看過之後,我覺得最有趣的還是《怪笑樹》。咋一聽是不是很恐怖呀!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我也覺得很恐怖,但還是忍不住想看下去。

讓我喜歡上這本書,首先當然是主要內容吸引了我。這本書主要講了大宇學校院子中一顆活了千年的大槐樹突然“生病”了,它馬上就要死了。當晚,大宇來到大槐樹前,與大槐樹道別,不料大槐樹卻“哈哈大笑”了起來,大宇嚇破了膽。最後,大宇與三個小夥伴克服了重重困難,老槐樹怪笑的祕密終於真相大白。

看了這個主要內容後,我浮想聯翩,腦袋裏裝了的一大堆問題好像有十萬個為什麼,樹真的會笑嗎?大宇他們會遇到怎樣的情況呢……這些問題不停地在我的腦海裏徘徊。我迫不及待地翻閲起書來,當看到大槐樹笑了起來,我渾身起了雞皮疙瘩。後面的故事更是撲朔迷離,看的我真是驚心動魄。是不是很想知道答案?那你也去看一看吧!

我非常喜歡這套書,它能培養我的邏輯思維能力。裏面的故事離奇、驚險、刺激、情節曲折多變,驚心動魄,即使是讓我讀着感到恐怖,我也愛不釋手。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7

飄渺的櫓歌聲中,揚起的是最真實而美麗的生命。

一方水土,一方生命,一方美麗的湘西。這便是沈從文的故鄉,這便是沈從文心中的美好,回不去的過往……

與其説這是一本回鄉散記,倒不如説這是沈從文先生對這方水土,對這方水土上的生命最真摯的愛,是對這社會底層人民最忠實的敍述。

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清澈見底的流水,唱出最真實生命的櫓歌,那仗義的水手,那可愛熱情但卻淪為妓女的婦人。這便是最寫實的生活,這便是沈從文人生中真真切切的縮影。沈從文憑着一顆誠心,一隻筆,用最最乾淨的文字,塑造了純美的湘西世界。

雖然是在充滿焦慮甚至苦難的現實中,沈從文先生筆下的世界,但卻給我們的心靈開闢了一方淨土。水手儘管拿着少得可憐的收入,卻幹着辛勤又危險的工作。哪怕是冬日,哪怕是最寒冷的日子裏,只要船隻逼入急流亂石中,他們都會敏捷而勇敢地脱衣褲,向急流中跳去,盡肩背之力也要使船隻脱離險境。十年如一日,雖這樣幹着,他們卻從不曾失去應有的一份勇敢和努力。被生活所迫的婦人,淪為了妓女,可她們仍就是那麼質樸,那麼可愛。儘管生活在底層社會,那份對生活的純真希望,還在她的心中。

沒有消沉灰暗的情緒,卻讓我感受到了那份不捨。過去的老朋友,過去的事,已經不在了,繁華已逝。那些水手,出去了,可能再也回不來了,可能明天就回來了,那些婦人心中重要的人,可能也再回不來了,也可能明天就回來。平靜的心,同湘西的水,默默地淌。

就算是生命無法把握的水手,也永遠勇敢有力。是淪落風塵的婦女,也永遠保留最純真的希望。這便是那實在而又頑強的生命。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8

窗外,天空很重,陰沉了一個上午,沒有絲毫見晴的意思。初秋,寒露,雨水,有些涼意。或許正因為這雨水,讓人覺得不沉悶,不抑鬱。

作為海邊人,每年要經歷各種各樣的颱風,有時候,它們只是路過,即便路過,它們也會忽東忽西的,擺出嚇唬人的姿態來。這些年來,常常是看着來勢洶洶,全市緊張,突然又神來一拐的北上或向西南去。

中午時分的颱風,估計還在海上翻滾着,夾雜着暴風雨而來。此時,突然想起小時學過的課文——《海燕》。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爾基創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詩。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裏,“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

我沒見過海燕,只見過海鷗。對於海燕的印象,全來自高爾基的這篇散文詩。與狂風、與暴雨、與雷電搏擊,它是暴風中的精靈,高傲的精靈,敏感的精靈。勇敢的,自信的,堅強的,不畏艱險的……

《海燕》一文充分地讓人領略了散文詩的美。散文詩兼具散文與詩的特點,其語句不分行,不押韻,卻精練、形象、優美。文中描摹出海燕的聲——從“叫喊”到“大笑”;形——“黑色的閃電”;一系列的動作,如“飛翔”“穿”“掠”等刻畫出海燕的快速敏捷,矯健勇猛的“直衝向烏雲”。此外,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極大地增強了《海燕》的藝術性,使之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革命鬥爭也好,時代變革也好,那一場不是猛烈且無情的?

當前所處的時代,互聯網信息時代,物聯網的發展,讓很多以前只能是概念的設想變成了真實,軟件不斷的更新,理念不斷的更新,稍微一不留神,就會被暴風雨擊倒。除了不斷儲備、笑着面對、主動迎擊,我們別無所擇!

拋開高爾基當時創作的背景不講,這篇文章藴含着讓人笑對困難、勇於挑戰的力量,字裏行間透露出的英雄主義,浪漫主義,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陽光總會有,那是在你與風雨搏擊之後。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9

最近讀了一遍《世説新語》,內心頗感世事滄桑變換之快。在這紛繁的世界上,堅持一顆平常心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我十分欣賞那些在亂世中還本事挽狂瀾的人物。這些人物都有自我獨特的才能。我欣賞他們的個性。也許有的人會説這些人都太怪異了。是的,我也承認他們的行為怪異。但我更看重的是他們的本事。

我欣賞他們的魄力。讀過這本書後,我感覺到了自我行為的隨意性不強。當然,我是願意做一個真正的自我的。做我自我是我此刻要追求的,也是我將來乃至終生都要追求的人生境界。這本書中有許多經典的故事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回味的。我願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讀後感。我覺得這本書中的許多事情似乎在我們身邊發生過一般,閉上眼你就能想得清清楚楚。我們不會覺得這些事離我們太遙遠了。確實是這樣的,如果細細想想,還真的是這樣。

可是我在那裏要説的是我最近發此刻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世説新語中所述的事簡直是太正常了。這是我讀後所有所思的地方。這本書中的故事有許多啟人深思的地方。我本人是很喜歡讀這本書的。

比如書中的乘興而來,無興而返。這個故事就挺有意思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在我們在做某件事時,我們能夠根據我們自我的真實需要去決定我們是否必須要做或是暫時不做。我們完全有對所要做的事做出我們做與不做的決定。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權利。沒有人能夠干涉我們的決定。只要我們做的合乎我們自我的意願,沒有違背常理,我們的決定就值得去做。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10

我用了兩天所有的空閒時間,不玩電腦、不看電視。把《荊棘鳥》這部書重讀了一遍,我在念高中時看過一遍,那時就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忘卻,連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了。

這部書分上下兩冊,作者是澳大利亞人,名為科林·麥卡洛。這部家世傳奇出版後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這部書是以澳大利亞的一個名為德洛耶達牧場為基地,描述牧場主一家人顛沛流離、曲折離奇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麥琪,一個温柔美麗的女孩,愛上一個不能談愛的教士,一個愛她卻不敢承認的教士。男主人公——拉爾夫,一個完美與智慧的結合體,一個全身心都奉獻給上帝的男人,卻是麥琪一生都愛的男人。

她們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個讓人留戀的故事,可是我只想沉浸在麥琪和拉爾夫的感情故事中。拉爾夫第一次見麥琪時,麥琪僅有十歲,但見第一眼時,拉爾夫的心就被麥琪俘虜了,雖然那時麥琪並不懂得感情是什麼,只明白喜歡和他在一齊,聽他禱告,聽他做彌撒,一齊騎馬,一齊散步。

直到麥琪長大,懂得了感情,但拉爾夫拒絕了她,拉爾夫是不能結婚的,他把自我奉獻給了上帝,麥琪心冷了,到之後遇到了盧克,一個長得十分象拉爾夫的男人,一個處心積慮騙財騙色的大騙子,一個心裏僅有錢的守財奴。

麥琪和她結婚後的那一段日子,是麥琪一生中的地獄生活,沒有丈夫的呵護、沒有丈夫的陪伴,就連懷孕分娩時,丈夫都沒有回來看一眼,幸好有一對好心的夫婦——路第、安妮,一向守護着,照顧着,讓麥琪度過艱難的日子。

麥琪結婚沒有告訴拉爾夫,也不讓家人通知他。她想徹底的忘記他,想要好好的生活,沒有想到盧克是一個守財如命的吝嗇鬼,婚後麥琪心灰意冷。

隨後拉爾夫經過麥琪家人,找到了麥琪,在一個度假村裏,她們最終走到一齊,融合在一齊,拉爾夫最終短暫的拋棄了上帝,麥琪所以懷上了拉爾夫的孩子,但麥琪並沒有告訴他,麥琪離開了盧克,回到了德洛耶達,回到了自我的家。當她和盧克的孩子——賈斯丁(女孩)滿十六個月時,她為拉爾夫生下一個男孩,取名丹尼,但家人都以為是盧克的孩子。

都沒有多想,僅有麥琪的母親——菲,一個心細而又美麗的母親。當孩子一生下來,她就看出了是拉爾夫的孩子,儘管麥琪從未提起過見過拉爾夫,她還是看出來了,可是沒有對任何人説,包括麥琪。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11

沈從文先生曾在《湘行散記》中提及過白河,而今天我也有有幸來到白河,目睹一下它的風采。

河的兩岸連着連綿不斷的山巒,山上的綠色如同瀑布一般順流而下,遍佈了整座山峯,淡綠色的,翠綠色的,碧綠色的融在了一塊,把整片山都連在了一塊,好像是一刀劈下去,將兩片山分開,才有了這條白河。

白河的氣勢讓人一看到就感到寬亮,宏偉,但卻又有一種清秀,奇麗的感覺。放眼望去:水天相接,山水相襯,奇石異樹。它好似一幅畫,既有着中國田園山畫的簡潔,也有着西方油畫的色彩鮮明,讓人不由讚歎……

如果你能有幸乘船遊覽,聽聽船伕嘴裏哼唱着的漁歌,觀賞着那奇山異水,感受着那迎面吹來的風………這種感覺便是再好不過了。

位於白河旁的石板溪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一條小溪從山上細細地流下來,激起一陣陣浪花,打在石頭上嘩嘩作響。太陽雖正直高照,但因為濃密的枝葉而感受不到它的灼熱。

小溪兩岸的巖石上長滿了苔蘚,一片片成熟後落下來的落葉隨意地撒落在上面,就好似一塊塊撒了糖粉,巧克力的抹茶味墨綠色的蛋糕,十分可愛、誘人。

我踏過泠泠作響的溪流,穿梭過茂密的樹叢,聆聽着樹葉被風吹過後沙沙作響的聲音,感受着自山谷吹來的風,摘下一朵剛剛被蜻蜓拂過的小花………這就是大自然!我不由的讚歎着。在這裏,我顯得無比渺小,而大自然卻顯得無比偉大。

重遊過沈從文筆下的白河,我發現它的美不再僅僅是文字上的美,而是一種更深動的美,而這種美就隱藏在每一個不經意的小細節裏,發現這種美是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既是一件最容易最普通的事,也是一件極難的事。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12

寒假期間,我拜讀了高爾基的著作《海燕》,感受頗深。

一開篇,“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短短的一句話,描寫出惡劣的環境和海燕面對暴風雨無所畏懼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暴風雨就要來臨了,渺小的海燕還不歸巢,它想幹什麼呢?繼續讀下去,原來海燕是一種十分兇猛的海鳥,它從不畏懼暴風雨,總是像箭一般地飛翔。看啊,海鷗在呻吟,企鵝在躲藏,海鴨在逃避……只有海燕在大聲吶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短短一句話,是那麼充滿激情,充滿自信和力量!

成功的鮮花是隻有經歷重重困難才能摘到的。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引來無數羨慕的目光。但成功者背後往往有他人難知的辛勞。一千多項發明,意味着愛迪生一生要失敗多少次!但是,他總是坦然的面對每一次失敗,認真地對待每一次實驗,知道成功降臨到他身上。他就是暴風雨中的勇敢者!

畏懼困難的人都是弱者,敢於挑戰困難的人往往才是強者、成功者,是暴風雨中的勇敢者!為了我們光明未來,讓我們成為暴風雨中的勇敢者!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13

在圖書館呆了一個下午,看了一本《湘行散記》。

久仰沈老先生的大名,卻從未讀過他的作品。好吧,就從這本開始吧。翻開書本,一股古香古色的氣息立即湧了過來,細膩的筆觸,精簡的圖畫,吸引着我繼續前進。

書中描寫的背景是湘西。在這裏有流淌着的清澈的河水,有聽過之後一生也忘不了的櫓歌,有愛説野話卻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愛純樸卻淪為女的婦女;在這裏你還能見到古老的西蘭卡普織錦;品嚐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燒酒和糯米粑;聽到粗獷純樸的情歌和號子聲;能趕上哭嫁的媳婦背親的隊伍;見到熱鬧非凡的賽龍船。到底是古鎮,一些古老的土家族習俗還沒有被現代文明迅速地淹沒到無處尋覓蹤跡的地步。鎮上人家有在沿河居住的,也有像星星一樣散居在沿河山上的,河岸兩邊的吊腳樓高高低低,錯落有致。沈老先生真是擅長用極為精簡的'筆墨勾勒出湘西的山水人物。在他的筆下,人是鮮活的,景是生動的,物是立體的。

字裏行間,我能夠感覺到沈老先生那份熱愛生活的情感。沈先生年少即投身行伍,隨軍隊輾轉川黔湘邊境,吃過苦,也閲盡了社會的黑暗。然而他對生活還是如此熱愛。而我們呢,天天在工作學習中忙忙碌碌,只知道叫苦叫累,我們或許忘記了去發現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失去了太多。因此我們得端正生活態度,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敞開自己的心靈,雖然我們對於漫長的歷史只是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們卻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在自己習慣的生活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追逐理想。

如此美景,如此純樸的風俗,怎不令我向往呢?想找個機會去湘西,親自去體驗這樣如天堂般的地方。讀沈老先生的文章,使我瞭解湘西,摯愛湘西。

國富論閲讀感想與心得 篇14

我讀了《灰姑娘》這篇文章後頗有感觸,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灰姑娘原來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是她幸福的生活在她媽媽死後爸爸又娶了繼母后就結束了。她小小年紀就包攬了家中全部的家務。要伺候繼母和她的兩個女兒,灰姑娘自己吃不好,穿不好,每天還只能睡在廚房裏灶旁邊的灰燼中。看到這兒我覺得灰姑娘真可憐。而我和她比真是幸福多了,爸爸媽媽整天圍着我轉把我當成掌上明珠,為我操心,再與灰姑娘的勤勞相比我又覺得非常慚愧,我每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家務活我會做得太少了,有時還和媽媽頂嘴,以後我要多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活要學會獨立。

灰姑娘在這樣的環境中慢慢長大,她沒有被生活的困難壓倒,她依舊堅強,樂觀,開朗,富有愛心。並和許多小動物成為了好朋友,尤其是和小鳥,小老鼠的感情最深。灰姑娘每天有空的時候都要和它們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國王要為王子選新娘,邀請全國年輕漂亮的女孩到王宮參加舞會。灰姑娘也想去,但沒有漂亮的禮服。後來,小鳥,小老鼠,神仙教母分別為灰姑娘準備了漂亮的禮服。灰姑娘到王宮參加了三次舞會,並且穿上了神仙教母給她的水晶舞鞋。最後她終於贏得到了王子的愛,從此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啟發,覺得做人就要像灰姑娘那樣心地善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怕吃苦,一定要堅強、勤勞、樂觀、善良,最終才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